第 七 讲 英美 新批评

合集下载

英美“新批评派”的方法论特征

英美“新批评派”的方法论特征

英美“新批评派”的方法论特征
英美新批评派是20世纪末以来英美文学研究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它以文本为中心,以
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为研究对象,以文本的语言、文化、历史背景为研究视角,以文本的审
美价值为研究目的,以文本的实证分析为研究方法,以文本的实践性研究为研究结果。


美新批评派的方法论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英美新批评派强调文本的实证性分析,以文本本身为研究对象,以文本的语言、文化、历史背景为研究视角,以文本的审美价值为研究目的,以文本的实证分析为研究方法,以文本的实践性研究为研究结果。

其次,英美新批评派强调文本的多元性,认为文本不仅是一种文学作品,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可以从不同的文化背景来探索。

最后,英美新批评派强调文本的实践性,认为文本不仅是一种文学作品,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可以用来探索文化背景,可以用来探索历史变迁,可以用来探索社会现象,可以用来探索审美价值。

总之,英美新批评派的方法论特征是以文本为中心,以文本的实证性分析、多元性和实践性为研究方法,以文本的审美价值为研究目的,以文本的实践性研究为研究结果。

英美新
批评派的方法论特征为英美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发展,为文学研究的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英美新批评讲.ppt课件

英美新批评讲.ppt课件
瑞恰兹
反讽
“反讽”的定义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对它进行了改造,使它从修辞学概念扩展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到了20世纪,反讽理论得到了进一步阐发。美国文艺理论家布鲁克斯对它做了比较详细的诠释,并把它定义为:“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歪曲。”
也就是说,“反讽”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语言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和它的表面意义不一致。而诗歌正需要依赖言外之意和旁敲侧击才使语言具有新鲜感。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早期的文学批评理论,正是分别从世界、作家、读者、作品四个角度展开,在这当中,英美新批评发展了以文本为研究对象的批评方法,在传统文论到现代文论的转变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在英国发端
三十年代
在美国形成
五十年代后期
新批评渐趋衰落
提倡和实践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传统的维多利亚文学批评方法是一种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以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将文学作品视为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或流露,以作者身世及其社会背景的研究为中心,展开对作品的渊源、作品与作家、作品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的研究。在这种偏向史学的研究中,作品的审美特性被遮蔽,因此文学作品失去了赖以成其为自身的根据。新批评拒绝这种实证主义的社会———历史方法,美国文论约·兰塞姆在其论文集《新批评》 (1941)中,明确提出以文字分析为主的批评方法,与维多利亚文学批评划清界限。
莫泊桑《项链》 小说的主人公马蒂尔特,是一位漂亮的女士,她的丈夫是一个普通职员,们地位低下,却迷恋豪华的贵族生活,渴望参加贵族上流社会的交际活动,为出席一场盛大晚会,她用积攒的400法郎做了一件礼服,还向好友借了一串珍珠项链。马蒂尔特以她超群的风姿出尽风头,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却在兴奋之余将珍珠项链丢了。她只好隐瞒好友,慢慢来赔偿。从此,夫妇俩节衣缩食度过十年的还债生涯,艰难生活中,马蒂尔特年老色衰,后来,她偶然得知那项链只是价格低廉的人造钻石,她白白辛方法,主要分为“印象式”细读和“潜入式”细读两大类,主要目的是综合我国古代“知人论世”的传统和英美新批评派的读书方法二者之长,而作出这样的划分。“印象式”细读包含诵读法、体验法、想象法,着重对人的情感、意志、经验等感性因素对细读的影响,“潜入式”细读包含推敲法、比较法、还原法、空白法,着重理性因素、工具性因素对细读的影响。二者并不是完全分裂的,对立的,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变形方式,比如调换字词顺序等,这些方式方法是在充分考虑到文学阅读教学的特性,以及借鉴新批评和我国古代文论对现代文本细读理念的有益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学阅读教学是关系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打破文学阅读教学现有的藩篱,保证文学阅读教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文本细读”的研究任重道远。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

新批评的先驱与奠基者
新批评的先驱人物是英国意象派批评家休姆,其重要论 文是《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其中为新批评定下了思 想倾向的基调。 新批评的奠基者首推艾略特和瑞恰兹 瑞查兹的语义分析学理论可为概括为三个方面。 1以现代心理学为基础的“冲动平衡论”。 2根据语言的用途,把人类的语言分作两种,即科学的语言 与文学语言。 3语境对于把握一个词汇的真正含义十分重要。
新批评的主要观点
1)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谬见”理论。(新批评的 极端化) 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概念:其一是 意图谬误。其二是感受谬误。 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视对作者意图的探究为谬误,其 锋芒所向直指实证主义或浪漫主义文学批评。同时他 们认为以读者情感波动弧度的大小评判作品的优劣, 是一种感受谬误。在作家——作品——读者共同建构 的艺术有机过程中,新批评毫不犹豫地斩断了两端千 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批评是一种地道的 作品本体论
2悖论和反讽 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最详备的解释。他把反讽定义为 “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语境能使一句 话的含混意颠倒,这就是反讽。诗歌中的所有语词都 得受到语境的约束,它们的意义都受到语境的影响, 因而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反讽。 反讽可以表现在语言技巧上,如故意把话说轻,但听 者却知其分量。反讽也可以表现在整个作品结构之中。 而悖论作为一种修辞格,原指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 实的陈述,在布鲁克斯看来,诗人要表达真理只能使 用悖论语言。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非个人化
1个人生活与艺术的关系问题。 2作家和传统的关系问题。 3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一个艺术家如何才能把个 人的情感和经验转化为非个人的、艺术的情感 和经验。即表现非个人的情感和途径是借用 “客观关联物”。

英美新批评 外国文学教案 ppt

英美新批评 外国文学教案 ppt

5. 隐喻。隐喻是比喻中的一种,也是新批评诗歌 隐喻。隐喻是比喻中的一种,
分析中的又一重要概念。在此, 分析中的又一重要概念。在此,它已不只是修辞 学上的术语,而成为诗歌的一种基本要素。 学上的术语,而成为诗歌的一种基本要素。诗歌 应该是其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的平衡, 应该是其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的平衡,字面意思 与隐喻意义这两种因素要同时存在并处于张力的 状态。若过分偏重于字典意义,诗便少了诗味, 状态。若过分偏重于字典意义,诗便少了诗味, 过分偏重于隐喻意义,又常造成晦涩难懂。 过分偏重于隐喻意义,又常造成晦涩难懂。只有 在两者的相互约束、相互限制中, 在两者的相互约束、相互限制中,使隐喻意义在 尽可能理解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尽可能理解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使字面意思在尽 可能暗示的范围内保持其意义的一致性, 可能暗示的范围内保持其意义的一致性,才能使 诗内涵丰富而又耐人寻味。 诗内涵丰富而又耐人寻味。
新批评理论专注于语义的研究,提出了一 新批评理论专注于语义的研究,
系列新概念、新范畴,为西方文学批评指 系列新概念、新范畴, 明了方向。 明了方向。 新批评也试图把赏析式的批评纳入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轨道,把文学批评总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轨道,把文学批评总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新批评理论的评价
象牙塔里的智力游戏 文学批评的标准问题 不必承担任何政治风险 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野 没有重视文学的社会性、经验性和文化性 没有重视文学的社会性、 说出文学“是什么”,但没说出“为什 说出文学“是什么” 但没说出“
语境理论。语境理论是新批评语义分析的 语境理论。
核心理论,也是理解新批评方法的前提。 核心理论,也是理解新批评方法的前提。 语境指的是某个词、 语境指的是某个词、句或段与它们的上下 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 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 句或段的意义。在此基础上, 句或段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瑞恰兹进一 步扩展了语境的范围。 步扩展了语境的范围。一是当时写作时的 话语语境, 话语语境,二是指文本中的词语所体现的 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 “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这 里词语蕴含了历史的积淀, 里词语蕴含了历史的积淀,一个词可能暗 含着一个惊心动魄的事件, 含着一个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某种强烈的 情感。语境构成了一个意义交互的语义场。 情感。语境构成了一个意义交互的语义场。

《英美新批评》PPT课件

《英美新批评》PPT课件

编辑课件ppt
17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燕卜荪
含混与复义(Ambiguity and pluri-signation)
定义改为:“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 微,只要它使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反应。 (兰色姆读者反映)。
美国批评家威尔赖特层建议用“多义性” (pluri-signation),赵毅衡建议译为复义,意指 意义的复合性。
编辑课件ppt
16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布鲁克斯
释义谬误(Heresy of paraphrase):在1947年出 版的《精制的瓮——诗的结构研究》中指出, 诗就是诗,它不能用散文复述,而传统批评家 正是犯了这种“释义谬误”,导致了诗的错误 解释。布鲁克斯认为诗中释义部分至多只是脚 手架而已,如果以释义作为分析诗的立足点, 不仅误解了诗,而且使诗变得不完全了。威 廉·维姆沙特和蒙罗·比尔兹利分别提出了“意图 谬误”和“感受谬见”两个概念,认为这会影 响诗的阅读,强调文学研究只以作品为中心, 而与作者和读者无关。这是对布鲁克斯“释义 谬误”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英美新批评
梁思睿
编辑课件ppt
1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目录
1.新批评简介 2.代表人物 3.各时期代表人物具体观点 4.新批评与中国文学的一些联系 5.总结
编辑课件ppt
2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新批评(New criticism)
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国。20世纪 30年代在英国雏形,在美国成形。四 五十年代在美国达到鼎盛,以文学文 本词语及其关系为中心,倡导细读文 本的批评理论流派。

【2019年整理】英美新批评

【2019年整理】英美新批评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布鲁克斯
释义谬误(Heresy of paraphrase):在1947年出 版的《精制的瓮——诗的结构研究》中指出, 诗就是诗,它不能用散文复述,而传统批评家 正是犯了这种“释义谬误”,导致了诗的错误 解释。布鲁克斯认为诗中释义部分至多只是脚 手架而已,如果以释义作为分析诗的立足点, 不仅误解了诗,而且使诗变得不完全了。威 廉·维姆沙特和蒙罗·比尔兹利分别提出了“意图 谬误”和“感受谬见”两个概念,认为这会影 响诗的阅读,强调文学研究只以作品为中心, 而与作者和读者无关。这是对布鲁克斯“释义 谬误”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语境(context):旧译上下文, 这是瑞恰兹语义学研究的核心。 他认为自己的语义学本质上就是 一种新修辞学。语境是用来表示 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这 组事件包括我们可以选择作为原 因的任何事件以及那些所需要的 条件。语境是一组同时再现事件 的名称,这是对语境的一个巨大 的限制。
英美新批评
梁思睿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目录
1.新批评简介 2.代表人物 3.各时期代表人物具体观点 4.新批评与中国文学的一些联系 5.总结
评(New criticism)
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国。20世纪 30年代在英国雏形,在美国成形。四 五十年代在美国达到鼎盛,以文学文 本词语及其关系为中心,倡导细读文 本的批评理论流派。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瑞恰兹
非指陈性伪陈述(non-referential psendostatement):瑞恰兹是从文学语言的特点分析 入手的。他认为,文学语言的特点在于虚构 性,其作用在于激发人的感情。他进一步指 出,科学语言和诗歌语言的区别,前者是 “指陈性”的,后者是“感情性”的。他意 在说明文学语言并非真实的陈述,也就是说 与现实无关。诗的语言,“其真理性主要是 一种态度的可接受性。发表真实的陈述不是 是人的事。”他把诗定义为“非指陈性伪陈 述”。然而,他的“伪陈述”并非认为文艺 就是谎言,恰恰相反,他认为艺术必须以真 理为工具。

语义细读之英美新批评 PPT

语义细读之英美新批评 PPT

桑塔格《反对阐释》对 新批评的批评
• “文学的魅力和文化价值,从来并不认为 在于意义的复杂性——至少不是那种需要 严格阐释的‘意义’,而在于直觉的接受, 无需煞费苦心地分析,善于接受的读者就 能领会其要旨。” • “如果文学既需要被欣赏又需要被阐释, 如果在阅读和欣赏文学时,阐释已经无形 地存在,那么文学的纯粹性和自足性一开 始就受到损害。” • 指出新批评自相矛盾。 • 中国式的误读就在于忽略了新批评的科学 主义倾向。
• 瑞恰兹先后6次到中国,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任教,讲授“英文”、“西洋小说”、“文学 批评”、“诗歌”、“戏剧”等课程。 • 燕卜荪 1937 ~ 1940 年在西南联大、 1947 ~ 1952 在北大任教,王佐良、李赋宁、杨周翰、赵瑞 蕻等人都曾受教于燕卜荪。
燕卜荪在西南联大的故居
英美新批评为20世纪文学研究 提供了系列的重要概念和范畴
• 新批评创造的一些理论概念,在今天已经成为现代文学 批评的通用术语,如“反讽”、“复义”、“语象”、 “构架”、“肌质”、“张力”、“文本”等等。 • 概念和术语往往是思维轨迹及其理论节点的显示;是对 研究对象的发现、建构,也是对其特性和特征的概括。 • 新批评创造的理论术语能够流传下来,被其他学派认可, 说明新批评的思路和概括对理解和解释文学是有价值的
英美“新批评”发展概况
• 第一时段: 1915年~ 1930年,新批评的发轫期。提出 与语言和语义研究有关的各种文学见解,集中阐述了 新批评的理论基础。 • 第二时段: 1930年~ 1945年,新批评的形成发展期。 在文学研究上形成了新批评特有的“问题意识”和相 对近似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确立了在文学研究上 的主导地位。 • 第三时段: 1945年~ 1957年,是新批评的鼎盛时代; 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新批评的影响逐渐衰落。

英美新批评讲解课件

英美新批评讲解课件

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关注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技巧,以分 析作品的形式要素为主。
形式主义批评的特点
注重作品的形式创新和艺术实验,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反对传统的文学史和文学评论方法。
形式主义批评的应用
适用于分析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 的形式特征和艺术创新。
与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关系
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
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形式,新批评则更注重文本的语义和修辞。
新批评观点
文本是意义的载体,其意义是通过语言的特殊使用产生的,而非仅仅是形式或结构的产 物。
与读者反应批评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读者反应批评
强调读者的主观反应和解读,后现代主义则 质疑文本的确定性和作者的权威性。
随着文学形式的多样化,传统文学批评方法难以满足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需求,英美 新批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重视文本独立性
英美新批评强调文本的独立性和自足性,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通过文本自身 的语言和结构来解读。
主要观点与理论
文本中心论
英美新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是独立自足的客 体,其意义和价值不依赖于作者、读者或
英美新批评讲解
目 录
• 英美新批评简介 • 文学作品分析方法 •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与技巧 • 英美新批评与其他文学批评流派的关系 • 英美新批评的局限性与评价 • 英美新批评的未来发展
01
英美新批评简介
起源与背景
20世纪初期
英美新批评起源于20世纪初期,是当时文学批评界的一个重要流派。
受到传统文学批评的挑战
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
01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词汇、句子的意义和关系进行分析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
上下文
语 境
写作或说话时所处的环境 描述那个时期的为人所知的其它用法 与这个词相关的一切事
目的在于防止人们通常对意义所做的那些毫无根据的设想, 因为这些设想过于主观和简单化,妨碍人们对意义的深入 理解。且反对一个语言符号只有一个意义的观点。
三、 兰色姆的“构架--肌质” 理论
构架——诗中可以用散文转述的主题意义或思想的内容部分
朦 胧 七 型
派生意义(双关语) 多重不同意义 词语介于两种不同的要表达的思想之间 词具有两种截然对立的意义且意义由上下文明确定义
矛盾
五、“意图谬误”和“情感谬误”
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提出“意图谬误”和“情感谬误”的理论, 目的是分别对以作者意图为依据的“意图说”和以读者感受为依据的 “感受说”进行批判,以守卫新批评文本中心主义的理论主张。
“难” 字的重复将离散分离的痛苦叠合在一起,开头直接抒情, 重复吟唱造成了诗句的绵连婉曲之势。 “别” 一有动作,分离之意;二有状态,别离之境。——> 诗人 渴望相聚之欢,无法抗拒别之痛。“相见”为虚,“别”却是不可 受之实。因而诗中“相见时难”与“别亦难”应该是递进关系。
三、强调作品的独立自足性
反对批评家站在社会、历史、文化、政治、道德、哲学的 立场上用外部世界解释文学世界,否认文学世界与外部世界的 对应性,文学不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它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系 统。
四、 运用“细读法” 解读文本
“细读法”是新批评的阅读方式,也叫“层面分析法”。 阅读不是寻找主题意义,而是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要实现这 种细读,就要找出悖论、隐喻、反讽、象征等形成的诗歌语言 的张力结构。
例如:莎士比亚笔下的福斯塔夫具有的胆怯、机智、浪荡、傲慢的品质 都是一种内在联系,以一种特殊方式组成一个统一整体,使人物成为活生生 艺术形象。

英美新批评PPT课件

英美新批评PPT课件
• 文学作品是封闭的独立自足存在 • “本体,即诗歌存在的现实。”
• “对艺术技法的研究无疑属于批评……高明
的批评家不会满足于堆砌一个个零散的技 法,因为这些技法预示着更大的问题。批 评家思考的是为什么诗要通过技法来竭力 和散文相区别,它所表达的同时也是散文 无法表达的东西是什么”。
a
10
6.5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时窗外啼鸟的声音把我从双重的梦中唤醒了,而我的眼中还闪烁
着那不可逼视、翠绿的光,耳边还缭绕着那动人的吟唱。

做梦总有个来由吧。是什么时候、什么回忆、什么所想,使
我做了这么一个翠绿的梦?我想不出来了。
a
8
6.3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 1、文学家的位置
针对浪漫主义对个人的过分突出和现代派
对传统的一味否定,认为诗人必须具备历史感

(7)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
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
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8)“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的呆住了。

(9)“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
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
吗?

(10)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
• 诗歌语言的特征是悖论
• 悖论把“已经黯淡的熟悉世界放在了新
的光线之下”
• 反讽:语境的外部压力加上语言内部自身的
压力,使诗歌在新的层面上达到了动态的平 衡。
• 悖论”是指“表面荒谬实际真实”的陈述,
“反讽”则指“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之间相
互对立”;即“悖论似是而非,反讽是口是 心非”。
a

《英美新批评》课件

《英美新批评》课件
跨学科的批评理论融合:随着文学研究的跨学科趋势,英美新批评与哲学、心理 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理论 资源。
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应用与发展
全球化语境为英美新批评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新批评理论在分析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时,能够提供一种跨 文化和跨语言的批评视角,促进文学的国际交流和理解。
新批评理论在全球化语境下,将更加注重比较文学的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揭示文学的普遍性和 差异性,推动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对文学批评的贡献与影响
英美新批评对文学批评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注重文本细读和作品内在结构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强 调对文本的独立性和自足性,推动了文学批评从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
比较诗学研究
新批评注重比较诗学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诗学思想和理论,揭示诗学的共性和 差异,推动诗学的交流和发展。
05 英美新批评的局限与挑战
CHAPTER
对形式主义的过度强调
要点一
总结词
过度关注文本的形式和结构,忽视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 化背景。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英美新批评派过于强调文本的形式和结构,将文学作品视 为独立的、自足的艺术品,忽视了作品所处的社会、历史 和文化背景对作品的影响。这种倾向导致了对文本的孤立 解读,限制了对作品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特点
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具有自身的价值 和意义。同时,它也注重对文本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的细致分析,以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和艺 术价值。
英美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起源
英美新批评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 主要代表人物有I.A.理查兹、T.S.艾略特等。

英美新批评——精选推荐

英美新批评——精选推荐

英美新批评(Anglo- American New Criticism)1.概述在20世纪英美文学批评领域,新批评是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它吸收、借鉴、运用并发展了形式主义的概念和方法,一度在英美文坛成为批评的基本范式。

(郭宏安, 1997, 353)它是二十世纪欧美第一个倡导形式研究的文艺文化理论。

(朱刚,2006,44)英美新批评在当今的文学和文本研究领域都占据非同寻常的地位。

一方面,它是当代文学评论家不再使用一种理论,因此不能称之为当代理论;另一方面,流行于二十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的新批评对我们的文学阅读和写作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它的一些重要理念已经融进了大多数文学评论家的批评方式中。

(Loris Tyson,1999,117)1.1 发展历程英美新批评(以下简称“新批评”)的历史延续了近半个世纪,批评家一般把新批评的理论划分为三个阶段:起始(1910-1930),成形(1930-1945),鼎盛(1945-1957)。

(朱刚,2006,48)在第一个阶段,当时英国的T.S.艾略特、I.A.瑞恰慈和威廉·燕卜逊及美国的约翰·克柔·兰色姆和艾伦·泰特等人,开始提出一些新批评的基本观点并付诸实践。

在第二发展阶段,认同并支持新批评这一形式主义的文学批评家大量增加,新批评派的观点迅速扩展,直接影响到文学期刊、大学里的文学教学以及文学教科书。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T.S.艾略特、瑞恰慈、燕卜逊、兰色姆、泰特、R.P.布莱克默、科林思·布鲁克斯、雷内·韦勒克和W.K.韦姆萨特,在某种程度上也包括肯尼思·勃克、F.R.利维斯和伊沃·温特斯。

第三个发展阶段新批评占据了主流地位,但失去了“革命的”气息,批评家的著作大多阐述新批评的复杂原则而缺乏创新,如韦勒克和奥斯汀·沃伦合写的《文学理论》、韦姆萨特的《语象》等。

到50年代末,新批评便失去了它的生命力。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

新批评第二代评论家
燕卜荪( 燕卜荪(1906-1984)英国 ) 文论家,瑞恰兹的学生。 文论家,瑞恰兹的学生。提 含混”理论。 出“含混”理论。 兰色姆( 兰色姆(1888-1974)美国 ) 新批评的领军人物。 新批评的领军人物。提出 本体批评”概念。 “本体批评”概念。 退特( ),兰色 退特(1888-1979),兰色 ), 姆的学生。提出“张力论” 姆的学生。提出“张力论”。 布鲁克斯( 布鲁克斯(1906-1994), ), 兰色姆的学生,提出“悖论” 兰色姆的学生,提出“悖论” 反讽”理论。 和“反讽”理论。
英美新批评
——细读法、本体论、 细读法、本体论、
构成论、 构成论、语言论
英美新批评的发展概况
“新批评”一词,源于美国文艺批评家兰色 新批评”一词, 新批评 年出版的《 姆1941年出版的《新批评》一书 。但这一 年出版的 新批评》 流派则发端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 流派则发端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三 十年代在美国形成, 十年代在美国形成,并于四五十年代在美国 蔚成大势。五十年代后期,新批评渐趋衰落, 蔚成大势。五十年代后期,新批评渐趋衰落, 但新批评提倡和实践的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 仍不失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之一, 仍不失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当今 的文学批评尤其是诗歌批评产生着深远的影 响。
诗歌张力赏析
因此我们两个灵魂是一体, 因此我们两个灵魂是一体, 虽然我必须离去。 虽然我必须离去。 分别,只是延展, 分别,只是延展, 就像黄金被捶打成薄片。 就像黄金被捶打成薄片。 ——(英)约翰 邓恩《告别辞 别悲伤》 约翰·邓恩 告别辞·别悲伤 邓恩《 别悲伤》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李白

彼岸花英美新批评课件

彼岸花英美新批评课件

于处理的世界,而是那复杂难解的本原世界,诗歌通过唤起 我们的感觉和记忆,使人在恬淡的心境中,了解本体世界。 诗歌表达的是本体世界的知识,诗的特异性就在这里。比如 玄学诗就是这种诗。
本体批评,就是通过分析诗本体,去感受思考世界的本体。
三、兰色姆的本体批评理论
那么如何进行本体批评呢?
兰色姆提出了“架构—肌质”理论。他用房子进行了比喻: 诗的构架犹如房子的结构,诗的肌质犹如房子的装修。因此,诗歌的架 构是对现实不可缺少的陈述,肌质则是那些与架构无关的细节部分。 “诗歌中能用散文转述的部分是架构,不能转述的部分是肌质”。 要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肌质,而不是构架,才符合本体批评要求。因为诗 的本质和精华,以及表现世界本体的能力,都在肌质,而不在构架。
3.语义分析学与非个人化理论的联系:
正是因为把文学看成非个性的、具有客观标准的独立的象征有机体,才能 对文学做语义分析,也只有进行语义分析才能探索象征意义的含义。
№3 形成期的新批评理论
人们最早用”新批评派'来指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聚集在美国南部范德比尔 特大学的一帮年轻批评家。为首的是该大学的教师兼诗人兰色姆,以及他的学生 泰特、沃伦和布鲁克斯。 1930年瑞恰慈的学生燕卜逊出版了发挥老师文学语言特征思想的《含混的 七种类型》。
一首好诗就是用技巧建立 起来的连贯细节,要对这 样的诗进行评价,自然要 对诗本身进行细读。
所谓细读,不是拿放大镜去读 而是要充分阅读和深入研究, 从细节着手,特别要注意那些 别人不太注意的细节,细心揣 摩,仔细推敲诗歌的语言和结 构,发现和破解那些用隐喻、含混、 象征、悖论、反讽等修辞手法所形成 的单个或整体意象的深层含义。
№1新批评理论产生的背景
20 世纪初,批判现实主 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 等等批评理论霸占理论论 坛时日已久,理论疲劳已 现,因而需要新鲜的理论 观点产生。此外,文学领 域已经产生了新的文学, 比如现代主义文学,这些 原有的理论已不再适宜来 批评新的文学。

英美新批评知识梳理

英美新批评知识梳理

新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20年代发端于英国,20年代形成于美国,40至50年代在美国文坛占据了统治地位,60年代虽然逐渐衰落,但在今天的欧美理论界仍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时间之长,范围之大,在20世纪英美现代文学理论中无出其右。

一、艾略特艾略特“无个性理论”是其对新批评的主要贡献。

艾略特认为,“诚实的批评和敏感的鉴赏,并不注意诗人,而注意诗。

”这就将作者的地位大大降低,而强调了“诗”在批评中的本体论地位,使得文学文本在理论研究中占据了中心地位。

同时,诗人的创作不仅是个人行为,还要在和前人的比较过程中、在文学传统的历史长河中获得对诗人的客观评价。

所以艾略特认为,诗是一切诗的有机整体。

在创作中,诗人需要不断地放弃自己,“一个艺术家的前进是不断地牺牲自己,不断地消灭自己的个性。

”诗人应当避免吧作品当做个人情感的表现形式,而是要用客观的事物或者意象来暗示自身的情感和心境。

这种意象便是“工具”,即“客观对应物”,只能在文本中才能找到。

因而是文本本身而不是诗人才是文学批评研究的对象。

所以,诗人在文学中的地位是低于文本本身的。

这种“无个性论”将文学理论研究中心转移到作品,只有文本才是读者批评和鉴赏的中心,也只用通过文本,才能找到作者意义参照的基点。

二、瑞恰兹如果说艾略特为新批评派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的话,那么瑞恰兹则为新批评派提供了具体的方法论。

1、科学语言和诗歌语言在瑞恰兹看来,科学能够告诉我们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各种机会,能使人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但科学不能告诉我们事物的本质。

信仰在科学的发张中缺失。

诗歌在现代社会中承担了重新组织人们心灵的重任。

诗歌对事物的陈述是“伪”的,但却使我们面对人性和心灵,拓宽了人们的感受力,进而使人们重新面对世界,恢复它的诗性。

2、语境理论瑞恰兹通过语义学分析找到诗歌语言的特征、功能和价值。

他认为,对于意义的分析应当从思想、语词符号以及事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

英美“新批评”理论梳理-精品文档资料

英美“新批评”理论梳理-精品文档资料

英美“新批评”理论梳理-精品文档资料英美“新批评”理论梳理一、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文学特异性,诗歌真理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科学化和系统化冲动的形式主义文论流派,“新批评”的理论家们从一开始就试图在为文学寻求自身的独特定位,找出使“诗”之所以为“诗”的“文学特异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得出其文学原理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论。

十八世纪末以来“泛科学主义”的流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严谨的实验科学方法来验证分析,“真实性”是科学的终极旨归,但却恰恰和文学背道而驰。

因此,“新批评”的“诗辩”最终落实到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之上,或换言之,文学与其他活动有什么区别?对此,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具有独立的生命”,是自足的超然于现实世界的,他们彻底切断了文学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瑞洽慈认为只要文学作品能够让我们产生前后一致的情感反应,它就是“真”的,而无关作品和现实的关系,这也明显的体现出他的读者反应心理学的印记。

只是他的观点却又回到了唯美主义的老路上,他的“非指称性伪叙述”论自然也遭到新批评派全体的一致批评。

在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上,新批评派的观点要复杂得多,也深刻得多。

他们反对唯美主义者简单的割裂;他们也反对瑞洽慈的“前后一致的可接受性就是真”的观点,因为两者的观点都会使科学独享“真理”的尊荣。

新批评派诸家都反复强调:诗歌传达的知识“从根本上或本体上是特殊的知识”,并且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完美的知识”。

新批评的“诗歌真理观”是其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在这一点上新批评内部也出现了分歧。

兰色姆认为科学把握世界的一般性,所得到的只是世界的“骨架”;但“诗”是具象的来把握世界,是一种具体真理,是世界的“肌质”。

只是兰色姆的观点虽然颇有创见,却也有失之片面之嫌。

不少新批评家们在此基础上结合艾略特的“感觉性融合”论,认识到诗歌的真理性在于两者的融合,让新批评的诗歌真理观有了辩证法的印记。

可以说,新批评对诗歌真理的坚持是意味深长的,他们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让文学在实证科学思想泛滥的时代中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并进而与科学并驾齐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细读分析举例之二: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LOGO
细读分析举例之二:
其实脱胎于陆游《剑南诗稿》卷十八《马上作》:‚杨柳 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第三句写得比陆游 新警。 《南宋群贤小集》第十册有另一位‚江湖派‛诗人张良臣 的《雪窗小集》,里面的《偶题》说:‚一段好春藏不尽 ,粉墙斜露杏花俏‛。第三句有闲字填衬,也不及叶绍翁 的来得具体。 这种景色,唐人也曾描写,例如温庭筠的《杏花》:‚杳 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吴融《途中见杏花》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又‚独照影时 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但是或则和其他的情景掺杂 排列,或则没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地位,都不 及宋人写得这样醒豁。
二、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方法
语义分析是新批评在方法论上的特点。新批评自 己把这种语义分析称为‚细读‛。 ‚细读‛,是指对文学文本、尤其是文本的语言 、语义,作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解释,通过这样 的解读,达到对文本蕴意的理解和感受。
LOGO
细读法close reading
LOGO
燕卜荪《含混七型》论复义
①一个词或句子同时产生了几个方面的意思。 ②多种词句的不同意义共同构成了某种蕴意。 ③同一个词具有两个似乎不相关甚至矛盾的意思。 ④词语具有的各种不同的意义合起来表达了一种复 杂的感情或心态。 ⑤一种比喻或修辞手段所表达的思想介于两种意义 之间。 ⑥矛盾的表述迫使读者自己去寻找解释。 ⑦两种矛盾的意义暴露了作者思想的分裂。
LOGO
细读分析举例之一:
王禹偁《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与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LOGO
细读分析举例之一: ‚按逻辑说来,‚反‛包含先有‚正‛,否定命题 总是预先假设着肯定命题。诗人常常运用这个道理 。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 ‚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 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 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 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无语 ‛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改用正面的说法, 例如‚数峰毕静‛就减削了意味……‛
LOGO
卞之琳:《断章》
李健吾先生认为,这首诗在‚装饰‛两字上做文 章,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 的悲哀——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
LOGO
卞之琳:《断章》
有人认为是一首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诗作。 有人认为是距离产生美的诗作等。
LOGO
钱鍾书:《谈艺录》
唐人李贺好用‚动字、形容字之有硬性者‛来 写流动的、轻盈的物象,形成了‚变轻清者为 凝重,使流易者具锋芒‛的特点,与一般人眼 里的事物常态不一样。 如‚空山凝云颓不流‛、‚黑云压城城欲摧‛ 云是‚凝云‛,乌云也有压倒城楼的份量。
LOGO
“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
1946年和1948年,新批评两个理论家维姆萨 特和比尔兹利合作,先后发表了《意图谬见》与 《感受谬见》两篇论文。 两篇论文尤其是《感受谬见》引起极大争议,同 时也普及和巩固了文本中心主义的观念。
LOGO
诗歌语言有‚构架/肌质‛两种成分,‚构架‛( structure)指诗中可以用散文转述、意释或换成另 一种说法的成分,是诗歌的逻辑构架,属于理性 因素。 ‚肌质‛(texture)是诗中无法用其他语言转述 的东西。 文学语言具有‚肌质‛性。
LOGO
新批评理论家共同点:注重对文本的逐字逐 句的细读,从语义的层面研究文学。
LOGO
一、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20年~1930年,新批评的发轫 期。代表理论家有英国的瑞恰兹和艾略特。
LOGO
艾略特:诗歌非个人化理论 《传统与个人才能》: ‚一个艺术家的前进历程是不断地牺牲自己,不 断地消灭自己的个性的历程‛。 ‚诗人没有什么个性可以表现,只有一个特殊的 工具,只是工具,不是个性‛。 ‚诗歌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 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 ‚诚实的批评和敏感的鉴赏,并不注意诗人,而 注意诗。‛
第 七 讲




LOGO
文本批评概述
一、俄国形式主义批评
二、英美新批评 三、结构主义批评
四、解构主义批评
LOGO
第一节
英美新批评
一、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新批评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至30年 代在美国成形,四五十年代在美国达到鼎盛阶段 。由于主要存在英国和美国两个地区,所以通常 又叫英美新批评。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与新批评的关系
瑞恰兹曾6次到中国,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 ,是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的先驱。 燕卜荪1937~1940年、1947~1952在北大任教, 培养了王佐良等知名学者。 中国学者朱自清、钱锺书、郭绍虞、陈寅恪等人 都曾经用新批评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过中国古典文 学。
LOGO
LOGO
卞之琳:《断章》
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可以从多个 层面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 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 、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 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 《断章》的魅力就在于这首诗的主旨朦胧性和 不确定性。(含混)
张力
艾伦.泰特在《诗的张力》中认为诗歌的语言和 语义即一定的(外延)指称性,又具有能够引发 各种联想和想象的(内涵)暗示性。 ‚外延‛:词典意义,即字面意义。 ‚内涵‛:感情色彩或暗示意义‛。 文学语言和语义始终徘徊在内涵与外延、确定的 指向与模糊的暗示之间,构成了一种紧张的关系 即所谓的张力。
LOGO
一、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第二时间段:1930年~1945年,新批评的形 成发展期。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燕卜荪与美国学 者兰色姆。
LOGO
威廉· 燕卜荪:含混
威廉·燕卜荪( 1906— —1984)生于英格兰约克 郡,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 、诗人。他的成名作为《 朦胧的七种类型》(《含 混七型》) 。 文学语言或语义的‚复义 ‛性亦即燕卜荪所谓的‚ 含混‛性(ambiguity) 是文学语言、语义,特别 是诗歌语言语义最重要的 特点。
LOGO
钱锺书:《宋诗选注》
《宋诗选注》虽然用的是中国传统 的选本加注释的模式,但钱锺书的 注释却依照新批评的细读方式,把 诗歌的读解和欣赏建立在语义分析 的基础上。 注释一般都是对字句读音、含义的 说明,解释则多取字词的字典义。 钱锺书的注释则关注字句在整首诗 中的意义,特别是字句的隐含义、 言外义。 LOGO Nhomakorabea张力
Oh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雪莱《西风颂》
LOGO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LOGO
兰色姆:《新批评》
1941年,美国学者兰色姆出版《新批评》,对艾 略特、瑞恰慈等人的理论进行评述,新批评派由 此书得名。兰色姆被认为是‚新批评‛的真正创 始人。
LOGO
兰色姆:文学语言的特殊性
文学本体论:作品为中心
首先,预设文本是独立的、非历史的,是一个封 闭的自主空间; 其次,文学是隐喻、象征的,文本是由语言的冲 突(反讽和悖论)构成的张力结构; 阅读不是寻找主题意义,而是分析文本的语言结 构。 细读法的目的就是找出由悖论、隐喻、反讽、象 征等形成的诗歌语言的张力结构。
LOGO
LOGO
卞之琳:《断章》
卞之琳:‚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 情,写一刹那的意境。‛ ‚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 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 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 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 人梦境的装饰。‛ ‚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
LOGO
二、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方法
(一)含混(复义) 含混就是一个语言单位包含多种涵义并引起不同 理解的现象。 Ambiguity:‚多义、含混、晦涩‛。 复义是文学语言最基本的特点 语言本身的含义对作家言说意义的干扰,使文学 文本形成了具有多种含义的可能,其既可以强化 作家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可能与作家的意思冲突 甚至相悖。
LOGO
(二)语境
新批评的语境和语言学说的语境不完全一样。 语言学的语境是指上下文,强调词语或句子的含 义只有在上下文中才能确定。 新批评的语境还指与文本词语‚同时再现的事件 的名称‛。 上下文构成的语境是共时性的、在现场的,新批 评的语境对文本而言是历时性的、不在现场的。 历时层面:词语中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一、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第三时间段:1945年~1957年,新批评的鼎 盛时代。新批评的重镇由英国转到美国,代表人 物有韦勒克、维姆萨特、布鲁克斯等。
LOGO
韦勒克: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外部研究:研究作家个人因素,社会背景,时代 环境对作品造成的影响。 内部研究:研究作品自身的内部结构,包括音韵 ,表义,意象,叙事技巧等。 ‚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 品本身。‛
LOGO
瑞恰兹:语义学理论 《文学批评原理》: 文学语言是‚情感性‛(emotive)的,科学语 言则是‚指称性‛(referential)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