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魏良萍(2011年11月)
所谓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而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实施科学的教育行为的基石。如何认识学生,怎样看待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是我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就需要认真研究学生观的问题,要确立现代学生观,以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教育史上主要有两派绝然不同的主张:
一是教师中心论。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
二是学生中心论。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杜威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只能作为“自然仆人”去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能多加干涉。教师在教学中只应充任“看守者”(watcher )和“助手”(helper),不应站在学生面前的讲台上,而应站在学生背后。
一、对传统的学生观的质疑
<一〉“学生要服从老师”
这种认识的思想根源在于:一是“师道尊严”的历史传统;二是以学习前人经验,认同社会文化为主的教育模式。不少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必须听从教师的教导,服从教师,这样。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出路在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一要变师长为朋友,把教师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二是教师的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研究创新的指导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的研究探索活动,又完全不能代替学生,只能当好引导者和研究伙伴。三是变教师权威为尊重学生。教师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进步,可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来源。
〈二〉好学生太少了
这种认识的思想根源在于:一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把考试分数作为教育追求的主要目标。二是教育发展还不能为大多数人提供升学机会的精英教育的产物。我国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还不够发达,考试竞争激烈,它直接影响对学生要求的思想观念。三是教学方法手段的落后。教学方法手段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前教育实践中的普遍现象。
“好学生太少了”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往往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人,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学生观。要走出这个误区,就必须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按照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首先,要改革不合理的考试制度,全面评价学生。其次,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扩大办学规模,解决教育供求的矛盾。
〈三〉现在的学生不好教
产生这种认识确实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加上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确实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存在不少缺点毛病。如果一切求全
责备,那你可能找不到一个完人;如果要沙里淘金,那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点”。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就的发展中的人,有巨大潜能,都是好学生。因此,认为学生尽是缺点的,也是一种学生观上的误区。
要走出这种误区,关键在于树立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优秀人才的观念,而不是对学生求全责备。首先,要积极赏识学生,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和成绩。其实,还要善于发扬学生的长处和优点。
〈四〉学生不会学习
这种认识的思想根源是多方面的:一是对学生发展特点的片面认识。有些人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必须依靠教师的帮助才能有效地学习。二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对教会学生学习重视不够,仅从掌握知识来看教师讲授。三是现有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和师范教育的不足。教师的教学技能主要是靠实践中摸索和向其他教师模仿获得的,阻碍了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学好,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不要认为他们不会学习,而要加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其次,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我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锻炼提高。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释析新型的学生观
〈一〉潜能开发观
人类潜能开发的理论认为,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蕴藏着具大的潜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我毫不怀疑,绝大多数人不论在生理上、精神上
还是道德上,都是很有限的利用了他们的潜力。与我们应该成为的样子相比,我们还只是半睡半醒着,我们只利用了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这些充分说明青少年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新课程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发展”。这是从我国教育现状和改革需要的角度提出的迫切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把学生看作具有发展潜力的人:
〈1〉坚持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
新课程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教育者应视学生的潜能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通过创新教育,把它们变成现实。
〈2〉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
这种发展观意指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传统教学的弊端是忽视人的发展。这必然影响学生潜能的开掘,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将受到严重遏制。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方式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全面和充分。
〈3〉差生的创新潜能不可低估
在创新面前,后进生和优等生视平等的,创新潜能同样深厚,关键在于教育者怎样去开采挖掘。长沙市九中潭迪熬老师曾经说过:“人人都有创造力的禀赋。”他善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二〉主体地位观
教育是教育者直接塑造和构建教育主体的活动。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要帮助受教育个体,不断提高和发展他们的主体性,他们逐步地由一个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因此,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