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高三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
![高三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25d0ef82d4d8d15abe234ed1.png)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考点要求】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1、变化:耕作方式的变化: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组织方式:从大规模简单协作到个体农耕2、原因:生产力水平变化。
(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清除地上树木、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播种,这种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2)距今七、八千年前,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工具――耒耜,标志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助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
(4)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出现;春秋末期,开始用牛耕地(5)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战国时期,牛耕初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从此,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作,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奴隶社会(商周时期):井田制--土地国有制,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1)井田制的基本特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
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即“田里不鬻”,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缴纳贡赋)。
②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③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2)井田制瓦解的原因:①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主人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初税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3、封建社会(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75918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6c.png)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春秋战国)生产模式:广种薄收精耕细作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个体农耕时代:氏族公社、夏商周春秋、战国开始2、土地制度:⑴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⑵商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⑶封建社会:①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3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②土地公有制: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③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4、小农经济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③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④脆弱性: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
二、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冶金⑴冶铜: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⑵冶铁业: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2、纺织⑴中国最早发明丝织技术。
⑵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⑶元明: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3、陶瓷业:⑴制陶业: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白陶⑵制瓷业: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宋代景德镇是瓷都------元彩瓷:青花、釉里红------明五彩、斗彩瓷------清粉彩、珐琅彩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人民版高考总复习】考点12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人民版高考总复习】考点12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d3de0f2aef8941ea76e0543.png)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
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 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 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 陕、甘、苏、川、蒙„„13个省区。
——《中国古代史》
角度1 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 (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
族性格。
(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角度2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农耕技术: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请回答:
根据材料指出汉代农业的特点。
答案 铁农具广泛使用;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
(5年15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考情感悟 第 一 层 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核心内容,属课标、考纲
的重点内容
主要考查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影响、局限性,尤其 注意分析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以山东、广东再现率最高,山东、广东、天津出现非选 择题
模、男耕女织。因此选B。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经济,与手工 业无关,也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示范2】(厦门月考)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
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 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A.商品经济 C.君主专制制度 B.自然经济 D.中央集权制度 )。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学案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984d1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2.png)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学案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单季稻作: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种植单季稻。
主要是指一年只种植一季稻谷,一年两熟。
这种耕作方式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特点,适应了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水稻种植区的自然条件。
其中,水稻种植的关键是灌溉系统,通过修建水渠、水坝等工程设施,使得农田能够获得充足的水源。
2.旋耕制度:旋耕制度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之一、旋耕制度是指农民按照一定顺序逐年改变田地的耕作,以保持土地的肥沃和充足的水分。
这样做有助于减少土壤中无机盐的积累,增加土壤的肥力,从而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增产。
以棕地、红地、黄地和白地的轮流轮作作为旋耕的一种形式,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以调节土壤中的养分,保持土地的良好状态。
3.小块散户耕作:古代中国的农业耕作方式主要是以小块散户耕作为主。
这种耕作方式的特点是土地分散耕作,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独立耕作,且土地财产具有私有性。
这种耕作方式既有利于农民个体劳动的发展,又有利于农产品的多样性和农民的经济保障。
同时,这也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1.宗族耕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以宗族耕地制度为主,即一族共同耕作一块土地。
在古代中国,土地具有祖宗的意义,农民对土地的控制权主要是以宗族为单位。
这种土地制度有利于维护家族的团结和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的另一种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制度是指统治者将土地赏赐给贵族、官员等,以作为其封邑或封地。
这些土地在封建制度下成为贵族、官员等特权阶级的私有财产,由他们负责管理和耕种。
这种土地制度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的形成,使得社会的阶级差距进一步加大。
3.公田制度:公田制度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实行过的一种土地分配制度。
公田是指由国家或集体占有的土地,用于耕种并分配给农民收获。
这种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产出的基本保证。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讲义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a80566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8.png)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讲义农业作为人类社会最基础的产业,其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这种方式是先砍伐树木,然后用火焚烧,在草木灰中播种。
这是一种较为粗放的耕作方式,土地肥力很快就会耗尽,需要不断迁移寻找新的土地。
2、石器锄耕随着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石器锄耕。
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制工具来翻地,如石锄、石铲等,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铁犁牛耕的时代。
铁犁牛耕是一种精耕细作的农业耕作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铁犁的使用使得土地能够更深入地翻耕,而牛耕则大大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耕作效率。
在秦汉时期,铁犁牛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到了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这种犁操作灵活,更便于深耕和精耕,适应了不同地区的土壤和地形条件。
4、现代农业耕作方式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逐渐走向现代化。
现代农业广泛应用机械化设备,如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农业生产中还运用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如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精准农业等,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科学、高效、可持续。
二、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将土地划分成方块,形状像“井”字,中间为公田,周围为私田。
庶民和奴隶在公田上集体劳作,收获全部归奴隶主所有;私田分配给庶民耕种,但庶民需要先耕种公田,才能耕种私田。
3、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d58c3834028915f804dc2a1.png)
土 地
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
兼 原因: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并
影响:①国家:经济上国家财政赋税收入减少;政
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
②农民:大量自耕农破产,几无立锥之地,
无法向国家交纳赋税。
事实说话
四川巡按孔贞一言:蜀昔有沃野之说,……近 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万历)
春秋战国——井田制瓦解和封 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根本原因); ②战争频繁导致土地转让、劳动力流失。 ③各国的税制改革(直接原因)
鲁国“初税亩”实:质就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
秦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瓦解的影响:
①土地所有制关系变化(公田
B.关中农民创造的“井
C.东汉时王景治河 的问世
D.治河专篇《河渠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B 5.C 二、材料解析题
⑴ “神农氏”的名称得名于他对古代中国农业的 贡 献,人们认为是他教人们学会种田。 ⑵主要贡献有创制农具、教会人们播种五谷,还通 过自尝百草开创了中国古代的医药学。 ⑶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基本的经 济形式。
石斧
耒耜
牛耕
铁锄
远古
古代
刀耕火种 耜耕(锄耕) 铁犁牛耕
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耕作方 式的转变
三、土地制度的演变
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商周)
土地公有制 公社成员集体耕种
国王会(春
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
中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中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7897b2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8.png)
中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一、中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该耕作方式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
2、石器耕锄:随着大量骨耜和石耜的使用,人们已经脱离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开始进入了“耜耕”农业阶段。
3、铁犁牛耕:随着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战国时期已经普
遍使用铁农具,农业生产力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
牛耕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出现和初步推广,再加上灌溉和施肥技术的新进展,提高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
二、耕作方式的特点
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演变
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在夏商周时期,主要是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在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曹魏时期曾经实行屯田制;北魏到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
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
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主要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高考历史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耕作方式
![高考历史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耕作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889f14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9.png)
高考历史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耕作方式【考点】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的人们用石刀、石斧砍树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
3.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修建了都江堰,汉朝修建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5.经营方式(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农业收益的增加;政府为保证财源、扶植小农经济。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③地位: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中国传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关系到古代经济的繁荣和政权的安危。
(3)田庄经营: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采用集体耕作形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3.春秋战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1)井田制的瓦解: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大量私田,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2)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3)法律确认: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讲义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ef669b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f.png)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讲义一、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一)原始农业时期在远古时代,人类最初的农业活动可以追溯到大约一万年前。
当时的耕作方式极其简单和原始,人们主要依靠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实、根茎以及狩猎来获取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发现了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并开始尝试进行简单的种植。
这一时期的耕作特点是以刀耕火种为主。
人们使用简陋的石器工具,如石斧、石锛等,砍伐树木和杂草,然后用火焚烧土地,在灰烬中播种。
这种耕作方式虽然简单粗暴,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获取食物的重要手段。
(二)传统农业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逐渐进入了传统农业阶段。
这一阶段持续了数千年,直到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
在传统农业时期,铁制农具的出现和使用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铁犁、铁耙等工具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人们开始重视农田的灌溉和施肥,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传统农业中的耕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犁耕法:使用犁具将土地翻耕,使土壤疏松,有利于种子的播种和生长。
2、垄作法:在农田中起垄种植,既能增加土地的受光面积,又有利于排水和通风。
3、间作套种: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作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照条件。
(三)现代农业时期工业革命的爆发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农业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现代农业广泛应用了机械、化肥、农药、良种等技术和手段。
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如拖拉机、收割机等,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现代农业还注重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形式,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标准化。
同时,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如基因工程、无土栽培等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土地制度的变迁(一)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以部落或氏族为单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土地实行公有制。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c52769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1.png)
(2)历程 ①魏晋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②中唐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④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⑤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精耕细 作的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对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 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线索一: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 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 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 抑商政策,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 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一、生产模式——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1.耕作工具 原始社会 石刀、石斧、石犁,后来出现耒耜 商周时期 出现 青铜 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使用铁农具和 牛耕 并将其逐渐推广
(2)形成 ①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 土地私有的 合法性。 ②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 有制。 (3)类型:封建土地国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 产关系的基础。
(4)问题: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在土地私有制下,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加上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
高中历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优质课件
![高中历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0617c752d380eb63946d44.png)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
封建土地国有制 以私有制 为主体的 地主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 多种土地
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 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 方式:抵押、买卖、赏赐、强占
根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私
井田制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 土地层层分封;奴隶和庶民集
1)、概念:体耕种;耕地十分规整,成方 块状,形同井字的土地制度.
2)、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3)、实质: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4)、瓦解: 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 许多私田,私田主人不国君交纳贡赋;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3.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 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
C •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 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
2).原因:
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
2、奴隶社会 ——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诗经》
井田制内容、特点
材料一: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 养公田,公事毕,然 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
➢结合以上材料及课文相关内容,并结合课后练习自我测评第一题概括井田 制的性质、特点和内容。
最初
石、木、 骨器
刀耕火种
一两年 生 后撂荒 产
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4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含解析
![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4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0a904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a.png)
考点14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改变1.耕作方式的进步(1)原始社会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主要的生产工具有石刀、石斧、耒耜。
(2)商周少量运用青铜农具,懂得浇灌、除草、沤制绿肥、治虫等技术。
(3)春秋战国铁犁和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这是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标记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2.耕作技术(1)汉代推广耦犁,推行代田法、区田法。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纳耕耙技术。
(3)宋朝以后,江南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农业浇灌(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时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农业浇灌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化及其缘由1.土地制度的演化(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全部(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的基本特点:①一切土地归国家全部(即属于周王全部)。
②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
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全部制)。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主要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由地主经营,土地兼并是获得土地的主要方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由自耕农经营,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②均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数量,限制土地买卖。
③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依据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这些措施起到激励农夫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挡土地兼并。
2.缘由(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牛耕的运用,大量荒地被开垦,私田出现。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先秦)。 (1)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先秦)。 (1)](https://img.taocdn.com/s3/m/7646ba57a8956bec0975e3d0.png)
4. (2013· 海南单科· 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 A 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5、(2012全国)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 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 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C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关键信息: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被 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田 宅逾制”,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 兼并,C项正确;“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B项无从反 映;题干的是政治手段,D项排除。
1. (2015新课标)《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 地张,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 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2012· 广东文综卷· 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 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D)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先秦) 1、耕作方式
牛耕图
铁制农具
这种牛耕方式 俗称“二Βιβλιοθήκη 抬杠”, 也即文献中所说的 “耦犁”。
2017年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017年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52fff152af90242a895e55c.png)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下面是历史网整理的2017 年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铁农具和牛耕及其发展
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出现了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得到普遍推广。
春秋后期,牛耕出现,战国普及。
从此,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演变过程:
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中国犁耕技术成熟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
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
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及原因:
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②许多私田出现;
③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
1。
考点1 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021届备战高考历史题型攻略1000例
![考点1 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021届备战高考历史题型攻略1000例](https://img.taocdn.com/s3/m/f50cb5b1168884868762d6db.png)
考点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6,4分)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答案】A【解析】占城稻具有耐旱、适应性强、生长期短特点,占城稻的推广,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小麦推广到南方,有利于南方的麦稻轮作,也提升了土地利用率。
A正确。
曹魏时发明翻车,B不正确。
宋代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重心位于南方,南方经济发展优于其它地区,C不正确。
占城稻北上,大、小麦南下,民众饮食结构会有所改变,但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不会“根本改变”,D不正确。
2.(2020年江苏卷,1,3分)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
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
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
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迹”“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等信息可知,这时期江西出土的成套的农具并非用于耕地,更多的是发挥礼器的作用,说明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江西新干出土的青铜农具,没有体现青铜农具最早出现的地区,无法得出青铜农具最早出土于江西新干,A项错误;根据材料“更无使用之痕迹”等信息可知,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无法得出成套青铜农具是否有利于精耕细作的结论,B项错误;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D项错误。
【知识攻略】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起源:从采集向种植发展而来(采集经济还不是农业)2:农耕经济的地域差别:北方:黄河流域,代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粟和炭化菜子。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e315940ad02de80d4d8408e.png)
见资料P107归纳概括“耕作方式的演进” 灌溉工具:戽斗、翻车、南方的高转筒车
(2)耕作组织形式: 集体劳作 “千藕其耕” 《诗经》
个体农耕(男耕女织)
2、土地制度
(1).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性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
特点:①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②井田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③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4)隋唐:隋朝大运河 (5)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
(三)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 3.经营方式:以小农个体分散经营为主,耕织 结合。(小农经济) 4.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1、(15年天津)“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 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 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拓展阅读:生肖纪年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关系
中国古人用动物与农历纪年相配,以 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12 年为一轮回。生肖中的动物依次为鼠、牛、 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 猪,都是和古代农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 物。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知识结构】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古代中国的经济
考试大纲对该专题考试范围的表述是: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二、手工业的发展
三、商业的发展
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 禁”政策。
考点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复习依据】 1.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考试大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知识结构: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及其地位(原始农业) 1.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传 说中的神农氏是农业的始祖。 2.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 模,并呈现出“南稻北粟”的地域差异。 3.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4.古代农业的地位:“无农不稳”,是最基本的经 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11aaf1ecf84b9d528ea7a52.png)
7、(2009宁夏辽宁文综)图4是甲骨文的“年” 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 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 “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8、(2009宁夏辽宁文综)北魏首创均田制,隋
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
主要形式是
D.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5、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6、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 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
第一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重点梳理
(1)古代中国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3)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 基本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生产手段的精耕细作。
耕作方式的变革
•1、刀耕火种 •2、耜耕阶段 •3、铁犁牛耕
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3、小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
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刀耕火种
•一万多年以前 •原始农业
耜耕阶段
距今八九千年前
历史
![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89d83113fc4ffe473368abc5.png)
促进农业发 重农 都是封建统治者 封建社会 初期出现,展, 巩固封建统 抑商 实行的经济政策; 并贯穿于 封建社会
闭关 锁国
都是重视农业、 的始终 一直商品经济的 发展;都促进了 传统经济的发展; 明朝中期 都导致了中国国 出现,到 清朝进一 际地位的逐步下 步加强 降
治基础
抑制中外交 一定程度上抵制 往,维护封 了外来侵略,维 建专制统治 护国家主权;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限制了中国与世 界的交流,导致 中国的落后
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1、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产生(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 周 时 期:商人出现,货币为贝类;商业由官府控制(西 周“工 商食 官”制)。
(一)、古代商业的繁荣
3、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促使“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官府控 制 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4、汉 5、唐 6、宋 7、明 代:乡村商业活跃,商运活跃 代:商旅往来频繁 元:长途贩运,海外商运发展 代:会馆、商帮------(晋商\徽商)
B.影响: “海禁”和“闭关”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虽然一定自卫 作
用,在客观上造成了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如阻碍资本主义萌
芽的滋长等),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
名称
相同点
时间
不同点
目的 作用 在封建社会前期 和王朝初期促进 了封建经济的发 展;在封建社会 后期对生产力发 展起到了阻碍作 用
c.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 d.汉 朝 以 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春秋战国时期逐步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这 一局面持续了2000多年。战国以来的土地私 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封建土地国有制、地 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 主要的生产工具有石刀、石 斧、 耒耜。 ( 2 ) 商周
少量使用青铜农具 , 懂得灌溉、 除草、 沤制绿肥、 治 虫等技术。 ( 3 ) 春秋战国
24 × 25
西周时期 , 土地被划分成 “ 井 ” 字形方块 , 耕地阡陌 纵横 , 形同井字 , 称为井田。井田制的基本特点 : ① 一 切 土 地 归 国 家 所 有 ( 即 属 于 周 王 所 有 )。 ② 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 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 , 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 3 ) 封 建 社 会 — — 封 建 土 地 私 有 制 ( 地 主 土 地 所 有 制 )。 ① 封建土地私有制
主要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地主 土地私有制下 , 土地由地主经营 , 土地兼并是获得土地的 主要方式 ;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下 , 土地由自耕农经营 , 规 模 小 , “ 男 耕 女 织 ”, 自 给 自 足 。 ②均田制
北魏到唐朝前期 , 政府实行均田制 , 制定官民占有土 地的最高数量 , 限制土地买卖。 ③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 , 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 税 , 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 , 但不能真正阻止 土地兼并。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汉朝时的漕渠、 白渠和龙首渠 等。 (魏时改制的翻车 , 唐朝时创制的筒车 , 宋朝出现 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 明清出现风力水车。这些水利工程 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 ,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二、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原因 1 . 土地制度的演变 ( 1 ) 原 始 社 会 — — 氏 族 公 社 所 有 ( 土 地 公 有 制 )。 ( 2 ) 奴 隶 社 会 ─ ─ 井 田 制 ( 土 地 国 有 制 )。
24 × 25
2 . 原因 ( 1 ) 春秋战国时期 , 由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 大量荒 地被开垦 , 私田出现。 ( 2 ) 鲁国按亩纳税 , 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 3 )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 推动各国变 法。 ( 4 ) 商鞅变法 , 废除井田制 , 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 所有制。 ( 5 ) 生产力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土地演变的根本因素。
铁犁和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 这是农业技术史上耕 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 犁趋于完善 , 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2 . 耕作技术 ( 1 ) 汉代推广耦犁 , 推行代田法、区田法。 (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 南 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 3 ) 宋朝以后 , 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 两熟制 , 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 . 农业灌溉 ( 1 ) 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