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浅析
浅析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量 的同时也实现 了资源 的优化 配置。 ( ) 二 排污权 交易制度 的优越 性分析 1有利于污染总量控制, . 保证环 境质量
都只掌握在政府主管部门手中, 企业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 排污 权交 易的效果必然受到限制 。 再次 , 目前的交易都是一对一 的由政府
安排 , 没有由中介披露信息, 由买方和卖方通过竞价最终选择对方的 市场 自愿性 , 这与商品的交易价格应该 由市场确定的规律显然不符。 三、 完善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 的若干构想 总量控制是排污权交易的基础。因为一定范围内的排污权总量 是不变 的, 以 所 不管排污权在各企业间是如何转换, 都不可能超越最 ( ) 一 我国排 污权 交易的立法建议 1确认排 污权和排污权交易制度 . 早确定 的排污总量 , 这有利于保证环境质量 。 首先, 立法 上应确认排污权及排污权的私权利性质。 目前我 国环 2 有利于企业节省治理费用, .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排污权交易使得企业可 以基于利益的考虑选择购买排污权或者 境主管部 门颁发的排污许可证所确认 的排污权是一种行政性的个人 不具有可以 自由转让交易的个人私权 利性质 。。 在这种情况 改进技术剩余排污权 以符合环境管理的要求。不仅使得各个企业节 公权利 , 省了治理费, 节约了社会总成本 , 而且调动 了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下 , 应该从立法上确认排污权 , 明确将排污权与其他生产要素一起纳 入企业的生产资料范围, 允许排污权作 为一种私权利可 以使用、 收益、 促进了企业科学技术水平 的提高和产业结构 的合理调整 。
L’8 y t m n o it I I se A dS c y g S e
29( ) 0. 卫 06
{占 I 缸金 } I
浅 我 j 杈 易 度 在 闻 及 善 策 析 国{ 交 制 存 的 题 完 对 E 污
排污许可证管理
排污许可证管理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排污许可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对外经营的必要准入条件。
排污许可证是国家对企业排污行为进行的一种管理授权,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可以限制企业的污染排放,达到环保和可持续进展的目的。
本文将从排污许可证的基本概念,规定的内容和意义、管理模式、管理的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五个方面逐一介绍排污许可证管理。
一、排污许可证的基本概念、规定的内容和意义排污许可证,又称“污染源特别排放许可证”,是中国环境保护部为了管理污染物排放而设立的证书。
2002年,国家“环保十五”计划正式提出建立大气、水、土壤污染源的排放管理制度。
排污许可制度建立的基本目的是通过污染源的排放许可管理和污染物的排放监测,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进展之间的平衡。
排污许可证规定的内容包括企业的污染物种类、排放方式、排放量、排放时间等信息,同时还涉及到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年检以及注销等行政管理制度。
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对于企业而言具有肯定的意义。
首先,排污许可证是企业进入环保领域的准入证明,企业必需取得环保部门颁发的排污许可证才能开展相应的环保业务活动。
其次,排污许可证对企业污染行为进行了有效的管束,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污染物的排放情况,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损害,达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进展的目标。
二、排污许可证管理模式排污许可证管理模式重要分为许可证颁发、排放量掌控、监管检查和惩罚四个方面。
许可证颁发是依照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订立的,符合要求的企业方可颁发。
排放量掌控以总量掌控和单元掌控为重要方式,总量掌控的重要方式是通过排污许可证的批准和发放来实现,单元掌控重要是对实在排污源进行全程监测。
监管检查是指定期对企业的污染源进行抽样检查、监测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和督促整改。
惩罚是指当企业发生违规行为时,上级环保部门可对企业进行罚款、停产整治等惩罚。
三、排污许可证管理的实践排污许可证管理的实践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环保部门的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第二个方面是企业的积极响应。
浅谈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改革
排污许可证管理实施后,可以规范企业的行为,解决企业在以往工作中,不遵守国家污染排放规定的问题,但是因为企业管理人的专业能力以及个人素质良莠不齐,所以导致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否能够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填报等工作,存在较大的变数。
(一)环境管理制度结构混乱
排污许可制提出,是为了通过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数量,改善我国环境质量,但是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因为缺乏经验,所以制度缺乏实践性,导致很多排污工作并不能有序进行,排污许可制度的作用,难以在排污工作中体现出来。开展排污管理工作期间,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环境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表现;其次,我国排污许可证管理内容与“三同时”竣工验收内容相近,容易混淆工作人员对排污许可证制度的理解,导致工作人员无法正确按照排污许可证中的内容开展工作,这是导致行政管理力度不足的原因,导致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无法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一证式”管理;排污许可;改革
排污许可制度出现时间较短,正处于建设的关键时期,将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合理之处,影响城市环保工作效果,为此需要了解我国固定污染产生根源,加强排污许可制度建设工作,明确污染管理的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改善排污“一证式”管理制度,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加快城市现代化发展速度。
(二)优化排污许可制度
根据污染物总量控制“三同时”内容,以及排污权交易制度,找到工作难点,合理的开展排污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合理的派发排污许可证,了解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三同时”内容,提升排污许可证的科学性。开展环保工作期间,应将排污许可证作为媒介,分解排污总量控制任务,合理的规划工作流程,确认排污许可证制度,并按照工作内容有序的按照规定工作,保证排污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浅析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浅析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作者:石婷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6期摘要排污权交易制度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政策。
本文通过介绍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在我国实践的情况,指出了我国排污权交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对应地从法律制度层面和环保行政部门的职能定位两方面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排污权排污权交易总量控制中图分类号:D9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044-02近年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不断加剧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环境资源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政府耗费巨资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投入了大量工作,为何收效甚微?是否现行环保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存在问题?针对这些疑问,排污权交易——这种利用市场经济本身来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经济政策,为我国的环保事业提出了新思路。
一、排污权交易概述(一)概念排污权交易是指“为了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排污者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下,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市场机制,平等、自愿、有偿地转让节余排污指标,以刺激污染物排放量的削减,实现总量控制,从而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民事法律行为”。
①排污权交易制度通过明确一个地区的富余环境容量,即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把该“总量”在各个需要排污的单位之间进行分配,单位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削减污染来节约污染排放指标,从而这种剩余下来的指标就可以卖给那些治污成本较高的企业。
这实现了在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污染由治理成本最小的企业来进行,满足了环境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优越性分析1.有利于污染总量控制,保证环境质量总量控制是排污权交易的基础。
因为一定范围内的排污权总量是不变的,所以不管排污权在各企业间是如何转换,都不可能超越最早确定的排污总量,这有利于保证环境质量。
2.有利于企业节省治理费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排污权交易使得企业可以基于利益的考虑选择购买排污权或者改进技术剩余排污权以符合环境管理的要求。
浅议我国推行排污许可制度难点及对策
浅议我国推行排污许可制度难点及对策摘要:随着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日益严峻,国家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为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推广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并且制定了一些列配套的法律法规,明确了排污许可证的法律地位。
在实际执行该制度时,许多地区落实不到位,设计定位模糊,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排污许可证制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此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使相关制度能够落到实处。
关键词:排污许可证制度;难点;对策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环境污染情况,控制污染物总量,对相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数量、类型、性质、去向进行严格的管理。
我国实现排污许可证制度时间短,很多环境问题的管理规定和法律制度先于排污许可证制度,2008年出台的水污染防治法正式将排污许可证制度纳入法律范围,明确了其法律地位,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建立覆盖面比较广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因此需要加大执行力度,真正实现污染物的有效控制,保护生态环境。
一、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基本情况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国家相继出台了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细则,自上而下的进行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实现浓度与排放总量的双重控制。
2008年重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明确了排污许可证的法律地位,相关制度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但该制度与其他制度的衔接不够,可执行性不强。
近年来,国家细化了排污许可证的相关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平台,对重点污染行业加强管理,排污许可证制度推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我国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难点(一)政策设计不够合理当前,我国关于排污许可证的配套法律规定尚未出台,许可证的发放范围、程序、核定方法、种类、条件等尺度要求存在差异,没有实现排污行业和企业的全面覆盖。
对一些非重点排污企业监督的力度不足。
排污许可证的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涉及到企业污染排放管理的具体内容[1]。
同时,相关政策的落实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地区没有制定合理的配套管理方法,重点工作内容依然是主要污染物和重点污染源,上下级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衔接。
排污许可证制度
依法规范企事业单位排污行为的基础性 环境管理制度
01 背景和依据
03 分类管理 05 机构设置
目录
02 实施范围 04 综合许可 06 法律法规
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简称排污许可制)是依法规范企事业单位排污行为的基础性环境管理制度,环境保 护部门通过对企事业单位发放排污许可证并依证监管实施排污许可制。
来源:《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国办【2016】81号文)
背景和依据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排污许可制,取得初步成效。但总体看,排污许可制定位不明确,企事业单位治污责 任不落实,环境保护部门依证监管不到位,使得管理制度效能难以充分发挥。2016年11月,为进一步推动环境治 理基础制度改革,改善环境质量,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等,制定并发布了《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作为中国实施排污许可制的纲领性文件。
感谢观看
生态环境部根据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和环境危害程度的不同,在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中规定对不同行业 或同一行业的不同类型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差异化管理。对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较小、环境危害程度较低的 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简化管理,简化管的内容包括申请材料、信息公开、自行监测、台账记录、执行报告的具 体要求。
同时,环保部已经启动了排污许可条例的编制工作。
截至2017年9月底,环保部发布了火电、造纸、钢铁、水泥、石化、制药、氮肥、农药、焦化、印染、电镀、 平板玻璃、制革、制糖、有色金属冶炼(铜、铅锌、铝)等15个重点行业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相 关行业的自行监测指南等配套技术规范性文件也在陆续编制和发布。
法律法规
2016年12月,环保部发布《排污许可证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暂行规定》(环水体【2016】186号),对排污许可证等基础概 念做出界定,并对排污许可证申请、审核、发放、管理等程序做出规范性要求。
国内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不足及改进
国内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不足及改进摘要:排污许可制度是固定污染源管理的核心制度,是推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基础制度,也是改善环境污染现状的重要措施,在污染源控制和环境治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排污许可制度起步较晚,不可避免地存在配套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公众参与度较低等问题。
本文对比国内外排污许可制度的差异,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结合国内现状和个人实践经验,从多个方面反思国内排污许可制度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改进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关键词:排污许可;污染源;环境治理从“十三五”时期开始,政府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开始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201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4年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均进一步强调排污许可制度[1-3]。
《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和《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规范了排污许可证的申请、核发、执行等行为,使其稳步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日渐成熟。
但是,我国排污许可制度起步较晚,需要参考国外较为成功的经验,我国排污许可制度在法律法规政策、公众参与度、许可证的发放以及发证后的监管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与国外成功经验比较,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我国排污许可制度更适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也有优于国外的经验。
1排污许可制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分析整体上讲,目前,我国排污许可制度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自建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落实排污许可制度,但国家层面的立法仍然比较缓慢。
201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进一步强调了排污许可制度,这才从国家立法层面确定了排污许可制度的法律地位。
随后,《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和《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相继出台,进一步确定了排污许可证的实施方向,但是其仍属于框架性的指导文件,对于具体的实施方案仍缺乏明确的指导,系统操作性不强。
1.1排污许可制度的核心地位没有凸显务。
排污许可制度是污染物的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制度,始终贯穿于企业污染物排放的事前预审以及事后监督和违规处罚。
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建议【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建议专业班级:法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之一,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总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方式等的一项新的环境管理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指凡是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按规定程序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所拥有的排污投资、污染物处理设施及正常作业下排污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的一项特殊的行政管理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是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基础。
排污许可证,即排放污染物许可证。
环境保护部门为了减轻或者消除排放污染物对公众健康、财产和环境质量的损害,根据排污者的申请,依法对各个企事业单位的排污行为提出具体要求,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作为排污单位守法和环境保护部门执法以及社会监督的凭据。
这个书面凭据就是排污许可证。
排污许可证对排污行为提出具体要求,包括前置性条件(如排污单位的建立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家产业政策,即排污者是否有合法身份),日常管理性要求(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维护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监测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按期向环保部门报告,按期参加年检等),技术性要求(如排放口设置的要求,排放污染物的浓度、速率、数量、时段、烟囱高度等参数)等。
排污者必须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禁止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虽然我国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都规定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但尚未制定排污许可证条例,除部分省、直辖市在地方法规中作了具体规定外,其他地区难以实施这项制度。
总的看来,在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建设方面,立法滞后于实践,目前排污许可证制度不仅实行的是以对环境有较严重影响的重点污染物控制为主,而且,这些法律、法规对排污许可证作出的是原则性规定,在发证主体、许可条件、程序、法律责任方面的尚缺乏规定,既缺乏综合性、统一性、规范性,又与其他制度之间存有冲突之处,未能满足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需要;其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情况甚至“领取/发放排污许可证成为一件可有可无的麻烦事,在实践中存在的有证无证一个样,使排污者存在不按照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甚至更改排放污染物方式和排放去向排放污染物情况;发生变更后又不及时提出申请变更,甚至不参与年审,不办理排污许可证等违法现象。
我国排污权交易和排污许可证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我国排污权交易和排污许可证的研究现状和展望【摘要】我国排污权交易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政策工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历史发展、实施情况、关系、问题和挑战、展望等方面探讨了我国排污权交易和排污许可证的研究现状。
通过分析现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排污权交易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将在未来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排污许可证、研究现状、展望、历史发展、实施情况、关系、问题、挑战、发展展望、总结、未来、环境保护、政策调整、监管机制、投资者、企业责任、可持续发展、减排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排污权交易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政策工具,旨在促进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环境质量。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对排污权交易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关注度逐渐增加。
通过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和排污许可证的研究,可以为完善环境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环保意识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背景介绍部分主要包括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程度的分析、政府出台排污权交易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背景和原因等内容。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水体、土壤等各类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政府不断改进环境管理政策,推动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排污权交易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被引入我国环境保护体系,旨在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企业排放行为,实现减排目标。
通过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背景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后续内容的讨论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排污权交易和排污许可证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政策工具,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环境保护政策的完善和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排污权交易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管理企业的排污行为,促使企业主动减少排放,从而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浅析排污许可核发工作存在的问题 杨娜
浅析排污许可核发工作存在的问题杨娜发表时间:2020-05-28T11:01:21.660Z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4期作者:杨娜[导读] 摘要:2015年,国家颁布新《环保法》,其中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排污许可制度的地位与作用。
根据原环境保护部2018年印发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排污许可制包括排污许可证申请、核发、执行、监管等环节,排污许可证核发作杨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排污权交易储备中心(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63)摘要:2015年,国家颁布新《环保法》,其中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排污许可制度的地位与作用。
根据原环境保护部2018年印发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排污许可制包括排污许可证申请、核发、执行、监管等环节,排污许可证核发作为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面覆盖目标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排污许可;核发;问题1 排污许可核发工作面临的问题1.1 审核部门技术力量不足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名录共包含108个行业类别和4个通用工序,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出台了74项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后续还将陆续出台更多行业的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此外排污许可技术文件包括自行监测指南、可行技术体系、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审核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上述数量庞大的技术文件。
此外,排污许可证审核过程中不仅涉及产排污节点、污染因子、排放标准、许可排放量等内容的行政许可,还要求审核部门对排污单位的生产设施、原辅料、产排污节点、自行监测、台账记录等内容进行规范性和完整性审核。
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践与思考第一篇: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践与思考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为了进一步规范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对排污单位的稳定达标实行长效管理,推动和深化排污总量控制工作,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海安县对“十五”期间如何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在全面调查、核准上一年度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情况的基础上,遵循“调查核实、摸清底数、分级发证、分类管理、按证排污、全面发证、稳步推进”的原则,建立排污许可证动态管理系统,规范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完善总量控制制度,完成“十五”期间总量控制任务、实现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工作目标。
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技术培训目前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企业都在进行转制、改制、重组,企业的环保队伍很不稳定,人员变动大,另一方面从企业、乡镇环保人员队伍总体素质来看,应该说水平不高,一些人员缺乏环保专业知识。
而排污许可证申请是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排污单位和管理的诸多方面,要搞好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做好技术培训工作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通过培训,可以使他们认识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意义,了解排污许可证申请的技术要求,掌握排污许可证申请的程序、获得数据的原则和方法等等,有利于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的开展。
推进全面发证,实行分类管理 3.1 全面发证“九五”期间实行的排污许可证制度仅对部分重点排污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这次推行的许可证制度由环保部门根据上级政府下达的排污总量计划,把允许排污的量层层分解到所有排污单位,核发排污许可证。
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排污许可证所规定的要求排污,没有排污许可证,排污者被视为非法排污。
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体现了管理上平等、公正,为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开拓了新的道路。
3.2 抓住重点对已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排污单位,以不高于排放标准为前提,按申请与核定的现状排放总量核定排污指标。
国家排污许可制度在基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讨论
国家排污许可制度在基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讨论摘要:当前我国环境管理的核心是改善环境质量。
减少污染物排放是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根本手段。
固定污染源是我国污染物排放主要来源,且达标排放情况不容乐观。
为促进企业达标排放,并有效控制区域流域污染物排放量,我国实施了新排污许可制度。
自2016年底新排污制度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推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基层实施中,面临众多挑战。
如何解决新排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成为环境保护工作探讨的重要话题。
本文就排污许可制度在基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国家排污许可制度;基层实施;存在问题;策略讨论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出发,全面深化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强化排污者责任”“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固定污染源管理效能、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
然而,自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具体执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基层在推行排污许可制度中还面临很多困难,要从基层实践中找问题,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一、国家排污许可证制度在基层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一)基层排污许可证审核人员配置不足《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国家和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也就意味着市级生态环境局承担所有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的发证工作任务。
排污许可证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均较高,且各个行业要求均有所不同,对企业填报人员和生态环境局审核人员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相对较高。
但目前的现实是绝大多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行政资源和人员配置不足,工作人员大多身兼数职,且缺少系统和专业的培训,专业性掌握不足,虽然国家允许第三方机构提供审核技术支持,但基层财政困难,资金投入极为有限,大多数无能力聘请第三方机构帮助审核,一定程度影响排污许可证审核的效率及核发质量。
排污许可制度下的环境管理思考
排污许可制度下的环境管理思考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从生态环境管理的角度看,排污许可制度是一项重要措施。
文章以排污许可证为视角,探讨了制度背景下排污许可制度的内涵及法律属性,并分析了其对环境管理的影响,但由于当前排污许可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其无法发挥出其应有作用。
基于排污许可制度下的环境管理,并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关键词:排污许可;环境管理;思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
在排污许可制度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1】。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污染物排放监管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其中就包括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许可证是指为保护水资源、大气环境等而颁发的行政许可文件。
1排污许可制度的内涵及法律属性排污许可制度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的,通过核发排污许可证对污染物排放行为进行规范的制度。
从法律层面看,排污权是环境财产权的一种,其实质是一种财产权和债权的结合,即对污染和资源环境享有排他性权利。
因此,排污权具有物权属性(排他性)、债权属性(可转让)。
排污许可是指在特定环境区域内,为规范和约束某一主体排放污染物行为而对排污活动予以限制的权利。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向水体、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必须按规定办理许可和其它审批程序。
”根据有关法规,制定以排污许可为主要内容的环保监管体系。
2015年9月24日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排污许可制度纳入法律体系中进行规范【2】。
排污许可制度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并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了环境部门监管方式从单一管控向“以证管污”转变;将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的目标有机统一,并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环境质量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起到积极作用。
2对环境管理带来的影响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对企业及政府而言,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有利于强化环境执法力度。
排污许可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排污许可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摘要:排污许可制在现阶段的实施应用确实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价值,为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贡献,有效降低了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程度。
但是在排污许可制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缺陷和不足,文章即首先分析了当前常见问题,然后针对性探讨了改进建议,希望具备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排污许可制;问题;改进引言在现阶段我国环境治理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污染源的控制成为关键手段,排污许可制的实施在该方面就可以发挥出较强的作用价值,有助于规范企业排污行为,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虽然排污许可制的实施确实对于各个排污企业发挥出了一定的监管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导致该制度的功能难以最大程度体现,相关部门以及管理人员应该在准确掌握常见问题的基础上,予以必要改进调整。
一、排污许可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一)审核部门方面的问题排污许可制在实施过程中,比较关键的环节就是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和核发,如果在该方面出现偏差问题,则必然会影响到排污许可制的实施效果。
基于当前排污许可证审核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相应审核部门存在技术力量薄弱的现象,难以形成较为理想的审核效果,进而导致排污许可证的发放不是特别合理,错误发放排污许可证,则必然会导致一些污染源失控。
排污许可证在审核方面之所以出现错误,除了审核部门自身的技术力量薄弱外,往往还和相关技术规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关,因为相关技术规范陆续更新,导致审核部门难以及时掌握最新技术规范,对于相关参数指标缺乏准确掌握,进而也就容易在审核过程中出现漏判和错判,严重影响到排污许可制的实施效果。
(二)发证后的监管不到位在排污许可制实施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往往过度关注于排污许可证的审核发放环节,明显忽视了发证后的监管工作,进而同样也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致使排污许可制的作用价值受到影响。
具体到排污许可证发放后的监管工作实施中进行分析,相关部门往往要求企业能够按证管理,严格规范自身生产工艺和行为,虽然行政部门也对其进行按证监管,但是往往并不能够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全面详尽监督,只是针对企业排污进行随机取样检测,甚至因为监管不规范,给企业弄虚作假的机会,无法达到较为理想的审查监管效果,致使相应企业无所顾忌,认为只要获得了排污许可证就可以随意排放,影响了排污许可制的应用效果,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和危害。
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如何完善
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如何完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质量具有关键作用。
然而,当前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一、当前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1、许可范围不够全面目前,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的覆盖范围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行业和污染源尚未纳入许可管理,导致一些潜在的污染排放得不到有效监管。
2、许可标准不够科学许可标准的制定往往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差异,导致标准过于一刀切,缺乏针对性和合理性。
3、监测和执法能力不足监测技术和手段相对滞后,难以准确获取污染物排放的实时数据。
同时,执法力量薄弱,对违规排放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使得许可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受到影响。
4、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度不够企业的污染物排放信息公开不充分,公众难以了解实际情况,无法有效参与监督。
二、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的建议1、扩大许可范围将更多的行业和污染源纳入许可管理,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和小型污染源,实现全覆盖、无死角的监管。
2、科学制定许可标准充分考虑地区的环境容量、行业特点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许可标准。
例如,对于环境敏感地区,可以制定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对于高污染行业,应提高准入门槛。
3、加强监测和执法能力建设加大对监测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广应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方法,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大对违规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
4、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建立健全污染物排放信息公开平台,要求企业如实公开排放数据和相关信息,便于公众查询和监督。
鼓励公众参与许可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通过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公众意见,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5、加强部门协作环保部门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如工商、税务、金融等加强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
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
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概述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是现代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旨在规范企业排放污染物的行为,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优化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环境的稳定性。
环保法律法规中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覆盖了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其中,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基石,为我国开展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及执法提供了依据。
根据该法规,排污许可证是企业排污行为的重要准入门槛之一。
排污许可证的基本要求•相关部门要对企业排污情况进行监测,确保污染物排放的基本信息真实可靠;•排污许可证申报须有具有建筑、工艺和环保等专业技术资质的工程技术人员编写专业技术申请书;•申请者必须首先向同级生态环境部门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申报表格;•申请过程中需提供排放口环境类别、排污物种类和排放量等相关信息;•有关部门应在接到企业申请后30个工作日内进行许可证的审核,审核结果以书面形式向企业反馈;排污许可证的重要意义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可以强制企业规范自身生产环节及提高环保技术水平,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具体而言,排污许可证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权责明确排污许可证是管理部门明确企业排污污染物种类、排放标准、监管责任的凭证。
企业必须依法申请排污许可证,经过审批后方可进行排放污染物。
管理部门要对持证企业开展日常监管,并强化惩罚非法排污行为,增强管理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信誉度。
工艺改进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环境保护,主动采取相关工艺来降低排放污染物。
企业申请排污许可证时,必须提供自己的工艺流程,并经过审批。
管理部门审批时,会向企业提供建议,帮助企业实现治污目标。
安全保障企业排污许可证的审核会对其生产和排污环节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并对企业的防污设备、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进行监测和检验,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环保公示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行,完善了我国环保信息公开制度,使得排放企业的相关信息得以公开。
试论我国排污许可证后监管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
试论我国排污许可证后监管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摘要:为了切实做好污染物排放管理工作,我国相关部门于2021年1月24日发布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是我们第一部关于排污管理的专门性法规。
而该法规中涉及到的相关条款如何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则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内容。
本文中,过对几十家已经申领到排污许可证的企业进行了调研,对当前证后监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环境监管;排污许可;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前言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生产中涉及到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重视。
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来对企业生产排污问题加以规范,目的在于切实做好环境保护监控工作,全面倡导绿色生产。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排污许可制度体系已经初具雏形,相关信息平台也开始逐步投入使用。
但依然由于很多因素的存在,使得依证监管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那么排污许可证制度所能够发挥出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因此,对当前我国排污许可证后监管问题中的薄弱环节加以分析,并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证后监管现状及主要问题1.1证后监管基础薄弱排污许可证颁发的目的在于对固定污染源的全覆盖管理,这是切实落实相关政策的重点内容。
据调研,截止2020年年底,从数量上来看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全覆盖”管理,但是其管理质量还存在上升空间。
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不足:(1)当前的全覆盖存在历史局限性。
现阶段,排污许可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中涉及的行业企业是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行业类别,主要是针对涉及到的行业企业进行排污许可管理或排污登记管理。
但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发现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2)执行力度不足。
在现行的排污许可证颁发过程中,并没有强制要求相关部门对相关内容进行现场检查,而是主要依据申请材料来决定是否能够颁发证书。
排污许可证详解
排污许可证详解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排污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环保法规和政策。
在中国,排污许可证作为一项重要的环保管理制度,起到了重要的监管和调控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排污许可证的定义、申请程序、审批标准以及对企业和环境的意义。
一、排污许可证的定义排污许可证是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颁发给生产、经营单位,准许其在一定期限内按照一定排放标准和要求,进行特定范围和限额的污染物排放的许可证。
其目的是在合理控制排放的前提下,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二、排污许可证的申请程序1. 登记备案:企业首先需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排污许可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情况等。
环保主管部门将对材料进行审核,并登记备案。
2. 阶段性评价:企业在申请排污许可证过程中,需进行阶段性评价。
这一评价过程包括对企业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保企业排放符合相应的环保要求。
3. 现场核查:环保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核查,主要是对企业的环保设施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估,确保企业有能力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进行生产经营。
4. 审批公示:环保主管部门将企业的排污许可证申请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意见反馈。
5. 发放排污许可证:经过以上程序的审核和评估,环保主管部门最终对符合要求的企业颁发排污许可证,并告知企业需要遵守的排放标准和限额。
三、排污许可证的审批标准排污许可证的审批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废气排放标准: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污染物,制定相应的废气排放标准,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废气排放的浓度、排放时间、排放方式等。
2. 废水排放标准:对于废水排放,同样需要依据行业和污染物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3. 固体废物处置标准: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企业需要在排放前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分类,确保固体废物符合相关处置标准。
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指凡是需要向环境排放各种污染物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事先向环境保护部门办理申领排污许可证手续,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获得排污许可证后方能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制度。
环境容量既然作为一种功能性资源,排污指标应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排污指标被企业无偿占有,其弊端有二:一是失去了用经济手段调整污染项目的市场准入功能,二是企业占用的现有排污指标无法流通,市场配置环境资源的功能难以发挥出来。
继1987年原国家环保局在上海、杭州等18个城市进行了排污许可证制度试点之后,1989年的第三次全国环保会议上,排污许可证制度作为环境管理的一项新制度提了出来。
鉴于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的,国家从1996年开始,正式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政策列入“九五”期间的环保考核目标,并将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各省市,各省市再层层分解,最终分到各排污单位。
总量控制是“十五”期间我国环保工作的重点。
目前上海市已经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出台了“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规定”,其管理的基本程序是:排污申报登记;排污审核、核发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督管理;年度复审。
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的实施给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除了个别情况下基于确保财政收入的需要而由国家通过法律设立特别许可外,规定不得随意将许可证制度与创收相联系,不得滥设许可证乱收费。
但排污许可证制度却有其特殊性,即行政主体不仅是作为监督管理者,而且是作为公众环境权益的监护人,作为环境容量资源公共所有者的代理人。
资源是有价的,环境容量资源也不能无偿获得,在管理、转让这种环境容量资源时,既要尽到管理者的职责,又要行使代理人的权利,向环境容量资源的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以支付相应的行政成本和保护、改善环境的费用。
实施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后,容许排污权交易是国内环保制度的重大创新。
排污单位经治理或产业(包括产品)调整,其实际排放物总量低于所核准的允许排放污染物总量部分,经环保部门批准,允许进行有偿转让。
排放许可证制度
排放许可证制度排放许可证制度是指政府出台的一项措施,通过对企业和机构排放污染物的许可和管理,以达到环境保护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这项制度是现代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排放许可证制度的实施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依法行政,通过立法明确排放限值和管理责任,确保环境管理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第二,以市场机制为导向,通过排放权交易和碳排放配额等手段,激励企业采取减排措施,形成经济适应环境的良好机制。
第三,注重监督执法,加强对排放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确保排放行为符合法规要求。
排放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以排放许可证为准入条件,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行限制和约束,推动其进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
其次,通过排放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减少环境污染的程度。
再次,推动企业采取减排技术措施,鼓励企业进行环境友好型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具体实施中,排放许可证制度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通力合作。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排放许可证制度法律框架,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制度的公正和执行力。
而企业则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环保要求,积极开展减排行动,提升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社会各方应支持和参与排放许可证制度的推行,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排放许可证制度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例如,欧盟的排放交易体系就是通过排放许可证的发放和交易来推动企业减排行动的。
而中国也在逐步推进排放许可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目前已经在一些地区和企业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总之,排放许可证制度是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可以在法治框架下推动企业实施减排行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排放许可证制度的推进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浅析DC 摘要:排污许可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手段,在对保护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已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西方发达国家早已采用此制度并将其作为污染防治的“支柱”,且已通过立法使其十分完善。
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采用这一管理制度,其对防治环境污染,规范排污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时至今日,排污许可证立法仍然很不完善,立法层次偏低,调整范围窄,配套制度不健全。
因此,立法规定的滞后性与该制度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重要性极不相称。
文章介绍了排污许可证制度的理论基础,说明了建立排污许可证制度的重要性,通过与美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对比,指出目前我国排污许可证的缺陷及国外可借鉴的经验,并尝试提出完善该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管理1 引言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不断推进,形成了“强化环境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的三大政策,在此基础上,继环境管理“老三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诞生了“新五项”制度,分别是: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其中,排污许可证制度在许多西方国家的环境管理领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那么,这项制度具体含义是什么?有着什么样的法理基础和理论基础?在我国施行的过程中又存在着什么样的不足呢?2 排污许可证制度概述2.1 许可证制度许可证制度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以及自然资源保护等领域。
它是国家为加强环境管理而采取的一种卓有成效的行政管理制度。
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这就是许可证制度。
2.2 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的概念排污许可证,即排放污染物许可证。
环境保护部门为了减轻或者消除排放污染物对公众健康、财产和环境质量的损害,依法对各个企事业单位的排污行为提出具体要求,包括前置性条件(如排污单位的建立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家产业政策,即排污者是否有合法身份),日常管理性要求(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维护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监测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按期向环保部门报告,按期参加年检等),技术性要求(如排放污染物的浓度、速率、数量、时段、烟囱高度等参数),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作为排污单位守法和环境保护部门执法以及社会监督的凭据。
这个书面凭据就是排污许可证。
2.3 实施排污许可证的理论基础2.3.1 环境的公共信托理论“公共信托”的概念源于罗马法,《查士丁尼法学纲要》指出:根据自然法,空气、流水、海洋及海岸为全人类共有。
英国普通法根据这个概念形成了公共信托理论。
美国公共信托理论源于英国的普通法。
70年代,一些州的法律把公共信托理论的保护范围扩大到环境保护。
根据“公共信托”理论,可以看出,对企业排污这种经营成本外部化的行为,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政府有必要代表全社会整体利益,对排污行为予以管制和调控。
对排污者的污染物排放量或排污指标拥有分配权,并通过发放排污许可证的形式来控制和规范企业的排污行为,并使其法律化,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永恒主题,但必须坚持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已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发展战略,其最主要的表现是将衡量可持续性或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作为重大决策及其实施的主要依据。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概念。
排污许可证制度的目的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政府通过排污许可证的审核把关,防止不当排污行为的发生,减少新污染源的出现,并通过对持证人的监督管理,来控制企业的排污量,从而减轻企业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通过排污许可证的发放、排污指标的分配、排污权交易等使企业科学、合理、合法地排污以及有序的生产、建设,从而使社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得到了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4 排污许可证的设计法理基础2.4.1 环境容量资源的有价性环境对排放在其中的污染物质具有使其变为无害的净化能力,但这种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这种限度的最大量就是环境容量。
它是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破坏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在人类肆意地、无任何约束地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造成可怕的后果时,人们不禁开始思考:环境容量是不是资源,其是否有价值,如果环境容量是资源且有价值,那么这些资源属于谁所有,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向其排放污染物呢?资源是对人类有使用价值的。
广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等,狭义的资源则专指自然资源,资源的根本性质是社会化的效用性和对于人类的相对稀缺性。
2.4.2 环境容量是稀缺的资源(1)环境容量是一种稀缺的资源环境容量作为重要的环境要素,和空气、阳光、地表水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资源,但由于它们特殊的物质形态(不易分割),而且它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财产,因此长期以来,法律意义上的权属难以确定。
环境容量无形价值经常被人们忽视,再加上环境的开放性导致工业企业将大量污染物排入环境中,这些污染物远远超过了环境所能分解污染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到社会每一个个体的生活。
环境价值问题,是在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价值”是表示物与人的一种关系,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
”环境能容纳分解一定量的污染物,其这种吸收、容纳、降解污染物的功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环境容量这种维持自然生态系统正常功能来辅助生产的过程是有价值的,但又因环境容量是一个极限值,如果当人们在使用过程中超过这一极限值,将会使其功能丧失,所以环境这种容纳、降解污染物的功能是有限的并且是稀缺的。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的供给在总体上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但环境资源的总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人类社会所产生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也是环境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凸现出来。
(2)环境容量资源是公共财产环境问题是典型的外部性问题,所谓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产生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
其中,将有害的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性”。
环境污染和破坏是人们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而其后果产生是由造成这种后果以外的人来承受。
人类的生活环境受到了极严重的污染,环境出现了危机,各国法学界与其它学术界纷纷努力,从资源的稀少性出发,将空气、水、环境容量等可以自由使用的“自由财产”特性,渐渐变成具有价值的“价值财产”。
美国的萨克斯教授在1970年发表的著名论文《为环境辩护》中就提出了专门的环境立法和宗旨。
同时,他又提出了“环境公共财产论”和“环境公共委托论”,认为环境资源就其自然属性和对人类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来说,它应该是全体国民的“共享资源”,是全体国民的“公共财产”。
3 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缺陷及国外经验3.1 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缺陷3.1.1 排污许可证制度立法缺失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之一,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但通过上文所述的我国目前排污许可证现状可以看出:目前就适用的法律来看我国还没有确立行之有效的排污许可证制度、行之有效的法律条款。
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没有规定排污许可证制度。
3.1.2 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基础——总量控制制度这一配套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纵观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不难发现,与该制度配套的一系列制度、措施一直没有跟上,法律法规不完善,没有健全的规程、约束措施等可借具体操作。
从我国目前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现状可以看出,虽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当中也提到了总量控制,但也仅是两份行政性文件,并没有相应的法律地位,在我国目前法律体系中没有专门的有关总量控制的统一法规,只是散见于一些零星的条文。
但作为基本法的《环境保护法》中尚未作出总量控制的有关规定,使排污总量控制法律保障不足。
3.1.3 许可证制度的规定缺乏操作性,没有具体的步骤与措施。
排污许可证的真正实施其过程涉及许多环节,从发证到监管执行及违法排污的处罚等,因此必须制定周密、细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使排污许可证的实施真正做到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2 国外案例经验——以美国为例3.2.1 立法层次高,法律依据充分1972年,美国联邦立法机关(即国会)在其各州州计划规定水体水污染物浓度标准的基础上对水污染控制法律规范进行全面修订,通过了《联邦水污染控制法》,又称《清洁水法》同年美国创设了排污许可证管理体系,即“国家消除污染物排放制度”。
该制度要求,任何人从一个点源排放任何污染物进入美国的水域,必须获得“国家污染物排放清除系统”(the National Pollutant Discharge Elimination System)(以下简称NPDES)许可证,由EPA (美国国家环保局)或者许可证计划获批准的州给每个排污者颁发排污许可证。
排污者应遵守排污许可证中为其规定的各项限制。
否则即属违法。
排污许可证内容包括排放标准、排放总量、监测要求、数据记录和报告。
因此,从法律规范效力来看,NPDES许可证制度的法律依据为联邦法律。
3.2.2 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控制污染源。
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排污权交易。
根据数据显示,美国排污权交易制度每年至少可以节省几十亿美元的治理费用,该制度在美国取得了巨大成功。
且长达400多页的《清洁空气法》(1990年修正案)充分体现了美国法律条款详细、具体的特点,其中明确地规定了通过排污权交易政策来实现SO2的总量控制目标,并授权环保局具体实施、管理。
在实施SO2交易政策的细节上,修正案列出了必须参加交易体系的电厂清单,规定了许可证的分配原则、计算发放、拍卖许可证的数量、受限制电厂的连续监测要求,超标排放的惩罚措施等。
这些为交易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法律保证。
3.2.3 严厉的法律制裁保障机制美国法律对排污许可证制度提供了严厉的制裁保障机制,超标排放污染物属于违法行为,对其要处以行政、民事或刑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