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搬运机器人设计
搬运机器人的方案设计
搬运机器人的方案设计引言搬运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移动并执行物体搬运任务的智能机器人。
它的出现使得重复性的劳动得以自动化,可以在工业生产线、仓储物流等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机器人系统结构、感知技术、路径规划和控制策略等方面,对搬运机器人的方案设计进行介绍和讨论。
机器人系统结构搬运机器人的系统结构通常包括移动基座、机械臂、传感器和控制系统。
移动基座提供机器人的移动能力,机械臂负责物体的抓取和搬运,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和物体,控制系统则控制机器人的移动和操作。
感知技术搬运机器人需要准确地感知周围的环境和物体,以便进行路径规划和操作。
常用的感知技术包括视觉、激光雷达、声纳等。
视觉系统可以用于识别和定位物体,激光雷达可以获取精确的环境地图,声纳可以检测障碍物并进行距离测量。
这些感知技术的组合可以提供全面的环境感知能力,帮助机器人完成搬运任务。
路径规划路径规划是搬运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决定了机器人在环境中的移动轨迹。
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包括A*算法、Dijkstra算法、RRT算法等。
这些算法可以结合激光雷达地图和超声波传感器的障碍物检测结果,生成安全和高效的移动路径。
控制策略控制策略是搬运机器人实现具体动作的关键,它通过对机械臂和移动基座的控制,实现物体的抓取和搬运。
常用的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
这些控制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的搬运任务需求进行调整,并结合视觉和力觉传感器的反馈信息,实现精确的搬运操作。
安全性和人机交互在搬运机器人的方案设计中,安全性和人机交互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搬运机器人需要具备安全保护装置,如紧急停止按钮、碰撞传感器等,以保证在意外情况下能够立即停止运动。
此外,机器人还需要与人进行有效的交互,如语音提示、显示屏幕等,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和信息展示。
结论搬运机器人的方案设计涉及到机器人系统结构、感知技术、路径规划和控制策略等多个方面。
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可以提高搬运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
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在现代物流领域,科技发展变得越来越迅速,大大改变了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式。
大多数物流行业已经将其管理中心移至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利用机器人技术使经营运营更加高效。
机器人已经应用于配送、库存管理、堆垛、装卸、包装等各种物流操作中。
本文介绍了一种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的设计方案。
首先,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可以实现物流仓储中各种物品的自动搬运功能。
该机器人可以利用轨道、轮子和轨迹导航系统,自由行走于仓库中,实现货物的自动搬运和送达。
该设计方案还包括人机交互功能,可以智能地识别仓库中的物体,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自动前往目的地的功能。
其次,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的设计方案还应包括安全性能。
机器人搬运是一个高危险性的运营领域,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策略,以确保机器人能够安全有序地运营。
该方案应具备通过警报系统提醒人们被机器人堵住,以及让机器人自动停下来,避免发生危险事件。
再次,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还应包括节能性能。
机器人应采用集成电路芯片进行控制,通过变频调速来降低能耗,并采取其他一些措施,以节省能源。
同时,机器人应采用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技术,以降低经营成本和环境污染。
最后,本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的设计方案还应包括一个高效的管理系统。
机器人可以实时监测所搬运货物的状态,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仓库管理,提高运输效率,并实现自动调度。
此外,机器人系统还可以与ERP系统集成,以便实时跟踪货物的实时位置和状态,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效率。
综上所述,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的设计方案应包括灵活性和通用性、安全性、节能性和高效管理系统。
本方案将有助于物流行业实现更高效的配送,以及机器人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为物流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
智能搬运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搬运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摘要: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所以有很多的现代机器在出现,无论是在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中,人们总是更依赖于科技的发明,越来越用自动化代替现代化,尤其在工业上,人工的使用不仅耗费时间,更耗费能量,所以,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特别设立了一种智能搬运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是由单机片控制的,机器人的发力部分和承载力的作用的部分,主要在机器人的手臂,手臂中有机械结构的设计,对于其他的部分也需要设置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除了有两路的光电传感器,也需要学会对颜色进行识别,可以把货物进行分辨,把不同的货物进行不同的分类;最后要根据不同的实验证明,智能机器人存在是合理的,各方面的构造也是很科学的,智能机器人最大的用处是要会搬运货物。
关键词:智能搬运机器人;设计;实现引言: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尤其是一些搬运货物的工程项目,总是需要很多的劳动力,要改善劳动工人的劳动条件,不再单单使用人工劳动力,这样会增加项目的成本,而且还会延长时间,把工期延长,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针对传统劳动力暴露出来的特点越来越多,所以人们开始崇尚自动化与生产机械化,也开始加快实现机械自动化的步伐;在生产的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很高超的机械设备,还有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就需要智能化的机器人来搬运,智能机器人的实现也是一种必然的产物,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就是搬运,智能机器人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就是因为这种积极性让人们的意识被影响;其次,也是因为智能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作业,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
一、系统的总体设计对机器人的控制需要有一个控制中心,机器人的控制平台系统由很多部件组成,这其中包括16路巡线传感器和传感器信号处理板以及主控制板,还有电机驱动板和其他的开发零件,这些加在一起就组成了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操纵机器人进行一些货物的搬运,可以提高工程的完成进度,也可以帮助人类解决一些人力达不到的力量;这个主系统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控制中心的零件型号为STCI2C5A60S2,使用这个型号的单片机对机器人很适用,机器人对外界的感应需要用一个通道进行传递,通常会开辟一个s通道与输入接口连接在一起,这一整个通道可以对广电进行连接,同时通道的位置也与超声传感器离得很近,这样就可以运用周围的传感器去感知外部的信息,接受外部的信号,这样就机器人才可以接受到指令,开始工作;而且对于自动机器人都会在自己的底部安装一个16路巡线传感器,这个传感器的作用是感知地面上的白条,这就是机器人的路线,地面上的白条都会有交叉的时候,在交叉的位置会设有点,而这个传感器就能让机器人感受到,可以及时进行转弯,转换路线,最后在经过单片机分析之后,电机的驱动板对调速电机进行控制,最后可以完成人类分配下来的任务,这也是机器人的工作原理[1]。
搬运机器人系统设计
搬运机器人系统设计1. 引言搬运机器人是一种无人驾驶智能设备,能够自主搬运物品。
它们在仓库、工厂和物流环境中广泛应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搬运机器人系统的设计。
2. 硬件架构搬运机器人系统的硬件架构包括以下主要组件:2.1 机器人主体搬运机器人主体由底盘、搬运装置和导航模块组成。
底盘负责机器人的移动,搬运装置用于搬运物品,导航模块用于确定机器人在环境中的位置。
2.2 感知模块感知模块由传感器组成,用于获取机器人周围环境的信息。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和超声波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会将环境中的障碍物、物品和人员等信息传输给控制模块进行处理。
2.3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是搬运机器人系统的大脑,负责处理感知模块传来的信息,制定机器人的运动策略,并控制机器人的行为。
它通常由嵌入式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组成。
2.4 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机器人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
例如,在仓库环境中,搬运机器人可以通过与仓库管理系统进行通信,获取搬运任务和更新任务状态。
3. 软件架构搬运机器人系统的软件架构包括以下模块:3.1 导航模块导航模块使用机器人的定位信息和环境地图,确定机器人的导航路径。
它通常采用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能够实时构建地图并同时定位机器人自身。
3.2 路径规划模块路径规划模块根据导航模块提供的导航路径和环境信息,制定机器人的行驶路线。
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包括A*算法和Dijkstra算法。
3.3 避障模块避障模块负责检测机器人周围的障碍物,避免与其产生碰撞。
它通过感知模块提供的传感器数据判断障碍物的位置和大小,并相应地调整机器人的行驶路径。
3.4 任务调度模块任务调度模块接收来自仓库管理系统的搬运任务,并根据机器人的状态和可用资源,分配任务给合适的机器人。
它考虑到机器人的负载能力、运动速度和电池寿命等因素,实现任务的优化调度。
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
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随着工业技术发展,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越来越受到重视,物流行业也迫切需要此类机器人业务的发展。
物流搬运机器人可以把人类的“劳动力”转化为机器的“智能劳动力”,实现自动搬运物品、缩短物流环节,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并实现物流企业的自动化生产。
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有很多类型,它们可以搬运各种规格的物品,具有较强的信息化能力。
物流搬运机器人可以通过识别二维码、RFID 标签等功能,来识别物品信息,并自动完成搬运任务。
二、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的设计方案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机器人的外形、加工工艺、控制系统、安全性能等。
(1)机器人外形设计物流搬运机器人的外形设计要求性能优良、体积小巧。
它需要考虑搬运物品大小、重量等参数,确定搬运装置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搬运速度。
(2)加工工艺物流搬运机器人的加工工艺需要考虑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保证机器人的高效率运行。
具体而言,需要考虑智能传感器、安全装置、悬挂系统等配置。
(3)控制系统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需要使用智能软件,它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运行物流搬运机器人,以便实现高效搬运。
(4)安全性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要求在搬运、运行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能,为了保障搬运效果达到最高的要求,安全装置有关的设计要求非常严格。
三、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的应用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可用于各种物流场景,比如仓库、商场、工厂、仓储中心等场所。
它可以有效减少人力成本,提高搬运效率,实现物流企业的自动化生产,替代人工搬运,提高物流搬运的效率和质量。
由于机器人的智能化及操作流程的工作效率,可以大大减少物流搬运过程中的时间,延长货物的使用寿命,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
此外,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可以实现智能分拣、智能仓库管理等功能,实现仓库物品的自动化管理和精准快速的搬运,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
四、结论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是一种有效的搬运工具,它具有高效率、体积小巧、可靠性强、安全性能高等特点,可以有效减少人力成本,提高搬运效率,实现物流企业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和质量,实现物流搬运的智能化。
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能搬运机器人设计
设计制作数码世界 P .102基于STM32 单片机的智能搬运机器人设计杨正乐 任小强 于岗 河南理工大学摘要: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被广泛的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F103单片机的物料搬运机器人,通过颜色传感器识别不同颜色的物块然后将其搬运到固定区域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单片机 颜色识别 物块抓取 电机控制智能搬运机器人配有多种传感器,可以精确识别路径、物块颜色以及对物块的抓取,对不同的场地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其通过灰度传感器识别路线,自动选择最优路径定位物块以及指定存放点的位置。
使用颜色传感器识别物块颜色,利用数字舵机精确控制机械爪抓取物块。
一、控制系统设计1.系统组成此系统采用STM32F103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使用颜色传感器进行物块颜色识别、灰度传感器识别路径自动选取最优路径、数字舵机精确控制机械爪的运动、步进电机提供动力源可以实现精准定位。
整个控制系统组成如下:图1 控制系统组成图2.硬件设计系统硬件主要是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单片机主控模块、电源模块、稳压模块、颜色传感器模块、步进电机驱动模块、数字舵机等。
2.1单片机控制板STM32F103系列使用高性能的ARM Cortex TM -M3 32位的RISC 内核,工作频率为72MHz,内置高速存储器(高达128K 字节的闪存和20K 字节的SRAM),丰富的增强I/O 端口和联接到两条APB 总线的外设。
所有型号的器件都包含2个12位的ADC、3个通用16位定时器和1个PWM 定时器,还包含标准和先进的通信接口:多达2个I 2 C 接口和SPI 接口、3个USART 接口、一个USB 接口和一个CAN 接口。
2.2颜色传感器颜色传感器使用的是TCS230模块,TCS230是美国 TAOS 公司生产的一种可编程彩色光到频率的转换器。
该传感器具有分辨率高、可编程的颜色选择与输出定标、单电源供电等特点。
输出为数字量,可直接与微处理器连接。
自动化仓储系统中的智能搬运机器人设计与优化
自动化仓储系统中的智能搬运机器人设计与优化在现代物流系统中,自动化仓储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在这些系统中,智能搬运机器人的设计与优化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自动化仓储系统中智能搬运机器人的设计原理、优化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设计原理智能搬运机器人是自动化仓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原理包括机械结构、感知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方面。
1. 机械结构智能搬运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应具备稳定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货物的搬运需求。
常见的机械结构包括轮式、履带式和步行器式等,每种结构都有其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2. 感知系统感知系统是智能搬运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的关键。
通常采用激光雷达、摄像头、红外线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实时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并通过算法处理,实现路径规划和障碍物避让。
3. 控制系统智能搬运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负责指导机器人的运动和动作执行。
控制系统通常由主控制器、运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其中主控制器负责整体调度和决策,运动控制器负责运动轨迹规划和速度控制,执行器则执行具体的搬运任务。
二、优化方法为提高智能搬运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性能,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
1. 路径规划优化通过算法优化路径规划,减少机器人在仓库中的行走距离和时间,提高搬运效率。
2. 载重能力优化优化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动力系统,提升其承载能力,实现更大规模货物的搬运。
3. 自主导航优化引入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机器人的自主导航能力,使其能够更准确、更快速地响应环境变化。
4. 能源管理优化优化机器人的能源管理策略,延长其工作时间,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搬运机器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 智能化程度提升未来智能搬运机器人将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能够实现更复杂的任务和更灵活的操控,适应不断变化的仓储环境。
2. 多样化应用场景智能搬运机器人将不仅局限于传统仓储行业,还将应用于工厂生产线、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
搬运机器人结构设计与分析设计说明
搬运机器人结构设计与分析设计说明一、引言搬运机器人是一种用于搬运、运输和搬运物品的自动化机器人系统。
它能够代替人工完成一系列重复性、繁重和危险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搬运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分析进行说明,以确保其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搬运机器人结构设计1.底盘结构设计:底盘是搬运机器人的基础支架,承载和支撑整个机器人系统。
底盘结构设计应考虑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一般情况下,底盘采用刚性材料制作,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另外,底盘应具备一定的机动性,能够适应不同地面和工作环境。
2.导轨系统设计:导轨系统是搬运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部件,用于引导机器人在指定轨迹上进行移动。
导轨系统的设计应满足机器人的定位和精度要求。
一般采用直线导轨和滚动轮等组合方式,具备高刚度和低摩擦特性,以提高机器人的移动精度和稳定性。
3.动力系统设计:动力系统是搬运机器人的驱动部件,用于提供机器人的动力和能量。
动力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机器人的负载和工作条件。
一般情况下,采用电动机或液压驱动方式,具备足够的扭矩和功率输出。
同时,还应考虑机器人的能源消耗和续航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4.夹持装置设计:夹持装置是搬运机器人的关键部件,用于夹持和搬运物体。
夹持装置的设计应满足机器人的夹持力和稳定性要求。
一般采用气动或液压夹持方式,具备足够的夹持力和灵活性。
同时,还应考虑夹持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以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三、搬运机器人结构分析1.结构强度分析:结构强度分析是对搬运机器人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机器人的底盘、导轨系统和夹持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高强度载荷测试,以确认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同时,还应进行冲击和振动测试,以确保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稳定运行。
2.运动学分析:运动学分析是对搬运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姿态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建立运动学模型,对机器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位姿、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进行计算和仿真。
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1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国外研究现状 (1)1.2.2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国内研究现状 (2)1.3研究意义 (3)1.4研究内容 (4)2.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是的方案设计 (5)2.1 AGV小车的定义 (5)2.2 AGV小车的功能 (6)2.3 AGV小车的组成 (6)2.4 AGV小车的部件 (7)2.4.1车体 (7)2.4.2 AGV小车电源 (7)2.4.3驱动装置 (7)2.4.4物料搬运机构 (8)2.4.5导引装置 (9)2.4.6测距保护模块 (10)2.4.7小车的摄像头和无线通信装置 (10)3. AGV小车的本体设计 (11)3.1 AGV小车的车体 (11)3.2选定电机 (11)3.2.1选定电机种类 (11)3.2.2选定电机型号 (11)3.3确定驱动模块 (12)3.4蓄电池的选择 (13)I3.5 微控制器模块 (13)3.6 红外线避障模块 (15)3.7导航模块设计 (16)3.8 液晶显示屏 (18)3.9 设计无线通信模块 (18)3.10 小车的底架 (19)4. 设计AGV小车路径 (21)4.1 路径规划 (21)4.2 寻迹原理 (21)4.3 AGV小车的驱动状态 (22)4.3.1 直线运行状态 (23)4.3.2 转弯运行状态 (23)4.3.3 岔路运行状态 (24)4.4 避障设计 (24)4.4.1确定缓冲距离 (25)4.4.2 确定制动距离 (25)4.4.3.确定转弯半径和安全距离 (26)5. AGV小车的运动仿真 (27)5.1 小车本体的仿真 (27)5.1.1 小车进行运动学分析 (27)5.1.2 小车直线的运动仿真 (28)5.1.3 小车转弯的运动仿真 (29)5.2 升降平台的仿真 (30)6. 结论 (33)6.1 全文总结 (33)6.2 研究展望 (33)参考文献 (34)致谢 (36)Ⅱ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摘要:现在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所需要的越来越多。
自动搬运机器人设计总结
自动搬运机器人设计总结一、引言自动搬运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完成物体搬运任务的智能机器人。
它具备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进行自主导航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和人力资源成本。
本文将对自动搬运机器人的设计进行总结,包括机械结构、感知模块、决策模块、执行模块和控制系统。
二、机械结构自动搬运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是实现物体搬运的基础,需要具备稳定性、灵活性和高效率。
机械结构设计需要考虑载荷能力、行走能力、转弯能力和障碍物绕行能力。
常见的机械结构包括机械臂、轮式结构和履带结构等。
机械臂能够实现多自由度的操作,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定位和操作的场景;轮式结构适用于室内平滑地面的场景;履带结构适用于不平坦的室内和室外场景。
机械结构设计还需结合搬运物品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夹持装置,如钳子、吸盘或磁性装置。
三、感知模块自动搬运机器人需要通过感知模块获取环境信息,包括地图、障碍物、目标物体和其他机器人等。
常见的感知模块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和超声波传感器等。
激光雷达能够提供高精度的环境地图和障碍物检测信息;摄像头能够实时获取环境图像,并通过图像识别和摄像头测距来实现目标物体检测和测量;超声波传感器适用于近距离的障碍物检测和避障。
四、决策模块自动搬运机器人需要具备决策能力,根据环境信息和任务需求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决策模块的设计需要考虑路径规划、避障策略和协同控制等。
路径规划通过地图和障碍物信息来确定最优路径,常用的算法包括A*算法和Dijkstra算法等;避障策略通过感知模块获取的障碍物信息,采取相应的避障方法,如绕行、停止或避让等;协同控制是指多个自动搬运机器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需要设计相应的协同算法和通信机制。
五、执行模块自动搬运机器人的执行模块用于执行决策模块生成的行动计划,包括动作执行、速度控制和姿态调整等。
动作执行是指机器人根据决策模块生成的指令来执行相应的动作,如抓取、放置和运动等;速度控制是指通过控制执行模块的电机或液压系统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控制;姿态调整是指机器人的姿态调整,如机械臂伸缩、转动和倾斜等。
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
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流搬运机器人出现在市场上,它们能够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缩短物品的运输时间,降低成本,提高物流的服务水平,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物流搬运机器人是新兴技术,因此其设计方案也十分重要。
首先,物流搬运机器人的设计应该着眼于实现它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精确性,以实现更高效的物流操作。
另外,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也很重要,因为他们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取决于控制系统的设计。
最后,物流搬运机器人必须有一个能够运行复杂任务的强大的机器人操作
系统,以支持他们的工作能力。
其次,物流搬运机器人的设计方案将有助于满足复杂的搬运需求,比如搬运重型物品,定点搬运,多轴搬运等等。
因此,机器人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任务,让机器人能够高效地执行大量的任务,而不受限于种类的数量。
此外,物流搬运机器人的设计应该考虑装置的安全问题,以及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应该通过硬件和软件来确保机器人能够高效地执行不会伤害人类的任务,而且系统也应能够自我诊断,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性。
最后,物流搬运机器人的设计应该明确考虑物流环境,特别是物流环境中的空间约束。
物流环境中的空间约束会对机器人的搬运速度和物流效率造成影响,因此在设计机器人的时候,要重点考虑机器人的搬运尺寸,保证机器人能够在物流环境中自由移动,以便最大程度
地提高物流效率。
综上所述,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的设计方案应包括机器人的灵活性和精确性,控制系统的安全性,满足复杂搬运需求,以及机器人在物流环境中自由移动等几个部分。
通过这些设计,物流搬运机器人可以带来更高的物流效率,更好的物流服务水平,更大的经济效益。
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结构设计
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结构设计近年来,随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正逐渐走进生产场景,为企业提供高效、准确的物料搬运服务。
在设计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过程中,合理的结构设计十分关键。
本文将就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进行探讨。
一、概述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通过使用传感器、图像识别和路径规划等技术,实现对物料的自动搬运。
在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机器人的整体稳定性、承重能力、操作灵活性和节能性等因素。
二、底盘设计底盘是机器人的基础,它承载机器人的其他部件并提供移动支撑。
底盘应具备稳定性和良好的操控性。
为了保证机器人的稳定性,可以采用低重心设计,将重量集中在底盘下部,增加机器人的稳定性。
底盘通常采用强度高、重量轻的材料制作,如铝合金或碳纤维等。
三、机械臂设计机械臂是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核心部件,用于实现物料的抓取和放置。
机械臂应具备较大的抓取范围、灵活性和精准性。
在机械臂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机械臂的关节数量和传动方式。
关节数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机械臂数控的自由度,从而增加机械臂的运动范围和精度。
传动方式可以选择电机驱动、液压驱动或气动驱动等,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驱动方式。
四、传感器与控制系统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需要多种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化操作。
例如,通过使用激光测距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障碍物检测与避障;通过使用摄像头和图像识别算法,可以实现对物料的抓取与放置。
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其实时性和可靠性,确保机器人能够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的操作。
五、能源供应与节能设计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持续供应能源,因此能源供应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可以选择电池、燃料电池或超级电容等不同的能源供应方式,根据机器人的工作需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能源供应系统。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节能设计,采用高效的电机、优化的传动系统和合理的能源管理策略,降低机器人的能耗,延长续航时间。
六、安全性设计在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设计中,安全性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
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一、综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完成物料搬运任务的机器人,它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路径和目标点,实现对物料的精确搬运。
本文将对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主要关注于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研究逐渐涉及到机器人视觉、路径规划、人机交互等多个方面。
目前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
运动学模型主要描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运动轨迹,而动力学模型则描述机器人关节的运动特性和力矩传递关系。
通过对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建模,可以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要设计合适的路径规划算法,路径规划算法是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关键部分,它需要根据任务需求、环境信息和机器人性能等因素,为机器人规划出一条最优的搬运路径。
目前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有A算法、Dijkstra算法、遗传算法等。
这些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此外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人机交互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良好的人机交互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难度。
目前常见的人机交互方式有触摸屏、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
通过这些交互方式,操作人员可以直接与机器人进行通信,实现对机器人的遥控和监控。
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在工业环境中的使用,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者需要考虑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搬运机器人的方案设计
搬运机器人的方案设计搬运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感知、导航和执行搬运任务的智能装备。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搬运机器人已经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并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本文将着重探讨搬运机器人的方案设计。
一、需求分析与规划在进行搬运机器人方案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搬运任务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规划。
这包括确定搬运物品的种类、重量和尺寸范围,以及搬运距离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搬运机器人类型和特性。
二、机器人类型选择搬运机器人的类型多种多样,例如AGV(自动导引车)、托盘机器人、机械臂机器人等。
在选择机器人类型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搬运任务的复杂度、工作环境的特殊要求、成本限制等因素。
例如,对于小型物品的短距离搬运任务,AGV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而对于大型、重量较大的物品,机械臂机器人可能更适合。
三、感知与导航系统设计搬运机器人需要具备感知和导航能力,以便在执行搬运任务时能够准确识别目标物品的位置,并规划最佳路径进行导航。
感知系统可以采用多种传感器,如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用于实时感知环境和物体信息。
导航系统则需借助地图构建、定位与路径规划等技术,确保机器人能够在工作环境中精确导航。
四、搬运机构设计搬运机器人的搬运机构设计至关重要。
根据搬运任务的要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机构类型和工作原理。
例如,对于需要抓取和放置物品的任务,机械臂机器人可以采用夹爪或吸盘等搬运工具;对于需要托盘搬运的任务,托盘机器人可以具备相应的升降和倾斜功能。
五、控制系统设计搬运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保障其正常运行的关键之一。
控制系统需要实时监测机器人的状态和任务进展,并对机器人进行精确控制。
控制系统可以由上位机和下位机组成,通过通信协议实现二者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指令传递。
同时,应考虑设计可靠的安全机制,以保证搬运机器人在异常情况下的自动停止或应急措施。
六、能源与续航设计搬运机器人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完整版)搬运机器人设计
搬运机器人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搬运机器人能够模仿人手部的部分动作,按照设定的程序、轨迹和要求,代替人工在高温和危险的作业区进行单调持久的作业,实现一些人工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这不仅可以使人手避免出现可能的危险情况,保障生产安全,还能促进工作线的流水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环境,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动化装置。
本机器人用于生产线上工件的自动搬运,下图为机器人动作示意图,机械手按下述顺序周而复始地工作:根据对机器人的工艺过程及控制要求分析,机械手的动作过程如图所示:一、搬运机械手总体结构设计(1)该机器人采用圆柱坐标型,具有三个自由度,即手臂的伸长、缩短,手臂的上升、下降和整体旋转。
(2)该机器人采用液压驱动,其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紧凑、传动平稳、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易于实现过载保护且液压元件能够自行润滑等一系列优点。
(3)在控制方式选择上,由于其功能只是在两个传送带之间搬移工件,运动简单,控制要求不高,因此采用点位控制方式。
(4)此搬运机器人是在两个工作台之间搬运工件,其动作比较简单,选用电位器进行定位。
(5)此机器人应用于自动生产线上,因此,它应该能够按照控制程序自动运行,即具有自动运行模式。
二、搬运机械手机械结构设计1、机身设计因为圆柱坐标式机器人把回转与升降两个自由度归属于机身,所以设计回转与升降机身,选用旋转液压缸与升降液压缸单独驱动的回转型机身,如图1所示,升降液压缸在上,旋转液压缸在下。
2、臂部设计采用双导向杆的臂部伸缩结构。
缸体直接固定在升降立柱上,活塞杆与两根导向杆连接一起组成伸缩臂,由于活塞杆与导向杆全部藏在缸体内,油管也从活塞杆内部通过,其特点是结构紧凑,外观整洁。
结构如图2所示。
3、手部腕部设计因为工件的形状为圆柱形,所以带“V”型钳口的手爪,本次设计的搬运机器人手爪采用滑槽杠杆式结构,夹紧缸采用单作用弹簧复位式结构,杠杆端部固定安装着圆柱销,当拉杆向上拉时,圆柱销就在两个钳爪的滑槽中移动,带动钳爪绕两支点回转,夹紧工件;拉杆向下推时,使钳爪松开工件。
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结构设计
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结构设计关键词:智能搬运机器人;设计;实现1、搬运机器人整体设计思路装卸机器人是一个集机械、电子、光学和多学科控制于一体的复杂光电机电控制系统。
它包括三个部分:机械部分,控制部分和检测部分。
包括步进机构机械部分、抓取机构、传感器响应模块控制部分、驱动模块、通信模块、跟踪模块传感部分、颜色识别模块、二维代码识别模块。
通过模块间的配合,实现机器人自动获取信息、自主行走、材料加工等功能。
2、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的主要零部件设计2.1底座底座是搬运小车的主要支撑部件,为提高小车运行时的平稳性,需保证底座具有足够的刚度,考虑到能效比,要求底座质量较小,故底座材料选用双层形亚克力板,设计为长方形结构有利于小车多向运动的稳定性、空间足够布置芯片、电路与机械抓手等其他零部件。
2.2抓取机械手机械臂。
机械臂是搬运小车的核心部位,通过机械臂的运动,小车可以在无需移动的情况下,抓取不同位置的物料。
采用五轴关节型机械臂,机械臂各关节的运动均为转动副,分别由五台舵机控制,舵机之间由四个U形架连接整合。
U形架为镂空设计且其材质为铝合金,在保证机械臂刚度的同时可以减轻机械臂重量,减少机械臂在运动时产生的转动惯量,使小车在移动过程中更加平稳。
U形架两侧增加一个滑动副,通过调整其相对位置而改变机械臂长度,使机械臂活动更加灵活,加大工作范围。
机械爪。
机械爪由机械手指、传动装置、驱动装置组成,机械爪由一个舵机驱动,通过齿轮传动控制机械手指张开和闭合,机械手指与齿轮为分体式结构,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便于依据物料形状拆卸更换机械手指,使机械手指与物料紧密贴合,使抓取更加稳定。
2.3控制系统(1)主控制单元采用基于Arduino和Bigfish扩展板的巴士拉主控制板构成系统的主控制单元。
开发板可以收集有关各种传感器的环境信息,并使用设备来改变环境。
本开发版本的优点是体积小、性能优良、供电面积大,电压可在3V 至12V之间。
(2)定位单元读数通过激光传感器在驾驶过程中实现,x轴使用高性能激光器,y轴使用低功率激光器。
基于STM32的智能搬运机器人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STM32的智能搬运机器人的研究与设计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技术也随之涌现,机器人技术便是其中一种。
目前机器人技术已经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成为工业化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智能搬运机器人的快速普及是未来工业化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
它可以实现无人作业,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
本文主要讨论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能搬运机器人的循迹、避障、电机控制、舵机控制以及传感器模块的功能。
关键词:STM32单片机;传感器;智能搬运0.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搬运机器人在搬运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大部分搬运机器人太过单一无法有效的识别货物,因此本文研究设计的智能搬运机器人便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一点还可以实现自动巡线与超声避障等功能。
1.总体结构设计思路机器人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以STM32单片机[1]为主控,机器人主要由传感器系统、步进电机驱动装置、行进机构等模块组成。
通过装载的超声模块,可以得到机器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实现自主避障。
通过灰度传感器模块对单片机发送高低电平实现自动巡线。
激光模块每隔一段时间获得激光测距值,倾角模块感知机器人的方位角度,辅助运动装置运行,保障机器人的平稳的直线行进。
图1 总体结构2.智能搬运机器人设计2.1机械结构设计2.1.1行走结构行走机构是行走式机器人的重要执行部件,它由行走驱动装置、传动机构、位置检测元件、传感器、电缆及管路等组成。
行走机构一方面支承机器人的机身、臂部和手部,因而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另一方面,还需根据作业任务的要求,实现机器人在更广阔的空间内的运动。
行走机构共有两种设计方案,均可满足控制需求。
方案一四轮式行走机构结构简单、运动平稳、移动速度快、易于控制四轮行走机构加装在机器人的机体下,提高了机器人的承载能力。
但四轮式行走机构需要四个电机,控制算法相对复杂,日需要很大的驱动电流对硬件要求较高。
方案二:履带式行走机构:运行平稳、可靠,履式行走机构将轮子与机构相结合,可实现在复杂环境的稳定行驶。
搬运机器人设计说明书5篇
搬运机器人设计说明书5篇第一篇:搬运机器人设计说明书青岛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工业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并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新技术发展很快,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机械手工程。
机械手涉及到力学、机械学、电器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科学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技术。
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生产设备。
工业机械手也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
他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在人的智能和适应性。
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1-3]。
机械手的发展是由于它的积极作用正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其一、它能部分的代替人工操作;其二、它能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遵循一定的程序、时间和位置来完成工件的传送和装卸;其三、它能操作必要的机具进行焊接和装配,从而大大的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显著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实现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步伐。
因而,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和应用。
尤其是在高温、高压、粉尘、噪音以及带有放射性和污染的场合,应用的更为广泛。
在我国近几年也有较快的发展,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受到机械工业的重视。
图1-1 生产线上的机械手Fig.1-1 The manipulator on the production line物料搬运机械手结构设计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近来在东南沿海还出现大量的缺工现象,迫切要求我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势在必行。
工业机械手是工业生产的必然产物,它是一种模仿人体上肢的部分功能,按照预定要求输送工件或握持工具进行操作的自动化技术设备,对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推动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和欢迎。
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
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
随着当今社会物联网的发展,物流搬运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
物流搬运机器人可以实现无人搬运,有效地减少劳工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在这方面,智能化物流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可以是一个更加完善的选择。
首先,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的设计应该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以实现更为精细的物流搬运任务。
比如,在重货物的搬运中,机器人可以使用四轮导向和多级加速,并通过传感器系统实现位置搬运和路径规划,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搬运效率。
此外,在物流搬运机器人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安全问题。
当机器人与物流工作人员和环境中的其他物体混合在一起时,机器人的行为应有足够的容错性,以防止发生意外。
为此,需要设计机器人的视觉传感器系统,用于环境的实时监测,以便检测到与机器人的碰撞或其他危险行为。
另外,在实施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时,还需要考虑机器人性能和可靠性。
机器人硬件设计应考虑性价比和耐用性,确保设备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此外,机器人还应该具有高度的可配置性和可编程性,以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应用需求动态调整参数,以满足不同的任务要求。
最后,在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落地之前,还需要考虑智能控制和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机器人的核心控制系统应当有能力调整对机器人行为的控制,以最大程度地节省物流搬运的时间。
机器人的
自动化系统也应该具有闭环控制,以保证机器人行为的准确性。
总之,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在设计落实前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用户需求、环境安全、机器人性能和可靠性、智能控制和自动化系统等,以实现更高效的物流搬运。
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
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采用智能化物流解决方案,以期改善物流搬运效率,减少成本开支,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利润。
有鉴于此,提出了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以助力企业提高物流效率,改善生产物流搬运情况。
首先,智能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的目的是要改善物流搬运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搬运的低效工作。
它可以使企业在搬运过程中尽可能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更加能够满足企业对生产物流搬运的需求。
其次,智能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要求机器人具有自主性,能够根据任务需要选择合适的行动策略,而无需人工监督,这样其运行效率才会更高,且更有利于提高物流搬运的效率。
此外,智能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还要求机器人能够高效移动,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搬运环境,例如有阻挡的场所和宽阔场所等。
另外,机器人还要装备各种传感器及其他模块,以保证机器人能够自主感知周围环境,增加机器人行走稳定性。
最后,智能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还要求机器人能够实现智能化控制,能够自主处理不同的任务,有效的管理整个物流系统。
总的来说,智能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旨在构建一个高效、自动化的物流管理系统,以提升物流搬运的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
此次设计方案必须要求机器人具有自主性,能够根据任务需要进行自主选择,高效移动,实现智能化控制,以保证整个物流搬运流程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因此,智能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可以改善物流搬运情况,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物流搬运效率,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从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易搬运机器人设计摘要:该设计主要是针对第十届全国机器人大赛比赛要求设计,具有手动自动的搬运固定物体的能力。
大体分为机械部分和电子质控部分,机身采用铝合金框架结构,使用三角全向轮作为底盘,制控部分由DSP2812作为主CPU与下位机进行并行通信控制系统。
关键词:铝合金;全向轮;上位机;下位机;DSP2812;并行通信。
Manual Control Robot Design of Simple Handling RoboticsAbstract:The design is directed to rules of Tenth National Robotics Competition, witch has manual operation and automatic operation.This robot roughly decompose mechanical parts and electronics parts.Aluminum cover all robot,it is base use triangle with mecanum.Control part use DSP2812 as the main CPU and lower CPU use mega128,use parallel communication contact main and lower.Keywords:Aluminum; Mecanum;DSP2812;Lower CPU;Main CPU;Parallel Communication目录1 前言 (1)1.1 选题背景 (2)1.2 设计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2)2 方案的设计 (3)2.1 总体方案的设计 (3)2.2 运动控制 (4)2.2.1 全向轮结构和特性 (4)2.2.2 以全向轮为基础的三角底盘 (5)2.2.3 升降机构的特性(结构简图见附录) (7)2.2.4 夹取机构特性(结构简图见附录) (7)2.3 电子功能模块的选择和特性 (7)2.3.1 伺服器 (8)2.3.2 编码盘 (12)2.3.3 光电传感器 (14)3 中央控制系统 (16)3.1 CPU的选择与软件控制 (16)3.1.1 主CPU的选择 (16)3.1.2 C28x系列芯片的主要性能如下 (16)3.1.3 DSP电源模块 (18)3.2 下位机的功能简介 (19)3.3 DSP的最小工作系统以及采样 (19)3.3.1 DSP2812的最小工作系统原理图 (19)3.3.2 DSP对码盘的采样以及定位算法 (20)3.3.3 DSP对传感器采样 (23)3.4 下位机的工作以及与主机通信 (25)3.4.1 升降机构 (25)3.4.2 抓取机构 (25)3.4.3 人机对话模块 (27)3.5 DSP在线仿真的界面 (30)3.6 AVR单片在线仿真界面 (30)4 总结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前言机器人技术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现在国际社会对机器人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从军用机器人到民用机器人[1-5]。
机器人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
我国为发展机器人技术储备新兴力量与亚太传媒合作举行了亚太机器人比赛的国内选拔活动,该比赛需要机器人能自动识别场地路线,拾取目标搬运到指定区域,机器人必须有巧妙地机械结构设计和高性能的电子控制,对机电一体化要求很高[6]。
针对这些要求机械部分我设计了能灵活移动的全向轮底盘,它可以在平面内向任何一个方位移动不需要机身转向,为了保证升降和抓取物体的稳定传动部分采用同步带传动。
大部分的加工使用线切割和激光切割;电子制控部分为了实现多功能能联动和精确定位使用并行总线通信也就是一个主CPU采集传感器数据发送到并行总线上与多个丛机进行电机控制[7]。
主CPU使用DSP2812芯片,它是拥有150M左右的高速运算能力和强大的采集数据功能。
在程序方面为缩短研发周期大量使用模块化设计,这样不仅方便现场调试而且更新版本更加容易[8-10]。
1.1 选题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机器人在功能和技术层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移动机器人和机器人的视觉和触觉等技术就是典型的代表。
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器人概念的延伸。
80年代,将具有感觉、思考、决策和动作能力的系统称为智能机器人,这是一个概括的、含义广泛的概念[11-13]。
为了普及机器人知识,促进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机器人比赛。
“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活动”是中央电视台负责组织的在全国高校范围内选拔代表中国参加“亚广联亚太地区机器人大赛”的预选赛。
“亚广联亚太地区机器人大赛”的前身是日本广播协会的机器人比赛,该项赛事从1988年开始,于1989年成为日本NHK每年的赛事,命名为“全日本机器人大赛”。
1990年第一次邀请除日本之外的国外代表队参赛,成为一项国际性比赛,历时十年。
该活动的宗旨是致力于培养各国青少年对于开发、研制高科技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各参与国的科技水平,为机器人工业的发展发掘培养后备人才。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就来自中央电视台“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活动” [14]。
由于我校的参赛经验、制作水平的不足,成绩并不理想;在第6届比赛中,我校凭借良好的技术和灵活的作战策略,制作的灵巧机器人表现出色,杀入全国32强;第9届比赛我校凭借先进、稳定的技术和灵活的策略,拿到全国16强的好成绩。
由于前五届比赛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开发经验,今年的开发和比赛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我们先后研制了十余台机器人,目前已经取得了国内选拔赛的冠军,在剩下的时间里,我们将根据机器人在国内赛场上的表现,对其进行改进,为“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国际赛作最后的准备[15-18]。
1.2 设计的研究内容与意义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智能产品诞生,我们的生产时间大大减少。
大量具有特定功能的模块的产生使得电子研发周期大大缩短,领域也更加广泛。
针对这次比赛设计的机器人就是将很多已经很成熟的模块进行拼装用软件将其有机的结合实现智能寻路和抓取物品。
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对这些模块进行拼装和改进以及软件的程序编写[19]。
大体可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1).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灵活的升降机构和抓取机构,在升降过程中除了有足够的力矩还要保持整个机体的稳定性使整体重心不超过允许偏离范围,抓取机构的工作部分要能很好适应不同尺寸的物体。
机器人底盘在能灵活移动的前提下必须有良好的爬坡能力是其能爬上30度左右的斜坡。
2).硬件模块的拼装:使用已有的功能模块进行组装必须使其相互兼容,这几就涉及到电源和信号的兼容,所以研发电频转换模块是该项目的一个重点3).控制部分:使用DSP2812对外界环境采样通过算法变成2-8位2进制数据发送给下位机进行工作。
DSP2812是目前算法处理的尖端芯片,对它的使用也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和研究阶段。
程序算法的开发是本项目的核心。
该项目的主要技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凡是需要智能定位的地方都需要这项技术,包括数控机床、自动包装机、太阳能系统等。
机器人尤其是机器人大赛的参赛机器人是需要机械和电路紧密配合的,巧妙的机械结构会减轻控制方面的难度并带来稳定性的提升;良好的控制和多种传感器的使用使得机器人的功能能够完全发挥。
机械和电路两方面任何一方做不好都会影响到比赛机器人的最终效果。
以往,做机械的队员,往往因为对电和各种传感器了解不多而设计不出好的机器人;做电路的队员,往往因为对机器人的机械特性不够而发挥不了机器人的性能。
因此本人深感有必要在机电机构优化设计方面做一次深刻的探讨,本人的研究工作也正是机电结构的优化设计。
但是对机电结构的优化设计往往是一点一滴的改进,很难系统地、大篇幅地做出叙述。
本人尽力在各种零碎的改进中整理出条理。
本人工作主要是:1).对比赛规则的研究与分析,从而确定比赛机器人的研发、制作目标;2).在机器人制作过程中,对手动与自动机器人的结构进行优化与改进;3).在机器人调试过程中,提出机器人坐标定位的校正方法,打滑检测的方法,障碍区分的方法等并在机器人上实现[20]。
2 方案的设计2.1 总体方案的设计总的方案设计如图1所示。
注意箭头方向表示信号传输方向,具体的设计的PCB见附图1,实物图见附图2, 原理图见附录。
图1 总体方案设计图Fig.1 Overall scheme design文字说明:本机器人采用TMSF320F2812芯片作为上位机,通过编码盘和光电开关运算距离及准确定位,主芯片TMSF320F2812控制3个Mega32下位机。
下位机1号Mega32通过控制1号伺服电机来控制底盘电机,从而控制三角底盘;下位机2号Mega32直接控制2号伺服电机,从而控制升降电机,控制齿盘,最终控制四杆机构;3号下位机Mega32通过控制舵机而控制同位带,从而控制曲柄摇杆机构,最终控制执行部分;下位机2号与3号,也通过控制手柄来控制;机器人正是通过3个Mega32的下位机分别管理底盘升降机构和曲柄机构,从而实现机器人在X、Y、Z轴三维空间的运动[21-23]。
2.2 运动控制2.2.1 全向轮结构和特性假设移动机器人具有刚性外壳,不变形的轮子,运动局限在平面上。
则机器人在平面上的位置可以由图2表示。
平面世界坐标系定义xoy ,点P 为在机器人本体上的参考点,车体坐标系为X PY ,则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可以由ξ= ( x , y ,θ) T 表示, 其中( x , y) 为点P 在平面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θ为世界坐标系下x 轴到机器人坐标系X 轴的角度, 逆时针为正. 用点P 来代表机器人,若能在平面世界坐标系下实现( x , y , θ) 三个自由度的运动,则称其为全方位移动机器人.将轮子划分为传统轮系,包括固定方向轮( fixed wheel ) 、同心方向轮( centered orientablewheel) 和偏心方向轮(off2centered orientable wheel) ,和自由方向轮系,如Swedish 轮、球轮等. Swedish 轮也称Mecanum 轮,由轮辐和固定在外周的许多小滚子构成,轮子和滚子之间的夹角为γ,通常夹角γ为45°,如下图所示,每个轮子具图2 坐标图Fig.2 Coordinates figure有三个自由度, 一个是绕轮子轴心转动,第二个是绕滚子轴心转动,第三个是绕轮子和地面的接触点转动. 轮子由电机驱动,其余两个自由度自由运动. 由三个或以上的其Swedish 轮子可以构成全方位移动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