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合集下载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572b1b83c4bb4cf6ecd127.png)
V1=
S2=
S3=
t2=
t3=
V2=
V3=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收集实验数据】
路 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
0.600 0.300
t1= 4
V1= 0.15
S2=
S3=
t2= 2.5
t3=
V2= 0.12
V3=
【进行实验】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 呢?
• 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公式、 单位? • 2、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国际单位 是?时间的测量工具是?国际单位 是? • 3、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
1、速度的物理意义 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s 速度的公式: v t m / s 单位 : 2、长度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国际单位是 米(m),时间的 测量工具是 秒表 ,国际单位是 秒(s ) 。 3、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归纳为“三看”、“五会”:三看:零刻度线、 看量程、分度值;五会:①选(合理选择)②放(刻度尺位置要 放正,不能倾斜,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 行,)③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④读(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⑤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 数字 和单位 )
S1=
0.600
t1=
V1=
S2=
S3=
t2=
t3=
V2=
V3=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42PPT课件(人教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42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b4639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e.png)
运动时间(s) t1= t2=
速度(m/s) v1= v2=
结论: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大)
评估 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 1.上半段路程和下半段路程分得不等; 2.计时; 3.测量估读
交流与合作
回到课前问题: 怎样才能证明我们跑步速度是越来越小还是越 来越大呢? 方案: 在操场跑道上量出100 m的路程,每隔20 m用石灰 做记号;选5名计时员分别站在20 m、40 m、60 m、 80 m、100 m处计时。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 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 秒”。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0.75 cm/s。
1.科学探究的环节 2.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分析过程) 3.实验报告格式
小游戏:谁反应快? 游戏规则:
甲同学用两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乙同学 做好用手指夹住直尺的准备。当乙看到甲放开 手时,立即夹住直尺。双方交换,各做一次, 看谁反应快?
问题1: 你凭什么说你(他)的反应速度快?说说你
的根据。 问题2:
自由下落的直尺做的是什么运动? 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猜想与假设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设计实验?
路程 (m) 上半段 s1= 下半段 s2=
运动时间(s)
t1= t2=
速度(m/s)
v1= v2=
进行实验 1.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 下,不能太快。 2.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
注意事项 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2.开始计时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产生碰撞时 立刻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 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测量平均速度 PPT课件
![测量平均速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e6e9b152d380eb63946d35.png)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情景导入
讲授新课
随堂练习
课堂总结
导入新课
思考
1.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各字母代表什么含义? 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 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新知讲解
一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器材
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 s
s2
金属片
s3 t3
s1 t1
t2
新知讲解 4.设计表格
路 程(m) S1= S2=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v1=
t2=
v2=
S3=S1-S2=
t3= t1- t2=
v3=
新知讲解 5.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
60
50
金属片
30 40 20
10
新知讲解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 0.6
随堂练习 4、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 6 s,后50 m用时7 s, 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洪山嘴均中学 速詹振亚度各是多少?
前50m平均速度:
v1 =
s1 t1
= 50m = 6s
8.3m/s
后50m平均速度:
v2
=
s2 t2
=
50m 7s
=7.1m/s
全程时间:
t t 3 = 1+ t2 = 6s+7s=13s
全程平均速度:
v3 =
s3 = t3
100m 13s
=7.7m/s
课堂总结
测 量 平 均 速 度
原理 v s t
方法
测路程:刻度尺 测时间:停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情景导入
讲授新课
随堂练习
课堂总结
导入新课
思考
1.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各字母代表什么含义? 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 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新知讲解
一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器材
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 s
s2
金属片
s3 t3
s1 t1
t2
新知讲解 4.设计表格
路 程(m) S1= S2=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v1=
t2=
v2=
S3=S1-S2=
t3= t1- t2=
v3=
新知讲解 5.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
60
50
金属片
30 40 20
10
新知讲解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 0.6
随堂练习 4、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 6 s,后50 m用时7 s, 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洪山嘴均中学 速詹振亚度各是多少?
前50m平均速度:
v1 =
s1 t1
= 50m = 6s
8.3m/s
后50m平均速度:
v2
=
s2 t2
=
50m 7s
=7.1m/s
全程时间:
t t 3 = 1+ t2 = 6s+7s=13s
全程平均速度:
v3 =
s3 = t3
100m 13s
=7.7m/s
课堂总结
测 量 平 均 速 度
原理 v s t
方法
测路程:刻度尺 测时间:停表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00829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1.png)
(1)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 0.2 s 拍摄一次,并测得 sAB=5 cm,sBC=15 cm, 则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0.755m/s,小球在 AC 段的平均速度为 00..5500m/s。
(2)下列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CC 。
(3)小球在 AD 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 tAD 中点时的速度为 v1,经过路程 sAD 中点时的速度为 v2,则 v1<< (选填“>”“<”或“=”)v2。
7.“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人们倡导 的健康生活理念,小明对某次快速走的全程平均速度进行了测量。 (1)请从下列可选择的器材中选择需要的器材 AA和BB((或或C)C)。 A.皮卷尺 B.秒表 C.装有运动软件的智能手机
(2)如图所示是小明通过手机软件收集的数据,则他此次锻炼全程的平均 速度约为 22..5 m/s。(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截图的最下方还有一排数据“最慢 01:25:30、平均 01:10:30、 最快 01:05:20”,你认为这里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路程 相同比时间间。
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
均速度是
(B )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
4.(衡阳中考)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 斜面的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处和 C 处的时间,即 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的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B )
谢谢
A.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50.0 cm B.如果测得 AC 段的时间 tAC=2.5 s,则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32.0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 B 处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处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可以将小车从 B 处静止释放
(2)下列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CC 。
(3)小球在 AD 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 tAD 中点时的速度为 v1,经过路程 sAD 中点时的速度为 v2,则 v1<< (选填“>”“<”或“=”)v2。
7.“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人们倡导 的健康生活理念,小明对某次快速走的全程平均速度进行了测量。 (1)请从下列可选择的器材中选择需要的器材 AA和BB((或或C)C)。 A.皮卷尺 B.秒表 C.装有运动软件的智能手机
(2)如图所示是小明通过手机软件收集的数据,则他此次锻炼全程的平均 速度约为 22..5 m/s。(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截图的最下方还有一排数据“最慢 01:25:30、平均 01:10:30、 最快 01:05:20”,你认为这里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路程 相同比时间间。
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
均速度是
(B )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
4.(衡阳中考)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 斜面的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处和 C 处的时间,即 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的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B )
谢谢
A.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50.0 cm B.如果测得 AC 段的时间 tAC=2.5 s,则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32.0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 B 处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处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可以将小车从 B 处静止释放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be623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8.png)
答案:1.6
6.(2022 年广州市期末)如图 1-4-6 甲所示,这是一物体在 0~ 12 s 运动的 v-t 图象,请在图乙中画出其运动的 s-t 图象.
甲
乙
图 1-4-6
答案:如图 1 所示. 图1
7.(2021 年株洲市期末)如图 1-4-7 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 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下滑并开始计 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 的平均速度.
实验猜想:斜面上运动的小车,速度会越来越快.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目的:测量斜面小车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___v_=__st____.
3.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 4.实验装置:如图 1-4-1 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斜 面倾斜较小的坡度.
图 1-4-1
5.实验思路:
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越小越
好.( ) 答案:×
3.“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下滑过程中在 做匀速直线运动.( )
答案:×
4.测量时间的工具可以选用秒表.( ) 答案:√ 5.使小车从斜面中部静止释放,同样能测量小车通过下半段路
程的平均速度.( ) 答案:×
【实验导引】 提出问题:斜面上运动的小车,速度如何变化?
由静止开始下滑.
(4)vAB________(填“>”“<”或“=”)vAC. 答案:(1)40.0 0.25 (2)小 (3)同一位置 (4)<
8.[科学探究]如图 1-4-8 甲所示测量长度的工具叫滚尺,滚尺 主要由计数器和滚轮组成,滚轮是由塑料轮毂和橡胶轮组成的, 将滚轮沿被测路径滚动时,通过滚轮滚动的圈数可以得出路径长 度,长度在计数器上直接显示.小明想利用滚尺和手机秒表测量自 己步行的平均速度.
6.(2022 年广州市期末)如图 1-4-6 甲所示,这是一物体在 0~ 12 s 运动的 v-t 图象,请在图乙中画出其运动的 s-t 图象.
甲
乙
图 1-4-6
答案:如图 1 所示. 图1
7.(2021 年株洲市期末)如图 1-4-7 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 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下滑并开始计 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 的平均速度.
实验猜想:斜面上运动的小车,速度会越来越快.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目的:测量斜面小车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___v_=__st____.
3.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 4.实验装置:如图 1-4-1 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斜 面倾斜较小的坡度.
图 1-4-1
5.实验思路:
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越小越
好.( ) 答案:×
3.“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下滑过程中在 做匀速直线运动.( )
答案:×
4.测量时间的工具可以选用秒表.( ) 答案:√ 5.使小车从斜面中部静止释放,同样能测量小车通过下半段路
程的平均速度.( ) 答案:×
【实验导引】 提出问题:斜面上运动的小车,速度如何变化?
由静止开始下滑.
(4)vAB________(填“>”“<”或“=”)vAC. 答案:(1)40.0 0.25 (2)小 (3)同一位置 (4)<
8.[科学探究]如图 1-4-8 甲所示测量长度的工具叫滚尺,滚尺 主要由计数器和滚轮组成,滚轮是由塑料轮毂和橡胶轮组成的, 将滚轮沿被测路径滚动时,通过滚轮滚动的圈数可以得出路径长 度,长度在计数器上直接显示.小明想利用滚尺和手机秒表测量自 己步行的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共50张PPT)
![测量平均速度 (共5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7522a18762caaedc33d420.png)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 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s t
长木板 木块 挡板 小车 停表
刻度尺
实验步骤:
A.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B.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C.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 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D.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问题④: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 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 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金属片
s2 t2
【设计表格】
路 S1= S2= S3=S1-S2= 程(m) 运动时间(s) t1 = t2 =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问题③: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 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E.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 表格。
F.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 v=s/t 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
值,得到结果。
G.整理回收器材。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通过下半段路程 3的平均速度 3呢?
s
v
S 3=
s1-s2 t3= t1-t2
s3 t3 s1 t1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 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s t
长木板 木块 挡板 小车 停表
刻度尺
实验步骤:
A.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B.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C.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 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D.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问题④: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 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 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金属片
s2 t2
【设计表格】
路 S1= S2= S3=S1-S2= 程(m) 运动时间(s) t1 = t2 =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问题③: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 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E.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 表格。
F.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 v=s/t 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
值,得到结果。
G.整理回收器材。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通过下半段路程 3的平均速度 3呢?
s
v
S 3=
s1-s2 t3= t1-t2
s3 t3 s1 t1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2f4f5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6.png)
《测量平均速度》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
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s t
,要知道物体的速
度就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
想一想:汽车仪表盘上 的车速是怎么来的?
知识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测出路程s和时间t,根据v= st求出平均速度。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
车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形成脉冲信号,根据这 个信号和车轮半径就可以测算出汽车当下的 运动速度。
用刻度尺 测出运动
路程
用停表测 出运动时
间
测量 小车 计算 运 动 时的 平均 速度
平均速度在不 体会 同 时 间 内 或 不
同路程内大小 会不同。
知道 利 用 物 理 公 式 间接测物理量 的方法。
如图所示是每0.2s闪拍一次记 录下的弹跳小球的运动情况, 影像1、2,2、3,3、4之间 的时间间隔都是0.2s。
GPS测速 GPS作为常见的导航定位系统已经逐渐进入社会的 各个领域,不仅为各个运动载体进行定位。还可以 测出其速度, 已经应用于各种导航软件中。
想一想:车速表的测速原理是什么?
车速表:一般叫车速里程表,是实时显 示 汽 车 时 速 的 仪 表 , 单 位 是 km/h , 一 般在驾驶位置正前方。
据图中停表指针的位置,读出小车通过上半段和全程 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格中(①为小车处于顶端时停表的 图示, ②为小车运动s2路程后停表的图示,③为小车运 动s1路程后停表的图示,停表每格为0.2s,且指针走动未
超一圈),并计算小车通过上半段和 全程的平均速。
路程 s1=30cm s2=15cm
运动时间 t1 = 0.6s t2 = 0.4s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
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s t
,要知道物体的速
度就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
想一想:汽车仪表盘上 的车速是怎么来的?
知识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测出路程s和时间t,根据v= st求出平均速度。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
车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形成脉冲信号,根据这 个信号和车轮半径就可以测算出汽车当下的 运动速度。
用刻度尺 测出运动
路程
用停表测 出运动时
间
测量 小车 计算 运 动 时的 平均 速度
平均速度在不 体会 同 时 间 内 或 不
同路程内大小 会不同。
知道 利 用 物 理 公 式 间接测物理量 的方法。
如图所示是每0.2s闪拍一次记 录下的弹跳小球的运动情况, 影像1、2,2、3,3、4之间 的时间间隔都是0.2s。
GPS测速 GPS作为常见的导航定位系统已经逐渐进入社会的 各个领域,不仅为各个运动载体进行定位。还可以 测出其速度, 已经应用于各种导航软件中。
想一想:车速表的测速原理是什么?
车速表:一般叫车速里程表,是实时显 示 汽 车 时 速 的 仪 表 , 单 位 是 km/h , 一 般在驾驶位置正前方。
据图中停表指针的位置,读出小车通过上半段和全程 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格中(①为小车处于顶端时停表的 图示, ②为小车运动s2路程后停表的图示,③为小车运 动s1路程后停表的图示,停表每格为0.2s,且指针走动未
超一圈),并计算小车通过上半段和 全程的平均速。
路程 s1=30cm s2=15cm
运动时间 t1 = 0.6s t2 = 0.4s
2024版测量平均速度完整版课件
![2024版测量平均速度完整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43c91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2.png)
测量平均速度完整版课件
目 录
• 平均速度概念与意义 • 测量平均速度基本原理 • 实验器材与操作步骤 •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实验拓展与提高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平均速度概念与意义
平均速度定义及物理意义
01
02
03
定义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 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的速 度平均值。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 一段位移上的平均运动快 慢程度。
平均速度的定义 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反 映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 用公式$v = frac{s}{t}$计算得出。
实验器材与步骤
使用刻度尺、秒表等测量工具,按照 实验步骤进行测量和记录。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平均速度, 并分析误差来源。
计算公式
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 间。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关系
01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 某一位置的速度。
02
关系
03
04
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在时间间 隔趋近于零时的极限值。
平均速度是瞬时速度在一定时 间或位移范围内的平均值。
实际生活中应用举例
交通领域
计算车辆在某一路段上的 平均行驶速度,以评估交 通流畅度或设定限速标准。
利用传感器测量平均速度
设计一种利用传感器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方案。通过在物体上安装加速度传感 器或速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物体的加速度或速度数据,并通过积分或微分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应用于其他物理量测量中
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通过测量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初始速度,利用 加速度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加速度。这种方法适用于物体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目 录
• 平均速度概念与意义 • 测量平均速度基本原理 • 实验器材与操作步骤 •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实验拓展与提高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平均速度概念与意义
平均速度定义及物理意义
01
02
03
定义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 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的速 度平均值。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 一段位移上的平均运动快 慢程度。
平均速度的定义 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反 映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 用公式$v = frac{s}{t}$计算得出。
实验器材与步骤
使用刻度尺、秒表等测量工具,按照 实验步骤进行测量和记录。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平均速度, 并分析误差来源。
计算公式
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 间。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关系
01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 某一位置的速度。
02
关系
03
04
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在时间间 隔趋近于零时的极限值。
平均速度是瞬时速度在一定时 间或位移范围内的平均值。
实际生活中应用举例
交通领域
计算车辆在某一路段上的 平均行驶速度,以评估交 通流畅度或设定限速标准。
利用传感器测量平均速度
设计一种利用传感器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方案。通过在物体上安装加速度传感 器或速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物体的加速度或速度数据,并通过积分或微分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应用于其他物理量测量中
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通过测量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初始速度,利用 加速度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加速度。这种方法适用于物体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d396b1b52acfc789ebc9c0.png)
如图1,让小车从斜面滚下,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怎样测量小 车的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 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 交流总结: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段验 路依程据所的 用原 的理 时是 间。v=st ,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 主要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新课教学 要求按图 2 组装器材,注意调节斜坡坡度,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 时间越长,越容易计时,测量的误差越小。
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
将要通过的路程 s1,把 s1 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1。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 数据展示: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用投影展示出来,对比每组 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的平均速度 是否相等? 讨论总结: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 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 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 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 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注意对应关系。 思考: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的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3)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指明是物体在哪一段时 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314ee649649b6648d747ee.png)
[解析] 超声波在 4 s 内传播的距离:s=vt=1500 m/s×4 s=6000 m,
超声波在 4 s 内一去一回,所以海洋中该处的深度:h=12s=21×6000 m =3000 m。
[易错警示]超声波测距的原理是 s=21s 声=21vt,其中 t 为发出声波到收
到回波信号所用的时间,v 为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①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 结束时的车尾,则测量结果__偏_小___(选填“偏大”“偏小” 或“不变”)。 ②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尾量到计时 结束时的车头,则测量结果__偏__大___(选填“偏大”“偏小 ”或“不变”)。
二 超声波测距
典型图
例
通过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
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碰到障碍物
测距原 就立即反射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就立即
理 停止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v ,结合由 计时器测出的发射和接收回波的时间差Δ t,就可以计 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s=v×2Δ t
应用示例
类型一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例1 2018·衡阳 在如图1-4-2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 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 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 速度。对此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B ( )
图1-4-2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 cm B.如果测得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tAC=2.5 s,则AC段的平均 速度vAC=32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
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由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4e0f8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a.png)
物理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4节 速度的测量
知识点 测量平均速度 1.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了距离确认牌,从 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有50 m、100 m、200 m标志牌,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 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开始到200 m标志牌的时间为8 s,则汽车的平均 速度为( C ) A. 6.25 m/s B.12.5 m/s C.25 m/s D.25 km/h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A__(选 填“A”或“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 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 屏幕图象如图2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 下时__加__速___(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0_._8_m/s。
5.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运__动____(选填“运动”或 “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 56 cm,所用的时间为 7 s,则在 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0_._0_8___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 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慢____(选填“快”或“慢”)。
6.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路__程___和___时__间__。 (2)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停表、___刻__度__尺___。 (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0.2 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__先__变__大__后__不__变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 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0_._1_6__m/s。
第4节 速度的测量
知识点 测量平均速度 1.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了距离确认牌,从 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有50 m、100 m、200 m标志牌,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 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开始到200 m标志牌的时间为8 s,则汽车的平均 速度为( C ) A. 6.25 m/s B.12.5 m/s C.25 m/s D.25 km/h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A__(选 填“A”或“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 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 屏幕图象如图2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 下时__加__速___(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0_._8_m/s。
5.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运__动____(选填“运动”或 “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 56 cm,所用的时间为 7 s,则在 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0_._0_8___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 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慢____(选填“快”或“慢”)。
6.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路__程___和___时__间__。 (2)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停表、___刻__度__尺___。 (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0.2 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__先__变__大__后__不__变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 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0_._1_6__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此题若换成 v-t 图答案又如何?
6 4 2
o
2
4
6
8
t/s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速度的变化
环节一: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环节二:猜想与假设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环节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设计实验?
科学探究的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得出结论 评估 交流与合作
s
4、分析运动图像
s
o
v
静止
t v
o
匀速直线运动
t
o
匀速直线运动
t
匀变速直线运动
o
t
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乙两运动物体 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 ) A、v甲 > v 乙 B、v甲 < v乙 C、v甲 = v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s
甲 乙
o
t
例: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 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 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像(s-t图), 你从该图像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秒物体匀速运动了2m (1)在前 _____________ 物体在2~ 5秒没有运动 s/m (2)_____________ 5~7秒物体以2m/s的速度运动 (3)_____________ 6
环节三:设计实验
5.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t 1= t B = t 2= t C – t B= S 1= v 1= S 2= v 2=
路程 上半段 下半段
(m)
S1 = S2 =
运动时间(s) t
准备工作:
1、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下,不能太快。 2、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
注意事项: 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2、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 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 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 的数据更准确。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环节五: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 路程 上半段 下半段
(m)
S1 = S2 =
环节三:设计实验
s 1.原理: v t 2.方法:
用刻度值测出SAC的长, 同时测出小车从A滑到C 所经历的时间t,用 s 算出速度 v
t
3.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
环节三:设计实验
讨论二: 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1)秒表的使用方法 (2)上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方法:t1 = tB 复位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 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计时吗? 讨论三: 方法:t2 = tC -tB
4 2
o
2
4
6
8
t/s
答:(1)小车前2s内的速度为1m/s (2)2s、3s、4s和5s时刻小车距离出发点为2m (3)小车后2s内的速度为2m/s (4)整个过程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5)小车在7s内通过的路程是6m (6)小车在第2—5s内处于静止状态 (7)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停止运动3s (8)小车后2s内的速度大于前2s内的速度 (9)小车在7s内的平均速度为0.87m/s (10)小车后2s内的速度是前2s内的速度的2倍 v/m/s
运动时间(s) t1= t2=
速度(m/s) v1 = v2 =
结论: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大 )。
环节六:评估
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 1.上半段路程和下半段路程分得不等; 2.计时; 3.测量估读……
环节七:交流与合作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 点是否正确。 (2)学习了用实验探究物体速度变化的方法。 2.初中阶段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应该清楚掌握什么? 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中的注意事项…… 观
计时
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 S1、S2、tB 、tC、 t1 、t2 、V1、V2
环节三:设计实验
4.步骤
(1)在斜面上用 刻度尺将路程分 为S1 和S2,并 标记A、B、C ; (2)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tB, 则t1 = tB ; (3)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C ,则 t2 = tC -tB ; (4)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