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中日音乐交流对日本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析唐代音乐发展历程

浅析唐代音乐发展历程

浅谈唐代音乐发展历程所在院系:音乐系专业:音乐学年级:2007级教育二班学生姓名:姚盼学号:2007513003目录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Ⅱ)前言 (Ⅲ)正文 (1)一、唐代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1)(一)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化成果 (2)(二)对别国音乐的采纳与吸收 (3)1、×××××××××××××× (4)二、唐代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兴盛的原因 (5)(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6)(二)开放的文化政策和艺术交流 (7)(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8)三、唐代音乐的成就及其历史贡献 (9) (10)(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

)中文摘要翻开中国音乐的历史的画卷,唐代音乐的高度繁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唐代音乐思想、音乐体裁、音乐种类也是丰富多彩。

本论文力图用唯物史观去探索我国唐代音乐发展的规律,对于唐代重要音乐文化现象,音乐人物和音乐作品,也力求在资料准确的基础上作出客观而公正的解释与评价。

随着陆路、海上交通的发达,与西方各国的贸易往来也十分频繁,也为艺术上的交流打下了基础,兄弟民族和各国的音乐舞蹈艺术的大量传入,形成了中国歌舞的鼎盛时期。

舞蹈艺术也在此时得到高度发展,舞蹈艺术是唐代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霓裳羽衣舞》更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舞蹈特征及其水平,曾是唐代舞蹈艺术的顶峰,也为后世舞蹈文化取得精华,促进了我国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

大唐音乐近三百年的历史经历是初唐、中唐、晚唐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本文从唐代的音乐风格、体裁以及乐器、乐舞、音乐机构等诸多方面的历史资料来思考唐代音乐文化及其艺术成就,走进唐代音乐文化、认识唐代音乐文化发展规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唐代音乐文化做了初步的探寻。

学习_七隋唐时期中日音乐文化交流6

学习_七隋唐时期中日音乐文化交流6

• 对日本佛教有积极贡献的三人是: • 道昭、空海、最澄。
五、汉化佛教音乐在日本的传播
• (一)日本的中原佛乐 • 1. 声明:中国佛教仪式音乐的遗存 • 其名称受: • (1)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2“释诂训字
诠目疏别”中“声明”解释的启示; • (2)也有可能是早期随佛教传入的诵唱叫
梵呗,进入平安朝后期,随着乐制的改 革,其音乐用语也产生变化的结果。
• 二,精神层面,首先是学习儒家治国及礼乐 教化之道、佛教伦理道德之道,其次是文学、 艺术领域、住行等等;
• 三,物质层面,学习和移植中国农业、手工 业器具及知识技术等。尤其在奈良时期,日 本几乎是全面唐化、全方位的学习,以充实 自己的弱势文化和军事。
三、“唐乐”的东渐及其日本化 的形成
• (一)“雅乐寮”的设立和功用 • (二)“内教坊”
• 其四,与隋朝沟通,派遣隋使与中国 交往。大和政权先后於607、608年派 亲派专使小野妹子为使节,两次出使 隋朝。之后,610年和614年又派两次)。
• 其五,仿隋朝建造宫殿,编修国史。
• (三)唐初阶段 • “大化革新”(645-649)。 • “大化革新”的幕后是圣德派往中国大陆的
留学生、640年回国的南渊请安、僧旻、高 向玄理等人。很明显,其内政的改革和外交 政策的改变有着深刻的联系,目的就是研究 和模仿先进的文化制度。 • 从630年至671年,日本派遣唐使七次(舒 明天黄时期四次;天智天皇时期三次)。其 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修补两国之关系,二 则是了解唐朝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刺探军事 情报。附带,也将留学生、留学僧夹杂其中, 学习佛学及唐朝文化技术。
• 其三,中国隋唐时期,正是日本推崇佛教最盛的时候。汉语 佛典和中国的佛教宗派差不多都传到了日本。由于全民笃信 佛教,从而正真的向大陆学习佛法的运动开始了。他们崇佛, 也崇拜唐文化、唐建筑、唐诗、唐佛经等;他们喜好唐仪式 音乐,但也追求唐寺院音乐。

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传播

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传播

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传播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它的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在唐代,许多日本的文化精英前往中国留学,学习中国的文化和知识,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影响,从而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传播。

一、唐代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在唐代,许多日本的士人、僧人、商人等前往中国学习,他们带回日本了大量的书籍、文化和艺术品,同时较早地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知识,进一步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据记载,795年,一批日本僧侣前往唐朝的长安,并带回了大量的书籍和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佛教经典、历史书籍、诗词、音乐、戏曲等。

这些书籍中不仅有关于佛教和道家的经典和理论,还有许多关于诗歌、建筑、绘画、書法等方面的著作。

这些书籍和文化遗产的传播,不仅加深了日本与唐朝的联系,也促进了日本的文化发展。

此外,在唐代,日本的士人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中国的商人和船只获取书籍和文化品,其中不仅包括了一些唐代的艺术品和器物,还有关于诗词、历史、哲学、农学、医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方面的著作。

通过这些渠道,唐代文化得以在日本传播,影响了很多领域,包括政治、文化、艺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

二、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唐代的文化对于日本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日本的文化、思想、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1. 唐代文化对日本佛教的影响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它的佛教思想得以传播到日本,从而形成了属于日本的佛教文化。

唐代的佛教在日本的传播过程中,经历了翻译、解释和评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经典如《华严经》、《法华经》和《涅槃经》等,在日本逐渐流行起来,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唐代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它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成就对日本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唐代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对于日本的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和歌、漢詩、密教文学、小说等。

隋唐雅乐与日本雅乐

隋唐雅乐与日本雅乐

隋唐雅乐与日本雅乐在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浪潮中,世界民族更为重视自身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寻求世界文化资源共享。

中日两国古典乐舞文化研究的学者和舞蹈家,在历史行走的交会点上相遇,当彼此用探询的目光注视,更加确认千年以来一衣带水的亲缘。

无疑,日本雅乐中,中国“唐乐”的完整保存,对历史上宫廷“雅乐”与“燕乐”失传的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来说,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然而,这些“唐乐”在传入日本的过程中,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变迁,它们究竟如何传入日本?又在多大程度保留了唐代的乐舞原貌?有过多少改变?这些都是中日舞蹈家在保存与研究自己的传统文化,以及彼此交流之时,希望探究明白的问题。

从日本雅乐目前上演的舞目的舞台、舞目演出结构,以及乐器配制等方面,进行初步考察后确认:一方面,日本雅乐,源于中国唐代;一方面,日本雅乐,实质为唐代的“宫廷俗乐”,传承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了朝鲜半岛的深刻影响。

研究日本雅乐传入与保存过程中的复杂性,将对中、日、韩三国传统雅乐舞的研究与文化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日本雅乐的“唐乐”之根中国与日本的政治、文化交流,很早就有记载。

在日本的弥生时代,中国后汉光武皇帝,将刻有“汉倭奴国王”的金印,赐与日本国王的使节。

那时,就有中国的舞乐,开始传入日本。

隋、唐时,中日文化交流,到达一个高潮。

中国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记载,从隋高祖开皇二十年,至唐昭宗乾宁元年,近300年间,日本向中国派驻“谴隋史”与“谴唐史”学习中国的文化,就有22次。

中唐时期732年的一次,人数为最,多达594人。

这些使者中,有一些学习或关注艺术者。

例如717-735年在唐的留学生吉备,就带回了《乐书要录》十卷,以及律管、方响等;学问僧最澄、义空,805年回国时,带回多种唐朝的乐器。

那时有一名擅长唐乐的中国人皇甫东朝,去日后因交通不便不能返国,就做了日本的乐官。

日本史籍也载,日本宫廷在大宝元年设定了“雅乐寮”,雅乐人员编制有796人。

唐代踏歌在日本

唐代踏歌在日本

唐代踏歌在日本唐代踏歌在日本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繁荣和进步,同时还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唐代文化对于日本的影响尤为巨大,尤其是在音乐方面,唐代的踏歌成为了日本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的踏歌是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它起源于中国,流传至日本后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承。

踏歌通常是由一到多位歌手配合琴、筝等乐器表演的,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诗意的歌词成为了当时唐代文人士子们钟爱的音乐形式。

而在日本,踏歌则被融入了当地民族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踏歌。

唐代的踏歌在日本流传广泛的原因之一是日本和唐代的文化交流。

在唐代,日本派遣了大量的文化使者到唐朝,接触到了丰富的唐代文化和踏歌艺术。

同时,唐代也有许多文人士子离开中国前往日本,他们将唐代文化和踏歌艺术传播到了日本,并逐渐在当地深入开展。

这些文化使者和文人士子的交流促进了唐代踏歌艺术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

另外,唐代踏歌在日本流传广泛的原因之二是其艺术内涵的吸引力。

唐代踏歌既有高尚的艺术性,又有富有诗意的歌词,它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自然和人情的感悟。

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深得日本人民的喜爱,也使得唐代踏歌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唱和表演。

日本人以其丰富的情感和美感演绎了唐代踏歌,使得它在日本独具一格。

在日本,唐代踏歌不仅成为了民众娱乐的一种形式,也在各种场合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在宫廷音乐会、庙会,还是在歌舞伎、能剧等艺术表演中,唐代踏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通过独特的音乐和歌词表达情感,引起人们共鸣,带给人们愉悦和感动。

同时,唐代踏歌也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与当地音乐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踏歌文化。

唐代踏歌在日本的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成为了日本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正是唐代的音乐艺术对于日本的影响,使得日本的音乐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唐代踏歌的美妙旋律和深刻意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音乐的欣赏需求,也成为了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的桥梁。

中日交流曲目 -回复

中日交流曲目 -回复

中日交流曲目-回复题目:中日交流曲目导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音乐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更是承载了两国人民的共同情感和思想交流。

本文将以中日交流曲目为主题,通过一步一步的回答,探索中日音乐交流的历史背景、曲目类型和影响等方面。

一、历史背景1. 中日音乐交流的起源是什么?中日音乐交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尤其是唐朝时期。

当时,中国文化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较大,其音乐风格和乐器制作技艺成为了当时日本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后,中日音乐交流的历史从古至今,一直延续至今。

2. 中日音乐交流在现代的重要事件是什么?近代以来,中日音乐交流的重要事件之一是1972年的《小桃红》音乐会。

这是中日两国音乐家举办的一场联合音乐会,意在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

二、曲目类型1. 有哪些中日音乐交流的曲目类型?中日音乐交流曲目类型繁多,包括交响乐、民乐、歌曲、戏曲、古筝、琵琶等。

其中,中日音乐合奏曲尤为常见。

2. 有没有一些特殊的曲目类型?是的,中日音乐交流中还涌现了一些特殊的曲目类型,例如融合了中、日两种音乐元素的合奏曲目,以及两国音乐家共同创作的新型曲目等。

三、曲目示例1. 可以举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日音乐交流曲目吗?当然可以,例如中国作曲家邓丽君演唱的《天空之城》和日本作曲家宫崎骏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的音乐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中日音乐交流曲目。

2. 这些曲目有何特点?这些曲目的特点在于融合了两国的音乐元素,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美旋律,又融入了日本独特的和声和节奏。

这种融合既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又展现了两国音乐的交流与融合。

四、影响与价值1. 中日音乐交流对两国文化的影响是什么?中日音乐交流丰富了两国的音乐文化,不仅拓宽了两国音乐家的创作思路,而且丰富了两国人民的音乐生活。

此外,音乐交流还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2. 中日音乐交流的价值有哪些?中日音乐交流既具有文化交流的意义,又有文化传承的价值。

唐朝中日音乐文化交流中的乐器

唐朝中日音乐文化交流中的乐器

唐朝中日音乐文化交流中的乐器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交通便利,统治阶级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同亚非欧诸多国家保持了友好往来,使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也出现繁荣的局面。

当时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由十几个发展到70多个,重要的有新罗、日本、印度、阿富汗、波斯、大食、东罗马等国。

通过使节往来、派遣留学生、贸易往来、文化技术交流等,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日两国的音乐交流,早在中国的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园220),相当于日本的弥生时代就已开始。

唐代是中日音乐交流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中日贸易频繁。

遣唐使以学习唐朝的礼乐制度和音乐歌舞艺术为重要任务,通过音乐长、音乐生进行相关交流活动;日本宫廷也仿照唐朝的礼乐制度设立了雅乐寮、内教坊等掌管音乐的机构,同时大量导入唐代的乐器、乐谱、乐书等。

可以说,中日的音乐文化交流,使日本音乐极大地丰富和繁荣起来。

本文就唐朝时期传入到日本的乐器的品种、应用及发展进行研究。

一、遣唐使团的中国乐器传入日本记载日语中的“音乐”一词源于中国。

包括音乐在内的中日两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共通性.通过遣唐使制度,日本把唐朝先进的文化带回日本,促成了文学、音乐、绘画、建筑、医学等领域的并行生长和综合发展,为音乐艺术的本土化里程还原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唐文化空间,确立了文化形态互动转化的全景视野和全息的文化生态氛围。

音声长、音声生、学问僧、留学生、民间人士构成了唐代中日音乐交流的几重通道。

中国古书中关于只能改日交流情况的记载并不多,本文的主要依据主要是根据日本方面的有关文献来记述的。

日本国语舒明天皇二年(630,唐太宗贞观四年)至宇多天皇宽平六年(894,唐昭宗乾宁元年),共向唐朝派遣12次正式的遣唐使团。

遣唐使团中的音乐长和音乐生一方面在唐朝进行朝拜、礼见和辞行等礼仪活动时演奏日本引玉,另一方面则是学习唐朝音乐歌舞,掌握演唱和演奏技艺,而在遣唐使团中,最追那个的与音乐相关者是吉备真备和藤原贞敏。

中日交流曲目 -回复

中日交流曲目 -回复

中日交流曲目-回复题目:中日交流曲目导语:中日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音乐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扮演着连接彼此的纽带。

本文将以中日交流曲目为主题,探讨中日音乐交流的历程,介绍一些流行、传统和古典音乐曲目,并分析音乐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中日两国关系的影响。

第一部分:中日音乐交流历程1. 古代交流: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影响了早期的日本文化,这其中包括音乐。

自公元前3世纪至7世纪,大量的音乐文物进入日本,并对当地音乐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日本音乐的发展:日本顶尖的表演艺术形式之一是古典音乐,它早在平安时代就开始迅速发展。

尤其是宮廷雅乐(Gagaku),受到了中国音乐的影响,并创造出独特的雅乐风格。

3. 二战后的重建期:二战之后,中日关系恢复了正常。

中国民谣以及古典音乐重新成为日本人群的喜爱。

同时,日本战后的流行音乐从美国和英国引进,并逐渐产生了独立的音乐风格。

第二部分:中日交流曲目1. 流行音乐曲目:在流行音乐方面,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尤为密切。

中国的流行音乐曲目在日本非常受欢迎,其中包括李宗盛的《爱情转移》和邓紫棋的《光年之外》等。

2. 传统音乐曲目:中国的传统音乐对日本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琵琶、二胡、古琴等乐器在日本的传统音乐中得到广泛应用。

日本国内的传统音乐也在中国受到欢迎,如尺八乐曲《さくらさくら》等。

3. 古典音乐曲目:中日之间的古典音乐交流也颇具深度。

中国的古典音乐作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和《小幸运》等,都在日本的古典音乐演出中广受欢迎。

同时,日本的作曲家也创作了很多深受中国音乐影响的古典音乐作品。

第三部分:音乐的角色和影响1. 文化交流的纽带:音乐作为文化的载体,将中日两国文化联系在一起。

通过音乐的交流,两国人民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进一步促进了友好交往。

2. 社会和政治影响:音乐交流对中日两国的关系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音乐会、音乐节和跨国合作等形式,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

浅析古代中日交流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浅析古代中日交流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浅析古代中日交流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摘要】古代中日交流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在文化、政治、宗教、科技、经济和教育领域留下了痕迹,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

从文化交流中,日本吸收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如文字、宗教、文学和艺术,丰富了其文化底蕴。

政治制度的影响使得日本秉承了中国式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国家治理的基础。

宗教信仰的传播带来了佛教和神道的融合,构建了日本独特的宗教体系。

科技和经济方面的交流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教育体系的影响使日本形成了高度重视教育的传统。

古代中日交流的综合影响使得日本社会在不断发展变革中保持着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也为当下中日关系提供了启示,强调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日交流、古代、影响、文化、政治、制度、宗教、科技、经济、教育、综合影响、互惠互利、中日关系、启示1. 引言1.1 中日交流的历史背景中日交流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至古代。

在古代,由于两国地理位置的接近以及文化交流的频繁,中日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

这种交流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更体现在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

古代中日交流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至约2000年前的汉朝时期,随着汉朝的光武帝派遣使者前往倭国,中日两国之间开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这标志着中日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之后,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仅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取长补短,还在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古代中日交流的历史背景为后世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古代中日交流的重要性古代中日交流的重要性可谓是深远而重要的。

在古代,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和政治上的互利,更是为了文化和精神上的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带来了两国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科技和经济的相互影响,更促进了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古代中日交流也是文明的交流,是人类文化共同体的建设。

通过这样的交流,中日两国在文化、科技、经济等各个领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唐朝中日交往的典型事例

唐朝中日交往的典型事例
唐朝中日交往的典型事例
序号
典型事例
时间
简述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遣唐使的派遣
7世纪初至9世纪末
日本为了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制度和技术,多次派遣使节团到中国唐朝。这些使节团包括政治使节、留学生和僧侣等,他们在中国学习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并带回了日本,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鉴真东渡
753年
唐朝僧人鉴真应日本佛教界邀请,先后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成功到达,并在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建立了招提寺等寺庙。鉴真的东渡不仅促进了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也推动了中日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友好往来。
3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传播
7至9世纪
唐朝的文化、艺术、制度等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唐朝的律令制度被日本模仿并发展为律令制国家;唐朝的汉字、书法、绘画等艺术也传入日本,并对日本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唐朝的诗歌、音乐等文化形式也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
4
经济贸易往来
整个唐朝时期
唐朝和日本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唐朝向日本出口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同时从日本进口木材、铜、硫磺等资源。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唐朝与日本音乐文化交融之我见

唐朝与日本音乐文化交融之我见

唐朝与日本音乐文化交融之我见1. 引言1.1 背景介绍唐朝与日本音乐文化交融的背景介绍:中国唐朝和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古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音乐文化在此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朝时期的音乐多样丰富,有雅乐、俗乐、宫廷音乐等不同类型,颇受当时民众的喜爱。

日本在唐朝时期开始向中国学习文化,其中音乐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日本人将中国的雅乐、俗乐等音乐形式带回国内,经过吸收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音乐文化。

唐朝的音乐也受到了日本人的喜爱和影响,两国的音乐文化开始相互交流与融合。

唐朝与日本音乐文化交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而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这种交融日益加深,对两国的音乐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正文内容中,将会探讨唐朝与日本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互相影响的情况以及交融的表现形式和影响。

2. 正文2.1 唐朝与日本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唐朝与日本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朝与日本之间的友好交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其音乐文化在东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

日本作为邻国,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其中也包括音乐。

在唐朝时期,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增多,唐朝音乐也随之传入日本。

据史料记载,早在7世纪末,日本就开始引进唐朝音乐,并在后续的几个世纪里逐渐吸收和融合。

唐朝音乐以其庄重、雅致的特点,深受日本文人士大夫的喜爱,成为了当时日本宫廷和贵族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音乐在日本逐渐演变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融合了当地的音乐元素,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音乐传统。

比如雅乐和雅道等日本音乐形式就是在唐朝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唐朝与日本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不仅促进了两国音乐的发展,也为日本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这种交流不仅是文化间的相互借鉴,更是两个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表现。

2.2 唐朝音乐对日本音乐的影响唐朝音乐对日本音乐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持久的。

在唐代,中日两国之间的音乐交流十分频繁,唐朝的音乐文化对日本的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隋唐时期中日音乐文化交流赖以兴旺的政治及社会因素

隋唐时期中日音乐文化交流赖以兴旺的政治及社会因素

摘 要 隋唐 时期是 中 日文化 交流 的繁盛 时期 , 展 开 的历 史背景基 于 当时政 治、 其 社会 等 各个 方面 因素 的综合 。所 交流 的 内容非 常广泛 , 涉及 政 治、 法律 、 宗教 、 医学、 济 、 文 、 经 天 汉 学 、 学等 各 学科 , 涉及 建筑 、 法 、 佛 也 书 美术 、 乐 、 舞等许 多支部 门。 日本在 与 中国 音 歌 相 互 交流 中产 生的音 乐形 式 。实 际上与 当时他们 对释 迦 牟尼佛 的 形 象以及 慈 悲为怀 的教 义深感 崇敬 有 关 , 也与 日本 统治者推 崇儒 家文化 不可分 割 。 关 键 词 隋唐 时期 ; 日音 乐文 化 交流 ; 中 遣唐 使 ; 乐 ; 乐寮 ; 唐 雅 佛教 仪 式音 乐
多 。 中不仅 包含 有玉 器 、 、 器 、 具 , 其 铜 铁 农 而且 也包 括 之风 气 。 后期 政治 改革 打好 了基 础 。尤 其是 他推 行 对 有 骑 马用具 和骑 马作 战 的武 器 。 根据 朝鲜 及 中国有 关 佛 教 。从 而在 6世 纪后半 叶 至 7世 纪前半 叶的 日本 , 飞鸟 文化 ” 时代 。 当时寺 院遍 史 料 反 映 。此 时 期 大 和政 权 派军 队常 常侵 扰 朝 鲜 半 形 成 以佛教 文 化为 主的 “ 岛. 同时也 以武力 插手 当时 高句 丽 、 罗 、 新 百济 国家 的 布各 地 , 佛像 雕 刻 风格 多 种 多样 , 既有 中 国北 魏 文 化 事务 。当时 的大 和政权 在与朝 鲜诸 国接 触 中 , 不仅 学 的庄 严 、 古典 , 有 中国南 梁温情 高雅 之风 。 艺美 术 也 工 会 先进 的生产 技 术 , 而且 也 学会 骑 马 作 战 , 并将 战 马 不 仅受 中 国 、 鲜 . 朝 同时也 受古 波 斯 、 罗 马帝 国 、 东 古 及其 武器 作为 战利 品带 回 日本 国内 。 希腊 等 中亚诸 国的影 响 。 种新 变化 、 这 新气 象 , 改变 了 除此 之外 , 日本 吸 收 中原 文化 还有 一个 途径 . 就 日本 列 岛居 民 的生活方 式 . 同时 对其思 想 意识也 产生 是通 过 不断 涌 人 的移 民来 实 现 的 。这 些 移 民来 自中 了较 大 的影响 。 国 。 中一 部分 经 朝鲜 半 岛辗 转 移 人 日本 , 带 进 当 其 并 ( ) 三 唐初 阶段 时朝 鲜 半 岛 ( 要 是百 济 ) 行 的 中原 文化 、 主 盛 佛教 、 生 在唐 朝初 期 。 日本 吸收汉 文化 的时 间是从 6 0年 3 产技 术和铁 器制 作 ; 一部 分则 从 “ ( 国南 部 ) 另 吴” 中 直 至6 1 间。这段 时间 , 7年 实际 上 中 日关 系并不 稳定 , 原 接到 达 日本 , 日本 移人 汉 字 、 学 以及佛 学 。这 些 因是 因朝鲜 内务 造成 各 自相互 猜疑 。 给 儒 最终 在 6 3年爆 6 人. 日本 学术 界 统称 为 “ 来人 ” 有 些 是 为 了躲 避 中 发 白江战役 ( 渡 . 日本称 “ 白村 江 ” 战役 ) 。 当时 , 朝 在太宗 李世 民的治理 下 出现 国强 民富 唐 原 及朝 鲜 内战移人 日本 , 而有 些 则是其 后裔 。 总之 , 数 量 相 当庞大 。 日本学 者估算 , 3世 纪 到 7世 纪 , 据 从 移 的态 势 .对 周边 国家 的政 治 变迁 产 生 了很强 的影 响 力。 尤其 唐朝 于6 4年 出兵 高 句丽 , 自4世 纪 以来一 4 使 入 日本 的“ 渡来 人 ” 过 10万 。【P 超 0 J ( 4世 纪 中叶至 6世 纪 中叶 的 日本 . 一方 面 通 过 战 直 插手朝 鲜半 岛事 务 的大 和政权 感到 强大 的压力 。 而 争 获得他 们所 需 的物资 , 另一 方 面就是 通过 中 国大陆 此 期 间 . 日本 国内政 治矛 盾 激 化 . 导致 贫 富 差距 拉 也 政权 内部 处在不 稳 定 的状 态 。这种 状态 最终 导致 移 民将先 进 的大陆 文化传 播 到 日本 列 岛 。 两方 面 的 大 , 这 合成 在 当时 E本 社会 虽然 未成 主流 , l 但无 意识 地推 动 公 元6 5年6月 以中大兄 皇子 与 中臣镰 足为 首的 改革 4 了当地 经济 乃 至社 会 的迅 速 发展 , 时 , 开启 了 日 派利 用朝鲜 使 节进 贡 的机 会杀 死权 臣苏 我入 鹿 。 同 也 改革 派取 得成 功 以后 也进 行 了一 系列政 治改 革 , 本 文字记 录和外 交文 书之 历史 , 日本社 会 的发展 起 对 到积 极 的推 动作 用 。 主要 体现 就是模 仿唐 朝建 立 中央集 权制 度 。 种新 的 这 政 治 体 系 的 建 立 在 日本 历 史 上 称 作 “ 化 革 新 ” 大 ( ) 二 隋朝 时期 6世 纪末 期 . 隋朝 统 一 中国 的 时候 . 在 日本 大 和 (4 — 4 6 5 6 9年 ) “ 。 大化 革新 ” 的幕后是 圣德 派往 中 国大 朝廷 内讧也 开始 高涨起 来 了 , 终导致 公元 5 2年苏 陆 的留学 生 、 0年 回国的南 渊请 安 、 最 9 4 6 僧曼 、 向玄 理 高 其 我 马子推 立 敏达 大 王 的王 后饮 屋 姬 为 王 ,称 推 古 天 等 人 。很 明显 , 内政 的改 革 和外交 政策 的主轴 是研 皇。 次年 , 5 3年 圣德 太子 开始 摄政 , 即 9 并�

对于隋唐中日文化交流的探究

对于隋唐中日文化交流的探究

对于隋唐中国对日本文化影响探究创新实验学院生物科学101 杨鑫2010014869摘要:隋唐时期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其中主要是遣隋使以及遣唐使的作用,像是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鉴真等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直到现在仍然为我们津津乐道。

隋唐中日文化交流中中国对于日本的文化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主要是在佛教、汉字、古典文学艺术、音乐等几个方面,这些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也为中日友谊做出了贡献。

关键字:中日文化交流遣唐(隋)使文化影响正文:隋唐时期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其中创作出的交流的传奇神话以及文艺作品值得大家们关注,双方在文艺,佛教,汉字等几个方面有着尤其显著的成就,而这些成就的主体主要是通过使节的往来和派遣留学生与学问僧完成的,其中遣隋使以及遣唐使是其中的主力军。

下面是对于遣隋使以及遣唐使的来历以及主要的功绩的介绍:遣隋使是在圣德太子摄政,四次遣使入隋。

前两次使节为小野妹子。

隋也曾派使臣裴世清赴日。

圣德太子的意图是求取佛经,促进佛教的流通,和吸取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

所以使臣之外,有学生和僧人随同前来。

被选派的,多为归化汉人的后裔,以有利于学习。

他们留居中国往往长达三十余年。

如南渊请安、高向玄理、僧旻等,回国以后,对646年的大化改新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继续派出遣唐使。

遣唐使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因而很重视使团人员的选拔,特别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

不少成员是文章博士,山上忆良、小野篁、菅原道真更是有名的文学之士。

有两家父子先后被任命为使臣,也是由于具有教养和经验,利于向唐朝学习。

随行的留学生,如阿倍仲麻吕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归航受阻,留唐官至秘书监。

桔逸势被唐人目为秀才。

入唐留学生姓名可考的只二十亲人,而随遣唐使及商船入唐僧人,见于文献的达九十亲人。

他们在中国巡礼名山,求师问法,带回大量佛经、佛像、佛具等,同时传入与佛教相关联的绘画、雕刻等,对促进日本文化的发展起了作用。

唐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唐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唐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与日本之间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

唐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不仅在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有很深的影响,还涉及到宗教、政治、农业等多个领域。

首先,在语言方面,唐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书法和汉字的传播方面。

唐代中国的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不仅在中国本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同时也对日本的书法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唐代书法家齐白石曾于日本东京都设立过展览馆,他的作品在日本备受推崇,对当地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唐代汉字也通过书法的传播而进入了日本,成为日本人书写的一种主要文字。

这对于后来日本文化的形成以及汉字在日本的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在文学方面,唐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学交流非常广泛。

唐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播,尤其是诗歌、曲文和文言小说等文学形式。

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古今和歌集》和《万叶集》中就包含了很多受到唐代中国影响的作品。

唐代中国的文学创作技巧和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的文学创作起到了启发和影响,为日本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艺术方面,唐代中国的绘画、音乐和雕塑等艺术形式也传入了日本。

唐代绘画家韩滉擅长山水画,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对日本绘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唐代的乐舞在日本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日本宫廷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唐代雕塑艺术也通过唐代文化交流传入了日本,对日本的佛教雕塑和传统木雕工艺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宗教方面,唐代中国的佛教传入日本,对日本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代的高僧鉴真法师曾多次到达日本,传授佛教教义和经典,使得日本的佛教得以发展壮大。

同时,唐代中国的书院制度也传入了日本,为日本的宗教学习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此外,在政治、农业和科技等方面,唐代中国也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文化对日本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产生了影响,并为日本政府建设提供了借鉴。

中日交流曲目 -回复

中日交流曲目 -回复

中日交流曲目-回复中日交流曲目是指中国和日本在音乐领域中互相借鉴、交流、合作创作的曲目。

由于历史、文化和音乐传统的关系,中国和日本的音乐多次产生了交织、融合和影响的现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回答中日交流曲目的相关问题。

一、交流曲目的历史背景中国和日本的音乐交流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至8世纪的唐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音乐文化影响了日本,许多乐器和音乐形式被传入并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音乐发展,如琵琶、筝、笛子等。

此后,中日两国的音乐交流经历了多次起伏,尤其在20世纪之后,交流更加频繁。

二、中日交流曲目的类型1. 古典音乐:中国和日本都有悠久的古典音乐传统,两国的音乐家在创作和演奏方面互相影响。

中国的传统曲目如《二泉映月》、《渔舟唱晚》等被日本音乐家改编成琴、箫、尺八等乐器的演奏曲目,同时,日本的传统曲目如《春の海》、《津軽じょんから節》也被中国音乐家演奏。

2. 流行音乐:中日两国都有丰富的流行音乐产业,两者在音乐创作、风格和制作方面也产生了交流。

例如,中国的流行歌曲《茉莉花》在日本广为传唱,日本的流行歌曲也在中国非常流行,如《上を向いて歩こう》。

3. 电影音乐:中国和日本的电影音乐也有很多交流的例子。

中国电影《卧虎藏龙》由日本作曲家谷岡久美创作配乐,而日本电影《千与千寻》中的主题曲由中国作曲家久石让创作。

这些电影音乐作品在中日两国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影响。

三、交流曲目的影响和意义中日交流曲目的交融和影响不仅体现了两国音乐的相互尊重和欣赏,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的交流,两国音乐家和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对方的音乐艺术,促进了两国间的友谊和合作。

此外,中日交流曲目的合作也推动了中日音乐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两国音乐家通过合作创作和演出,不断探索新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丰富了中日音乐的多样性,也为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结中日交流曲目是中日音乐交流的重要内容,通过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和电影音乐等不同领域的交流,两国音乐家在创作和演奏方面相互影响、借鉴和融合。

唐朝中日交往的史实

唐朝中日交往的史实

唐朝中日交往的史实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始于7世纪末期,随着东海贸易的发展,唐朝与日
本的交往日益增加。

以下是唐朝与日本的中日交往史实:
1.派遣使节:唐朝曾多次派遣使节前往日本,成功的使节包括宋钦宗、高力士、张义真、崔知贤等。

2.唐朝的文化影响:唐朝文化在日本影响深远,如唐诗、唐画、唐音乐、唐舞等均影响到日本文化。

3.冊封:唐玄宗曾冊封大日本天皇为“日本国王”,表明唐朝承认日
本的独立国家地位。

4.中日航线的建立:唐朝与日本之间建立了中日航线,进行贸易和文
化交流。

5.日本僧侣到唐朝的学习:唐朝时期,日本不少僧侣到唐朝学习佛学、语言、文化等知识和技艺,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唐朝与日本的交往深刻影响了双方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今日中
日两国的友好交流奠定了基础。

略论古代中国音乐文化在日本的传播

略论古代中国音乐文化在日本的传播
地 位 要 比 中 国来 得 高 。
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十分繁荣。日本通过 四次遣 隋 使,开始对中国文化的赞叹和憧憬 ,朝野 上下终于形成 了一 股 学习中国文化 的高潮 。在 中国唐朝 , 日本共派 出 l 9次遣
唐使 ,其 中有 4 次未能成行,实际到达 唐朝 的遣 唐使只有 1 。[]( 2 9 5次 1 P 1 )正是由于 日本 的遣唐使 ,中国的音 乐文
本 传播 的任 何 情 况 。
本 。伎乐的最盛期是奈 良朝的后期, 东大寺的大佛开眼供 养 式 (7 ) 伎乐 以前一、前二 、后一、后二 的四部乐舞的盛 5 2 时, 容参加 了该仪式 。其次第二类 “ 木登”即蹬杆 的一种, 属散 乐系的乐伎, 因此它应与乐伎 同属一类 。而 “ 良笛吹九户 ” 奈 并不是职员令中所指的笛师、 生,而是指培养乐伎吹的笛 笛 生 。 不管怎样这些属伎乐类的乐户都是由全 国募集而来集 但 训练 习。他们来源于 “ 品部 ” 。所谓 的 “ 品部 ”是在律令制 成立前供事于朝廷各种职能的部 民。他们是一种 良民, 没有 婚姻法上 的任何 限制, 他们被集中到雅 乐寮进行 学习和训练, 由此 能免去杂税和徭役 。 唐 的最高乐官官位是从七品下。 而在 日本的乐官 中雅乐 头 为 从 五位 上 , 里 如 果 单 纯 地 从 以上 两 国 乐人 的 官职 的对 这 照来看可 能有失偏颇, 但从整体上关 照, 疑 日本的乐官 的 无
等 共 达 10余 卷 。 [] ( 2 5 5 4 P0 )
中 日两 国乐人 、 乐官的不 同地位与待遇的现象显然 是建 立在两种不同的政 治、文化土壤之上的。在 中国,唐 内教坊 的乐人地位低下 ,被关在禁 中,是失去 自由的奴隶 。而 日本
却 不 然 ,受宠 的乐 人 可 以升 官 续 爵 ,成 为 贵 族 。《 日本 纪 》 续 卷 1 天 平 胜 宝 三 年 (5 )正 月庚 子 的 条 : 8 71 天 皇 御 大 极 南 院 , 宴 百官 主 典 已上 。赐 禄 有 差 。

浅论唐代乐舞文化对日影响

浅论唐代乐舞文化对日影响

浅论唐代乐舞文化对日影响晋巧(历史学2010级2班 201016031228)【摘要】中日双方的传统友谊,大多表现在文化的交流学习上。

中日文化交流在唐代达到高峰,唐代中日音乐交流为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范本。

盛世唐朝的人民学习并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了自己灿烂的乐舞文化,同时通过“遣唐使”等制度,唐朝的乐舞传播到日本,又在日本人民的发扬下新生,对日本乐舞的发展进步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唐朝;日本;乐舞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进步发展,民族的杂居融合,国内各民族间以及中外之间文化交流的频繁,为隋唐音乐的兴起蓬勃提供了条件。

隋朝统一南北后,继承了南北朝的文化——包括乐舞文化。

唐代时值盛世,在音乐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雅乐、散乐以及佛教音乐等蓬勃兴盛。

在中日文化交流频繁的时候,其中有不少传入日本,对日本的乐舞产生了很大影响。

日语中“音乐”一词来源于中国,说明了包括音乐在内的中日两国文化具有明显的共通性。

通过“遣唐使”制度,日本把唐朝先进的文化带回本国,促成了日本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的综合发展和并行生长。

在先进的唐朝乐舞文化的影响下,日本这一时期的乐舞可谓是蓬勃发展了。

一、唐朝乐舞文化的发展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继承和发扬南北朝文化传统,广泛吸收各民族、各地区的优秀文化,因此,新的音乐得到发展并普遍传播。

唐朝原有音乐机构太乐署、鼓吹署、教坊,由太常寺管辖。

唐高祖将隋九部①伎扩充为十部伎,即取消《礼毕》而增加《高昌伎》和《燕月伎》,八世纪初,玄宗又在原有“教坊”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设置“教坊”、“内教坊”、“梨园”等,用以专门培养乐伎②,传习俗乐,是收集民间乐舞、培养乐工的地方,也是提高乐舞艺术、传播乐舞的地方。

在唐玄宗的提倡下,乐舞盛行,风靡一时。

中原音乐和边疆少数民族的音乐以及外来音乐的长期接触融合,诞生了新的乐舞文化——“唐乐”,唐乐以中原音乐为根本,吸收各地区优秀的新鲜的音乐成分,有国际意义的内容,同时又是中国新的民族形式的高度艺术创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古代国家之间音乐文化的互相交流,都是亲善的、友好的、共同繁荣的互相交流。

它绝不同于经济上的交流,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更不同于政治上的交往,往往隐藏着利用、控制,乃至侵犯、掠夺的企图。

中日两国的音乐交流在日本的弥生时代就已开始。

中日音乐文化交流从唐代贞观年间开始是中国音乐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在日本,遣唐使着重学习唐朝的礼乐制度和音乐歌舞艺术并进行相关交流活动;在日本宫廷内部,也仿照唐朝的礼乐制度内教坊等掌管音乐的机构,同时大量引进唐代的乐器、乐谱、乐书等。

可以说,中日的音乐文化交流,使日本音乐极大地丰富和繁荣起来。

最终成为日本民族历史文化中一道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风景线。

关键词中国,日本,古典,音乐,唐代唐代的中日音乐交流对日本的影响古代国家之间音乐文化的互相交流,都是亲善的、友好的、共同繁荣的互相交流。

它绝不同于经济上的交流,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更不同于政治上的交往,往往隐藏着利用、控制,乃至侵犯、掠夺的企图。

基于这个视角,来追溯和探索中日两国之间的音乐文化的相互交流的历史渊源,是很有意义。

本文将论述中日音乐的风格和特点、中日音乐在唐代的交流与互通等。

1中日音乐的特点1.1中国音乐的特点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历史也源远流长。

中国音乐的乐音具有带腔性,即每个乐音的固定的音高外,音与音之间是过渡、递变的关系。

同样,中国音乐的特点也特别鲜明,具有自成体系的审美观念。

它突出的表现为讲究作品的意境、气韵,强调创作的神妙、风骨,注重表述中的道情、理趣,推崇表现的含蓄、婉曲,喜好艺术形式的中和、适度。

可归结为以下几点:一、中国音乐的乐音具有带腔性,即每个乐音的固定的音高外,音与音之间是过渡、递变的关系。

二、中国音乐的调式多种多样,有宫、商、角、徵、羽五种。

每种调式的的音阶又可分为五声,六声,七声三类。

其中,宫、徵调式的色彩比较明亮,羽、角调式的色彩比较暗淡,商调式介于两者之间。

三、中国音乐的节拍节奏具有较大的自由性,旋律的表现突出,几乎包括了音乐的所有内容。

1.2日本音乐的特点日本同其他各个民族的音乐一样,拥有与其民族历史一样悠长的历史,并在此过程中以惊人的包容度陆续吸纳了中国、印度等国音乐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日本人喜好较为广泛的音色变化,尤其在音乐中,对于许多没有特定音高的音色非常的重视,非常讲究。

日本音乐的特点如下:一、日本人对于音乐的品味,喜好较广泛的音色变化,尤其在音乐中们对于许多没有特定音高的音色非常重视,例如在吹奏尺八的时候,开始的气音,代表着风吹树叶摇曳的声音,非常的讲究。

二、日本的旋律种类放多,十分难以归纳,一般而言,常常会对短小的动机反复,乐曲结束的乐段,常常是重复开始的乐段,某些特定的动机,在其戏剧音乐中,会代表特定的角色、意义或气氛。

在大多数的声乐当中,有十分浓厚的装饰音。

三、日本音乐旋律喜欢使用4度,也是常见的特色,不同乐器合奏合唱是以异音齐奏的方式。

最常见的日本音乐形式有类似于中国的序-破-急3个步骤,序指的是乐曲开始的乐段,接下来的破,速度逐渐增加,急乐曲的速度达到最高点,只有在终了前才将速度放慢。

2 唐代音乐对日本的影响我国和日本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开始展开音乐文化的交流,而在我国的唐代时期,尤其是日本的圣德太子(574——622)摄政时期开始,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日本曾先后派遣十几批“遣唐使”到我国来,其中每个使团都设有音乐长、音乐生,他们在我国学习我国的音乐,并且又把我国的音乐带回到日本,从而使我国音乐在日本国土上得以广泛的流传,并对日本的音乐产生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就对中日音乐在隋唐时代的交流进行一些介绍。

中日音乐文化交流从唐代贞观年间开始是中国音乐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在日本,遣唐使着重学习唐朝的礼乐制度和音乐歌舞艺术并进行相关交流活动;在日本宫廷内部,也仿照唐朝的礼乐制度内教坊等掌管音乐的机构,同时大量引进唐代的乐器、乐谱、乐书等。

可以说,中日的音乐文化交流,使日本音乐极大地丰富和繁荣起来。

下面就唐朝时期传入到日本的乐器的品种、应用及发展进行研究。

2.1 唐代中日音乐的交流唐代以来,中日两国音乐文化交往频繁,日本经常派“遣唐使”、“学问僧”和留学生来中国,他们在中国演奏日本音乐,又把中国音乐带回日本。

公元702年,日本设立“雅乐寮”,有乐师专门演奏唐代传去的乐曲。

唐开元年间,日本人吉备真备在中国留学十七年后回国时,带去相传为武则天撰写的《乐书要录》、方响、铜律管等。

日本古乐书称《儛图》、《唐儛图》、《唐儛绘》。

经日本学者考证,它可能是公元十二世纪前后的作品,并认为是研究中国唐代乐舞的珍贵资料。

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着唐代乐器和舞蹈所用的服装器具等文物。

其中一部分是圣武天皇天平胜宝四年(752)东大寺举行大佛开眼会时所用的。

乐器有金银平文琴,通体施精美的金银平纹饰,轸、足为象牙制,琴底凤池内有“乙亥元年(735)季春造作”的字迹。

螺钿琵琶,其背面嵌螺钿花纹,面板装有捍拨,上绘一白象,四人骑坐奏乐。

还有琵琶拨子。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其捍拨处贴玳瑁簿片,上面嵌骆驼载胡人弹琵琶图象。

螺钿紫檀阮,其圆形捍拨上,绘有花下弹阮图象。

刻雕尺八,通体雕刻精美花纹和四女像。

漆竖箜篌残件,有糟、颈、脚柱、响板、梁等部分。

从此残件和有关图象来看,古代竖箜篌的音箱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其下面的横木只供系弦之用。

因为迄今尚未发现完整的古代箜篌实物,此残件亦弥足珍贵。

日本流传有古抄本《五弦谱》一卷,正仓院也保存《天平琵琶谱》一页,是天平十九年抄本,相当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

这两种乐谱所用符号和记谱法与《敦煌曲谱》相似。

正仓院还保存笙、排箫、竽、腰鼓等乐器和有关文字、图象资料,都是研究唐代音乐和中日文化交流历史的珍贵实物。

2.2 日本收藏的唐传乐器正仓院原是东大寺的宝物殿,相当于是东大寺的仓库,现存的正仓院全部为木构建筑,屋顶为四阿式,内分北仓、南仓和中仓。

到明治时代,整个正仓院连同宝物划归皇室专有,脱离东大寺,直接由皇室管理。

正仓院的宝物主要来源有三:一为唐代传入日本的中华精致文物;二为经由中国传入日本的西域文物;三为奈良时代日本模仿中华文物所做或创造之物。

其中,正仓院保存乐器共有15中、59件。

2.3 日本对唐朝传入音乐的使用2.3.1 唐代乐器在日本雅乐中的使用所谓雅乐,中文意思就是“雅正之乐”,是日本兴盛于平安时代的一种传统音乐,也是以大规模合奏型态演奏的音乐。

乐曲以器乐曲为多,至今仍是日本的宫廷音乐,是现存于世界最古老的音乐形式。

雅乐最初在奈良时代自中国及朝鲜传入日本,随后经模仿及融合而产生日本雅乐。

日本平安朝中期制定了“左方之乐”与“右方之乐”。

左方之乐以中国系的音乐为主,包括印度系的音乐等。

右方之乐以朝鲜的音乐为主,包括有当时渤海国的音乐。

因此也把前者称为唐乐,后者称为高丽乐。

在日本,左居大,宫廷内左大臣也尊于右大臣,所以在所有方便左方都比右方收到尊敬。

左方之乐与右方之乐在乐器种类和乐器编制上是有区别的,在左方的管乐器里有龙笛(横笛)、觱栗、笙。

右方的乐器中虽然用觱栗但原则上不使用笙,而且没有龙笛,而是以其他形态的笛代替。

在弦乐器中,左方有筝和琵琶。

右方则原则上不使用弦乐器。

还有在打击乐中,左方使用大鼓和辐鼓、枉鼓。

而右方则用三鼓来顶替蝎鼓。

因而,就整体而言,唐代大曲实是日本雅乐的中心,但日本雅乐与唐燕乐大曲在演奏方式上各具风采。

其中乐器构成是日本雅乐与唐燕乐大曲比较中耐人寻味的问题。

唐燕乐演奏过程中使用的乐器种类十分丰富,仅坐部伎就使用多达26种乐器,而日本雅乐中的管弦,使用8种乐器(左方乐3管:笙、觱栗、横笛;2弦:琵琶、筝;3鼓:太鼓、征鼓、揭鼓),伴奏舞乐时则使用6种乐器(弦乐器除外)。

在唐燕乐大曲的乐器构成中,仅坐部伎就使用10种左右的外来乐器,例如揭鼓和琵琶在唐燕乐演奏中起的作用较大,它们既承担独奏任务,有时也参与合奏,且对演奏技法的要求也很高。

而在日本稚乐中,琵琶仅仅是作为节奏乐器而存在。

又如日本雅乐中的笙可以吹奏15个音,而正仓院保存的唐笙为17管,可以吹奏17个音,比日本雅乐使用的笙增加两个音,所有的音都可以吹奏5个或6个和音。

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了在规模性、体系化的音乐形态中,中日两国对于乐器的理解不尽相同,日本音乐在规模组合的能力方面与中国音乐还有距离。

对于琵琶在音色和参与乐音组织的功能性理解,日本音乐界一直存有与中国音乐不尽相同的领会,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地缘因素导致的民族心理有关,唐乐以广阔的疆域和文化格局为依托,气象宏大,能够使凄清的音色转化为生机盎然富有情趣的元素,而日本音乐形态基于岛国心理,其对乐器乐音的调和性和兼容度相对较为有限。

2.3.2 唐代乐器在日本本土化音乐中的使用日本不仅在日本雅乐中使用唐代传入的乐器,在日本本土化音乐中也频繁使用。

产生于日本平安时代初期的催马乐,日本古代经典《枕草子》和《源氏物语》中都记述了催马乐的有关内容。

贞观元年(859年)去世的广井女王就是位催马乐的高手,她还将音乐技法传授给了许多人。

当时用于催马乐的伴奏乐器如前所述,左方方乐用管乐器:笙、觱栗、龙笛;弦乐器:琵琶、筝以及唱歌的主角(称作句头或拍子)手持的易拍子。

还使用过另外三种打击乐器:鼓、揭鼓、枉鼓。

后来作为打击乐器的只有易拍子,演奏着两手中持两块板(易)、用右手的易的侧边,敲击左手的易的平面以发出响声。

后来催马乐的正式演奏人数是笙、革策、龙笛各一人,琵琶、筝各二人,歌的首席(句头)一人,助唱者(付歌)八人。

流传于日本本土的还有朗泳,是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在贵族社会中流行的在乐器伴奏下对汉诗文进行的咏唱形式。

其伴奏所用乐器:朗泳比催马乐更注重声乐本位。

它的伴奏与催马乐不同,不使用弦乐器,也不用易拍子。

只用笙、觱栗、龙笛各一管。

2.4 日本宫廷乐制的改革日本宫廷乐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即是对乐器进行整理统合,日本学者吉川英史指出:以弦乐器为例,新罗音乐所用的新罗琴(伽耶琴)、百济音乐所用的百济琴(笙使)、中国的音乐所用的琴(七弦琴)及瑟、阮咸、五弦等等都被停止使用。

在管乐器中,能发出低音的大形的笙(称作竿)、大觱栗、萧、尺八(“古代尺八”或称“正仓院尺八”)、莫目等等也被停止使用。

同时,对朝鲜音乐以及日本传统音乐也进行了改革,中国乐器演奏被加入其中,觱栗就是一个代表。

因为朝鲜的觱栗与中国的不同。

日本的被称为土革觱栗。

乐器被淘汰的原因,主要是出于音乐的调子和音阶等整理统合考虑的自然取舍,也可能是缘于操作不便、演奏技术复杂等等消极面的原因。

对此,日本学者吉川英史先生的观点是:“舍去的重要原因是与日本人的喜好有着关系的,这有着很积极的意义。

例如垂直和大觱栗那样的低音乐器的废止就反应了这个意思。

”总而言之,从正仓院完好地保存着1200年前的唐传乐器,有力地证明了中日两国音乐交流的悠久历史,并突显出当时中日两国器乐演奏的繁荣和乐器制作的工艺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