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课时课堂10分钟练习

合集下载

课时讲练通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堂10分钟达标: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2含解析

课时讲练通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堂10分钟达标: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2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10分钟达标1.(2016·厦门高二检测)下列关于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需要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烧杯、温度计、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B.中和热测定可以是所有的酸和碱C.环形玻璃搅拌棒的搅拌方式是上下搅动D.实验所取NaOH物质的量稍大于HCl,会导致中和热的数值偏高【解析】选C。

A.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酒精灯,A错误;B.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1 mol水所放出的热量,B 错误;C.为了使酸碱充分混合,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的方法是上下搅动,C正确;D.测中和热的实验中,所取NaOH的物质的量稍大于HCl 的物质的量是为了使HCl反应完全,保证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达到要求,测量值更准确,D错误。

2.(2016·鄂州高二检测)测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和热的实验中没有使用的仪器有:①大、小烧杯;②容量瓶;③量筒;④环形玻璃搅拌棒;⑤试管;⑥温度计;⑦蒸发皿;⑧托盘天平中的( )A.①②⑥⑦B.②⑤⑦⑧C.②③⑦D.③④⑤⑦【解析】选B。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到大、小烧杯、温度计、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没有用到容量瓶、试管、蒸发皿和托盘天平,故B项正确。

3.已知盐酸与硫酸跟烧碱的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 H2O(l)ΔH=Q1kJ·mol-1,又知:H2SO4(aq)+2KOH(aq)K2SO4(aq)+2H2O(l)ΔH=Q2kJ·mol-1。

则Q1和Q2的关系是( )A.Q1=Q2B.2Q1=Q2C.Q1<Q2D.无法判断【解析】选B。

两个反应都是强酸、强碱稀溶液的反应,第二个反应生成2 mol H2O,是第一个反应生成水的2倍,故Q2=2Q1。

【方法规律】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加倍,相对应的ΔH也加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课时训练:3.2.3pH的应用Word版含解析.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课时训练:3.2.3pH的应用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课时训练14pH的应用一、滴定所用的仪器1.有一支50 mL的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 mL刻线处,把管中的溶液全部排出承接在量筒中,量筒内溶液体积是( )A.大于40 mLB.小于40 mLC.等于40 mLD.10 mL解析:此题考查滴定管的构造。

因该滴定管50mL刻度线以下还有液体,因此管中的溶液全部排出承接在量筒中,量筒内溶液体积将大于40mL。

答案:A2.下列某种仪器中盛有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甲同学平视读数为n mL,乙同学仰视读数为x mL,丙同学俯视读数为y mL。

若x>n>y,则该仪器是( )A.酸式滴定管B.量筒C.容量瓶D.碱式滴定管解析:仰视读数时数值偏大,俯视读数时数值偏小,即小刻度在上,大刻度在下,因此该仪器是滴定管。

又因为盛放的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故应是酸式滴定管。

答案:A3.准确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0 mL量筒B.25 mL量筒C.25 mL酸式滴定管D.25 mL碱式滴定管解析:因为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准确量取25.00mL液体,要用滴定管,而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应用酸式滴定管。

答案:C4.如下图是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

(1)写出仪器名称:A,B,C,D。

(2)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的仪器有。

解析:(1)A没有0刻度,刻度自下而上由小到大,是量筒。

B中只有一刻度,上部有塞子为容量瓶。

C的刻度自上而下由小到大为滴定管。

D中有0刻度且在中间,有负值,为温度计。

(2)是在第(1)题判断的基础上考查对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检漏的问题。

答案:(1)量筒容量瓶滴定管温度计(2)BC二、滴定操作5.下面是一段关于酸碱中和实验操作的叙述:①取一锥形瓶,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两次②在锥形瓶中加入25.00 mL待测NaOH溶液③加入几滴石蕊溶液作指示剂④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干净⑤直接往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⑥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⑦两眼注视着滴定管内盐酸液面下降,直至滴定终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课堂10分钟练习.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课堂10分钟练习.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对应考点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7的溶液一定显中性B.pH=6的溶液一定显酸性C.c(H+)<c(OH-)的溶液一定显碱性D.c(OH-)=1×10-6 mol/L的溶液一定显酸性解析:25℃时,pH=7的溶液显中性,pH=6的溶液显酸性,其他温度下不一定,A、B 不正确;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c(H+)与c(OH-)的相对大小,只根据c(H+)或c(OH-)判断是偏面的,C正确,D不正确。

答案:C2.(对应考点一)喷墨打印机墨汁的pH为7.5~9.0。

当墨汁喷在纸上时,与酸性物质作用产生不溶于水的固体。

由此可知( )①墨汁偏碱性②墨汁偏酸性③纸张偏酸性④纸张偏碱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常温下pH>7的液体呈碱性;碱性墨汁喷到纸上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由此可知,纸张偏酸性。

本题灵活考查了pH的有关应用。

答案:A3.(对应考点二)将pH=2和pH=5的稀盐酸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约为( ) A.3.5 B.3C.7 D.2.3解析:混合后溶液中H+浓度为:c(H+)=V× 10-2 mol/L+V×10-5 mol/L2 V=5.0×10-3mol/L,pH=-lg c(H+)=-lg(5.0×10-3)=3-lg5=2.3。

答案:D4.(对应考点二)取浓度相同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A .0.01 mol/LB .0.017 mol/LC .0.05 mol/LD .0.50 mol/L解析:设原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 ,混合溶液中c (OH -)=10-2 mol/L 则有10-2 mol/L=3Vc -2Vc 3V +2V,则c =0.05 mol/L 。

答案:C5.(实验题)有一学生甲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 ,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 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

课时讲练通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堂10分钟达标:3.3.2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含解析

课时讲练通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堂10分钟达标:3.3.2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10分钟达标1.(2016·聊城高二检测)下列哪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 )A.K+、C、HS-、S2-、Al3+、AlB.Mn、Na+、S、K+、Cl-C.S、Ag+、S、S2-、Al、K+D.Fe2+、Cl-、H+、N【解析】选B。

A中有能发生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的离子,C中有能形成沉淀的离子,D中的Fe2+、H+、N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2016·太原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盐类水解的应用中,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蒸干Na2CO3溶液,最后可以得到NaOH和Na2CO3的混合固体B.除去MgCl2中的Fe3+,可以加入NaOH固体C.明矾净水的反应:Al3++3H 2O Al(OH)3(胶体)+3H+D.加热蒸干KCl溶液,最后得到KOH固体(不考虑CO2的反应)【解析】选C。

A项,加热蒸发Na2CO3溶液得不到NaOH。

虽然加热促进C水解,但生成的NaHCO3又与NaOH反应生成了Na2CO3;B项,Mg2+和Fe3+均可与OH-反应生成沉淀,且引入了新杂质Na+;D项,KCl不水解,不可能得到KOH固体。

3.(2016·长春高二检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铵盐中,c(N)最大的是( )A.NH4HCO3B.NH4HSO4C.NH4NO3D.CH3COONH4【解析】选B。

先找出对N水解无影响的阴离子,再看是促进的还是抑制的,并排出顺序。

NH4NO3中N的水解不受影响,NH4HSO4电离出H+抑制N水解,c(N)大,HC、CH 3COO-对N的水解都有促进作用,c(N)小。

4.(2016·连云港高二检测)把0.02mol·L-1CH3COOH溶液和0.01mol·L-1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CH3COO-)>c(Na+)B.c(CH3COOH)>c(CH3COO-)C.2c(H+)=c(CH3COO-)-c(CH3COOH)D.c(CH3COOH)+c(CH3COO-)=0.02 mol·L-1【解析】选A。

2020-2021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习题:第三章

2020-2021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习题:第三章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属于电解质B.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C.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D.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导电能力相同答案:D2下列各电离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CH3COOH H++CH3COO-B.KHSO4K++H++SC.Al(OH)3Al3++3OH-D.H2CO32H++C答案:A3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选项A B C D强电解质Fe NaCl CaCO3HNO3弱电解质CH3COOH NH3H3PO4Fe(OH)3非电解质C12H22O11(蔗糖)BaSO4C2H5OH(酒精)H2O4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逆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正向移动C.加入少量0.1 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H+)不变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正向移动答案:B5在以下各种情形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熔融状态下的NaHSO4电离:NaHSO4Na++H++SB.H2CO3的电离:H2CO32H++CC.Fe(OH)3的电离:Fe(OH)3Fe3++3OH-D.NaHSO 4溶液:NaHSO4Na++HS解析:因为H2SO4是强酸,所以NaHSO4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NaHSO 4Na++H++S;但HS中各原子间靠共价键结合,熔融状态下HS不能电离为H+和S,故熔融状态下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 4Na++HS,所以A、D选项均错误;H2CO3作为二元弱酸,不能完全电离,必须使用“”,且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其电离方程式为H 2CO3H++HC,HC H++C,因此B选项错误;Fe(OH)3是多元弱碱,通常以一步电离表示,故C选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同步练习3-3-2Word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同步练习3-3-2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三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0.1 mol ·L -1Na 2CO 3溶液中,欲使CO 2-3的浓度尽量接近0.1 mol ·L -1,则应向溶液中加( )A .HClB .Na 2CO 3C .NaClD .KOH【解析】 在Na 2CO 3溶液中存在水解:CO 2-3+H 2O HCO -3+OH -、HCO -3+H 2O H 2CO 3+OH -;向溶液中加入KOH 可以抑制CO 2-3的水解,使CO 2-3的浓度尽量接近0.1 mol ·L -1 【答案】 D2.为了除去MgCl 2酸性溶液中的Fe 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的HCl ,这种试剂是( )A .NH 3·H 2OB .NaOHC .Na 2CO 3D .MgCO 3【解析】 物质除杂的原则是:被除杂的物质尽量不要减少,不得引入新的杂质,并且易于分离复原。

加入NH 3·H 2O 或NaOH 或Na 2CO 3时,均能引入杂质离子NH +4或Na +,不符合题意。

因为原溶液中Fe 3+水解:Fe 3++3H 2O Fe(OH)3+3H +,当加入MgCO 3后,有MgCO 3+3H +=Mg 2++CO 2↑+H 2O 反应,消耗了H +,使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的Fe(OH)3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发生聚沉,最后可将Fe 3+除去。

加入MgO 、Mg(OH)2、MgS 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答案】 D3.在CH 3COONa 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c (Na +)>c (CH 3COO -)>c (OH -)>c (H +)B .c (CH 3COO -)>c (Na +)>c (OH -)>c (H +)C .c (Na +)>c (CH 3COO -)>c (H +)>c (OH -)D .c (Na +)>c (OH -)>c (CH 3COO -)>c (H +)【解析】 在CH 3COONa 溶液中由于CH 3COO -的水解,使得c (Na +)>c (CH 3COO -);并且由于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故c (OH -)>c (H +);由于盐的水解程度比较小,所以c (CH 3COO -)>c (OH -),即A 项正确。

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练习

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练习

化学作业六第三章第二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 OH-ΔH >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盐酸,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2、将①H+、②Cl-、③Al3+、④K+、⑤S2-、⑥OH-、⑦NO3-、⑧NH4+分别加入H2O中,基本上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①③⑦B.②④⑦C.①⑥D.②④⑥⑧3、下列溶液肯定呈碱性的是〔〕A.溶液中c(OH-)>c(H+) B.溶液中含OH-离子C.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红色 D.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黄色4、室温下,在pH=12的强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A. 1.0×10-7 mol•L-1B.1.0×10-6 mol•L-1C. 1.0×10-2 mol•L-1D. 1.0×10-12 mol•L-15、25℃时,pH为9的NaOH溶液和pH为5的HCl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关系是〔〕A.前者大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 D.无法确定6、99 mL 0.5 mol/L硫酸跟101 mL 1 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A.0.4 B.2 C.12 D.13.67、 25℃时,5 mL O.1 m01/l的H2S04和15 ml O.1 mol/lNa0H溶液相混合并稀释至500 ml,所得溶液的pH为( )A.12.3 B.11 C.3 D.1.78、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A.11∶1 B.9∶1 C.1∶11 D.1∶99、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① K+、Cl-、NO3-、S2-② K+、Fe2+、I-、SO42-③ Na+、Cl-、NO3-、SO42-④Na+、Ca2+、Cl-、HCO3-⑤ K+、Ba2+、Cl-、NO3-A.①③B.③⑤C.③④D.②⑤10、重水D2O的离子积为1.6×10-15,可用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pD= -lgc(D+),以下关于pD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性溶液中pD=7B.在1L D2O中溶解0.01mol NaOD〔设溶液的体积为1L〕,其中pD=12C.在1L D2O中溶解0.01mol DCl(设溶液的体积为1L),其中pD=2D.在100mL 0.25mol・L-1的NaOD重水溶液中加入50mL 0.2mol・L-1DCl的的重水溶液,其中pD=111、用pH试纸测定某一溶液的pH时,规X的操作是〔〕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C.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D.在试管内放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12、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B.用pH计测得某稀盐酸的pH为1.54C.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3 mL烧碱溶液D.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物质的质量为13.15g 13、有一支20mL酸式滴定管中盛盐酸,液面恰好在amL刻度处,把管内液体全部放出,盛入量筒内,所得液体体积一定是〔〕A. a mLB.〔20―a〕mLC. 大于〔20―a〕mLD. 大于a mL1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各操作中,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A.用蒸馏水洗净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然后装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C.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滴至溶液从红色变成无色即视为滴定终点D.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mLNaOH溶液放入洗净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后,再进行滴定15、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滴定操作A. ①③②④⑤⑥B. ①②③④⑤⑥C. ②③①④⑤⑥D. ④⑤①②③⑥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6、现有常温时pH=1的某强酸溶液10mL,下列操作能使溶液的pH变成2的是〔〕A.加入10mL 的水进行稀释B.加水稀释成100mLC.加入45mL 0.01mol/L的NaOH溶液D.加入10mL 0.01mol/L的盐酸溶液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2和pH=1的硝酸中c〔H+〕之比为1:10B.0.2 mol/L与0.1 mol/L醋酸中c〔H+〕之比为2:1C.室温时,0.1mol/L 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则该溶液的pH=4D.25 ℃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18、常温下设a代表Ba(OH)2,b代表NaOH溶液,c代表NH3·H2O溶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可编辑)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可编辑)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目录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2节燃烧热能源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1章单元复习第1章单元测试第3节化学平衡第4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2章单元复习第2章单元测试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章单元复习第3章单元测试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3章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3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3章第3节盐类的水解第3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4章电化学基础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4章第1节原电池第4章第2节化学电源第4章第3节电解池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综合检测高二化学选修4同步练习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二. 重点、难点1.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微观原因;3. 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三. 具体内容(一)绪言1. 选修4的基本结构和地位、与必修的关系2. 关于“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3. 举出人们利用化学反应的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例子(二)焓变和反应热1. 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2. 反应热的定义3.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4. 反应热的表示5. 有效碰撞6. 活化分子7. 活化能8. 催化剂(三)热化学方程式1. 定义2. 表示意义3. 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4.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的问题(四)实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典型例题】[例1 ] 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的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8H18(l)+25/2O2(g)=8CO2(g)+9H2O(g) △H-48.40kJ?mol-1B. C8H18(l)+25/2O2(g)=8CO2(g)+9H2O(l) △H-5518kJ?mol-1C. C8H18(l)+25/2O2(g)=8CO2(g)+9H2O △H+5518kJ?mol-1D. C8H18(l)+25/2O2(g)=8CO2(g)+9H2O(l) △H-48.40kJ?mol-1答案:B解析:掌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注意事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

第 3 课时酸碱中和滴定[经典基础题 ]题组1 仪器的使用1.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了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 .用25 mL 量筒量取12.36 mL 盐酸B.用pH 试纸测出某溶液pH 为3.5C.用托盘天平称取8.75 g 食盐D.用酸式滴定管测出消耗盐酸的体积为15.60 mL答案 D解析量筒的精确度只有0.1 mL,pH 试纸只能读到整数,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 0.1 g。

.在一支25 mL 的酸式滴定管中加入-1的盐酸,其液面恰好在 5 mL2 0.1 mol L·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然后用0.1 mol·L -1NaOH 溶液进行中和,则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A .大于 20 mL B.小于 20 mLC.等于 20 mL D.等于 5 mL答案 A解析V(HCl)>20 mL ,所以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大于20 mL。

题组2 滴定操作及数据处理3.下面是一段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叙述:溶液润洗两次②在锥形瓶中加入25 mL 待测①取一锥形瓶,用待测 NaOH NaOH 溶液③加入几滴石蕊试液作指示剂④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干净⑤直接往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⑥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⑦两眼注视着滴定管内盐酸液面下降,直至滴定终点。

文中所述操作有错误的序号为( ) A .④⑥⑦B.①②⑤⑥C.③⑤⑦D.①③⑤⑦答案 D解析锥形瓶不用待测液润洗,①错;③ 石蕊变色不明显,不易观察颜色,在酸碱中和滴定时不用石蕊试液作指示剂,③错;滴定管使用前要润洗,⑤错;滴定过程中眼睛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⑦错。

4.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C.滴定时,应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时刻注视着锥形瓶内颜色的变化D.读数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一致答案 A解析 A 项,滴定管使用前应润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3-2电解原理的应用(课时练)(学生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3-2电解原理的应用(课时练)(学生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4-3-2 电解原理的应用1.关于电解NaC 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2.关于镀铜和电解精炼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用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B.电解液的成分都保持不变C.阳极反应都只有Cu-2e-===Cu2+D.阴极反应都只有Cu2++2e-===Cu3.下列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4.欲在金属表面镀银,应把镀件接在电镀池的阴极。

下列各组中,选用的阳极金属和电镀液均正确的( ) A.Ag和AgCl溶液B.Ag和AgNO3溶液C.Fe和AgNO3溶液D.Pt和Ag2SO4溶液5.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调NiCl2溶液pH至7.5,加入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

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铁作阳极材料B.电解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C.阳极反应方程式为:2Cl--2e-===Cl2↑D.1 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了1 mol电子6.臭氧是常见的强氧化剂,广泛用于水处理系统。

制取臭氧的方法很多,其中高压放电法和电解纯水法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高压放电法,反应的原理为3O 2=====放电2O 3B .高压放电出来的空气中,除含臭氧外还含有氮的氧化物C .电解时,电极b 周围发生的电极反应有3H 2O -6e -===O 3↑+6H +和2H 2O -4e -===O 2↑+4H +D .电解时,H +由电极a 经聚合固体电解质膜流向电极b7.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 4溶液。

(完整版)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章节练习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章节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二化学第三章1.25℃时, pH 值都等于10 的 KOH溶液与 CH3COOK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较()A.相等B.前者比后者大C.后者比前者大D.二者都比纯水电离程度小2.用已知浓度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时,以下操作使测定结果(NaOH 溶液的浓度 )偏高的是A.滴定达终点时,俯视读数B.碱液移入锥形瓶后,加入10mL 蒸馏水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清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D.滴定振荡锥形瓶过程中,有少许溶液溅出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镁与极稀硝酸反响生成硝酸铵的离子方程式为+2++3H2O :4Mg+6H +N=4Mg +N-+-8, 则此溶液的 pH=3B. 常温下 ,0.1 mol/L 一元酸 HA溶液中 c(OH )/c(H)=1 × 10C. 同样条件下 , 浓度均为0.01 mol/L4的 NHCl 溶液和 NaCl 溶液中 , 前者的阳离子总浓度大于后者的阳离子总浓度D.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淆后的溶液中++3--3:c(Na )+c(H)=c(CH COO)+c(OH)+c(CH COOH) 4.以下事实必定能证明2)HNO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常温下NaNO2溶液的 pH 大于 7②用 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③HNO2和 NaCl 不可以发生反响④常温下 0.1 mol ·L-1 HNO2溶液的 pH= 2. 1⑤常温下 pH=3 的 HNO2溶液和 pH=11的 NaOH溶液等体积混淆,pH 小于 7⑥常温下 pH=2 的 HNO 溶液稀释至100 倍, pH 约为 3. 12A.①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④⑤⑥D.所有5.必定温度下,难溶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积淀溶解均衡,其均衡常数为物质Fe(OH)2Cu(OH)2Fe(OH) 3K sp(25℃)8.0 ×10﹣ 16﹣ 20﹣ 382.2 × 10 4.0 × 10对于含 Fe (SO ) 、 FeSO和 CuSO各的混淆溶液1L,依据上表数据判断,说法错误..的是24344A.向混淆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初看到红褐色积淀B.向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并用CuO粉末调理 pH,过滤后可获较纯净的CuSO4溶液2﹣): [c 3+2+2+C.该溶液中 c( SO4( Fe) +c( Fe )+c( Cu ) ]=5 : 4D.将少许 FeCl 3粉末加入含 Cu(OH) 2的悬浊液中,此中c( Cu2+)增大6.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以下的概括总结(均在常温下),此中正确的选项是① pH = 1 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都会降低② 1 L 0.50 mol·L- 1NHCl 溶液与 2 L 0.25 mol- 1+·L NHCl 溶液含NH 物质的量完整相等444③ pH 相等的四种溶液: a. CHCOONa b . C H ONa c . NaHCO d.NaOH,则四种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3653由小到大次序为: d < b < c < a④的 NaHCO3溶液: c(Na +)-2-) > c(H 2CO3)> c(HCO 3 )> c(CO 3⑤ pH = 2 的一元酸和 pH= 12 的二元强碱等体积混淆:c(OH-)≤ c(H + )⑥ pH= 4、浓度均为-1--+ 0.1 mol·L的 CH3COOH、 CH3COONa混淆溶液中: c(CH3COO) + c(OH) > c(CH 3COOH)+ c(H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⑤⑥D.②④⑥7.常温下, 0.1 mol ·L-1 HX的 pH=1,0.1 mol ·L-1 CH3COOH的 pH=2.9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1.(对应考点一)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④滴定⑤洗涤
A.⑤①②③④B.③⑤①②④
C.⑤②③①④D.②①③⑤④
解析:中和滴定的顺序一般为:查漏、洗涤、润洗、注液、滴定。

答案:B
2.(对应考点二)下列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会引起误差的是()
A.酸碱中和滴定时,在锥形瓶中准确地加入一定体积的待测液和滴入2~3滴指示剂后,为了便于观察现象而加入了适量的蒸馏水
B.酸碱中和滴定时,使用经过蒸馏水洗净但未干燥的锥形瓶装待测液
C.酸碱中和滴定时,使用经过蒸馏水洗净但留有水珠的滴定管直接装标准液
D.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时,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时不小心多加入了一滴指示剂
解析:A中虽然加水稀释后待测液浓度明显变小了,但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未变,故滴定时所需标准液的体积是不会改变的;B中原理与A相同,只不过是稀释程度不同罢了;C 中向洗净后的滴定管中直接装入标准液,会使其浓度减小,则在滴定时耗用标准液的体积就会增大,致使计算的数值偏高;D中虽然多加了一滴指示剂,但不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为酸、碱的物质的量基本上没有改变。

答案:C
3.(对应考点一)[双选题]两人用同一瓶标准盐酸滴定同一瓶NaOH溶液,甲将锥形瓶用
NaOH待测液润洗后,使用水洗过的碱式滴定管量取碱液于锥形瓶中;乙则用甲用过的碱式滴定管量取碱液于刚用水洗过且存有蒸馏水珠的锥形瓶中,其他操作及读数全部正确,你的判断是()
A.甲操作有错
B.乙操作有错
C.甲测定数据一定比乙小
D.乙实际测得值较准确
解析:甲操作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量取NaOH溶液的碱式滴定管水洗后应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故甲操作有误;乙操作中所用碱式滴定管已被甲润洗过,且锥形瓶有水对实验无影响,故乙测得值较准确。

答案:AD
4.(对应考点二)[双选题]用标准的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若测定结果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A.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中混有NaOH杂质
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再用未知液润洗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解析:A项将会使标准碱液的c(OH-)偏大,滴定时耗用的V(OH-)偏小,导致结果偏低,故正确;终点时俯视读数,将使读取碱液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B项正确;用未知液润洗锥形瓶将使测定结果偏高,C项错;尖嘴处悬挂溶液将使读取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D项错。

答案:AB
5.(实验题)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称量8.2 g 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500 mL 待测溶液。

称量时,样品可放在________(填编号字母)称量。

A.小烧杯中B.洁净纸片上C.托盘上
(2)滴定时,用0.200 0 mol/L的盐酸来滴定待测溶液,不可选用________(填编号字母)作指示剂。

A.甲基橙B.石蕊C.酚酞D.甲基红
(3)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铁架台上垫一张白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mol/L,烧碱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

滴定次
数待测溶液
体积(mL)
标准酸体积
滴定前的
刻度(mL)
滴定后的刻
度(mL)
第一次10.00 0.40 20.50
第二次10.00 4.10 24.00
解析:(1)称量氢氧化钠等易潮解、腐蚀性强的试剂时,样品应放在小烧杯中;
(2)酸碱中和滴定时,一般应选甲基橙、酚酞、甲基红等颜色变化较明显的指示剂,石蕊在酸或碱溶液中颜色变化不明显,易造成误差;
(4)根据c(NaOH)=c(HCl)·V(HCl)
V(NaOH)
分别求第一、二次的值,再求平均值,解得c(NaOH)=0.400
0 mol/L;样品纯度为NaOH%=0.5 L×0.400 0mol/L
8.2 g÷40 g/mol×100%=97.6%。

答案:(1)A(2)B
(3)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便于观察锥形瓶溶液颜色的变化,减小滴定误差(4)0.400 09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