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 优质(共42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完整PPT)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完整PPT)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5e21265e4b35eefdc9d3336e.png)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PART
02
工业化阶段
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 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 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化区域 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 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在工业生产的过程 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 了本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也 遭受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 得空前紧张。
匹兹堡的兴起
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 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 型钢铁基地?
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 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 充分发挥。
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 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和对外 联系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 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2)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加 速推进。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 和人地关系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多导致就业困难,区域生态环境严重影响 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由于区域内资源短缺需要从外地 输入大量资源导致加重交通运输压力。
区域 发展 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状态
两横三纵
1. “钢都”匹兹堡兴起的优势区域条件有(A)
① 丰富的煤铁资源 ②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 ③优美的环境条件 ④丰富的水能资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发展 状态
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PART
03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课件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f4671a856a561253d36fc2.png)
综合衡量指标比如(_人__文__发___展__指__数__)包括 __预__期___寿__命____、__教___育__程__度_____、_国___内__生__产__总___值_。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影响因素有__地__理__条___件__、 _发___展__水__平___、_经___济__区__位___、__历__史__文___化__。
)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
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
展水平越低
3、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变
化可以反映( B )
A.生产关系优越性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生产技术水平 D.生产资料丰富程度
4、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 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题。 就上述议题开展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
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学法指导:注
意从材料中找突破点,从问题中找原因找措施)
1、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甚至超过第
二产业的区域可能是下列的( D )
A.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B.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C.工业区域 D.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衡量指标:_人__均__国___内__生__产___总__值___、 __人__均___国__民__收__入_______ 、___三___次__产__业__产___值__比__重___。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影响因素有__地__理__条___件__、 _发___展__水__平___、_经___济__区__位___、__历__史__文___化__。
)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
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
展水平越低
3、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变
化可以反映( B )
A.生产关系优越性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生产技术水平 D.生产资料丰富程度
4、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 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题。 就上述议题开展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
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学法指导:注
意从材料中找突破点,从问题中找原因找措施)
1、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甚至超过第
二产业的区域可能是下列的( D )
A.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B.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C.工业区域 D.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衡量指标:_人__均__国___内__生__产___总__值___、 __人__均___国__民__收__入_______ 、___三___次__产__业__产___值__比__重___。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 优质课件(共24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 优质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ad09e7866fb84ae55c8dcc.png)
自然资源被大量开采 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生产过程大量排 放废弃物
资源枯竭 地价上涨
环境污染
匹兹堡的复兴
复兴
为了改变区域衰退的局面,美国东北工业区推 出庞大的复兴计划。
1.积极进行环境治理。 2.压缩传统工业规模。 3.加大技术革新力度。 4.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经过治理匹兹堡这座昔日“没有屋顶的地狱”,如今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医疗和计算机科技发展水平均 已排在美国城市前列,被誉为“知识城”。
无烟煤炼铁技术发明以后,苏必利尔湖附近的优质铁矿、 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得到开发。1834年, 宾夕法尼亚运河完工和铁路通车后,这里成为水路交通 枢纽。
19世纪70年代后位于煤田中心地带的匹兹堡,利用五大 湖和运河廉价的水运条件运入苏必利尔湖附近的铁矿石, 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享有“钢都”之称。 这里资源充裕,环境良好,城市与工业发展的空间很大, 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环节三 案例探究---合作学习(一)
❖ 1.在地图册中找出匹兹堡,结合材料说说它的地理位置 有何特点?
美国东北部,五大湖沿岸,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 2.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的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 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交通不发达,技术条件不够(无其他条件配合)
❖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 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匹兹堡的困惑
衰退
二战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五大湖”沿岸工业带陷 入困境,在全国的地位大大降低。“钢都”匹兹堡已失去 昔日的辉煌,由于钢铁等主导产业的衰退,20世纪50年代 以来,其钢铁工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5%下降至1983 年的12.4%,1978—1987年制造业失业人数累计达到10万以 上,全市1/4的家庭收入明显下降,市财政和教育部门的 投入都下降了一半。五大湖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大 量人口外迁,被称为“冰雪带”,与美国南部与西部蓬勃 发展的“阳光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1.2 区域发展阶段(共32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1.2 区域发展阶段(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8cbc76c964bcf84b9d57bff.png)
发展阶段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内部经济差异 三次产业状况
传统农业 为主体的 发展阶段
相当低,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很少,工 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较小,缺乏拥有 雄厚实力的大型 中心城市,整个 区域处于低水平 均衡状态
传统农业占有较 大比重,工业以 资源型工业和劳 动密集型加工制 造业为主体
工业化 阶段
表现出明显的不平 衡增长态势
2.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 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 策有( C )
A. 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B. 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 C. 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D. 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3. 某区域利用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 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形成地区经 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此逐渐形成支柱产
D. 起步阶段
5. “钢都”匹兹堡兴起的优势区域条 件有( B )
A. 丰富的煤铁资源 B. 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 C. 众多的高技术人才 D. 丰富的水能资源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制糖业、罐头 食品业
服装、印染、金 属制品、塑料制 品等
生物技术汽车、石 油化工等新兴产业
6. 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 标。
(a)类型
方式
特色
粗放 型的 开发 方式
以自__然__资__源__大_规__模__开__发___和生态环境大
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 __地__方__经_济__在__短__期__内_的高速增长
高水 平的 开发 方式
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_深__度__利__用__, 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__环_境__代__价__换取社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2区域发展阶段精品PPT课件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2区域发展阶段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d7b6050b1c59eef9c7b464.png)
3 140
互动·探究区
第二节
本节栏目开关
(1)你认为 A、B、C、D 四地中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哪些? 为什么? (2)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
。 (3)有人说“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这种说法正确 吗?为什么?
互动·探究区
第二节
本节栏目开关
答案 (1)AB 属于发达地区。两地国内生产总值高,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 (2)D 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 (3)不正确。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收入只是 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如中东一些以出口 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地区,虽然收入高,但经济基础薄弱,工业 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看作是发达地区。
区域发 整个区域处于⑱低水平均衡 状态 展状态
自主·学习区
第二节
本节栏目开关
【思维活动】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的原因是
什么? 答案 这一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资源对生产来 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因此这一阶段人 地关系基本协调。
自主·学习区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人均国内生
第一 第二 第三
值(亿元)
产总值(元)
产业 产业 产业
A
5 408.8 1.6 47.4 51.0 40 627
B 11 674.4 8.8 50.2 41.0 14 908
C
4 340.9 19.5 40.0 40.5
6 565
D
1 180.0 23.8 40.2 36.0
第二节
【地理】湘教版必修3_第一章_第二节_区域发展阶段(课件)
![【地理】湘教版必修3_第一章_第二节_区域发展阶段(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f6c80116fc700abb68fcd5.png)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 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 生产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生产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生产方式——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 生产方式——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 ——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 或从事服务性行业;生活方式—— ——由乡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或从事服务性行业;生活方式——由乡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不平衡增长 加快建设 逐步提高 不平衡加速发展
环节四 课堂巩固,挑战自我
下列说法不属于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特征的是( 1. 下列说法不属于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特征的是( A. 区域内出现逆城市化 B.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C. 区域内发展不平衡 D.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转移 日本经济高效益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2. 日本经济高效益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丰富的森林资源 B. 丰富的硫磺和渔业资源 C. 重视教育和科技 D. 周边国家的大力支持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总体发展趋势
总体发展趋势: 总体发展趋势: 平衡——不平衡 不平衡——平衡 平衡…… 平衡 不平衡 平衡 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 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 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发展状态, 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发展状态,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 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 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平 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 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 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 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 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 平衡——不平衡 不平衡——平衡 平衡…… 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 平衡 不平衡 平衡 的总体趋势
生产方式——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 生产方式——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 ——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 或从事服务性行业;生活方式—— ——由乡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或从事服务性行业;生活方式——由乡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不平衡增长 加快建设 逐步提高 不平衡加速发展
环节四 课堂巩固,挑战自我
下列说法不属于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特征的是( 1. 下列说法不属于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特征的是( A. 区域内出现逆城市化 B.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C. 区域内发展不平衡 D.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转移 日本经济高效益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2. 日本经济高效益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丰富的森林资源 B. 丰富的硫磺和渔业资源 C. 重视教育和科技 D. 周边国家的大力支持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总体发展趋势
总体发展趋势: 总体发展趋势: 平衡——不平衡 不平衡——平衡 平衡…… 平衡 不平衡 平衡 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 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 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发展状态, 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发展状态,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 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 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平 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 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 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 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 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 平衡——不平衡 不平衡——平衡 平衡…… 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 平衡 不平衡 平衡 的总体趋势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课件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ab00cd102de2bd960588ba.png)
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 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 往往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 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 ②在区域发展初期,区域开放程度低,对 外联系少, 随区域发展,对外联系加强,往往开发 优势资源 ③某一方面的优势,往往成为经济成长的 突破口,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并由此形成主导产业。
4.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 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应该是正确的。 区域的发展应注意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紧密结合 起来。以牺牲环境效益作为代价获得的经济效益,必将 随着环境的恶化而逐渐消失。 这说明: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 些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出现的问题: 区域内资源逐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受一定破 坏,人地关系不协调。
对生活生产产生的影响:
区域内资源短缺,需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导致当地 交通运输压力加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受一定破坏,影响人 们生活质量。人口增多导致就业困难
思考、讨论P11页“活动”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 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它们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 地形平坦开阔,附近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 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劳动力丰 富,市场广阔。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 结构方面和空间结构方面发生了怎么的变化?导致这种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知识铺垫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家哪些是发达国家吗?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 《区域发展阶段》 课件(共22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 《区域发展阶段》 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21b6a5958fb770bf78a55d6.png)
4、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C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 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5、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C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 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 —工业化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 益综合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其发展阶段有: 一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二 工业化阶段
三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阅读P9材料,回答问题并归纳总结 出传统农业时期的特点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经济发 展水平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
区域产 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 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加工制 造业为主体。
以下哪些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哪些属 于发展中国家
中国 美✓国 日✓本 印度 古巴 丹✓麦 尼泊尔 英✓国 瑞✓士 埃塞 古巴
人均GDP(美元) 国家 人均GDP(美元)
2460
丹麦
57035
45594
尼泊尔
453
34023
英国
45301
965
瑞士
56711
12、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格局图,回答:
(1)写出右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左图中经济发展核心城
市的名称: ① 上海 ,
② 北京 ,
③ 广州 ,
④ 重庆
。
(2)写出经济发展轴线名称: a 东部沿海经济带, b 长江沿岸经济带 , c 京广铁路沿线经济带,d 陇海—兰新沿线经济带。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 优质课件(共26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 优质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d3f5eb6bd97f192379e9ce.png)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
思考、讨论P9页“活动”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 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中 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 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 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 工业中心
后要注意发展:(C )
A、特色农业
B、森林工业
C、第三产业
D、重工业
4、下图为甲、乙两国的产业结构图,回答
下列问题:
(1)若甲为东半球的某国,则
其可能是 C
A、法国
B、德国
C、印度
D、新加坡
(2)若乙为西半球的某国,则
其可能是
D
A、墨西哥
B、巴西
C、阿根廷
D、美国
思考、讨论P12页“活动”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面长期保持领先 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 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 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 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 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进 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
阅读材料分析:美国东北部的复兴之路
美国中西部老工业区在经历了经济的长期衰败后迅 速崛起该地区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锈带”地区经历了 艰苦的产业转型过程,并于9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分析可 以看出,美国东北部的复兴”主要依赖:1、经济结构调 整和制造业的自身改造(如汽车工业集重组;保留了一部分有 竞争力的大型传统企业 。)2、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 展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如:匹兹堡:生物技术、计算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在第一节已经学过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1.6
47.4
51.0
40 627
B 11 674.4
8.8
50.2
41.0
14 908
C 4 340.9
19.5
40.0
40.5
6 565
D 1 180.0
23.8
40.2
36.0
3 140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 的领土
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 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它能全面地反 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 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
(2) 综合性指标 (如人文发展指数)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思考:为什么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不是表现出 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 域内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 发展状态,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 展,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 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 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 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 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第二节 区域的发展阶段
本节需解决的问题: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哪些?
区域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2、区域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对人类生产 生活的影响如何?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指标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指标
(1)常用指标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指标
(1)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 重)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指标
(1)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地 国内生产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人均国内
总值
生产总值
区 (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元)
A 5 408.8
二、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导因素,
产业结构
把握不同阶段区域
空间结构
发展状况等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经济发 展水平
区域 产业 结构 区域 空间 结构
区பைடு நூலகம்发 展状态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经济发 展水平
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
区域 产业 结构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标志
2、工业化阶段 (阅读P9页下面归纳)
区域产业 结构
区域空间 结构
区域发展 状态
2、工业化阶段 (阅读P9页下面归纳)
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
(2) 综合性指标 (如人文发展指数) 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按照“ 人类发展指数”超过0.9为发达国家。1995年6月,经 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曾经宣布,从1996年起,将新加坡划为 “发达国家”,根据是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2.4万美元。 但新加坡认为自己国内的工业基础还比较弱,要求经合组织对发达 国家的标准再作研究和明确。1996年1月,经合组织改变了原来的 决定,将新加坡改划为“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
(2) 综合性指标 (如人文发展指数) 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生活质量指标,人文发展指数 终将代替传统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已经跟上这一趋势, 在短短的几年中,不仅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及原则、 措施,而且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上出现了诸多可持 续发展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 的领土内,
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 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它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经 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 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
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 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 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包括在 本国境内和不在本国境内的本国公民,排除外企 和外国公民。)
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现出: 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现出: 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思考:为什么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不是表现出 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现出: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 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多数 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
区域 空间 结构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力的大 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区 域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典型 的自给自足特征
区域发 展状态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 的领土内,
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 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它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经 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 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
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 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 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包括在 本国境内和不在本国境内的本国公民,排除外企 和外国公民。)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1.6
47.4
51.0
40 627
B 11 674.4
8.8
50.2
41.0
14 908
C 4 340.9
19.5
40.0
40.5
6 565
D 1 180.0
23.8
40.2
36.0
3 140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 的领土
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 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它能全面地反 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 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
(2) 综合性指标 (如人文发展指数)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思考:为什么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不是表现出 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 域内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 发展状态,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 展,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 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 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 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 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第二节 区域的发展阶段
本节需解决的问题: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哪些?
区域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2、区域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对人类生产 生活的影响如何?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指标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指标
(1)常用指标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指标
(1)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 重)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指标
(1)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地 国内生产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人均国内
总值
生产总值
区 (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元)
A 5 408.8
二、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导因素,
产业结构
把握不同阶段区域
空间结构
发展状况等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经济发 展水平
区域 产业 结构 区域 空间 结构
区பைடு நூலகம்发 展状态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经济发 展水平
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
区域 产业 结构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标志
2、工业化阶段 (阅读P9页下面归纳)
区域产业 结构
区域空间 结构
区域发展 状态
2、工业化阶段 (阅读P9页下面归纳)
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
(2) 综合性指标 (如人文发展指数) 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按照“ 人类发展指数”超过0.9为发达国家。1995年6月,经 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曾经宣布,从1996年起,将新加坡划为 “发达国家”,根据是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2.4万美元。 但新加坡认为自己国内的工业基础还比较弱,要求经合组织对发达 国家的标准再作研究和明确。1996年1月,经合组织改变了原来的 决定,将新加坡改划为“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
(2) 综合性指标 (如人文发展指数) 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生活质量指标,人文发展指数 终将代替传统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已经跟上这一趋势, 在短短的几年中,不仅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及原则、 措施,而且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上出现了诸多可持 续发展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 的领土内,
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 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它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经 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 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
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 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 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包括在 本国境内和不在本国境内的本国公民,排除外企 和外国公民。)
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现出: 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现出: 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思考:为什么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不是表现出 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现出: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 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多数 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
区域 空间 结构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力的大 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区 域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典型 的自给自足特征
区域发 展状态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 的领土内,
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 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它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经 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 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
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 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 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包括在 本国境内和不在本国境内的本国公民,排除外企 和外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