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送别【教学设计】说课、试讲稿 教案
五年级音乐《送别》说课稿
五年级音乐《送别》说课稿五年级歌曲《送别》说课稿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送别》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歌曲让学生正确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2.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和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感受力。
3.通过研究歌曲了解学堂乐歌、影视歌曲以及作曲家背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出内在的情感。
教学难点:用轻柔的声音演唱作品。
教学方法:示范法、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a。
师生问好b。
国歌演唱c。
音准发声练(唱do re mi……,练u母音)二、导入新课1.欣赏音乐《友谊地久天长》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属于哪种音乐?(儿童音乐、校园音乐、民族音乐)生:校园音乐。
请用你自己的理解回答什么是校园音乐?老师总结。
2.XXX的介绍。
3.曲作者的介绍。
三、新课研究1.欣赏音乐《送别》。
回答音乐要素:力度?速度?节拍?2.观察乐谱,找出应该在强拍上演唱的字。
3.朗读歌词,有感情地读出重音。
4.歌唱旋律,老师带领唱乐谱。
5.用u母音哼唱旋律,深情地与老师钢琴伴奏配合。
6.复听歌曲,用一个词汇来形容歌曲的感受。
7.老师钢琴伴奏完整演唱。
四、扩展——影视音乐影视音乐的介绍:选自电影《城南旧事》中的插曲。
影视音乐:存在于影视中的音乐叫影视音乐。
欣赏四大名著电视连续剧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敢问路在何方》《枉凝眉》。
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填上自己创作的歌词或诗词,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送别》(说课稿)-2022-2023学年音乐五年级下册
送别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词曲的基本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2.能够正确演唱《送别》这首歌曲,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送别场景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基本情感表达;2.歌曲的节奏感和旋律线条。
三、教学内容简析1. 歌曲简介《送别》是一首非常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歌曲。
歌曲由李叔同作词,陈独秀作曲,重点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在离别时所感受到的那份别离之情。
2. 歌曲的情感表达本曲左右呼应的旋律线条和朴素易懂的词语,很好地表达了众多人的内心感受:离别痛苦,思念难忍。
这种情感表达非常自然,不刻意袒露,却渗透了整首歌曲。
3. 歌曲的旋律与节奏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起承转合自然,同时节奏非常明显。
歌曲节奏由三个部分组成,速度逐渐加快,逐渐放松,给人以逐渐离别的感觉。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2.听歌;3.分析歌曲的特点;4.跟唱;5.分组合唱。
五、教学步骤设计第一步:整首歌曲欣赏教师放歌,让学生全程欣赏。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感受到歌曲整体情感,同时也为下面跟唱做好铺垫。
第二步:介绍歌曲词曲特点教师结合歌曲内容,介绍歌曲的特点。
词曲的特点,歌曲的旋律与节奏,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步:学生跟唱1.教师分段教学,先教第一段,让学生跟着唱;2.教师再回忆第一段教学内容,让学生回唱;3.教师检查学生回唱的准确程度,辅助调整音高、音量等问题,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第四步:分组合唱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唱。
每个小组在音乐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安排自己的演唱方式,不限音乐器材,自行编排丰富多彩的合唱形式。
第五步:自由发挥,对歌曲进行情感演绎学生可以自由发挥,针对歌曲表达的情感,进行情感演绎。
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送别场景的感受。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在欣赏、学唱和表演等环节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熟悉合唱形式,并且进行了团队协作和情感沟通的训练。
送别音乐说课稿
送别音乐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及目标《送别》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古风音乐,既能感染人的心灵,又能丰富学生音乐修养。
本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该曲的基本情感表达和音乐特点,掌握旋律和节奏的演唱技巧,提升音乐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熟悉《送别》的歌词和曲调•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练习唱诵高难度音符教学难点是:•如何准确理解、表现歌曲的情感•学生对于高难度音符的接受和处理•课堂气氛的营造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张歌曲的CD•教师准备一份课堂录音设备•教师准备一份PPT演示文稿•教师准备若干张乐谱•教师准备一张吉他伴奏谱四、教学流程1. 音乐欣赏教师将《送别》的音乐播放,让学生闭目静听,体验音乐所流露出的情感。
2. 歌曲诵读教师向学生介绍《送别》的背景和情感内涵,并要求学生分组诵读歌曲歌词。
3. 歌曲学唱教师现场演唱《送别》,全班一起跟唱练习。
特别针对歌曲中的高难度音符,教师应向学生讲解高音节气的唱法和技巧。
4. 合唱练习学生分组演唱《送别》,由各组轮流完整演唱,教师现场点评美感分寸、节奏感等唱法要点。
5. 伴奏练习教师分配吉他伴奏谱,让学生跟着吉他伴奏演唱《送别》,体验唱吟与伴奏的完美配合。
6. 课后练习课堂结束后,教师留下乐谱和CD,要求学生回家复习并练唱《送别》,并结合PPT学习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板书设计时间内容第1课时音乐欣赏第2课时歌曲诵读第3课时歌曲学唱第4课时合唱练习第5课时伴奏练习六、教学评价方法•在课堂上进行学生评抢,面向全班进行点评•对于学习初步掌握的学生,可以进行及时的奖励•针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奖励鼓励七、课后反思教师应在上完课后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加以整理,以便对之后的课程进行改进。
同时,也可以将学生写下我所学到的,并给予及时反馈。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歌曲《送别》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歌曲《送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一首富有诗意的儿童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祝福。
歌曲共有两句歌词,第一句描述了离别时的心情,第二句表达了祝福和期待再相见的愿望。
歌曲节奏简单,旋律平稳,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歌,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
但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达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通过演唱和动作表演等方式,表达歌曲的美感和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送别》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学会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做到音准、节奏准确,感情充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送别》,培养学生对友情的珍惜和祝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学会《送别》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通过演唱和动作表演等方式,表达歌曲的美感和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乐器、动作表演等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送别》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歌: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讲解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学会歌曲。
3.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演和集体唱等形式,表达歌曲的情感。
4.分组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演唱和动作表演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歌曲名称《送别》,歌曲歌词和旋律的简谱,以及歌曲的情感表达要点。
音乐歌曲《送别》教案模板(共5篇)
音乐歌曲《送别》教案模板(共5篇)第1篇:歌曲《送别》教案五年级音乐下册《送别》教案教学目标:1、会唱歌曲《送别》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2、二、导入1、欣赏歌曲。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播放歌曲《童年》。
2、简介歌曲这首歌曲是罗大佑的《童年》,是一首校园歌曲。
校园歌曲是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
3、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学堂乐歌。
今天我们就来演唱一首学堂乐歌。
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三、了解歌曲1、认识作者: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
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2、歌曲介绍:1 发声练习节奏练习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
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
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
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
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3、听音范唱播放《送别》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C大调、再次听《送别》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
送别 音乐课教案
送别音乐课教案教案标题:送别音乐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作品《送别》,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演唱和合奏等形式,表达对离别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送别》的欣赏和分析。
2. 歌曲演唱和合奏的基本技巧。
3. 对离别情感的表达和传达。
教学步骤:引入:1. 制造氛围: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让学生感受中国音乐的独特韵味。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离别的情感,以及音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欣赏与分析:1. 播放音乐作品《送别》: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
2. 分析音乐元素: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色等元素,了解其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演唱与合奏:1.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分发歌曲歌词,并教授歌曲的旋律。
2. 合唱练习:分成小组,进行歌曲的合唱练习,注重和声和合唱技巧的培养。
3. 乐器伴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乐器,进行合奏伴奏,加强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情感表达与分享:1.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对离别情感的理解和个人经历。
2. 表演展示:学生可以自愿进行表演,通过歌唱、舞蹈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离别的情感。
总结与反思:1.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活动,强调音乐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 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和收获进行反思,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教学资源:1. 音乐作品《送别》的音频或视频。
2. 歌曲《送别》的歌词和乐谱。
3. 乐器(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资源)。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歌曲演唱和合奏的表现等。
2. 学生的反馈和理解:通过学生的分享和反思,了解他们对离别情感和音乐表达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离别音乐作品,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环节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教学设计_送别_音乐_小学 教案、说课、试讲稿
《送别》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知识2、认识词作者李叔同3、学唱学堂乐歌《送别》情感目标:通过学唱《送别》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送别》知识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2、了解词作者李叔同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送别》2、学会并且能够背唱《送别》教学难点:1、歌曲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2、能够再演唱歌曲的同时,体会恋故伤别的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ft乐器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1、学生聆听四段音乐,猜歌名,并且说出在哪里听到过。
(1.明天会更好2.阳光体育之歌3.敢问路在何方4.大头儿子小头爸爸)2.歌曲分别为校园歌曲和影视歌曲,引出课题《送别》既是校园歌曲,也是电影主题曲——音乐课本第四单元影视音乐《送别》(板书)3.简单介绍电影《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改编自林海音的同名中篇小说。
《送别》是贯穿于全篇的主题音乐,表达主人公英子的内心情感世界。
简单了解学堂乐歌和词作者李叔同。
4.简介“学堂乐歌”二十世纪初期,把学校称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
歌曲《送别》就是创作于那个年代的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送别》的词作者李叔同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作者李叔同。
5、简介作者李叔同和《送别》李叔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艺术大师。
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等。
曾去日本留学,归来后剃度为僧,后被人们尊称为弘一法师。
李叔同大师因送走自己的挚友创作了送别的词,运用外国的曲调,使中国的文学和外国的曲调完美结合,谱成完整的曲子《送别》。
二、新歌教学: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乐曲美,因为送走自己的朋友,所以用忧伤、悲伤、依依不舍的情绪来演唱。
2.出示歌词,了解歌词,感受歌词。
朗读歌词,歌词中有许多美景,但是因为要送走自己的好友,心里还是感觉到忧伤。
3.看歌词再次聆听歌曲,观察歌曲顺序,分析歌曲。
(长亭外,古道边——今宵别梦寒,返回到歌曲开始处,长亭外——夕阳山外山,结束)乐谱知识:D.C 英文单词Da Capo 的简称,表示歌曲到此处并没有结束,应返回到歌曲开始处继续进行演唱,到标记Fine 的地方结束。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送别,小学音乐教案篇一:音乐送别教案《送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送别》。
二、教学目的:知识:通过相关图片(或电影录像)及音乐的欣赏,学习演唱歌曲《送别》情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多种音乐表现同一主题的乐趣能力:并尝试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来表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四、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五、教学过程:1、练声曲:| 3 4 | 5 —|5 4 | 3 2 | 1 —咪吗咪2、学唱歌曲《送别》(1).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它的歌名?生:《送别》)师: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送别》是出自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2)、介绍曲作者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
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
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
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3)、欣赏《送别》(4)、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谱吧。
请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生答:4/4拍)(5)、学生跟琴视唱全谱教师提出注意点: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
(8)、师总结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送别音乐教案范文汇总三篇
送别音乐教案范文汇总三篇【篇一】送别音乐教案教学内容:《送别》教学目标:1、能准确的演唱歌曲,明确音乐要素在歌曲中发挥的作用,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学习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感受歌唱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主动聆听、表达音乐的积极性,树立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1、用良好的发声状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送别》,学生在《送别》的旋律中走进课堂。
一、导入——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在上一节课粗略学习《送别》旋律之后,分组交流课后作业1、歌曲的作者2、关于学堂乐歌3、歌曲的创作背景4、歌曲曾出现在哪些影视作品中,表达的怎样的情绪?学生搜集的相关信息将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共享,以便学生课后继续了解掌握。
二、新授——良好的发声状态与细腻的歌曲处理1.气息与发声练习(1)呼吸练习(2)3 2︱1 — O ———(3)音阶练习,注意气息和咬字(4)复习歌曲旋律,划分乐句2.音乐要素与歌曲处理(1)复习提问: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要素)有哪些?音高(音的高低)、音值(音的长短)、音量(音的.强弱)、音色(2)分四个小组,每组一个乐句,分析如何利用音乐要素更好的表现歌曲?并分组展示。
(3)集体有感情的演唱。
三、歌唱情感的激发(1)聆听歌曲,观看《城南旧事》视频(2)展示同学们上交的反应歌曲情绪的图片,并进行交流。
(3)用同学们的图片制作成伴奏视频,集体演唱。
四、课后拓展为第三乐句添加一个声部,由小组长带领,课后分组练习。
【篇二】送别音乐教案【学习目标】1. 简单了解作者及相关元曲、元杂剧。
2. 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 揣摩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学习重点】1、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1、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方法指导】诵读法点评法【知识链接】1、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送别》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送别》,培养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送别》是一首描绘友情离别场景的歌曲,歌词深情动人,旋律优美动人。
2. 歌曲结构:介绍《送别》的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主歌、副歌、桥段等部分。
3. 音乐特点:分析《送别》的旋律线条、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曲谱,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程内容。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送别》,并思考友情、离别等主题。
六、教学延伸1. 对比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送别》,如民谣、摇滚等风格,感受不同风格下的歌曲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送别》为灵感,创作自己的歌曲,表达自己对友情、离别的感悟。
3. 演出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学生登台演唱《送别》或其他自己创作的歌曲,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如演唱、讨论等。
《送别》说课稿《送别》说课稿
《送别》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众所周知,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才能促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因此,学生主体参与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为本,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今天我以《送别》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说教材:该歌曲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曲家李叔同,作于1915年。
歌曲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一段式的歌曲C大调,中速深情,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感情.(一)教学目的: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育期,思想日趋成熟。
根据其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1.能力目标:学会用恰当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和正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珍惜情感。
(二)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我将采用情景质疑的方法创造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
(三)教学难点:5 2 3| 4. 7|1 ---|中的附点节奏和音准二、说教法与学法:基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根据我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采用了欣赏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发现法和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方面,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思维特点,我将引导学生采取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等进行自主学习。
三、说教学手段: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为本堂课准备了如下教具:多媒体、音响设备、钢琴。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五单元送别》冀少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五单元送别》冀少版一. 教材分析《第五单元送别》冀少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通过歌曲《送别》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歌曲《送别》,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歌曲《送别》的旋律、歌词及音乐理论知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送别》,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送别》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感恩他人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送别》的旋律、歌词及音乐理论知识。
2.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及节奏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你们有没有经历过离别?离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送别》。
2.歌曲学习:(1)聆听歌曲:让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送别》,感受歌曲的美感。
(2)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歌词及音乐理论知识,重点关注歌曲的高音部分及节奏。
(3)学唱歌曲:分组学习,先让学生跟着老师学唱,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歌曲的学习。
3.歌曲演练:让学生进行歌曲演练,纠正他们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情感教育:通过歌曲《送别》的学习,引导学生珍惜友谊、感恩他人,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送别》的旋律、歌词及音乐理论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旋律:_______歌词:_______音乐理论知识:_______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歌曲《送别》的表现力。
小学音乐《送别》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送别》教案教学设计
第5课《送别》
第5周星期一第四节(3月21日)301班教师:xxx
教学目标:
一、学生能完整演唱《送别》,并用优美深情的、富有四拍子强弱规律的声音表达歌曲情绪。
二、在模仿语言节奏中,感受语言中的强弱,了解四拍子音乐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送别》,感受四拍子节拍的强弱规律,并会用身势律动体
验四拍子音乐的强弱规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响板、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喜欢看电影电视吗?当欣赏这种时空结合的艺术时,你是否意识到音乐与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特殊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神奇和美妙吧!。
二.新课
1、教师播放录音范唱,提示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2、介绍作品:
《送别》是影片《城南旧事》中的插曲。
故事片《城南旧事》选用了这首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有很大影响的学堂乐歌作为主题音乐,贯穿全片,细腻的表达出主人公小英子忧伤、惆怅的内心感情世界。
3、播放录音,学生用wu 跟着哼唱旋律
4、用自然的声音跟着钢琴哼唱旋律
5、熟练演唱全曲后,让学生填唱歌词,并进行练唱。
6、教师示范动作,用身势律动体验四拍子音乐的强弱规律。
7、分组演唱,比一比哪组演唱音准,节奏,情绪更准确,学生们互评。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12篇)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12篇)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亲密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
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音乐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
本单元力图让学生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熟悉和了解,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识的电影及电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唱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儿狼》【设计意图】调动心情,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开心、兴奋地开头音乐课。
2、师生问好(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看电视、电影吗?那谁知道刚刚听到的是哪部动画片的音乐?请告知教师,有哪些影视剧的音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指生答复,并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识的影视歌曲)(2)倾听影视歌曲片段片头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主题歌《上海滩》:上海滩背景音乐《还珠格格》:有一个姑娘插曲《浪漫满屋》:ithink 情节音乐《微笑百事达》:北极星的眼泪片尾曲《神话》:漂亮的神话(3)音乐常识:归纳影视音乐的分类(主题歌、片头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同学们真棒!那么请大家依据音乐在影视剧中消失的不同位置,想一想影视音乐有哪些不同类型?我们今日要学的歌曲是一部电影中的插曲。
【设计意图】以流行影视歌曲引情激趣,将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音乐感受带进课堂,既拉进了师生距离,表达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的课改新理念,又提醒本节课的主题。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及意义;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并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3. 教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如旋律、节奏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2. 运用小组讨论、即兴创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2. 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及意义介绍《送别》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使学生了解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
2.2 歌曲结构及旋律分析分析《送别》这首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2.3 歌词解析对《送别》的歌词进行详细解析,使学生能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送别的场景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送别的场景和情感,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3.3 歌曲聆听让学生聆听《送别》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4 歌曲演唱教授学生演唱《送别》,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旋律和节奏。
3.5 即兴创作让学生根据《送别》的旋律,即兴创作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演唱和创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5.2 教学音频准备《送别》这首歌曲的音频文件,用于课堂聆听和演唱。
5.3 乐理教材准备乐理教材,用于教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6.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首关于送别的歌曲创作。
(花城版)音乐三下第5课送别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三下第5课送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音乐三下》第五课《送别》是一首富有感情色彩的合唱曲目,歌词深情,旋律优美。
歌曲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亲朋好友离别的依依不舍和美好祝愿。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歌唱能力。
但是,对于合唱的认识和体验还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学生对于离别主题的情感体验各有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表达离别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送别》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具备合唱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离别之情,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4.感受音乐的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送别》的旋律较为复杂,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2.合唱部分的协调性和音准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合唱基础。
3.引导学生正确表达离别之情,感受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2.使用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3.运用情感引导法,教师讲述离别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感。
4.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歌曲和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讲述一个离别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离别之情。
2.学唱歌曲: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习,注意音高和节奏。
3.分组合唱: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协调性和音准。
4.情感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表达离别之情,分享自己的感受。
5.完整演唱:学生分组进行完整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合唱的重要性和离别主题的情感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曲《送别》的演唱,音准和节奏准确。
送别音乐课试讲模板及教案
一、课程名称:音乐欣赏与创作二、授课年级:小学三年级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和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讨论、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重点:1. 识别不同风格的音乐。
2.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
六、教学难点:1. 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
2. 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音乐: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放松心情,进入音乐的世界。
2. 提问:这是什么类型的音乐?大家喜欢吗?为什么?(二)新课讲授(25分钟)1. 介绍音乐风格:- 流行音乐:介绍流行音乐的起源、特点,以及代表作品。
- 古典音乐:介绍古典音乐的起源、特点,以及代表作品。
- 民族音乐:介绍民族音乐的起源、特点,以及代表作品。
2. 音乐元素讲解:- 节奏:通过简单的节奏练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感。
- 旋律:通过旋律的演唱,让学生感受旋律的美感。
- 和声:介绍和声的基本概念,以及和声在音乐中的作用。
3. 音乐欣赏:- 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理解。
(三)实践创作(15分钟)1.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音乐风格进行创作。
2. 创作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
3. 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元素。
2. 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音乐欣赏和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创作作品,评价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小学音乐送别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送别》,理解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歌词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歌曲中的离别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歌曲《送别》。
2. 理解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歌词含义。
教学难点:1. 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表现歌曲中的离别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送别》歌曲视频、歌词、乐谱。
2. 多媒体设备。
3. 音乐教室布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歌曲《送别》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你们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二、歌曲分析1. 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来源。
2. 分析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起伏和节奏感。
3. 介绍歌曲中的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
三、演唱教学1.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哼唱。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3. 学生集体演唱,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音乐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歌词接龙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2.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如舞蹈、朗诵等,展示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表现,评价其音乐技能。
2. 关注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情感表达,评价其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其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送别》旋律:起伏、节奏感强歌词:离别情感教学目标:学会演唱、理解情感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2.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了教学难点,如何解决?4. 课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和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音乐《送别》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五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
歌曲《送别》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欣赏歌曲《童年》,它演唱了什么内容?像这类歌曲叫什么?
像这种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歌曲,我们称它为“校园歌曲”。
2、那你知道100 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吗?
三、介绍“学堂乐歌”
1901 年(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起,中国开始开办学校,那时称做“学堂”,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音乐课上唱的歌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是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
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
学堂乐歌充满着对传统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饱含的爱国主义激情,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
四、歌曲教学
1、初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内容。
2、出示歌词,介绍词作者李叔同。
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是由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李叔同填词创作的。
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师,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是个名副其实的全才。
3、朗读歌词:
《送别》这首歌是李叔同送别金兰友人时所写,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深刻体现了
离别的忧伤与凄凉。
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
别时,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情绪。
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手势朗读歌词。
4、一边画旋律线一边用wu 哼唱旋律,再次体会歌曲的忧伤之情。
5、婉转悠长的旋律更加深了人们的忧伤之情,下面我们一边画旋律线一边唱歌谱。
6、填词演唱,注意气息连贯,声音优美,位置统一。
7、分析处理歌曲,加上力度记号演唱。
第一、二两个乐句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心中惆怅、忧伤,声音应该怎样(轻柔、连贯)?力度?(稍弱)第三乐句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加上渐强、渐弱记号演唱,第四乐句重复了第一乐句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就像依依不舍地看着朋友渐渐远去,渐慢、渐弱处理。
跟伴奏演唱。
五、拓展
1、欣赏
正是由于这首歌的清新、淡雅、忧美,带有凄凉与忧伤的离别情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国际金鹰大奖的《城南旧事》,就是用这首《送别》作为电影主题曲的,它给影片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影片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为线索,透过小女孩英子的目光,在离情别意中讲述着出没在荒草中的因生活所迫沦为小偷的大哥哥、朝夕相伴的宋妈、因病去世的爸爸,与他们的一次次离别让小英子倍感到人世的凄苦。
请同学们电影片段,并思考一个问题:影片中歌曲《送别》的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欣赏后可讨论回答。
(渲染气氛、点明主题、表达主人公的心情、使影视作品更好看等。
)
2、寻找离别古诗,重新填词演唱。
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别情”。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因而古人更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离别题材的古诗词,想一想告诉老师好吗?(唐·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3、选曲填词:谢谢大家帮老师找到了这些关于送别的古诗词,老师用《送别》曲调填上了其中几首古诗词,想请同学们来唱一唱好吗?
六、小结下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送别》,感受到亲友间离别时忧伤与凄凉的不舍之情,在这里,老师也真诚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珍惜我们现在的同学情,师生情,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些宽容与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