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十个概念
乡土中国十个概念
乡土中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概念,涉及到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社会形态等方面的诸多概念。
以下是十个关于乡土中国的概念:
1. 田园诗意:乡土中国常被赋予诗意化的表达,通过诗歌、文学作品等形式展现中国乡村的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
2. 乡村振兴:当代中国政策倡导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通过政策措施和投资促进乡村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水平。
3. 传统文化传承:乡土中国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民间艺术、手工艺品、节庆习俗等,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4. 乡愁情怀:许多文人墨客对乡土中国怀有深沉的感情,乡愁意味着对家乡、乡村生活的怀念和情感纠结。
5. 生态文明:强调在乡村发展中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促进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
6. 乡村治理:涉及乡村社区、村庄治理和发展规划,旨在改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7. 农耕文化:强调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性,关注农业、耕作技艺和农村生活方式对社会的影响。
8. 乡村建设:包括农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乡村规划等方面,致力于提升农村生活质量。
9. 乡村旅游:以乡村资源、风土人情为特色,吸引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农业观光等。
10. 乡村教育:乡村教育体系建设,关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教育公平。
这些概念代表着乡土中国多元而丰富的一面,展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视和关注。
乡土中国知识点梳理
乡土中国知识点梳理1. 乡土中国的概念乡土中国是指中国农村的面貌、特点和文化传统。
它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农村社会形态的综合体现,是乡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乡村社会经济结构乡村社会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农业是乡土中国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
手工业是指农民依靠传统的手工技艺进行的生产活动,如陶器制作、布匹织造等。
商业活动在农村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乡村集市是农民交流商品和信息的重要场所。
3. 乡土中国的农业特点乡土中国的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在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上保持了传统的特点。
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农耕方法和农具,传统的种植模式和农业文化传统也得到了保留。
另外,农村还存在丰富的农事节庆活动,如春耕祭祀、丰收庆典等。
4. 乡村社会组织乡土中国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家族、村落和乡贤社会。
家族是乡村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族关系在乡村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村落是乡土中国的基本组织单位,村规民约是村落内部管理的核心制度。
乡贤社会是指在乡土中国的社会组织中,乡贤的地位和作用相当重要。
他们是村落社会的精英,担任着各种管理和仲裁职能。
5. 乡村文化传统乡土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如传统的节日和庆典、民俗习惯、民间艺术等。
传统的节日和庆典在农村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如春节、中秋节等。
民俗习惯包括农村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仪式习惯,如婚丧嫁娶、祭祖等。
民间艺术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民间音乐、舞蹈、戏曲等。
6. 乡土中国的发展挑战乡土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发展挑战。
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人口流失、社会资源的匮乏等问题成为乡村发展的障碍。
同时,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设施滞后,也制约了乡土中国的发展。
为了促进乡村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教育和卫生水平,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7. 建设美丽乡村为了改善乡土中国的发展状况,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
乡土中国 电子版
只有理解乡土社会,才真正理解了中国乡土中国,作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和文化的独特展现,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特质。
以下是对乡土中国的详细描述:一、概念与内涵乡土中国指的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和文化的独特特征和风貌。
它不仅涵盖了乡村地理环境、农耕文化等自然层面的特点,还涉及乡村社会关系、乡土经济、乡村文化等人文层面的特质。
这一概念内涵广泛,体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二、主要特征1、边界模糊性: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相对稳定,但不同地域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
这种模糊性使得乡土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具有较大的连续性和传承性。
2、家族制度:家族制度在乡土中国中占据核心地位。
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密切,互相扶持、照顾,这种制度在乡土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3.注重传统:乡土中国强调对家族、传统和习俗的传承。
这种注重传统的特点使得乡土中国的文化传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集体主义:乡土中国注重集体主义精神,个人对家庭、家族和社区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乡村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缺乏法治精神:相较于现代社会的法治观念,乡土中国更侧重于人治和礼治。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管理的非规范化和非制度化,但同时也为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提供了空间。
三、经济形态乡土中国的经济形态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
农民们通过耕种、养殖等方式维持生计,生活的节奏相对悠闲。
然而,这种经济形态也存在生产效率低、生活水平有限等局限。
四、文化体系乡土中国的文化体系丰富多彩,包括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
这些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乡土中国的独特魅力,也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重要源泉。
五、社会关系在乡土中国中,人际关系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差序格局”。
这种格局以家族为中心,向外逐渐扩散至亲戚、邻居等社会关系。
在这种格局下,人们之间的互动充满了人情味和包容性,使得乡土社会成为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高中 乡土中国 常识
高中乡土中国常识
"乡土中国"通常是指中国农村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和社会状况。
作为一个高中生,了解乡土中国的常识有助于你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乡土中国的常识:
1.农业经济:乡土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
了解中国的主要农作物、养殖业和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民的生计和农田耕作的季节性变化。
2.乡村社会结构:了解乡村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村庄的组织形式、村民自治和村委会的职责,以及农村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
3.传统文化:乡土中国传承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乡土戏曲、民间艺术、传统建筑和传统节庆等。
了解这些文化元素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4.农村教育:了解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包括乡村学校的特点、教育资源的分布和农村学生面临的教育挑战。
5.农村医疗卫生:了解乡村医疗卫生情况,包括农村医疗资源的分布、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乡村医生的角色。
6.农村改革开放:了解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政策下的变化,包括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
7.乡村振兴战略:了解中国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包括政府对乡村发展的政策支持、新型农村合作社的建设和农村产业的转型。
8.农民工问题:了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情况,包括他们的生活状况、权益保障和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乡土中国的概括内容
乡土中国的概括内容
乡土中国是指中国境内那些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发展程度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
乡土中国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而闻名于世。
在乡土中国,人们的生活以农业为主导,农民们依靠耕种土地、养殖牲畜来维
持生计。
他们深知自然资源的宝贵,注重节约使用,往往拥有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技能。
乡土中国的农田种植多样化,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各类粮食作物以及各种蔬菜和水果。
乡村人口多数居住在传统的土木结构房屋中,这些房屋以其风格独特、功能完备而闻名,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
乡土中国的文化传统深受历史和地理的影响。
传统节日、手工艺制作、民俗习
惯等都承载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
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在乡土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乡土中国的村口祠堂、寺庙、牛车戏台等传统建筑也反映了乡土文化的浓厚氛围。
然而,乡土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仍然面临许多困难。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乡土中国面临许多挑战,如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转型、教育和卫生改善等。
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努力采取措施,以推动乡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乡土中国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而具有重要的
地位。
尽管面临许多挑战,但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乡土中国的未来会变得更加美好。
乡土中国知识点梳理
乡土中国知识点梳理一、乡土中国的概念和特点乡土中国是指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态以及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乡土中国具有以下特点:1. 农业经济为主:乡土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民是乡土中国的主要生产者和劳动者。
传统的农村经济以耕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形式。
2. 农民文化为主:乡土中国的文化受到农民的主导,传统的农村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民间艺术、乡土宗教等元素。
3. 社会关系稳定:乡土中国的社会关系相对稳定,人们之间存在着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和乡邻关系等。
传统的农村社会秩序以亲情、乡情为基础,人际关系更加亲密和密切。
4. 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深远:乡土中国的价值观念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家庭观念、尊重长辈、尊重传统习俗等。
这些价值观念在乡土中国的农村社会中得到长期传承和发扬。
二、乡土中国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乡土中国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乡土中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 农业产能不足:传统的农业模式在面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冲击时,产能出现瓶颈。
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导致农产品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2. 农业收入不稳定:乡土中国的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耕种、养殖等农业活动,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3. 乡村人口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乡土中国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或上大学,导致乡村人口大量流失。
这种趋势加剧了农村的老龄化问题,对乡土中国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4.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乡土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方面存在短板。
这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乡土中国的发展路径和策略为了推动乡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路径和策略:1. 推动新型农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化发展。
鼓励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乡土中国的名词解释
乡土中国的名词解释乡土中国,是一个众多城市以外的农村地区的总称。
在这个庞大的地域上,乡土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乡土中国的名词解释既包含对乡土的定义,也涵盖了中国农村地区的特征以及乡土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乡土一词,乃是指农村地区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传统文化以及近现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乡土在中国主要体现于农村社会经济的特点和乡村文化的传承,也反映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间艺术、风俗传统等。
乡土中国的特征主要有:人口结构以农民为主,农业占据着经济的重要地位;地域环境和农村社会结构相对稳定;乡村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且产业结构单一;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的独特性。
乡土中国的发展过程不仅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革与发展。
乡村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但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市化的推进,乡村地区的经济也逐渐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外,乡土中国的发展还包括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的兴起。
乡土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乡土中国的文化中,农民的生活习俗、民间传说、民间艺术等丰富多样,充满了地方特色和乡村韵味。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民间艺术,也为乡土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在乡土中国的文化传承过程中,许多地方性的习俗和传统得到了保护和弘扬,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民间舞蹈、民俗游戏等。
同时,随着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乡土中国文化也在与时俱进。
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对当代社会需求的回应。
乡土中国的名词解释是对中国农村地区的综合描述,包含了对乡土的定义、乡土中国的特征以及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内容。
我们应当重视和关注乡土中国,不仅因为乡村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因为乡土中国承载了中国农民的生活方式、传统文化以及近现代的社会经济变革,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乡土中国的相关解释
乡土中国的相关解释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对中国乡村社会的一个概念性描述,它基于其在浙江松阳地区的田野调查,阐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根据费孝通的观点,乡土中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社会关系以血缘关系为主,人际关系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2. 村庄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单位,村民之间的互助、合作和竞争都在村庄内部发生。
3. 农业生产是乡土中国的核心,村民们的生活方式也围绕着农业生产而展开。
4. 在乡土中国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是相对固定的,不容易改变。
总之,乡土中国是中国乡村社会的一个概括性描述,它体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乡土中国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其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乡土本色:农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
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
土地所束缚。
2.礼俗社会:传统的社会,规模小,分工与角色分化少;人
的行为受习俗传统的约束。
3.法理社会:现代工业社会,规模大,有复杂的分工和角色
分化,人的行为受规章法律的制裁。
4.面对面的社群:天天见面的、生活上互相合作的熟人社
群。
乡土社会就是一个面对面的社群。
5.词:人类特有的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词有“语言”“文
字”两种表现形式。
语言用无形的声音表达,文字用有形
的符号来表达。
乡土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以习俗和传统为约束、以面对面的社群为特征的社会形态。
乡土中国详解
乡土中国详解乡土中国是指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一种特定形态,具有独特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特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详细解析乡土中国的特点和内涵。
一、地理环境乡土中国的地理环境多样,包括平原、丘陵、山地等。
中国广袤的土地赋予了乡土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乡土中国的地理环境多样性也决定了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二、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乡土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农耕文化深深影响着乡土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
农耕文化注重尊重自然、勤劳致富、家族观念等,这些传统价值观在乡土中国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三、乡村社会乡土中国的乡村社会以农业为主导,农民是乡村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
乡土中国的乡村社会具有自给自足、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特点。
乡村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人们互相帮助、分享喜怒哀乐,形成了浓厚的人情味。
四、传统手工业乡土中国的传统手工业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中国的传统手工业源远流长,包括陶瓷、纺织、木工等多个领域。
这些手工业不仅为乡土中国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也传承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五、乡村建筑乡土中国的乡村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传统的乡村建筑多采用木材和土坯等天然材料,建筑风格朴实而富有特色。
乡村建筑也反映了乡土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六、乡村教育乡土中国的乡村教育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乡村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乡土中国的未来。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乡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以确保乡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七、乡土中国的挑战乡土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人口流失、资源环境压力、农村经济转型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乡土中国需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保护乡土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
乡土中国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社会实践和文化传统。
乡土中国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同时也需要乡村人民的自强不息和创新精神。
乡土中国的内容
乡土中国的内容乡土中国是指中国的农村地区,是中国独特的乡村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代表。
在乡土中国,人们生活着简朴而朴实的生活,秉持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乡土中国的特点之一是农耕文化的传承。
在农村地区,人们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耕种土地,种植各种农作物。
农民们辛勤劳作,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丰收的农产品。
他们尊重自然,遵循季节的变化,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
乡土中国的农耕文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乡土中国的另一个特点是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每个乡村都有独特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人们在节日里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赛龙舟等。
此外,乡土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陶瓷等,这些艺术品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乡土中国的社会关系也值得关注。
在乡村地区,人们之间的互助和合作是十分常见的。
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乡村社区也是人们交流和互动的重要场所,人们在一起开展各种活动,增进感情,共同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乡土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面临着人口流失和社会资源的不均衡问题。
许多年轻人离开乡村,到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导致乡村地区的老龄化和人口减少。
此外,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相对滞后,需要加大投入和改善。
为了保护和传承乡土中国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重视乡村地区的发展,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和培育。
同时,加强乡村教育和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培养更多有技能和有创新精神的农民。
此外,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乡村旅游和农产品的开发,为乡土中国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乡土中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保护和传承乡土中国的丰富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乡土中国基本概念
乡土中国基本概念
乡土中国是指中国农村地区的文化、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和特点。
这里面包含着许多基本概念,如:
1. 乡村:是指中国农村地区的行政区划单位,以农业生产、自然村落和社区为基础。
2. 农村:是指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包括行政区域和自然村落。
3. 农民:是指在农村地区生活和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人群,多数为农业户籍。
4. 乡土文化:是指在乡土环境中形成和流传的文化体系,如民间故事、习俗、节庆、音乐舞蹈等。
5. 土地资源: 是指乡村地区的土地以及土地上所包括的水、森林等资源。
6. 乡村振兴:是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发展计划。
7. 乡村治理:是指在农村地区对村民、村委会等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工作。
乡土中国知识点梳理
乡土中国知识点梳理乡土中国是指中国农村地区的特有文化和社会形态,由于其独特性,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乡土中国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中国的乡村文化。
一、乡土中国的起源和发展乡土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开始。
自古以来,中国农村地区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乡土中国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乡土中国的地理特征中国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乡土中国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山区、平原、丘陵和水乡等。
这些地理特征直接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和文化传承。
三、乡土中国的生活方式乡土中国的生活方式与城市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
农村地区的人们主要以农业耕作为生活方式,注重家庭、土地和祖先的传统。
同时,农村地区的人们通常保留着更多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四、乡土中国的社会制度乡土中国的社会制度以家族制度为基础。
家族在乡土中国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传承家族财产、维护家族利益和传承家族文化等。
另外,农村地区还有一些传统的社会组织形式,如村民委员会等。
五、乡土中国的传统文化乡土中国的传统文化极为丰富多样,包括民间故事、民俗艺术、神话传说等。
其中,中国乡村的传统建筑和民间工艺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价值。
例如,土木构造的房屋、传统剪纸和木雕等,都代表了乡土中国的精神面貌。
六、乡土中国的社会变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乡土中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迁。
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农业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衰退等问题对乡土中国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同时,乡土中国也在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如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
七、乡土中国的保护与传承对于保护和传承乡土中国的文化遗产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力度,同时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重视教育,加强对乡土中国的研究和宣传,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乡村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乡土中国》课件30张
01
强调道德教化
02
法律制度在乡土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维护社会稳定
03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制度与社会治理
保障公平正义
1
促进经济发展
2
3
乡土社会中法律制度实施的问题与挑战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制度与社会治理
01
法律意识淡薄
02
司法资源不足
03
传统观念与现代法律的冲突
现代社会治理对乡土中国的影响与挑战
现代社会治理的理念与模式 以人为本 多元共治
协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
乡土社会中的民间组织与社会治理
弥补政府服务的不足
乡土社会中民间组织 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推动社会自治的发展
乡土社会中的民间组织与社会治理
组织化程度低 缺乏制度保障
受现代化冲击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制度与社会治理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制度及其特点 习惯法为主 重视家族和宗族规范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制度与社会治理
现代社会治理对乡土中国的影响与挑战
法治化 现代社会治理对乡土中国的影响
推动乡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
现代社会治理对乡土中国的影响与挑战
提升乡土社会治理水平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现代社会治理在乡土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现代社会治理对乡土中国的影响与挑战
传统观念与现代治理理念的冲 突与融合
制度创新与乡土社会的适应性 调整
以家族、宗族为单位,形 成地方自治和民间权威。
政治参与
通过家族、宗族等社会组 织参与地方公共事务。
政治文化
强调忠诚、孝道等儒家伦 理观念,注重社会秩序和 稳定。
乡土社会的文化功能
教育传承
通过家庭教育、私塾等 方式传承乡土文化和知
乡土中国基本特征概括
乡土中国基本特征概括
乡土中国的特征有边界模糊性、家族制度、注重传统、强调集体主义、缺乏法治精神。
1、边界模糊性: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相对稳定,但不同地域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
这使得乡土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具有较大的连续性和传承性。
2、家族制度:在乡土中国,家族制度是社会结构的核心。
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密切,互相扶持,互相照顾。
这种家族制度在乡土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3、注重传统:乡土中国注重传统,强调家族、传统和习俗等方面的传承。
这使得乡土中国的文化传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强调集体主义:乡土中国注重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对家庭、家族和社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在乡土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5、缺乏法治精神:乡土中国缺乏法治精神,注重人治和礼治。
这使得乡土中国的社会管理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特点,但也有利于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乡土中国知识点梳理
乡土中国知识点梳理乡土中国,是指中国农村地区的文化特点和生活方式。
在乡村,人们的生活与城市截然不同,有着独特的习俗、价值观和生存方式。
本文将对乡土中国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和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乡村文化。
一、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乡土中国的核心特征之一。
从古至今,农耕一直是中国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
农民通过耕种、养殖等方式获得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同时,农耕文化也渗透到了中国农村的各个方面,如民俗、节日、风味等。
例如,《谷神》节日源自农耕文化,人们在谷神节上祭祀粮食之神,以保佑丰收。
二、农村经济乡村经济是指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和发展模式。
在乡土中国,农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
农业方面,农民通过耕种、养殖等方式获得农产品,并通过农产品的销售和交换获取收入。
同时,乡村产业也逐渐兴起,如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三、乡村社会结构乡村社会结构是指乡土中国社会中人们的组织结构和社会关系。
与城市相比,乡村社会结构更为松散,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在乡村社会中,亲戚关系、邻里关系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村庄也是乡村社会的基本单位,村民通过村民委员会进行自治和管理。
四、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的文化特点和表现形式。
在乡土中国,乡村文化丰富多样,包括民俗、民间艺术、民间音乐等。
例如,中国的shadow play(皮影戏)就是乡村文化中的一种传统表演形式。
此外,乡村文化也体现在乡土建筑、乡土美食等方面,如四合院、农家菜等都是典型的乡村文化代表。
五、城乡差距与乡村振兴在乡土中国,城乡差距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愈加突出。
为了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
乡村振兴旨在通过改革政策、投资支持等方式,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六、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乡土中国的一个重要主题。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措施,旨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
乡土中国归纳总结
乡土中国归纳总结乡土中国,是指中国传统农村地区,以及其独特的地方文化和社会生活。
乡土中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
本文将对乡土中国进行归纳总结,从经济、人文、社会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经济特点乡土中国的经济特点主要体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上。
传统的乡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种植业、养殖业等是农村居民的主要生产方式。
乡村土地资源丰富,农民种植多种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农村家庭也养殖家禽、牲畜等。
此外,乡村还有一些特色产业,如手工艺制作、传统民间工艺、农副产品加工等,它们与乡村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乡土中国的经济面临诸多挑战。
农村劳动力不断外出务工,导致农田撂荒;农业机械化程度有限,农作物生产效率低下;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乡土中国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二、人文特色乡土中国的人文特色主要体现在乡村文化、民间艺术和乡风民俗等方面。
乡村文化是乡土中国的瑰宝,它包括民间传统节日、曲艺、戏剧等形式。
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在乡村拥有浓厚的庆祝氛围。
此外,民间艺术表演如杂技、民间音乐等也是乡土中国的瑰宝,它们传承了乡村的历史和文化。
乡风民俗是乡土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农村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乡风民俗包括丰收祭祀、婚丧嫁娶、节日习俗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仪式,传递了乡村人民的喜怒哀乐和生活态度。
乡风民俗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乡土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社会现状乡土中国的社会现状在许多方面与城市地区存在差异。
农村社会人口多为农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乡村中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
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农民普遍面临着文化和医疗服务的问题。
此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供水、电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关注度的提高,乡土中国的社会现状正在逐渐改变。
乡土中国详解
乡土中国详解
【原创版】
目录
1.乡土中国的概念与特点
2.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承
3.乡土中国的现代变迁
4.乡土中国的未来发展
正文
乡土中国详解
乡土中国,是指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乡土中国中,人们世代居住在同一地域,形成了稳定的社会关系,同时也传承着丰富的民间文化。
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家族、宗族为基本单位,这使得乡村社会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同时,乡土社会的文化传承主要通过民间风俗、习惯、语言等方式进行,这些文化元素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乡土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
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乡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同时,现代科技、教育、文化的传播,也在改变着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面对这些变化,乡土中国的未来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乡土社会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另一方面,乡土社会也需要保护和传承自身的文化特色,避免完全城市化的冲击。
第1页共1页。
《乡土中国》的重要概念(精选)
《乡土中国》的重要概念(精选)《乡土中国》的重要概念乡土中国是我国著名学者冯雪峰教授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乡土中国的概念具有多义性,既是对中国传统农村社会进行研究的理论框架,也是对当代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之道。
本文将从历史、社会和文化等角度来探讨乡土中国的重要概念,希望能够揭示它的内涵和意义,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农村社会做出贡献。
一、历史维度中的乡土中国乡土中国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冯雪峰教授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 现代化、城市化与农民工》中。
在这本书中,冯雪峰教授提出了“三个乡土中国”的概念,即乡村农业中国、乡村工业中国和乡村城市中国。
这三个乡土中国代表了中国农村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征。
在乡村农业中国阶段,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村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农村社会的封闭性。
乡土中国理论认为,农民是乡土中国的核心,他们在乡村中承担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工业中国阶段出现了独特的现象。
在这一阶段,农村经济逐渐多元化,乡村工业开始兴起。
乡土中国理论认为,乡村工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乡村城市中国阶段是当代中国农村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村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乡土中国理论强调了农村城市化对农民身份、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的冲击和改变。
同时,也指出了农民工问题在乡土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困境。
以上三个乡土中国的概念和特征,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真实面貌,为我们理解乡土中国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
二、社会维度中的乡土中国除了历史维度外,乡土中国的概念还对中国农村社会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冯雪峰教授认为,乡土中国具有社会维度的内涵,涉及到农民问题、农村发展、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变迁等方面的议题。
首先是农民问题。
乡土中国知识点总结
乡土中国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与自然环境1. 地理位置:乡土中国指的是中国的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乡村和小城镇。
2. 自然环境:乡土中国的自然环境因地而异,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
一般来说,乡土中国的气候较为温和,四季分明,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3. 农业特点:乡土中国的农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稻谷、小麦、油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养殖业以猪、鸡、鸭等家禽畜牧业为主。
二、历史与文化1. 传统村落:乡土中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其中包括各种古老建筑、古老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传统村落为乡土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2. 传统文化:乡土中国传承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戏曲、传统工艺等。
这些传统文化是乡土中国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中国文化的宝库之一。
3. 历史沿革:乡土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这些乡村和小城镇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包括农耕文明、手工业文明和传统宗教信仰等。
三、社会与生活1. 乡村社会: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主要是以农民为主体,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社会关系以家庭和亲属关系为主。
2. 传统生活方式:乡土中国的生活方式包括了丰富的传统节庆活动、饮食习俗、服饰习俗等,这些传统生活方式是乡土中国的重要文化标志。
3. 社会问题:乡土中国也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农民工返乡问题、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农村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解决。
四、发展与挑战1. 乡村振兴:当前,乡土中国正处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乡村振兴政策,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乡村企业、促进农业现代化等,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2. 环境保护:乡土中国的自然环境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水土流失、农药污染、农田土壤退化等,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环保意识,推动乡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3. 城乡差距:乡土中国的发展也存在城乡差距问题,包括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差距,这需要政府出台更多有利于乡村发展的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乡土中国重要概念解释
乡土中国重要概念解释乡土中国是一个涵盖着广袤农村地区的概念,既包括了乡村自然与社会环境的要素,也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在这个概念中,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元素,它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乡村发展和特点非常重要。
一、乡土中国的历史渊源乡土中国的概念根植于中国千年的农耕文明历史。
中国作为农业文化的发源地,经历了漫长而繁荣的乡村社会,农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乡土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它承载着中国农村社会的传统与智慧。
二、乡土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广袤的农村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包括山川河流、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丰富的物种资源。
中国的乡村地区往往以自然风光优美、资源丰富而著称,这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三、乡土中国的人文特色乡土中国文化多样、底蕴深厚。
乡村人文特色的形成与发展与艰辛的农耕文化、丰富的汉字文化以及传统节日等紧密相关。
人们在乡土中国的生活中,坚守着传统价值观念,传承着祖辈的智慧,积极拥抱现代社会的变化与进步。
四、乡土中国的乡村发展中国乡村发展是乡土中国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了对农村地区的发展支持。
乡土中国中的乡村发展涉及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的提升等方方面面,旨在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与社会进步。
五、乡土中国对人们生活的意义乡土中国不仅是一种地理概念,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该概念中,人们保持着对家庭、传统和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
乡土中国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国家建设、社会和谐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乡土中国与城乡关系的挑战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城乡差距逐渐显现,城市化进程加快,乡土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突出。
如何平衡城乡关系,保护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特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结起来,乡土中国是一个综合考量农村自然与社会环境、农耕文明历史、人文特色和乡村发展的概念。
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中国》读后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中国的乡村社会我怀着对社会学极大的热情读了这本费老的《乡土中国》读罢感触颇深。
正如费老所说这本书是一种尝试尝试回答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书从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地缘与血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等方面展开叙述生动全面地展现了乡土中国的面貌。
每一章都有很多感触这里将分开阐述。
一、乡土本色关于“土”的思考“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诚然当今社会城里人习惯用土里土气、土头土脑来藐视乡下人然而只有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土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一种高贵的象征一种质朴的感觉一种返璞归真的踏实和厚重。
我们的民族与泥土是分不开的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土在我们的文化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何尝不该尊重乡土尊重农民尊重自己的文化呢关于乡土习惯与现代社会“我们大家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的着多说吗”这类话是我们形成的乡土习惯但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阻碍。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个人不知道个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
乡土社会从熟悉得到信任而现代社会口说无凭还要签个字画押形成法律。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我想这点体现得很明显当我们走出那片乡土来到北京这个大城市的时候我们会有诸多的不适应我们会爽快的答应别人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说好了这样却没有照办不明白为什么不怎么熟悉还要满脸堆笑因而我们会受骗、会受伤、会被别人说成傻可是真的是傻吗只不过我们的乡土习惯已经不适应这个现代社会罢了。
二、文字下乡关于“特殊语言” 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作象征的那一部分。
表情动作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它常常特别有效。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已经开始抛离乡土社会无可否认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但要明确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不是处于乡下人的愚傻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而其我们单从这一点来了解一个人、批判一个人是不够的因为语言和文字是表情达意的一种工具但并不是唯一的工具在乡土社会中我们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和交流方式有时候大可不必使用文字。
所以要向农村提倡文字下乡一定要考虑到语言文字的基础否则开几个学校让乡下人多认识几个字也不能使他们“聪明”起来而这一点对现代社会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三、差序格局关于社会类型费老在本章将社会类型分为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团体格局指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个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
他西洋社会更像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
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
在西洋社会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就得给父母膳食费那是因为大家都承认团体的概念在团体里的有一定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团体并不是说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力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因为我们的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的从这一点来讲我们更容易理解西方与东方文化上的不同更容易明白我们接受不了他们生活方式的深层原因。
费老用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想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在一个水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越推越薄所谓伦也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这一段我感受颇深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简单的话语后面蕴含了多少费老在实地调查、用心思索之后的彻悟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的智慧与谦逊。
就像一些原理指引着我们分析许多现实问题他告诉我们虽然世殊事异但我们总能发现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都反映他所处社会的社会属性。
四、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关于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的不同道德观念如果要了解西洋的团体格局中的道德体系决不能离开他们的宗教观念。
在象征着团体的神的观念下有两个重要的派生观念一是每个个人在神前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
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最主要的是“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这个意义上说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这种超己的观念必须在团体格局中才能发生。
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
这样说的话我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西方的政府工作更透明、更廉洁有效、公民参与程度更高更重视自己的权利更强调公平。
五、教化与横暴关于教化与横暴孩子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方便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人们方便所布置下的园地。
他闯入进来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没有个服从旧秩序的心愿。
从并不征求也不考虑他们同意与否而设下他们必须适应的社会生活方式的方面说教化他们的人可以说是不民主的但若说是横暴却又不然。
从这一带你说父母的规划对孩子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我也更能理解为什么许多孩子会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他们讨厌这设计好而自己有十分不适应的社会。
教化性的权利虽然在亲子关系里表现得最明显但并不限于亲子关系。
凡是文化性的不是政治性的强制都包含这种权力。
文化和政治的区别就在这里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的活动是政治。
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
六、血缘与地缘关于血缘与地缘的思考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做的约定。
在这里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从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重大转变。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当场算清是陌生人间的行为。
目前为止我所见过的除了穷苦的老年人摆个摊子等于是乞丐性质外大多是外边来的“新客”。
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
我注意了一下我的家乡的情况确实如此在马路前摆摊子多是一些年纪大的老年人还有就是外来的新客某家的门婿之类的。
毕竟一个村里的当面算清确是不好意思的。
七、关于其他方面的思考费老在一些章节里的精辟语言总是不经意间带给我很多思考下面是一些关于某些言语的琐碎感悟。
关于感情与了解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所谓了解是指接受者同一的意义体系。
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应。
熟习所引起的亲密感觉和激动性的感情是不相同的。
它是契洽发生持续作用它是无言的不像感情奔放时铿然有声。
歌哭哀号是激动时不缺的配合。
我想这里的感情大概是激动的意思与了解相比激动体现出的是一时的兴起而了解则更给人稳定的感觉。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激动而是了解我品着这句话每次读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夫妻之间如果多一些了解就会更能为对方着想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大概就不会有这么高的离婚率这是稳定社会关系朋友之间设若大家都能体谅一下懂得付出反过来想想正因为朋友之间这么了解对方这种关系才能形成并得以延续恋人之间、亲人之间都需要了解来稳定这种关系。
关于恋爱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
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
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
对于正在谈恋爱和憧憬一次轰轰烈烈的恋爱的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策略——推陈出新有何尝不是一种忠告——一种过程关于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积累的经验。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
是啊我常常在想怎么在家的时候自己一个眼神一种动作很能表达出需要表达的意思而我们周围的朋友和亲人又不会误会怎么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一个陌生的社会简单的动作无意的话语可能会引起别人的误会还要费尽心机的去解释去澄清。
我们常常感到在家的时候最自由我想不仅是因为那里有自己的家人更多的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吧能把一个陌生的环境尽快的适应成熟悉的环境乐在其中从心所欲不逾矩大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吧与《弱者的武器》的比较读了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斯科特的《弱者的武器》依然是经典。
与《乡土中国》相比《弱者的武器》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在马来西亚村庄的所见所闻作者通过对马来西亚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纵火、暗中破坏等的探究揭示出农民与榨取他们的劳动、食物、税收、租金和利益者之间的持续不断的斗争的社会学根源。
而相比之下《乡土中国》就宏观许多它从大的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基层乡土社会的乡土本质不同的感觉同样的经典。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老从普通乡下人的土气入笔一反常人对土气这个词的藐视称赞“土”字用的精当因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小农经济依靠的正是土地。
也正是因为有了土的滋养才有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才有了聚村而居、与世无争的传统生活才有了中国人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根源。
乡土社会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正是这种“土气”。
此等的精辟见地如果没有一种流淌在灵魂深处的传统文化意识以及乡土中国情结恐怕是很难抒发出来。
《乡土中国》所透露的正是这种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或者说是对传统文化的社会学层面的解析。
从《文字下乡》到《再论文字下乡》都是在谈论民族历史、文化对个人根深蒂固的影响。
差序格局更为深远的影响仍然是对中国人行为方式、道德观念的传统导向“公私不分”“私人道德”盛行在现代化的今天也不能说是完全消解。
而这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转型无疑是起着消极的作用。
时间的流逝总是在不停记录历史的进程越过世纪的门槛回首总结上个百年的中国社会学发展总会有许多名字让人铭刻在心。
费孝通先生作为一代学人的典范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孜孜以求为建立中国化的社会学倾其一生心力可谓著作等身学问深厚而其代表作《乡土中国》更是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之作至今仍嘉惠后辈学人引领探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质发掘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
这才是我读《乡土中国》的第一遍我还会读第二遍、第三遍。
希望每一次都会有收获看乡土中国的发展轨迹—读《乡土中国》有感乡土中国》园林学院宋洋200920551101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实地调查和考察总结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写下了诸多不朽篇章。
其著作《乡土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
第一章是“乡土本色”。
作者开篇就说“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