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胶体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6)
• 这个式子定义了板间中点处的过剩压力(即板间中点处与板外处的
压力差)也就是平板间互相排斥时的单位面积上的排斥力FR。
• 如果板间距D较大,而且两个电位具有简单的加和性,则交盖后扩散
层在两板中间点处的电位φd可表示为:
4kT 0 r
φ d=φ 1+φ 2=2•(
)exκ p d)( Ze
(8-7)
• 将式(8-6)中的双曲余弦展开并保留第一项,再将式(8-7)代入
得到:
FR ≈n0kT(zkeφTd )2≈ n0k[T 8γ0exκ pd)(2 ]≈6n 40kγ T02expκD (1)2
由此式可知电解质浓度n0增加,指数前一项增大,但指数项降低,且后者较前者 影响更大,故电解质浓度加大排斥力FR减. 少,分散体系稳定性变差。
• 3.两非极性分子间吸引位能
L3 2h 1 1 2 2 0102 x 6Lx 6
• 色散力存在于一切物质分子之中,而且除极性很大的分子间力外, 色散力几乎就等于范式引力。
• 因此总的范式吸引位能为上述三项之和:
ADk. L =- x- 6
二、宏观物体间的吸引
• 将带电球切片成一系列半径为h,厚度为dh的圆环,如果两球全这
么分割便有了一系列的对应平面,这样就可以将平板间位能函数应 用到每组圆环中去,然后对整个半径积分就可得到两球间的排斥位
能:
R64R20n kT o2expS 01
(8-11)
0 Ze 0
4kT
代入式(8-11)便有:
R1 2Ro2expS0
二、平板粒子间的排斥位能
• 排斥位能φR可表示为:
d RF RdD ()
dΦ R6n 4 0kT02 expD 1dD
• 取积分限:Φ 当RD=6∞n 4 0时kT φ0R2 e=x0,pD 1则()积分结果为:(8-10)
• 这就是两平板带电表面间的排斥位能表达式。
• 式(8-10)仅用于D> κ 1 及φ 足够大情况。
图8-2 由平板斥力位能求两球形粒子 间的排斥位能示意图
(8-12)
式(8-12)起码说明①φR随球形粒子半径R而增加;②排斥位能 φ R 随球
间距S0增加而减少,这是十分重要的结论。
.
• 另一种极限情况是κR<<1,即粒子半径很小,κ-1很大,φ0很大
时,则式(8-12)变为:
φR=S0ε+ R22Rφ02expκS(0)
电荷重心的靠近,则会有引力存在; • (2)一个永久偶极分子与另一非极性分子靠近使此非极性
分子成为诱导偶极分子,也会因异性电荷重心的相靠而 产生引力; • (3)两非极性分子靠近时也会有引力存在,这是因为尽 管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但由于热力学涨落 的原因,偶尔会出现电荷重心分开的状态,如同两诱导 偶极间相互吸引一样,这种力为色散力。 • 色散力是普遍存在的,而不管是否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第八章 胶体分散体系 的稳定性
.
胶体分散体系的不稳定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1、在多分散体系中,尺寸较大的颗粒由于受布朗运动影 响较小,在重力场中自然沉降,从而和分散体系分离;
• 2、在胶体分散体系的放置过程中,体积小的粒子逐渐溶 解而大粒子逐渐长大,这是一种分散相的粗化过程;
• 3、分散体系中,由于布朗运动,小颗粒互相碰撞并聚集 成更大的粒子,此过程称之为絮凝。
• 从物理概念上分析:电解质浓度的增加,会使双电层压
缩变薄,ζ电位降低,静电排斥力降低,从而排斥位能降
低。另外式(8-10)也反映了外加电解质的异电离子
价数Z的影响,由于κ正比于Z,故异电离子价数Z越高,
ΦR越小,这就是说加入含高价异电离子电解质,斥力位
能降低,有利于絮凝的发生。
.
﹡三、球形粒子间的排斥位能
图8-1 两带相同电荷的板状粒子 间双电层相互搭接示意图
d
p
d2
0
dx 2 dx .
• 按照数学微分规律,上式的结果只能是
p
d2
常数
2 dx
(8-4)
• 方程(8-4)说明,作用在搭接双电层内溶液中的任一体积元上的压
力和电场力这两种作用的差值恒为常数。
• 若此体积元恰在两板间的中点d(D=2d),此处恰为电位曲线的拐点,
• 小粒子的相遇是布朗运动的结果,小粒子间能否聚集在一 起取决于粒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位能和排斥位能的大小。
• 吸引位能包括两方面: • 一是由于分子间引力即Van der Waals 力引起的粒子间的
吸引位能;
• 二是带不同电荷的胶粒之间的静电引力位能。
.
第一节 带电粒子间的相互排斥作用
• 一、双电层的相互搭接
• 若κ 1 →∞,即 κ →0 时,式(8-12A)变为:
(8-12A)
R
≈ R2 (o)2
S0 2R
(8-12B)
• 由此可见,影响 R 的除了φ 0 以外,主要因素是κR,即粒
子的尺寸R与双电层的厚度 κ 1。
•
.
第二节 带电粒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
• 一、分子间的Vander Waals 吸引力 • 分子间存在的范氏引力分三种: • (1)两永久偶极分子间靠近时,若两分子的异性不对称
故dφ/dx=0,即可求出常数=pd .
•
由式(8-3)可得:
p2
d2
dx
pd
dpd
• 再将电荷密度分布的公式(7-5)代入上式,取积分限,则上式积分
结果为: •
pd p0=2k.T 0[c no zkφ s ed T h ) 1 (]=F R
(8-6)
pd p0=2kT 0[c no zkφ s ed T h ) 1 (]=F R
.
1. 两永来自百度文库偶极分子间吸引位能
•
Keeson方程:
φk =
2μ1 2μ2 2x6= 3 kT
βKx6
• 描述了两永久偶极分子间吸引位能φ K与分子间距x的关系。
• 2.永久偶极与诱导偶极间吸引位能
• Debye方程给出永久偶极和诱导偶极间的吸引位能φ D与分子间距x的
关系:
( ) φ D = α 2 μ 1 2 + α 1 μ 2 2 x 6 = β D x 6
• 在距一个板面距离为x处取一个体积元,作
用在体积元的力有压力Fx和静电力Fe,在 平衡时这两个力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由
于
Fx
d d
p x
Fe.ddx
• 平衡时,这两个力代数和为0,即:
dpdxddx0
x
·
• 式中ρ为电荷密度,将Poisson方程(7-2)
代入上式中ρ中得:
dp(d2)d0
dx
dx2 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