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溶度积原理(推荐文档)

溶度积原理(推荐文档)

溶度积原理溶度积原理[教学目标]1、熟悉难溶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

2、掌握溶度积规则,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沉淀的溶解。

[教学重点]掌握溶度积规则。

[教学难点]掌握溶度积规则。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讲授法,启发法[教学时数]30min学时[教学过程]一、溶度积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将难溶电解质晶体放入水中时,就发生溶解和沉淀两个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当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时,便建立了一种动态平衡。

可表示如下:Ag+(aq)+Cl-(aq)该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 sp 表示。

一般沉淀反应:A n B m (s)nA m+(aq)+mB n-(aq) K sp = [A m+]n [B n-]m溶度积常数的意义:一定温度下,难溶强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系数次方之积为一常数。

K sp 越大则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溶解趋势越大,反之越小。

K sp 只与温度有关。

温度一定,值一定,不论含不含其它离子。

溶度积为一常数,在数据表中可查得。

例:二、溶度积规则沉淀溶解平衡时: K sp = [A m+]n [B n-]m非平衡态时:离子积J= {c(A m+)}n {c(B n-)}m任意时刻离子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沉淀—溶解平衡的反应商判据,即溶度积规则。

溶度积规则:J < K sp 不饱和溶液,无沉淀析出。

若原来有沉淀存在,则沉淀溶解,直至饱和为止。

J = K sp 饱和溶液,处于平衡。

J > K sp 过饱和溶液,沉淀析出,直至饱和为止。

Fe(OH)3 Fe 3+ + 3OH -Ksp = [Fe 3+][OH -]3例:0.100 mol·L -1 的MgCl 2溶液和等体积同浓度的NH 3水混合,会不会生成Mg(OH)2沉淀?已知 K sp [Mg(OH)2] =5.61×10-12, K b (NH 3)=1.77×10-5。

解:MgCl 2溶液与NH 3水等体积混合,两者浓度均减半。

溶度积和溶解度关系 -回复

溶度积和溶解度关系 -回复

溶度积和溶解度关系 -回复《溶度积和溶解度关系》溶度积和溶解度是研究溶液中物质溶解程度的重要概念。

溶解度可以理解为单位体积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通常用摩尔浓度表示。

而溶度积是指溶固与溶液中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通常用数学公式表示。

在化学领域,溶度积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研究溶液的饱和度、离子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溶度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AgCl(s) ⇌ Ag+(aq) + Cl-(aq)Ksp = [Ag+][Cl-]其中,AgCl表示溶解度相对较小的固体物质。

[Ag+]和[Cl-]分别表示溶解度相对较大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Ksp表示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常数代表了固体在饱和条件下溶解生成离子的程度。

溶度积常数越大,表示溶质在溶液中溶解程度越大。

溶度积常数越小,表示溶质的溶解度越小。

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溶解度可以通过溶度积常数来计算,反之亦然。

实际上,溶度积常数是溶解度的量化指标。

当溶液中溶质浓度达到溶度积常数对应的浓度时,溶液被认为是饱和的。

如果溶液中溶质浓度小于溶度积常数对应的浓度,则溶液被认为是亚饱和的。

如果溶液中溶质浓度大于溶度积常数对应的浓度,则溶液被认为是过饱和的。

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来描述。

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浓度(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的变化关系图。

溶解度曲线的形状与溶液中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

有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一直上升,即随溶液的浓度不断增加。

而有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开始下降。

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物质的晶体结构和离子间作用力。

总的来说,溶度积和溶解度是研究溶液中物质溶解程度的重要指标。

它们的关系告诉我们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从而对溶液的饱和度和离子反应进行定量分析。

因此,进一步研究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溶度积和溶解度

溶度积和溶解度

溶度积和溶解度
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溶度积(m)=溶解度(S)×温度(T)
溶度积和溶解度是两个涉及溶解的概念。

溶度积是指溶解在固定体积中的最大质量,而溶解度是指在固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1单位体积的溶解剂中可以溶解的最大质量。

如果想要转换溶度积和溶解度,需要使用质量守恒定律。

这个定律表明,在固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剂和溶解物的总质量是不变的。

所以,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方程表示:
溶解度= 溶度积/ 体积
这个方程表明,溶解度是溶度积除以体积得到的。

例如,如果你知道某种物质的溶度积是100克,它在100毫升的体积中溶解,那么它的溶解度就是1克/毫升。

注意:溶解度是一个物质的溶解能力的度量,它是对一个物质的性质的描述。

而溶度积是一个物质的溶解性的度量,它是对一个溶解系统的性质的描述。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在化学溶解度常数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难溶电解质。

它们是指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小的电解质物质,比如银氯化物、铅碘化物等。

在研究这些物质时,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溶解度常数的概念。

1. 溶度积的定义溶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时,其离子浓度的乘积。

以银氯化物(AgCl)为例,其离子方程式为AgCl ⇄Ag⁺ + Cl⁻,在溶解平衡时,Ag⁺和Cl⁻的浓度分别为x,那么AgCl的溶度积Ksp就等于x²。

对于难溶电解质来说,Ksp的值通常非常小,代表其溶解度极低。

2.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通常定义为单位体积溶液中难溶物质的质量。

溶解度是溶液饱和时,溶液中包含的物质的量,可以用溶度积来表达。

具体而言,当难溶电解质达到溶解平衡时,其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的关系为溶解度=√(Ksp)。

这表明,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存在平方根的关系。

3.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意义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溶度积,我们可以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溶解平衡时离子的浓度,从而推导出其溶解度。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也是我们研究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和性质时的重要依据。

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在不同条件下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变化。

总结回顾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溶度积是在溶解平衡下离子浓度的乘积,而溶解度则是溶液饱和时单位体积溶液中难溶物质的质量,其与溶度积之间存在平方根的关系。

这种关系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特性,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其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个人观点对于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应该结合实际,在化学实验中进行验证和观察,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内在规律。

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探讨难溶电解质的相关性质和应用,从而拓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解读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解读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关键词:溶度积,溶解度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及溶解度的数值均可衡量物质的溶解能力。

因此,二者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

根据溶度积公式所表示的关系,假设难溶电解质为A m B n,在一定温度下其溶解度为S,根据沉淀-溶解平衡:B n(s)mA n+ + nB m−A[A n+]═ m S,[B m−]═ n S则K sp(A m B n)═ [A n+]m[B m−]n ═ (m S)m(n S)n ═ m m n n S m+n(8-2)溶解度习惯上常用100g溶剂中所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g/(100g)]表示。

在利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时,需将溶解度的单位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即:mol/L)。

由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溶液很稀,可以认为饱和溶液的密度近似等于纯水的密度,由此可使计算简化。

【例题8-1】已知298K时,氯化银的溶度积为1.8×10−10,Ag2CrO4的溶度积为1.12×10−12,试通过计算比较两者溶解度的大小。

解(1)设氯化银的溶解度为S1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反应式:AgCl(s)Ag++Cl−平衡浓度(mol/L)S1S1K sp(AgCl)═ [Ag+][Cl−]═ S12S1 ═10⨯═ 1.34×10−5(mol/L)8.1-10(2)同理,设铬酸银的溶解度为S2AgCrO4(s)2Ag++ CrO42-平衡浓度(mol/L)2S2 S2K sp(Ag2CrO4)═[Ag+]2 [CrO42-]═(2S2)2S2═4S23S2 6.54×10−5(mol/L)>S1在上例中,铬酸银的溶度积比氯化银的小,但溶解度却比碳酸钙的大。

可见对于不同类型(例如氯化银为AB型,铬酸银为AB2型)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小的,溶解度却不一定小。

因而不能由溶度积直接比较其溶解能力的大小,而必须计算出其溶解度才能够比较。

无机化学第五章 溶度积

无机化学第五章 溶度积

例2:25oC,已知Ksp(A2B)=4×10-12,求同温度下A2B的溶 解度S(A2B)/g·L-1。(A2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
解:
A2B
2A+ + B2-
平衡浓度 /(mol·L-1)
2x
x
Ksp = c(A )2 c(B2 )
4 10 12 = 2x2 x = 4x3 x = 104 mol/L
平衡浓度/(mol
1
L
)
x
x
Ksp (AgCl) = c(Ag )c(Cl ) = x2 =1.81010
1. AB型(如AgCl、AgI、CaCO3) AB (S) ⇋ A+ (aq) + B–(aq)
x
x
Ksp = c(A+ )c(B–) = x2
2. AB2或A2B型 (Mg(OH)2 、Ag2CrO4)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0.01 1
10
Sg/100g
S>10g 易溶 1>S>0.01g 微溶
10g>S>1g 可溶 0.01g>S 难溶
本章主要研究微溶和难溶
溶度积
在一定温度下,将难溶电解质放入水中时, 就发生溶解和沉淀两个过程。
以BaSO4为例:
Ba2+
H2O作用下
SO42-
H2O
BaSO4
BaSO4溶解过程
AB2(S) ⇋ A2+ (aq) + 2B–(aq)
x
2x
Ksp = c(A+ )c2(B –) = x(2x)2 = 4x3
3. AB3或A3B型 (如 Fe(OH)3 、Ag3PO4)

溶度积与溶解度关系

溶度积与溶解度关系

溶度积与溶解度关系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溶度积和溶解度这对“好兄弟”。

咱先来说说溶解度,这就好比是一个班级里能容纳的学生数量。

有的物质比较容易溶解在溶剂里,就像那些性格开朗好相处的同学,能在班级里很自在地待着,数量也会比较多;而有的物质就比较难溶解,像是性格有点古怪的同学,在班级里的数量就比较少啦。

那溶度积呢,它就像是班级里的一种特殊规定或者标准。

只有达到了这个标准,物质才能稳定地存在于溶液中。

如果没达到,就好像不符合班级规定的同学,可能就待不下去啦。

你想想看,要是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很大,那是不是意味着它很容易就达到溶度积的要求呀?这就好像一个很优秀的同学,很轻松就能符合班级的各种标准。

但要是溶解度很小呢,那要达到溶度积可就有点费劲咯,就跟一个学习有点吃力的同学要达到很高的标准一样。

比如说盐吧,我们做菜经常会用到盐。

盐在水里的溶解度还不错,所以我们很容易就能在水里溶解一定量的盐。

但是如果水里已经溶解了很多盐,接近了溶度积,那再想溶解更多可就难喽。

这就好像班级里的座位有限,已经坐满了人,再想加人就不太容易啦。

再比如一些难溶的物质,就像有些很难融入集体的同学。

它们的溶解度很小,要达到溶度积就更是难上加难啦。

那这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对我们生活有啥用呢?这用处可大啦!咱就说在化工生产中吧,工程师们得知道各种物质的溶度积和溶解度,这样才能合理地控制反应条件,让反应顺利进行,生产出我们需要的产品呀。

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很重要哦!如果我们不了解一些污染物在水里的溶度积和溶解度,怎么能有效地治理水污染呢?总之,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就像生活中的很多道理一样,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大奥秘呢!我们要好好去研究它们,利用它们,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呀!所以,可别小瞧了这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哟!。

高中化学溶解度与溶度积关系题解题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溶解度与溶度积关系题解题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溶解度与溶度积关系题解题方法总结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溶解度与溶度积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理解和掌握这个关系对于解题非常关键。

本文将总结一些解题方法,帮助高中学生或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知识点。

一、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概念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溶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所达到的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与溶质的各个离子的浓度的乘积。

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这个关系可以推导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二、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1.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大小关系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

当溶度积大于溶解度时,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会发生结晶现象;当溶度积等于溶解度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溶质的溶解和析出达到平衡;当溶度积小于溶解度时,溶液处于亚饱和状态,可以继续溶解溶质。

2. 溶度积的计算方法溶度积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溶质的离子化方程式得出的。

以AB为例,其离子化方程式为:AB(s) ⇌ A+(aq) + B-(aq)。

溶度积的表达式为:Ksp = [A+] * [B-],其中,[A+]和[B-]分别表示溶质的各个离子的浓度。

三、解题方法1. 计算溶解度题目中通常给出溶质的溶解度,要求计算溶度积。

此时,我们可以根据溶质的溶解度,确定溶质的浓度,然后根据离子化方程式计算溶度积。

例如,题目给出某化合物的溶解度为0.1mol/L,要求计算其溶度积。

根据溶解度可知,该化合物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1mol/L。

假设该化合物的离子化方程式为AB2 ⇌ A2+ + 2B-,则溶度积的表达式为Ksp = [A2+] * [B-]^2。

代入浓度可得Ksp = (0.1) * (0.1)^2 = 0.001。

2. 比较溶度积的大小题目中通常给出多个溶度积,要求比较它们的大小。

此时,我们可以根据溶度积的大小关系,判断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例如,题目给出化合物A的溶度积为1.0 × 10^-3,化合物B的溶度积为1.0 ×10^-4,要求比较它们的溶解度。

溶解度与溶度积关系4. 条件溶度积

溶解度与溶度积关系4. 条件溶度积

注:T一定,K S0P为常数
K
0 SP
aM
aA
[M ] M
[A ] A
溶度积
KSP
K
0 SP
M A
[M ][A ]
3.溶解度与溶度积关系
对于MA型沉淀
S [M ] [A ]
K SP
K
0 SP
M A
对于M m An型沉淀
KSP [M n ]m [N m ]n (mS)m ( nS)n mm nn S mn
图示
CaC2O4
C2O42- + H+ HC2O4-+ H+
Ca2+ + C2O42-
HC2O4H2C2O4
溶液酸度对CaC2O4溶解度的影响
练习
例:试比较 pH = 2.0和 pH = 4.0的条件下CaC2O4的沉 淀溶解度。
解:已知KSP(CaC2O4 ) 4109,Ka1 5.9102,Ka2 6.4105
温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
再过滤洗涤
➢ 温度影响小的沉淀→趁热过滤
洗涤
而 [Ba 2 ] 0.02 1.0102 mol / L 2
[Ba 2 ][SO42 ] 1.0102 5.0103 5.0105 1.1101
故有BaSO4沉淀析出
4. 配位效应:存在配位剂与构晶离子形成配位体,
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
讨论: 1)配位效应促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向溶解一方,
❖ 溶解度S:难溶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浓度,为水中
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之和
S S 0 [M ] S 0 [A ] S [M ] [A ] (S 0 1%时)
2. 活度积和溶度积

溶解度与溶度积

溶解度与溶度积

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体系达到溶解平衡时,一
定量的溶剂中含有溶质的质量,叫做溶解度。通常 以符号 S 表示。
对水溶液来说,通常以饱和溶液中每100g 水所含 溶质的质量来表示,即以g /100g水表示。 溶解度的表示:
g /100g水, g·L-1, mol·L-1
溶解性
在水中溶解时,能形成水合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无 机化合物,称其为电解质。
利用物质溶解度的差异,我们可以对物质 进行分离和提纯。重结晶法分离或提纯物质就 是对溶解度的差异的应用。
溶度积
在一定温度下,将难溶电解质放入水中时, 就发生溶解和沉淀两个过程。
以BaSO4为例:
H2O作用下
Ba2+
SO42-
BaSO4溶解过程
BaSO4沉淀过程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和沉淀是两个相互可逆的过程。
(1) 先计算出混合后与沉淀有关的离子浓 度;
(2) 计算出浓度积Qc; (3) 将Qc与Ksp进行比较,判断沉淀能否
生成。
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判断是否有沉淀生成 原则上只要Qc >Ksp便应该有沉淀产生,但是只有当
溶液中含约10-5g·L-1固体时,人眼才能观察到混浊现象 ,故实际观察到有沉淀产生所需的离子浓度往往要比理 论计算稍高些。
增大
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 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NaSO4可以是溶液由a点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是溶液由d点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
c点对应的Ksp
拓展、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 平衡曲线如右下图所示。
S = 3 Ksp 4
3. AB3或A3B型 (如 Fe(OH)3 、Ag3PO4)

溶解度 溶度积

溶解度 溶度积

溶解度溶度积
溶解度和溶度积是化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关系密切,常常一起出现。

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某种物质在溶液中最多可以溶解的量。

溶解度通常用单位质量的溶剂中可以溶解的最大物质量来表示,常用的单位有克/毫升或克/升等。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溶剂种类和溶质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溶度积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某种物质在溶液中达到饱和溶解度时,其离解产物的浓度的乘积。

溶度积通常用Ksp表示,是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

溶度积越大,说明离解产物浓度越高,物质越难溶解。

溶度积的大小受到溶剂种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溶解度和溶度积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

通过研究它们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可以为溶解过程的控制和调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 1 -。

溶解度与溶度积

溶解度与溶度积

换算公式 Ksp =S2 Ksp =S2 Ksp =4S3 Ksp =4S3
对于同种类型化合物而言, Ksp , S 。 但对于不同种类型化合物之间,不能根据Ksp来比较S的大小。
Ksp (AgCl ) > Ksp (Ag2CrO4 ) s(AgCl ) < s (Ag2CrO4)
三、溶度积规则
1. AB型(如AgCl、AgI、CaCO3) AB (S) A+ (aq) + B–(aq)
溶解度:
S
S
Ksp = c(A+ )c(B–) = S2
S = Ksp
2. AB2或A2B型 (Mg(OH)2 、Ag2CrO4)
AB2(S) A2+ (aq) + 2B–(aq)
溶解度:
S
2S
Ksp = c(A+ )c2(B –) = S(2S)2 = 4S3
简写为: Ksp(BaSO4) = c(Ba2 ) c(SO42 )
Ksp — 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的表达式不同
如: PbCl2(s)
Pb2+(aq) +2Cl-(aq)
K = c c θ spPbCl2
2
Pb2
Cl
对于一般沉淀反应:
AnBm (s) nA m (aq) mB n (aq)
AgCl AgBr
1.8×10-10 5.2×10-13
CaSO4 CdS
AgI
8.3×10-17 CuS
Ag2CrO4 1.1×10-12
BaCO3 5.1×10-9
BaSO4
1.1×10-10
CaCO3 2.8×10-9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doc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doc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
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最多可溶解的溶质的物质的量。

溶度积是指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浓度乘积。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如下:
1. 饱和溶液的溶度积等于溶质的溶解度的乘积。

即溶度积越大,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2. 溶度积是描述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溶度积越大,表示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越高,溶解度越大。

3. 当溶质的溶解度超过溶度积时,溶液会发生过饱和现象,即有剩余的溶质无法在溶液中溶解,会形成沉淀。

4. 溶度积与溶质的溶解过程密切相关,溶度积越大,说明溶质的溶解过程越难,溶质与溶剂的吸附力越强。

总结起来,溶解度与溶度积有着紧密的关系,溶度积描述了溶质溶解的程度,溶度积越大,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与溶解度积

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与溶解度积

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与溶解度积一、引言物质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是物质溶解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对于化学反应和溶液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物质溶解度与溶解度积之间的关系,以及溶解度积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二、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物质溶解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溶剂的性质、溶质的性质等。

其中,温度是影响溶解度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使得溶质分子更容易克服相互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更容易溶解于溶剂中。

另一个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是溶剂的性质。

不同的溶剂对于不同的溶质有着不同的溶解度。

例如,极性溶剂对极性溶质的溶解度较高,而非极性溶剂对非极性溶质的溶解度较高。

这是因为极性溶剂分子与极性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有利于溶质的溶解。

三、溶解度积的定义与意义溶解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溶解度时,溶解度所乘的溶质的摩尔浓度的乘积。

溶解度积的计算公式为:溶解度积 = [溶质] × [溶剂],其中,[溶质]表示溶质的摩尔浓度,[溶剂]表示溶剂的摩尔浓度。

溶解度积在化学反应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根据溶解度积,我们可以判断溶液中是否会发生沉淀反应。

当溶质的离子积大于溶解度积时,溶液中会发生沉淀反应。

这是因为当离子积大于溶解度积时,溶质的浓度已经超过了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因此会形成沉淀。

四、物质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物质溶解度与溶解度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一般来说,溶解度积越大,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就越小。

这是因为溶解度积的大小反映了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当溶解度积较大时,溶质的浓度较高,溶解度就较小。

另外,溶解度积还可以用来计算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

根据溶解度积的定义,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溶解度积和溶剂的浓度来计算溶质的浓度。

这对于实验室中的定量分析和溶液制备有着重要的意义。

溶液的溶解度规律和溶度积

溶液的溶解度规律和溶度积

溶液的溶解度规律和溶度积溶液是指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可以是固体溶解于液体中、液体溶解于液体中或气体溶解于液体中。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的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首先,溶剂和溶质的性质对溶解度有很大影响。

溶剂和溶质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解度越大。

例如,极性溶剂通常能够溶解极性溶质,而非极性溶剂则更适合溶解非极性溶质。

这是因为极性溶剂的分子具有部分正、负电荷,可以与极性溶质的正、负电荷相互吸引。

相反,非极性溶剂的分子没有明显的正、负电荷,不能与极性溶质形成相互吸引的力。

其次,温度对溶解度也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溶剂分子具有更大的平均动能,能够更好地与溶质分子相互碰撞和离开溶剂分子。

这样,溶剂分子可以更好地将溶质分子分散在整个溶液中,增大了溶解度。

而在较低温度下,溶剂分子的平均动能较小,不能有效地将溶质分子分散在整个溶液中,导致溶解度减小。

此外,压强对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也有重要影响。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溶解于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气体分压成正比。

分压增加,气体溶解度也相应增加;分压减小,则溶解度减小。

这是因为增加气体分压会导致气体分子与液体分子之间更多的碰撞,进而促使气体溶解于液体。

此外,溶度积是描述溶解度的一个重要概念。

溶度积一般指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解于溶剂的反应产物浓度的乘积。

对于溶解度较小的化合物如AgCl,溶度积可以通过实验测量获得。

溶度积越大,表示溶质溶解度越大。

溶度积的大小也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溶度积的概念对于判断溶液中是否会发生沉淀反应以及预测沉淀物的溶解度都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溶液的溶解度规律和溶度积是描述溶质溶解于溶剂的重要概念。

它们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了解这些规律和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溶液的行为,并在实际应用中有所指导。

溶解度与溶度积关系4. 条件溶度积

溶解度与溶度积关系4. 条件溶度积

Ba2
SO42
0.67 0.67
练习
例: PbSO 4在不同浓度Na2SO4溶液中溶解度变化
C(mol/L) 0 0.001 0.01 0.02 0.04 0.10 0.20 S(mmol/L) 0.15 0.024 0.016 0.014 0.013 0.016 0.023
讨论:
CNa2SO4 0 ~ 0.04mol / L时,CNa2SO4 ,SPbSO4 同离子效应为主
注:T一定,K S0P为常数
K
0 SP
aM
aA
[M ] M
[A ] A
溶度积
KSP
K
0 SP
M A
[M ][A ]
3.溶解度与溶度积关系
对于MA型沉淀
S [M ] [A ]
K SP
K
0 SP
M A
对于M m An型沉淀
KSP [M n ]m [N m ]n (mS)m ( nS)n mm nn S mn
C2O42
[C2O42 ] [C2O42 ] Ka1 [H ] Ka1 Ka2
1
C2O42
K
[C2O42
' SP
[Ca
2]' ][[CC22COO2O424422]]' [[CCa2O242]C[2OC]422OC422O42]
S' KSP
C2O42
1
S
K SP
mn
mmnn
4. 条件溶度积
KSP
[M
][ A]
[M '][ A']
M A
K
' SP
M A

KSP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

溶解度与溶度积联系:溶度积与溶解度均可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

区别:溶度积是一个标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而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系统的组成、pH值的改变及配合物的生成等因素有关。

在溶度积的计算中,离子浓度必须是物质的量的浓度,其单位为mol·L-1;而溶解度的单位有g/100g水,g·L-1,mol·L-1。

计算时一般要先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S的单位换算为mol·L-1。

对于难溶物质饱和溶液浓度极稀,可作近似处理:(xg/100gH2O)×10/M mol· L-1。

物质类型难溶物质溶度积Ksp 溶解度/mol·L-1换算公式ABAgCl 1.77×10-10 1.33×10-5Ksp =S2 BaSO4 1.08×10-10 1.04×10-5Ksp =S2AB2CaF2 3.45×10-11 2.05×10-4Ksp =4S3 A2B Ag2CrO4 1.12×10-12 6.54×10-5Ksp =4S3但对于不同种类型化合物之间,不能根据Ksp来比较S的大小。

例1、25℃时,AgCl的溶解度为1.92×10-3g·L-1,求同温度下AgCl的溶度积。

例2、25℃时,已知Ksp(Ag2CrO4)=1.1×10-12,求同温度下S(Ag2CrO4)/g·L-1。

例3、查表知PbI2的Ksp为1.4×10-8,估计其溶解度S(单位以g·L-1计)。

溶度积规则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称为浓度积,用符号Q C 表示,它表示任一条件下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Q C和Ksp的表达形式类似,但其含义不同。

Ksp表示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仅是Q C的一个特例。

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换算公式

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换算公式

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换算公式
溶解度和溶度积是溶解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它们可以用来衡量溶解物的溶解能力。

溶解度是指
溶解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在溶解剂中的溶解量,而溶度积是指溶解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在溶解剂中的溶解量与溶解剂的体积之比。

溶解度和溶度积之间的换算公式是:溶解度=溶度积/体积。

这个公式表明,溶解度和溶度积之
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的,溶解度的增加会导致溶度积的增加,反之亦然。

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换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溶解物在溶解剂中的溶解量,从而更好地控制溶解过程。

例如,在溶解某种物质时,可以根据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换算公式,计算出溶解物在溶解剂
中的溶解量,从而更好地控制溶解过程。

此外,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换算公式还可以用来计算溶解物在溶解剂中的溶解速率。

例如,可以
根据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换算公式,计算出溶解物在溶解剂中的溶解速率,从而更好地控制溶解
过程。

总之,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换算公式是溶解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它们可以用来计算溶解物在溶解
剂中的溶解量和溶解速率,从而更好地控制溶解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与溶度积
联系:溶度积与溶解度均可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

区别:溶度积是一个标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而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系统的组成、pH值的改变及配合物的生成等因素有关。

在溶度积的计算中,离子浓度必须是物质的量的浓度,其单位为mol·L-1;而溶解度的单位有g/100g水,g·L-1,mol·L-1。

计算时一般要先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S的单位换算为mol·L-1。

对于难溶物质饱和溶液浓度极稀,可作近似处理:(xg/100gH2O)×10/M mol· L-1。

物质类型难溶物质溶度积Ksp 溶解度/mol·L-1换算公式
AB
AgCl 1.77×10-10 1.33×10-5Ksp =S2 BaSO4 1.08×10-10 1.04×10-5Ksp =S2
AB2CaF2 3.45×10-11 2.05×10-4Ksp =4S3 A2B Ag2CrO4 1.12×10-12 6.54×10-5Ksp =4S3但对于不同种类型化合物之间,不能根据Ksp来比较S的大小。

例1、25℃时,AgCl的溶解度为1.92×10-3g·L-1,求同温度下AgCl的溶度积。

例2、25℃时,已知Ksp(Ag2CrO4)=1.1×10-12,求同温度下S(Ag2CrO4)/g·L-1。

例3、查表知PbI2的Ksp为1.4×10-8,估计其溶解度S(单位以g·L-1计)。

溶度积规则
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称为浓度积,用符号Q C 表示,它表示任一条件下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Q C和Ksp的表达形式类似,但其含义不同。

Ksp表示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仅是Q C的一个特例。

对某一溶液,当
(1)Q C= Ksp,表示溶液是饱和的。

这时溶液中的沉淀与溶解达到动态平衡,既无沉淀析出又无沉淀溶解。

(2)Q C< Ksp,表示溶液是不饱和的。

溶液无沉淀析出,若加入难溶电解质,则会继续溶解。

(3)Q C> Ksp,表示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

有沉淀析出。

以上的关系称溶度积规则(溶度积原理),是平衡移动规律总结,也是判断沉淀生成和溶解的依据。

当判断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否生成沉淀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先计算出混合后与沉淀有关的离子浓度;
(2) 计算出浓度积Qc;
(3) 将Qc与Ksp进行比较,判断沉淀能否生成。

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1)判断是否有沉淀生成
原则上只要Qc>Ksp便应该有沉淀产生,但是只有当溶液中含约10-5g·L-1固体时,人眼才能观察到混浊现象,故实际观察到有沉淀产生所需的离子浓度往往要比理论计算稍高些。

(2)判断沉淀的完全程度
没有一种沉淀反应是绝对完全的,通常认为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即为沉淀完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