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壁的组织技术措施及喷锚护壁和护壁桩护壁的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壁的组织技术措施及喷锚护壁和护壁桩护壁的施工方案
1. 施工准备
1.1 技术准备
1.1.1 护坡设计
根据地质条件,基坑开挖后,边坡需进行支护施工,其中E 座南侧①轴向东方向40米,D轴南侧①轴向东方向20米,边坡采用喷锚护壁;其余边坡采用在边坡面上垂直楔入Ф18的钢筋,长 1.5米,横向间距 1.5米,横向间距第一道距顶0.9米,以下每隔1.5米加一道,坡面挂φ6.5@300钢筋网,在表面喷射60mm—80mm厚细石混凝土直到坡顶和坡脚。
土壁松散地段,在钢筋网里侧加一层钢板网。
具体做法见附图。
1.1.2 熟悉基坑周围环境,其中包括;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的状况;基坑周围各类地下设施(管线、管道)的分布状况;场地周围和邻近地区地表水汇流、排泄情况及地下水管渗漏情况。
1.1.3 组织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掌握施工方案,明确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和安全要求,编制工序作业指导书,并做好技术交底。
1.1.4 提前实验室搞好混凝土的配合比。
1.2 生产准备
1.2.1 施工用电:保证100kVA的用电量,基坑周边分设4-6个主配电箱,开关容量不低于100A。
1.2.2 施工用水;水源满足消防要求。
基坑周围应设置多个供水点,供水半径小于50米。
1.2.3 临时设施:工人宿舍和食堂准备就绪。
1.2.4 现场道路已通,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布置原料堆放场地、加工场地,组织工程用料。
1.3 材料准备
按所需材料规格和要求及时提出材料计划,并确定材料来源,组织材料进场。
1.4 机具准备
1.5 人员准备
2.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工艺流程:挖土边坡修整(埋设喷设砼厚度控制标志)放锚钉位置线插锚杆挂钢筋网喷砼养护
2.1 D座第一步挖土至预留土层0.5米厚的上皮(即-
3.35 米),E座挖至-
4.0米后进入护坡施工。
B、C座楼第一步挖至-4.0米,第二步挖至预留土层0.5米上皮,第一步土层施工后即可插入护坡施工,随挖土的进展进入第二步护坡施工。
桩基施工结束后进入二次清槽,挖至褥垫设计标高下皮后,边坡进行底部施工。
挖土时,除局部外,其余边坡均按1:0.75放坡。
2.2 修坡采用人工修坡,随机械边挖边修,修坡方法采用上下口拉小白线定桩,人工用修坡铲铲开,修坡时采用锚入钢筋棍来控制喷射砼厚度的标志。
2.3 在边坡上放出锚钉位置线,锚钉处用小木楔做出标位。
2.4 插锚钉:锚钉采用Ф18的螺纹钢筋,长1.5米,横向间距1.5米,横向间距第一道距顶0.9米,以下每隔1.5米加一道,成梅花型布置,上端面焊接10cm长Ф14钢筋头,用于挂钢筋网片。
锚钉楔入土中与边坡成90度角。
2.5 挂钢筋网:用φ6.5的钢筋绑扎成间距300的网片,局部地可采用点焊,保证钢筋网片的间距和整体性。
钢筋网片加工好后,挂在锚钉端头焊接Ф14的钢筋头上,必要时用电焊
把钢筋网片与Ф18的锚筋点焊。
2.6 喷射混凝土:钢筋网与锚钉挂牢后,然后喷射混凝土,混凝土采用C15细石混凝土,喷层厚度为60—80mm,根据埋设喷层厚度的标志来控制喷层厚度。
2.7 养护:砼喷射完成后,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保持砼在足够的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
2.8 上层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24小时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进行下层护坡的施工。
2.9 特殊情况处理
2.9.1 开挖时遇上层滞水时,视水量大小设置排水花管若干个。
2.9.2 在饱和土中,开挖后由于水的渗透作用,易造成界面土体局部剥离,可采用加大锚钉入土深度,并在坡面布置加强筋的方法处理。
2.9.3 打锚钉时遇到不明障碍物或地下管线时,需调整锚钉位置和成孔角度,严禁强行穿越不明障碍物或地下管线。
2.9.4 若在杂填土中锚杆困难,在打入锚钉时可适当减短锚钉长度,增加锚钉密度的方法做处理。
2.9.5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若土层中渗水较大,则在坡碧上设置若干排水孔,孔内放置排水花管;喷射混凝土时可适当增加速凝剂用量及增大喷射砼厚度。
5 各项施工管理措施
5.1 主要技术措施
5.1.1 施工前做好个工序技术交底工作,并认真落实执行情况。
建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按照建设部批准的《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及公司制定的施工岗位责任制执行,明确具体标准要求和作业人员责任,分级负责。
5.1.2 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如有变更,必须经现场技术负责人认可。
5.1.3 基坑土方开挖: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每次土方开挖要等上排锚钉有足够的强度后,进行下一步土体开挖,正常情况下每步土体的开挖深度为距上排锚钉头1.5米,每步土体的开挖的具体深度视开挖后土体的实际情况而定,如遇开挖后土质较差,则土体的开挖深度要作一定程度的减小。
土方开挖时需满足每步锚钉有工作面,以保证土方开挖后边坡及时得到支护和喷锚支护的正常施工。
5.1.4 土方开挖后,对边坡及时进行支护,在遇到有特殊情况时,有现场技术负责人对施工方案作相应调整,保证施工后边坡的安全。
5.1.5 制锚:根据设计长度制作锚钉,误差±20mm。
5.1.6 修坡:基坑边土体开挖时,预留10cm后土体,进行人工修坡,控制放坡系数,放坡总量控制在放坡范围内,不得
影响结构施工。
在坡面进行喷射砼支护前,要清除坡面虚土。
土壁松散,开挖后即出现局部塌方处,先用袋装砂石垒砌,加固完成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5.1.7 挂钢筋网:钢筋网编织要均匀,上下段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钢筋网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钢筋网与锚钉应挂牢固。
土壁松散地段,在钢筋网里侧加挂一层钢板网,防止喷设砼时土粒掉落。
5.1.8 喷射砼:按设计配合比配料,喷层厚度应达到设计厚度,局部不得低于设计厚度20mm;喷射砼时,喷头与受喷面要保持垂直,距离保持0.6—1.0米。
5.1.9 遇有地下管线及地下构(建)筑物的区域,必须探明埋设深度及范围,锚钉必须避开地埋物。
5.1.10 进场材料要进行抽样检查,反不符合规范、无合格证和试验单及不合格材料、设备不得使用。
按规定对原材料、试件、试块进行检验和试验。
5.2 应急措施
由于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和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客观原因,在基坑支护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根据以往同类工程的同类经验,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准备了如下相应的应急措施:
5.2.1 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局部坍塌的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个别地段水量过大,边坡开挖后,
土体不能自稳,还来不及进行支护,土体已塌陷。
其处理方法是:在塌方处的口部,向下打入竖向钢筋(或钢管),然后向塌方处填碎砖和土,填满之后,用加强筋将竖向钢筋(或钢管)焊接成一整体,并与附近锚钉进行焊接,编好钢筋网后,喷射砼。
同时在坍塌部分的合适位置设置排水孔。
5.2.2 对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位移量增长过快的处理
边坡开挖过程中,在对边坡位移量进行观测时,发现位移量增长过快,是边坡即将整体失稳的表现。
其处理方法是:将此边坡处土体迅速进行回填,对其上层土体部分进行加固,方法是增加锚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锚钉的长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有必要采用锚杆处理。
待上层土体稳定,且增加的锚钉有一定强度后,再进行下面土层的施工,根据具体土质情况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后边坡的稳定。
5.3 基坑边坡稳定监测
为了保证基坑周围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的安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支护部位边坡位移实施安全监测,以便根据边坡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掌握边坡稳定情况。
边坡位移监测以精密经纬仪和水准仪对坡顶位移进行观测复核,资料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处理,以检验支护方案的可靠性。
施工中,根据周边环境及监测要求设置位移观测点。
观测方法如下:
a 按测量要求埋设和固定测量元件。
b 施工期间每天在固定时间测量一次,作好记录。
c 边坡允许位移量为槽深的2‰。
本工程边坡位移累计不超过3cm,属于正常范围。
d 若在开挖过程中,边坡位移发展不正常,要增加测量次数。
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并作详细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响应的措施。
5.4 安全保证措施
5.4.1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5.4.2 施工前,工长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书面交底,并督促班组开好安全交底会。
5.4.3 槽边上口搭设围护栏。
边坡上口距槽边1米内严禁堆放,四周设 1.2米高护栏围护,外罩密幕安全网,夜间设红灯。
5.4.4 入坑作业人员一律行专人坑坡道,不得随意进入坑内作业。
5.4.5 严禁任何人向坑内抛任何物体。
5.4.6喷射砼时,操作人员要戴好保护罩,防止喷射的砼伤人。
5.4.7边坡作业时,注意边坡稳定,发现反常立即撤离,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5.4.8特种作业人中,如机械工必须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5.4.9 雨季前,所有机械棚要搭设严密,防止漏雨,机电设
备采取防雨措施,安装装地安全装置。
5.5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5.5.1 认真贯彻执行市建委《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标准》,建立健全现场环保体系,专人负责管理,落实各项具体环保任务。
5.5.2 采取降尘措施,防止大气污染,水泥及其它易飞扬的细颗材料要在罐内存放,运输过程中防止遗洒,施工道路应洒水降尘。
5.5.3 教育施工人员不要人员制造噪声污染,施工过程中不乱敲乱打,不大声喧哗打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