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c5a875db14e852459fb5717.png)
第七章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生平及著作杰洛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1915-)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1960年出版的《教育的历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五南出版)一书,将皮亚杰(Jean Piaget)认知结构的发展阶段理论引介到教室教学实境。
1962年出版有关认知发展和教育方法的名著:《论认知》(On Knowing, 1962)、《教学论》(Towards a Theory of Instruction,五南出版)等等。
1980年代末期,开始倡导结构发展论之外另一种以文化论(culturalism)为基底的心理学,发表了几本代表作:《实作的心灵,可能的世界》(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lds, 1986)、《意义的行动》(Acts of Meaning, 1990)以及本书(1996)。
二、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思想布鲁纳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把新学得的信息和以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框架(或现实的模式)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的过程。
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以他构想的现实模式为基础的。
这样的模式首先是从个人的文化中汲取的,又适应于个人的各种不同的用法。
布鲁纳说:"我们对世界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一种对'那里'的秩序和结构的反映或反射,而是包括能够在事前编造成一种可以预言世界将是怎样的、或者可能是怎样的构成物或模式"。
这种模式布鲁纳称之为"世界模式"(models of the world)。
实质上,这个世界模式就是个人所期望的事物。
这个模式能使人预言、内推和外推更多的知识。
对于布鲁纳来说.内推就是通过新知识的应用而改变某种见解;外推就是超过他所获得的知识。
因此,一个人关于世界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把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和已学到的模式进行比较,并从这种模式中学到许多东西,从而使他能够预言下次会出现什么。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eeddd0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f.png)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类如何获取、组织和使用知识。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不断的学习
和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而这种认知结构又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和行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类的认知结构是由认知模式、概念和思维方式组成的。
认知模式是指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它们影响着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一般性
认识,它们帮助人们将信息分类和组织起来。
思维方式则是人们处
理信息的方式,它们影响着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来建
立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
的认知模式、概念和思维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通
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扩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提
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不仅可以帮助
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学习,人们可以不断地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自己的认知
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求。
总的来说,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学
习和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它们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行为。
通
过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人们可以不断地完善和调整自己的认知
结构,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求。
因此,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活动,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完善,提
高人们的认知能力。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内涵及运用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内涵及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55e4eda0066f5335b81217e.png)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内涵及运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 J。
S。
Bruner)提出的。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 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一、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非常强调和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 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己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在布鲁纳看来, 认知结构是指由人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认知结构可以看成编码系统, 它的主要成分有 “一套感知的类目" 、“比较抽象的概念”、“主观臆测或意象" 。
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并认为一切知识都是按编码系统排列和组织的。
这种各部分存在联系的知识, 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因此,他十分重视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并形成一个模式。
认知结构的形成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
(二)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己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的过程,是主动认识、理解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新知识同己有知识有各种各样的关系 可能同学生的己有知识相违背, 或相替代,或者是先前知识的重新提炼.通过“同化”或“顺应”使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转化是对新知识的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以适应新的任务,并获得更多和更深刻的知识。
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 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 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
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01207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b.png)
基础。
0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未来的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
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05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的挑战与批评
对理论的挑战
实证支持不足
尽管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具有其独特的见解,但在实证研究方面缺乏足够的支持, 其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螺旋式课程设计
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因此课程内容应该按照学 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进行设计,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课程体系。
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强调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布鲁纳认为学科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掌握。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新知识并将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通过积 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促进知识的理解和长期记忆。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对于教育实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布鲁纳的背景和贡献
布鲁纳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在20世纪50年 代提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成为当时教育心理学领域的 重要突破。
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 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 录
• 引言 •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概述 •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 •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应用 •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挑战与批评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知 识的学习和认知结构的构建。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bf828c9da38376baf1fae9b.png)
教学理论的出发点——知识结构论
• 呼吁教材的改革,主张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科的基础知识 • 他认为过去的教材旨在适应近代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只注重 知识数量的传授,使教材的分量日益增加。 • 在知识和信息迅猛增长的今天,只注重知识和数量的传授已遭遇严重 挑战,注重教材质量的提高,注重学生智力培养的教学应该成为时代 的需要。 • 学习知识的结构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以整体的眼光看待、 理解事物。 • 认为注重知识基本结构、原理、概念的教学具有以下作用:
幻灯片 3
教学目标
• 发展学生智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 • 在《教育过程》中指出,我们必须强调教育的质量和理论的目标,也 就是说,教育不仅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还要帮助学生获得最好的 理智发展 • 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技能、想象技能以及符号运 演技能”。具体地说就是,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猜想的价值和可修正性, 以实现试图得出假设的激活效应;培养学生运用心智解决问题能力的 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促进;培养学生“经济地运用心智”;培养理 智的诚实。 • 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和形成学生智慧和认知的发展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布鲁纳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当代认知心理学 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 《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1962)、《教学论探讨》 (1966)、《教育的适合性》(1971)等。 • 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 改变 • 认知主义: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 组,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
教学应用——教学的基本原则
• 教学理论应考虑:学生的本性、知识的本质、知识获得过程的性质 • 基于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把知识转化为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 的某种心智形式,提出四条原则: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53d0d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9.png)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简介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Bruner’s Cognitive Structure Theor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认知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主张认知过程是以特定的结构方式进行的,并且认知结构会对人们的思维和学习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特别是对于教育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认知结构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将认知结构定义为人们对于某一主题或领域的知识和组织方式。
认知结构由多个概念和关系构成,这些概念和关系之间相互联系,并形成了人们对于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认知模型。
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的形成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组织实现的。
认知结构在人们的思维和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决定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感知、理解和记忆方式,以及人们对于新信息的接受和整合能力。
不同的认知结构会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因此对于认知结构的理解和培养对于个体的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认知结构的发展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认为,人们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不断的适应和调整而发展的。
在发展初期,人们会形成一种基于感知和操作的认知结构,称为行动结构。
通过行动结构,人们能够通过物体的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人们逐渐形成了象征性和概念性的认知结构。
象征性结构是指通过符号和符号系统来进行思维和认知的能力,例如语言和数学。
概念性结构则是指通过概念和理论来进行思维和认知的能力,例如科学和哲学。
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会不断地将新的认知结构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通过适应和调整来形成更加复杂和灵活的认知结构。
这种整合和调整的过程称为认知结构的重构,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教育应用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安排,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认知结构学说的主要观点
![认知结构学说的主要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62e32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6.png)
认知结构学说的主要观点认知结构学说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类在认知过程中如何组织和处理信息。
它的主要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认知结构学说强调人类认知的组织性和层次性。
根据这一理论,人类的认知系统由各种认知结构组成,这些结构之间存在着层次关系。
例如,低层次的认知结构包括感知、注意力和记忆等,而高层次的认知结构则包括概念、思维和推理等。
这些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人类的认知系统。
认知结构学说强调了认知结构的动态性和可塑性。
根据这一理论,认知结构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经验和学习的积累而不断发展和改变的。
人类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需求,灵活地调整和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不同的认知任务和挑战。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人类学习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认知结构学说强调了认知结构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不同的认知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例如,感知和注意力对于记忆和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概念和思维则是推理和问题解决的基础。
通过研究这些认知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行为表现。
第四,认知结构学说强调了认知结构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根据这一理论,人类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交互和经验积累而形成的。
人们通过感知、观察和探索来获取信息,并将其编码和存储在其认知结构中。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人类的知觉和思维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认知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认知结构学说强调了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在认知结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根据这一理论,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个体差异可以解释为不同的人在认知结构上存在差异,而文化差异则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认知结构上的差异。
通过研究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认知结构学说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类认知过程的框架和理论基础。
它强调了认知结构的组织性、动态性和可塑性,以及认知结构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c41414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3.png)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概述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是由美籍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提出的认知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于1966年首次提出,并在之后几十年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探讨了人类思维和学习的过程,以及知识组织和呈现的方式。
该理论强调个体对信息的主动建构和解释,将认知发展视为知识结构的建立和调整过程。
认知结构的概念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对于某一领域的知识和理解的组织方式。
它是一个由概念、原则、范畴和模型等组成的整体,用于解释和理解特定的知识领域。
认知结构不仅是知识的存储方式,还反映了个体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习的三种表示形式根据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学习可以通过三种表示形式来实现:行动表示、图像表示和符号表示。
1.行动表示:行动表示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和动作来表达和理解知识。
这种表示形式强调学习者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认为学习应该基于实际的经验和反馈。
2.图像表示:图像表示是指通过图像、图表和图示来表达和理解知识。
这种表示形式强调学习者对图像和空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3.符号表示:符号表示是指通过语言、数学符号和符号系统来表达和理解知识。
这种表示形式强调学习者的语言和逻辑推理能力,认为学习应该基于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运用。
知识的结构和表示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强调知识的结构对于学习和理解的重要性。
知识结构是指个体对于某一领域知识的组织方式和关联关系。
通过对知识结构的建立和调整,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中,知识的结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表征层和思维层。
1.表征层:表征层是指知识的外观形式和表达方式。
它包括各种表示形式,如行动、图像和符号等。
表征层决定了知识的呈现方式和获取途径。
2.思维层:思维层是指个体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思维层包括概念、原则和范畴等认知要素。
思维层决定了个体如何组织和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6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与同化学习理论——学习材料
![6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与同化学习理论——学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bc44a0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b.png)
6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与同化学习理论——学习材料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同化学习理论是两种关于学习的理论。
本文将介
绍这两种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的学习材料。
首先,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在20世
纪60年代提出的。
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知
识结构和思维模式。
根据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是通过主体积极
参与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来实现的。
个体通过主动参与、发现和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和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学习的目标。
同化学习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同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将新的知识和经验同自己已有的认
知结构相结合的一个过程。
通过同化,个体可以将新的信息加入到已有的
认知结构中,从而形成一种更为复杂和丰富的认知结构。
同化学习理论强
调学习的主动性和个体的积极参与。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4b8862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b.png)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一种关于认知过程和学习方式的理论,它强调个体对信息的组织和处理方式对学习的影响。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获取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形成更为复杂和深刻的认知模式。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认知结构,它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组织方式和处理方式。
认知结构包括认知模式、认知策略和认知技能等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个体对世界的认知框架。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通过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经验、知识水平、认知风格等。
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来选择学习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注重对认知结构的认识和调整,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和应用知识。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调整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总的来说,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了认知结构对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关于学习方式和认知过程的新视角。
通过深入研究认知
结构学习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本质和规律,为提高学习效
果和学习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对成人学习的启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对成人学习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6ec900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0.png)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对成人学习的启示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
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
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各学科知识的知识结构。
简言之,按照布鲁纳的观点,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1.教学目标---确立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明确提出,我们必须特别强调教育的质量和理智的目标,也就是说,教育不仅必须培育成绩出色的学生,而且必须协助每一个学生赢得最出色的理智发展。
2.教学原则---遵循“动机—结构—序列—强化”的原则布鲁纳指出,教学理论必须考量三件事:学生的本性、科学知识的本质、科学知识赢得过程的性质。
因此他明确提出了适当的四条教学原则:①动机原则:教师要利用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②结构原则:既必须挑选适度的知识结构,又必须挑选适合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方式,并使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推动学生自学。
③序列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动机状态、知识背景等现状选择最佳顺序呈现教学内容。
④加强原则:恰当提供更多加强,以便使学生尽早晓得自己的自学结果。
3.教学内容---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使学生自学学科的基本结构---即为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布鲁纳认为,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有以下好处:第一,学生知道了一门学科的基本构成或它的逻辑组织,有助于理解这门学科;第二,学生了解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助于把学习内容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去;第三,把教材组织成一定的结构形式,有助于学生记忆具体细节的知识;第四,如果给学生恰当的学习经验和对结构的合理陈述,即便是年幼儿童也可能学习高级的知识,从而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4.关于教学方法---倡导辨认出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即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认知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影响.ppt
![认知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影响.ppt](https://img.taocdn.com/s3/m/06fc70bc16fc700aba68fc80.png)
• 上述案例,老师是通过了应用 “过渡题”把 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新的认知结构相联结, 让学生能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完成学习任 务;在学习的过程中老是也是注重让学生自主 探索和发现其中的关系,而老师只是通过引导 的形式,帮助学生认知新知识,这不仅提高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学 习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认 识新事物,因此,结构理论在教育上有着重要 的意义。
• ②认知结构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不在于被
动地形成反应,而在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 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形成或改变,是一个人把同 类的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联结成赋予它们 意义的结构。 • 他认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使许多 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 它。简单说,学习知识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 样相互关联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很多, 而认知结构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 素。
应用案例
• 以下做法:以“过渡题”为原型,由此及彼,同化新知 :
• 沈庆灿与陈强仁同志结合了认知学习的理论加以反思, 他们认为,在教学中要重视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设置 “原型”,并将其作为中介物,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 构。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原型与中介则是在准备题与例 题之间设计的“过渡题”。通过“过渡题”这个原型的 启发作用,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的认识活动,把新旧知识 沟通起来。于是在练完准备题后,增加两道“圈10”练 习作为过渡题。第一题是教师在绒板左边贴9只小鸟, 右边贴4只小鸟,教师先与学生一起一只一只地数,数 清共13只小鸟。然后指出这样数虽然也可以,但比较麻 烦,下面老师教同学们一种算得快的方法。
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能源。
•
• ①认知表征理论,布鲁纳认为人是通过认知表 征的过程来获得知识、实现学习的。所谓认知 表征,就是指通过知觉而将外在事物转换为个 体内在心理事实的过程,而其认知表征方式则 会随个体年龄而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动作 表征(表演式)——儿童靠动作来认知世界、 获得知识;映象表征——儿童用头脑中的表象 去表现世界、获得知识;符号表征——儿童运 用符号、文字再现世界、获得知识。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总结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0d3b0da0116c175e0e4852.png)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重大转变:从行为主义向认知主义的转变从实验室研究向课堂研究的转变从学习研究向教学研究的转变。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更加强调的对知识的理解明确知识之间的练习。
但这种结构也有缺陷因为有些学科的结构并不是非常清楚。
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简单来说他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把新学得的信息和以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的过程。
同时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另一个就是在他看来学生心智的发展虽然有些受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独自遵循自己特有的认知结构。
教学是要帮助或形成学生智慧或认知的生长。
因此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合正在发展着的学生的形式。
比如同样的知识通过改变结构可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学生。
由此他提倡使用发现学习的方这种学习有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內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这几个特征。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学习从对新知识的获得到运用各种方法转化知识适应新任务从而获得更多知识再到核对我们的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合适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
比如习得一个数学公式在面对不同的题型的时候需要对公式进行变形才能解决面临的新的数学问题最终通过题目是否解答出来评价转化是否有效。
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其中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的中心。
在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之上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知识的呈现尤其对于学科基本原理和方法这种可以用来进一般迁移的东西在学生掌握之后可以融会贯通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2)提倡发现学习不止包括人类尚未发现的事物而且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第四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三节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四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三节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b2292d428ea81c758f578a2.png)
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了解布鲁纳的生平及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背景掌握认知-发现说以及布鲁纳认知结构主义的主要学习理论体会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教学论思想及其贡献和局限性布鲁纳(J.S.Bruner)作为英国哈佛大学教授,曾主持该校的认知研究中心,专门研究认知学习。
他认为不能以实验室内研究狗、猫、鼠、猩猩等的学习现象来推论人类个体的学习过程,必须要到学习的第一线进行研究。
他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从事物和现象的变化中去发现原理,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
因而他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发现学习论(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
他认为人是通过认知表征的过程来获得知识、实现学习的。
所谓认知表征,就是指通过知觉而将外在事物转换为个体内在心理事实的过程,而其认知表征方式则会随个体年龄而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动作表征(enactive representation)——儿童靠动作来认知世界、获得知识;映象表征(iconic representation)——儿童用头脑中的表象去表现世界、获得知识;符号表征(symbalic representation)——儿童运用符号、文字再现世界、获得知识。
他还认为,发现学习具有一系列优点:①提高智慧潜力;⑦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⑦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策略和方法;①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他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时对学科知识结构的掌握。
知识结构也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仅包括一般原理,而且也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他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更容易地理解学科的基本原理、提高记忆的效果、促进学习迁移、缩短“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
布鲁纳的生平及著作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背景认知-发现说论学习理论教学论思想教学实例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贡献与局限一、布鲁纳的生平及著作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于1915年10月出生在美国纽约。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9e64c3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5.png)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人类的认知结构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
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构建、组织和解释世界,以及认知结构对知识获取和学习的重要性。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是“获知者”的建构主义。
他认为,人类知识不是通过被动地接收外界信息来获得的,而是通过个体主动地构建意义和理解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根据自身的经验、背景和环境来组织信息,并不断地调整和重建认知结构。
布鲁纳将学习视为个体与外界之间的积极互动,认为学习是一个参与的、合作的过程。
认知结构是布鲁纳认知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他指出,认知结构是存储和组织知识的框架或模式,是个体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
认知结构包括三个层次:核心概念、底层概念和表面概念。
核心概念是对其中一领域的基本理解,是认知结构的基础。
底层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具体例子和特定情境下的应用。
表面概念是对特定领域的具体细节或知识的理解。
布鲁纳认为,合作学习对于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知识获取具有重要意义。
他强调社会环境对于个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个体通过参与社交互动、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等活动来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合作学习可以帮助个体与他人分享和比较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知识的建设和转化。
总之,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强调个体在知识获取和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主动作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该理论对于理解个体如何构建、组织和解释世界,以及如何参与合作学习和教育实践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bff2c585fbfc77da269b1b4.png)
第七章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生平及著作杰洛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1915-)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1960年出版的《教育的历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五南出版)一书,将皮亚杰(Jean Piaget)认知结构的发展阶段理论引介到教室教学实境。
1962年出版有关认知发展和教育方法的名著:《论认知》(On Knowing, 1962)、《教学论》(Towards a Theory of Instruction,五南出版)等等。
1980年代末期,开始倡导结构发展论之外另一种以文化论(culturalism)为基底的心理学,发表了几本代表作:《实作的心灵,可能的世界》(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lds, 1986)、《意义的行动》(Acts of Meaning, 1990)以及本书(1996)。
二、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思想布鲁纳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把新学得的信息和以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框架(或现实的模式)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的过程。
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以他构想的现实模式为基础的。
这样的模式首先是从个人的文化中汲取的,又适应于个人的各种不同的用法。
布鲁纳说:"我们对世界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一种对'那里'的秩序和结构的反映或反射,而是包括能够在事前编造成一种可以预言世界将是怎样的、或者可能是怎样的构成物或模式"。
这种模式布鲁纳称之为"世界模式"(models of the world)。
实质上,这个世界模式就是个人所期望的事物。
这个模式能使人预言、内推和外推更多的知识。
对于布鲁纳来说.内推就是通过新知识的应用而改变某种见解;外推就是超过他所获得的知识。
因此,一个人关于世界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把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和已学到的模式进行比较,并从这种模式中学到许多东西,从而使他能够预言下次会出现什么。
10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0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be0f72aed630b1c59eeb516.png)
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1915- )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1)习得(acquisition)新信息;(2)转换(transformation)。
人们可以通过外推(extrapolation)、内插(interpolation)或变换(conversion);(3)评价(evaluation)。
一、知觉理论在他看来,知觉过程是把感觉到的东西转换成意识、知识、情感或其他东西的行动。
知觉具有两个特征:第一,知觉具有归类和推理的性质。
他断定,像认知理论所需要的一样,知觉理论需要一种能够归类和推理的机制。
布鲁纳赞同赫布的论断,认为知觉的某些基本单位或认同性是天生的,内源的,而不是习得的。
第二,知觉具有各种不同的真实性。
他认为知觉过程涉及四个相继的步骤:(1)初步归类(primitive categorization);(2)搜索信息(cue search);(3)证实检索(conformation check);(4)结束证实(conformation completion)。
知觉过程是以对刺激输入开放、选择、关闭为特征的。
他还强调,对刺激输入归类的精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觉准备状态(punctual readness)。
知觉准备状态是指某一类别的可接受程度,而可接受性是根据某一类别对刺激输入加以编码的难易程度来界定的。
有两个因素决定类别的可接受性:个体的期待与需要。
二、归类理论布鲁纳从对归纳的分析中引出了他最重要的认知学习观——超越所给的信息。
他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为了促进学生最佳地学习,提供信息是必要的;但是,掌握这些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超越所给的信息。
这一观点来源于他的归类理论。
因为在他看来,所有认知活动都涉及类别的问题。
归类,就是要分别对待各种相同的事物,对周围的各种物体、事件和人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这一类别的成员关系而不是它们的独特性对它们作出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发现式学习解决的是记忆的长期保持问题。 给孩子100个单词,发布的任务是:请回去想 办法在10分钟内记住20个单词。 • “想办法”,激发孩子的挑战欲,把大脑的使用 权交还给孩子。“10分钟”“20个单词”,目标明 确,任务明确。 • 与此同时,给孩子推荐文章或者书籍:如果你 做不到用10分钟记住20个单词,你可以参考 以下文章或者书籍 1. 怎么记单词最有效..... 2. 词头法巧记单词.... 3. 谐音联想法记单词..... • 最后告诉孩子完成这个任务的周期:2天
• 局限
•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特殊性,把 学生的学习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等同起来是不对 的。用发现法完全代替知识的系统讲授,夸大学 生的学习能力。 • 布鲁纳过于强调学生的发现学习。但是,发现学 习确有费时费力的缺陷而且运用范围有限,完全 独立的发现学习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因此,应 该强调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相互配合和有效的 补充。
例如:吃饭,走路,玩玩具。。。
• 映象性表征(肖像式再现表象) 映象性表征(肖像式再现表象)
• 即指通过心理表象来认知事物,即用心理表 象 作为某些客体的替代物。它是比动作表征高一级 的认知方式。
• 三岁后至七岁儿童 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早期 • 儿童开始形成图象或表象,去表现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 的事物,他们能记住过去发生了的事件并能根据可能再 发生的事的想象力(远见)去想象。【开始在头脑中利 【 用视觉和听觉的表象或映象代表外界事物并尝试借助映 象解决问题】 象解决问题】
• •
• • • • •
马芯兰的小学数学教学 马芯兰的小学数学教学
• 马老师注重构建新的知识 网络, 网络,在教材结构中给最 基本的概念以中心地位。 基本的概念以中心地位。 • 马老师从小学数学500多个 马老师从小学数学500 500多个 概念中, 概念中,精选出十几个最 基本的概念, 基本的概念,突出它们的 核心地位, 核心地位,以这些概念为 节点” “节点”构建知识的网络 体系。 体系。
• 例如:化学实验……… 例如:化学实验
布鲁纳认为,人们同周围世界的所有相互作用都涉及 对与现有类别有关的刺激输入进行分类。人们对全新 的刺激输入很难加工。 • 编码系统: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这种 编码系统: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 内在编码系统也就是认知结构。 内在编码系统也就是认知结构。 • 编码系统是人们对环境信息加以分类和组合的方式, 它们是不断变化和重组的。 • 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认知结构)的形成或改 变,是一个人把同类的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联结 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 学习应该超越所给的信息——举一反三
直觉思维的价值 直觉思维的价值
• 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不同,它不根 据仔细规定好了的步骤,而是依据熟悉的所涉及 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采取跃进、越级和走、采 取捷径的方式来思维的。直觉思维的形成过程一 般不是靠言语信息,尤其不靠教师指示性的语言 文字。 • 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象或图像性的。所以,教师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 鼓励“机灵的推测”和“猜想”,防止过早语言 化。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 做,边做边想。
这个教学案例实践了达尔文所说的最有价值的 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孩子们采用谐音联想法、词根法等,通过自己 的发现学习反思,找到最适合自己记忆特点的 方法,所以,记忆效率高,保留时间长。 同时,孩子们通过尝试新方法,提升了效率, 减少了痛苦,会乐此不疲的用这些方法,并有 意识的去寻找有助于提升效率的其他方法。体 现了发现学习的优处。
–比如,简单应用题,一般分 比如,简单应用题, 比如 为十一种, 为十一种,马老师以最基本 的概念为核心, 的概念为核心,把十一类分 成四块。 成四块。 12
学习的准备性 学习的准备性
• 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交给任 何年龄的任何人,任何学科的最最基本的 观念是既简单又强有力的。 • 夸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知识学习活 动的特殊性,这是无法实现的。
• 内部动机分为以下四种:好奇心 能力动机(上进需要) 自居作用 伙伴之间的相互作用
发现学习
• 发现不只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 行动,还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 一切形式。 • 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是指给学 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 、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 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应用于教学 应用于教学
• 每个人都在连续不断的使用三种表征系统 • 在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过程之中,三种表征系 统依次出现,表现出连续性和次序性 • 三种表征理论就是儿童的三种不同的编码方式 或者说语言 • 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数学、物理)完全可以在 早期给儿童一种教育动作和视觉的再现表象, 对在课堂中研究某些新东西是十分有帮助的。
发现学习的步骤
•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 2.使学生感到问题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 性,以激起探究欲望; • 3.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的假设; • 4.协助学生收集与问题解决有关的资料; • 5.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结论 ; • 6.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实结论,使问 题得以解决。
学科学习的过程
• 新知识的获得
• 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 联系的过程,是主动认识理解的过程,通过“同 化”或“顺应”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 • 知识的转化 • 知识的转化是对新知识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 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以适应新的任务。 • 评价 • 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验,看对知识的分析、 概括是否恰当,运算是否正确等。
发现学习的作用
• 1、能提高智能的潜力。
• 2、有助于使外部奖赏向内在动机转移。
• 3、学会将来作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 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发现学习的效果
• 1.从总体学习成绩上来看,发现学习并不 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更好或更坏 。 • 2.从高水平的思维技能上来看,发现学习 通常更有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创造性 和独立学习能力。 • 3.从情感领域的学习来看,发现学习比传 统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教师和学校学 习的积极态度,或者说学生更喜欢学校。
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理解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有意义 的联系。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 布鲁纳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 (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知识结构是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仅包括掌握一 知识结构 般原理,也包括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学习态度、方 法两方面。 必要性:懂得了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 必要性 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记忆; 有助于增进学习中的迁移; 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或学习兴趣; 能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
• 动作性表征(表演式再现表象) 动作性表征(表演式再现表象)
• 即指通过动作认知事物,它由一系列适合于得到 某种结果的行动构成,具有高度操作性的特点。
婴幼儿时期( 婴幼儿时期(1、2岁) 相当于皮亚杰的感觉运动阶段 儿童通过作用于事物而学习表征她们,以后能通过各种 动作反应再现过去的事物,这个时期而通过做和看别人 做而学习。(主要是依靠动作去对付世界) (主要是依靠动作去对付世界)
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动作性表征 (一)认知表征理论 2、映象性表征 3、符号性表征 (二)认知结构理论 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学习的准备性 (三)认知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直觉思维的价值 (四)发现学习 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五)理论评价
• 布鲁纳十分重视生长的问题,他常常把智慧生长 布鲁纳十分重视生长的问题, 与认知生长作为同义语, 与认知生长作为同义语,把他们看作是形成表征 系统的过程。智慧生长的主要目的, 系统的过程。智慧生长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 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 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 中的一切问题。 中的一切问题。这个模式涉及储存信息的内部系 统,而信息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 因此, 的。因此,探讨智慧生长的一个最有用的概念是 表征或表征系统。 表征或表征系统。 • 表征或表征系统,是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 表征或表征系统, 规则。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 规则。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 了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 了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 • 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并认为表征有 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 三种: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 三种: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
发现学习的教学案例
引导儿童发现二次方程式的因式分解的规律例子
背单词
任务1:背100个单词 任务2:熟悉多种背单词的方法 2 任务3:进一步增强元记忆能力
• 传统教学法只有任务1,同学们,回去把这 些单词记住,或者干脆说,回去抄5遍,明天 考试。 这种方法应对短期的学习任务还行,但是 ,长期看来就像狗熊掰玉米,明天的考试 过关了,可是用不了多久就忘了精光,然 后,又开始非人的重复记忆过程。时间都 浪费在这种周而复始的抗遗忘上了。
发现学习的制约条件 发现学习的制约条件
• 1.学生的先备知识 • 2.学生的智力水平 • 3.学习材料的性质 • 4.教师的指导 • 5.教学时间
对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评价
• 贡献
•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 造能力的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 已有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 •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和教学论思想是既注重知识的理 解,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理论。将认知学习 理论付诸于教学实际,为教改提供了理论基础,引 起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教材编写等方面观念 上的变革,影响较大。 • 他所倡导的发现学习,不仅成为一种学习方式,而 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 例如:数学运算,从实物到数字
符号性表征(象征性再现表象) 符号性表征(象征性再现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