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抗凝治疗的重要性评价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解读
THANKS
感谢观看
提供国际交流平台
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提升房颤抗凝治疗水平
通过推广和应用本指南,提高全球范围内房颤抗凝治疗水平,造福 更多患者。
05
房颤抗凝治疗的未来展望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新药研发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抗凝药物正在研发中,旨在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 治疗选择。
指南中关于抗凝治疗的临床实践建议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 合并症等,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 。指南建议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充分 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VS
长期管理
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指南 建议建立患者长期随访机制,定期监测患 者的病情变化和抗凝治疗效果,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04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的影响与意义
对临床医生的影响
01
02
03
提高诊断准确性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明确 的诊断标准,有助于早期 识别房颤患者。
优化治疗方案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抗凝治 疗的最佳实践方案,有助 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降低医疗风险
通过规范抗凝治疗,降低 因治疗不当导致的医疗事 故和纠纷风险。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解 读
目 录
• 房颤抗凝治疗概述 •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核心内容 •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解读 •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的影响与意义 • 房颤抗凝治疗的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01
房颤抗凝治疗概述
房颤的定义与特征
总结词
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其特征为心房中的电信号紊乱,导致心房不规则地收缩 和舒张。
房颤的抗凝治疗
新近发生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
新近发生卒中房颤患者开始治疗的理想时 间还没有定论。脑栓塞研究小组建议对于 轻.中度卒中,如果CT证实没有出血,可 轻.中度卒中,如果CT证实没有出血,可 以在卒中24-48小时开始抗凝治疗;对于大 以在卒中24-48小时开中发生7d后排除了延 迟性出血后开始抗凝治疗。
同时据此对非瓣膜性房颤提出了CHADS2(充血性心力衰 同时据此对非瓣膜性房颤提出了CHADS2(充血性心力衰 竭,高血压,高龄,糖尿病,中风(双倍))卒中风险评 分表,由AFI(房颤研究者)和SPAF(房颤脑卒中预防实 分表,由AFI(房颤研究者)和SPAF(房颤脑卒中预防实 验)Ⅰ 方案整合而来,并在1773例65-95岁非瓣膜性房 验)Ⅰ-Ⅱ方案整合而来,并在1773例65-95岁非瓣膜性房 颤、服用华法令治疗的住院医疗保险患者中得到检验,其 中评分方法是存在心衰、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等 中评分方法是存在心衰、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等 危险因素时,每项1 危险因素时,每项1分,如果存在脑卒中史、短暂脑缺血 史则评分为2分,各项合计总分极即为CHADS2评分。 史则评分为2分,各项合计总分极即为CHADS2评分。 在这组老年人群中,CHADS2积分越高中风发生率越高, 在这组老年人群中,CHADS2积分越高中风发生率越高, 但只有少数患者积分非常高≥ ,不到7%的患者积分为0 但只有少数患者积分非常高≥5,不到7%的患者积分为0 (即低危)(表8 (即低危)(表8)。
服用华法令所带来的RRR(相对危险降低), 服用华法令所带来的RRR(相对危险降低),在 ),在 PAF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亦相似 然而, PAF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亦相似。然而,由于参与 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亦相似。 试验的PAF患者相对较少 患者相对较少( 试验的PAF患者相对较少(在最初的五个随机试 验中大约有12% PAF患者参加),这一结论受 患者参加), 验中大约有12%的PAF患者参加),这一结论受 到一定限制。PAF患者间房颤发生的频率和持续 到一定限制。PAF患者间房颤发生的频率和持续 时间有很大差别, PAF的研究亦受到患者本身 时间有很大差别,对PAF的研究亦受到患者本身 AF发作的自我感知的显著差异的限制 发作的自我感知的显著差异的限制。 对AF发作的自我感知的显著差异的限制。尽管相 应的证据尚不确定,但对PAF患者采用与持续性 应的证据尚不确定,但对PAF患者采用与持续性 AF患者一样的方案,根据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存在 AF患者一样的方案 患者一样的方案, 相应予以抗凝剂治疗,似乎是合理的。 相应予以抗凝剂治疗,似乎是合理的。
房颤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评估及对策
其他预防措施
定期监测:定期 进行血液检查及 时发现出血倾向
调整药物:根据 个体情况调整抗 凝药物剂量或更 换药物
生活方式改善: 戒烟、限酒、保 持健康饮食和适 量运动
预防跌倒和碰撞 :加强家居安全 措施避免意外伤 害
出血风险处理对策
出血风险评估工具
添加标题
HS-BLED评分:评估房颤患者出血风险的常用工具包 括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脑卒中、出血史、老年、 药物滥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不稳定等指标。
添加标题
CH2DS2-VSc评分:评估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工具也 可用于评估出血风险包括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年 龄(≥75岁)、糖尿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血管疾病和年龄(65-74岁)等指标。
章节副标题
及时发现与诊断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 现潜在的出血风险
关注患者症状如出现异常 出血及时就医
诊断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进 行全面检查
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 恶化
紧急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抗凝药物 评估出血程度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 监测生命体征记录病情变化
长期管理方案
定期监测:定 期进行血液检 查评估患者的
高
疾病史:高血 压、糖尿病等 慢性疾病史患 者出血风险较
高
遗传因素:部 分患者存在遗 传性出血倾向 增加出血风险
药物因素
药物因素:抗 凝药物的剂量、 种类和个体差
异等
疾病因素:高 血压、糖尿病、 肾功能不全等
生活方式:吸 烟、饮酒、饮
食等
其他因素:年 龄、性别、遗
传等
诊疗因素
诊疗操作:手术、穿刺等操作可能导致出血 药物使用:抗凝药物、溶栓药物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患者自身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可能影响出血风险 其他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陈柯萍房颤抗凝治疗的再评价
ACE研究表明,在非瓣膜性房颤转复中,无论是否在 TEE指导下,皮下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至少不差于 静脉肝素+ phenprocoumon。
房颤转复中的抗凝问题
低分子肝素抗凝的优点
患者不需住院
不需抗凝监测 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固定剂量 皮下注射,使用较方便
房颤射频消融中的抗凝应用
CURE研究表明,在对不稳定型冠脉综合征的标准治疗
(包括应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显著减少 复发性不良事件的发生,使严重血栓栓塞事件下降21% (p<0.00004)。
(1)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防脑卒中
ACTIVE试验(多中心、随机对照) 试验目的:为了验证对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疗效。 主要终点:首发脑卒中、体循环栓塞、心肌梗死或心 血管病死亡 试验方法:14,500名房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愿意接受并且可耐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
明显增加严重出血的发生率 (2.2% vs 1.3%,风险比为1.71)
荟萃分析结果
亚组分析发现,华法林与阿司匹林比较
在所有亚组中都较阿司匹林更有效地降低缺血性
脑卒中的风险
年龄<75岁的患者从华法林中获益更大 华法林治疗,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有效
阿司匹林与固定剂量、低抗凝强度华法林合用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 < 0.03 p < 0.002
p < 0.001 p > 0.2
4
2
0 AFASAK 58% 7– 81 SPAF 67% 27– 85 BAATAF 86% 51– 96 CAFA 42% - 68– 80 SPINAF 79% 52– 90 TOTAL 68% 50–79
房颤新型抗凝药物临床应用和评价
Warfarin
6022 71.6 63.3 2.1
30.9 37.0 32.1 19.8 16.1 31.9 40.6 51.4
Stroke or Systemic Embolism
Dabigatran better
Warfarin better
Cumulative Hazard Rates 0.0 0.02 0.04 0.06 0.08
p 0.005 0.67 0.05 0.66
*Net Clinical Benefit includes vascular events, death and major bleed
Common Adverse Events
Adverse events occurring in >5% of any group
• 生物利用率为6.5%,半衰期为12-17小时,经肾脏 排泄率为80%
• 临床应用中不需要严密旳剂量监控 • 虽然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不宜用于精确量化达
比加群旳血浆浓度,但在紧急情况可用于判断是 否抗凝过分
RE-LY: A Non-inferiority Trial
Atrial fibrillation ≥1 Risk Factor Absence of contra-indications 951 centers in 44 countries
p < 0.002
p < 0.001
Stroke Incidence (%)
2
0
AFASAK 58% 7– 81
SPAF
67% 27– 85
BAATAF
86% 51– 96
CAFA
42% -68– 80
SPINAF
优选房颤抗凝治疗的重要性评价
SPAF(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Study)
• 入选:n=1330
• 地点:美国15个医学中心
• 时间:1987-6至1989-12,平均随访1.3年
(3.6% vs 6.3%,p=0.02) (3)主要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各组间均<1%
CAFA (Canadian Atrial Fibrillation Anticoagulation Study)
• 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 入选: n=378 • 地点:加拿大11个医学中心 • 时间:1987-7至1990-4,平均随访15.2月 • 分组:华法林及安慰剂组 • 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3.4%,
• 入选: n=1100 • 时间:1987-1992,平均随访2~2.3年 • 地点:美国16个医学中心 • 分组:华法林及阿司匹林组 • 结果: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但华法林与
阿司匹林比较使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的绝对数降低很小。
SPAF II(16个医学中心,1100例患者,1987~1992)
阿司匹林预防血栓栓塞作用
➢ AFASAK:阿司匹林与安慰剂组比较无差别(75mg/d) ➢ EAFT:阿司匹林使脑卒中发生率降低16%,但无统计
学意义( 300mg/d )。 ➢ SPAF:阿司匹林使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下降42%
(325mg/d , 3.6% vs 6.3%,p=0.02 )
SPAF II
•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 入选: n=571 • 时间:1987,6-1993,5,平均随访1.7年 • 地点:美国康涅狄格州16个医学中心 • 分组:华法林及安慰剂 • 结果:
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摘要】老年人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抗凝治疗在老年人中具有重要性。
非瓣膜性房颤的特点包括高发病率和严重的并发症风险。
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其作用机制各异。
针对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的抗凝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其在降低卒中和深静脉血栓风险方面有效;抗凝治疗中可能出现出血等并发症,需及时应对。
抗凝治疗在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面临挑战,未来应加强个性化治疗和安全性监测。
【关键词】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非瓣膜性、疗效、安全性、并发症、药物、作用机制、评估、地位、发展方向、挑战。
1. 引言1.1 老年人房颤的发病情况老年人房颤发病情况非常普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体中房颤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群中患有房颤的比例约为2%-3%,而在80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可高达10%以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房颤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尤其是在85岁以上的高龄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更是飙升至15%-20%。
老年人房颤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常常伴随着其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及早认识老年人房颤的发病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对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2 抗凝治疗在老年人中的重要性老年人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年人房颤患病率逐渐升高。
而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5倍以上,其中老年人患者更容易发生卒中和其他血栓栓塞性事件。
抗凝治疗在老年人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对于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减轻病情并延长生存期。
抗凝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阻止血栓形成,从而降低患者发生卒中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在老年人中,抗凝治疗对于预防卒中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抗凝治疗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抗凝治疗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评估抗凝治疗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对120例心内科房颤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
其中,60例接受抗凝治疗,作为治疗组;另外60例未接受抗凝治疗,作为对照组。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心功能等,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相似。
经过一年的随访观察,治疗组中的房颤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较低(p<0.01)。
同时,治疗组中的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抗凝治疗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房颤发作频率和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且不良药物反应率较低。
因此,在符合适应症的情况下,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抗凝治疗;心内科;房颤引言抗凝治疗是心内科房颤患者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通过抑制血液凝结过程,有效减少血栓和栓塞事件的发生。
然而,抗凝治疗的具体方法和管理仍存在一些讨论和争议,包括药物选择、监测与调整、并发症处理以及个体化治疗策略制定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抗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
共纳入了120例心内科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60例为治疗组;另外60例作为对照组。
1.2方法对照组未接受抗凝治疗,治疗组接受抗凝治疗,具体如下:(1)抗凝药物选择:维生素K拮抗剂:维生素K拮抗剂是最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包括华法林和香豆素衍生物。
它们通过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合成,减少血液凝结,从而达到抗凝作用。
维生素K拮抗剂需要根据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剂量调整,确保抗凝效果的稳定和安全。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NOACs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直接抑制凝血酶或某些凝血因子的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波利卡贝等。
中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
器械治疗
对于不适合药物治疗的患 者,可以考虑使用器械治 疗,如左心耳封堵术等。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有助于降低房颤患者发 生血栓的风险。
常用抗凝药物介绍
华法林
一种传统的抗凝药物,通过抑制维生 素K来发挥作用,价格较为便宜,但 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
利伐沙班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直接抑制凝血因 子Xa,疗效稳定且不需要频繁监测凝 血指标。
06
展望未来
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
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
远程医疗和智能化监测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房颤 抗凝治疗的新型药物正在研发中,这 些药物可能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 副作用。
借助远程医疗和智能化监测技术,可 以实现对房颤患者的远程管理和实时 监测,提高治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精准医疗技术的应用
病等,以降低复发率。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房颤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 力,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和预防复发。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中国房颤患者数量庞大,且呈逐 年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约有 数百万房颤患者,且每年新增病 例众多。
患者分布
房颤患者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 特别是大中型城市,这与城市化 进程、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 改变等因素有关。
诊断与治疗现状
诊断情况
目前房颤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和医生的临床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无 创性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也被广泛应用于房颤的诊断。
中国房颤0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中国房颤患者的现状 • 抗凝治疗的方法与药物 • 中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 展望未来
心内科房颤抗凝治疗
心内科房颤抗凝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
在所有房颤类型中,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发病率最高,故其为国内外房颤研究关注的重点。
截至2010年,全球房颤患者数约为3350万例。
我国房颤患者已超800万,其中约500万为NVAF患者。
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NVAF患者的脑卒中患病率为健康成年人的5~6倍,且房颤引发的卒中致死、致残率分别高达20%、60%。
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相关性卒中的核心措施。
研究显示,抗凝治疗可使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从6%降至2.2%。
基层是管理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的“主阵地”,但目前NVAF患者抗凝治疗管理工作尚未在社区得到充分开展。
1指南建议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的指南建议,TAVR后高出血风险(CHA2DS2⁃VASc评分法:女性≥3分,男性≥2分)患者先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6个月,低出血风险者先口服抗凝药物治疗3个月,之后均终身使用单抗血小板方案。
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的指南建议,有抗凝指征的TAVR术后患者,高出血风险者单纯终身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低出血风险者先口服抗凝药物联合单抗血小板3个月,之后终身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无抗凝指征者,高出血风险者终身使用单抗血小板方案,低出血风险者先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方案3~6个月,之后终身使用单抗血小板方案。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2020更新版)》的抗凝策略沿用上述四个欧美指南的推荐,建议对于合并房颤的患者使用单一抗凝治疗的方法,同时因为证据不足且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应用NOACs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不仅与华法林相比无差异,且高于抗血小板药),暂不推荐NOACs。
2互联网规范教育①规范老年房颤患者专属云随访平台:设置适合老年人浏览的应用软件,如大字体、重要内容突出标注、教育文章推送和用药提醒通知的声音洪亮等,避免老年患者错失平台通知;②心内科工作站建立:由资深心内科医护人员组成,根据老年房颤患者常见问题,如房颤相关知识(危害、危险因素、潜在风险、并发症及对应的健康管理)、抗凝治疗相关知识(华法林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对应的健康管理)、饮食原则、运动原则等进行针对性教育,反复线上讨论后规范统一教育内容;③平台文章推送:由护士或平台工作人员拟写统一宣教内容文章,医师审阅后在平台发布,每日或每周推送给患者,并设置签到或阅读后课堂问答,落实对老年房颤患者的规范教育;④个体化提醒管理:通过随访平台、微信、短信等方式,针对患者病情设置个性化用药提醒,包括药物剂量、时间和特殊剂量切药方法,及按时行INR检测的提醒;⑤规范诊治管理:对线下多家医院房颤相关诊疗进行规范化管理,消除患者因距离就近原则或信任原则治疗前后选择不同机构,出现诊疗差异和资料缺失情况,尽可能保证各区域老年房颤患者享受统一的教育资源;⑥建立老年患者和子女微信群:将平台每日或每周推送的文章发至群聊,二次提醒患者接受教育,并在群中每日提醒用药和INR监测,加深对患者规范化管理。
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房颤房颤(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罹患人口约1%,其发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70岁以上的人群中已达7%~8%,房颤除引起临床症状和影响生活质量外,还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最严重的是脑栓塞。
在美国每年的发生率是4.5%[1],在所有中风病人当中,有15%是由于房颤所引起,在80岁以上的个体中,房颤是独立致病原因[2],而且房颤所致的中风症状更严重,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3]。
因此对房颤病人的抗凝治疗十分重要。
1 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ATRIA研究表明,美国房颤适合抗凝治疗的患者中,55岁以下、55~64岁、65~74、75~84岁以及85岁以上患者华法令的应用率为55%。
然而,在对中国部分地区房颤患者的回顾性调查中,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率仅6.6%[4];胡大一等在中国人群所作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仅2%,可见在中国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推广和普及任重而道远。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对房颤的抗凝治疗进行了广泛研究,目前,华法令的抗凝效果已经得到公认,有关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华法令在房颤相关的中风中的有效作用,比较试验发现,华法令的抗凝治疗的结果使得房颤相关性中风的危险减少68%,总死亡率下降33%[5]。
然而试验同时发现华法令治疗使得病人出血的危险从 1.0%增加到 1.3%(每年)[6]。
由于华法令存在治疗窗口窄,伴有出血并发症及必须定期监测血指标等缺陷,使得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
人们试图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达到抗栓的目的。
积极评价抗凝治疗的适应证和强度,对于有效预防脑卒中,减少出血并发症,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
AFFIRM研究建议对所有房颤患者,以及虽然恢复并维持了窦性心律,但存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都应给予持续抗凝治疗[7]。
房颤抗凝管理是预防脑卒中的重中之重
房颤抗凝管理是预防脑卒中的重中之重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有调查显示,中国人群的房颤发病率约为0.77%;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房颤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升高;有证据表示,未来我国房颤患者数量还将持续增长;而且,由房颤引发的脑卒中风险较普通人群高5倍,且病死率及致残率远高于其他原因引发的脑卒中。
目前,房颤的治疗仍是心律失常领域的难题之一。
甘肃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主任谢萍教授,长期从事有关心血管疾病发生机制及其药物防治课题的研究,擅长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疑难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冠心病的介入诊疗手术,而且在心律失常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技术领域,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很高的造诣;她多年关注房颤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在房颤抗凝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日前,本刊记者就房颤的临床防治、房颤的抗凝治疗管理等话题,对谢萍教授做了深入采访。
房颤抗凝的新型药物谢萍教授认为:“如何在房颤患者中筛选出卒中的中高危人群给予抗凝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评估脑卒中高危人群以及指导房颤抗凝,2010年的欧洲房颤指南和2014年的美国房颤管理指南,均建议使用*****-VASc评分方案。
我国临床上通常也采用这一评分方案。
”谢萍教授接着说:“此外,由于房颤在抗凝治疗的同时也带来了出血风险,美国最新房颤指南还首次建议使用HAS-BLED评分系统,在应用抗凝药物前评估出血风险。
对于经典药物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控制不稳定,新指南则建议使用新型抗凝药物。
”谢萍教授表示:“新型抗凝药的研究主要是以华法林作为标准对照进行,重点研究其安全性评价、干扰因素、抗凝机制以及抗凝强度等。
”之后,她陆续介绍了“达比加群”等其他4种新型抗凝药物——达比加群:在RE-LY研究中,纳入的18 113名房颤患者被随机分为达比加群150 mg bid组、达比加群110 mg bid组、华法林组。
抗凝治疗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抗凝治疗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心内科房颤患者在治疗中,实行抗凝治疗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讨论。
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1年2月份至2022年2月份接诊的心内科房颤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治疗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抗凝治疗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心内科房颤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适症状发生情况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研讨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实行抗凝治疗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
结论:通过对心内科房颤患者在治疗中实行抗凝治疗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值得运用。
【关键词】心内科房颤;抗凝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心房颤动简称为房颤,是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常见的表现症状有黑曚、头晕、疲倦乏力、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尿多以及脑栓塞的症状【1】。
导致房颤的因素有情绪波动较大、剧烈运动、饮酒等,如不及时对其进行干预,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脑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冠状动脉栓塞等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2】。
因此,本次针对心内科房颤患者在治疗中分别使用常规治疗模式和抗凝治疗模式作比对试验,对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适症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1年2月份至2022年2月份接诊的心内科房颤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治疗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1.22±1.31),实行抗凝治疗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63.53±1.28),研究资料P>0.05,可展开研究。
心房颤动指南-抗凝治疗
03 抗凝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CHAPTER
华法林
优点
价格相对较低,对大多数患者的抗凝 效果良好。
缺点
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调整剂量, 且受食物、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个 体差异较大。
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
优点
使用方便,无需监测凝血功能,疗效稳定且个体差异小。
缺点
价格相对较高,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肾功能不全、高龄等)需谨慎使用。
心房颤动指南-抗凝治疗
目录
CONTENTS
• 心房颤动概述 • 抗凝治疗的重要性 • 抗凝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 非药物治疗方法 • 患者教育与护理 • 心房颤动指南的更新与展望
01 心房颤动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其特 征是心房内血液无法有效地泵入 心室,导致心房内血液淤积。
定期监测心房颤动的症状 和体 患者教育与护理
CHAPTER
提高患者对心房颤动的认识
总结词
了解心房颤动的症状、病因和后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详细描述
向患者介绍心房颤动的常见症状,如心悸、气短等,以及可能导致的心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和心力衰 竭。解释心房颤动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以便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
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
总结词
传授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VS
详细描述
向患者解释抗凝治疗的目的和作用,强调 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重要性。说明抗凝药 物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可 能出现的副作用和应对措施。
定期随访与监测
总结词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检测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心房颤动,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
抗凝治疗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抗凝治疗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一、内容简述抗凝治疗在心血管疾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抗凝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基础疾病、药物种类、剂量、用药时间等。
因此对抗凝治疗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对于提高抗凝治疗的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抗凝治疗的质量评价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抗凝治疗质量评价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抗凝治疗的科学依据和指导意见。
1. 抗凝治疗的定义和作用抗凝治疗是指通过使用药物或手术等方法,减少血液凝固,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性疾病的发生。
抗凝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肺栓塞等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抗凝治疗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血液黏度,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从而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抗凝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肝素类、低分子量肝素(LMWH)、华法林、阿哌沙班、比伐卢定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干扰血液凝固过程的不同环节,达到抗凝的目的。
然而由于抗凝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因此抗凝治疗的质量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抗凝治疗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抗凝治疗方案,降低患者因抗凝治疗不当导致的并发症风险。
2. 抗凝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抗凝治疗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抗凝治疗主要针对血栓形成和栓塞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心房颤动等。
在这些疾病中,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包括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剂量。
此外抗凝治疗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凝血酶直接抑制剂ximelagatran 口服凝血酶直接抑制剂ximelagatran预 ximelagatran预 防非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的作用评价
华法林抗凝治疗存在的问题
影响因素多,药物及非药物 治疗谱窄(INR在2~3之间) 出血的风险 频繁抽血检查INR,患者的顺从性受影响 目前已证明固定的小剂量华法林与监测下调整华法 林剂量比较,脑卒中的风险增加4倍(SPAFIII)
对抗凝药物的选择应个体化,对每例患者评估其发生 脑卒中和出血的风险,并评估风险-效益比例。
除非有禁忌症,对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长期 口服抗凝药物,并调整剂量,使INR在2到3之间。
房颤抗凝治疗的建议(ACC/AHA/ESC) 房颤抗凝治疗的建议(ACC/AHA/ESC)
临床背景: 临床背景: 风湿性心脏病 高危因素, 年龄 < 75 岁 高危因素, 年龄 > 75 岁 年龄 < 60岁的孤立性房颤 华法林治疗有禁忌症的患者 治疗: 治疗: 华法林 (INR 2.0 - 3.0) 华法林(INR 2.0 - 3.0) 华法林 (INR 1.5 - 2.6) 阿司匹林 325 mg/day 阿司匹林 325 mg/day
血栓栓塞 出血性脑卒中
华法林
阿司匹林
华法林
阿司匹林
年龄>75岁 年龄>75岁 >75
年龄<75岁 年龄<75岁 <75
阿司匹林与华法林作用机制比较
阿司匹林主要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 预防TIA及轻度的缺血性脑卒中
华法林主要预防心源性栓子引起的严重的脑栓塞
如何确定合适的抗凝强度 -合适的INR治疗范围? 合适的INR治疗范围? INR治疗范围
假想的华法林替代方法预期特性
口服剂型 可以预见其抗凝效果 剂量固定 无必要进行复杂监测 用药起效快,停药失效迅速 没有严重的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至少跟华法林一样有效 至少跟华法林一样安全
阿斯利康公司的Ximelagatran(Exanta)目前已进入第三 阶段的临床试验。与其它的抗凝血剂(如华法林)相比, Ximelagatran可在大约2个小时内起作用,服用更为方 便。此外,它不受细胞色素P450系统或食物的影响, 并且几乎全部由肾系统排泄出,同时不需要监测抗凝 血剂的活性。
5个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 个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 ↓ 68% (女性84%,男性60% ) 病死率 -----------(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 8% 发生率------- ↓ 36% ↓ 33% 死 ) 华 法 林
严重出血事件
房颤的死亡率
房颤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是窦律的 5倍 全美发生的脑卒中15-20%与房颤有关 房颤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机会4.9–6.9% , 不同年龄 组有差别,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
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的研究
荟萃分析发现了下列独立危险因素: 荟萃分析发现了下列独立危险因素:
SPAF(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Study)
入选:n=1330 地点:美国15个医学中心 时间:1987-6至1989-12,平均随访1.3年 分组:
可接受抗凝治疗组: 可接受抗凝治疗组:
– 华法林(PTR1.3-1.8):n=210 – 阿斯匹林(325mg): n=206 – 对照组: n=211
华法林抗凝作用: — AF 荟萃研究: Meta-analysis
8
p < 0.01
Controls Warfarin
p < 0.02
6
p < 0.03 p < 0.002
p < 0.001 p > 0.2
4
2
0 AFASAK 58% 7– 81 SPAF 67% 27–85 BAATAF 86% 51–96 CAFA 42% - 68– 80 SPINAF 79% 52–90 TOTAL 68% 50–79
20
%
10
0
50–59
60–69 年龄 (岁)
70–79
80–89
Wolf et al. Stroke 1991;22:983-988.
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的重要性 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启示
(AFASAK、SPAF、BAATAF、SPINAF、CAFA) AFASAK、SPAF、BAATAF、SPINAF、CAFA)
SPAF II(16个医学中心,1100例患者,1987~1992) 16个医学中心 1100例患者 1987~1992) 个医学中心, 例患者,
%
5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
2 1.8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血栓栓塞 出血性脑卒中
INR与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并发症关系 与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并发症关系
100
The European Atrial Fibrillation Trial Study Group.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5;333(1):5–10.
Incidence rate (per 100 person-years) person
SPAF II
入选: n=1100 入选: 时间:1987-1992,平均随访 ~2.3年 时间: - ,平均随访2~ 年 地点:美国16个医学中心 地点:美国 个医学中心 分组:华法林及阿司匹林组 分组: 结果: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但华法林与 结果: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比较使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的绝对数降低很小。 阿司匹林比较使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的绝对数降低很小。
既往脑卒中或TIA发作(RR=2.5) 既往脑卒中或TIA发作(RR=2.5) TIA发作 年龄(RR=1.4/10岁) 年龄(RR=1.4/10岁 高血压(RR=1.6) 高血压(RR=1.6) 糖尿病(RR=1.7) 糖尿病(RR=1.7)
Framingham 研究
30
AF 发生率 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
Laupacis et al. Chest 1998;114:579S-589S.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无 有 无 有 所有病人
建议 阿斯匹林 华法林 阿斯匹林或华法林 华法林 华法林
*有TIA、脑卒中、外国动脉栓塞史,
高血压, 左心功能低下, 风湿性瓣膜病、人工瓣膜
ACC/AHA/ESC制定的房颤抗凝治疗的指南 ACC/AHA/ESC制定的房颤抗凝治疗的指南
日本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二级预防试验
INR INR
1.5-2.1 2.2-3.5
明确的抗凝效果 明显的出血并发症
Stroke 2000;31:817-821
%
30
总 事 件 发 生 率
25 20 5 0 5 0 5
1.60 1.99
2 0
2 5
2.60
ACC/AHA/ESC制定的房颤抗凝治疗的指南 ACC/AHA/ESC制定的房颤抗凝治疗的指南
房颤抗凝治疗的重要性评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陈柯萍 张澍 陈新
房颤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
在美国 将近220万人患有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 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明显增加 – 50~59岁为0.5% – 60~69岁为1.8% – 70~79岁为4.8% – 80~89岁为8.8% 房颤人群死亡率加倍
80
60
40
20
0 0 1.0–1.9 1.0– 2.0–2.4 2.0– 2.5–2.9 2.5– 3.0–3.4 3.0– 3.5–3.9 3.5– 4.0–4.4 4.0– 4.5–4.9 4.5– >5.0
INR Range
INR =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不可接受抗凝治疗组: 不可接受抗凝治疗组:
– 阿斯匹林(325mg/d):n=346 – 对照组: n=357
SPAF
结果: 结果: (1)华法林使血栓栓塞事件降低67% ( 2.3% vs 7.4%, p=0.01) % %, ) (2)阿司匹林使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降低42% %,p=0.02) (3.6% vs 6.3%, % %, ) (3)主要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各组间均<1%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入选: n=571 入选: 时间:1987,6-1993,5,平均随访 年 时间: , , ,平均随访1.7年 地点:美国康涅狄格州16个医学中心 地点:美国康涅狄格州 个医学中心 分组:华法林及安慰剂 分组: 结果: 结果:
– 华法林使脑梗塞的发生率降低 % 华法林使脑梗塞的发生率降低79% ( 0.9% vs 4.3%, p=0.001) % %, = ) – 严重出血的发生率,华法林组为每年, 严重出血的发生率,华法林组为每年, ( 1.3% vs 0.9% ,p>0.05) % % )
BAATAF ( Boston Area Anticoagulation Tria
Fibrillation Study )
for Atrial
入选:n=420 时间:1985-9至1989-6,平均随访2.2 地点:美国波士顿地区32个医学中心参与 分组:随机分为华法林和安慰剂组
BAATAF结果 BAATAF结果
CAFA (Canadian Atrial Fibrillation Anticoagulation Study)
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入选: n=378 地点:加拿大11个医学中心 时间:1987-7至1990-4,平均随访15.2月 分组:华法林及安慰剂组 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3.4%, 华法林组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3.4%, 华法林组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3.4 安慰剂组为4.6% 安慰剂组为4.6% 4.6 注:此研究提前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