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以诗歌的成就最突出,他历来是以诗人的身份被载入文学史的。他现存诗近130首,具有丰富的内容。
(一)、悲叹为官行役的劳苦,表达静念园林的思绪
陶渊明抱着“大济于苍生”和“口腹自役”的情志而“投耒去学仕”(《饮酒》其十九),但官场黑暗,他又“志意多所耻”(同上),“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不肯屈己奉人,因此,虽几经进退而终无建树。他为官行役没有欢欣,反感劳苦,总是身在行役而静念园林。这种一心处两端的境况,在他宦游期间所写的行役诗中得以充分表露。如《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说:“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他是边做官边后悔:“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甚至赴任途中也是如此,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他说: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陶渊明是为仕不能静心,归居又不甘心,心与形的对立,使他内心非常痛苦,也很无耐。这种对立与无耐,正显示了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他在《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中写道: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田园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有了这样的德操与心态,为官行役的劳苦,便可想而知。悲叹行役的劳苦是陶渊明之前行役诗共有的内容,而将为官行役之苦与静念园林之情合为一体,则是陶渊明行役诗所特有的。
(二)、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在仕与隐的矛盾斗争中,陶渊明最终选择了隐,由对园林的静念化为了皈依的现实,心与形得到统一。描绘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写闲适自得的愉悦心境,成为陶渊明田园诗的基本内容。他视田园为人生安身立命之所,是与黑暗现实、混浊官场对立的理想境界。如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应作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写诗人归田的原因和重返田园的愉快生活。诗人称官场为“俗”,称官场中逢迎应酬、钻营取巧为“适俗韵”,以“尘网”、“樊笼”喻肮脏无聊、束缚人性的官场,以“羁鸟”、“池鱼”喻误入官场的自己,可见诗人对官场的憎恶。归隐田园,正如笼中之鸟飞回山林,池中之鱼重返水潭,让诗人感到无比自由和愉悦。十余亩田地足以养生,八九间草屋足以托身。远处的村落与炊烟,近处的狗吠与鸡鸣,充满生机而又恬美静穆。人的本性在这至真至淳的境界中得到恢复。又如《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的兴致和领悟。诗人归隐后闲适自得的心境,于采菊、见山、视夕、观鸟之间表露无遗。“采菊”二句历来为人击节赞赏。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东坡题跋》)王国维说此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人间词话》)。在这“境与意会”、“无我之境”中,诗人领悟了人生真正的意趣。所以能够如此,皆因“心远”尘俗。又如:“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这是写早春迷人气氛的。“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和郭主簿》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读山海经》其一)这是写夏季优美景致的。诗人就是在这种令人陶醉的田园风光中,品味着“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同上)的人生乐趣。
(三)、热爱农业劳动,强调劳动意义
作为一个不再追慕荣利、依赖官府供给的文人,陶渊明最可贵之处莫过于自食其力。他的不少田园诗是写农业劳动的。如《归园田居》其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写诗人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和富有诗意的感受。由于诗人刚开始学种庄稼,缺乏管理农田经验,所以“草盛豆苗稀”。但他不辞辛苦,“晨兴”而作,“带月”而归,希望庄稼长得好些,体现了对农业劳动的热爱。这种感情,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是罕见的,也是世家大族所蔑视的,正因为这样,更可见出陶渊明归隐之心的坚定不移与对抗官场和世俗的勇气。又如:“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归园田居》其二)反映了他对农作物收成的关注。“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反映了他坚持躬耕的顽强精神。这种精神,是慨叹“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谢灵运《登池上楼》)的谢灵运等人所无法相比的。陶渊明特别强调劳动的意义。他有一首《劝农》诗,其中云: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赡之伊何?实曰播植。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这是以后稷、舜、禹重视农业劳动作为事实论据,以《尚书·周书·洪范》中的“八政始食”作为理论论据,勉励人们从事农业劳动:“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宵兴,农夫野宿。”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陶渊明觉得孔子此说太高远,认为要坚守归隐独善的理想,还是要劳动的:“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他坚信:“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劝农》)“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正因为如此,陶渊明才能以“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的乐观心态从事农业劳动。对农业劳动如此充分的肯定并能如此真诚的歌颂,陶渊明之作是中国古代文人作品中的第一次;对农业劳动如此执着的热爱并能如此强调其意义,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中的第一人。
(四)歌咏闲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与人交往的情谊
陶渊明在劳动中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又与下层文人和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反映这方内容的诗歌,常常流露出一种其乐融融的生活情调。如《和郭主簿》其一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