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版一年级数学《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说课稿
解决问题(8和9)(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解决问题(8和9)——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8和9的数数、写数、认数;(2)培养学生运用8和9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8和9的数数、写数、认数过程;(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8和9进行计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8和9的数数、写数、认数;(2)运用8和9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8和9的数数、写数、认数的正确性;(2)运用8和9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教学课件等;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复习7以内的数数、写数、认数;(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8和9的数数、写数、认数。
2. 探索8和9的数数、写数、认数(1)让学生观察数字卡片,找出8和9;(2)引导学生用计数器进行8和9的数数;(3)教师示范8和9的写数、认数方法,并让学生跟随练习;(4)学生分组进行8和9的数数、写数、认数练习。
3.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8和9进行计算;(2)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汇报交流;(3)教师点评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8和9的数数、写数、认数练习;(2)教师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5. 总结延伸(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8和9的数数、写数、认数方法;(2)引导学生运用8和9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本上的8和9的数数、写数、认数练习;2. 观察生活中的8和9,并与家长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解决问题(8和9)2. 内容:(1)8和9的数数、写数、认数;(2)运用8和9解决实际问题。
五单元8和9的加减法及解决问题说课稿
五单元《8、9加减法和解决问题》教材解说主备人:黄姗复备人:课型:新授课时间:10月28日单元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8和9加减法和解决问题》,教材58-58页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拼摆的去感受并掌握8、9的组成。
掌握用组成计算8和9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巩固“一图四式”题型,提升对“一图四式”的理解与认识,区分看图列式题的几个不同类型。
3、会用8和9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渗透数学最基础的减法数量关系。
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与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8和9的组成教学重点、难点:8和9的组成。
教学策略:1、通过“8个星星分两组,有几种分法?”问题引领学生有序汇报8的分成,引导学生一种分法能想到两个组成,做到成对的记忆8的组成与分成。
通过对口令、拍手、伸手指、找朋友等游戏快速记忆8的分成。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学具具体分一分,在操作中感知9的组成,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观察、总结记忆9组成的方法。
3、设计分层习题巩固8和9的分成学习成果,让学生逐渐习惯用分成来快速计算加减法。
第二课时:8和9的加减法教学重、难点:8和9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巩固之前学习的“一图四式”题型,提升对“一图四式”的认识,渗透加减法互为逆运算思想。
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情境图,教学8、9加减法。
教学时,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进而得出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即“一图四式”。
2、利用投影仪让学生操作学具,通过操作提升学生对“一图四式”的理解,即:为什么可以列一图四式?知道什么时候列一图四式,什么时候列加法算式,什么时候列减法算式。
3、明确加法算式很多时候可以列两个,减法算式很多时候只能列一个。
在操作活动中渗透加减法互为逆运算思想。
第三课时:8和9的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8和9的组成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8,9 的加减法》 说课稿
《8,9 的加减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8,9 的加减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8,9 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 1-7 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学习20 以内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8,9 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对加减法的意义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 8,9 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以及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通过情境图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和直观形象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 8,9 的加减法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 6,7 的加减法,对加减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 8,9 的组成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 8,9 的加减法的含义,掌握 8,9 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 8,9 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 8,9 的加减法的算理。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版一年级数学《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说课稿
《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早上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
下面我将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八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说教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本单元解决的问题结合6、7和8、9的加减法,设计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初步了解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认识6、7这部分的解决问题,考虑到学生识字不多,主要以图画形式呈现问题,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表示信息和问题,出现了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只”表示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第57页又安排了一组解决问题,其内容与6、7的加减法中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略有不同。
首先,用同一情境图呈现了三个数学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其次,在呈现数学问题的主题图中,由于用简短的文字代替了大括号和问号,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
题中的某些已知数量不是通过数数去得出,而改为告诉已知数量,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字理解问题情境、通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是后续学习纯文字叙述的解决问题的基础,在知识内容和审题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本单元解决的问题结合6、7和8、9的加减法,设计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初步了解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认识6、7这部分的解决问题,考虑到学生识字不多,主要以图画形式呈现问题,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表示信息和问题,出现了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只”表示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第57页又安排了一组解决问题,其内容与6、7的加减法中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略有不同。
首先,用同一情境图呈现了三个数学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其次,在呈现数学问题的主题图中,由于用简短的文字代替了大括号和问号,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
题中的某些已知数量不是通过数数去得出,而改为告诉已知数量,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字理解问题情境、通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8和9的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和9的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八和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
这两个单元主要围绕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以及分类和排序展开。
一、教学内容第八单元的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通过观察、触摸和绘制这些几何图形,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名称。
第九单元的分类和排序,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将物体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 学生能够将物体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分类和排序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以及学会将物体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模型,以及一些实际的物品。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或者物品,用于分类和排序的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教具,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 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这些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3. 实践:让学生自带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排序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给出一些分类和排序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图形和名称,以及分类和排序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带来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排序,并说明分类和排序的依据。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将物品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例如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分类和排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和名称,以及分类和排序的方法。
《8、9的加减法》数学教学一等奖说课稿
《8、9的加减法》数学教学一等奖说课稿1、《8、9的加减法》数学教学一等奖说课稿《8、9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和8、9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之一,甚至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到根据一幅图能够列出两加两减四个算式。
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中教学的重点是计算8、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看图列算式(减法算式)、正确计算。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法上我采用了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操作、思考、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归纳、合作以及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法上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方式,主要应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通过点拨、引导使学生形成技能。
在教学程序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了以下三个环节:第一:导课。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对学生提出《课堂常规》要求,以对口令、比一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常规》、遵守《常规》;再复习8、9的组成,为熟练口算扫清障碍。
第二:新课。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一图四式”。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部分的难点。
因此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初步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2、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摆苹果图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
在计算过程体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帮助学生积累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
直接出示算式5+3、3+5、8-3、8-5计算,提问: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鼓励学生说出多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多样化(如:数数、想数的组成与分解、调换加数的位置、算减法想加法等)。
《8和9的认识》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8和9的认识》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8和9的认识》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和9的认识》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8和9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8和9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4页的教学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及编排意图教科书第53~54页上8、9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不过比认识6、7的要求稍微高一些。
主要是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并且所数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
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黑板上的字等。
画面除供数数外,还明显地反映了环保教育的主题。
关于8、9的序数意义,教材仍然沿用了6、7所采用的编排方法,不同的是要求学生分别给左边的8只蝴蝶和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意义的不同。
3、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数数、实际操作等活动认识数字8和9的含义,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能正确地读写8和9。
(2)知道8和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4)培养学生有序地看图,有序数数的方法及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图意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和9。
教学难点:正确区别8、9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正确书写8和9。
二、说教学程序1、复习旧知2、新授(1)出示挂图,学习数8和9。
(2)出示直尺,教8和9的数序。
(3)借助计数器和点子图教授8和9的大小比较。
(4)学习8和9的写法。
(5)学习“几”和“第几”。
(6)学习8和9的组成。
3、巩固练习。
4、做游戏巩固“几”和“第几”。
5、全课总结三、说教法、学法(一)教法:1、探索发现法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优秀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并能利用10以内加减法正确解答。
2、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从问题的角度寻找相关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找问题的审题方法,同时进行数学问题结构的渗透。
3、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并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使其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学会从问题的角度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分析方法、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信封、写有条件的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一)在读懂题意后,找准和问题相关的信息1.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找到几个条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学生列式6+3=9(个)教师要追问如下问题:解答正确吗?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2.出示图:(1)看图读懂题意,独立解答。
(2)交流讨论:学生列出算式:8-4=4,10-4=6之后,教师要追问。
师:你觉得哪个算式正确?为什么?图上确实有10只鸡,你为什么要用8去减?做种让学生发现:两只大鸡和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是多余条件。
(3)小结反思: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去选择那些和问题有关的信息。
(二)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1.出示主题图:(1)观察情境图,先关注图中所给的文字信息。
(提供两个已知信息只需提出问题)提问:有关沙堆,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语言完整、流利、有序地找到图中所给的两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
当学生解答出 8-3=5(个),教师要追问。
师:这样解答正确吗?说一说看法。
《8和9的解决问题》教案
《8和9的解决问题》教案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的内容,是在学了6、7加减法中的用数学: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取代了原来老教材的应用题。
通过“解决问题”教学,既要求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又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结构特征,为学习更复杂的解决问题打好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运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学会小组合作。
3、进一步理解大括号、问号的意义;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列式计算。
4、结合“用数学”的教学过程渗透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大括号、问号的意义;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列式计算。
四、教学过程:出示情景图:1、课件播放美丽的森林一角。
2、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学生:小鹿,天鹅,蘑菇,大树,小河、小草。
通过播放美丽的森林的图片,学生兴趣大增,学生立刻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交流小鹿的问题(一)1、课件展示小鹿奔跑的部分2、谁愿意来说说关于小鹿你知道了什么?3、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关于鹿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4、这道题里不论是用图画表示,还是用文字写出来,都把它叫做数学信息。
这(指幻灯片呈现的内容)就是数学信息。
问题出来了,你们会解答吗?1、仔细观察小鹿的图片,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有9只鹿跑走了三只2、学生:通过数,或图片中告诉我们的3、学生:还剩几只小鹿。
以前问题是一个问号,在这里是一句话。
一共有9只鹿,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鹿?4、尝试列算式。
5、说说为什么用减法?学生:还剩几只?通过课件展示小鹿的部分,让孩子直观的发现数学信息,也更容易集中所有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数学的兴趣。
解决问题(8和9)(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解决问题(8和9)——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8和9的数字概念,能正确书写8和9。
(2)培养学生运用8和9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感知8和9的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运用8和9进行简单的计算,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8和9的数字概念2. 8和9的书写方法3. 8和9的数量关系4.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8和9的数字概念(2)8和9的书写方法(3)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难点:(1)理解8和9的数量关系(2)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感知8和9的数量关系。
2. 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讲授法:讲解8和9的数字概念、书写方法及加减法运算规则。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说出8和9的数字概念。
(2)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哪里见过8和9?”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探究新知(1)教师通过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感知8和9的数量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教师讲解8和9的书写方法,并示范书写。
(4)教师讲解加减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运用8和9进行计算。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8和9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加减法运算规则。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9的加减法应用》说课稿
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8、9的加减法应用》说课稿一、说教材《8、9的加减法应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与6、7加减法中安排的用数学内容略有不同,其区别主要是:一、少了大括号,转变为图文应用题;二、题中的某些已知数量不通过数数去得出,而改为直接告诉已知数量,这有利于学生通过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而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二、说学情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6、7的加减法,学生已经解决过这类型的问题了,一部分学生能够把图的意思表达清楚,并能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技能:能看懂图意,初步学会解决图画信息和文字信息相结合的数学问题。
数学思考:会根据图中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
问题解决:能正确分析解答。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用语言叙述图画应用题的题意;会解答图画信息和文字信息相结合的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说教法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他们的思维往住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象或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准确把握概念内涵。
六、说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七、说教学程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和9的加减法》精品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和9的加减法》精品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8和9的加减法》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8和9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运算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8和9的加减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到数学运算,对于加减法还有些陌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来理解和掌握8和9的加减法。
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8和9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8和9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运算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8和9的加减法。
2.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8和9的加减法。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采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8和9的加减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8和9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8和9的加减法运算。
4.总结: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总结8和9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数字的加减法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8和9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可以采用图示和的形式,直观地展示8和9的加减法运算过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来进行。
对于掌握8和9的加减法运算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8和9加减法》说课稿
《8和9加减法》说课稿《8和9加减法》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7页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7页的内容,是在学了6、7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金色的秋天后进行教学的。
大家知道,新教材中的“用数学”,类似于老教材中的应用题。
通过“用数学”教学,既要求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又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为学习更复杂的应用题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4、教学重点: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学生学会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说教法这节课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说学法本节课我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学习后再进行全班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同桌之间的动手、动脑、动口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为:(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师:同学们,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的小动物,它们生活的很愉快,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它们在干什么呢?谁想来说一说。
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可是,小动物们在玩耍时,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帮他们解决吧!出示课题:用数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和9的解决问题》
《8和9的解决问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8和9的解决问题》,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8和9的解决问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57~58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6和7的解决问题》、《8和9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以后学习稍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说出图意,能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及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快乐的学习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3、重点、难点围绕上述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能找准有效信息,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完整流畅的说出图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在低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因此,我将整个新授过程贯穿于教材中《大森林》的情境图中,采用以情景教学为主,直观演示,引导发现等多种方法并用的教学方式。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知识。
三、教学过程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为了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的开始,我以情境图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美丽的大森林里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们有没有信心去解决呢?紧接着出示大森林情境图揭示课题,自然过渡第二环节。
8和9的解决问题说课稿
8和9的解决问题说课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涉及到数学知识的运用,还涉及到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关于8和9的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8和9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8和9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8和9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规则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挂图、实物、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数学课本、练习册、笔等学习工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数字8和9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的想法。
2. 教师展示一些含有数字8和9的实物或图片,如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数量。
3. 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感受8和9的数量关系,为接下来的加法和减法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1. 首先,教师通过挂图或PPT展示8和9的加法表,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加法表,让学生熟悉加法的概念和顺序。
2. 接着,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如“有3个苹果,又拿来5个苹果,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来讲解8和9的加法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3. 在讲解完加法后,教师通过类似的方式引入减法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如“有8个气球,飞走了2个,现在还剩下多少个?”来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进行口算练习。
4.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出题,进行8和9的加减法口算比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说课稿第【1】篇〗8和9的认识【说教学内容】:8和9的认识【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熟练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并会正确读写。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有序看图,有序数数的方法。
4、初步向学生渗透统计的有关知识。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说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熟练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并会正确读写。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说教学难点】:8和9的序数含义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故事。
今天,数字王国里非常热闹,数字娃娃们在做游戏呢数字娃娃0觉得自己太胖了,他想减肥,于是在腰间系了一根腰带(在0的中间系上一根绳子),结果,它变成了几(8)数字娃娃6看见了直笑(出海绵做的数字6),于是对它说:你怎么变成8了呀要减肥得多做运动,我来做个倒立给你看(将数字6倒过来),数字娃娃0一看也笑了:你也变了!你也变了!小朋友,你们看看6变成了几(9)那我们今天就来和8、9交朋友。
(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1、到生活中寻找8和9。
师:生活中哪有8和9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做什么呢师出示情境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它们的数量是多少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生:(兴致勃勃地用手点数着,一边数一边说)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生1:花坛的两边有8棵松树。
生2:花坛里有8朵美丽的花。
生3:黑板上写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生5:黑板的前面摆放着9盆花。
生4: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
生6: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共9个人整理花坛。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解决问题(一)》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 解决问题(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8 解决问题(一)》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加法和减法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能熟练运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经验,但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还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图片或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说课稿第【1】篇〗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8课时 8、9的组成【说教学内容】:教材P52及练习十一第4、5题【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说教学重点】: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8个小五星,9个小圆片。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问: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2.师: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 8○9 8○6 9○53.猜一猜。
(1)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2)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4.揭题。
师: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9,了解8和9分别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9的组成)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教学8的组成。
2.创设情境。
一天,老师买了8个小西瓜,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
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西瓜吗3.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请你拿出8个五角星来代替8个小西瓜,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
分分看,看看可以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同桌合作,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的所有组成。
(3)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8的组成,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4。
师: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我们可以由l和7组成8,想到7和l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早上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
下面我将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八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单元解决的问题结合6、7和8、9的加减法,设计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初步了解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认识6、7这部分的解决问题,考虑到学生识字不多,主要以图画形式呈现问题,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表示信息和问题,出现了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只”表示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第57页又安排了一组解决问题,其内容与6、7的加减法中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略有不同。
首先,用同一情境图呈现了三个数学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其次,在呈现数学问题的主题图中,由于用简短的文字代替了大括号和问号,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
题中的某些已知数量不是通过数数去得出,而改为告诉已知数量,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字理解问题情境、通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是后续学习纯文字叙述的解决问题的基础,在知识内容和审题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本单元解决的问题结合6、7和8、9的加减法,设计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初步了解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认识6、7这部分的解决问题,考虑到学生识字不多,主要以图画形式呈现问题,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表示信息和问题,出现了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只”表示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第57页又安排了一组解决问题,其内容与6、7的加减法中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略有不同。
首先,用同一情境图呈现了三个数学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其次,在呈现数学问题的主题图中,由于用简短的文字代替了大括号和问号,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
题中的某些已知数量不是通过数数去得出,而改为告诉已知数量,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字理解问题情境、通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是后续学习纯文字叙述的解决问题的基础,在知识内容和审题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现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并能利用10以内加减法正确解答。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从问题的角度寻找相关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找问题的审题方法,同时进行数学问题结构的渗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并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使其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学会从问题的角度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分析方法、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五、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标精神的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
1、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
2、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3、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
1、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
2、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
3、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六、说教学准备
信封、写有条件的纸条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在读懂题意后,找准和问题相关的信息
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找到几个条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学生列式6+3=9(个)教师要追问如下问题:
解答正确吗?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
2.出示图:
(1)看图读懂题意,独立解答。
(2)交流讨论:
学生列出算式:8-4=4,10-4=6之后,教师要追问。
师:你觉得哪个算式正确?为什么?图上确实有10只鸡,你为什么要用8去减?
做种让学生发现:两只大鸡和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是多余条件。
(3)小结反思:
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去选择那些和问题有关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不同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通过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数量关系并
解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准有用的信息,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二)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1)观察情境图,先关注图中所给的文字信息。
(提供两个已知信息只需提出问题)
提问:有关沙堆,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语言完整、流利、有序地找到图中所给的两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
当学生解答出8-3=5,教师要追问。
师:这样解答正确吗?说一说看法。
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检查方法。
(可以再做一遍,也可以用加法检查)
【设计意图】在观察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流利地、有序地、完整地表达题意,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为正确选择方法打好基础。
(2)从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独立思考、与同学交流汇报
①只提供了一个信息,需要自己在图中找另一个信息再提问题(小黄桶);
②两个信息都隐藏在图中(小朋友、铲子)。
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3)小结反思:
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所以要想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必须找到两个相关的条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深入的观察,层层深入,体会到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提高学生审题、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合理搭配,解决问题
师:我下班要去趟超市,要买的东西还有问题就写在信封上了。
看看1号信封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号信封:一双拖鞋和一双袜子一共多少元?
师:条件就在信封里:单拖鞋:3元/双;棉拖鞋:5元/双
①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同学的作品,引发争论。
②交流辨析
辨析:学生发现根据给出的条件不能解答,因为解决问题缺少条件,不知道一双袜子多少元。
③根据问题,补充条件。
袜子:4元/双。
列式解答3+4=7(元)5+4=9(元)
④辨析: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算式?
小结:提出的问题不同,选择的条件就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问题与条件的分析,发现缺条件。
体会到不是给了条件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还要看所给的条件与问题是否匹配。
(2)建立联系,解决问题
①出示2号信封。
内有信息:8元钱能买几瓶酸奶?
条件:矿泉水2元/瓶;橙汁5元/瓶;可乐3元/瓶。
学生发现:条件与问题不对应。
师:这些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②引导学生修改问题:8元钱能买几瓶饮料?
【设计意图】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将问题与条件进行搭配,使条件与问题建立联系。
进一步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3)在读算式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形成能力
①我的饮料已经买好了,你能从算式中解读出我买饮料的情况吗?
出示算式:2+5
3+5
2+3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这么多购买方案,无论哪种方案,我们要读懂它,其实还是看问题与条件的关系。
②还可以怎么买?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算式、判断算式是否合适、你还什么想法等一系列活动,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总结反思中,感悟方法
在这节课学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
当条件和问题不对接时我们怎么办?
当要解决的问题缺少条件是怎么办?
当同学写出算式之后,怎么解读这个算式?
师:在学习中大家要将遇到的问题、困难当成经验,在不断地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变得聪明了。
八、说板书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课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
由于时间短促,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