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教案5篇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教案5篇最新学校科学光合作用教案5篇光合作用可用来解释奥克利定律,即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成正比。
光合作用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较大,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会降低光合速率。
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学校科学光合作用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学校科学光合作用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熟悉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运用试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4、培育不断探究新学问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难点:设计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试验。
学习方法:观看争论法,试验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情景质疑:1、提问:光合作用的概念、产物、条件?2、引入:生物呼吸,燃料燃烧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什么我们没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二、问题探究与合作沟通学习任务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阅读教材,普利斯特利的闻名试验。
画面(1)中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画面(2)中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里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画面(3)中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普利斯特利的试验是否总能胜利?此试验胜利的条件是什么?师生共同归纳,通过分析普利斯特利的试验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究试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同学先争论试验材料,试验步骤,然后参考教材,小组试做并进行沟通对比。
学习任务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1)试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消失这种现象?(小组争论,得出结论)尝试应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自然界有什么好处?尝试应用:为爱护环境,我们应怎么做?学习任务三: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自主学习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和过程。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光合作用探究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同光合作用对于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注农业生产、热爱自然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和过程。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2、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及二者的关系。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植物在阳光下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从何而来,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光合作用的概念(1)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光合作用的定义。
(2)教师强调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产物和能量转化。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1)教师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6CO₂+ 6H₂O →C₆H₁₂O₆+ 6O₂(2)解释反应式中各物质的含义和反应的条件。
3、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反应的过程,讲解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条件和物质变化。
强调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阶段同样通过多媒体展示暗反应的过程,讲解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条件和物质变化。
指出暗反应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
(3)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总结出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列举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如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2)结合实例,讲解各因素如何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三)实验探究1、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介绍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和公式。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光合作用的动画或图片。
2. 实验材料:绿叶、阳光下、光照设备。
3. 教学卡片:光合作用的公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叶在阳光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绿叶在阳光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2. 探究:分组进行实验,将绿叶放在阳光下,观察绿叶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绿叶在阳光下会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3. 讲解: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强调光合作用的公式:6CO2 + 6H2O + 光能→C6H12O6 + 6O2。
4. 巩固:分发教学卡片,让学生默写光合作用的公式,并进行讲解。
5.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植物的生长、食物链等。
五、作业布置:1. 绘制光合作用的过程图。
2. 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短文。
3. 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在阳光下的变化。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绘制和应用能力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考虑如何将光合作用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不同植物在阳光下的生长情况。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介绍光合作用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3. 开展光合作用主题的科学展览,鼓励学生创作相关科学画册或模型。
九、课程延伸:1. 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延伸知识,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与生物圈的关系。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能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 光合作用的生活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能量转换。
2.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光合作用的意义。
五、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 + 6H2O + 光能→C6H12O6 + 6O23. 光合作用的生活应用: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5.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6.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介绍普利斯特利、萨克斯、恩格尔曼等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和贡献。
7. 光合作用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8. 光合作用的实践操作:观察植物叶片,了解叶绿体的分布和功能。
9. 光合作用的检测:学习使用碘液检测淀粉,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10. 光合作用的拓展:了解光合作用的最新研究领域,如人工光合作用、植物工厂等。
11. 光合作用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利用光合作用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
12. 光合作用的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3. 光合作用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光合作用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光合作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光合作用教案 1一、教学目标:知识: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情感态度: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能力、技能:进行有关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难点: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进碳的循环。
(二)光合色素实验: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讲述光合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三)叶绿体的结构通过图片和问题的引导,讲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其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
对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进行讨论,并进行表达交流(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利用学生初中学过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几个主要的探索历程资料进行阅读,并找出相关阶段的研究成果或观点。
特别讲述用同位素追踪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实验(五)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以光合色素捕获的光能的用处入手,并辅以板话,能量的是水脱氢,并放出氧气和产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
2024年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七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第三节“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光合作用实验装置。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生长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通过实验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光合作用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讲解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定义: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公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场所:叶绿体条件:光照、二氧化碳、水、适宜的温度2. 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
(2)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3)解释生活中一个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现象。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2024年新课标光合作用教案

2024年新课标光合作用教案高中生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光合作用》,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影响因素及实际应用。
主要涉及章节第3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光合作用实验装置。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光伏发电、温室栽培等,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3. 例题讲解讲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实质及其联系与区别。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3节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光合作用产物的。
6.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实验现象。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4. 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过程。
(2)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结合实际应用,谈谈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3)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为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同时影响气候变化。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等基本知识。
3. 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4.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机制和能量转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直观认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光合作用的实验材料,如绿叶、光源等。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绿色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如何为生物圈提供能量。
2. 新课导入: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原料、产物、条件、场所等基本知识。
4. 案例分析:分析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5. 课堂演示实验: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合作用的过程。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和反应机制进行讨论。
7. 总结提升:总结光合作用的关键知识点,强调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后续章节待补充)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如普利斯特利、萨克斯、恩格尔曼等科学家的贡献。
2. 探讨光合作用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粮食生产、能源开发等。
3. 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植树造林、绿化城市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光合作用的主要知识点。
2. 强调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完整版)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完整版)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来源。
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与光合作用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光合作用知识在全书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本节教学设计旨在沿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高度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本节重点;同时希望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研究和分析,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所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能力。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大体了解光合作用的内容,但对光合作用发现史有待于系统研究,对光合作用详细的过程有待深入探究。
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描述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2.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实验设计,学会控制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生能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同时能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和探索中前进的。
通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关系的分析,能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通过研究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学生沿着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了一次思维的探究。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同时为讲述光合作用的原理做好知识铺垫。
因此,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是教学的重点。
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比较抽象,又是理解光合作用实质、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的基础。
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7篇】

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7篇】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精选篇1本学期我担任303、304、305、306、307、310和316七个班的生物课,周课时共16节,虽然只有16节课,但却是五种教学进度和方式,303和304班属于网络及对照班的教学,每班周课时3节;305————307班属于普通理科班教学,每班周课时2节;310和316班则属于使用EEPO教学模式教学的实验班,每班周课时2节,而310班属于理科班,316班属于文科班,教学要求层次也不同。
所以备课量较大,困难较多。
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模块的教学需要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基础,同时又为三个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打基础。
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基础,适时提示学生回忆,做到温故而知新,从已有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又要考虑学习选修模块的需要,在本模块教学中夯实基础。
此外,还应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有些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本模块就不宜过多扩展。
比如关于基因工程的内容,本模块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都设有专门章节或专题,在本模块讲清楚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其应用即可,不要过多涉及技术细节,对应用范围的介绍也不求全面。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能够设计并完成光合作用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载玻片、洋葱表皮细胞、碘液等。
2. 教学材料:PPT、实验指导书、实验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光合作用的已有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导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光合作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设计并完成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光合作用实验。
2. 学生操作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学生分享总结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应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如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
2. 学生分享应用实例,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总结和反思,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光合作用的现象,并和家长分享光合作用的知识。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2)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于生物界和人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关注和尊重。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关系。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绿色植物的图片,提问学生植物为什么是绿色的,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光的关系,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主题。
2、知识讲解(1)光合作用的概念向学生讲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₂+ 6H₂O → C₆H₁₂O₆+ 6O₂(3)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场所:类囊体薄膜条件:光、色素、酶物质变化:水的光解(2H₂O → 4H + O₂);ATP 的合成(ADP + Pi +能量→ ATP)能量变化: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ATP 和H中②暗反应场所:叶绿体基质条件:酶物质变化:CO₂的固定(CO₂+ C₅ → 2C₃);C₃的还原(2C₃+ H +ATP → C₅+(CH₂O))能量变化: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4)光合作用的意义①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②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哪些?(2)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4、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光合作用教案设计篇1一、设计思想【设计理念】“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
最想突出的处理: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三章乃至整个高中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我准备改为3个课时:第一课时只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第二课时“通过实验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三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本来不需一个课时的时间,但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①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②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理解假设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光合作用教案(集锦10篇)

光合作用教案(集锦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光合作用教案(集锦10篇)光合作用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力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2、归纳光合作用反应式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独立探究中培养创新意识2、认同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意识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概念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完成探究活动准备教师演示实验器材、探究活动器材课时安排二课时过程一课时导言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空气的氧的含量及所占的比例不足21%。
(完整版)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一课时)》教课方案一般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人教版 )福安二中阮建英一、教材剖析与教课方案思路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根源。
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为生态系统构造和功能的学习确定基础,此刻人类社见面对的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与光合作用有着亲密联系, 所以光合作用知识在全书教材中据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要点,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本节教课方案企图沿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响和暗反响这两个阶段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变的高度作深入的商讨和研究,指引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掌握本节要点;同时希望经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对于光合作用研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剖析,使学生领会经典实验所包含着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初步成立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剖析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必定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基本状况以下:●对光合作用大概内容基本认识●对光合作用发现史有待于系统研究●对光合作用详尽的过程有待深入研究三、教课目的设计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绘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描绘光反响、暗反响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变。
2、能力目标:(1)试试进行实验设计,学会控制自变量、设置比较实验。
(2)在有关实验、资料剖析、思虑与与议论、研究等的问题议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经过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学生能体验古人设计实验的技术和思想方式,同时能认识到科学是在不停的察看、实验和研究中行进的。
经过光反响和暗反响关系的剖析,能建立科学的辨证看法。
四、要点难点及确定依照:(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响、暗反响过程及互相关系。
2.教课难点光反响和暗反响的过程。
学生认识了在光合作用研究历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等于沿着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了一次思想的研究。
这有益于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同时为叙述光合作用的原理做好知识铺垫。
2024年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2024年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一生物教材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意义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意义以及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植物、光源、二氧化碳发生器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光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1)定义: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3)意义: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能量转换过程,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光合作用实验。
(1)实验目的: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氧气。
(2)实验步骤:①准备实验器材;②将植物放入实验装置;③观察氧气产生;④收集氧气。
(3)实验结果:植物在光的作用下产生氧气。
4. 例题讲解: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2)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3)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5. 随堂练习:分析生活中影响光合作用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意义。
2.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在夏季,植物生长得更快?(2)为什么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增施二氧化碳?2. 答案:(1)夏季光照强度大、温度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2)增施二氧化碳可以提高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人教版)福安二中阮建英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来源。
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奠定基础,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与光合作用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光合作用知识在全书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本节教学设计意图沿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高度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本节重点;同时希望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所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对光合作用大体内容基本了解●对光合作用发现史有待于系统研究●对光合作用详细的过程有待深入探究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描述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2、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实验设计,学会控制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生能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同时能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和探索中前进的。
通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关系的分析,能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学生了解了在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等于沿着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了一次思维的探究。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同时为讲述光合作用的原理做好知识铺垫。
因此,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是教学的重点。
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比较抽象,又是理解光合作用实质、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的基础。
因此,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法学法及媒体选择1.教法及媒体选择根据新课程理念,针对本节内容,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发现历程的经典实验为线索,启发学生从现象入手提出问题,进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探索光合作用的实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为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比较抽象,而多媒体它不仅使教学视听化、形声化,而且使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活化”了教材,倍受学生的欢迎,因此这一部分内容我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把光反应和暗反应形象生动的再现在屏幕上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2.学法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选择良好的学法关键在于找到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点,实现教、学的统一。
与探究式教学法相对应,我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自学、讨论,使他们能用观察法、分析法、比较推理法得出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整节课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可概括为以下几句话:情趣导入,引出概念回眸历史,启发探究多重策略,突破难点(一)情趣导入,引出概念创设情境: 1.出示阳光下最大的魔术图片•1988年,又一项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
得奖的评语中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2.设疑:为什么说“光合作用是阳光下最大的魔术”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①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大约制造4400亿吨有机物;②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约为7.11×1018kJ ,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240000个三门峡水电站所发出的电力,相当于人类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和食物营养上所需要的能量的100倍。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光合作用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光合作用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
)引入新课:什么是光合作用?试着回顾初中所讲的内容,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给出光合作用的的概念后,教师讲述:人们得出这一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历程,科学家们用了200多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现在我们就沿着科学家们探寻的足迹,去体验他们认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科学探索的乐趣吧。
(自然过渡到下面内容的学习)(二)回眸历史,启发探究本部分在教材中呈现的是科学史教育,是对众多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简介。
以往常规的教学只是简单介绍科学家的实验及结果,为了能够体现新课标精神,突出生物学科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学科特点,对本部分内容教学我是如此处理的,利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作为教学主线,光合作用反应式为辅线,将教材介绍的经典实验置于科学探究过程这个主线中,使学生通过对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体会经典实验所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部分教学具体设计如下:1.首先向学生展示这部分的主题思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结果分析 得出结论 实施实验2.【探究活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本部份教学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海尔蒙特、普里斯特利、英格豪斯、梅耶、恩格尔曼、萨克斯、鲁宾、卡门、卡尔文等人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让学生对光合作用发现史有个系统的认识。
但由于时间关系,其他人的实验只能简要进行介绍,重点探究普利斯特利、萨克斯、鲁宾、卡门三个经典而又重要的实验。
(1).课件播放海尔蒙特实验。
简要介绍其过程,学生说出结论,引导学生说出其实验的不足之处-----没有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说服性变差,使学生认识到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实验的探究历程:植物可以影响空气成分吗?植物可以影响空气成分。
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将小鼠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则小鼠不易死亡,蜡烛也不易熄灭。
植物能产生动物呼吸和蜡烛燃烧所需要的气体植物可以更新空气(3).在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基础上还要通过对英格豪斯的500次更新空气实验分析,主要通过问题探究方式:为什么英格豪斯的500次更新空气实验有的成功有的没有成功呢?(只有存在阳光时,植物才能更新空气)(4).1785年,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5).1845年,梅耶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6).萨克斯的实验(首先用课件展示实验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自主讨论尝试分析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六个方面)(7).回顾上节恩格曼实验,提问学生其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
)(8).鲁宾、卡门的实验——探究光合作用释放氧的来源(首先用课件展示实验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六个方面)(9)简要介绍卡尔文的发现。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是来自于水还是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是来自于水(或者是二氧化碳)。
A 气体无放射性,B 气体具有放射性;而且等体积二者的质量比为8:9 。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而不是来自于二氧化碳。
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之外还有什么? 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淀粉。
曝光一侧的叶片经过碘液处理后变成蓝色,而遮光一侧的叶片经过碘液处理后不变蓝。
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酒精脱色碘液处理提出问题得出结论 结果分析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结果分析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提出问题3.学生思考与讨论教材: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化学反应式表示出来吗? 大部分学生通过以上的探究性学习,能够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是什么并写出化学反应式。
C O 2+H 2O (CH 2O )+O 2承上启下,自然引入光合作用的过程的教学。
(三)多重策略,突破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重点要使学生掌握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的发生部位、条件等区别和联系,特别是其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过程. 总体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通过运用图文、借助动画、对比、练习等多重策略,使学生理解得更透彻。
1. 让学生阅读“光反应与暗反应”部分,然后观察两阶段动画,引导学生分析每阶段主要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并总结光反应、暗反应反应式。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展现微观的生理动态,突破了难点,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
)2..列表让学生比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使知识网络更为简洁、清晰,便于理解、记忆。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光 叶绿体3. 总结提升:(1)师生共同写出光合作用完整的反应程式,6CO 2+12H 2O ──→C 6H 12O 6+6O 2+6H 2O(2)鼓励学生尝试说出光合作用的实质(二个转化),巩固重点4、进行课堂反馈,通过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回答,做练习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
5、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106页 一、3、4、5、6、7(2)课后探究:参考科学家探究的一般过程设计一个探究方案:证明CO 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请参考以下的材料仪器设置实验;金鱼藻,天竺葵,小试管,大烧杯,橡皮塞,火柴,卫生香,NaHCO3溶液,酒精灯,酒精,碘液等。
)七、教学流程图叶绿体八、教学小结与反思在本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学目标达成,重点难点得到突破,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注重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本节教学希望把科学知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载体,从重复古代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到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发现探索,再到实验设计,为学生搭设一个自主学习、发现探究的“平台”。
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有关知识探究很全面,但重点不够突出,总结提升部分也做得不是很系统,且课堂教学时间不容易控制,完成教学计划所需要的时间比预计时间长了许多,导致后面练习方面时间不够,还好本节内容还有第二课时,可在第二课时给予适当弥补;另外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的分析、讨论、设计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显得比较薄弱,有待于多加强训练;还有对课堂生成问题应加强组织讨论,调控的能力,不一定所有问题都在课堂上统一结论,但要珍视学生有价值的提问,要敢于适当开放。
九、板书设计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海尔蒙特实验——植物增重来自水普里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英格豪斯实验——动力:光梅耶——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恩格尔曼实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萨克斯实验——产物:淀粉(实验组)鲁宾和卡门实验——O2中的O来源于H2O卡尔文——卡尔文循环(二).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物质变化2、暗反应能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