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源机制讲座教学内容
学校防震教育知识资料
五年级
主讲人:郭兆杨
学校防震教育知识讲座
一、地震基本知识
1.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
产生的地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 动的现象。
2.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 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 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 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 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 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 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 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 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 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 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震级
• 震级每相差1级,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 • 震级每相差2级,释放的能量相差约900倍 • 震级每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相差约1.4倍
例如:
一个5.5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8级=30个7级=900个6级=27000个5级 汶川的8级地震,相当于同时5600个广岛原子弹爆 炸的能量
震级
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地震次数
8级以上每年1-2次 7级以上每年10-20次 6级每年100-200次 5级每年1000-2000次
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其中,人们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
烈度
烈度:用来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同样大小的地震, 造成的破坏各地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 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 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 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烈度的影响因素: 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牢 固程度 震级越大、震源越浅、震中距越小,烈度就越大。 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 烈度最高。
3.地震分类、震级与烈度
震源机制讲座
NE 向 的 龙 门 山 断 裂 受 挤 压
结语
• 大陆地震进入新阶段 • 震源机制给出地壳内部的信息,结合地
表的GPS、软流层的SKS偏振方向,能够 从三维了解各个层位不同的运动
谢谢大家!
strike
dip
slip
四、震源机制的应用
• 判断震源断层的错动方式
推 断 应 力 场 测
应力场3个主轴σ1 σ2 σ3和
震源机制应力轴P B T夹角示意
定义:一致性参数 a =α+β+γ
150
120
90
60
30
0
a 7.6
7.5
震例
千岛(5点滑动平均)
7.6
1977-3-20 1980-2-10 1981-12-18 1984-3-4 1986-3-14 1988-7-30 1990-6-30 1991-12-24 1994-8-14 1994-10-8 1995-1-4 1995-5-2 1995-12-8 1996-3-30 1997-4-2 1999-8-12 2001-6-24
一、引言
• 地震的现场考察、地震前后的地形变测 量和地震波的观测研究等结果确认,天 然构造地震是地下岩层的突然错动引起 的。发生错动的岩层可称为震源断层。
• 震源机制的另一个名称是断层面解。 是 对地震的几何理解。
• 大量震源机制可以反演应力场——了解 地震的动力成因;震源断层面的空间取 向和错动方向——运动特征。
篱 笆 墙 错 位
邢台震后地形 变:上升、下 降呈四象限
断层的分类
• 构造断层 • 地震断层 • 震源断层 • 3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如深浅构造问题
泰安—隆尧—忻州剖面壳幔波速比、泊松比 二维结构及邢台地区地震投影分布图
幼儿园地震知识讲座完整版课件
幼儿园地震知识讲座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讲座基于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材第五章《自然灾害的防护》,详细内容涉及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来临如何自我保护、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性。
2. 培养幼儿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教育幼儿关爱生命,学会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震发生原因的理解,地震自我保护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地震来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震演示模型、地震知识挂图、地震自救视频。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震演示模型,让幼儿观察地震发生时的现象,引导幼儿关注地震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发生原因,以及地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地震来临如何自我保护的方法,如躲到桌子下面、护住头部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地震自救演练,让幼儿在模拟地震中学会保护自己。
5. 视频观看(10分钟)观看地震自救视频,让幼儿了解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方法。
6. 创作环节(15分钟)让幼儿利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画出地震自救的场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基本概念、发生原因、危害性。
2. 地震来临如何自我保护方法。
3. 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地震自救的场景。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地震自救的场景,如躲在桌子下面、护住头部等。
2. 作业题目:介绍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方法。
答案:幼儿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方法,如拨打急救电话、寻找安全出口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讲座让幼儿对地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震自救的基本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地震防护行为,及时进行指导。
震源机制解ppt课件
面波震级:
M s log10 ( A20s ) 1.656log10 () 1.818
地震矩震级: M s [log10(M0 ) /1.5] 10.73
A 的单位微米( 106 m )
5
地震震源
弹性回跳理论(Elastic Rebound Theory):
第4章 地震机制
第三节 震源机制解
1
Epicenter distance
震中距
hypocenter
2
Location of Epicenter
Ts
Tp
Ts
Tp
X Vs
X V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
Vp Vs VsVp
3
地震震级 (Magnitude):
体波震级(Richter Scale):
6677在海滨地区跨圣安德烈斯断裂的篱笆在1906年旧金山地震时错动了26米远处的土地向右移动889910101111faultblockdiagram12121313aerialviewsanandreasfault1414enechelonfracturesalongimperialfault1515offsetwoodpilealongimperialfault1616offsetplowedfield1717offsetcementlinedditchguatemala1818deformation1976earthquake1919treebisectedguatemala2020莫哈维沙漠中沿埃莫森断层256千米宽的地区的一对卫星影像2121埃莫森断裂崖的新鲜断面显示1992年兰德斯地震后的滑移称之为擦痕2222232343震源机制解习惯指断层方位位移和应力释放模式以及产生地震波的动力学过程2424431431震源辐射图案震源辐射图案radiationpatternradiationpattern构造地震震源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课件
的呢?我们来研究地震
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的起因。
我们将探究这种关联。
地震的分类和特征
地震的分类
地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 括烈度地震、深源地震等。
地震的震源和震源 深度
了解地震震源的位置及其深 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 震现象。
地震的震级和震源 与震中的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震源与震中之 间有何不同?我们解析其中 的科学原理。
地震科普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可以通过讲座,还可以通过视频、图文等方式。
3 地震科普的志愿服务
许多地震科普工作是由志愿者提供的,我们将介绍这一重要的志愿服务。
结束语
1 总结
通过本次地震科普知识 讲座,我们对地震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
2 展望
地震科学仍面临许多挑 战和机遇,我们期待未 来的发展。
3 Q&A
地震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地震的主要危害
地震对人类和环境带来的 危害包括房屋倒塌、地面 裂缝等,我们探索这些风 险。
地震的预测方法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 能够准确预测地震的方法, 我们将了解最新的研究成 果。
地震的应急预案
在地震发生后,人们需要 迅速做出反应。我们将探 讨相应的应急预案。
地震的应急响应
1
地震后的应急救援
地震发生后,救援行动是至关重要的。了解应急救援的策略与实践。
2
地震后的灾后重建
地震造成的破坏需要进行灾后重建工作,我们将研究灾后重建的标准和步骤。
3
地震后的心理疏导
地震对人们的心理状态造成了巨大影响,我们将了解如何提供心理支持与疏导。
地震科学的研究现状
地震科学的发展历程 当前地震科学的研究方向 地震科学的前沿技术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讲课文档
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02
防震减灾措施与方法
针对不同场所如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介绍了不同的防震减灾措施
与方法,包括应急疏散路径、应急避难场所、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等。
03
地震预警与应急通信
讲解了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预警信息的发布与接收,以及应急通
信的种类与使用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及时获取地震预警信息,并能
03
CATALOGUE
地震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介绍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及应用
地震预警原理
地震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地震活动,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电磁波传播速度之 间的时间差,提前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向可能受影响的区域发出预警信 息。
预警系统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社区、工厂等人员密集场所,通过提前预 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公众教育与宣传
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是长期之计。未来将进一 步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知 和应对能力。
国际合作与交流
地震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国际合作与交流对于提高全球 的防震减灾能力至关重要。未来将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 与交流,共同应对地震灾害的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讲课文 档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CATALOGUE
目 录
• 防震减灾知识普及 • 防震减灾措施与技能培训 • 地震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介绍 • 常见地震谣言辨析与应对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CATALOGUE
防震减灾知识普及
地震基本概念与成因
地震定义
地震是地壳内部能量释放引起的 地球表面的震动。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PPT课件
大震预警是地震对人类的最后示警。 从人们感受到这些现象,到房屋破坏、倒 塌,形成灾害,大约有十几秒(最多三十 几秒)的时间。我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 事先有所准备,又能保持头脑冷静,就可 能抓住这黄金瞬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是一次地震的全部能量。因为有一部分能量在地震发生过程中,转变为热能和使岩石发生断裂位移
的机械能了。
地震前兆
大多数地震是有前兆的。分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只要善于观察, 认真分析就能捕捉到震前前兆异常信息。
(1) 宏观前兆:由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 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 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水温增高等;泉水突然枯竭或超常涌出;天 气突然骤冷骤热,天空中出现特别的亮光;地下发出奇怪的响声以 及人体能够感觉到的小地震增多;一些动物突然改变原来的生活习 性,狂叫乱跳,乱飞,精神不振,不思饮食;一些植物出现提前开 花、结果或重开花、重结果的不适时令现象等。
三、震时科学避震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 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 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 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 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大震前的预警现象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 一般约有十几秒钟的预警时 间,大震的预警现象主要有: 地面的颠动、地声、地光, 建筑物的晃动,人体自身心 理产生的恐慌等。
地震按成因可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属于天然地震。有人类活动引 起的地震振动称为人工地震。如核爆炸、化学爆炸和机械振动等 人类军事活动、生产活动引起的地震振动。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岩层快速错动和破裂所造成的地震。此类地 震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对人类的危害最大。
防震安全知识讲座方案
防震安全知识讲座方案一、目的和意义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了解和掌握防震安全知识,对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讲座旨在普及防震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讲座对象本次讲座主要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包括企事业单位员工、社区居民、在校师生等,无特定年龄限制。
三、讲座内容1. 地震基本知识:地震的成因、类型、等级以及地震波的特点。
2. 地震预警信号: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预警信号的发布和接收。
3. 地震应急措施: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动、地震后的自救互救方法。
4. 地震安全防护:地震前后对建筑物的安全检查、家庭和公共场所的防震措施。
5. 地震次生灾害防范:地震引发的水灾、山崩、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6. 地震应急救援:地震应急救援的组织架构、救援队伍的组建和培训。
7. 地震灾后重建:地震灾后重建的原则、程序和技术。
四、讲座形式1. 讲座:邀请地震领域的专家,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的形式,系统介绍防震安全知识。
2. 互动问答:设置问答环节,鼓励听众提问,专家现场解答。
3. 视频播放:播放地震灾害救援实录和地震安全知识宣传短片,增强讲座的直观性。
4. 地震应急演练:组织听众参与地震应急演练,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五、讲座时间和地点1. 时间:预计2小时,包括讲座、互动问答、视频播放和应急演练。
2. 地点:选择容纳人数较多、设施齐全的会议室或报告厅。
六、组织和实施1. 筹备阶段:联系地震专家、准备讲座资料、确定讲座时间和地点、宣传推广。
2. 实施阶段:讲座、互动问答、视频播放、应急演练。
3. 总结阶段:对讲座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听众反馈意见、改进后续讲座。
七、预期效果通过本次讲座,预期能够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八、附录1. 讲座资料:包括地震基本知识、地震预警信号、地震应急措施等。
2. 讲座反馈表:用于收集听众对讲座的意见和建议。
防震减灾”知识专题讲座讲稿
防震减灾”知识专题讲座讲稿防震减灾”知识专题讲座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当地中小学校受损和伤亡程度惨重。
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这两次地震灾害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对广大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意识和学校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避险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师生造成的伤害,根据上级各部门及教育局的指示精神,学校决定利用今天这个时间进行一次地震应急知识教育和避震应急疏散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
希望广大师生认真收听。
一、地震的一般知识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引发了地震。
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
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
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按照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分别,用“级”来表示。
震级是经由过程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1、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2、有感地震:震级即是或大于3级、小于或即是⒋5级的地震;3、中强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的地震;4、强震:震级即是或大于6级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即是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此次汶川地震就属于巨大地震。
2、我国的地震灾害如何?我国事地震灾害最重的国度,以下几个数据可以匡助理解:三、地震灾害有什么特点?突发性和毁灭性。
突发性:地震发生持续时间很短,几秒钟,最多1-2分钟。
无法采取预防措施。
不像大水、台风等,可以采取预防措施。
毁灭性:唐山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释放能量。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ppt课件
38
地震 知识
下雨
闪电
火山爆发
地震
5
地震
知识 2.2.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二 地震知识
A
断层
D
B
物体受力久了就
会发生变形,甚至 断裂
A
D1
断层 D2 B
6
地震
知识
2.3.1、地震知识
二 地震知识
震级 — 地震波释放能量的大小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1995年日本坂神7.2级地震,
相当于1 000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向日本投放的原子弹释
正正断断层层
走平滑推断断层层
3
地震 知识
第二部分 地震知识
1、地震是什么? 2、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3、有关地震的知识 4、地震破坏之源——地震波的知识 5、地震的分布
4
地震 知识
二 地震知识
2.1.1、地震是什么?
地震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 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 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1995年日本坂神7.2级地震引发大20 火
地震
知识
3.1.9、地震带给人类巨大灾害 三地震灾害
1999年土耳其伊兹米特7.8级地震
引发油田大火,损失50个亿
50亿/200亿
21
地震
3.1.10、地震带给人类巨大灾害
知识
三地震灾害
2003年日本东部8级大地震
引发太平洋海啸
22
地震 知识
3.1.11、地震带给人类巨大灾害
地震 知识
地震知识科普讲座内容
地震知识安全知识讲座
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称为地震。一般地震是指自然 作用产生的震动,主要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和释放的 一种形式,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作用,也是 新构造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
二、地震的成因及类型
引起地震的原因很多,据此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冲 击地震,人类活动也可以导致发生地震,称为诱发地震,如 水库地震。
(一)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构造变动特别是断裂活动所产生的地震。全球绝 大多数地震是构造地震。约产地震总数的90%。其中大多数又 属于浅源地震,影响范围广,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非常强烈, 常引起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 构造地震是由构造变动特别是断裂活动所 产生的地震。全球绝大多数地震是构造地 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其中大多数又属 于浅源地震,影响范围广,对地面及建筑 物的破坏非常强列,常引起生命财产的重 大损失。 • 中国的震绝大部分是浅源构造地震,其中 80%以上与断裂活动有关。
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震级和烈度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 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 一把叫地震烈度。
震级分类: ◢ M<1级 ◢ 1≤M<3级 ◢ 3≤M<4.5级 ◢ 4.5≤M<6级 ◢ 6≤M<7级 ◢ 7≤M<8级 ◢ 8≤M级 称为超微震 称为弱震或微震 称为有感地震 称为中强震 称为强震 称为大地震 称为巨大地震。
震中距
震中
等震线
震源
• 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 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 离叫震源深度。 • 地震按震源深度可以分为: • 浅源地震——深度0—70km • 中源地震——深度70—100km • 深源地震——深度超过300km
• 震源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也称震源区。它是一 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 • 震源深度 如果把震源看成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就为震源深度。 • 震中 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实际上也是一个 区域,称为震中区。 • 震中距 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
地震基本知识讲座2
数 字 化 地 震 记 录
天津地震遥测台网记录到的2006年7月4日文安Ms5.1级地震
数 字 化 地 震 记 录
东台地震台记录到的2006年7月4日文安Ms5.1级地震
数字化地震记录
NS向 EW向 UD向 徐庄子地震台记录到的2006年7月4日文安Ms5.1级地震
那么,从模拟记录到数字化记录,都有 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呢? 主要有2点: 第一,模拟记录时期记录的动力学物理 量是地动位移;现在数字化记录的动力学物 理量是地震时的地面运动速度。
20世纪80年代,我们在平原地区逐渐 用井下地震观测代替了地面观测,并且实 现了集中的遥测记录。但这时的记录性质 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仍然是以纸介质 为载体的
1980年11月17日静海地震台记录的滦县ML4.7地震
“十五”期间,对天津市地震台网 进行了改造,全部实现了数字化观测记 录,地震波信息以数字的形式储存于计 算机内,使我们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各 种研究。
地震基本知识 讲 座
目 录
一、前 言 二、地震的基本概念
三、地震的分类
1.按震中距分类;2.按震源深度分类;3.按地震序列特 征分类
四、地震的成因
1.构造地震;2.火山地震;3.塌陷地震;4.水库地震; 5.注水与抽液诱发地震;6.核爆炸激发地震
五、地震波基本知识
1.地震记录;2.近震震相 六、地震基本参数的测定 1.震中位置和深度的测定;2.发震时刻的测定;3.近震 震级的测定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震中定位方法,但在紧急的情况下却是非常行之有效。 首先象前面的方法一样,得到震源距D。 然后量取三个分量的初动方向和2个水平向的初动振幅。 第三步是将2个水平方向的初动振幅换算成初动位移。 这时需分析垂直向的初动方向是向 上(+)还是向下(-)。如果垂直向的初 动方向是向下(-),则震中方位与2个水 平方向的初动方向一致;如果垂直向的 初动方向是向上(+),则震中方位与2个 水平方向的初动方向相反。 以台站位置为原点,在地图上画出2 个水平向初动位移的合成矢量: ①合成矢量与正北方向的夹角α 就 是震中方位角; ②合成矢量的延长线就是震中轨迹 线; ③以台站位置为原点,以震源距为 半径作圆,圆与合成矢量的延长线的交 点就是震中位置。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能给出震源深 度。
通过教案探究震源对声波传播的影响
通过教案探究震源对声波传播的影响: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因能量释放造成的地面震动现象。
地震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有益的信息。
在地震的研究中,声波传播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声波是由震源产生的,而震源的位置、体积、形状以及深度等因素都会对声波传播产生影响。
因此,通过教案探究震源对波传播的影响是十分有必要的。
正文: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地震震源的基本概念。
2.理解震源的位置、体积、形状和深度等因素对声波传播的影响。
3.掌握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4.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震源对声波传播的影响。
二、知识介绍1.地震震源地震震源是指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位置,又称地震源或震中。
地震震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般在0到60千米之间,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般在60千米以上,占地震总数的不到10%。
2.声波传播声波是由震源产生的机械波,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的支持。
对于一定介质,声波的传播速度是固定的,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参数会影响声波的传播速度。
声波的传播规律有以下几条:a.声波在同质媒质中传播速度是固定的,但在不同的媒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b.声波传播遵守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密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直至完全衰减。
c.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随着走过的路程增加,波面形状发生变化,波前面积增大,波幅减小。
三、教学内容1.震源的位置对声波传播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震源的位置与地表不同,声波传播速度也有所不同。
举例来说,当震源在地表下面时,声波传播速度较慢,因为声波需要穿过较多地质层才能到达地面。
而当震源在地表以上时,声波传播速度较快,因为震源直接对地面产生机械作用,声波不需要穿过地质层。
2.震源的体积和形状对声波传播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形状、大小的震源对声波传播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当震源体积较大时,震动强度较大,能够产生较大的声波。
同时,不同形状的震源也会对声波传播产生不同的影响,如球形震源、点震源和线震源等。
2022年精品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优秀教案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一、地震是怎么回事要认识地震就得先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它的活动规律。
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活动规律:由于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分布是不均匀的,因而造成了地球内部物质不停地做缓慢运动,在这些巨大力量的长期作用下,有些岩石会发生倾斜、变形,当地球内部的能量积累到足够大时,一些本身比拟脆弱或有些轻微裂隙的岩层就会在这种力量下产生剧烈的震动,这样地震就发生了。
一般来说,地壳内部积累的能量越多,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也就越大,地震的震级也就越大,造成地面的破坏程度也就越严重。
什么是地震?地震:科学的解释就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震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
它像台风、暴雨、洪水、火山喷发、海啸、霜冻一样,是经常发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
二、地震中的几个根本概念1震源和震中震源是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
2震源深度、震中距震源深度是震源垂直向上到地外表的距离。
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
3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单位。
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4影响烈度的因素a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b震中距: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c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d地质构造e地面建筑5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传播快,引起地面上下颠簸。
横波传播较慢,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
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6地震的类型引起地球外表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1.构造地震:它是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
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2.火山地震:它是由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
3.塌陷地震:它是由地下岩洞、矿井塌陷而引起。
地震知识讲座教案
了解地震知识学会自救自护一.地震知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
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两个概念,如唐山7.8级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区的烈度是8度,石家庄的烈度是5度。
3度,少数人有感。
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破坏。
2.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有感地震是指发生的地震级别较低,有明显震感,没有造成破坏和重大破坏的地震。
应急要点○发生有感地震后,室内人员在震发瞬间不知道地震强弱的情况下,应迅速按预先选定的较安全的室内避震点分头躲避。
○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电台播发的有关新闻,做好防震准备。
○了解震情趋势,不听信、传播谣言,确保社会稳定。
3.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行动破坏性地震是指发生地震级别较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地震。
应急要点○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地震知识讲座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利用今天这个时间进行一次地震安全知识讲座。
第一讲地震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与术语在学习有关地震的知识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熟悉一下有关的基本概念及术语。
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
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是地震发生处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岩石突然破裂引起的,所以实际上震源是一个区,但在我们进行研究时,为了方便起见,理论上常把震源看成一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
地震时,在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极震区。
震源深度:震源与震中之间的直线距离。
震中距离:在地面上,震中到观测点(如地震台)的距离。
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
地震波:发生于震源,并在地球表面或内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震波。
地震波包括纵波P和横波S,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大,因此在一次大震发生时,稍远处的人们会先感到上下颠,然后是左右晃。
地震能量:指发生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根据地震图上所记录的最大振幅,考虑到地震波随距离和深度的衰减情况所得到的表示地震大小的量度。
烈度:按一定的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
我国使用十二度烈度表。
震级、烈度、震源深度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相同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越浅,在震中区造成的损失越严重。
如1998 年 1 月10 日河北省张北县 6.2 级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0 公里,造成49 人死亡、2000 余人受伤,而1999 年4 月8 日吉林省珲春7.0 级地震,震源深度达540 公里,即使在当地也无明显震感。
至于震级与烈度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发生一次地震,震中烈度最高,破坏最严重,随着与震中区间距离的增加,地震所造成的危害逐渐减轻,即烈度减小。
因此,一旦地震发生,马上可由地震台网报出震级,而烈度却要由地震工作者实地调查来圈定。
二、地震的成因地震的成因主要为断层说,该学说认为岩层在大地构造压力作用下,产生应变,积累大量的应变能,当应变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极限数值时,就会造成岩层的断裂或使原已存在的断裂重新活动,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大部分的能量用于使岩层破裂或断裂移动,小部分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来,产生地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07.05-2007.12.31,ML≥2.0,地震个数183个
五、汶川地震
许力生
将主震
划分出 7个子 事件,南 部4个 逆冲,北 部3个 走滑
区域滑动方向
2001年以来我国 发生的3次大震 都位于巴颜咯拉 地块。青藏中部 物质东流,该块 体向东移动。昆 仑山口7.8地震是 左旋走滑, EW 向构造,南盘向 东,西部受拉张, 东部受挤压,因 而先后产生于田 地震的正断层和 和汶川地震的逆 冲断层。3个地 震吻合。
震源机制讲座
河北省地震局 刁桂苓
一、引言
• 地震的现场考察、地震前后的地形变测 量和地震波的观测研究等结果确认,天 然构造地震是地下岩层的突然错动引起 的。发生错动的岩层可称为震源断层。
• 震源机制的另一个名称是断层面解。 是 对地震的几何理解。
• 大量震源机制可以反演应力场——了解 地震的动力成因;震源断层面的空间取 向和错动方向——运动特征。
strike
dip
slip
四、震源机制的应用
• 判断震源断层的错动方式
推 断 应 力 场 的 方 向
研究板块运动
地 震 预 测
应力场3个主轴σ1 σ2 σ3和
震源机制应力轴P B T夹角示意
定义:一致性参数 a =α+β+γ
150
120
90
60
30
0
a 7.6
7.5
震例
千岛(5点滑动平均)
• 震源机制解答通常是通过给出震源参数和 用图示来表达。作为一例,表1给出2001 年11月14日中国昆仑山MS8.1地震的震源 机制解的参数表达(哈佛大学测定)。力 轴的方位(Az)从正北顺时针量度,倾 角 ( PL ) 为 力 轴 从 水 平 面 向 下 倾 的 角 度 。 表中的12个参数中,只有3个是独立的, 根据其中的任意3个,例如节面Ⅰ或节面 Ⅱ的3个参数,或是P轴的2个参数加T轴 的一个参数等,可以计算出其他参数来。
划 分 错 动 性 质 的 标 准
双力偶点 源在力偶 所在平面 内P波和 S波的辐
射花样
节面和应 力轴P、T
的位置
半 球 投 影 网
台站Si的观测量要归算到震源 球面上相应的位置Si’上去
震源球面及其投影网
节平面 (a)和力 轴(b)在 投影网
上的表 示
震源机制类型
三、震源机制参数的表达
NE 向 的 龙 门 山 断 裂 受 挤 压
结语
• 大陆地震进入新阶段 • 震源机制给出地壳内部的信息,结合地
表的GPS、软流层的SKS偏振方向,能够 从三维了解各个层位不同的运动谢谢大家!Fra bibliotek8.3
7.6
2003.01.01-2004.12.31,ML≥2.0,地震个数154个
2002.01.01-2003.12.31,ML≥2.0,地震个数274个
2004.01.01-2005.12.31,ML≥2.0,地震个数161个
2004.07.01-2006.06.30,ML≥2.0,地震个数150个
7.6
1977-3-20 1980-2-10 1981-12-18 1984-3-4 1986-3-14 1988-7-30 1990-6-30 1991-12-24 1994-8-14 1994-10-8 1995-1-4 1995-5-2 1995-12-8 1996-3-30 1997-4-2 1999-8-12 2001-6-24
篱 笆 墙 错 位
邢台震后地形 变:上升、下 降呈四象限
泰安—隆尧—忻州剖面壳幔波速比、泊松比 二维结构及邢台地区地震投影分布图
二、断层的描述
• 震源断层通常用断层的走向φ 、倾角δ S 和滑动角λ三个参数来描述。按目前国 际上常用的描述方法,这些参数的定义 是:
滑动角λ取不同数值所描述的断层类型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S8.1地震震源机制解答
节面Ⅰ
节面Ⅱ
P轴 T轴 N轴
φS δ λ φS δ λ Az PL Az PL Az PL
96º 54º -7º 190º 84º-144º 59º 29º 318º20º 198º 54º
φS—走向,δ—倾角, λ—滑动角;Az—方位角, PL—倾角。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