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交2013《化工环境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1.环境与环境保护课件.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1.环境与环境保护课件.
2017年10月7日星期六
化工环保与治理
2017年10月7日星期六


汪大翚主编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第三版)
参考教材
1.郑正编,《环境工程学》,科学出版社 2.王宝贞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3.郝吉明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4.李国鼎等,《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事件 阿摩柯卡的斯 油轮泄油 三哩岛核电站 泄漏 威尔士饮用水 污染 墨西哥油库爆 炸 博帕尔农药泄 漏 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泄漏
时间 1978.3 1979.3.28 1985.1 1984.11.9
地点 法国西北部 不列塔尼半 岛 美国宾西法 尼亚州 英国威尔士 墨西哥 印度中央邦 博帕尔市 前苏联、乌 克兰 瑞士巴塞尔 市 美国 美国阿拉斯 加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 。光化学烟雾(美国洛杉 矶)、烟尘及SO2(美国多诺拉镇、比利时马期河谷)、废水污染
c、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前)
人口猛增、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集中和扩大,能源消耗大增。环境 意识弱 八大公害事件 d、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17年10月7日星期六
污染源/物 谷地中工厂密布,烟 尘、SO2排放量大 60 人死亡 该市400万辆汽车每 天排放烃类1000多吨 河谷内工厂密集,排 放大量烟尘和SO2 燃煤中含硫量高,排 放大量SO2和烟尘 4千余人死亡 氮肥厂含汞催化剂随 废水排入海湾 甲基汞 工厂大量排放SO2和 煤尘,重金属颗粒 米糠油生产中用多氯 联苯作热载体,
1986.11.1
1988.11.1
1989.3.24
海域严重污染
漏油4.2*104立方米

化工环保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化工环保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化工环保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大纲一、现代化学工业生产的特点二、典型化工污染与安全事故的危害三、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安全事业四、贯彻预防战略,搞好化工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第一章化工废水处理技术(4学时)第一节化工废水及其处理原则一、化工废水的种类二、化工废水污染的特点三、废水处理原则第二节物理处理法一、重力分离(沉淀)法二、离心分离法三、过滤法第三节化学处理法一、中和法二、混凝沉淀法三、氧化还原法第四节物理化学处理法一、吸附法二、浮选法第五节生化处理法一、生化处理的方法分类二、微生物及生物处理三、活性污泥法四、生物膜法五、厌氧生化法第六节污泥的处理一、污泥的脱水与干化二、污泥消化三、污泥的最终处理第七节化工废水处理实例重点:化工废水及其处理原则;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处理法;污泥的处理方法。

难点:生化处理法建议教学方法:通过案例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分析问题思考题:周围废水的污染情况第二章化工废气处理技术(4学时)第一节化工废气及其处理原则一、化工废气的分类二、化工废气的特点三、化工废气处理原则第二节除尘技术一、粉尘的性质二、除尘装置的技术性能指标三、除尘装置的类型四、除尘装置的选用第三节气态污染的一般处理技术第四节二氧化硫废气治理技术一、湿法脱除so技术二、干法脱除so技术第五节氮氧化物废气的治理第六节其他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简介重点:化工废气及其处理原则;气态污染的一般处理技术;二氧化硫废气治理技术;难点:氮氧化物废气的治理技术建议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理论联系实际思考题:周围大气污染处理状况第三章化工废渣处理技术(4学时)第一节化工废渣及其防治对策一、化工废渣的来源及分类二、化工废渣的特点三、化工废渣的防治对策第二节化工废渣的一般处理技术一、预处理技术二、卫生填埋技术三、焚烧技术四、热解技术五、微生物分解技术六、转化利用技术第三节典型化工废渣的回收利用技术一、塑料废渣的处理和利用二、硫铁矿炉渣的处理和利用三、磷石膏废渣的处理和利用重点:化工废渣及其防治对策;典型化工废渣的回收利用技术。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考核大纲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考核大纲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考核大纲一、课程编号4300919二、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三、编写说明《化工环境保护概论》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师范)和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本大纲以《化工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进行编写,是《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适用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学(师范)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

四、课程考核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 识记:(1)环境和环境科学的概念;(2)环境和环境科学的内容;(3)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

2. 理解:(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意义;(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3. 运用:(1)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世界八大公害事件;(2)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3)化工污染物的来源、污染特点和防治途径。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1. 识记:(1)生态学的含义及发展;(2)生态平衡的定义和目前世界存在的环境问题。

2. 理解:(1)生态平衡的含义和影响因素;(2)生态规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 运用:(1)生态系统的组成、特征、功能和影响因素;(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3)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三章大气污染防治与化工废气治理1. 识记:(1)大气的结构与组成;(2)大气与生命的关系;(3)粉尘的控制与防治技术。

2. 理解:(1)除尘装置以及其他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3. 运用:(1)化工废气的来源、分类和危害;(2)化工废气的特点和常用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方法;(3)汽车尾气治理技术;(4)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

第四章水污染防治与化工废水处理1. 识记:(1)水体污染物的来源、类别和危害;(2)水体污染的水质指标。

2. 理解:(1)典型的化工废水处理流程。

3. 运用:(1)化工废水的来源与特点;(2)常用化工废水的处理技术;(3)水污染综合防治对策与措施和废水的有效利用。

第五章固体废物与化工废渣处理1. 识记:(1)固体废物的分类、来源和危害;(2)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环境工程 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 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教学大纲1. 课程概述本门课程旨在介绍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保护的方法以及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获得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为以后从事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目标- 掌握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特点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危害;- 熟悉环境工程的各个领域,包括水处理、大气控制、固体废弃物管理等;- 理解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 学会使用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技术手段。

3. 教学内容本门课程包括以下内容:3.1 环境工程学导论- 环境工程学的定义与发展历史- 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3.2 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水体污染与水质监测- 大气污染与空气质量监测- 土壤污染与土壤修复技术- 噪声污染与噪声控制3.3 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 水处理技术与水环境保护- 大气控制技术与空气污染治理- 固体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循环利用- 环境生物技术与生态系统修复3.4 环境法规与政策-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管理体系与标准3.5 实践环节- 环境监测实验- 水处理实践- 大气污染控制实践- 固体废弃物处理实践4.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和课堂讨论,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综合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课程项目等综合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 期中考试: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考核;- 实践实验:对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估。

6. 参考教材- 《环境工程导论》- 《环境化学与环境分析实验》-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与实施》-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以上内容为本门课程的初始教学大纲,教学进程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完善。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类别:选修课适用专业:化学专业、材料化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根据现代化工生产的特点,结合典型实例,系统而又简明地论述了化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向学生传授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三废”处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化工污染控制技术,培养学生的安全与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不仅对环境和环境保护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能在以后的化工生产、管理、设计及研究等工作中能自觉地把化工污染控制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并能够处理化工生产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课程教学要求第一章总论1. 认识环境;2. 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3. 掌握化工与环境保护。

第二章环境污染及生态平衡1. 理解生态学基本原理;2. 掌握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

第三章大气污染防治及化工废气治理1. 了解大气与生命的关系;2. 掌握化工废气来源与危害;3. 掌握气态污染物的治理;4. 了解颗粒污染物的净化方法。

第四章水体污染防治与化工废水处理1. 掌握化工废水及其处理原则;2. 掌握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处理法;3. 了解生化处理法;4. 掌握污泥的处理方法。

第五章固体废物与化工废渣处置1. 掌握化工废渣及其防治对策;2. 了解化工废渣的一般处理技术;3. 掌握典型化工废渣的回收利用技术。

第六章化工清洁生产技术与循环经济1. 掌握化工清洁生产原理与技术;2. 通过化工清洁生产实例分析化工清洁生产技术。

第七章噪声控制及其他化工污染防治1.掌握噪声控制方法;2.熟悉其他化工污染防治。

第八章环境保护措施与化工可持续发展1.了解环境保护措施;2.了解环境质量评价;3.掌握环境监测方法。

三、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工程基础。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第一章总论1. 如何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 掌握化工污染防治途径。

环境工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环境工程领域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包括环境污染的成因、影响、监测与治理等内容。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工程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2. 掌握环境监测和评估的方法与技术;3. 理解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措施;4. 学习环境工程案例,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5. 锻炼实践操作技能,提升环境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概论- 环境工程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环境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2. 环境监测与评估-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 环境评估的原理和方法3. 环境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防治- 水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 噪声污染防治-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4. 环境工程案例分析- 典型环境事件案例分析- 环境问题解决方案探讨5. 环境工程实践操作- 环境监测仪器的使用- 污染物采样和分析技术- 污水处理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和课外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课外作业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环境工程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整体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材推荐1. 《环境工程概论》,作者:某某某,出版社:某某出版社2. 《环境监测与评估》,作者:某某某,出版社:某某出版社3.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作者:某某某,出版社:某某出版社七、结课要求学生需完成所有相关课程学习内容,并通过期末考核。

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将无法顺利结课,需进行补考或重修。

八、其他事项1. 请学生按时上课,认真听讲;2. 请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参与课堂互动;3. 请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定,注意实验安全。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环境工程专业)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环境工程专业)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C018130503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总学时:64(理论58+实验6)学分:4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化工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由“化工原理”理论课和“化工原理实验”组成,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性能和设计计算,培养有分析和解决单元操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即在科学研究的生产实验中对设备应具有操作管理、设计、强化与过程开发的本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实施常规工艺、常规管理和常规业务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本课程兼有工程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双重教育任务,重在培养工程创新能力。

1.能正确理解各主要单元操作(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了解主要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构造、性能和操作原理,并具有设备选型及校核的基本知识。

2.以“三传”现象基本原理为主线,以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物系平衡关系、传递速率及经济核算观点5个基本概念为理论依据,理解单元操作通用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掌握基本计算公式的物理意义、应用方法和适用范围;掌握主要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本计算方法;具有查阅和使用常用工程计算图表、手册、资料的能力。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方法,在数学模型法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因次分析”为主的实验研究方法,并建立“工艺流程”、“工程装置”、“过程操作”等专业工程概念,为培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验研究技能起过渡桥梁作用,密切联系生产实际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初步掌握单元操作操作管理、设计、强化与过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具有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一般问题的初步能力。

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及专业课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一章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一章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第一章第一章环境与环境保护授课方式:讲课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的相关概念,及当前世界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进而明确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1 环境与环境科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对像及任务等;2 当前世界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教学难点: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教学时数:2学时授课内容:思考题:说出化工与环境的关系?考虑为什么学习化工环境工程概论?——学习该科目的意义、目的。

(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仅仅为考试而学习的心理,而偏离是为了学知识而学习的本质,这种心态必然导致不理想的学习效果,考完试就会把学习内容忘得一干二净。

因此,在开始讲课之前,首先提出这样的思考题,帮助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的,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0分钟)第一节环境与环境科学(35分钟)一、环境的概念与定义(5分钟)环境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名词,它的含义和内容极其丰富但又随着各种具体状况的差异而不同,或者说它的内容随着主体的不同而异。

因此,在不同的学科当中环境一词的科学定义也不一样。

比如,在生态学中,环境一词的主体是指生态系统、群落、动植物等。

对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含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即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其中心事物是人类,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他们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

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

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也可简称为环境。

人工环境——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

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称上层建筑。

《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2:《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环境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编号:课程归属单位:制订时间:2017年6月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性质和任务《环境学概论》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专业教学中,使学生了解目前全球的环境情况,起着拓宽知识面的作用。

《环境学概论》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污染物对各种环境的具体污染情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将来各相关专业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状况、资源利用情况及发展趋势,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的发展的危害。

增进学生对环境科学知识的了解,掌握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知识,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要求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环境,掌握环境变化的基本知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应紧密结合实际,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保护地球环境、预防环境问题产生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成为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参与可持续发展时间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

(4)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生物学基础理论分析相关环境问题,拓展学生知识面。

通过对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球科学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系统介绍了环境、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与环境、生物环境、环境规划以及人口、能源、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它帮助学生较为全面的人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他环境课程开展基础、入门课程。

《环境工程概论》教学大纲.doc

《环境工程概论》教学大纲.doc

《环境工程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01045.课程名称:环境工程概论(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 Engineering).学分:1.5 学时:24学时.教学对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课单位:环境工程学院.先修课程:无.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环境工程概论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环境、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对以水、大气及固体废弃物为代表的环境污染物的控制有初步的了解。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环境、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2)了解环境污染物的基本控制方法;(3)了解城市生态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知识;A.教学内容基本要求:(1)绪论环境及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环境工程发展简史及主要研究内容(2)水环境保护水体及其功能水污染及水体自净水污染防治(3)大气污染及防治大气及其污染的成因大气污染物及危害大气污染的防治(4)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的基本概念固体废弃物的防治(5)噪声及振动的控制噪声与振动及其污染的基本概念噪声及振动的控制方法(6)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土地与土地资源土地环境问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7)城市生态工程城市生态工程土木工程对城市生态工程系统的影响土木工程对城市生态工程的调控(8)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概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无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无十一.教材及参考书:教材:编委会编《环境工程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参考书:王羽亭编《环境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蒋展鹏编《环境工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十二.考核方式:论文十三.教学大纲说明:各部分内容重点:(1)绪论重点:环境及环境问题(2)水环境保护重点:水体自净及水污染防治(3)大气污染及防治重点:大气污染的成因及防治(4)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重点:固体废弃物的防治(5)噪声及振动的控制重点:噪声与振动及其污染的防治(6)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重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7)城市生态工程重点:土木工程对城市生态工程系统的影响及调控(8)环境质量评价重点: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件 第三章

第三章化工废水处理教学重点:1 化工废水处理方法类型2 废水的处理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教学总学时:10学时学时分配:第一节化工废水的来源及特点1学时第二节化工废水处理方法概述1学时第三节物理处理法—————2学时第四节化学处理法—————2学时第五节物化处理法—————2学时第六节生化处理法—————2学时第一节化工废水的来源及特点第二节化工废水处理方法概述授课方式:讲课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工废水的来源、特点、危害;并从作用原理和处理程度两方面介绍化工废水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1水体污染物的种类;2 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化学处理法的原理;3 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的程度。

教学难点:水质指标与水体污染的关系及各种污水处理方法的原理。

教学时数:2学时授课内容:第一节化工环境污染概况一、废水的来源及特征(15分钟)化工废水是从每一种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废水,如工艺废水、冷却水、设备洗涤水、场地冲洗水等等。

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方式、不同设备、操作水平的高低等因素都会影响废水的产生数量和废水中污染物种类。

1.化工废水的主要来源(5分钟)(1)在生产、包装、运输、堆放的过程中流失的物料又经雨水或用水冲刷而形成的废水;(2)化学反应不完全而产生的废料:由于反应条件和原料纯度的影响以及反应本身的性质不同,任何反应都有一定的转化率,一般反应的转化率只能达到70%~80%。

未反应的原料虽然有一定的循环程度,但仍有一部分得不到利用,残留在废水中排放出去;(3)化学反应中副反应生成的废水:化学反应常伴有副反应,产生副产物,有些可以回收利用,有些不易回收的,以废水的形式排放;(4)冷却水:冷却水分为直接冷却水、间接冷却水(温度不高时,一般可直排),直接冷却水中必然会含有一些物料,形成废水;(5)一些特定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水:有些生产过程本身需要大量的水,例如酸洗过程(利用酸溶液去除钢铁表面上的氧化皮和锈蚀物的方法称为酸洗通常指清洁金属表面的一种方法。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第1章PPT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第1章PPT

传递原理
传递原理是指物质、能量和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传递和 转化过程。在化工环境工程中,传递原理用于描述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和转化过程。
传递原理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理解和控制化工生产过程 中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和转化过程,优化生产流程, 提高生产效率。传递原理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 改进化工设备,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特点
化工环境工程具有多学科交叉性 、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等特点 ,需要不断吸收新技术、新方法 ,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化工环境工程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
化工环境工程是实现化学工业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减少 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保障人民健康。
经济发展
化工环境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推动绿 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通过 加热和冷凝的方法将各组分分离的过程 。
VS
详细描述
蒸馏是化工、石油、食品等行业中常用的 分离技术,可以将液体混合物分离成纯组 分或不同沸点的馏分。根据操作方式的不 同,蒸馏可分为常压蒸馏、减压蒸馏、精 馏等。
萃取
总结词
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溶剂之间的溶解度差 异,使其中一种溶质由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 种溶剂的过程。
02
化工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

物质平衡原理
物质平衡原理是指物质在封闭系统中循环流动,最终达到动 态平衡的状态。在化工环境工程中,物质平衡原理用于描述 物质在系统内的输入和输出关系,以及物质在系统内部的转 化和利用过程。
物质平衡原理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和控制化工生产过 程中物质的转化和利用效率,优化生产过程,减少资源浪费 和环境污染。
01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

《化工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定位从环境的基本概念入手,论述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化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作了较系统的阐述;重点介绍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体污染及防治和固体废物的处置及利用;另外涉及噪声及其控制、环境监测和质量评价;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介绍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化工清洁生产的最新领域。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为:(1)在大学生中普及环保知识和环保素质教育《化工环境保护概论》是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而开设的环保素质教育的基础课。

(2)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精神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环境保护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精神。

(3)提高学生解决自己所学专业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积极推动学生提出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本领域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案和建议,提高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2、课程目标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结合目前我国和平顶山环境现状,对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人类活动影响下主要环境要素(包括化工废水、废气、废渣等方面)的污染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阐述,增加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学生环境保护的人文精神和素养。

3、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合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评估环境质量和在本专业范围内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二、职业岗位标准1、岗位分析依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有关方面的岗位和技术等级标准,分析得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工作岗位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并通过归纳得出相应的工作领域,专业岗位分析见下表。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职业岗位分析表序号工作岗位业务范围工作领域1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噪声监测从事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与噪声监测环境监测2 环境影响评价从事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评价4 固废处理从事固废的预处理、贮存、处置与利用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2、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依据化工环境保护概论的具体工作项目,归纳出分析工作任务和行为见下表。

环境工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前言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业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

本大纲旨在对环境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环境工程人才。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成为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环境工程基础知识(1)环境工程概论(2)环境化学基础(3)环境生物学基础(4)环境工程数学基础2.环境监测与评价(1)环境监测技术(2)环境监测方法(3)环境评价理论与方法3.环境污染控制工程(1)大气污染控制(2)水污染控制(3)土壤污染修复4.环境工程设计与管理(1)环境工程设计基础(2)环境管理理论(3)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参与实际环境工程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五部分:教学评估1.每门课程设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2.定期组织学术讲座和实践活动,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科研素养;3.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结语通过本大纲的制定,将有助于规范环境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环境工程人才,促进环境工程领域的跨学科发展,推动环境科技的创新与应用。

希望各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为环境工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412103001
课程名称:化工环境工程概论
学时/学分:20/1
先修课程:化工工艺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开课教研室:化工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环境保护专业一门基础专业课程,使学生了解当前的环境问题及对人类的危害,认识人类与环境发展的关系,为随后开设的专业技能课的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环境污染和治理污染的基本方法,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及有关法规的内容。

2.课程任务:为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本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以及环境管理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实际操作技能,树立为环境保护事业立志成才的志向。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应在基础课讲授完成之后,专业课讲授期间进行,也就是在第四学期之后讲授。

2.本课程应重点阐述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危害;概要介绍人口与环境,生态与环境,资源与环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重点讲授水污染及其防治,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简要讲授噪声污染及其控制,其他物理污染及其防护,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本课程共计20课时,教学周期为10周,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期终成绩由30%的平时成绩和70%的期末成绩组成。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内容
1. 环境概念、环境问题、环境科学
2.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 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学
4.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5. 能源与环境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环境和生态学的定义,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掌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学会运用生态学的知识解释环境保护的问题。

第二章水污染与控制
(一)教学内容
1. 水资源现状,水质、水质指标及水质标准,水体污染与自净
2. 物理处理法
3. 生物处理法
4. 物理化学及化学处理法
5. 废水中氮磷的去除
6. 污泥处理
7. 水处理与水工业
(二)基本要求
了解目前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现状和水污染情况;认识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水污染的治理方法;了解目前先进的水污染防治技术;会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水污染治理技术的设计。

第三章空气污染与控制
(一)教学内容
1. 大气圈的结构,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2. 空气污染物的扩散
3. 空气污染控制工程
4. 室内空气污染与控制
5. 全球性大气污染环境问题
(二)基本要求
了解大气圈的结构,掌握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和污染物,认识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掌握大气污染治理的方法;学会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大气污染的治理技术的设计。

第四章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一)教学内容
1. 固体废物的概念、特点、来源和危害
2.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利用原则
3.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4. 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5. 危险废物的处理
6. 生活垃圾的处理
(二)基本要求
了解固体废物的来源、种类和危害;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的方法;能够对固体废物进行再次利用,变废为宝。

第五章噪声污染与控制
(一)教学内容
1. 噪声污染及危害
2. 噪声的度量与标准
3. 噪声控制方法
4. 振动防治技术
(二)基本要求
了解噪声的定义、来源;掌握噪声治理的方法;理解噪声评价的标准。

掌握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的噪声污染提出防治措施。

第六章其它物理污染与防护
(一)教学内容
1.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护
2. 放射性污染与防护
3. 热污染和光污染
(二)基本要求
了解其他的物理性污染,如放射性污染、光污染、热污染等;掌握物理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的物理性污染提出防治措施。

第七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
(一)教学内容
1. 城市与城市化
2. 城市发展的环境问题
3.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4. 生态城市建设
(二)基本要求
了解城市化发展的定义,理解城市的功能;掌握城市环保原则。

了解城市生态系统及生态城市的特征及标准。

第八章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一)教学内容
1. 环境质量管理概述
2. 环境质量评价
3. 环境监测
(二)基本要求
了解环境评价的目的和作用;理解环境评价的类型和标准,掌握目前环境评价的现状;了解环境监测目的和作用;了解环境污染物的特点;掌握环境监测中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四、学时分配表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环境工程概论》(第三版)主编:朱蓓丽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参考书:《环境保护》主编:刘天齐
出版社:化工出版社出版《环境科学基础教程》主编:关伯仁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环境科学导论》主编:何强、井文涌、王翊廷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审定:张伟徐绍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