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和野蛮之间——论《蝇王》中人性的异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戈尔丁在代表作<蝇王》中通过大量的象征手法表现了“人心的黑暗”和“文明的脆弱”的主题。本文通过描写野蛮与文明之间的对抗揭示了《蝇王>中人性的异化。

[关键词] 野蛮;黑暗;邪恶

引言

当代著名英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寓言体小说《蝇王》被视为寓言体小说的经典作品,吸引了许多文艺评论家的注意。<蝇王>的故事描述了在一次未来的核战争期间,一群英国男孩被谴散。中途,他们乘坐的飞机中弹坠落到一座人迹罕至的孤岛上。随着文明的观念渐渐失去对这群孩子的影响,伴随着绝望和日渐增长的“怪兽”的威胁,孩子们分裂为两股势力。一股是以拉尔夫为首文明势力,一股是以杰克为首的野蛮势力。较量在他们中间展开,求救的烟火被熄灭;西蒙和比奇被杀害;杰克一伙决定干掉拉尔夫;他们点燃了丛林⋯拉尔夫奋力突围。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猛然看见一顶白色大盖帽⋯⋯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英海军军官。原来,是岛上的冲天烟火引来了军舰,他们获救了。

戈尔丁通篇都用了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首先体现在对物的描写上。如“螺号”象征权威和正义,“火”象征文明,比奇的眼镜象征科学文明。其次,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如拉尔夫是诚实、正直的化身;比奇相信科学与理性,象征智慧;杰克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强烈的权势欲,象征邪恶和专制;西蒙善于思考,有正义感,象征信任、忠诚和理智等等。戈尔丁正是通过文中这些具有鲜明象征意义的代表人物之间发生的冲突来表现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强烈对抗,从而揭示了人性的异化即“人心黑暗”的主题。

一、对“异化”的理解“异化”概念如何理解?“拉丁文中‘异化’一阋和‘出卖’,‘转让’是同义词,有的学者把“异化”解释为对立面的转化,说:异化的“基本规定是‘自已转化为自已的对立面⋯⋯。有的学者联系人性、阶级性问题谈到异化。“一般说来,人性是普遍,是整体,阶级性是特殊,是人性的异化部分。” “人性’这个概念,摒除了唯心、形而上学的曲解之外,在实际使用中常有两种涵义。一种是广义的,即指人类在长期社会历史巾形成并二仁富了和‘异化’了的特性,它包括历史的表现在人本身的各种优秀的特性以及丑恶的特性。自人类诞生以来,人就为着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努力。然而迄今为止,人类始终未能避免异己力量的捉弄,一直未能达到自由与解放的境界。“无论人们放眼社会罗盘所指的任何方向,都将发生异化。”[3] 异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现实。正是异化,使人感受到了人生的深度,体验到了心灵的呐喊;正是异化,把对人生的本质与真谛的深思尖锐地提到了人的面前⋯究竟人应该向恶还是向善?

二、异化之一:对待“怪兽”

“怪兽”首先是由一个身上长糟胎记的男孩讲出的,他看到有一个蛇样的东西在林子里走来迮去。于是,恐惧的种子便深深直根于孩子们的内心.在杰克和拉尔夫分裂后,西蒙也离开拉尔夫独自走进森林,来到了他所钟爱的林间空地上,又开始了对生活元尽思考。思考着岛上发生的一切。随后也是在这个地方,他亲眼目睹了杰克一伙人残忍、野蛮的杀死了一头母猪。最后,杰克下令把猪头砍下,把它挂在一根两头削尖的木棍上,作为祭品献给孩子们一直谈之色变的“怪兽”,然后仓皇离去。面对那个瞬间布满苍蝇的猪头,西蒙听到了来自他内心深处的声音恍惚巾蝇王说道:“我就是怪兽⋯我是你们自身的一部分。⋯你们永远也摆脱不了我。这猪头就是“蝇王”。它象征着腐烂、堕落、野蛮和邪恶。慢慢地,西蒙悟出了一条真理---邪恶就在人自身之中,人心是黑暗的。他爬到孩子们认为是“怪兽”歇身之处的山顶上,看到一架已腐烂了的伞兵的尸体。降落伞被挂在了岩石上,拽着尸体在风中忽起忽落。这个“怪兽”可怕却无害。西蒙迫切地想把真理告诉其他人。从山顶向海岸望去,隐约可看到孩子们在火堆旁做着什么。杰克和其他人正围着火堆大口啃着猪肉。随后杰克又带领他们模仿追野猪时的情景狂欢乱舞起来。西蒙跌跌撞撞地从树林边向狂舞的杰克等人跑来。笼罩在疯狂和

恐怖中的人群声嘶力竭地叫喊着“宰野兽!割咽喉!放鲜血!杀死他!”围住了西蒙。他们尖叫着,用木棍捅,手爪撕,牙齿咬,野蛮地把西蒙当野兽活活杀死。西蒙带着他的智慧和他领悟到的真理离开了世间。智慧之火被野蛮熄灭,无知窒息了真理,同时也控制了现存世界。人性之火开始在这群一开始连一头野猪都不忍心杀死的孩子们的内心开始泯灭。

三、异化之二:对待“海螺” .

海螺是本书描绘最为圆彻的意象,象征呼唤文明的号角。在海螺的号角声中,散落在孤岛的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会聚起来。这个拿海螺吹螺号的孩子拉尔夫于是被选为头领。从此他们以海螺为号,并通过会议将海螺确定为发言——言论的标志,一种互相承认和遵守的秩序,这样海螺也就成为一种权威的象征。

海螺在发言人手上传递,确保了一种幼稚民主的实现和延续,但它的权威性很快就发生了危机。首先是发言人不具备实力因素时,他即使得到或抓住海螺,他的发言还是可能被打断、被否定;其次,随着权力的争斗,海螺是否还能成为一种团结与召唤的信号,就发生了怀疑,发现和掌握海螺的人也满心忧虑;最后,这个脆弱的海螺在残酷的斗争中,不能成为任何凭借.也不能抵挡任何武力,最后和可爱的比奇一起化为碎末.这样,海螺完成了人类文明与秩序的象征。比奇成了维护这种文明与秩序的牺牲品,成了野蛮战胜文明的牺牲品。也成了杰克为首的人性异化成兽性的牺牲品。

四、异化之三:对待“火”

对于拉尔夫和比奇来说,“火”是求救的烟火,是得救的希望,是文明的代名词。只要烟火不灭,他们才有希望被救团到文明社会。不幸的是,他们没有能力控制住这具有丰富内涵的火。孩子们第一次试着点燃求救的烟火,就立即把大片森林化成了灰烬。更糟的是,那个脸上长着一块痣的男孩失踪了,很可能被失控的大火烧死了。理想中的文明之火在故事开端就暴露出了其野蛮的阴暗面。火一出现就展示了它复杂矛盾的内涵。

火的文明含义和野蛮含义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正是拉尔夫和比奇与杰克之间的对立的集中体现。拉尔夫和比奇提出声起求救烟火并要求大家全力守护好,但杰克竟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性,把看火的小孩叫去和他一起打猎。在此期间,刚好有一艘轮船从小岛附近开过,但无人看管的烟火已经熄灭,没有了求救信号,孩子们失去了一次可能获救的机会。杰克受到了拉尔夫的斥责,因此产生并且日渐加剧的矛盾终于导致了拉尔夫和杰克的分裂。在杰克的手中,求救的烟火变成了炊烟。火的文明指代功能退化为仅仅是用来满足人的食物需求的这一最低需要的简单手段。这一转变巧妙地体现了火相互矛盾的象征意义及拉尔夫和杰克之间、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强烈对立。在比奇被杰克的手下滚下的巨石砸死之后,拉尔夫也陷于杰克一伙的追杀之中。追杀途中,杰克一伙点燃了丛林,决心要把拉尔夫置于死地。火进一步展现了杰克的残忍和野蛮本性。围绕火的用途和意义在拉尔夫及比奇与杰克之间展开的较量中,火的文明含义丧失殆尽,其原始野蛮的力量征服了科学与文明的光明。透过闪烁不定的火光,文明的脆弱和野蛮的破坏威力一目了然。

结语

戈尔丁以一群五六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使文章更具震撼力。因为,儿童应该是最真实、最纯真的一个群体。然而,就是这样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竟然沦落到残忍害死了自己的两个伙伴的野蛮人。人性的恶巳展露到了极限。但是,作者暗示人性不一定是恶的,人性是随环境而变的。在文明制度非常完善的环境下就是善的。反之,人的兽性就会突破文明的制约而酿成灾难。所以,作者写小说的目的是希望人类和平相处,放弃战争。如果世界充满爱,那么滋生恶的土壤就不会存在,人心就不会黑暗了。

注释

[1]墨哲兰. 巴黎手稿中的异化范畴,国内哲学动态[J]. 1979年第8期.

[2]杨治经. 论人性与共同美,学术月刊[J]. 1980年第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