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切果蔬加工工艺及其保鲜技术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技术包
鲜切果蔬加工工艺及其保鲜技术
鲜切果蔬又称最少加工果蔬、半加工果蔬、轻度加工果蔬等,它是指以新鲜果蔬为原料,经分级、清洗、整修、去皮、切分、保鲜、包装等一系列处理后,再经过低温运输进入冷柜销售的即食或即用果蔬制品。鲜切果蔬既保持了果蔬原有的新鲜状态,又经过加工使产品清洁卫生,属于净菜范畴,天然、营养、新鲜、方便以及可利用度高(100%可食用),可满足人们追求天然、营养、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需求。鲜切产品起源于美国,20 世纪50 年代美国以马铃薯为原料开始切割果蔬的研究,到60 年代,切割果蔬开始进入商业化生产。中国是农业大国,在种植业结构中蔬菜和水果产量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然而,我国鲜切果蔬的研究起步较晚,鲜切果蔬加工兴起于上世纪90 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即食、方便食品已经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鲜切果蔬将成为果蔬采后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是与原材料相比,鲜切果蔬由于切分处理所造成的机械损伤会引发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变色、变味、衰老、软化以及由于微生物侵染而导致变质,且在最佳低温条件下一般有7-10d的保质期。因此,保持品质、延长保鲜期是鲜切果蔬加工工艺的关键。本文介绍鲜切果蔬加工工艺及加工中的品质变化及影响因素, 综述了国内外鲜切果蔬保鲜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阐述了鲜切果蔬及其保鲜技术的发展前景。
一、鲜切果蔬的加工工艺
原材料—适时采收—分级、修整—清洗切分—预清洗—防腐处理—护色一清水漂洗—沥干—包装—贮藏
鲜切果蔬的加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要想获得高品质的鲜切产品,必须从原料的选
择到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下:
1、原料的选择
果蔬原料是保证鲜切果蔬质量的基础。果蔬原料一般选择新鲜、饱满、成熟度适中、无异味、无病虫害的个体。
2、适时采收
用于鲜切果蔬的原料一般采用手工采收,采收后需立即加工。如采收后不能及时加工的果蔬,一般需在低温条件下冷藏备用。
3、分级、修整
按大小或成熟度分级,分级的同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原料。用于生产鲜切果蔬的原料经
挑选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整修,如去皮、去根、去核、除去不能食用部分等。
4、清洗、切分
清洗可洗去泥沙、昆虫、残留农药等,能为下一步减菌、灭菌和提高清洗效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根据原料特点和生产需要,清洗效果可采用浸渍或充气的方法使得清洗效果得以加强。清洗设备有浸泡式、搅动式、摩擦式、浮流式及各种方式的组合。鲜切果蔬的体积大小对鲜切果蔬的品质会有影响。切割程度越大,引起的伤呼吸越严重;切割的体积越小,切分面积就越大,表面水分蒸腾越快,切分面流出的酚类物质容易被氧化,发生褐变,影响了外观品质,也不利于产品的保存。切割方式的不同也会造成切割水果受创伤面积大小的差异和营养物质流失量的不同,从而影响切割水果的保鲜效果。此外,刀刃状况与所切果蔬的保存时间有着很大的关系,锋利刀切分果蔬保存时间长;钝刀切割面受伤多,容易引起变色腐败。切分的大小对鲜切果蔬的品质也有影响,切分越小,切口面积越大,越不利保存。
5、灭菌
彻底清洗果蔬是加工中的关键,经切分的果蔬表面己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汁液渗出,易引起腐败、变色,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不同果蔬可选用不同的清洗液,以保持其食用品质及延长其保质期。
6、护色和漂洗
一般,在去皮或切分后还要进行洗涤,清洗用水须符合饮用水标准并且最好低于5摄氏度。果品鲜切后,影响其品质的最大问题是褐变。一般在清洗水中加入一些护色保鲜剂如亚硫酸盐、抗坏血酸、柠檬酸、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半胱氨酸、CaCl2、ZnC12、乳酸钙等可以减少微生物数量并阻止酶反应,因而可以改善货架期及产品的感官品质。
切割后漂洗对减缓果实组织生理衰败,防止果实软化和品质变化等都非常有效。漂洗有利于伤组织释放底物和酶,通常为 1--5min。温度对漂洗效果的影响非常明显,高温漂洗效果较好,但高温会提高多酚氧化酶(PPO)的酶活。一般漂洗温度不能高于 20℃。漂洗效果还取决于的PH值,酸性环境具有抗菌特性,所以一般用较低的PH值。有时则需pH值接近中性的漂洗液,如使用半胱氨酸护色处理,否则将导致果实组织变为桃红色。
7、沥干
漂洗后必须严格干燥,避免果蔬腐败,至少采用沥水法去除果蔬表面的水分,也可用干棉布或吹风排除产品表面的水分。
8、包装
包装可以有效地减少切割果蔬水分损耗,减轻外界气体及微生物的影响,抑制呼吸强度,
延缓乙烯生成,降低生理生化反应速度,防止芳香成分挥发,从而延缓切割果蔬组织的衰老和腐败变质,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鲜切果蔬的包装有多种,常见的方式有自发调节气体包装(MAP)、减压包装(MVP)、活性包装(AP)、涂膜包装等。
9、贮藏
温度是影响鲜切果蔬质量的主要因子。鲜切果蔬在生产、贮运及销售过程中均应处
于低温状态。最佳的贮藏温度就是稍高于果蔬材料冰点的温度;也可根据商业需要,采用5℃或 10℃的货架温度来贮藏鲜切果蔬。另外,贮藏时注意不要低于果蔬的冷害温度,以免出现冷害症状,造成鲜切果蔬不可食用。包装及贮存过程中综合利用各种保鲜措施, 可维持鲜切水果的食用品质, 延长货架期。
二、鲜切果蔬加工中的品质变化及影响因素
1、生理生化变化
新鲜果蔬经切割加工后果实组织会严重受损, 伤害信号立即对呼吸、酚类、乙烯等代谢产生明显的影响,例褐变、伤呼吸、伤乙烯、产生异味、失重变软。
首先, 组织内的酶与底物的区域化结构被破坏, 酶与底物直接接触引起果实组织产生各种生理生化反应, 如多酚氧化酶催化酚类物质的氧化反应, 脂肪氧化酶催化膜脂反应, 纤维素酶催化细胞壁的分解反应等, 从而导致组织褐变、细胞膜破坏、细胞壁分解及果实软化且产生异味。
其次, 组织受损后明显地促进果实呼吸作用增强, 同时刺激组织内源乙烯的产生, 并伴随消耗大量的营养素, 合成一系列次生代谢物而加速鲜切水果的衰老与腐败, 降低其食用价值。
另外,去皮、切分等加工过程中所造成的机械损伤会极大地促进鲜切果蔬产品呼吸作用的增强,即所谓“伤呼吸”,同时会刺激果蔬组织内源乙烯的产生,导致伤乙烯迅速增加,并伴随一系列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组织的伤愈合还会改变鲜切果蔬的外观,从而降低食用价值,加速鲜切果蔬的衰老与腐败即“伤乙烯”。
此外还有因微气体环境引起的腐败。鲜切果蔬通常用塑料薄膜包装,以维持天然、新鲜的品质,并防止微生物污染,但如果包装膜透气性小或贮藏温度较高,在包装袋内很容易形成低氧或高二氧化碳的微气体环境,造成低氧和高二氧化碳伤害,使产品产生异臭,导致腐败。
2、微生物污染
去皮、切分等处理损害了水果的组织结构, 果实失去真皮层的保护作用, 汁液外溢, 大面积的表面暴露及丰富的营养为微生物的侵染和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更易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