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

合集下载

机制砂质量标准

机制砂质量标准

机制砂质量标准
机制砂(或人工制砂)是一种用于建筑和工程领域的重要建筑材料,通常用于混凝土、道路、桥梁、建筑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

为了确保机制砂的质量和性能,各国和地区通常会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可能涵盖机制砂质量的标准方面:
颗粒尺寸分布:机制砂应具有适当的颗粒尺寸分布,以满足特定用途的要求。

标准通常规定不同粒径分数的含量和分布范围。

颗粒形状:机制砂颗粒的形状对混凝土强度和工程性能有影响。

标准可能要求颗粒具有特定的形状和表面纹理。

坚固度:机制砂的坚固度是其抗压强度的重要指标。

标准通常规定最低坚固度要求,以确保砂的耐久性。

含水量:机制砂的含水量对其加工和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

标准可能规定允许的含水量范围。

砂粒洁净度:机制砂应当不含过多的杂质,如泥土、粘土、有机物等。

标准通常规定杂质含量的上限。

化学成分:机制砂的化学成分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用途中,如玻璃制造。

标准可能规定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要求。

质量控制:标准通常要求生产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机制砂的生产和供应符合规范要求。

标志和认证:机制砂通常需要标有制造商的标志,并可能需要通
过认证或检验机构的验证,以确保其符合标准。

机制砂质量标准通常由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化机构或建筑材料协
会制定和管理。

这些标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机制砂的一致性和质量,以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要求,同时确保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生产商和建筑师通常需要了解适用于其项目的机制砂标准,以确保所选的机制砂符合要求。

机制砂质量标准

机制砂质量标准

Ⅲ区
0 10~0 15~0 25~0 40~16 85~55 100~75
对表1的补充说明: (1)当采用机制砂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表1的要求 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 质量的前提下,经监理和指挥部认可后方允许使用。 (2)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当采用Ⅰ 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 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3)对于泵送混凝土用砂,宜选用中砂。
机制砂母岩强度首先应由生产单位提供,火成岩不 宜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宜小于80MPa, 水成岩不宜小 于60MPa。对配制C60及以上混凝土的机制砂,其母岩抗 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宜小于1.2。
5.6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机制砂的表观密度、 堆积密度、空隙率应 符合如下规定: 表观密度大于2500 kg/m3、松 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 kg/m3、空隙率小于47%。
5.7 磨光值
路面和桥面混凝土所用机制砂,还应检验 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 性较差的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母岩品 种生产机制砂。
5.8 碱集料反应
对重要结构部位及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工 程,应采用砂浆棒快速法或砂浆长度法进行集料的碱 活性检验。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机制砂制备的试 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 的膨胀率小于0.1%,判定为无潜在碱活性危害。反之 ,判定为有潜在碱活性危害。经上述检验判断为有潜 在碱活性危害时, 应 控 制 混 凝 土中的碱含量在3 以内。对重大工程,还需进行专门的试验论证,确认 能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时,方能使用。
(2)石料场确定后,应人工或机械清除表 面覆盖土层或软弱风化层,使岩层裸露。

砂验收标准

砂验收标准

砂验收标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第二章砂验收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区域智造公司PC构件生产用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中民筑友区域智造公司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用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GB/T14684-2011建设用砂3类别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机制砂两类。

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种规格,其细度模数μf分别为:粗:3.7~3.1;中:3.0~2.3;细:2.2~1.6;特细:1.5~0.7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4技术要求4.1颗粒级配砂筛应采用方孔筛。

砂的公称粒径、方孔筛筛孔边长应符合表1的规定。

除特细沙外,砂的颗粒级配可按公称直径63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质量百分率计,下同),分成三个级配区。

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1的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除5.00mm和630μm 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各级累计筛余超出值总和应不大于5%。

表1颗粒级配各区域智造公司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中砂。

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当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不符合级配要求时,宜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后,方可允许使用。

4.2其他技术指标4.2.1天然砂的其他技术指标情况如表2所示。

表2天然砂技术指标各区域配制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选用砂的含泥量应≤2.0%,泥块含量应≤0.5%。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

4.2.2机制砂的其他技术指标情况如表3所示。

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法试验合格时,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法不合格时,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机制砂产品标准

机制砂产品标准

机制砂产品标准
机制砂是指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矿山尾矿或者工业废渣颗粒。

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俗称人工砂。

机制砂的产品标准有:
1.机制砂要符合国家建设标准,机制砂的坚固性指标不应大于10%。

对于有
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3.0%和1.0%,坚固性指标不应大于8%。

高强混凝土用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2.0%和0.5%。

机制砂应按石粉的亚甲蓝值指标和石粉的流动比指标控制石粉含量。

2.混凝土结构用海砂必须经过净化处理。

3.钢筋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3%,预应力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
含量不应大于0.01%。

机制砂加工工艺有以下几种:
1.锤式破碎机制砂工艺。

物料由原料仓经给料机、胶带输送机送入锤式破碎
机,经破碎后送入筛分机分级,大于5mm的石料全部返回转料仓进行闭路循环,小于5mm的石料进入成品砂仓。

2.棒磨机制砂工艺。

物料由棒磨机给料部的进料中空轴进入筒体内,电动机
带动装有钢棒的筒体旋转,物料受到钢棒的撞击以及钢棒与筒体衬板间的粉磨之后从排料中空轴流出进入洗砂机洗砂、选砂。

3.立轴冲击式破碎机与棒磨机联合制砂工艺。

立轴破与棒磨机联合制砂工
艺,以及两级立轴破(高、低速)联合制砂工艺等。

机制砂检测报告标准

机制砂检测报告标准

机制砂检测报告标准
机制砂检测报告的标准通常由相关行业标准与规范制定,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机制砂检测报告中的标准要求:
1. 机制砂的物理性质检测:包括颗粒分布、比重、孔隙度等参数的测定。

2. 机制砂的化学成分检测:包括主要元素和杂质元素的含量测定。

3. 机制砂的抗压强度检测:包括抗压强度的测定和力学性能评价。

4. 机制砂的矿石学检测:包括颗粒形状、颗粒组成和微观结构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5. 机制砂的水化性能检测:包括与水的反应性、水化产物特性和水化龄期等方面的测试。

6. 机制砂的筛分检测:包括使用筛分仪进行颗粒分级和筛分效率的测定。

7. 其他可能的检测项:如磨损性能、抗冻性能、渗透性能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机制砂检测报告标准可能会因不同国家、地区或行业而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根据当地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进行检测和报告编制。

机制砂检测报告标准

机制砂检测报告标准

机制砂检测报告的标准包括以下部分:
1. 外观检验:机制砂应干净、无泥巴和杂物,粗细均匀,没有石粉,含泥量应小于2%。

2. 颗粒级配检验: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标准要求,通过率应达到90%以上。

3. 密度检验:机制砂的密度应符合标准要求,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400kg/m³。

4. 含水率检验:机制砂的含水率应小于7%。

5. 石粉含量检验: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小于10%。

6. 泥块含量检验:机制砂的泥块含量应小于0.5%。

7. 针片状颗粒含量检验:机制砂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15%。

8. 坚固性检验:机制砂的坚固性应小于5%。

9. 压碎指标检验:机制砂的压碎指标应小于30%。

10. 碱集料反应检验:机制砂的碱集料反应应符合标准要求。

在检测过程中,所有项目都应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如果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应对该批次的机制砂进行处理或退货。

最新合格机制砂的5项指标

最新合格机制砂的5项指标

诊断
病史 + 体格检查 + 实验室检查
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X线检查:肺心病X线表现 肺动脉高压征: 右下肺A干增宽,横径≥15mm; 右下肺A干与气管横径比值≥1.07; 肺A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 右前斜位,肺A园锥部突出≥7mm。
右心室增大征: 正位: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园隆上翘; 右前斜位:心前间隙缩小或闭塞。
制砂,控制粒形 调级配、细度模数,制砂 环保 控制含粉量 输送,环保 控制含水量,达到饱和面
干,环保
VT立体精品砂石加工系统
占地面积小 无噪音 无污染 投资大
谢谢各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
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 系统病变所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 高压等多种因素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 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
混凝土搅拌站内的机制砂湿法生产线 (山东淄博)
污染环境
遍地泥浆
原状人工砂含石粉 14%,基本不泌 水,粘聚性明显 改善
水洗人工 砂试配混 凝土情况 严重泌水
干法制砂生产线
淮南某矿山企业的机制砂干法生产线
生产与运输现场 (没主意环保)
Ⅲ.加工机制砂
普遍存在的问题
机制砂、混合砂大都以加工石子的下脚料石屑为主,细度模 数偏粗(大于3.0)或偏细(小于2.2),级配也是俩头多中 间少(2.36mm以上、300以下筛余多),含石量严重超标, 粒型不好,;
生产设备相对简陋,无质量控制手段;
不重视环保,空气及环境污染严重;
对国家标准执行不够,甚至不知道标准;
对人工砂性能了解不够,认识和使用上存在误区

DBJ41_T232-2020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DBJ41_T232-2020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根据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20 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为:1 总则;2 术语、符号;3 分类、规格;4 基本规定;5 技术要求;6 试验方法;7 检验规则;8 验收、储存、运输和堆放。

1总则 (1)2术语、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3)3分类、规格 (4)3.1机制砂分类 (4)3.2机制砂规格 (4)4基本规定 (5)5技术要求 (6)5.1原材料 (6)5.2机制砂 (6)6试验方法 (11)6.1 试样 (11)6.2试验环境和试验用筛 (11)6.3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 (11)6.4石粉含量和微粉含量 (11)6.5泥块含量 (11)6.6有害物质含量 (12)6.7坚固性 (12)6.8压碎指标 (12)6.9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和空隙率 (12)6.10碱集料反应 (12)6.11含水率和饱和面干吸水率 (12)6.12经时吸水率 (12)7检验规则 (15)7.1检验类别、检验项目 (15)7.2组批规则 (15)7.3判定规则 (15)8验收、储存、运输和堆放 (17)附录A 本标准用词说明 (18)引用标准名录 (19)条文说明 (20)1 总则1.0.1为加强机制砂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合理利用机制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用机制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机制砂的质量要求及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机制砂 manufactured sand岩石、卵石、建筑固体废弃物、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等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整形、筛分、粉料控制等工艺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 的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岩石颗粒。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一、引言机制砂是一种重要的建造材料,广泛应用于建造、道路、桥梁等工程领域。

为了保证机制砂的质量,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制砂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

二、机制砂质量控制标准1. 外观要求:机制砂应呈现均匀的颗粒分布,无明显的杂质和污染物。

颗粒形状应为角砾状,表面光滑,无裂纹和磨损。

2. 颗粒大小分布:根据工程需要,机制砂的颗粒大小应符合一定的分布范围。

常用的分布范围为0.15mm-4.75mm。

可以通过筛分试验来检测机制砂的颗粒大小分布。

3. 堆积密度:机制砂的堆积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普通要求机制砂的堆积密度大于1.4g/cm³。

可以通过密度试验来检测机制砂的堆积密度。

4. 砂粒强度:机制砂的强度是指抗压能力和抗磨损能力。

普通要求机制砂的抗压强度大于100MPa,抗磨损强度大于2.5%。

可以通过压缩试验和磨损试验来检测机制砂的强度。

5. 吸水率:机制砂的吸水率是指单位质量的机制砂吸收水分的能力。

普通要求机制砂的吸水率小于2%。

可以通过吸水试验来检测机制砂的吸水率。

三、机制砂质量控制方法1. 原料选择:选择质量稳定、来源可靠的石料作为机制砂的原料。

原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

2. 破碎过程控制:在机制砂的破碎过程中,应控制破碎机的参数,如进料粒度、排料粒度、转速等。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破碎机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 筛分过程控制:在机制砂的筛分过程中,应合理选择筛网孔径,确保机制砂的颗粒大小分布符合要求。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清洗筛网,防止阻塞和磨损。

4. 洗砂过程控制:在机制砂的洗砂过程中,应控制洗砂机的参数,如水流速度、洗砂时间等。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洗砂机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5. 质量检测:对生产出的机制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颗粒大小分布、堆积密度、砂粒强度、吸水率等指标的检测。

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机制砂标准检测标准

机制砂标准检测标准

机制砂标准检测标准机制砂是指通过机械破碎、筛分和清洗等工艺过程,得到的粒径小于4.75毫米的细骨料。

机制砂在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对机制砂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对机制砂标准检测标准的详细说明:一、机制砂的物理性质检测1.颗粒级配检测:通过筛分试验,检测机制砂的颗粒级配是否符合要求。

级配良好的机制砂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程需求,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密度检测:通过比重试验,检测机制砂的密度是否符合要求。

密度是反映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密度过小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密度过大则会造成材料浪费。

3.含水率检测:通过烘干试验,检测机制砂的含水率是否符合要求。

含水率过高的机制砂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变差,影响施工质量和混凝土强度。

4.吸水率检测:通过吸水率试验,检测机制砂的吸水率是否符合要求。

吸水率过高的机制砂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5.压碎值检测:通过压碎值试验,检测机制砂的压碎值是否符合要求。

压碎值反映了机制砂抵抗外力破碎的能力,压碎值过低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二、机制砂的化学性质检测1.硅酸盐含量检测: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机制砂中硅酸盐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硅酸盐是混凝土中的重要成分,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2.硫酸盐含量检测: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机制砂中硫酸盐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硫酸盐含量过高会腐蚀混凝土中的钢筋,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3.有机物含量检测:通过灼烧试验,检测机制砂中有机物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有机物含量过高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氯离子含量检测: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机制砂中氯离子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氯离子含量过高会腐蚀混凝土中的钢筋,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5.碱活性检测:通过砂浆棒法等试验方法,检测机制砂是否存在潜在的碱活性。

碱活性过高的机制砂会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反应,产生膨胀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一、引言机制砂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

为了确保机制砂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制砂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机制砂质量控制标准格式文本1. 产品描述机制砂是一种由天然矿石经过破碎、筛分、洗涤等工艺制成的人造砂料。

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矿物,颗粒形状均匀,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

2. 产品规格机制砂的规格应符合以下要求:- 颗粒大小:经过筛分后,颗粒大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如粗砂、中砂、细砂等。

- 砂粒形状:砂粒应呈均匀饱满的颗粒形状,不得有过多的细长颗粒或块状颗粒。

- 砂粒含水率:砂粒的含水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保证砂粒的干燥程度。

- 砂粒强度:砂粒应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和抗冲击性能,以满足工程使用的要求。

3. 原材料选择- 矿石选择:选择质量良好、无污染的矿石作为原材料,确保机制砂的质量稳定。

- 破碎设备选择:选择先进的破碎设备,确保矿石破碎的均匀性和破碎度的控制。

- 洗涤设备选择:选择高效的洗涤设备,将矿石中的杂质和泥土去除,提高机制砂的纯度。

4. 生产工艺控制- 破碎工艺:控制破碎设备的进料量和破碎度,确保破碎后的砂粒大小符合要求。

- 筛分工艺:控制筛分设备的筛孔大小,使得机制砂的颗粒大小符合标准规定。

- 洗涤工艺:控制洗涤设备的洗涤时间和水量,确保砂粒的含水率符合要求。

- 干燥工艺:采用适当的干燥设备,将砂粒的含水率降至标准范围内。

5. 质量检验- 颗粒大小检验:采用筛分方法,对机制砂的颗粒大小进行检测,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 砂粒形状检验:采用显微镜等设备,对机制砂的颗粒形状进行检测,确保形状均匀饱满。

- 砂粒含水率检验:采用烘干法或其他方法,对机制砂的含水率进行检测,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 砂粒强度检验:采用抗压试验机等设备,对机制砂的抗压强度和抗冲击性能进行检测,确保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6. 质量记录与追溯- 每批机制砂的生产过程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原材料来源、生产工艺参数、质量检验结果等。

机制砂标准

机制砂标准

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5030-2004<<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1 总则1.0.1 为了合理利用机制砂,特细砂资源,使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应用技术与现行的混凝土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规程配套,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重庆地区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配制及应用.其他地区用机制砂,混合砂配制混凝土,可通过试验,参照本规程执行.1.0.3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工程除应遵守规程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规定.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验收及质量检验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2 术语,符号机制砂: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的颗粒.特细砂:按<<建筑用砂>>(GB/T 14684)规定方法检验所得细度模数为0.7-1.5的天然河砂. 混合砂:由机制砂与特细砂混合而成的砂.机制砂混凝土:用机制砂作为细骨料配制的混凝土.混合砂混凝土:用混合砂作为细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10-90mm的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等于或大于160mm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00mm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3 应用范围3.0.1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与中砂配制的混凝土相近,其力学性能指标可按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值.3.0.2 机制砂,混合砂主要应用于建筑,市政,交通,等建设工程中的C6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时,亦可用于港口和水利等混凝土工程.3.0.3,机制砂宜配制塑性混凝土混合砂宜配制塑性,大流动性及泵送施工混凝土.3.0.4 混合砂配制混凝土,混合砂细度模数应满足以下要求:强度等级C60混凝土,混合砂细度模数不低于2.3,其中特细砂细度模数不低于1.1: 强度等级C45-C55混凝土,混合砂细度模数不低于1.8,其中特细砂细度模数不低于0.9.3.0.5 用混合砂配制C60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时,应通过试验,取得可靠数据,经论证满足性能要求后方可使用.4 材料4.0.1 机制砂,混合砂的性能应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的规定.注:混合砂中特细砂的含泥量测定应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中的”虹吸管法”特细砂的含泥量按标准的规定,并不得含有泥块.4.0.2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用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和<<复合硅酸盐水泥>>(GB12958)的规定,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复查检验,并按其检验结果使用.4.0.3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中粗骨料质量应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4.0.4 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用水,可拌制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使用地表水,地下水及经处理或处置后的工业废水,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技术规定.4.0.5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宜掺用混凝土外加剂,其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外加剂的应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4.0.6 混凝土用粉煤灰或其它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5.0.1 混合砂的细度模数可按以式简易计算:U f(混)=U f(机)*A(机)+U f(特)*A(特)式中: U f(混)—混合砂细度模数U f(机)—机制砂细度模数U f(特)—特细砂细度模数A(机)—混合砂中机制砂的百分比(%)A(特)—混合砂中特细砂的百分比(%)5.0.2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混合砂塑性混凝土用水量可参考下表选用,机制砂塑性混凝土用水量可在下表基础上,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增加5Kg.表5.0.2 混合砂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碎石最大粒径(mm)拌合特坍落度(mm) 16 20 31.5 4010-30 195 185 175 16535-50 205 195 185 17555-70 215 205 195 18575-90 225 215 205 195注:1,本表用水量系采用细度模数为1.8-2.1的混合砂时的平均值.细度模数小于1.8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0-5公斤:细度模数大于2.1时,则可减少0-5公斤.2,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用水量相应调整.3水灰比小于0.35的混合砂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合砂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5.0.3 混凝土砂率的确定1 混合砂塑性混凝土砂率可按下表选用,机制砂塑性混凝土砂率可在下表基础上增加3-5% 混合砂混凝土砂率(%)表5.0.3 混合砂混凝土砂率(%)碎石最大粒径(mm)水灰比(W/C) 16 20 400.35 26-31 25-30 23-280.45 29-34 28-33 26-310.55 32-37 31-36 29-340.65 34-39 33-38 31-37注:1,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2,对薄壁构件,砂率取偏大值.2 混合砂大流动性,泵送混凝土砂率,可取上表的上限,经试验,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按每增加20mm,砂率增加1%予以调整.5.0.4 外加剂和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的应用技术规程>>(JGJ28),<<粉煤灰应用技术规程>>(GBJ146),<<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等标准的规定. 5.0.5 采用卵石作粗骨料时,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用水量及砂率应根据试验确定. 6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6.0.1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其计算公式和有关参数表格中的数值均系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当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进行放算时,则应做相应的修正.注:干燥状态系指含水率小于0.5%的细骨料或含水率小于0.2%的粗骨料.6.0.2 混凝土配合比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计算:1 计算配制强度fcu,0并求出相应的水灰比,混凝土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fcu,0≥fcu,k+1.645σ式中: fcu,0—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MPA)fcu,k —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标准值(MPA)σ—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1施工单位如具有近期混凝土强度统计资料时, σ可按下式求得: σ =1f nu -f1cu 2i cu,2-∑=n n i 式中cu,i-------- 第i 组混凝土试件强度代表值(Mpa)uf cu--------------n 组混凝土试件强度代表值的平均值(Mpa) n-------------统计周期内相同混凝土等级的试件组数,n ≥2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时,如计算得到的σ小于2.5Mpa 时,取σ为2.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及其以上时,如计算行到的σ小于3.0Mpa 时,取σ为3.0Mpa.对预拌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为一个月;对现现场场拌制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宜超过三个月.○2施工单位如无近期混凝土强度统计资料时, σ可按下表取值.表中σ值反映了我国施工单位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和管理的平均水平,采用时要根据本单位情况作适当调整.混凝土强度等级 C10~C20C25~C40 C45~C60 σ 4.05.06.0 2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3 选取砂率,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用量,并提出供试配用的计算配合比.6.0.3 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60级时,混凝土水灰比宜按下式计算:/C =ceb a o cu,ce a f *a *a f f *a + 式中a a a b ----回归系数f ce--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MPa)○1 当无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时,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f ce =Kc* f ce,0式中Kc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f ce,0—水泥强度等级值(MPa)○2 f ce 值也可根据3d 强度或快测强度推定28d 强度关系式推定得出. 6.0.4 回归系数a a 和a b 宜按下列规定确定;1 回归系数a a 和a b 应根据工程使用的水泥,骨料,通过试验由建立的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确定;2 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其回归系数可按下表取用.回归系数a a 和a b 取用表细骨料品种 a a a b机制砂 0.50 0.22混合砂 0.45 0.12注:上表中的回归系数适用于粗骨料为碎石的混凝土.6.0.5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W 0)可按5.0.2的规定确定.6.0.6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C 0)可按下式计算;C 0=6.0.7 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重量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C 0+G 0+S 0+W 0=C pSp =%100000⨯+S G S C 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G 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S 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W 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Sp------砂率(%)C p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其值可取2350~2450Kg.2 当采用体积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c R C 0+g R G 0+Rs S 0+wR W 0+0.01a=1 Sp =%100000⨯+S G S R c ------水泥密度(Kg/m 3),可取2900~3100 Kg/m 3R g ------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 3)Rs------细骨料的表面密度(Kg/m 3)R w ------水的密度(Kg/m 3),可取1000(Kg/m 3)a--------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剂型外加剂时, a 可取为1.计算配合比经试配试验,调整等步骤后确定施工配合比.试配和调整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的方法进行.6.0.8 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遵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其中,高强混凝土应采用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以及活性较高的矿物掺合料,配合比需经试配确定;混合砂作细骨料配制抗渗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时,砂率宜控制在30~38%之间,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掺合料和外加剂;配制预拌混凝土时,除遵守本规程规定外,还应遵守<<重庆市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规程>>(DB50/T5002)的有关规定.7 施工及验收7.1 施工7.1.1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施工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7.1.2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应遵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7.2 验收7.2.1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评定及验收,应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7.2.2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重庆市地方标准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50/5030-2004条文说明1 总则1.0.1 机制砂,混合砂作为混凝土细骨料在重庆地区已全面应用,取得了丰富的科研及实践经验,形成了一项适用于重庆地域特色的专门技术,为了利于质量管理,技术推广和交流,有必要制订比较完整的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通过大量研究及工程实践证明,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为使规范之间互相衔接,有必要处理好有关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施工规程与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关系.3 应用范围3.0.1 通过系统的对比试验研究,表明机制砂,混合砂配制的混凝土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与天然中砂混凝土相近,均能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值要求.3.0.2 C60及以下强度等级混合砂混凝土现已广泛用于重庆的和各类建筑,市政大型工程,实践证明混合砂混凝土在技术上是可靠的,经济上是合理的.4 材料4.0.1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中的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0.08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该标准中规定的含泥量测定方法有标准法(筛洗法)和虹吸管法两种,特细砂中小于0.08mm的颗粒与0.08mm以上颗粒的视密度基本相同,两种方法测得的含泥量相差很大,”标准法”偏高.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5.0.1 将机制砂与特细砂按一定比例混合筛分得出混合砂细度模数,然后分别筛分机制砂与特细砂,得出机制砂,特细砂细度模数,按本条公式计算混合砂的细度模数,发现两种方法得出的细度模数值十分接近,当机制砂4.75mm筛累地筛余为0时,混合砂细度模数筛分试验值与本条计算公式理论值一致.为便于混合砂中机制砂,特细砂混合比例的确定,混合砂细度模数可按本条公式简易计算.5.0.2 本规程普通混凝土用水量选用表,经大量试验及工程应用,证明基本上符合实际.5.0.4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需要选定的一个重要参数,但因外加剂的型号,品种甚多,性能各异,掺合料的品种逐渐增加,有的正在制定标准,无法在本规程中统一规定,本条文仅作原则规定,具体掺量按有关产品标准或专门的应用规程中的规定确定.6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6.0.1与6.0.3本条规定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一致.6.0.4 为与水泥新标准相适应,为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技术依据,确定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水灰比的鲍罗米公式中的回归系数,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及重庆大学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选用了重庆的8个品牌水泥进行了上百次水泥强度和几百组混凝土强度试验,对其28天强度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使用水泥新标准条件下的鲍罗米公式中的回归系数,可供参考使用.。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一、引言机制砂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制造、道路建设、水泥制品等领域。

为了确保机制砂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制砂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机制砂质量控制标准1. 原材料选择(1)石料选择:机制砂的主要原料是石料,应选择硬度适中、颗粒均匀的石料作为原材料。

(2)矿石质量:矿石应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和耐磨性,以确保机制砂的强度和耐久性。

(3)石粉控制:石粉的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机制砂的稳定性和工作性能。

2. 生产工艺控制(1)破碎工艺:应采用适当的破碎工艺,确保石料颗粒的合理分布和均匀度。

(2)洗砂工艺:洗砂过程中要控制水量和水质,以保证机制砂的洁净度和质量。

(3)筛分工艺: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筛分工艺,确保机制砂的颗粒分布合理。

3. 质量检测标准(1)颗粒分析:机制砂的颗粒分布应符合相关标准,可通过筛分试验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检测。

(2)含水率:机制砂的含水率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砂浆的工作性能。

(3)坚固性:机制砂的坚固性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可通过抗压强度试验进行检测。

(4)石粉含量:机制砂中石粉的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可通过筛分试验和化学分析进行检测。

4. 质量控制措施(1)生产过程监控:对于每一批机制砂的生产过程,应进行严格的监控,记录关键参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2)质量把关:对于生产出的机制砂,应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问题处理:如果发现机制砂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避免影响工程质量。

5. 质量记录与报告(1)质量记录:对于每一批生产的机制砂,应进行详细的质量记录,包括原材料检测、生产过程监控和质量抽检等内容。

(2)质量报告:定期生成机制砂质量报告,对质量控制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三、结论机制砂质量控制是确保机制砂质量稳定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材料,控制生产工艺,制定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提高机制砂的质量稳定性和工作性能。

混凝土用机制砂石料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混凝土用机制砂石料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混凝土用机制砂石料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混凝土用机制砂石料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2011年05月13日人工砂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量的石粉。

一些人将人工砂混凝土的大用水量归咎于石粉,认为石粉对混凝土是有害的,其实这是错误的。

人工砂尖锐的颗粒形状对混凝土和砂浆的和易性是很不利的,尤其是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和砂浆的和易性很差,而适量石粉的存在便弥补了这一缺陷。

我们应该改进对石粉的认识,更好地利用其配制良好的混凝土和砂浆。

石粉的定义标准石粉的定义是:加工前经除土处理,加工后形成粒径小于75μm,其矿物质组成和化学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物质。

GB/T14648-1993将0.08mm以下颗粒含量划分为“泥”,这一方法用于天然砂尚可,石粉的粒径虽然小于0.08mm,但是石粉与天然砂中的泥成分不同,粒径分布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天然砂中的泥土对混凝土和砂浆是有害的,必须控制其含量,而适量的石粉对混凝土和砂浆是有利的,人工砂在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或多或少会掺入泥土,而这又是目测和传统含泥量检测所不能区分的,国外许多国家都用亚甲蓝实验评定黏土成分含量,我国新标准中也特别规定了测人工砂石粉含量必须先进行亚甲蓝MB值的检验或快速检验,这样就避免了因人工砂石粉泥土含量过高而给混凝土及水泥制品带来的负作用。

干法机制砂中石粉的作用机理混凝土中若存在大量的孔隙,这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抗冻、抗渗等方面是不利的。

石粉不具有活性,但是石粉的粒径一般在75μm以下,从而具有微集料填充效果。

在人工砂混凝土中,石粉填充了其中的孔隙,可以较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特征,改善浆——集料界面结构。

资料表明,石粉在水泥水化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晶核作用,诱导水泥的水化产物析晶,加速水泥水化,并参加水泥的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碳铝酸钙,并阻止钙矾石向单硫型的水化硫铝酸钙转化。

而粒径在0.08mm以下的石粉可以与水泥熟料生成水化碳铝酸钙,从而导致混凝土晶相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提高水泥水化产物的结晶化程度,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使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得以改进。

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

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

铸造明天 质量为本 江苏铸本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机制砂质量、产量验收标准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2001的规定,机制砂的各项技术要求应符合以下指标:
1、颗粒级配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细度模数为(粗砂:3.7~3.1; 中砂:3.0~2.3; 细砂:2.2~1.6);
3、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 目
指 标
Ⅰ类 Ⅱ类 Ⅲ类 1 亚甲蓝试验
MB 值<1.40 或合格 石粉含量% <3.0 <5.0 <7.0 2 泥块含量% 0 <1.0 <2.0 3 MB 值≥1.40 或不合格
石粉含量% <1.0 <3.0 <5.0 4
泥块含量%
<1.0
<2.0
4、单级最大压碎指标(Ⅰ类:<20%;Ⅱ类: <25%;Ⅲ类: <30%);
5、表观密度应大于2500kg/m 3;
6、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350kg/m 3;
7、空隙率应小于47%。

注:公司按Ⅱ类1区或2区中砂(细度模数2.8±0.2;石粉含量放宽到Ⅲ类,甚至于8±2%左右)的技术要求,产量不低于100t/h 对该机制砂生产线进行验收。

1 2 3
9.50mm 0 0 0 4.75mm 10~0 10~0 10~0 2.36mm 35~5 25~0 15~0 1.18mm 65~35 50~10 25~0 600μm 85~71 70~41 40~16 300μm 95~80 92~70 85~55 150μm
100~85
100~80
100~75







%


筛。

砂验收标准

砂验收标准

第二章砂验收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区域智造公司PC构件生产用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中民筑友区域智造公司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用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GB/T 14684-2011 建设用砂3 类别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机制砂两类。

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种规格,其细度模数μf分别为:粗:3.7~3.1;中:3.0~2.3;细:2.2~1.6;特细:1.5~0.7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4 技术要求4.1颗粒级配砂筛应采用方孔筛。

砂的公称粒径、方孔筛筛孔边长应符合表1的规定。

除特细沙外,砂的颗粒级配可按公称直径63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质量百分率计,下同),分成三个级配区。

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1的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除5.00mm和63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各级累计筛余超出值总和应不大于5%。

各区域智造公司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中砂。

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当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不符合级配要求时,宜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后,方可允许使用。

4.2其他技术指标4.2.1 天然砂的其他技术指标情况如表2所示。

各区域配制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选用砂的含泥量应≤2.0%,泥块含量应≤0.5%。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

4.2.2 机制砂的其他技术指标情况如表3所示。

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法试验合格时,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法不合格时,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4.2.3 有害物质砂中如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氯化物等,其限量应符合表5。

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

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

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___致力于铸造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其中机制砂是我们主要的产品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2001的规定,我们对机制砂的质量和产量进行严格的验收。

机制砂的颗粒级配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我们要求其符合下表的规定:筛孔大小(mm) | 累计筛余方孔筛% | 级配区间 |9.50 | 10~0 |。

|4.75 | 35~5 |。

|2.36 | 65~35 |。

|1.18 | 85~71 |。

|600μm | 95~80 |。

|300μm | 100~85 |。

|150μm | 100~75 |。

|此外,我们还要求机制砂的细度模数符合以下规定:砂的类型 | 细度模数 |粗砂 | 3.7~3.1 |中砂 | 3.0~2.3 |细砂 | 2.2~1.6 |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也是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要求其符合下表的规定:项目 | 指标 |亚甲蓝试验 | MB值<1.40或合格;MB值≥1.40或不合格|石粉含量% | Ⅰ类<3.0;Ⅱ类<5.0;Ⅲ类<7.0 |泥块含量% | Ⅰ类<1.0;Ⅱ类<1.0;Ⅲ类<2.0 |此外,我们还要求机制砂的单级最大压碎指标符合以下规定:砂的类型 | 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Ⅰ类 | <20% |Ⅱ类 | <25% |Ⅲ类 | <30% |最后,我们要求机制砂的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3,空隙率小于47%。

这些严格的验收标准,保证了我们生产的机制砂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机制砂标准

机制砂标准

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5030-2004<<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1 总则1.0.1 为了合理利用机制砂,特细砂资源,使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应用技术与现行的混凝土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规程配套,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重庆地区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配制及应用.其他地区用机制砂,混合砂配制混凝土,可通过试验,参照本规程执行.1.0.3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工程除应遵守规程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规定.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验收及质量检验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2 术语,符号机制砂: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的颗粒.特细砂:按<<建筑用砂>>(GB/T 14684)规定方法检验所得细度模数为0.7-1.5的天然河砂. 混合砂:由机制砂与特细砂混合而成的砂.机制砂混凝土:用机制砂作为细骨料配制的混凝土.混合砂混凝土:用混合砂作为细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10-90mm的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等于或大于160mm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00mm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3 应用范围3.0.1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与中砂配制的混凝土相近,其力学性能指标可按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值.3.0.2 机制砂,混合砂主要应用于建筑,市政,交通,等建设工程中的C6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时,亦可用于港口和水利等混凝土工程.3.0.3,机制砂宜配制塑性混凝土混合砂宜配制塑性,大流动性及泵送施工混凝土.3.0.4 混合砂配制混凝土,混合砂细度模数应满足以下要求:强度等级C60混凝土,混合砂细度模数不低于2.3,其中特细砂细度模数不低于1.1: 强度等级C45-C55混凝土,混合砂细度模数不低于1.8,其中特细砂细度模数不低于0.9.3.0.5 用混合砂配制C60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时,应通过试验,取得可靠数据,经论证满足性能要求后方可使用.4 材料4.0.1 机制砂,混合砂的性能应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的规定.注:混合砂中特细砂的含泥量测定应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中的”虹吸管法”特细砂的含泥量按标准的规定,并不得含有泥块.4.0.2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用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和<<复合硅酸盐水泥>>(GB12958)的规定,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复查检验,并按其检验结果使用.4.0.3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中粗骨料质量应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4.0.4 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用水,可拌制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使用地表水,地下水及经处理或处置后的工业废水,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技术规定.4.0.5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宜掺用混凝土外加剂,其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外加剂的应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4.0.6 混凝土用粉煤灰或其它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5.0.1 混合砂的细度模数可按以式简易计算:U f(混)=U f(机)*A(机)+U f(特)*A(特)式中: U f(混)—混合砂细度模数U f(机)—机制砂细度模数U f(特)—特细砂细度模数A(机)—混合砂中机制砂的百分比(%)A(特)—混合砂中特细砂的百分比(%)5.0.2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混合砂塑性混凝土用水量可参考下表选用,机制砂塑性混凝土用水量可在下表基础上,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增加5Kg.表5.0.2 混合砂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碎石最大粒径(mm)拌合特坍落度(mm) 16 20 31.5 4010-30 195 185 175 16535-50 205 195 185 17555-70 215 205 195 18575-90 225 215 205 195注:1,本表用水量系采用细度模数为1.8-2.1的混合砂时的平均值.细度模数小于1.8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0-5公斤:细度模数大于2.1时,则可减少0-5公斤.2,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用水量相应调整.3水灰比小于0.35的混合砂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合砂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5.0.3 混凝土砂率的确定1 混合砂塑性混凝土砂率可按下表选用,机制砂塑性混凝土砂率可在下表基础上增加3-5% 混合砂混凝土砂率(%)表5.0.3 混合砂混凝土砂率(%)碎石最大粒径(mm)水灰比(W/C) 16 20 400.35 26-31 25-30 23-280.45 29-34 28-33 26-310.55 32-37 31-36 29-340.65 34-39 33-38 31-37注:1,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2,对薄壁构件,砂率取偏大值.2 混合砂大流动性,泵送混凝土砂率,可取上表的上限,经试验,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按每增加20mm,砂率增加1%予以调整.5.0.4 外加剂和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的应用技术规程>>(JGJ28),<<粉煤灰应用技术规程>>(GBJ146),<<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等标准的规定. 5.0.5 采用卵石作粗骨料时,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用水量及砂率应根据试验确定. 6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6.0.1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其计算公式和有关参数表格中的数值均系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当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进行放算时,则应做相应的修正.注:干燥状态系指含水率小于0.5%的细骨料或含水率小于0.2%的粗骨料.6.0.2 混凝土配合比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计算:1 计算配制强度fcu,0并求出相应的水灰比,混凝土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fcu,0≥fcu,k+1.645σ式中: fcu,0—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MPA)fcu,k —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标准值(MPA)σ—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1施工单位如具有近期混凝土强度统计资料时, σ可按下式求得: σ =1f nu -f1cu 2i cu,2-∑=n n i 式中cu,i-------- 第i 组混凝土试件强度代表值(Mpa)uf cu--------------n 组混凝土试件强度代表值的平均值(Mpa) n-------------统计周期内相同混凝土等级的试件组数,n ≥2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时,如计算得到的σ小于2.5Mpa 时,取σ为2.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及其以上时,如计算行到的σ小于3.0Mpa 时,取σ为3.0Mpa.对预拌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为一个月;对现现场场拌制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宜超过三个月.○2施工单位如无近期混凝土强度统计资料时, σ可按下表取值.表中σ值反映了我国施工单位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和管理的平均水平,采用时要根据本单位情况作适当调整.混凝土强度等级 C10~C20C25~C40 C45~C60 σ 4.05.06.0 2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3 选取砂率,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用量,并提出供试配用的计算配合比.6.0.3 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60级时,混凝土水灰比宜按下式计算:/C =ceb a o cu,ce a f *a *a f f *a + 式中a a a b ----回归系数f ce--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MPa)○1 当无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时,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f ce =Kc* f ce,0式中Kc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f ce,0—水泥强度等级值(MPa)○2 f ce 值也可根据3d 强度或快测强度推定28d 强度关系式推定得出. 6.0.4 回归系数a a 和a b 宜按下列规定确定;1 回归系数a a 和a b 应根据工程使用的水泥,骨料,通过试验由建立的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确定;2 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其回归系数可按下表取用.回归系数a a 和a b 取用表细骨料品种 a a a b机制砂 0.50 0.22混合砂 0.45 0.12注:上表中的回归系数适用于粗骨料为碎石的混凝土.6.0.5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W 0)可按5.0.2的规定确定.6.0.6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C 0)可按下式计算;C 0=6.0.7 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重量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C 0+G 0+S 0+W 0=C pSp =%100000⨯+S G S C 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G 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S 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W 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Sp------砂率(%)C p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其值可取2350~2450Kg.2 当采用体积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c R C 0+g R G 0+Rs S 0+wR W 0+0.01a=1 Sp =%100000⨯+S G S R c ------水泥密度(Kg/m 3),可取2900~3100 Kg/m 3R g ------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 3)Rs------细骨料的表面密度(Kg/m 3)R w ------水的密度(Kg/m 3),可取1000(Kg/m 3)a--------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剂型外加剂时, a 可取为1.计算配合比经试配试验,调整等步骤后确定施工配合比.试配和调整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的方法进行.6.0.8 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遵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其中,高强混凝土应采用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以及活性较高的矿物掺合料,配合比需经试配确定;混合砂作细骨料配制抗渗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时,砂率宜控制在30~38%之间,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掺合料和外加剂;配制预拌混凝土时,除遵守本规程规定外,还应遵守<<重庆市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规程>>(DB50/T5002)的有关规定.7 施工及验收7.1 施工7.1.1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施工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7.1.2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应遵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7.2 验收7.2.1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评定及验收,应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7.2.2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重庆市地方标准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50/5030-2004条文说明1 总则1.0.1 机制砂,混合砂作为混凝土细骨料在重庆地区已全面应用,取得了丰富的科研及实践经验,形成了一项适用于重庆地域特色的专门技术,为了利于质量管理,技术推广和交流,有必要制订比较完整的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通过大量研究及工程实践证明,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为使规范之间互相衔接,有必要处理好有关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施工规程与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关系.3 应用范围3.0.1 通过系统的对比试验研究,表明机制砂,混合砂配制的混凝土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与天然中砂混凝土相近,均能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值要求.3.0.2 C60及以下强度等级混合砂混凝土现已广泛用于重庆的和各类建筑,市政大型工程,实践证明混合砂混凝土在技术上是可靠的,经济上是合理的.4 材料4.0.1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中的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0.08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该标准中规定的含泥量测定方法有标准法(筛洗法)和虹吸管法两种,特细砂中小于0.08mm的颗粒与0.08mm以上颗粒的视密度基本相同,两种方法测得的含泥量相差很大,”标准法”偏高.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5.0.1 将机制砂与特细砂按一定比例混合筛分得出混合砂细度模数,然后分别筛分机制砂与特细砂,得出机制砂,特细砂细度模数,按本条公式计算混合砂的细度模数,发现两种方法得出的细度模数值十分接近,当机制砂4.75mm筛累地筛余为0时,混合砂细度模数筛分试验值与本条计算公式理论值一致.为便于混合砂中机制砂,特细砂混合比例的确定,混合砂细度模数可按本条公式简易计算.5.0.2 本规程普通混凝土用水量选用表,经大量试验及工程应用,证明基本上符合实际.5.0.4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需要选定的一个重要参数,但因外加剂的型号,品种甚多,性能各异,掺合料的品种逐渐增加,有的正在制定标准,无法在本规程中统一规定,本条文仅作原则规定,具体掺量按有关产品标准或专门的应用规程中的规定确定.6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6.0.1与6.0.3本条规定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一致.6.0.4 为与水泥新标准相适应,为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技术依据,确定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水灰比的鲍罗米公式中的回归系数,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及重庆大学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选用了重庆的8个品牌水泥进行了上百次水泥强度和几百组混凝土强度试验,对其28天强度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使用水泥新标准条件下的鲍罗米公式中的回归系数,可供参考使用.。

DBJ41_T232-2020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DBJ41_T232-2020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根据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20 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为:1 总则;2 术语、符号;3 分类、规格;4 基本规定;5 技术要求;6 试验方法;7 检验规则;8 验收、储存、运输和堆放。

1总则 (1)2术语、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3)3分类、规格 (4)3.1机制砂分类 (4)3.2机制砂规格 (4)4基本规定 (5)5技术要求 (6)5.1原材料 (6)5.2机制砂 (6)6试验方法 (11)6.1 试样 (11)6.2试验环境和试验用筛 (11)6.3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 (11)6.4石粉含量和微粉含量 (11)6.5泥块含量 (11)6.6有害物质含量 (12)6.7坚固性 (12)6.8压碎指标 (12)6.9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和空隙率 (12)6.10碱集料反应 (12)6.11含水率和饱和面干吸水率 (12)6.12经时吸水率 (12)7检验规则 (15)7.1检验类别、检验项目 (15)7.2组批规则 (15)7.3判定规则 (15)8验收、储存、运输和堆放 (17)附录A 本标准用词说明 (18)引用标准名录 (19)条文说明 (20)1 总则1.0.1为加强机制砂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合理利用机制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用机制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机制砂的质量要求及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机制砂 manufactured sand岩石、卵石、建筑固体废弃物、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等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整形、筛分、粉料控制等工艺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 的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岩石颗粒。

机制砂质量抽检指南

机制砂质量抽检指南

机制砂质量抽检指南
一、抽检目的
为了更好地保证XX市场上机制砂混凝土用砂的质量和性能稳定性,摸排XX市及周边区域机制砂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水平,特制订本抽样指南。

二、检测依据
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三、结果评定依据
检测结果依据《xx市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引》进行评定。

四、抽样方法
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8份,组成一组样品。

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采用与皮带等宽的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头出料处全断面定时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五、抽样检测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造明天 质量为本 江苏铸本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机制砂质量、产量验收标准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2001的规定,机制砂的各项技术要求应符合以下指标:
1、颗粒级配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细度模数为(粗砂:3.7~3.1; 中砂:3.0~2.3; 细砂:2.2~1.6);
3、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 目
指 标
Ⅰ类 Ⅱ类 Ⅲ类 1 亚甲蓝试验
MB 值<1.40 或合格 石粉含量% <3.0 <5.0 <7.0 2 泥块含量% 0 <1.0 <2.0 3 MB 值≥1.40 或不合格
石粉含量% <1.0 <3.0 <5.0 4
泥块含量%
<1.0
<2.0
4、单级最大压碎指标(Ⅰ类:<20%;Ⅱ类: <25%;Ⅲ类: <30%);
5、表观密度应大于2500kg/m 3;
6、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350kg/m 3;
7、空隙率应小于47%。

注:公司按Ⅱ类1区或2区中砂(细度模数2.8±0.2;石粉含量放宽到Ⅲ类,甚至于8±2%左右)的技术要求,产量不低于100t/h 对该机制砂生产线进行验收。

1 2 3
9.50mm 0 0 0 4.75mm 10~0 10~0 10~0 2.36mm 35~5 25~0 15~0 1.18mm 65~35 50~10 25~0 600μm 85~71 70~41 40~16 300μm 95~80 92~70 85~55 150μm
100~85
100~80
100~75







%


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