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的概念

合集下载

激励概念与功能论文

激励概念与功能论文

激励概念与功能论文激励是人们在工作、学习以及其他方面行为中所具有的内外部因素,可以促使人们产生积极的动力和行动力。

激励的概念和功能在组织管理和个人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激励的概念以及其在组织和个人层面的功能。

一、激励的概念激励是指一种通过激发个体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来促使其行动,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机制。

激励可以是内在的,即个体自身对工作的价值和乐趣的认知,也可以是外在的,即外部的奖惩和认可机制。

激励的目的是通过满足个体的需求、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立激励机制来增强个体的动机,从而提高个体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二、组织层面的激励功能1. 提高员工工作动力: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内部动机,使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激励机制,员工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贡献被认可和回报,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动力和投入度。

2. 提高员工绩效: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工作活动和责任。

当员工感受到激励的力量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提升自己的绩效。

3. 提高员工满意度:激励可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非物质需求,帮助员工获得自尊和认同感。

当员工感受到组织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时,会提高对组织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减少员工的离职率,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组织认同感。

4. 加强组织活力:激励可以促使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

当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组织的决策和创新活动,为组织带来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三、个人层面的激励功能1. 激发个人潜能:激励可以激发个人的内在动机,使其积极投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通过激励,个人可以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强自信心和自我实现感。

2. 增强个人专注力:激励可以提高个人工作的专注度和注意力,帮助个人在工作中抵制外界干扰和压力。

当个人感受到激励的力量时,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减少耗散精力和浪费时间的行为。

3. 培养个人自律性:激励可以培养个人的自我激励能力和自律性,使其能够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组织行为学-激励

组织行为学-激励

概念激励(Motivate)什么是激励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即通过系统的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2)科学的激励工作需要奖励和惩罚并举,既要对员工表现出来的符合企业期望的行为进行奖励,又要对不符合员工期望的行为进行惩罚。

3)激励贯穿于企业员工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员工个人需要的了解、个性的把握、行为过程的控制和行为结果的评价等。

因此,激励工作需要耐心。

赫兹伯格说,如何激励员工:锲而不舍。

4)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工作的始末,从对激励制度的宣传、企业员工个人的了解,到对员工行为过程的控制和对员工行为结果的评价等,都依赖于一定的信息沟通。

企业组织中信息沟通是否通畅,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着激励制度的运用效果和激励工作的成本。

5)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即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的统一。

激励的基本原则1、目标结合原则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

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

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3、引导性原则外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

因此,引导性原则是激励过程的内在要求。

4、合理性原则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激励的措施要适度。

要根据所实现目标本身的价值大小确定适当的激励量;其二,奖惩要公平。

5、明确性原则激励的明确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明确。

激励的目的是需要做什么和必须怎么做;其二,公开。

特别是分配奖金等大量员工关注的问题时,更为重要。

激励的作用管理学

激励的作用管理学

激励的作用管理学
激励是管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投入度,提高他们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达到组织的目标。

激励可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两种方式来实现。

物质激励包括工资、奖金、福利、晋升等待遇,这种激励的作用在于能直接满足员工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投入度。

非物质激励则包括表扬、赞扬、奖励、培训等方式,这种激励主要是通过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更好的工作体验来激发员工的动力。

激励在管理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投入度,从而增加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 帮助组织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满意度;
3. 帮助组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激励的概念与激励原理

激励的概念与激励原理

非物质激励
除了物质激励外,组织将更加 注重提供培训、晋升机会等非
物质激励。
长期激励
通过股权激励、利润分享等长 期激励方式,使员工与组织目
标更加一致。
激励机制的创新
随着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将 出现更多创新的激励方式,满
足员工多样化的需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公平理论
总结词
公平理论认为员工会将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得到的回报进行比较,并以此判断 是否公平。
详细描述
员工不仅关注自己的绝对报酬,还会与他人进行比较,以判断自己的相对报酬是 否合理。如果员工认为不公平,可能会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
期望理论
总结词
期望理论认为个人的期望值和目标对其动机和行为有重要影 响。
VS
详细描述
目标激励的关键在于目标的设定要合理、 可行,同时要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相结 合,使员工意识到工作目标的实现与个人 发展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其工作动力和创 造力。
竞争激励
总结词
竞争激励是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法。
详细描述
竞争激励包括组织内部竞赛、评比等活动,通过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同 时,竞争激励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激励的心理学基础
01
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安全需
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可以采
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02
强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到结果的直接影响,如果行为的结果是积极的,
那么这种行为会得到强化并重复出现;如果行为的结果是消极的,那么

激励概述

激励概述
17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 赫茨伯格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某些因素总是
与工作满意相关,与不满意关联度很低;而另一 些因素则总是与工作不满意相关,与满意关联度 很低。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 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 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 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19
3)激励因素
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 因素就叫做“激励因素”
这些大多是属于工作本身和工作内容方面 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 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这类因素具备后,可使员工感到满意,但 员工感到不满时却很少是因为缺少这些因 素。
20
4)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之间的关 系
期望值——指个人对行动会导致某一预期结果的 概率的估计,其取值范围由0到+1。
24
激励过程
25
2、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12
3、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1) 成就需要理论的内容 权利需要 交往需要 成就需要
13
高成就需要者
希望将事情做得更 为完美,更有成绩
高权力需要者 高交往需要者 希望影响别人 渴望友谊
喜欢能独立负责、 可以获得信息反馈 和中度冒险的工作 环境
对应着创业精神
喜欢竞争性和 喜欢合作而不 地位取向的工 是竞争的环境 作环境
欲望 动机
5
失败
行为
成功
紧张降低
第二节 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阿尔德弗的“生存、关系、发展理论” 3.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激励的概念与激励理论

激励的概念与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深入研究激励理论
随着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激励理论也在不 断演进和完善。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激励理论 ,探索更有效的激励方法。
跨文化研究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激励方式可能存在差异,未来的研究可 以进一步探讨跨文化背景下激励理论的适用性和差异性。
激励机制设计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组织类型,设计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 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绩效。
在教育中的应用
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实际应用和挑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奖励制度
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努力学习。
目标导向学习
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激发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培养自信心
通过鼓励、支持和适当的挑战,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
在个人生活中的运用
展。
激励的心理学基础
1
激励理论基于心理学原理,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 在动机驱动的。
2
心理学中的需求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等为激励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
激励理论的应用需要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和期望 ,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力。
02 激励理论
CHAPTER
内容型激励理论
激励方法的创新与改进
01 02
非物质激励
除了物质奖励外,非物质激励如晋升机会、工作自主权、培训发展等也 逐渐受到重视。未来,非物质激励方法将更加多样化,以满足员工不同 层次的需求。
个性化激励
针对不同员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方案,以提高激励效果 。例如,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设计个性化的奖励措施。

激励的概念理论与意义

激励的概念理论与意义

03
激励的意义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激励有助于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 ,使他们感到受到重视和支持,从而 增强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通过激励,员工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 机会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 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
激励能够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当员工感到受到激励时,他们 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导致激励效果不佳。
员工需求的多样性
不同员工的需求差异大,单一 的激励方式难以满足所有员工 的需求。
激励效果的短暂性
物质激励往往只能带来短期效 果,难以持续激发员工的积极 性和创造力。
激励与绩效的不对等
在某些情况下,激励与员工的 绩效表现并不完全对等,可能
导致不公平感。
激励的未来发展
个性化激励
非物质激励
04
激励的实践应用
薪酬激励
总结词
薪酬激励是最常见的激励方式之一,通过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资和福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 力。
详细描述
薪酬激励通常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等,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业绩和贡献进行差异 化设计,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潜力。
晋升激励
总结词
晋升激励是一种通过提升员工的职位和地位来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法。
详细描述
晋升激励可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增强其工作动力和归属感。
培训激励
总结词
培训激励是一种通过提供学习和发展的 机会来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法 。
VS
详细描述
培训激励可以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 在线课程等多种形式,帮助员工提升技能 和能力,增强其职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 提高其对组织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激励的概念

激励的概念

激励的概念
激励是指以肯定或夸奖的方式来鼓励某些行为,对其所有者进行奖励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行为或表现的能力。

激励是一种支持性的措施,它可以刺激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推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它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增加他们的工作热情,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绩效。

激励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达到期望的结果,提高表现。

激励可以帮助一个人改变他们的行为,使其变得更加有效率、专注和创造力,从而得到更好的绩效。

它可以鼓励员工,让他们为公司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改善公司的整体表现。

激励的概念

激励的概念

1.激励的概念,特点和原则1.1激励的概念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企业的目标和利益.美国企业家艾柯卡说:“企业管理无非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可见,激励的本质就是激发、鼓励,努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1。

2激励的特点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多样的,多层次的,正是因为这样,企业员工才可以被激励.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各层次的需要又可以相互的转换。

在这几个需要中,有一种是对员工的行为起决定作用的,而员工的动机正是为了满足这一种需要,所以,只有当员工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员工才会有较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企业管理者就是要立足员工的需要,只有让员工满意的激励措施才是有效的,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物质激励指的是通过物质刺激手段,鼓励员工工作。

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

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

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事实上企业员工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1。

3激励的原则由于激励是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而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又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驱使着人们去寻找目标。

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一时又不能得以满足,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状态,即激励状态。

这种不安和紧张状态就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动机。

团队激励概述

团队激励概述
· 团队激励机制的内容和设计原则:
主讲人:张淑贞
一、团队激励机制 的内容
(一)团队激励机制概念
团队激励机制是指组织系统中团队激 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 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
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 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
(二)团队激励机制的内容
诱导因素集合
诱导因素就是用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各种 奖酬资源。对诱导因素的提取,必须建立 在对团队成员个人需要进行调查、分析和 预测的基础上,然后根据组织所拥有的奖 酬资源的实际情况设计各种奖酬形式,包 括各种外在性奖酬和内在性奖酬。
(一)团队激励机制的设计原则
6、时效性原则
激励机制要利于组织和团队把 握好激励的时机,适时进行激 励。无数事实证明,激励越及 时,越有利于将人们的激情推 向高潮,使其创造力连续有效 地发挥出来。
(一)团队激励机制的设计原则
7、按需激励原则 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但 员工的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主导需要)的措 施,其效用才高,其激励强度才大。
四、思考与总结
四、思考与总结
背景材料
在2018年,全国各大城市,尤其是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间掀起了一阵 “人才引进”的大浪潮,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宁 波、海口、郑州、沈阳、西安、南京、成都……各个城市纷纷出台 “揽才政策”,“落户”“住房”“松绑”等成为高频词汇。
课后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 (1)查阅近年我国各大城市的人才政策,形成汇编材料; (2)结合本节内容,分析各个城市出台的“人才政策”的内容依据是什么? (3)试分析,如何能够使政策更具有吸引力?
提高员工的工 作效率和业绩
激励对于员工工作效 率和业绩的提升作用 是极大的。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

在市场部工作的John说,与大多数MTW公司的员工一 样,他的“期望协议”既包括共同的目标也包括个人的目标。 他想获得公司支持,丰富软件市场的经历;他想找到一位导 师帮助他变得更加专业;他想参加许多专业贸易协会,丰富 它的行业知识;他想接触更多的经营活动,学习更多的业务 知识,而不仅仅是营销。 MTW公司赞同这些想法并在“期望协议”中以同样具体 的条件要求他。公司让他及其团队在限定时间内重新设计和 部署公司的网站。让他写三篇关于MTW公司的文章,然后在 6个月的期限内发表。公司同时想让他参加某些行业会议开拓 新的市场。把协议写得如此详细,可以提醒John。他说: “他有助于我制定计划,并在未来的一年内专注于这一计划。 他可以让你反思你正在做的事情,同时也预期你应该做的事 情。”
三、过程激励理论 (一)、弗鲁姆的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
激励力=效价×期望概率
(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
自己的所得/自己的付出 他人的所得/他人的付出 进行比较
(一)、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 作“效价 手段-期望理论 效价-手段 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 效价 手段 期望理论 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 出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 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 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
二、激励理论及其分类
自上世纪20—30年代以来,管理学家、心 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就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应 怎样激励人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 对这些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各种归 纳和分类。 比较流行的分类方法是按其所研究的激励 侧面的不同及其与行为的关系不同,把各种激 励理论归纳和划分为内容型、行为改造型和过 程型激励理论。

激励的概念及涵义

激励的概念及涵义

04 激励的实际应用
在组织中的应用
提升员工绩效
通过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积 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个人和团
队的工作绩效。
增强团队协作
激励能够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 合作与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 力和战斗力。
促进组织目标实现
通过激励员工,使员工目标与 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推动组织 目标的实现。
提升组织竞争力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吸引和留 住优秀人才,提升组织的整体
激励的概念及涵义
目录
• 激励的定义 • 激励的理论基础 • 激励的方法与技巧 • 激励的实际应用 • 激励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激励的定义
什么是激励
01
激励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激发 人的动机和心理过程,使人产生 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 进的心理活动。
02
激励的核心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 性和创造力,激发人的潜能,提 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02 激励的理论基础
需求层次理论
总结词
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从低到高 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 现需求。
详细描述
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们在 不同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激 励的关键在于了解个体在不同层次上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 满足方式。
总结词
期望理论认为员工的激励程度取决于其 对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及目标价值的认识 。
VS
详细描述
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认为 激励效果取决于三个因素:期望值、期望 概率和目标价值。当员工认为目标实现的 可能性较大且目标价值较高时,其被激励 的程度会更高。因此,在激励过程中,应 关注员工对目标的期望和认识,提高其实 现目标的信心和动力。

激励的概念实质作用

激励的概念实质作用

激励的动态过程
激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激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激励策略和方法,以适应不 同阶段和不同情境下的需求。
激励与反馈
激励需要与反馈相结合,及时对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使人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激励与调整
激励需要与调整相结合,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调整目标 和计划,使激励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需求。
激励的目标导向
01
02
03
明确目标
激励可以帮助个体明确自 己的目标和方向,使人们 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目标可衡量性
激励可以使目标更加具体、 可衡量,便于评估和监控 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调整 和改进工作计划。
目标挑战性
激励可以使目标具有一定 的挑战性,激发人们的斗 志和创造力,推动工作不 断取得突破和创新。
及时适度原则
及时适度原则要求在激励过程中把握时 机,及时给予员工所需的激励,避免拖 延和滞后。同时,激励的强度要适度,
避免过度或不足。
及时适度原则有助于提高激励的效果, 及时适度原则还能避免激励过度或不足
使员工在最佳时机得到最大的激励效果, 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员工失望、消极怠
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提升自我认知
通过激励,员工可以更清楚地认 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
对性地提升自己。
促进职业规划
激励能够促使员工思考自己的职 业发展方向,制定更为明确的职
业规划。
增强组织凝聚力
加强团队协作
激励能够强化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提高团 队的凝聚力。
形成共同目标
通过激励,组织成员能够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 观,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组织行为学-激励的理论和实践

组织行为学-激励的理论和实践
5
3. 需要层次论
1) 每人内部都有五种需要 层次
6
3. 需要层次论
1) 一种需要基本满足,下一需要成为主导需要 2) 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也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3) 如果你要激励某人,知道他处于何种层次,然后去
满足它及以上层次需要 4) 较低的从外部满足,较高从内部满足
7
4. 社会交换论
1) 行为原因:为交换某种财富 2) 财富种类:物质、社会、精神 3) 基本假设:人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
5) 分配公平:满意度 程序公平:组织承诺、信任上司、流动
19
12. 期望理论
1) 个人努力(a)→个人绩效(b)→组织奖励(c)→个人目 标 a:否?技术水平、非绩效因素、上司不喜欢 b:否?不奖励绩效(资历、行为、动机、尊重上司) c:否?得非所欲
2) M=VE M:激励力量、努力意愿 E:努力后获得结果的期望、概率估计 V:努力后所获得结果的价值
第三部分
激励的理论和实践
1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的定义: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 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 些需要为条件
激励的过程:未满足的需要→紧张→动机→ 目标行为→目标→需要满足→紧张解除
激励与动机:激发动机;端正动机方向;强 化动机;使动机持久
2
二、激励的理论
3
1. X理论(实利人)
16
11. 公平理论
1) 相对剥夺与绝对剥夺 绝对剥夺:甲 2000元→1500元 相对剥夺:甲 2000元→2200元 乙 1500元→2000元
17
11. 公平理论
2) O 产出:工资、职位、荣誉…… I 投入:时间、精力、教育程度…… a 比较者本人 b 被 参 照 者 (性别、任职期、地位、受教育程度 )

管理学基础第七章 激励

管理学基础第七章 激励
1959年,赫茨伯格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写做出版了《工作 与激励》一书,正式提出了激励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将影响的行为因素分为:
保健因素:当保健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职工的 不满;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清除。但 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包括监督、 公司政策、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资福利、地位、职业 稳定、个人生活需要等,缺少这些因素,员工会产生不满 意。
过程激励理论
2.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其 基本论点是: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 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这 个目标。 弗鲁姆认为,人们对某项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 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效价)及实现可能性 (期望率)大小的评价。
激励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愿性。 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
激励的构成要素
需要
行为
动机
外部刺激
激励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激励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 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 过程。激励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愿性。
构成激励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需求。需要是激励的起点与基础。需要是人们
强化理论具体应用的一些行为原则如下。 (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 定和表述。 (4)及时反馈。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4. 综合型激励理论
综合型激励理论是由美国学者波特和劳勒于1968年提出 的。这一模式较为全面地说明了激励理论的全部内容 。

社会心理学在激励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在激励中的应用
的矛盾。
3、动机过程
未满足的 需要
紧张
驱力
寻求行为
需要获得 满足
紧张缓解
4、激励过程
激励的心理机制:需要、动机、目标。
激励模式:根据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的需要、动机、行 为与满足之间,可以用简单的模式表示:
报酬
组织目标的实现
未满足的需要
动机
行为 个人目标的满足
激励的一般模式
内容提纲
一、激励的概念和功能 二、各种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强调报酬或奖赏
组织给个体提供的奖赏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原理能解释员工的激励问题
必须知道为什么员工会对某种结果感兴趣 ,而对另 一结果没有兴趣
注重被期望的行为
(4)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论”(三种需要理论)
对于早期激励理论的一些不足之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 克利兰等人提出了三种需要理论,他们认为,在人的一生中, 有些需要不是生来就有,而是靠后天获得。早期的生活阅历 决定着人们是否获得这些需要,即通过生活经验能够学习的。 它们是:
① 成就需要。如果鼓励儿童做自己的事情,并且让他们接受 强化培训,他们就会获得某种实现成就的需要。
满意因素与不满意因素对比表
满意因素与不满意因素比较
使员工非常不满的因素
企业政策 监督
与主管的关系 工作条件 薪酬 与同事的关系 地位 安全
使员工非常满意的因素 成就
认可 工作自身 责任感 发展 成长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双因素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 实现 自尊
二、激励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们复杂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以下五种: •生理需要,指维持人们生命所必需的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需要。 •安全需要,指免受身体伤害和失业恐惧的需要。 •社交需要,指归属、友谊、爱情等方面的需要。 •尊重需要,指自尊、自信、受他人尊重、地位、权利等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指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伟大理想、成 就一番事业等的需要。

第三章 激励理论与应用

第三章 激励理论与应用
发展上升的。


异:(1) ERG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并不一定严格按照需要层次的次序出 现,而是可以越级的。 (2) ERG理论认为,个体可以同时追求多种需要,或三种需要同时起 作用。而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则认为,同一时间内,个体主要追求一种需 要的满足。 (3) ERG理论不认为“剥夺”是激发需要的唯一手段。某种需要被相 对满足后,个体对其期望强度并一定减弱。 (4) ERG理论中包含有“受挫-倒退”过程成分,即高层次需要没有 相应满足或受挫折的情况下,需要的重点也可能会转向较低层次。从这 一意义来说,ERG理论比需要层次论更为完整和严密。
二、公平理论
(一)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

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 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还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 相对量。而这一比较的结果则会直接影响到他今后 的工作积极性。这一横向比较的结果有以下三种可 能: 公式: Op/Ip= Oa / Ia Op/Ip> Oa / Ia Op/Ip< Oa / Ia

四、成就需要理论
(一)成就需要理论的内容
1.人的社会性需要包括权力需要、友谊需要和 成就需要

(1) 成就(Need for achievement)需要,是指追求卓越、 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2) 权力(Need for power)需要,是指影响或控制他人 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3) 合群(Need for affiliation)需要,是指是建立友 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一、激励的概念、过程与作用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字面上理解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激励是 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利用人的需要的客观性 和满足需要的规律性,激励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激励的概念,特点和原则
1.1激励的概念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企业的目标和利益。

美国企业家艾柯卡说:“企业管理无非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可见,激励的本质就是激发、鼓励,努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1.2激励的特点
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多样的,多层次的,正是因为这样,企业员工才可以被激励。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各层次的需要又可以相互的转换。

在这几个需要中,有一种是对员工的行为起决定作用的,而员工的动机正是为了满足这一种需要,所以,只有当员工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员工才会有较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企业管理者就是要立足员工的需要,只有让员工满意的激励措施才是有效的,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物质激励指的是通过物质刺激手段,鼓励员工工作。

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

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

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事实上企业员工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1.3激励的原则
由于激励是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而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又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驱使着人们去寻找目标。

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一时又不能得以满足,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状态,即激励状态。

这种不安和紧张状态就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动机。

人们有了动机之後就要选择和寻找满足需要的目标,进而产生满足需要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人的一种规律,正因为这样,才使得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不得不注意激励原则。

一般,激励原则有目标结合原则、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引导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时效性原则、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和按需激励原则。

所谓目标结合原则是指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企业管理者设置一个目标,目标的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

这样就使得组织目标与个人的目标相一致。

所谓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是指管理者不能只从单一的物质或者是精神方面进行激励,而是应该做到即对员工的物质进行激励,同时在精神对员工进行激励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两者缺一不可。

引导性原则指的是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相结合,外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

因此,引导性原则是激励过程的内在要求。

合理性原则指的是激励的措施要适度。

要根据所实现目标本身的价值大小确定适当的激励量;其次,奖惩要公平。

时效性原则是指要把握激励的时机,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将员工的激情
推向高潮,使其创造力连续有效地发挥出来,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原则是指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对员工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

两者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对企业的氛围的影响非常重要。

按需激励原则是指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但员工的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的措施,其激励强度才大。

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不断了解员工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2.企业管理中的激励制度
2.1薪酬激励制度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发挥出最佳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激励的方法很多,但是薪酬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最易使用的方法。

它是企业对员工给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所付给的相应的回报。

在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着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前景。

常用的薪酬制度有岗位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制度、混合工资制度和年薪制。

岗位工资有多种形式,包括岗位效益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

它的主要特点是对岗不对人。

岗位工资制按照一定程序,严格划分岗位,按岗位确定工资;调度的弹性不大,但凡出现员工因认为岗位工资是他们理所当然得到的,认为他们为公司作出的贡献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种情况,岗位工资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

因此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绩效工资制度。

绩效工资制度强调员工的工资调整取决于员工个人、部门、及公司的绩效,以成果与贡献度为评价标准。

工资与绩效直接挂钩,强调以目标达成为主要的评价依据,注重结果,认为绩效的差异反映了个人在能力和工作态度上的差异。

绩效工资通过调节绩优与绩劣员工的收入,影响员工的心理行为,以刺激员工,从而达到发挥其潜力的目的。

然而,由于影响绩效工资的因素很多,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操作性困难。

首先,绩效工资可能对雇员产生负面影
响。

有时候,绩效工资的使用会影响“暂时性”绩劣员工的情绪,甚至会将其淘汰,
而这种淘汰会引发企业管理成本的大幅上扬。

其次,绩效工资的效果受外界诸多因素制约。

第三,绩效工资的评判标准必须得到劳资双方的共同认可。

第四,员工对绩效工资具体方案的真正满意度。

有时绩效评价难免会存在主观评价。

这些困难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工资制度的有效实施,从而降低了激励效用。

混合工资制度,“混合工资制也称机构工资制,是指有几种只能不同的工资结构组成的工资制度。

”结构薪酬的设计吸收了能力工资和岗位工资的优点,对不同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分类,并加大了工资中活的部分,其各个工资单元分别对应体现劳动结构的不同形态和要素,因而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按岗位、按技术、按劳分配的原则,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在一定时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年薪制,一般作为高层管理人员使用的薪资方式,是一种“完全责任制”薪资。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年薪制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对提升绩效有很大作用。

年薪制突破了薪资机构的常规,对高层管理人员来说,年薪制代表身份和地位,能够促进人才的建设,也可以提高年薪者的积极性。

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最易使用的激励方法,它是企业对员工的回报和答谢,以奖励员工对企业所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是企业对员工所做贡献的承认。

在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着员工个人的能力和发展前景。

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仅对员工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企业的发展更是不可忽视的。

特别是一个合理的薪酬体系,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和完善,更是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

2.2股权激励制度
所谓股权激励是指一种职业经理人通过一定形式获取公司一部分股权的长期性激励制度,使经理人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并承担风险,从而全心全意的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