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课件

合集下载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题目解说
水调歌头——词牌名 词调来源于隋炀帝所制的《水调》曲
疏通文意
1.疏通诗歌意思。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苏轼的弟弟苏辙, 字子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 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 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天上暗指“朝廷”,词人想要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 难以容身。
水调歌头
“何似”是指哪里比得 上,既然天上回不去, 还不如在人间,这里的 “人间”指做地方官, 词人想到做地方官同样 可以为国家出力,词 人 想通了,积极乐观的态 度战胜了消极的思想。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圆缺, 表明人生不会完美无憾,有欢聚,也必然有离
水调歌头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为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表现出词人面对时间、空间以及人生一些重大问题时所持的态 度,充分展现出其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同时还表达了词人对天下 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的乐观旷达的胸襟。
明朗、豁达。
小结
这首词的借月抒怀,其中既有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有对人们的 美好祝愿,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表现了词人豁达洒脱、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说明词人最终做出怎样的决定?
朱红色的楼阁
怨恨 为什么
转朱 阁, 低绮 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雕绘着花纹的门窗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周全,齐全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共25张PPT)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共25张PPT)

赏词悟情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你从 中读出了什么?
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它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 圆缺,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既然如此,就不必再慨叹悲伤了。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 阔,做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赏词悟情
D. 作者把人生的不如意归结为自古难全,显得无可奈何,因
此,总的说来这首词体现的是一种消沉的情绪。
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在美玉
砌成的楼宇里,经受不住高耸九天的严寒。(我)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
着舞动,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读出词意
朱红色的楼阁
不能入睡,这里指不能入 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为什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雕花的门窗
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清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苏轼:
苏轼字子瞻, 东坡为号焉。 生于北宋间, 家乡在眉山。 唐宋八大家 苏家竟占三
“唐宋八大家” 唐韩柳 宋三苏
水调歌头
苏轼
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 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 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 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 掬水在手月在手。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 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 转在各地为官。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年)苏轼谪居密州,这时 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 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这年中 秋,作者对月畅饮,在醉意朦胧 之中写下这首词。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4水调歌头 课件(共20张PPT)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4水调歌头 课件(共20张PPT)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哪里比得上。何Biblioteka 在人间。胜,受得住、经得住。
意思是词人在月 光下起舞,影子 也随着舞动。
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问青天。
译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乘风回到天上 文 去,又担心在美玉砌成的楼宇里,经受不住高处的严寒。
(我)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朱红色的楼阁。 雕花的门窗。
为什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不能入睡,这里指不能入睡的
人(指词人自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
千里共婵娟。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
情景交融
材料链接一: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又被贬到杭州,这时苏辙在 济南为官,苏轼为了离弟弟近一些,请求到密州出任。写此词时,作 者已是不惑之年,除政治不得意外,他与苏辙已有七年不见。
研读诗歌,赏明月悟深情
2.面对中秋明月美景,词人发出对什么的思考?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课外拓展,积少成多
积累写月的诗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诗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 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
• 其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
1037—1101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坡传》、余秋雨《苏东坡 突围》。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 和熊猫 办公以 及原创 作者的 利益, 请勿复 制、传 播、销 售,否 则将承 担法律 责任! 熊猫办 公将对 作品进 行维权 ,按照 传播下 载次数 进行十 倍的索 取赔偿 ! 1.在熊猫办公出售的PPT 模板是免版 税类(R F:Ro yalty-Fr e e ) 正版受 《中国 人民共 和国著 作法》 和《世 界版权 公约》 的保护 ,作品 的所有 权、版 权和著 作权归 熊猫办 公所有 ,您下 载的是 P PT 模 板素材 的使用 权。 2.不得将熊猫办公的PPT模板、PPT 素材, 本身用 于再出 售,或 者出租 、出借 、转让 、分销 、发布 或者作 为礼物 供他人 使用, 不得转 授权、 出卖、 转让本 协议或 者本协 议中的 权利。
初读诗歌 天上人间 兼怀子由
2.下阙中,无眠的词人情感发生了几次变化?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夜失眠,思念远方兄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初读诗歌 天上人间 兼怀子由
《宋史·苏辙传》载:“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 弥笃,近古罕有。” 《苏轼集》中留有苏轼、苏辙唱和诗词百余首。
学习目标
1.积累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并能背诵本词。
2.把握词作中“月亮”的象征意义,并能从中体会词人复杂的人生感慨。
3.赞美词人兼具“仁、义、忠、悌”的高尚情操,引导当今青少年心中
应有家国的人生价值观。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 和熊猫 办公以 及原创 作者的 利益, 请勿复 制、传 播、销 售,否 则将承 担法律 责任! 熊猫办 公将对 作品进 行维权 ,按照 传播下 载次数 进行十 倍的索 取赔偿 ! 1.在熊猫办公出售的PPT 模板是免版 税类(R F:Ro yalty-Fr e e ) 正版受 《中国 人民共 和国著 作法》 和《世 界版权 公约》 的保护 ,作品 的所有 权、版 权和著 作权归 熊猫办 公所有 ,您下 载的是 P PT 模 板素材 的使用 权。 2.不得将熊猫办公的PPT模板、PPT 素材, 本身用 于再出 售,或 者出租 、出借 、转让 、分销 、发布 或者作 为礼物 供他人 使用, 不得转 授权、 出卖、 转让本 协议或 者本协 议中的 权利。

《水调歌头》ppt课件

《水调歌头》ppt课件
超越现实
道家倡导超越现实,追求心灵自由和个性解放,词中“我欲乘风归去” 表达了词人超脱尘世的向往,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精神内涵。
03
天人合一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词中“月有阴
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观念,
体现了道家思想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
儒家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 务,词人苏轼在政治上积极主张改 革,关注民生福祉,这也是儒家思 想的体现。
道德修养
词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表达了词人超脱尘世的志向,体现 了儒家对于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
诗词中的道家思想
01 02
无为而治
词中“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对高处之寒冷的感受,隐喻道家思想中 的“无为而治”,即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顺其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
解析《水调歌头》中的意象和 意境,理解这些元素如何共同
营造出独特的审美效果。
明月意象
深入解析词中明月的意象,理 解其象征意义和在词中的重要 作用。
意境的创造
探讨词中如何通过意象的组合 和描绘来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意 境,以及这个意境对读者情感 的影响。
审美效果
分析这些意象和意境所营造出 的审美效果,以及它们在增强
关注社会现实
该词启示了后世文学应关 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 声,使文学更加贴近生活 ,更具人文关怀。
04 《水调歌头》的文化内涵
诗词中的文化元素
传统节日
词中提到了中秋佳节,这是中国 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与家人团 聚,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习
俗紧密相连。
历史背景
词人苏轼在创作《水调歌头》时 ,正值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 ,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

苏轼《水调歌头》ppt课件(27页)

苏轼《水调歌头》ppt课件(27页)
译文:不知有着宫殿楼阁的 天上,今天 晚上是哪一年?
分析:表面问天,实际上 想知道当今朝廷的情况。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译文:我想要乘借风力返回天宫,
又怕在那洁白玉石修筑的月宫里,那 么高的地方,一定寒冷得受不了。
分析:也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
朝廷,但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高处不胜寒:人在高位,有许多不如 意的地方。
⑦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 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 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 人自己)。
⑧不应:不该。 ⑨何事:为什么。 ⑩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⑾此事:指人的“欢”和“合” 和月的“晴”和“圆”。 ⑿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⒀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下片:对月怀人,抒写对兄弟 的怀念之情,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 怀作结。
问题探究
1、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 中思索,词中那几句最能看出他的 人生感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2、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 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 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①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 想象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 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和艺术魅力。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 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 事∕偏向∕别时∕圆。人 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ppt课件

水调歌头苏轼ppt课件
苏轼的性格特点
苏轼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自我调节。他的人生经历和性格 特点,使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从而创作出具有独 特风格的作品。
《水调歌头》的创作过程
创作动机
苏轼在政治上失意,被贬黄州,心情苦闷。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他写下了《 水调歌头》这首词。
创作过程
据传,《水调歌头》是苏轼在游览黄州附近的西山时写成的。当时他喝醉了酒 ,在醉意中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千古传 颂的名篇。
清代评论家
清代评论家对《水调歌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该词情感深沉,意境高远,是苏轼词中的精品。
现代学者
现代学者对《水调歌头》的研究也十分深入,对其主题、意境、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 解读,进一步肯定了该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代研究与解读
主题研究
现代学者对《水调歌头》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其表达的人生态度和思想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一步 揭示了该词的内在含义。
02
同时也受到佛教、道教 思想的影响,追求内心 平静与自然。
03
艺术上主张“以意为主 ”,强调表现自我情感 和思想,注重意境的创 造。
04
其书法作品笔法自然流 畅,结构独特,被誉为 “苏派”书法。
02 《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01 02
北宋政治危机
北宋时期,政治上积弊已深,社会矛盾尖锐,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主张维持现状,反对变法,因此受到守旧派 的排挤和打压。
党争之祸
北宋时期的党争非常激烈,苏轼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被视为旧党领 袖,遭到新党的攻击和打压。
03
乌台诗案
苏轼因诗文得罪,被贬黄州,成为“乌台诗案”的受害者。这一事件对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27张PPT)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27张PPT)

天上固然美好,但是“高处不胜 寒”。留在人间,可以自在起舞,更有 难以割舍的亲人。
词人徘徊在现实与理想、人间与非 人间之间,矛盾而又统一。此时,苏轼 的内心应该转为通达、豪放而热烈。
读人,体会心路历程
学生答案二:
词人喝得大醉,乘着酒兴不免惆怅涌上
辗转却无眠
心头,没有睡意。中 而词人调任密州为官,和弟弟苏辙分别已久,
读人,体会心路历程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
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苏轼自杭州 通判升任密州知州,与他同行的还有满腹在 王安石变法阴影之下的郁郁不得志。……苏 轼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绝望,遂申请调往山东, “请郡东方,实欲弟昆之相近”。苏轼对政 治产生了恐惧……在《密州到任谢执政启》 中,他则表示:“虽无望于功名,庶少逃于 罪戾。”(何灏《苏东坡词传》)
读人,体会心路历程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
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苏轼自杭州 通判升任密州知州,与他同行的还有满腹在 王安石变法阴影之下的郁郁不得志。……苏 轼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绝望,遂申请调往山东, “请郡东方,实欲弟昆之相近”。苏轼对政 治产生了恐惧……在《密州到任谢执政启》 中,他则表示:“虽无望于功名,庶少逃于 罪戾。”(何灏《苏东坡词传》)
《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咏月词。请同学们 诵读全词,圈点标注出写“月”的词句,概括词 人笔下的“月”的特点。
赏月,感受意境之美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
远望天上月,
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虚实结合,想象大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2024版】九年级语文上13课之《水调歌头》-精品课件(45张PPT)(共44页)

【2024版】九年级语文上13课之《水调歌头》-精品课件(45张PPT)(共44页)

《水调歌头》
苏轼(宋)
1.了解写作的写作背景,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2.通过诵读,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重点)3.体会作者旷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难点)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苏轼有多方面的才能,工书画,诗、词、散文成就都很高,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宋八大家”之一。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一天,神宗问现在外面最流行的曲子词是什么,太监便把这首词抄给了神宗。神宗看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等几句时,深有感慨地说:“苏轼终究是爱戴君王的。”于是下诏把苏轼调到离京师比较近的汝州。苏轼因这首词的创作而得以迁往内地,也算是因词得福吧!
40
练习:
请在《水调歌头》中找出:1.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 2.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_____________﹍﹍﹍﹍﹍﹍3.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4.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这首词通过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总 结
小结诗词主旨1、《行路难(其一)》描写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的强烈苦闷和抑郁不平之情,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写了诗人被贬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诗人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悲愤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借赏月抒发丰富而乐观的思想情感,写出了词人以理遣情,以超然的思想排解政治上的失意,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战胜抑郁惆怅之情的心理过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使词的意境豪放而
阔大。
梳理本首词作者的情感变化
以问月开篇 情感高亢激昂,具有诗性宇宙的意识
上 片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想象丰富,情感浪漫而又有近乎幽默 的别趣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抒情热烈,情感也转为通达、豪放
第二次问月 情感幽深绵长
下 人月有有悲阴晴欢离圆合缺,,转而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 片 此事古难全
宫难以承受,流露出词人“出世”和“入世”的双重
矛盾心理。
“高处不胜寒”


1. 禁不住高处的寒冷;

2. 渴望回到朝廷,但又因讨厌那里的党派斗争, 悟
勾心斗角而不愿回朝廷做官;
3. 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
4. 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细 读

“清影”说明在月宫上只能形单影只,
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表现了词人心胸开阔、
乐观、豁达
乐观旷达的一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哲理:世间万物都有规律,不应强求,就好像月有阴晴 圆缺,不能改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表现出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感 悟
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表达了对
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
中写下这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

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水调歌头》优秀PPT课件

《水调歌头》优秀PPT课件

沉浸其中。
CHAPTER 04
主题思想阐释
对人生哲理思考
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对比
通过描绘明月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表达了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未来美好 生活的向往。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揭示了人们追求理想、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
对宇宙奥秘探索
艺术手法与特色探讨
浪漫主义风格体现
丰富的想象
诗人运用大胆的想象,创造出超 越现实的奇幻世界。
强烈的情感
诗人抒发对自由、爱情和美好生 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热烈。
独特的意象
诗人通过明月、美酒、天宫等意 象,构建出浪漫主义的诗境。
象征手法运用
明月象征
诗人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寄托了 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
艺术特色
该词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心态的细 微变化,展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名句欣赏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作者不畏艰 难、乐观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CHAPTER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浪漫主义诗歌 比较
中西方浪漫主义诗歌起源及特点
中国浪漫主义诗歌起源
苏轼与西方浪漫主义诗人比较
苏轼与华兹华斯的比较
两者都善于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对大 自然的热爱之情。但苏轼的诗歌更加 豪放洒脱,而华兹华斯的诗歌则更加 细腻柔美。
苏轼与拜伦的比较
两者都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追求个 性和自由。但苏轼的诗歌更加含蓄内 敛,而拜伦的诗歌则更加奔放热烈。
不同文化背景下浪漫主义诗歌异同
全词以月为主线,通过描绘月景来表 达情感,情景交融,富有诗意。

《水调歌头》的ppt课件

《水调歌头》的ppt课件

意象的运用
01
02
03
明月
象征着美好、团圆和相思 之情,是词中最重要的意 象之一。

代表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 忧愁,通过饮酒来排遣内 心的情感。
浮云
象征着人生的阻碍和困境 ,与明月形成对比,突出 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象征意义
月亮
代表着美好、纯洁和永恒 ,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 求和向往。

代表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 和看法,通过饮酒来表达 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意象的巧妙运用
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苏轼展现了高超 的文学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语言的精炼与优美
苏轼运用精炼而优美的语言,使词作具有深厚的 艺术感染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5
《水调歌头》的感悟和启示
对人生的思考
人生短暂
通过描绘明月的永恒与人生的短 暂,苏轼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有
限时光的感慨。
积极面对困境
苏轼在词中表现出对生活的乐观态 度,即使面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的 心态。
追求内心平静
通过与明月的对比,苏轼表达了对 内心平静的向往,强调内心的修炼 和自我超越。
对自然的敬畏
音韵优美
诗歌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03
《水调歌头》的意境和意象
意境的营造
明月当空
浮云遮月
通过描述明月,营造出清冷、寂静的 夜晚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通过浮云遮月的景象,暗示人生中的 困境和挫折,增强了词的哲理性。
醉酒高歌
诗人醉酒的状态,表现出其豪放不羁 的性格,与词中的情感形成呼应。
浮云
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性和 变幻无常,与明月形成对 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 思考和感悟。

《水调歌头》PPT课件(18页)

《水调歌头》PPT课件(18页)
此事:指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人们能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但:只。 婵娟: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品读赏析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1.“高处不胜寒” 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这句词不仅指经受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
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经受不住人世间 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
品读赏析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 理解这几句?
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变化引出月亮的盈亏变化。月亮的阴晴圆缺,犹 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叹息和悲伤了,表现了 词人心胸开阔、洒脱旷达的一面。
,
此事古难全 。
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课堂检测
2.下列对诗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水调歌头》一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 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 句高昂乐观,后四句低沉愤懑,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C.《行路难》(其一)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积极、乐观、执着的心理。 D.《水调歌头》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 奋进的情绪。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寓哲理于议论之中。 全篇将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作者由皎皎明月而怀念亲人,
由阴晴圆缺感悟人生并非无憾事,使全词意境优美,又富于哲思、情蕴。
想象丰富,境界旷达。 作者由举杯问月,想象天上宫阙胜景,叙述身世之感与思想矛盾;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28张ppt)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28张ppt)
“清影”:清冷的影子,过营渡造 ,从出尘之思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了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写,出表 词人更加热爱人间。
现了词人孤独、苦闷的心情。
译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朱红色的楼阁。 动词做名词,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拟人,借景抒情,“转”“低”,描绘了月光 的移动,暗示时间的推移,表明夜已深。
展 阅 读
以“明月”为主题的诗词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以“明月”为主题的诗词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朝代】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译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本义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主旨句,直抒胸臆,推己及人,突破 了时间的界限,打通空间的阻隔,表 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豁 达的情怀。
译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两“ 句但 为愿 何人 历长 来久 为, 人千 们里 所共 称婵 道娟 ?”

课陆 章
堂 练 习
1.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
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当代文学家王运熙
这首词历来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中秋词”的绝响,上片写作者在中秋 之夜对月怀人的感想,下片写作者在月色中思念弟弟的心情。
诗词的地位与意义
文学地位
该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中 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情感表达
该词以其真挚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意境描绘,成为了中国诗词中的 佳作,展现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
《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CONTENT
• 《水调歌头》的作者介绍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
作背景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内
容解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影
响与评价
目录 CONTENT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朗 诵技巧与感悟
诗词的艺术手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意象运用
诗人运用明月、酒、青 天、江等意象,营造出 一种空灵、清新的意境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人生的短暂与 明月的长存,强调了人
生无常的主题思想。
语言优美
诗人运用优美的语言, 将情感和意象融为一体 ,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
节奏感强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读 起来朗朗上口,给人留
下深刻的印象。
和短暂。
0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影响
文学价值
该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 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文化传承
该词作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民族文化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

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9张PPT)

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9张PPT)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 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chán)娟。
朗读课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娟。↗
助读材料
1.苏轼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合,自求外放, 辗转在各地为官。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谪居密州, 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未见。此时母亲已去世19年,父亲、妻子 已去世10年。
作者简介
他既反对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的变法主张,又不 完全同意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的政治措施,在新旧党 轮流执政的五朝中,他屡遭排挤,数度浮沉,道路极其 坎坷。但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还能以宽广的审美眼 光去拥抱大千世界,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风雨一生,豁达一世
朗读指导
朗 读 应 做 到:
1.语速缓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 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拓展阅读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中被描写最多的自然物。在古代,它的别称有: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 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月亮比作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水 调 歌 头
苏轼
上阙:望月(写景) 上阙:望月(写景) 下阙:怀人(抒情) 下阙: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欣赏古词的方法
第一步:初读全词,感知内容。 第二步:联想想象,感悟情境。 第三步:品味探究,体会诗情。
积累名句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若虚 --张若虚 张若虚 --李 李 --李 李 --杜 杜 --张九龄 张九龄 白 白 甫
水 调37-1101)北宋文学家、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 北宋文学家 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 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 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 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 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 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 讪朝廷”罪贬黄州。 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 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 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 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 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 其文明白畅达, “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 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 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 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 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 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 甚广。 甚广。
布 置 作 业
古人苏轼以月抒怀, 古人苏轼以月抒怀,表达心中的郁闷和对 亲人的思念,今天面对明月你会想到什么? 亲人的思念,今天面对明月你会想到什么? 发挥你的想象,写下你的感受。 发挥你的想象,写下你的感受。
谢谢光临指导
品味词句, 品味词句,体会诗情
4、在这首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在这首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自由发言,领会词意,词人的感情。 5、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表现在哪些词句上?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表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 的感慨,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 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 头,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 给标出的字注音:
宫阙 ( què ) 琼楼 (qióng ) 绮户 ( qǐ ) 婵娟 ( chán ) 不胜寒( shèng) 丙辰 ( chén )
二、解释下列词语: 解释下列词语:
把:持 禁不住 不胜寒: 不胜寒: 无眠: 无眠: 难以成眠的人, 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何似: 何似:哪里象是 婵娟: 婵娟: 月宫里的嫦娥, 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朱阁: 朱阁: 朱红的楼阁 绮户: 雕花的窗户 绮户:
题解及写作背景 :
题解: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题解: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 相 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 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 调歌》 大曲” 截取大曲《水调》 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 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 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 得名。 得名。 序言中, 写作背景 :序言中,透露了写 序言中 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 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 (即1076年)中秋,当时 岁 年 中秋,当时41岁 的苏轼任密州太守, 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 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 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 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 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 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 心情抑郁惆怅。 亲,心情抑郁惆怅。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 边品味, 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 浮现出来。要读准字音,读清句逗, 浮现出来。要读准字音,读清句逗,划 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几时/ 把酒/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 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 //起舞 起舞/ 清影,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 何似/在/人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诵读全词并根据 课下注释讨论理解诗 词大意。 词大意。
品味词句, 品味词句,体会诗情
1、词前小序可否去掉?其作用是什么? 、词前小序可否去掉?其作用是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词前小序中,“中秋”、“兼怀 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缘由。 2、词的上、下阙各写什么?怎样联系起来的? 、词的上、下阙各写什么?怎样联系起来的? 上阙写景,表达作者想超脱又眷恋人间的矛盾心情。 下阙抒情,抒发作者的思念之情和他的乐观旷达 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