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读孩子你慢慢来一只老鼠有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0字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e202e4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7.png)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0字
当我读完《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后,内心涌起了很多感慨和
思考。
这本书以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小女孩成长的故事,她在
家庭和学校中面对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小女孩
的父母虽然在外表上看起来很忙碌,但他们总是在关心着孩子,给
予她无尽的爱和支持。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们也是在为了
我好而辛苦付出着。
我要更加珍惜他们,多和他们沟通,让他们知
道我对他们的爱和感激。
另外,书中也反映了学校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小女孩在学校中
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她从未放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克
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功。
这让我明白了在成长的道路上,困难和挑
战是难以避免的,但只要我们有勇气和毅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迎接成功的到来。
通过这本书,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足和不足之处。
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勇敢面对困难,坚定地
走自己的路。
同时,我也要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让自己成长得更加完美。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我会将其中的故事和精神牢记在心,努力做一个坚强、善良、勇敢的人。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体会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b48d12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6.png)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体会
《孩子你慢慢来》是一本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由余秋雨所著。
这本书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出发,为读者解读了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思路。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深思:作为父母,我们真的能够完美地教育孩子吗?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追求所谓的“完美教育”,常常会给孩子带来过度的压力。
然而,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理解。
书中强调了关注孩子的个性和潜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天赋,应该尊重和培养他们的个性。
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慢慢观察和了解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和兴趣,并帮助他们发展。
另外,书中也提到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应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用心去观察和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潜能。
同时,也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相信孩子会成长为有价值的人。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084b74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e.png)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一、引言《孩子你慢慢来》是一本令人感动的书籍,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成长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二、故事梗概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做王二的男孩和他的父母在北京的生活。
王二幼时喜欢画画,但由于他的父母并不懂艺术,因此并没有给他提供充足的支持。
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够学会一些实用的技能来谋生,因此他上了戏曲学校和武校。
但是,他并不擅长这些技能,因此他在学校里表现不佳,甚至被老师和同学嘲笑。
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期望能够获得成功。
在成长过程中,王二遇到了许多挑战,例如父母对他的期望、学习成绩不佳、同学的嘲笑等等。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反而一步一步地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最终,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了一名杰出的画家。
三、个人感受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十分的鼓舞和感动。
正如书中所说的,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仅体现在能够做出多么伟大的成就,而更重要的是能够克服困难、面对挫折并不断前进。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我们会感到无助和绝望。
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地向前走,无论困难有多大,我们都可以克服它们。
同时,这本书还强调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告诉我们,父母应该支持孩子的梦想,并不要强加自己的期望。
此外,这本书还提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话题——教育。
现在的教育往往会过分注重考试和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潜力,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个性,而不是过分强调分数和成绩。
四、结论总之,这本书是一本值得推荐给每个人的好书,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王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如何克服自己的困难和挑战,努力向前并最终取得成功。
相信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受益,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0篇《孩子,你慢慢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0篇《孩子,你慢慢来》](https://img.taocdn.com/s3/m/65400ef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2.png)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0篇《孩子,你慢慢来》
1.《孩子,你慢慢来》是一本关于孩子成长的精彩读物。
书中讲述了
一个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困惑和挑战,以及如何处理这些
问题的故事,对家长们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本书真实地展示了孩子的成长
的过程,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技巧,让家长们了解和把握孩子的成长,并从
中获得灵感。
2.《孩子,你慢慢来》是一本和孩子成长有关的重要读物,它提供了
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孩子们的特点和性格,以及家长们应该怎样更好
的引导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书中有许多提醒和建议,能够帮助家长更好的
引导孩子,为孩子更好的未来着想。
3.《孩子,你慢慢来》的内容让我自己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的种种挑战,也让我明白了家长在引导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有耐心、细心、宽容,并要让孩子真正理解到学习的真谛,培养孩子真正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
让孩子有真正的成长。
4.《孩子,你慢慢来》让我内心深处有了很大的触动,它的内容让我
发现了自身的忽略,为自己的孩子向上做出了重新安排,也学会了去体谅
孩子,接纳孩子的不足。
它不仅告诉我们要放慢脚步,从而欣赏孩子成长
的美,更让我们懂得宽容与体谅的重要性。
5.《孩子,你慢慢来》可谓是一本读后有收获。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4篇)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34feb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1.png)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我读了不止一遍。
每读一遍,它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和心灵的冲击,这本书有太多的内涵!每读一遍我都仿佛与作者龙应台女士共同温习了一遍做母亲的感受,一边咀嚼着她的育儿经验和经历,感受着内心的美好憧憬,一边回味我与女儿一同成长的快乐,以及在教育工作中和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
我和女儿也走过龙应台女士所走过的路,也有着或多或少相同的感受和经历:每个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带给这个世界的欢乐都是相同的,孩子用他(她)那清纯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的新奇,用柔嫩的小手触摸这个世界的灵魂,他(她)是怀着怎样大的好奇心啊!我们这些先于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父母、师长,在享受婴孩带给我们的无限温馨与欢乐之余,更应该主动地,心甘情愿的做他(她)们的引路人,来帮助他(她)们认识这个大千世界的同时,保护他(她)们稚嫩的心灵!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纽约华尔街的证劵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坐在斜阳浅浅的台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孩子从从容容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
”这样的几句话为我勾勒出了一幅充满母性光辉的、美丽的朦胧画。
母性的光芒闪耀在她的脸上,有着深深的震慑力,因为爱来自心底!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在家里,多少次因为时间的关系,督促女儿:“快点,抓紧时间!”在学校课堂上,为了下一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催促学生们:“快一点,抓紧时间!”我曾有几次对孩子说:“别着急,孩子,你慢慢来!”的语言呢?像龙应台一样告诉孩子——“孩子,你慢慢来”那样,妈妈们、老师们慢慢来吧!如此的“慢慢来”与速度无关,而是一种淡定和从容、理性和丰富、真实和真诚;在慢慢中期待,在慢慢中教诲,在慢慢中践行我们爱的教育,这就是母亲们和老师们的天职!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2)无论是温一壶热酒,还是轻酌的品茗。
连老人口中的烟卷的也在阐述一个国人无法避免的话题。
对,就是这次征文的目的——感恩。
我们潜意识中都承载了这些,时光依旧的下滴,论述这我们的情愫。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a420d2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f.png)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孩子你慢慢来》是一本感人至深的书籍,通过作者的真实经历和感悟,让我深刻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和孩子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从孩子出生到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作者都用心记录下来。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者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他始终坚持着对孩子的爱和呵护。
他用心灵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念,让孩子在困难中茁壮成长,最终战胜了疾病,成为了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通过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无私。
作者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顾一切地为孩子奔波,不断地寻找治疗的方法,不断地给予孩子爱和鼓励。
这种母爱的伟大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对亲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亲情的重要性,却又常常在亲情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亲情的伟大和无私,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更加懂得去爱和关心他们。
除了亲情,这本书还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在书中,作者讲述了孩子生病的过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一旦失去了健康,一切都将变得无足轻重。
而生命又是如此的宝贵,只有珍惜每一天,才能让生命变得更加美好。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的可贵,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天,更加热爱生活。
通过这本书,我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在孩子生病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困难,也讲述了自己是如何战胜困难,坚定信念的。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活中困难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只有坚定信念,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活的意义,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生活的信念。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通过作者的真实经历和感悟,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无私,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孩子你慢慢来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fae27bb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1.png)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孩子你
慢慢来有感
《孩子,你慢慢来》是一本关于教育和家庭的书籍,通过作者鲍鹏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以及对孩子成长的深刻理解,给出了一些有关教育方式和家庭教育的建议。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触动。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这本书对我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方式
有了很大的启发。
首先,在教育过程中,面对学生的差异,我意识到重要的是以每个孩子的特点和能力
为基础来制定教学计划。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兴趣、天赋和学
习能力。
因此,我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个人差异,因材施教,给予他们适合的教育
和关爱。
其次,在亲子教育方面,我深刻理解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
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因此,作为教师,我需要与家长
建立密切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共同为他们创造一个温暖、和谐、有
爱的成长环境。
此外,鲍鹏山在书中提到了孩子的童年应该是轻松、快乐、自由的,而不是过早地面
对太多的学业压力。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并善
于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些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会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享受学习的乐趣。
总的来说,读完《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阅读。
它让
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方式。
我希望能够通过实际行动,将书中的
智慧和理念应用到实践中,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教师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作文(通用13篇)
![教师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作文(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d9217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4.png)
教师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作文(通用13篇)教师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作文 1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了,觉得自己应该充实一下自己,在组内老师的推荐下,选择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闲暇时翻看着这本书,与这位母亲一起分享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
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
从龙应台与两个孩子的交流相处,我觉得她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她有自己的教育智慧。
《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
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
我们都会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这就是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
有的时候却忘记了,谁是孩子命运的主导,谁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看过《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的,其实都能深刻地感悟到,也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坚持,更需要温柔的坚持。
想起文中龙应台在买花时,遇到帮她包花非常吃力的5岁男孩,她这样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凉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的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的5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扪心自问,我们在面对班里的孩子时,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面对班里的孩子们不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是否有耐心让孩子慢慢来呢?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而我们有时候有,有时候却没有,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每天都保持为同一种心态,也不可能脱离纷杂事物的干扰,但我们如果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怨气,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菲薄,是不是会让我们自己的心境明亮起来?会不会使我们的内心充盈起来,会不会让我们的心情快乐起来?苦闷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乐呢?耐心可以换来感动,急躁易有抱怨。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心得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47fedaa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d.png)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心得
《孩子你慢慢来》是一本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作者是刘墉。
通过本书,我对于孩子
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书中强调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和独立发展。
作者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
潜能,不应强求一切都按照成人的期望和要求去发展。
相反,我们应该给予孩子适当
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发展自己。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书中提出了“急功近利”的问题。
作者认为现在很多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
成绩和表面的成果,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成长和品格的培养。
他们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给孩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
然而,真正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培养孩
子的兴趣和毅力,让他们在成长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修养。
最后,书中提倡了理性的教育方式。
作者认为教育不仅要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还要
关注他们的情感和品德培养。
智商只是孩子成功的一部分,情商和品质同样重要。
我
们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关怀,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
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有责任心和担当的人。
通过读完《孩子你慢慢来》,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个细致耐心的过程,需要我们不
断学习和成长。
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和空间,让他
们慢慢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理性对待教育,不要过分追求成绩和功利,注重培养孩
子的品格和情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篇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1adaa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7.png)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暑假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躺在沙发上看着书,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
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孩子,你慢慢来记录下一个母亲其间经历过的每一丝喜悦和惆怅,当有人发问“在今天这样的世界里,我们到底要如何来带领我们的孩子?从我们的子宫里孕育出来的孩子,曾经和我们靠得那样近,依赖得那样深的孩子,在我们的血脉里萌芽,在我们呼吸里成长,在我们眼前哭泣着微笑着一天一天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世界究竟会是什么样的面貌呢?”时,她说,我愿从容地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静静地成长,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她曾像所有的中国母亲一样,希望孩子的作业能写得更漂亮一些,能得“三只老鼠”(一种鼓励),但是,泪水涌上了孩子的眼睛,他咆哮着说“你总要我得两只老鼠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得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她楞在了那里。
正是这样的吧,有了孩子,和孩子一起的时候,才能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看世界,彻底颠覆成年人的自以为是。
《孩子,你慢慢来》所包藏的母爱,除了一个母亲能用心感受到,还有任何一个爱妈妈的孩子都能挖掘。
我好羡慕安德烈和飞飞。
在这个没有冬阳的日子读这本暖暖的书,整个人都暖和了,被温情包围许久感动。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2作为华人界最有影响力的一枝笔,龙应台所创作的《孩子你慢慢来》犹为我喜爱。
大文学家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在书中让我感受到一位母亲的幸福与欢乐。
让我回忆期我儿时的童稚和喜悦,一次次阅读,一次次拥有的悟。
我喜欢龙应台的文字,拥有着万丈豪气却不失温情;带有着女性的美与善却有令人倾慕的大智。
在《序》中,龙应台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坐在阳光斜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读后感《孩子你慢慢来》(2篇)
![读后感《孩子你慢慢来》(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d949b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0.png)
读后感《孩子你慢慢来》本来我对龙应台这个名字一无所知,更没有读过她的书,甚至不知道这世间还有如此有个性的名字,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一位男士作家,而后感到非常羞愧。
多读书,读好书,对于读书我总显得那么的滞后。
这学期,学校鼓励我们教师多读书,而且过段时间久会给我们准备一本书,开学初我拿到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
在搜索中我才发现这是一本很畅销的书,适合广大的母亲和教育工作者来阅读,作为一个男士的我也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我觉得教育是相通的,开始很想去深入地了解她。
一拿到这本书,看见的是封面,上面有一个母亲笑着看着远方,母亲胸前站着一个孩子,望着母亲的脸,封面的背景全部为黑色,给我沉闷、压抑的感觉,从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起我就没有认为封面跟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了其实不光是封面,而且里面的每张插图都是真实的照片。
那就先从照片说起吧,看得出来,每张照片的颜色都不是那么鲜艳甚至有些泛黄,家具及汽车也都和现代挂不上钩,即便如此,我却从中发觉每张照片都是那么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照片中的环境是那么的优美--有绿草红花,也有金黄的落叶。
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是日记,又像散文。
她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读了这本书,龙应台女士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我和更多的幼教工作者们借鉴。
在《寻找幼稚园》一章里,书中龙应台女士也就是文章中的母亲说在华安3岁半时带回台湾,去找幼儿园,但是那家幼儿园有着小学的课程表,孩子因为天气不好而不准到外面玩,孩子都是统一行动,而华安在德国都是自由活动,就是玩玩玩!她会想:这真是三岁的孩子需要的吗?这也使我想起了我问儿子的一句话:“你喜欢幼儿园还是小学的生活?”儿子爽快地回答:“喜欢小学”,我有些不惑,为什么呢?儿子回答:“因为小学里下课可以自由地活动,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而幼儿园里老师一天到晚管着我们,没有自由。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四)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四)](https://img.taocdn.com/s3/m/9f9fe10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b.png)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四)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成长和成熟。
通过主人公小女孩苏珊的故事,我深刻感受到了成长的不易和迷茫。
在生活中,我们
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关键在于如何积极面对和坚持不懈地努力。
在看完这本书后,我深刻认识到了坚持、努力和耐心的重要性。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我们都要学会慢慢来,踏踏实实地一步步走下去,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家庭、师生关系和友情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
或缺的支柱。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家庭、老师和朋友的关爱和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
力和依靠。
要珍惜他们,感恩他们,与他们共同成长。
总的来说,《孩子你慢慢来》是一本感人至深的书,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让我更
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活的真谛。
希望每个人都能坚持努力、珍惜家庭、朋友和师生关系,在成长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成长与成熟。
关于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3篇
![关于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da496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7.png)
关于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3篇关于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范文1前些日子,朋友给我推荐了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
我在书店没有找到,于是在网上看了这本书。
龙应台是台湾著名作家,她的著作很多《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等一些较有影响力。
读完《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感触颇多。
书中以第三人称来叙事,仿佛作者也在和读者一起来打量这对母子的生活常态,你看不到一个母亲面对着你絮絮叨叨那些生活的细碎。
华安在玩耍在淘气中认识这个世界……妈妈在做家务在赶稿子在给孩子念书在生气……那些文字最朴实、最细腻、也最简洁地还原了一幅幅岁月画面,几乎取消了一切可能的抒情、感慨、议论、说教,只是干净利落的描述,让你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思考。
思考的不是如何如何让孩子成才,不是如何如何让孩子出众,而是让人思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那些不经意间遗失的细节。
它们渺小、无谓,它们太习以为常,太容易被遗忘,可它们就这么漂漂亮亮地给留了下来,写了下来,一篇篇,一幕幕,长长短短,晶莹剔透,甚至不要求情节完整,只要那股依附在事件上的情绪传达出来,就行了。
作为一位母亲,一位老师,“孩子你慢慢来”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
“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
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
我们忍不住要拿这个孩子去和那个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们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们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们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强大,希望他们优秀,希望他们不要惹麻烦。
却忘记了,他们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
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教育与家庭的关系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教育与家庭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417c1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7.png)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教育与家庭的关系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家庭则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教育环境。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通过描述主人公亦舒与儿子小袋鼠的成长经历,深刻探讨了教育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这篇读后感将着重讨论教育与家庭的互动关系以及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首先,教育和家庭是互动的。
教育不仅仅是通过学校的课堂和老师的教导来实现的,家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孩子你慢慢来》中,亦舒作为一个母亲,对于儿子的教育非常重视。
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通过引导和倾听的方式与儿子进行交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亦舒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就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儿子在家庭氛围中获得积极的教育影响。
其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习环境。
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家庭是他们最主要的学习场所。
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亦舒意识到这一点,她在小袋鼠幼年时就给予了他良好的教育环境。
通过亦舒对儿子的耐心教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小袋鼠敏锐地感受到了家庭对于他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扩大了对教育的认同感。
再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家庭传承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
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小袋鼠经历了种种环境和家庭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
家庭教育正是塑造了他顽强、乐观、自信的性格特点。
这也表明了家庭与教育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及家庭教育对孩子个性形成的重要性。
最后,教育和家庭的结合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教育和家庭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塑造孩子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亦舒在小袋鼠成长的过程中既是他的母亲,也是他的老师和朋友,通过引导、启发和教育让小袋鼠得以全面发展。
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协调,互相弥补,使孩子得到全方位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孩子你慢慢来》展现了教育与家庭之间紧密的联系。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同样应当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2024年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体会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68d4d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5.png)
2024年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体会范本“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我喜欢龙应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
我喜欢上这部作品之前并没有看过任何简介和引言,只这样一行字就足以让我陷于其中。
于是,在接下来的这几天,我一有时间就打开电脑,完完全全投入于阅读中。
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乐的伴随下认真看的作品,因为即使听着音乐,我也可以完全过滤掉一切无关的干扰,要的只是能够让我凝神静心的轻轻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近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
这些感受凝在一起,让人很难说出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
对,看这本书时心情一直如轻风般缓缓流动,没有太大的起伏波动,所以读安安的成长和读妞妞的故事不一样,自始至终,不曾落一滴泪。
我很难写好一篇读后感,因为我看书往往只是沉浸于看书的过程,看过后就忘了许多细节,甚至连自己有过的感受都会忘记。
在整本书里,唯一能被我清晰记起的是“你眼睛里有我”。
“你在干什么,宝宝?”宝宝情急地喊出来,“妈妈,不要动……”一边用两只手指撑开母亲的眼帘。
“你在看什么?”“我在看—”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声音里透着惊异和喜悦,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说着说着激动起来,伸出手指就要去抚摸妈妈的眼珠—“真的,妈妈,两个眼睛里都有……”妈妈笑了,她看见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镜子,像湖里一泓清水。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
《孩子你慢慢来》教师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教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fa723d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4.png)
《孩子你慢慢来》教师读后感《孩子你慢慢来》教师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孩子你慢慢来》教师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工作等方面的诸多不顺,自己心浮气躁,神态飘忽不定。
为了让自己的精神得以放松,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得以净化吧,我重新拾起《孩子,你慢慢来》细细品读。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
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是书中卷首的一段话,正是这段文字吸引我继续读完这本书。
它在给了我无限感动的同时也给了我一些启发。
青蛙有青蛙的世界,蝌蚪有蝌蚪的世界。
作为青蛙的我已忘记自己是怎样的长大,已不能切身的理解蝌蚪的想法,尤其是近阶段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态就明显有心急的嫌疑。
“你看你啊,这点小事都不会做”“你是怎么排队的”等的话语经常不经过自己大脑就熟练地从口中蹦出,说完后意识不到有什么不妥却也没见起到什么效果,反而更让自己心里添堵。
文中的“妈妈”是个聪明、睿智、理性的.母亲,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一个非常简便却又符合儿童身心生长的方法——孩子你慢慢来。
这个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也可以较好的运用吗?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我们在教育时应提出不同的要求:智力开发的好的孩子,你有能力快点就快点,而对于能力稍低的孩子,你慢点老师也等你啊!。
教师读书心得 读《孩子你慢慢来·一只老鼠》有感
![教师读书心得 读《孩子你慢慢来·一只老鼠》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2ae8a268b307e87101f696f3.png)
教师读书心得读《孩子你慢慢来·一只老鼠》有感今天读到了《一只老鼠》的这个章节。
读完后,我耳边放佛还回荡着“你总要我得两只老鼠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得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的怒吼。
从中我也有了一些关于幼儿教育的思考。
这个时候的安安已经上了小学,虽然之前他也上过幼稚园,但他在幼稚园里并没有学习识字。
所以上了小学以后,小家伙儿仿佛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
他整日里留意着身边一切有字的东西,然后试着去读,碰到认识的字他也总会自娱自乐一番。
“那种快乐,确实像一个瞎子突然看见了世界”这样的形容真是最恰当不过了。
是啊,“急什么呢?童年那么短,那么珍贵。
”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就是要好好玩儿,好好的享受童年的乐趣。
但反观我们的幼儿教育呢?一丁点儿大的小孩儿就早早的被送到幼儿园,然后就开始按照“小学”教育模式来培养,让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去学习“abcd”、去学习“1+1=?”甚至去学习“ABCD”。
这个时候孩子的智力发展到可以学习这些知识的水平了吗?给孩子教这些东西孩子能学会多少呢?我们很少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总是想着让孩子早点去适应这样的生活、早点去接触将来要学的知识,生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殊不知,这样做既没有让孩子学到多少东西,又为将来的“厌学”情绪埋下祸根。
孩子在哪一个阶段就应该做他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我认为这样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这样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
安安上了小学以后妈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辅导安安写作业,而安安情绪的爆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一天放学回家后,妈妈问安安作业得了几只老鼠,安安回答说得了一只。
于是,妈妈这次就想要求的严一些,让安安把作业写好。
等到安安好不容易把作业写完后交给妈妈检查,妈妈认为最后一行写的不好要求安安重写时,安安说出了开头的那句话。
“妈妈被他情绪的爆发吓了一跳,坐在那儿半天说不出话来。
”安安妈妈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所以她总是对安安的要求很严格,但她身上亦有别人身上很少有的东西,那就是尊重孩子、崇尚自由。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00字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c23c12b08a1284ac95043e5.png)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00字《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孩子你慢慢来》之《一只老鼠》这篇文章,她曾象所有的母亲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把作业写得更漂亮一些,可以得到“三只老鼠”。
其实这三只老鼠是一种鼓励,是在为她自己的孩子好。
但是,泪水马上就涌上了这个孩子的眼睛上,他咆哮着说:“你总要我得到两只老鼠和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的一只老鼠——我其实也是一只有权利的老鼠,就是一定要得到一只老鼠呀!”她楞在了那里。
正是因为这样吧,有了孩子,和孩子一起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一起看世界,这简直是彻底颠覆成年人的自以为是。
呵呵,老师我这样的解读是否有点匪夷所思吧,但是又顺理成章吧?
1。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60bb36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4.png)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是一本温暖感人的书籍,通过小孩子的视角,展现了成长中的困惑和挑战。
从书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孩子成长的理解和关爱,他们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和纯真的心灵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的理解和关怀。
作为成年人,我们常常忽略了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而这本书通过细腻的文字和温暖的情感提醒我们,要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和态度,让我更加珍惜孩子们的成长过程,理解他们的心声和需要。
希望我们都能像书中人物一样,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慢慢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耐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读书心得读《孩子你慢慢来·一
只老鼠》有感
今天读到了《一只老鼠》的这个章节。
读完后,我耳边放佛还回荡着“你总要我得两只老鼠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得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的怒吼。
从中我也有了一些关于幼儿教育的思考。
这个时候的安安已经上了小学,虽然之前他也上过幼稚园,但他在幼稚园里并没有学习识字。
所以上了小学以后,小家伙儿仿佛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
他整日里留意着身边一切有字的东西,然后试着去读,碰到认识的字他也总会自娱自乐一番。
“那种快乐,确实像一个瞎子突然看见了世界”这样的形容真是最恰当不过了。
是啊,“急什么呢?童年那么短,那么珍贵。
”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就是要好好玩儿,好好的享受童年的乐趣。
但反观我们的幼儿教育呢?一丁点儿大的小孩儿就早早的被送到幼儿园,然后就开始按照“小学”教育模式来培养,让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去学习“abcd”、去学习“1+1=?”甚至去学习“ABCD”。
这个时候孩子的智力发展到可以学习这些知识的水
平了吗?给孩子教这些东西孩子能学会多少呢?我们很少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总是想着让孩子早点去适应这样的生活、早点去接触将来要学的知识,生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殊不知,这样做既没有让孩子学到多少东西,又为将来的“厌学”情绪埋下祸根。
孩子在哪一个阶段就应该做他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我认为这样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这样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
安安上了小学以后妈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辅导安安写作业,而安安情绪的爆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一天放学回家后,妈妈问安安作业得了几只老鼠,安安回答说得了一只。
于是,妈妈这次就想要求的严一些,让安安把作业写好。
等到安安好不容易把作业写完后交给妈妈检查,妈妈认为最后一行写的不好要求安安重写时,安安说出了开头的那句话。
“妈妈被他情绪的爆发吓了一跳,坐在那儿半天说不出话来。
”安安妈妈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所以她总是对安安的要求很严格,但她身上亦有别人身上很少有的东西,那就是尊重孩子、崇尚自由。
所以她会说:“好吧!就一只老鼠。
你去玩吧!”
再想想我们的幼儿教育,家长简直就是一个“独裁主义者”,只要家长认为孩子作业做的不好的时候,
就会毫无商量余地的让孩子重新去写,虽然孩子心里也会有抵触,但却又不敢不从。
这样久而久之,随着孩子内心情绪的积压,孩子的境况可想而知。
但也有家长会说:“我要求孩子做到最好也都是为他好啊!”我们认为的为孩子好,孩子真的受用吗、孩子能感受到我们的爱吗?其实我们是在以爱的名义伤害着!
所以,在幼儿教育方面,我们也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让孩子健康成长!
今天读到了《一只老鼠》的这个章节。
读完后,我耳边放佛还回荡着“你总要我得两只老鼠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得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的怒吼。
从中我也有了一些关于幼儿教育的思考。
这个时候的安安已经上了小学,虽然之前他也上过幼稚园,但他在幼稚园里并没有学习识字。
所以上了小学以后,小家伙儿仿佛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
他整日里留意着身边一切有字的东西,然后试着去读,碰到认识的字他也总会自娱自乐一番。
“那种快乐,确实像一个瞎子突然看见了世界”这样的形容真是最恰当不过了。
是啊,“急什么呢?童年那么短,那么珍贵。
”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就是要好好玩儿,好好的享受童年的乐趣。
但反观我们的幼儿教育呢?一丁点儿大的小孩儿就早早的被送到幼儿园,然后就开始按照“小学”教育模式来培养,让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去学习“abcd”、去学习“1+1=?”甚至去学习“ABCD”。
这个时候孩子的智力发展到可以学习这些知识的水平了吗?给孩子教这些东西孩子能学会多少呢?我们很少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总是想着让孩子早点去适应这样的生活、早点去接触将来要学的知识,生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殊不知,这样做既没有让孩子学到多少东西,又为将来的“厌学”情绪埋下祸根。
孩子在哪一个阶段就应该做他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我认为这样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这样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
安安上了小学以后妈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辅导安安写作业,而安安情绪的爆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一天放学回家后,妈妈问安安作业得了几只老鼠,安安回答说得了一只。
于是,妈妈这次就想要求的严一些,让安安把作业写好。
等到安安好不容易把作业写完后交给妈妈检查,妈妈认为最后一行写的不好要求安安重写时,安安说出了开头的
那句话。
“妈妈被他情绪的爆发吓了一跳,坐在那儿半天说不出话来。
”安安妈妈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所以她总是对安安的要求很严格,但她身上亦有别人身上很少有的东西,那就是尊重孩子、崇尚自由。
所以她会说:“好吧!就一只老鼠。
你去玩吧!”
再想想我们的幼儿教育,家长简直就是一个“独裁主义者”,只要家长认为孩子作业做的不好的时候,就会毫无商量余地的让孩子重新去写,虽然孩子心里也会有抵触,但却又不敢不从。
这样久而久之,随着孩子内心情绪的积压,孩子的境况可想而知。
但也有家长会说:“我要求孩子做到最好也都是为他好啊!”我们认为的为孩子好,孩子真的受用吗、孩子能感受到我们的爱吗?其实我们是在以爱的名义伤害着!
所以,在幼儿教育方面,我们也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让孩子健康成长!
今天读到了《一只老鼠》的这个章节。
读完后,我耳边放佛还回荡着“你总要我得两只老鼠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得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的怒吼。
从中我也有了一些关于幼儿教育的思考。
这个时候的安安已经上了小学,虽然之前他也上过幼稚园,但他在幼稚园里并没有学习识字。
所以上了小学以后,小家伙儿仿佛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
他整日里留意着身边一切有字的东西,然后试着去读,碰到认识的字他也总会自娱自乐一番。
“那种快乐,确实像一个瞎子突然看见了世界”这样的形容真是最恰当不过了。
是啊,“急什么呢?童年那么短,那么珍贵。
”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就是要好好玩儿,好好的享受童年的乐趣。
但反观我们的幼儿教育呢?一丁点儿大的小孩儿就早早的被送到幼儿园,然后就开始按照“小学”教育模式来培养,让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去学习“abcd”、去学习“1+1=?”甚至去学习“ABCD”。
这个时候孩子的智力发展到可以学习这些知识的水平了吗?给孩子教这些东西孩子能学会多少呢?我们很少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总是想着让孩子早点去适应这样的生活、早点去接触将来要学的知识,生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殊不知,这样做既没有让孩子学到多少东西,又为将来的“厌学”情绪埋下祸根。
孩子在哪一个阶段就应该做他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我认为这样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这样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
安安上了小学以后妈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辅导安安写作业,而安安情绪的爆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一天放学回家后,妈妈问安安作业得了几只老鼠,安安回答说得了一只。
于是,妈妈这次就想要求的严一些,让安安把作业写好。
等到安安好不容易把作业写完后交给妈妈检查,妈妈认为最后一行写的不好要求安安重写时,安安说出了开头的那句话。
“妈妈被他情绪的爆发吓了一跳,坐在那儿半天说不出话来。
”安安妈妈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所以她总是对安安的要求很严格,但她身上亦有别人身上很少有的东西,那就是尊重孩子、崇尚自由。
所以她会说:“好吧!就一只老鼠。
你去玩吧!”
再想想我们的幼儿教育,家长简直就是一个“独裁主义者”,只要家长认为孩子作业做的不好的时候,就会毫无商量余地的让孩子重新去写,虽然孩子心里也会有抵触,但却又不敢不从。
这样久而久之,随着孩子内心情绪的积压,孩子的境况可想而知。
但也有家长会说:“我要求孩子做到最好也都是为他好啊!”我们认为的为孩子好,孩子真的受用吗、孩子能感受到我们的爱吗?其实我们是在以爱的名义伤害着!
所以,在幼儿教育方面,我们也要多一些理解、
多一些尊重,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