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散文诗二首》教学案 新人教版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c202074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e.png)
散文诗两首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内容,体会朗读节奏。
2.积累生字词,了解作家作品。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4.学会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5.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女)情。
重点难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学会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生字词。
2.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内容,感悟诗歌中描写的具体形象。
3.品析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内容,感悟诗歌中描写的具体形象。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根据此诗引导学生讨论关于“母爱”的内容,顺势导入对课文《金色花》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见“资料库”)1.学生初读课文,介绍作者。
2.检查字词。
大屏幕投影显示。
三、再读课文,揣摩语气1.指名学生朗读。
教师点拨:(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定语速。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语气、语调。
2.从孩子跟妈妈嬉戏的场景中,孩子和妈妈的话语中,选出你最喜欢的几句,说出喜欢的理由,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教师点拨: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和快乐。
(2)“孩子,你在哪里呀?”教师点拨: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关爱。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教师点拨: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
”教师点拨: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顽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四、品读诗歌,了解内容1.散文诗中的孩子想到了用一种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师生讨论,明确: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88ff7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f.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
本课包括《荷叶母亲》和《春水》两篇散文诗。
这两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通过学习这两篇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
但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如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散文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散文诗的特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突破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深入理解课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介绍、相关图片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对大自然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篇散文诗的作者和课文大意。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f17ffbbb68a98271fefafa.png)
7.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析文本,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3、体会母爱,学会感恩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品析文本,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母爱,学会感恩。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生:(齐读以下两首诗歌)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hān)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师:在《繁星·春水》中冰心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高尔基说:“世界的一切光荣与骄傲都来自母亲。
”今天让我们走进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感受伟大无私的母爱!(二)走进作者1、学生先介绍2、教师补充冰心 (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动1、学生看朗读视频,并思考这首散文诗适合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舒缓地、饱含深情地)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指名学生读,进行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价)4、学生齐读、自由读、展示读最后一段(四)品析文本,升华感动1、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 )莲(第一自然段)——()莲(第二、三自然段)——()莲(第四至七自然段)——()莲(第八、九自然段)2、课文的重点是写红莲。
文章三次写看到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的形态如何呢?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3、三次看莲中引起作者情感波澜的是第几次看到的画面?请给这幅画起一个题目?作者从这幅画面中联想到了什么?第三次荷叶护莲图,联想到母亲呵护子女,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4、园里莲花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衬托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荫蔽下的幸福。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7447ae6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e.png)
《散文诗二首》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优美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对比阅读,明确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至深至真的亲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爱的爱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篇末含蓄的语句理解。
三、核心素养《散文诗二首》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包含了泰戈尔的《金色花》与冰心的《荷叶∙母亲》。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间亲情,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金色花》《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都以母爱为主题,篇幅短小,却语言凝练优美,内涵丰富,诗意深刻隽永,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学生阅读这些文章,能够加深对母爱的感受和理解。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接触过现代诗歌,初步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巧,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
通过《秋天的怀念》《散步》的学习,学生对于母爱、亲情也有了进步的感受与体会,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要想品读散文诗中所蕴含的深意,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朗读,品读语句,进一步的感受人间亲情。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七、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金色花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母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温暖与力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一样,但方式却不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国作家冰心的《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将给我们带来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了解文体,初识作者1.了解文体课件出示: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有诗的情绪与想象,语言精粹、凝练,又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91871f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4.png)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培养感恩之心。
3.赏析诗歌的语言和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2)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2.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培养感恩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之一。
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笔触描绘了母爱的伟大。
比如我们学过的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这首诗深情地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看看他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的。
2.展示泰戈尔的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对泰戈尔有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展示生字词:匿笑(nì)、沐浴(mù yù)、祷告(dǎo)、罗摩衍那(yǎn)。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1.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首诗主要写了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情景,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2.提问:孩子与母亲进行了几次嬉戏?分别是怎样的?明确:孩子与母亲进行了三次嬉戏。
第一次,孩子变成金色花,在母亲做祷告时,把花香送给母亲;第二次,在母亲读书时,孩子把影子投在母亲的书页上;第三次,在母亲傍晚到牛棚时,孩子落到地上,请求母亲给讲故事。
四、精读析文1.提问: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明确: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象征着神圣和美好。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7、散文诗两首》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7、散文诗两首》优质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9828b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4.png)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7、散文诗两首》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两首》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秋天的思念》和《金色花》。
这两篇散文诗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母爱的伟大。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魅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散文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散文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散文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散文诗的特点,深入体会课文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答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3.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散文诗的意境。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散文诗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诗的特点和作者情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02c45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5.png)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散文诗两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独特观察和表达的情况?”举例说明:比如,你们是否曾经被某个自然景象所打动,想要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散文诗的奥秘。
3.欣赏散文诗的语言美,体会散文诗所表达的情感,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4.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学鉴赏,培养审美能力,对文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5.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6.学会如何将散文诗中的情感和意象与自己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表达。
7.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对散文诗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5.拓展内容:关于散文诗的文学评论和研究,如《散文诗的艺术特色》、《散文诗的发展历程》等。
6.拓展要求: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以上作品,深入理解散文诗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提高文学批评和鉴赏能力。同时,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7.拓展内容:关于散文诗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如《散文诗的创作技巧》、《散文诗的创作实践》等。
4.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学鉴赏,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0a784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f.png)
《散文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并积累诗中的生字、生词。
(3)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珍爱亲情,培养自己健康高尚的审美乐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游子吟》全体同学诵读。
这是一个平凡母亲的平常故事,但平凡的细节中却折射出母爱的光芒,因而成了千古绝唱。
母爱如玫瑰,馨香儿女的一生一世,它是世上至真至纯的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这两首小诗走进母爱的温馨世界,来感受亲情的美好与圣洁。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二、检查预习,为下列生字新词注音释义匿笑( nì ) :匿笑,偷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沐浴( mù yù ):洗澡。
比喻承受润泽、培养。
祷告( dǎo ):向神祈求保佑。
嗅( xiù ) :闻(气味)。
并蒂(bìng dì ):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huā ruì ):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hàn dàn):荷花;攲(qī)斜:倾斜、歪斜。
慈怜(cí lián) :爱怜荫蔽(yīn bì):遮蔽、隐蔽;荫庇。
三、学习《金色花》(一)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c54da6804d2b160a4ec0e2.png)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要了解作者,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技能目标:反复诵读,品悟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德育目标: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品悟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7·12模式。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环节:一、德育专题:二、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播放《鲁冰花》,以渲染课堂气氛。
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个调皮孩子的故事。
2、明确目标(1)读一读,品一品,感知诗之美。
(2)找出自己喜欢的文句,细品诗之味。
(3)再读诗歌,感受诗之情。
(二)合作探究3、布置任务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1)初读课文,小组内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识记生字词。
(2)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感知内容,感知诗之美。
(3)小组内交流比赛,竞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细品诗之味。
(4)从母子嬉戏,相伴的情形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作者以“金色花”为题,有什么用意?4、小组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布置的任务。
5、(教师)检查指导。
教师随堂指导。
(三)释疑解惑6、(师生)释疑解惑。
教师帮助小组解决有疑惑的地方。
(四)梳理归纳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1)交流相关资料。
(2)识记生字词。
(3)小组内朗读课文。
(4)感受到了孩子对母亲深深的爱,母子之间融洽亲密的感情。
这是世间最值得珍爱的情感。
我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诗人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这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以此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
(五)讨论巩固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课后第一题,第三题第1小题。
10、讲解点评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
(七)总结评价11、课堂小结:妈妈对孩子的爱就像花儿一样美好,孩子对妈妈的爱也像花儿一样纯洁。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b6ed7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4.png)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味人间挚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重点)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挚爱亲情,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整体把握课文,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理解诗歌中体现的亲情,激发学生感悟母爱、赞美母爱的情感。
◆活动一:情景导入1.出示孟郊《游子吟》,学生诵读。
引导语: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溪,她温柔、清澈、远而流长。
孟郊在《游子吟》中就曾高度赞美过母爱,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诵读一遍。
正如诗中所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能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但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今天,让我们带着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一起来欣赏一篇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情感的散文诗《金色花》。
◆活动二:资料助读1.文学常识——散文诗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有诗的意境,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分行,不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通常形式短小灵活。
2.作者介绍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印度诗圣”。
他是印度国歌的作者。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影响很大。
他于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诗集代表作:《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tán)迦(jiā)利》3.金色花,即“黄兰”,木兰科常绿乔木,树形高大,开金黄色花朵。
印度将其视为圣树。
又译作“瞻波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8445a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d.png)
-学生主动查阅资料,了解散文诗的发展历程和著名散文诗人的作品。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散文诗知识,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板书设计
- ①本文重点知识点:《秋天的怀念》和《我的老师》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情感表达、写作手法等。
- ②本文重点词:散文诗、意象、情感、写作手法等。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和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散文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从语言、结构、情感等方面对散文诗进行鉴赏。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让我看到了他们在思维和表达能力上的进步。在作业环节,虽然有些学生的完成质量不高,但也有不少学生提交了高质量的作业,这让我感到欣慰。
- ③本文重点句:两篇散文诗中的精彩语句,如《秋天的怀念》中的“秋天,是一把钥匙”,《我的老师》中的“他像一座山,屹立在那里”。
2.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 ①艺术性: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如在黑板上绘制与散文诗意境相符的简笔画,增强视觉效果。
- ②趣味性:采用有趣的字体或符号,如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关键词,或用卡通形象代表散文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两首散文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散文诗,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文解析(15分钟)
1.分析《秋天的怀念》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2.解析《我的老师》中的情感表达,感悟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四、课堂讨论(10分钟)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散文诗的概念、特点和鉴赏方法,结合《秋天的怀念》和《我的老师》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21117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1.png)
2.教学难点
-掌握散文诗的写作特点,如形象描绘、情感抒发、结构布局等。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升作文的艺术性。
-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共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自然景物,或者感受到家人的爱?”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散文诗中的自然之美和亲情表达。
举例解释:
-对于《荷叶》中的描写方法,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如何将自然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分析、示例演练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
-在《母亲》中,学生对诗人如何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母爱可能存在理解困难。教师应通过引导讨论、情感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散文诗的结构布局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难点,教师需要通过分析课文结构,明确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如何合理布局,使文章层次清晰、情感连贯。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们对散文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我也认识到,在教学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注,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d2a5a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e.png)
(3)散文诗的情感表达:散文诗在表达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通过描绘景物、叙述事情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情感共鸣。
2.教学难点:
1.散文诗的定义与特点:散文诗是一种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诗意的文学体裁,具有自由、散乱、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等特点。
2.《天上的街市》的作者、背景及主题:《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发表于1926年。诗歌通过描绘天上的街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
3.《静夜思》的作者、背景及主题:《静夜思》的作者是李白,创作于唐代。诗歌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的《天上的街市》和李白的《静夜思》。以下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1.散文诗的定义与特点:散文诗是一种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诗意的文学体裁,具有自由、散乱、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等特点。
2.《天上的街市》的作者、背景及主题:《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发表于1926年。诗歌通过描绘天上的街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
6.散文诗的想象与创新:散文诗在表达上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诗人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诗意世界。
7.散文诗的朗读与欣赏:朗读散文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其韵律美和语言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8.散文诗的创作技巧:学习散文诗的创作技巧,如如何选择题材、如何描绘景物、如何表达情感等,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9.散文诗与诗歌、散文的关系:散文诗既有诗歌的韵味,又有散文的自由,它是诗歌和散文的一种融合体。
10.散文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散文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许多著名的文学家都曾创作过散文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2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2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c25bff08a1284ac8504348.png)
《散文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金色花》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引入新课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二十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散文诗,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先驱他的散文诗如“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地打动并启发着中国新一代的女诗人,女散文家——冰心她写的颇有影响的《寄小读者》,便是最好的例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金色花》二、激情诵读,注意生字和词意,感悟亲情朗读课文。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匿( nì)笑祷告( dǎo )花瓣( bàn )衍( yǎn )2、解释下列词语。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b9f775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c.png)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匿笑、祷告、菡萏、攲斜” 等重点字词。
(2)了解散文诗的特点,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画面描写三步骤”,还原诗歌情景,想象并描绘画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的多读、多品、多思、多说、多写,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品味诗歌中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浓浓的母子情。
(3)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母爱,培养学生关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亲情,与家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品味两首散文诗中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浓浓的母子情。
(2)通过学习“画面描写三步骤”,还原诗歌情景,想象并描绘画面。
2.教学难点(1)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感受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讲述:同学们,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她们无私地关爱着我们,为我们付出了一切。
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散文诗,感受诗人笔下的母爱。
2.展示相关图片或播放音乐,营造温馨的氛围,引出课题《散文诗二首》。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泰戈尔及其作品《金色花》的创作背景。
明确: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是他早期的作品,创作时“梦幻多于现实”,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
2.介绍冰心及其作品《荷叶・母亲》的创作背景。
明确:冰心原名谢婉莹,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她的作品以宣扬“爱的哲学” 著称,母爱是其根本出发点。
《荷叶・母亲》是她看到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场景后有感而发所写。
(三)积累字词1.教师出示字词,学生朗读。
匿笑、祷告、菡萏、攲斜沐浴、徘徊、荫蔽、花瑞梗、蒂、姊妹、莲蓬繁杂、烦闷、心绪、流转2.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007598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c.png)
课题7.散文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是《散文诗二首》,分别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与我国现代诗人冰心的《荷叶∙母亲》。
《金色花》《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紧扣本单元的“亲情”,都以母爱为主题,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却凝练优美,内涵丰富,诗意深刻隽永。
学习本课,可以进行文本联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内容,分析物象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母爱的歌颂和赞美,培养学生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恩。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2.品味“以小见大”的手法,理解特殊物象的象征意义;3.学习清新优美的语言,理解不同背景下作者对母爱歌颂和赞美的相似性;4.学会理解母亲,培养对挚爱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以小见大”的手法,理解特殊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清新优美的语言,理解不同背景下作者对母爱歌颂和赞美的相似性。
教学难点学会理解母亲,培养对挚爱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母亲与孩子的双向奔赴,是穿越时空的漫长告白:“你不记得我了,但我依然爱你。
”“我不认识你了,但我依然爱你。
”孩子是母亲最柔软的肋骨,也给予她们最坚强的铠甲。
又是一年母亲节,爱华中学文学社团为大家带来两首不同国家主题作品,让我们一起去参与活动,感受那份深沉而真挚的母爱吧。
任务一:花之韵,爱的声音任务二:花之意,爱的内涵任务三:花之语,爱的表达任务四:花之情,爱的味道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作者连连看】作者国籍作品或代表作泰戈尔(1861-1941),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摩吉多塔拉》《邮局》,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
作品以“母爱、童真、自然”的爱的哲学为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散文诗二首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理解两首诗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抓住诗歌的意象赏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
(难点)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中蕴含似的浓浓的母子情(重点)
第1课时《金色花》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重点)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
)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了。
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
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
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满了幸福。
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指导
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引导学生回答:
1.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个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
感觉十分温馨、幸福。
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
妈妈宠爱这孩子。
2.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
呢?
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学习散文诗一定要诵读,请揣摩下列语句应读出人物怎样的语气、感情?(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4)"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学习诗歌,重在读。
此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范读、品读、听读、自由朗读、分组读,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意,既体验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使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目标导学二:内容品析
1.听读后,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
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
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教学提示‖以读促学,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细致研读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
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所以他只
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力
☞目标导学三: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1.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
3.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
喜爱、赞美。
☞目标导学四:拓展训练
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让你变成有魔法的精灵,你愿意变做什么来陪伴妈妈?
例: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你。
我要变成水的涟骑,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将学生创作进行交流。
例如:妈妈,我愿意是你的影子,静静陪在你的身边,在你沐浴之后,站在大树下,阳光温暖地照着,你是否能知道,我就在你的身边?‖教学提示‖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通过拓展练笔,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板书设计
调用原书第4课 P8 金色花板书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将板书设计成一个大大的爱心,突出爱的主题。
整堂课下来环环相扣,思路清晰。
不足之处
由于紧张以至于示范朗读时有读错与停顿的现象,课堂行进中,也有讲错话表述随意的现象出现。
教态上,无意识保持双手抱胸的防范状态,与学生产生不该有的距离感。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荷叶母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舒缓、柔和的感情基调,带着浓浓的情感读课文。
2.点明文章主旨的是哪一句?其表达方式是什么?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
天空下的荫蔽?抒情、议论
3.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4.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送莲(第1段)——忆莲(2、3段)——看莲(4—7段)——悟莲(8、9段)
【教学备注】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探究主旨
1.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天气、红莲的情形是怎样的?完成下面表格。
天气情况红莲的样子
一看红莲繁杂的雨,浓阴的
天
开满了,亭亭玉立
二看红莲雷声作了,雨越下
越大左右欹斜,无依无靠
三看红莲雨势并不见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动摇
2.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
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
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3.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样有什么作用?
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教学提示‖
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
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
所以引导学生揣摩文中描写红莲的句子,尤为重要。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
1.请你模仿例句仿写。
例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仿写:
示例一:母亲啊,你是流水,我是鱼儿,当干旱来临时,除了你,谁还能为我‖教学提示‖
设计此题有两点用意:一是引导学生借鉴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一是加深学生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提供一个安定的家?
示例二: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
无遮拦大海中的依靠?
示例三: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冷
风中的温暖?
2. 人说:天下的母亲有着不一样的面容,但唯有一样——母爱,是完全一样的。
同学们,我们享受母爱十余载,那么你们的母亲是如何保护、关爱你们的呢?
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没有采用直白简单的灌输法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朗读及自由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感知,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
不足之处
教师的语言显得过于直白,如果能够运用精练优美、饱含深情的语言加以渲染,把学生的感情煽动起来,效果一定更佳,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