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保持安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上流传着一张照片“请保持安静”,上面写着:“在巴黎圣母院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看了照片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咱们中国人喜欢喧哗,喜欢热闹,喜欢火爆。这在酒店大厅里最为明显,你听吧,所有的人都在叫喊,但是你却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这样也挺安全,电影上不是常有地下工作者在这里接头吗?不像在国外,酒店大厅里静悄悄,谁发出一点声音,别人就听得清清楚楚。不过在国外如果真的一听见有人大嗓门说话,如同吵架,那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游客。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一文中说中国人最可怕的特征之一就是脏、乱、吵,他说:“至于吵,中国人的嗓门之大,真是天下无双,尤以广东老乡的嗓门最为叫座。有个发生在美国的笑话:两个广东人在那里讲悄悄话,美国人认为他们就要打架,急拨电话报案。警察来了,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正耳语。’ 为什么中国人声音大?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中国人嗓门特高,觉得声音大就是理大,只要声音大、嗓门高,理都跑到我这里来了。”

几年前,《读者》杂志上有一篇《欧洲到处静悄悄》的文章写道:“其实,不仅只是一个巴黎。我们在德国和英国的许多城市,无论是走在街头,还是步入商店,都会发现,每个人都把声音放得很轻,似乎生怕影响别人似的,或者说更怕自己弄出太大的声响显得自己缺乏教养。

“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早晨在入住的酒店里吃早餐,快进餐厅时我们还纳闷:‘怎么冷冷清清的?是过了开饭时间,还是找错了地方?’当我们探头探脑走进去一看——‘哇!’里面吃早餐的人坐得满满当当的。偌大的一个餐厅,满满的一屋子进餐者,居然在门口都听不到一点响动。”这种情景,我有一次出差在北京科技会堂也看到过。那天午餐,餐厅里黑压压地坐满了就餐的外国人,也有人在小声说话,但餐厅里静悄悄的,只听到轻轻的音乐在低回。大家来也无声,去也无声。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被网民嘲笑的笑话:美国加州安大略市一条订于1930年的法律条文这样规定:"禁止公鸡在不该鸣叫的时候乱鸣叫,否则主人将吃官司或被罚款”。对此,下面却跟了一些我们的网民嘲笑的帖子。

在咱们的居民区,在农村,公鸡凌晨三、四点钟开始打鸣,声音嘹亮,此起彼伏,人们都习以为常,谁也不认为它是噪音、影响了他人休息。人们爱养鸡,不乏有人是借谐音“吉”字作吉祥物。从前,老人们常说:“家有三件宝,鸡鸣狗叫娃娃吵”。院子里有鸡叫,有狗叫,那是很幸福有趣的事情。人们都称赞雄鸡有报时的美德。陶渊明曾写诗说:“照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现在的作家们也是把半夜鸡叫描写得如诗如画,比如:“楼下的公鸡隔着篱笆打鸣,四月的夜晚被渲染得情韵悠扬”,“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雄鸡的打鸣不啻一盘上好的清洗带”,“那此起彼伏的声音号角一般振奋精神”,“凌晨的大红公鸡,它三声

啼叫,就叫出了/千只喜鹊,万句问候”……曾经有一段时候,我常被这半夜

的鸡鸣从梦中惊醒,但我丝毫感觉不到那声韵的悠扬美好,也未看到三声啼叫后,就出现了千只喜鹊,万句问候,只是感到十分的烦恼。近读《周作人文集》,见《谈娱乐》一文中也记录了这类烦恼:

“现在情形有点不同了,自从无线电广播发达以来,出门一望但见四面多是歪斜碎裂的竹竿,街头巷尾充满着非人世的怪声,而其中以戏文为最多,简直使人无所逃于天地之间,非硬听京戏不可,此种压迫实在比苛捐杂税还要难受。我这里只举戏剧为例,事实上还有大鼓书,也为我所同样的恶痛绝的东西。本来我只在友人处听过一回大鼓书,留声机片也有两张刘宝全的,并不觉得怎么可厌,这一两个月里比邻整夜的点电灯并开无线电,白天则全是大鼓书,我的耳朵里充满了野卑的声音与单调的歌词,犹如在头皮上不断的滴水,使我对于这有名的清口大鼓感觉十分的厌恶,只要听到那崩崩的鼓声,就觉得满身不愉快。我真个服这种强迫的力量,能够使一个人这样确实的从中立转到反对的方面去。这里我得到两个教训的结论。宋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这的确是一句有经验的话”。看来,我们国人都经常都生活在一种旁若无人之中,并且大家都习以为常,也就是说,对常常感觉不到的安宁和安详已经习以为常。梁启超先生很早就说过:“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然而,“偏于私德,而公德阙如”。现在看,国民公德是不是还在沉沦呢?人们在公共场所的安静,是为了不打扰别人,是因为对他人的尊重,这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风气。那么,人们在安静中又在干什么呢?最近,我读到了一篇博客文章,很是感动:

“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我就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中国缺什么:哈佛图书馆凌晨4点座无虚席》)

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是一个有公德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尊重他人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半夜归来的时候,他会放低声音和脚步,因为考虑到他人已经睡觉。一个有道德的人,在路上行走的时候,他会靠路边行走,因为他考虑到后边还有他人行走。他们懂得无故地打扰他人是不道德的,哪怕被打扰的人仅仅是一个人。如果说,金钱是一个社会、一个人生活的基础,那么,公德就应该是社会的灵魂,也是一个人的灵魂。

有一篇《做怎样的大国公民》(作者熊培云)的文章写道,一位西非某战乱国家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这样说到他对中国人的印象:“中国发展太快了,但是中国人还没有大国公民应有的素质。”我认同他这句话。在我们的脑海里,还没有西方早就有的“绅士”这个概念,甚至现在还有人以为它带有贬义。有一张老照片,多少能够说明一些“绅士”的含义。二战时,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破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这张照片就体现了对底层人一种尊重的“绅士”风度。同样在《做怎样的大国公民》文章中也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我援引过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