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达成调解协议效力问题分析
调解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乙双方于2010年1月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甲方将位于某市的房屋出租给乙方,租赁期限为5年。
合同签订后,乙方按约支付了租金。
然而,在租赁期间,双方因房屋质量问题产生纠纷,乙方认为甲方提供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
双方协商未果,乙方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件争议焦点1.房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甲方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2.乙方是否可以解除合同?三、法律分析1.房屋质量问题及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
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在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租赁合同中并未明确约定房屋质量标准,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房屋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房屋质量符合要求。
”因此,甲方在出租房屋时应当确保房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因标的物的质量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
”在本案中,乙方认为房屋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根据上述法律规定,乙方有权解除合同。
关于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因标的物的质量不符合约定,致使买受人受到损失的,出卖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若经鉴定房屋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甲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乙方解除合同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调解是一种常见的争议解决方式,在许多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调解协议是双方通过和解、妥协等方式达成的一种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本文将探讨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和其在法律上的地位。
一、调解协议的定义调解协议是指当事人在争议解决过程中,通过调解员的引导和协助,自愿达成的一种协议。
调解过程通常包括双方陈述意见、沟通交流、协商妥协等环节,最终达成的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二、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合同性质调解协议可以看作是一种合同,双方在达成协议时会明确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调解协议具备合同的要件,包括合法的目的、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合同的成立等条件。
因此,调解协议在法律上具备合同的法律效力。
2. 约束力调解协议一旦达成,双方均有义务履行协议约定的内容。
当事人应当按照协议的规定行事,不能随意变更或违约。
如果一方不履行协议义务,对方可以依法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协议。
因此,调解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
3. 证明力调解协议是一种书面文件,双方签字确认后具有一定的证明力。
调解协议可以作为当事人在争议解决过程中达成共识的证据,进一步证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调解协议的内容对争议进行裁决或强制执行。
4. 具体执行力调解协议一旦达成,双方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具体的义务和责任。
调解协议可以明确约定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包括支付赔偿、履行合同、返还财产等具体内容。
因此,调解协议具备具体执行的法律效力。
三、调解协议的法律地位调解协议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但与判决、裁决等法律文书相比,其地位相对较低。
调解协议虽然具备法律效力,但不同于法院的判决或仲裁机构的裁决,调解协议不能直接执行。
如果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的约定,对方需要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此外,调解协议也不具备法律上的绝对强制力。
如果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协议进行变更或撤销。
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效力

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效力人民调解协议书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其效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民调解协议书具有事实成立力。
人民调解协议书是在人民调解机构的组织下进行的调解过程中达成的一种协议,其起草、签署、仲裁过程都是在法律和调解规则的指导下进行的。
调解员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根据当事人的意愿、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平正义原则,协助当事人达成协议并将协议内容记录在书面上,确保了协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其次,人民调解协议书具有法律约束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规定,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协议,调解员可以将协议内容列入协议书。
一旦双方签署协议书,并经过相关程序的认证、备案,该协议书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双方都应当按照协议书的内容履行自己的义务。
如果一方不履行协议,对方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再次,人民调解协议书具有证据效力。
根据中国法律的规定,人民调解协议书可以作为证据在诉讼过程中使用。
当事人之间如果发生争议,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供调解协议书作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而法院也会根据协议书的内容进行判断和裁决。
因此,人民调解协议书不仅可以作为当事人之间解决争议的方式,同时也可以为将来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供一个依据和参考。
最后,人民调解协议书具有终局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规定,当事人在达成协议书之后,双方将不再追究争议的责任,也不能再次请求人民法院对争议进行审判。
这意味着一旦双方达成协议,就意味着争议的终结。
总而言之,人民调解协议书具有事实成立力、法律约束力、证据效力和终局效力,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
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解决争议方式,不仅可以节省诉讼时间和费用,减轻法院的负担,还可以增强社会和谐稳定,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人民调解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怎么写

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和书写方法
在中国,人民调解是一种重要的民间纠纷解决方式。
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后,常以人民调解协议书形式予以固化。
但人们常对这种协议书的法律效力存有疑问。
接下来我将分析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以及如何书写。
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
人民调解协议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并非直接具备执行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经调解的协议书如果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调解双方签署的协议书,是受法律保护的,当事人应当遵守调解协议内容。
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了调解协议,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
人民调解协议书的书写方法
第一部分:协议书标题
协议书标题应当清晰明了地表明这是一份人民调解协议书。
第二部分:调解协议的背景
在协议书中,应简要记录纠纷的主要情况,调解过程,调解目的等内容,以便后续参考。
第三部分:调解协议的内容
明确记录双方达成的协议内容,务必详细列明各方的权利义务、履行期限及方式等,避免模糊造成后续纠纷。
第四部分:签署
调解双方应当签署协议书,并注明签署日期,以确认双方自愿达成协议。
第五部分:见证人签名
如条件允许,可以请见证人签署协议书,加强协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第六部分:协议书效力声明
在文末应标明协议书的成文日期和生效条件等内容,以保证协议书的合法性。
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不可小觑,调解双方在书写时需慎重考虑协议内容确保合法合理。
希望双方在协商解决纠纷时能够有效利用人民调解协议书,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法律权益。
法庭调解法律效应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某某(女)与被告李某某(男)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婚后,双方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李某某有家暴行为,导致夫妻感情破裂。
2018年,张某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了解到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感情基础较好,孩子年龄较小,离婚将对孩子造成较大伤害。
为化解双方矛盾,法院决定进行庭前调解。
二、调解过程1. 调解准备在调解前,法院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了调解通知,告知调解的时间和地点。
同时,法院组织调解员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掌握了案件的基本情况和双方当事人的诉求。
2. 调解进行调解当天,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按时到庭。
调解员首先向双方当事人阐述了调解的原则和目的,并询问了双方对离婚纠纷的意见。
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沟通。
原告张某某表示,由于李某某有家暴行为,她无法继续与李某某共同生活,要求离婚。
被告李某某则表示,他愿意承担家庭责任,希望与张某某共同维护家庭和谐,但不同意离婚。
调解员在了解双方诉求后,针对双方矛盾焦点,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
调解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解:(1)教育引导。
调解员向双方当事人阐述了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离婚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希望双方能够珍惜家庭,共同努力化解矛盾。
(2)分析利弊。
调解员分析了离婚对双方当事人及孩子的利弊,使双方更加理性地看待离婚问题。
(3)情感沟通。
调解员鼓励双方坦诚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调解,双方当事人逐渐达成了一致意见。
李某某表示,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愿意改正,不再有家暴行为。
张某某也表示,考虑到孩子的成长需要,愿意原谅李某某,同意继续维持婚姻关系。
三、调解结果调解结束后,双方当事人签订了调解协议。
协议内容包括:1. 双方当事人同意继续维持婚姻关系,共同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2. 李某某承诺不再有家暴行为,对家庭负责。
3. 双方当事人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共同照顾孩子。
法律调解效力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小区业主李某与物业管理公司(以下简称“物业”)因物业管理服务问题产生纠纷。
李某认为物业公司在收取物业管理费时存在不合理收费行为,且小区公共设施维护不到位,影响了其居住质量。
双方多次协商未果,李某遂向当地社区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二、调解过程1. 调解申请与受理李某向社区调解委员会提交了调解申请,调解委员会在审查材料后,决定受理此案。
2. 调解调查调解委员会指派调解员对李某的投诉进行了调查,收集了相关证据,包括物业管理费收取标准、小区公共设施维护记录等。
3. 调解会议调解委员会组织了调解会议,邀请李某和物业公司的代表参加。
在调解会议上,调解员首先听取了双方的陈述,然后对争议事项进行了询问和核实。
4. 调解协议经过调解员的努力,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调解协议。
协议内容包括:(1)物业公司退还李某部分不合理收费;(2)物业公司加强小区公共设施维护,提高服务质量;(3)物业公司定期向业主公布收费标准和公共设施维护情况。
三、调解效力分析1. 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规定,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一旦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按照协议内容履行各自的义务。
2. 执行力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在审查后,如认为调解协议合法有效,将依法强制执行。
3. 社会效力调解协议的达成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调解解决纠纷,可以减少诉讼成本,提高纠纷解决效率。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调解委员会通过调查、调解,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调解协议。
该协议具有以下特点:1. 合法合规调解协议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存在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条款。
2. 公平合理调解协议是在双方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达成的,充分体现了公平原则。
3. 实际可操作性调解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五、结论本案中,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了调解作用,成功化解了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的纠纷。
纠纷调解协议书的效力认定与法律效力

纠纷调解协议书的效力认定与法律效力一、背景介绍纠纷调解协议是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
然而,对于纠纷调解协议书的效力认定以及法律效力的问题,在法律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和困惑。
本文旨在探讨纠纷调解协议书的效力认定与法律效力,并从相关法律及判例中找出准确的法律依据。
二、纠纷调解协议书的效力认定1. 口头调解与书面调解纠纷调解可以采用口头方式进行,比如在调解会议上当事人的口头协商达成一致。
此时,调解协议的效力需通过当事人的行为来认定,包括双方签字、盖章等形式,以证明当事人真实意愿达成协议。
而书面调解协议则通过书面文书来记录,具有明确的内容和双方当事人的签字、盖章等证据,更容易被法院确认。
2. 调解机构的法律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1条的规定,通过人民调解达成的和解协议,经同意可以认定为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22条的规定,调解协议书应当由当事人双方签字。
因此,纠纷调解协议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认定。
三、纠纷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1. 法律效力的确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享有自愿约束和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即依法自愿约束,当事人达成协议即产生法律效力。
因此,纠纷调解协议书若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自愿签订并履行,具有约束力,可以要求对方履行协议内容。
2. 协议内容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合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在纠纷调解协议中,如果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法院会依法判决其无效。
因此,在签署纠纷调解协议书前,当事人应当确保协议内容的合法性,以免后续发生争议。
3. 法院确认的必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29条的规定,人民调解协议文本可以由调解组织直接发给法院执行。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免除后续的争议,建议当事人将调解书送交法院进行确认。
一旦法院确认调解协议书有效,即使一方不履行约定的义务,对方仍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确保协议的实施。
调解的协议怎样才会产生效力

调解的协议怎样才会产⽣效⼒调解的协议必须经法院确认才有效吗?⼈民调解达成的协议须经法院确认才有效吗?【律师解答】⼈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不是必须经过法院确认才有效。
根据法律规定,调解协议书⾃各⽅当事⼈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之⽇起⽣效;⼝头调解协议⾃各⽅当事⼈达成协议之⽇起⽣效。
如果当事⼈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不是必须申请司法确认。
【相关法律】《中华⼈民共和国⼈民调解法》第⼆⼗九条第⼆款调解协议书⾃各⽅当事⼈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之⽇起⽣效。
调解协议书由当事⼈各执⼀份,⼈民调解委员会留存⼀份。
第三⼗条⼝头调解协议⾃各⽅当事⼈达成协议之⽇起⽣效。
第三⼗三条经⼈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当事⼈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调解协议⽣效之⽇起三⼗⽇内共同向⼈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
⼈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当事⼈拒绝履⾏或者未全部履⾏的,对⽅当事⼈可以向⼈民法院申请强制执⾏。
⼈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效的,当事⼈可以通过⼈民调解⽅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知识:⼈民调解申请书的书写格式⾸部当事⼈基本情况:应详细填写申请⼈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单位或住址,申请⼈是法⼈及社会组织的,应当详细填写法⼈或社会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姓名、职务。
正⽂(1)“纠纷事实”是指纠纷发⽣的时间、地点、经过及存在的争议。
(2)“申请事项”相对于“纠纷事实”是独⽴的,其内容要突出申请⼈希望通过⼈民调解解决的事项。
尾部“特申请……”。
填写申请⼈所要申请的调委会名称。
“⽇期”。
填写申请⼈申请的⽇期。
,所以双⽅的调解协议是可以经过法院来确认的,但是,要求你们双⽅共同在协议⽣效之⽇起30⽇内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法院提出,提交相应的申请材料,由法院进⾏审查,最终决定是否确认这个协议的内容。
法律调解案例及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区居民李某,因邻里纠纷与邻居张某产生矛盾。
李某在自家院墙外搭建了一个小棚子,用于存放杂物。
张某认为李某搭建的小棚子侵占了其采光和通行权,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矛盾日益激化。
张某遂向A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拆除小棚子,恢复原状。
二、调解过程在案件审理过程中,A区人民法院考虑到邻里纠纷的特殊性,决定采用调解方式解决本案。
法院指派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对双方进行了调解。
1. 了解情况:调解员首先与双方进行了沟通,详细了解了纠纷的起因、经过和双方的主张。
2. 法律宣传:调解员向双方普及了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使双方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 沟通协商:调解员引导双方进行沟通,促使双方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也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感受。
4. 寻找共识:在了解双方诉求的基础上,调解员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为达成调解协议创造条件。
5. 达成协议: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李某同意拆除小棚子,并将拆除后的土地恢复原状。
三、案例分析1. 调解方式的优势:本案采用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具有以下优势:- 节省诉讼成本:通过调解,双方无需经过漫长的诉讼程序,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 维护社会和谐:调解有助于化解矛盾,维护邻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提高当事人的满意度:调解过程中,双方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达成共识,有利于提高当事人的满意度。
2. 调解员的作用:在本案中,调解员发挥了以下作用:- 中立公正: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保持中立,公正地处理双方纠纷,确保调解结果的公平合理。
- 沟通协调:调解员积极沟通,协调双方意见,为达成调解协议创造条件。
- 法律指导:调解员向双方普及法律法规,使双方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调解提供法律依据。
3. 调解协议的履行:在本案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李某按照协议约定拆除小棚子,并将土地恢复原状。
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调解是一种非诉讼解决纠纷的方式,它通过调解员的中立公正,协助当事人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调解协议一经达成,具有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本文将就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进行探讨。
首先,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来源于法律的确认。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可以申请人民法院确认,经人民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这意味着,经过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经法院确认,就具有了法律约束力。
其次,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体现在其执行力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经人民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应当履行;一方不履行的,对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这表明,经过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一旦有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对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确保调解协议的执行。
再者,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还体现在其证明力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经人民法院确认的调解书,具有证据效力。
这意味着,经过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用于证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最后,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需要受到当事人的尊重和遵守。
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应当按照协议内容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享有对方应当履行义务的权利。
当事人应当自觉遵守调解协议,不得擅自变更或撤销协议内容,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
综上所述,调解协议一经达成并经法院确认,具有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具有强制执行力和证明力。
当事人应当尊重和遵守调解协议,确保其有效执行。
因此,调解在解决纠纷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民事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民事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是什么1、民事调解书对当事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确定会产生效力,原先有所争议的法律关系变为无争议的法律关系,当事人从此不对此法律关系再发生争议。
2、当事人达成调解书之后,在法律上争议已经得到解决,自然诉讼也就会结束。
3、民事调解书生效之后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一、民事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是什么调解书具有以下法律效力:(一)确定当事人间民事法律关系的效力人民法院的调解书送达当事人,表明双方当事人对曾经发生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已经取得共识并得到法律的确认,原先争议的法律关系演变为无争议的法律关系,权利方应依法行使权利,义务方应依法履行义务,双方当事人从此不得对此法律关系再发生争议。
这是法院调解书在实体法上的效力。
(二)结束诉讼的效力当事人的调解协议是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自愿达成的;人民法院根据调解协议制作的调解书和调解笔录,则是在法律上对当事人调解协议的确认。
因此,人民法院的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和调解笔录依法生效后,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益争议,在法律上已最终解决,当事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向人民法院再行起诉,这是法院调解在程序法上的效力。
调解书和特定的调解笔录依法生效后,其法律效力同法院生效判决书一样,当事人即丧失了上诉权。
当事人如对法院的调解书和调解笔录有异议,也不能提起上诉。
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经过充分协商达成的,并在调解书送达前和调解笔录依法生效前,还允许双方当事人反悔。
所以对生效的调解书和调解笔录,在法律上不存在当事人上诉的问题。
(三)强制执行的效力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自愿达成的,一般情况下当事人都能自觉履行。
但在司法实践中,有的当事人拒不履行调解协议确定的义务,于是就发生强制执行问题。
依照法律规定,若调解书有给付内容的,一方当事人又不履行确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调解书的法律效力与判决书一样吗《民事诉讼法》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
执行和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分析

执行和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分析执行和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分析――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86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规定》)第86条第1款规定:“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以下简称《执行法草案》)第一稿133条、第二稿104条也同样规定。
这条规定使有些人认为执行中的和解协议具有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的效力。
首先,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其次,也反映了这样的规定至少在文字表述上值得商榷。
因此,特作此文分析如下。
一、执行和解的概念与性质执行和解的概念。
执行和解,是指执行程序中的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就作为执行根据的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经过协商达成协议,在协议的基础上实现权利,履行义务,以此结束执行程序的制度。
执行和解的性质。
执行和解的性质不是通过执行当事人互相协商改变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执行根据,对于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而言,执行和解不是改变其确定力;对于其他法律文书,执行和解不是改变其效力,而是申请执行人对生效法律文书以及其他执行根据所确定的权利的处分,将处分结果的实现作为结束执行程序的目标。
执行和解是当事人行事处分权的行为。
二、执行和解协议不具有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的效力以及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执行的根据通常分为两大类八种。
一类是人民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一类是其他机关制作的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
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包括以下五种:民事判决书和调解书;具有财产给付内容的刑事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决定先予执行、财产保全的民事裁定书;承认并执行外国法院作出的判决书、外国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书的裁定书和执行令;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支付令。
其他机关制作的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包括以下三种:行政机关制作的依法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决定书;公证机构制作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仲裁机构制作的由人民法院执行的裁决书、调解书。
法院调解的法律效力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六条

法院调解的法律效力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六条根据您给出的题目“法院调解的法律效力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六条”,我将按照一篇文章的格式,为您写一篇关于法院调解法律效力的文章。
内容如下:法院调解的法律效力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六条民事争议的解决是法院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提高诉讼效率和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法院调解作为一种重要的解决争议的方式在民事诉讼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六条的规定,法院调解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法院调解的定义和特点法院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由法庭或审判员依法采取调解程序,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行为。
与传统的诉讼仲裁方式不同的是,法院调解是由法院作为公正第三方来进行调解,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院调解是强制性的。
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要积极参与调解,法院也有义务进行调解。
一旦经过调解达成协议,协议内容具有强制性,当事人应予以履行。
2. 法院调解具有权威性。
法院作为第三方调解机构,其裁决具有法律效力,能够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起到双方都必须遵守的作用。
3. 法院调解是灵活的。
相较于传统的诉讼方式,法院调解更加灵活,调解的结果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事人的实际需求,也更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法院调解的法律效力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六条的规定,法院调解所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这意味着当事人在调解协议生效后应当按照协议的内容进行履行,并且双方可以依据协议直接向法院执行。
同时,调解协议可以在以后的时间作为证据使用。
法院调解的法律效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1. 强制执行力。
一旦调解协议生效,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或撤销,也不能对协议约定的内容进行任意解释或解除。
如有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对方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进行相应的司法救济。
2. 法律证明力。
调解协议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证明当事人的行为意愿和达成的协议内容。
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

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引言人民调解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种重要的解决纠纷方式。
作为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机制,人民调解的核心在于通过充分协商和沟通,促使双方达成协议并实施。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问题常常引起争议。
本文将围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究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相关问题。
人民调解协议的定义与特点人民调解协议是指由当事人自愿达成的、经人民调解组织主持并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的书面协议。
人民调解协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自愿性:人民调解协议的达成是基于当事人自愿参与的前提下进行的,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更加符合各方利益需求。
2.灵活性:人民调解协议的内容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对双方更加灵活适应。
3.保密性:人民调解协议的内容通常要求保密,不公开披露,以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和商业秘密。
4.快捷高效:相对于诉讼程序,人民调解协议的达成速度更快,更加高效,可以有效缓解纠纷带来的消耗和损失。
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取决于法律的规定和当事人的行为。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确认:1. 法律效力的确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人民调解协议属于法律允许当事人选择的解决纠纷方式之一。
当事人在达成人民调解协议后,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协议的法律效力。
经过法院确认后,人民调解协议具备了强制执行的效力,双方当事人必须按照协议的内容履行义务。
2. 自愿效力的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达成是在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基础上进行的,协议一经签字盖章便具备了自愿效力。
双方当事人在签署协议时应当认真阅读并理解协议内容,确保自愿参与并愿意履行协议的约定。
3. 善意履行的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还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善意履行。
当事人在签署协议后,应当按照约定的条款和条件履行自己的义务,保证协议的有效执行。
双方当事人的善意履行也是确保协议效力的重要因素。
调解协议书是否合法

调解协议书是否合法一、背景介绍调解协议书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可以在当事人自愿的情况下达成共识,并通过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然而,调解协议书的合法性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探讨调解协议书的合法性问题,分析其合法依据,并对相关规定进行解读。
二、调解协议的法律性质调解协议书是一种民事协议,其法律性质受到民事法律的约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条规定,民事诉讼活动应当在法律保护下,公正、迅速地解决民事纠纷。
因此,在调解协议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应当得到法律保护,并遵守法律的规定,方可确保调解协议书的合法性。
三、调解协议书的合法依据1.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8条:“当事人对和解协议或调解协议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可见,调解协议书作为和解协议的一种形式,其内容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有义务按照协议书的内容进行履行。
2.司法解释及相关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发布的《关于人民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调解书》、《调解协议书》、《和解协议书》(以下统称《调解协议书》)是一种书面协议,经当事人在人民调解组织或人民调解员的主持下达成,当事人当庭签字、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
”从法律角度上看,该规定明确了调解协议书的合法性,并给予其法律效力。
四、调解协议书的合法要素一份合法的调解协议书应当具备以下要素:1.当事人的一致意愿:调解协议书需经当事人自愿达成,否则将影响协议书的合法性。
2.明确的协议内容:协议书应当表述清晰,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达成的调解结果。
3.法律约束力:协议书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4.合法的签署程序:协议书应当按照相关法律程序进行签署,并由双方当事人正式确认。
五、调解协议书的争议与解决尽管调解协议书的合法性得到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争议。
例如,当事人对协议内容的理解存在分歧,或者一方违反协议的情况。
调解案例中的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小区业主李某与邻居张某因房屋漏水问题产生纠纷。
李某家的房屋屋顶出现渗水现象,导致张某家的客厅墙壁发霉。
双方多次协商未果,于是向小区物业管理处申请调解。
物业管理处受理后,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二、调解过程调解过程中,李某和张某分别陈述了各自的观点和诉求。
李某认为,张某家的房屋漏水是由于张某家的屋顶防水层老化所致,要求张某承担维修责任并赔偿损失。
张某则认为,李某家的房屋屋顶漏水是由于李某家的屋顶防水层施工质量问题所致,要求李某承担维修责任并赔偿损失。
调解员在听取双方陈述后,进行了现场勘查。
经勘查,发现李某家的屋顶防水层确实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导致屋顶漏水。
同时,张某家的屋顶防水层老化,但并非李某家漏水的主要原因。
调解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七条的规定:“相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因相邻关系发生纠纷的,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的规定:“相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合理使用不动产,不得损害相邻的不动产。
”向双方阐述了法律规定。
三、法律分析1. 关于李某和张某的房屋漏水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双方应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合理使用不动产,不得损害相邻的不动产。
李某和张某作为相邻关系的当事人,在发生纠纷时,应当通过协商解决。
2. 关于李某家的屋顶防水层施工质量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九十条的规定:“建筑工程的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李某家的屋顶防水层施工质量问题,应由施工单位承担相应的责任。
3. 关于张某家的屋顶防水层老化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九十一条的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关系,应当以不动产的用途、性质和相邻关系的历史情况为依据。
”张某家的屋顶防水层老化,应由张某承担维修责任。
调解协议的效力范围

调解协议的效力范围调解是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它是指当事人在第三方的协助下,通过自愿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解决争议的过程。
调解协议是调解的结果,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那么,调解协议的效力范围是什么呢?一、调解协议的效力调解协议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经人民法院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
”这意味着,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如果经过人民法院确认,就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来执行。
二、调解协议的效力范围1. 对当事人的效力调解协议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对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
当事人在达成调解协议后,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如果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 对第三人的效力调解协议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对第三人没有法律效力。
如果调解协议涉及到第三人的权益,第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或变更调解协议。
3. 对法院的效力调解协议经过人民法院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调解协议的约定,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进行裁决。
如果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4. 对其他机构的效力调解协议对其他机构没有法律效力。
如果调解协议涉及到其他机构的权益,其他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或变更调解协议。
三、调解协议的执行调解协议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对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
当事人在达成调解协议后,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如果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调解协议的执行程序与判决书的执行程序类似。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并根据调解协议的约定进行执行。
如果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拍卖等,强制执行调解协议。
四、调解协议的变更和撤销调解协议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如果当事人之间出现了新的情况,或者调解协议的约定不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协商变更或撤销调解协议。
司法调解中的调解协议的效力和强制执行

司法调解中的调解协议的效力和强制执行在司法调解中,调解协议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文书,它起到了调节矛盾、保护当事人权益的作用。
本文将从调解协议的效力和强制执行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调解协议的效力是指调解协议产生的法律效果。
调解协议一经达成,双方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其中的约定。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调解协议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效力。
首先,调解协议具有合同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调解协议符合合同的成立要件,即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有明确的约定内容和履行义务,并经过合法途径达成。
因此,调解协议可以作为一种合同来对待,当事人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
其次,调解协议具有司法文书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调解协议经调解员出具调解书,具有与法院判决、裁定同等效力。
这意味着调解协议一旦形成,同样具备司法文书的效力,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此外,调解协议还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案件进程管理办法》,调解协议是一种合法有效的解决纠纷的方式,一旦形成,双方当事人在法律上具有了完全和自主的意思表示,其效力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虽然调解协议具有上述的效力,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的情况。
为了保障调解协议的效果,我国法律对调解协议的强制执行做出了明确规定。
首先,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调解协议一经达成,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程序中,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调解协议进行强制执行,确保当事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其次,调解协议可以转化为判决书并强制执行。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愿意自愿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将调解协议转化为判决书,并通过判决书进行强制执行。
这样做的目的是保障调解协议的效力,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履行。
再次,调解协议的不履行可以依法追究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如果当事人故意不履行调解协议或者恶意拖延履行,可以构成违约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院达成调解协议效力问题分析摘要:调解是我国解决纠纷、矛盾的重要方式,法院调解是众多调解方式中的一种。
法院调解在双方当事人合意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其中并不是简单的双方合意,法院依据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强制执行力。
在司法实践中,调解协议会出现各种问题,并非只是单纯的有效无效的认定,应当对不同情况下的调解协议的效力进行明确的约定。
关键词:调解协议;法院调解;效力认定1调解协议的类型调解是指两方当事人出现纠纷时,有第三方在当事人之间帮助沟通,协调双方交换意见,适当提出自己的解决建议供双方参考,最终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活动。
在我国,目前调解主要有以下类型:诉讼调解、人民调解和在其他第三方组织下的调解例如仲裁调解、行政调解,不同的调解方式形成的不同种类的调解协议各有特点。
调解协议书则是在第三方的主持下,经过协商自愿处分其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一种文书形式。
因参与调解的第三方不同,调解协议也有不同类型。
1.1法院调解协议。
诉讼中的调解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进行的诉讼行为,是双方自愿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第九十七条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
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法法律规定。
”第九十七条:“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
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通过法院调解达成的协议要经人民法院确认制作成调解书,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即此协议经法院调解书确认后即具有强制执行力。
但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八条的规定,有以下几种例外情况,人民法院可不制作调解书:(1)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2)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3)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4)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
这几种情况下达成的调解协议不需要将调解协议制作成调解书即具有强制执行力。
1.2人民调解协议。
人民调解协议是指当有民事纠纷发生时,双方当事人寻求民调解委员会作为第三方进行调解,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就当事人对调解内容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确认,双方签字或盖章后形成的书面协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一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大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一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人民调解协议本质上属于合同的一种,因此对签订该协议的双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
经人民法院确认后即具有强制执行力。
1.3在其他第三方组织下的调解协议。
在其他第三方组织下的调解,其他第三方主体的身份灵活多变,但仍然要以当事人自愿为达成协议的基础。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调解协议由仲裁庭送达生效后,即具有强制执行力。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
与自行和解不同,仲裁调解协议送达生效后,不得反悔,具有强制执行力”)。
同时国家行政机关也可对民事纠纷进行调解,并促成双方达成有相关民事权利义务的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确认后签字,对双方具有民事合同上的约束力。
2调解协议的对比分析———以法院调解协议为中心2.1和其他类型调解协议的横向比较。
法院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由当事人双方确认调解协议内容,法院据此制作调解书,送达后生效并具有强制执行力。
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人民调解协议,其性质为合同,协议本身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同时可申请人民法院确认,经确认后即具有强制执行力。
其他第三方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如行政调解协议、仲裁调解协议等,性质同样为合同,行政调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但在诉讼上无确认程序。
仲裁调解协议与法院调解协议相似,须制作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2.2和其他国家法院调解协议的纵向比较。
日本:经过调停,无非存在两种结果:第一种结果即当事人达成了一致意见,形成调解书后双方经过签字确认即具有法律效力;另一种结果则是达不成一致意见,若双方当事人的主张差别并不大,那么调停员可以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当事人可以据此提出异议,在规定期限内,如有异议,则决定无效;如无异议,期限一到,该意见则生效,同样视为判决。
若双方的主张差异过大,无法达成一致,则进入审判程序。
美国:由于英美法系的法官遵循判例法,其自由裁量权相对于大陆法系而言较大,对于当事人之间的调解可以提出较为充分的意见,但决定权仍在当事人手中。
若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诉讼则以原告撤诉的方式终止;若无法达成一致,则进入审判程序。
若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往往会向法院申请其出具调解协议书,从而达到争议解决的彻底性。
2.3总结。
美国法和日本法对于调解协议均规定,经过调解或调停后签订的调解协议,对当事人双方均具有约束力必须遵守,一方拒不履行时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我国《民事诉讼法》也做出了相似的规定。
但对于法院调解协议的效力的规定其实是由漏缺的,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效力认定上的争议。
3法院调解的性质一般认为,法院调解体现的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但法院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并非是单纯的双方合意的问题,对此,须先探讨以下法院调解的性质问题。
关于法院调解的性质问题,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学说:(1)审判行为说。
该学说认为,法院调解属于审判行为,调解的主体是由国家赋予审判权的法院或者法官,诉讼程序与调解程序的主体相同。
且调解可以成为法官结案的方式,经签收后的调解书的效力与裁判文书一样,均可作为强制执行的依据。
因此可以说明,法院调解系审判行为的一种。
(2)处分行为说。
该学说认为,法院进行调解的基础是当事人自己的处分权。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处分权至关重要。
法院在调解中若没有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其结果很难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甚至演变为强制调解。
日本学者认为,当事者能够通过这些对自己权利的“处分”行为来规定程序的进行,法院原则上必须受这些行为的拘束。
法院调解与法院的诉讼活动有本质上的区别,其并不以法官的审判权为基础,而是当事人行使自己处分权的活动。
(3)双重属性说。
目前学界较为认可该种观点,其认为法院调解系法院行使审判权和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结合。
前面的两种观点均过于片面地强调了法院和当事人其中一方在调解中的作用,在调解中,当事人的处分权至关重要,但不能忽视法院审判权对当事人处分权的约束和制约,二者缺一不可。
双重属性的学说能够较好地阐释法院审判权和当事人处分权之间的关系,这对法院调解的性质做出了较为科学的界定。
这种观点“揭示了诉讼调解的内在结构和制度原理,反映了强化当事人处分权、弱化法院职权角色的新诉讼理念和审判方式的改革方向”。
笔者认为,法院主持下进行的调解,是法院行使审判权和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结合,法院(法官)对能否进行调解、如何进行调解、调解方案的调整以及最终的达成调解协议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法院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由于有法院的介入,当事人双方的合意受到法院审判权的影响,因此双方的合意中实则也包含了法院(法官)一部分的意思表示,该调解协议应当是当事人与法院(法官)三方合意的结果。
也正是因为法院调解中法官的态度会影响到当事人合意的意思表示,我国民诉法给予了当事人一定的反悔权,比如当事人双方签收后而不是送达后生效,若当事人签收之前反悔的,法院应及时判决。
4法院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的效力认定4.1一般情况下的效力认定。
从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第九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九条:“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可以看出,除《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八条规定的可以不制作调解书的情形外,法院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须由人民法院制作调解书,并经当事人双方签收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七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七条:“在诉讼中,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诉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也表明,若调解失败,当事人在调解中所作出的意思表示不应当在之后的诉讼对其产生约束力。
综上,在法院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除法律规定可以不制作调解书的情形外,应由法院制作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对双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并具有强制执行力。
4.2司法实践中特殊情况下的效力认定。
(1)当事人双方于庭前在法院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但未经过法院确认,法院之后又通过诉讼程序作出裁判文书。
虽然有观点认为,该份调解协议系在庭前达成的,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该份调解协议的内容应当对当事人具有拘束力,但是该种情况下显然法院并未制作调解书,因此该调解协议自然不发生法律效力。
(2)当事人双方于庭后在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将调解协议中部分内容制作成调解书,另一部分交由当事人自行协商的。
那么法院制作的调解书中确定的内容必然是有法律效力的。
这种情况下主要的分歧在于当事人另行协商的部分是否属于调解协议的一部分,若属于调解协议的一部分,那么这部分内容未在调解书中予以明确,当事人对该部分并未签收,因此不具有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并无拘束力;若不属于调解协议的一部分,那么该部分内容则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产生的,系当事人双方合意产生的结果,应当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但目前我国的法律中并未对两种观点以何种观点为准进行判决作出规定,因此在审判实践中,不同的法官可能因为观点的差异,未对相似案件作出完全不同结果的判决。
参考文献[1]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王亚新,刘荣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104.[2]张锋,赵珉.浅论对法院调解规范化的几个具体问题[J].河北法学,1997,(05):41-43.[3]吕辉.“调审合一”法院调解模式的质疑与反思[J].现代交际,2018,(15):52-53.[4]陆晓燕.“裁判式调解”现象透视———兼议“事清责明”在诉讼调解中的多元化定位[J].法学家,2019,(01):101-111+193-194.[5]王聪.调判分离还是调判结合:再论法院调解的中国图景———为“调判结合”辩护[J].河北法学,2019,37(09):18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