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渗漏性损伤防治论文
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危害及防治对策探讨
基础研究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危害及防治对策探讨张菊华 王 玲苏北人民医院输液室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1【摘 要】本文从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危害出发,深入探讨其发生的机理及原因,从而对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做出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静脉输液;渗漏;危害;机理;防治静脉输液作为现代医疗护理常见的给药手段,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不仅需要熟练静脉输液的具体操作,同时还应当对其所造成的渗漏性损伤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在保证用药顺利的同时,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进而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
本文结合笔者的临床护理经验,主要针对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措施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提高护理水平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1 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危害及原因分析1.1 渗漏性损伤的危害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对患者的危害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由于静脉输液时发生药物渗漏,将会使血管周围增生出大量的结缔组织,从而造成静脉血管壁厚度和硬度增加,进而造成管内直径缩小,严重时还可能会造成血管阻塞的危害。
其次,静脉输液发生渗漏时还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发生肿胀的现象,轻者可能会引起患者局部刺痛酸麻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会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引发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
最后,若渗漏液体量较大时,将会引发骨筋膜综合征发生,当渗漏液的量超过皮肤所能承受的扩张限度时,将会使皮下组织压力增大,从而给血液循环带来障碍,使肌肉神经等组织产生缺氧缺血而产生大量的酸性代谢产物,进而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并使液体渗入骨筋膜而引发缺血水中,最终使肢体产生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1.2 造成渗漏性损伤原因造成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原因主要分为药物、物理、血管以及炎症感染等四个方面:首先,部分输液药物的浓度、渗透压以及酸碱度和药物毒性的特殊性,从而引发机体发生渗漏的现象,如部分抗肿瘤药物则可能会由于与组织的DNA产生复合物而造成活细胞的凋亡,并引起组织水肿和炎症等现象,从而造成药液外渗发生。
血液病静脉渗漏性损伤护理
血液病静脉渗漏性损伤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临床资料[加上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25例发生静脉渗漏性损伤的血液病患者平均年龄7~69岁。
局部渗漏表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疼痛、发红、水疱及溃疡,在实施相应的护理后,疼痛改善,肿胀消失,溃疡愈合。
结论血液病患者发生静脉渗漏性损伤可造成严重的后果,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情况加强预防,细心护理。
向患者耐心解释,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治疗效果。
【关键词】血液病静脉渗漏性损伤护理前言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其治病原因较多,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污染等[1]。
目前,临床中治疗血液病多应用化疗、激素治疗等方式,但是引发的毒副作用比较大,并且患者的治愈率比较低,复发率比较高。
静脉渗漏性损伤[2]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药液渗漏到静脉周围组织,一般症状为疼痛、肿胀、无回血或局部水泡,并造成局部软组织坏死及神经、肌腱和关节损伤。
静脉渗漏轻则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缺血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
发生静脉渗漏损伤,护理人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案,减轻患者痛苦,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保障。
1[这都需要空格,数字与汉字之间,两格,把下边的都改了]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这里不用空格吗,开始一段文字的时候是不是要空格,参照模板改,包括下边所有的]回顾从2016年8月至2017[你修改一下时间吧,这段时间你都没有实习,,你也没在这个地方]年1月我科有25例血液病患者发生了静脉渗漏性损伤(12名男性和13名女性)。
年龄7-69岁,平均年龄43岁。
1.2渗漏部位分布情况(见表1)1.3临床表现[空格]由于静脉注射给药的种类不同,渗透量不同,患者的渗漏表现也不相同。
发生渗漏性损伤时,患者的首要表现是疼痛,局部出现红肿热痛,麻木灼热感。
静脉输液渗漏的防治探讨
静脉输液渗漏的防治探讨摘要】探讨静脉液输液渗漏对机体的损伤及因素,介绍静脉输液渗漏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为防止静脉输液渗漏,从药物、患者、穿刺技术上总结了一些方法,易于使患者和护理人员接受。
【关键词】静脉输液渗漏损伤处理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多见的治疗方法,而静脉输液渗漏是输液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1]。
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会造成局部组织肿胀、坏死,既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又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且易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为防治静脉输液渗漏,我科临床护理同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静脉输液渗漏对机体的损伤液体药物渗漏,引起血管周围大量结缔组织增生,致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甚至堵塞;还可局部组织肿胀,轻者引起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如果大量液体渗漏,超过皮肤扩张限度,致皮下压力增大,血液循环受阻,造成神经、肌肉重度缺血缺氧,使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最终造成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导致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2 渗漏的原因①药物因素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及毒性作用等因素使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导致药物外渗。
②血管因素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状态、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静脉炎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③患者不合作老年人、昏迷躁动等重症患者在生理、心理和行为功能等方面的特殊性,静脉输液容易发生渗漏。
④技术原因静脉穿刺不熟练,反复穿刺,刺破血管。
3 静脉输液渗漏的预防3.1正确选择穿刺血管对血管活性药物和渗透后,刺激性强的药物及末梢循环差的病人宜选择粗大的静脉穿刺,避免同一部位反复使用。
据报导,甘露醇渗漏与输液次数有关[2]。
3.2穿刺前使血管扩张穿刺前局部热敷穿刺部位,使血管充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3.3做好患者的宣教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尽量避免输液侧肢体活动,必要时约束制动。
静脉注射渗漏性血管损伤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关键词】静脉注射;血管损伤;防护静脉注射主要是通过静脉用药的途径,将药物快速输送到全身,以达到治疗疾病、抢救危重患者的目的,是护理人员主要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
在静脉注射操作流程中,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药物渗漏到血管周围皮下组织中,轻者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可致红斑水疱,静脉炎及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甚至可引起肢体组织功能性障碍。
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耽误了治疗时机,给患者经济与精神上造成很大影响。
为减少与避免药物外渗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必须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值得广大护理人员关注与探讨。
现将静脉渗漏性血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及相关防护措施综述如下,为临床护士提供参考,以达共进共勉之目的。
1 渗漏性血管损伤的原因分析1.1 机械性因素机械性损伤是由于静脉操作技能较差及工作不谨慎所致。
(1)多由于穿刺时进针的深度掌握不好,致穿刺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使药液顺着刺破的血管壁向外渗漏至皮下组织中。
(2)穿刺针头在血管内来回进退,探索性的寻找血管而损伤血管壁引起渗漏发生。
(3)多次反复在同一条血管部位进行穿刺,使血管壁受到损伤未得到修复又遭刺激作用下致药液外渗。
(4)选择血管时未细心琢磨即随便选择了细小、弯曲或关节活动部位的血管进行穿刺,以致穿刺失败后引起局部组织渗漏肿胀的发生。
(5)操作中的力度不均:如松止血管、松拳、松开关活塞时动作幅度过大而带动针头刺破血管壁引起药液外渗。
(6)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滴速过快和加压输液压力突增,以及大量输液超过2 500 ml以上者,由于静脉管壁承受不了过大的压力而致药液外渗。
(7)推药时针头固定不牢而使针尖从血管内滑出到血管外使药液外渗。
(8)输液拔针时按压部位不准确及忽视患者心理护理,造成患者不合作等均是引起渗漏性血管损伤的机械性条件。
据有关人士不完全统计,其发生率为穿破血管占38.7%,患者躁动致针头滑脱占19.4%,因患者长期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致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在肢体末梢部位;如手足背、内踝等处穿刺输液所占比例为41.9%。
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摘要血液病患者在长期治疗和诊断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次静脉输液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操作,而静脉渗漏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静脉渗漏性损伤容易引起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向全身输注的化疗药物和其他液体可能导致人体损伤,并且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如何正确护理和防止静脉渗漏性损伤已成为血液病患者护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进行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介绍和探讨,为护理工作者提供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避免或减轻静脉渗漏性损伤对患者的危害。
关键词:血液病、静脉渗漏、护理引言血液病包括血液系统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例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不良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在血液病患者的治疗和诊断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静脉穿刺和输液等操作,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高强度的操作,这些操作都有可能导致静脉渗漏性损伤。
静脉渗漏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输液管道内的液体从静脉管内渗出到周围组织中。
如果忽略静脉渗漏,可能会导致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向全身输注的化疗药物和其他液体可能导致人体损伤,并且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护理工作者需要了解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成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并为血液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
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成因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成因包括:1.针头位置不当在输液时,输液针头的位置不当是静脉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针头插入静脉管道的位置不正确,可以刺破静脉壁或造成静脉管道不完整,导致液体渗出到周围组织。
2.针头插入过深如果输液针头插入过深,可能会导致静脉管道损伤,导致液体从管道内渗出到周围组织。
3.局部神经损伤在插入输液针头时,如果针头损伤了局部神经,可能会导致疼痛和静脉渗漏。
4.导管口部分离如果输液管道连接部分不稳定,输液口部分离时,液体可能渗漏到周围组织中。
5.患者肢体活动导致的位置变动如果患者肢体活动幅度大,导致输液针头位置变动,也会导致静脉渗漏。
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措施1.选择适当的输液针头适当的输液针头可以减少静脉渗漏的发生率。
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防治护理研究进展
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防治护理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9-16T06:07:24.155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2期作者:纪宏飞[导读] 渗漏性损伤为静脉输液并发症之一,表示输液中液体漏出或者外渗到皮下软组织或血管周围,损害皮肤软组织纪宏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北京 100037摘要:渗漏性损伤为静脉输液并发症之一,表示输液中液体漏出或者外渗到皮下软组织或血管周围,损害皮肤软组织,需紧急处理,若消极处理或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灾害性后果。
因此应当重视静脉输液护理,降低渗漏性损伤发生率。
关键词: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防治护理;前言静脉输液是所有给药方式中效果最快的一种方式。
静脉输液是将要药物通过静脉直接进入血液的方法,可以迅速进行吸收,快速达到治疗目的。
近年来,不管是在综合医院、儿童医院,诊所、社区治疗中心,静脉输液逐年增多,门诊输液是人满为患,输液室成了“候车室”[1]。
渗漏性损伤为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组织损害程度受到静脉穿刺部位、输注液体剂量和理化性质等影响,高发于足踝部、腕部、手部等,需重视预防护理,促进治疗。
本文首先分析渗漏性损伤危险因素,并总结护理方案。
1、渗漏性损伤危险因素分析药物渗漏引起组织损伤的机制复杂,由PH值相关性、细胞毒性、渗透性、血管收缩性四种。
输液渗漏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点[2]:其一,患者自身因素,若患者年龄过小或者过大,存在血管硬化、皮肤血管的脆性较大、血管纤细等现象,若患者合并认知障碍,沟通不畅,产生不良感受;另外,部分患者的输液部分存在较多活动,影响治疗。
其二,输液技术因素,主要包括输液部位在邻近关节处、金属输液针头、输液处活动较多,以及穿刺针靠近神经或者肌腱等。
其三,液体因素,例如,PH值太高或者太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低或高渗透压药物,以及细胞毒性药物。
2、静脉输液护理措施(1)采用小组管理模式成立护理小组,包括护理人员、护士长,由一人担任组长,即护士长,主要认为为培训小组成员、制定护理方案、监督方案实施;小组成员负责护理方案的实施。
减少静脉给药所致渗漏性损伤的防治体会
药的必要性 、 常见副作用及静脉给药过程 中会 出现渗漏的可能 及 引起的严重 反应 和后果 , 取患者 的配合 , 争 消除其 由心理 障 碍 引起 的精 神紧张 , 让患者在充分放松的情况下接受静脉给药 治疗 , 以免精神过 度紧张 、 恐慌导致 血管痉挛而 引起 渗漏性损 伤。同时 , 机械性损伤也是 引起渗漏性损伤的原 因之一 , 而患者 静 脉穿刺处不必要 的活动 又是 机械性损伤 的诱 因, 因此静脉输
静脉 给药 是临床上应用 于防治疾病 及抢救 危重症 患者 的
一
1 . 全身性血 管痉挛 由于大失血 、休克或濒危患者血管痉 .3 2
挛, 静脉 回流阻力升高致静脉 内压升高 , 加之缺氧 、 酸中毒以及 致漏 的体液 因子如组胺等 的作用 , 血管通透性 增大 , 易造成 极 渗漏性损伤。
22 静 脉给菊前有针 对性地做 好健座采 育 . 液体疗法是一种有效 而常用的治疗方法 , 但一定要有 明确 的指征 , 不应 滥用 , 考虑到 并随时观察在输 液过程 中可能发 要 生 的严重并 发症 , 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不 良后果。护理人员在 进 行静脉给药前应向患者进行必要 的解 释和安慰 , 说明静脉给
和速度 , 时巡视 , 导患者 自 及 并指 我观 察 , 可有效减 少渗 漏性损伤 的发 生。对 已经发 生的渗 漏性损伤给 予及 时、 这样 正确地
处理 , 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 生。 关键词 : 漏性损伤 ; 渗 防治; 静脉 给药 中图分类号 : 9 R1 文 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1 14 ( 09)6 0 4 - 2 1 7— 2 62 0 0- 15 0 -
1 机 械 因素 . 3
种迅速而有效 的给药途径 。 在静脉给药时 由于各种原 因致使
特殊药物静脉渗漏性损害应急处理防范措施论文
特殊药物静脉渗漏性损害的应急处理与防范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特殊药物静脉渗漏性损害,采取相应举措,将损害降到最低限度。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间,69例案例,总结整理临床资料。
结果注意防范和及时处理,69例均获成功。
结论加强管理,注重防范,是杜绝静脉药物渗漏损害的隐患,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治疗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特殊药物;静脉渗漏;护理;措施静脉通道给药,是治疗疾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在临床使用的药物中,有许多药物,经静脉给药时,会对其产生一些刺激和损害反应,尤其是药物渗漏,会对血管及局部组织产生损害影响;轻者,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现象,重则会造成局部组织红肿、缺血、溃烂、坏死,造成患者渗漏损害;因此,注重防范和及时观察、处理药物渗漏,是保障患者安全有效治疗和防止意外损害的先决条件。
1 临床资料①资料来源:随机抽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间住院患者,药物渗漏案例69例:其中男48例,女21例;年龄13~83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最长:28 d,最短:5 d,平均:16 5d。
②药物渗漏情况与转归:见表1:③所用药物渗漏分类与转归。
见表2。
表12 常引起渗漏损害的特殊药物①抗生素类:对血管具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
如: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类。
②高渗性溶液:甘露醇、山梨醇、高浓度脂肪乳(20%~30%)。
③阳离子溶液:10%氯化钾、10%氯化钠)10%葡萄糖酸钙、10%硫酸镁注射液。
④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等。
⑤扩血管药物:葛根素、丹参酮、丹奥、血栓通、银杏注射液、培丙脂等。
⑥抗癌药物:5铂、替加氟、表柔比星、吉西他滨、异环磷酰胺等。
3 渗漏的应急处理一旦发生渗漏,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组织的毒性作用。
3 1 治疗原则①促进液体重吸收。
②使用拮抗剂药物效应。
③灭活外渗药物的毒性。
3 2 具体方法①对血管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抗生素类:①肿块<5 cm×5 cm时,初期可采用冷敷,6 h后采用热敷方法。
2023护理专业论文报告:静脉输液外渗护理措施分析6000字
护理专业论文报告:静脉输液外渗护理措施分析目录1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因素 (3)1.1患者个人因素 (3)1.1.1新生儿 (3)1.1.2婴幼儿 (3)1.1.3缺乏感知的患者 (3)1.1.4老年人 (3)1.1.5重病患 (4)1.2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4)1.3理化因素 (4)1.4药物因素 (4)1.5疾病因素 (4)1.6护理人员的心理因素 (5)1.7导致的机体损伤类型 (5)2.1血管损伤 (5)2.2局部组织损伤 (5)2.3深度组织损伤 (6)2.4累积损伤 (6)3输液外渗的预防方法 (6)3.1合理选择穿刺静脉 (6)3.2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 (6)3.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6)3.4提高穿刺成功率 (7)3.4.1提高穿刺成功率 (7)3.4.2选好血管及针头 (7)3.4.3用药前后注意冲管 (7)3.4.4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7)3.4.5做好患者的宣教 (7)3.4.6及时处理外渗 (7)3.5正确的拔针方式 (8)3.6局部用药保护 (8)4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 (8)4.1更换输液部位 (9)4.2热敷 (9)4.3冷敷 (9)4.4建立外渗处理记录 (9)4.5心理指导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0)当静脉输液外渗至血管周围组织时,也会根据液体的酸碱等腐蚀程度对患者外渗的周围组织造成一定的伤害,轻则引起局部皮肤肿痛,有轻有重之分,重则引起脉管炎、静脉血栓甚至组织坏死。
因此避免患者疾病以外的痛苦,让患者尽早病愈出院,尽早找出输液外渗的原因,正确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1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因素1.1 患者个人因素1.1.1新生儿新生儿因全身均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紫青,很多情况下是头皮进行静脉穿刺,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患儿太小可能会造成医务护理工作者心理障碍,可能会增加穿刺失败率,进一步增加患儿痛苦,影响治疗效果。
浅析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
静脉输液 是临床上 常用 的重要 治疗措施 之一 【 然 而 由 l _ ,
3 . 采取 新的拔针 方法 5
静 脉输液渗漏一旦发生 , 应立 即更换 输液部位并采取 积
极 治疗措 施 , 消除组 织水肿 和药物对 细胞毒性 作用 , 目前 治 疗 方法很多 , 常见以下几种 。
4 1 物 理 方 法 .
静脉输液渗漏 , 我院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 了大量 的研究 和临 床实践 , 取得较好 的效 果 , 现将输液渗 漏对 机体 的损伤 , 机理
改变 。 近有 报道认 为 , 脉药物 的化学刺激 仅仅 是静脉 炎 最 静
41 其它 还 可采用远红外线局部照射 、 .. 3 超短 波理 疗等方法 处 理。 当药物外渗 经处理无效 、 外渗致骨筋膜 间隔综 合征时 ,
应 及时行 切开减压 术 。 一旦发 生局部组 织坏死 , 应将其 广 则 泛切除并换药或植皮 。
示 , 静脉输 注2 %甘露醇4 8 后 , 0 —次 血管壁增厚 , 内皮 细胞破
41 冷 敷 冷敷 可使局部血管收缩 , .. 2 减轻 局部水肿和药物的 扩散 , 活外 渗液 , 而减 轻局部组织 的损 害 , 灭 从 主要 用于抗肿
瘤药物。
坏, 血管 内瘀 血 , 围组织 炎症 及水肿等 , 周 而生理盐水却 无此
42 药 物 方 法 .
的诱因 , 而主要原因与神经因素有关 , 其机理 尚有待探讨。
3 静脉输液渗漏的预防 31 正确选择 穿刺血 管 . 对血管活性药物 和渗 透后 , 刺激性
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防治
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防治第一篇: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摘要静脉输液是药物摄入人体的重要途径,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轻则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延长了住院时间。
为寻求防治方法,避免和解除静脉渗漏给患者造成痛苦,总结如下:渗透性损伤的因素,药物因素。
关键词静脉输液;药物治疗;渗漏性损伤药物从外周浅表静脉注入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但是思想上麻痹,技术上不娴熟,病房巡视的忽略和有关药理知识的缺乏等,常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输液外渗影响给药,甚至引起组织损伤而加重病人的痛苦。
护理人员要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机理。
但只有一部分药物渗漏后才出现局部软组织坏死以及神经,肌腱和关节损害等,国外细胞毒药物治疗者有0.1---0.7%发生渗漏,而采用静脉注射细胞毒药物者发生渗漏性损伤可能性为4.65%;儿童发生渗漏性可占穿刺静脉的11---58%,0.24%出现渗漏性皮肤坏死。
药物渗漏性损伤已引起广泛重视。
[1]1可引起渗漏性损伤的药物多为危重症患者治疗用药,主要有:①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如50%葡萄糖、甘露醇、氯化钙;②碱性溶液:以碳酸氢钠为代表;③缩血管药物:多巴胺、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2、3]等;④化疗药物:阿霉素,长春新碱、丝裂霉素[4];⑤其它:抗生素、血液、造影剂、酶类等,其发生率为:血管收缩药占20%,阳离子溶液占40%,高渗液占35%,抗肿瘤药占5%。
2药物渗漏的原因以往都认为药物渗漏是护理操作不当,如穿刺技术,针尖斜面一部分在血管外,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等,总把渗漏性损伤归结为护理差错。
通常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药物渗漏时,有的针头确在血管内,回血很好;有时出现渗漏性损伤并不是在注射部位;还有报道,发生渗漏性损伤的细胞毒药物,再次使用时,在原损伤的部位加重或诱发损害。
所以这些都不能以护理不当来解释。
静脉输液论文:小儿静脉输液注射强刺激药物渗漏的防治
静脉输液论文:小儿静脉输液注射强刺激药物渗漏的防治【摘要】为预防液体外渗引起局部组织不同程度损害,保证药液顺利、安全的输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我院对40例输强刺激性药物渗漏的患儿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外敷和药物封闭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满意,治愈38例,2例因采取治疗不及时,造成患儿留下疤痕。
结论;药物渗漏引起的炎性改变和坏死,与药物的浓度,渗透压、液体的温度液体中的不溶性微粒,血管粗细、年龄、速度、护士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直接相关。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合理选择血管,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护理质量,尽早发现,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输液强刺激性药物渗漏防治静脉滴注是小儿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因小儿血管细、好动、加上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及药物对血管及粘膜、皮下组织、皮肤的刺激,易发生要无渗漏。
当注射强刺激性药物渗漏致浅静脉无菌性炎症、局部组织疼痛、炽热感,严重者可使组织坏死溃烂,长期不愈。
如不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发生皮下组织坏死,甚至致残,而静脉输液渗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而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它不仅给小儿增加了痛苦,也影响了抢救和治疗工作,我院对2002年1月—2008年5月的40例药物渗漏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坏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根据药物性质不同及临床症状,采取了及时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40例患儿,其中新生儿23例,婴儿17例。
静滴20%甘露醇14例,10%葡萄糖酸钙16例,多巴胺2例,抗生素6例(头孢哌酮钠3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例、阿奇霉素1例);发生在足背静脉8例,头皮静脉32例。
1.2 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轻度炎性改变,只表现为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状的装红线,当停止推药后自行恢复;较重者,即出现水泡;更严重者皮肤直接有红色变为黑色,如不及时处理出现皮下组织坏死,溃疡形成。
另一种表现则是在皮下按血管方向呈树枝状分布的颗粒状沉积物。
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分析及护理
(1)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情况:观察两组在输液过程中发生的静脉渗漏性损伤情况,以美国静脉输液年会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提示皮肤凉、白,水肿范围最大部位直径在2.5cm以上,伴有疼痛。(2)满意度:在静脉输液后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包括护理服务态度、输液流程安排、静脉输液技术等3个方面,所有项目均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满意度好。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年2月到2015年7月选择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血液病患者120例,纳入标准:符合相关血液病的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70岁;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上;输液期间无死亡情况发生。排除标准:不配合本次研究者;严重肝、心、肾、循环、呼吸、代谢、神经功能紊乱者。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54.24±4.10)岁;疾病类型:白血病78例,淋巴瘤22例,多发性骨髓瘤20例;平均体重指数为(24.24±2.98)kg/m2。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与体重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在输液管理中,需要强化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其预防意识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保证穿刺一次成功率;不断改善输液环境,一旦出现静脉输液渗漏,须予以针对性处理[3]。
总之,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比较常见,强化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吴惠玲,余日霞.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两种不同进针方法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0,21(10):150-151.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任一环节皆可发生渗漏,在护理干预中,我们要求护理人员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及输液信息,并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液。同时向患者讲解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加强穿刺技术的训练,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技能[2]。针对患者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静脉渗漏性损伤,通过分析护理中的不足和缺陷,从规范化培训、护理监管、加强特殊药物治疗、患者血管保护等多方面入手,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护患和谐。
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预防及护理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临床资料。
结果19例发生静脉渗漏性损伤的血液病患者平均年龄22~70岁。
渗漏局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疼痛、红肿及溃疡,在实施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后,渗漏局部明显好转,有效率100%。
结论血液病患者发生静脉渗漏性损伤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只要能及时正确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强预防及护理,可以把对患者的损害降低到最小。
标签:血液病静脉渗漏性损伤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是临床防治疾病和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经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治疗血液病患者的主要措施。
静脉渗漏性损伤不只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加重了其经济负担,而且耽误了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国内报道是0.1%~6.0%,国外报道是5%[1]。
因此预防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落实各项预防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回顾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所有血液病患者125例,男72例,女53例。
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6岁。
1.2 方法1.2.1临床分期由于静脉给药的药物种类、渗漏量不同,渗漏后患者的表现程度也不相同。
1.2.2护理方法静脉给药时,一旦发现静脉渗漏应立即停止,更换给药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清除组织水肿和减轻药物对细胞毒性作用。
临床上常用外敷和局部封闭两种方法进行治疗。
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给药次数,是提高治疗效果工作的重点[2]。
预防静脉渗漏性损伤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提高防止效果。
1.2.2.1一般护理静脉穿刺要求病房光线要明亮,空气清洁避免感染,室温保持在25℃,有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但应妥善固定防止针头滑落。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论文范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论文范一、静脉输液外渗写论文需要添加哪些学问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
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处理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殊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
因而,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爱好爱好进行选题。
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爱好动身,只要选题符合作者爱好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材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把握的文献材料进行选题。
文献材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讨论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材料动身,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
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动身,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二、有哪些缘由会引起输液外渗(1)病人因素:①老年人因生理功能减退、痛感降低、皮肤松弛、静脉脆弱等因素,均有添加外渗的可能;②烦躁、知觉妨碍的病人;③休克、急危重症病人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添加,简单发生外渗;④癌症、糖尿病、长期输液病人由于血管硬化、静脉脆弱容易发生外渗。
(2)技术因素:护理人员技术不足;使用钢针;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3)药物因素:一些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甘露醇、钙剂、高浓度的氯化钠、脂肪乳剂等,一旦外渗,可能产生严峻的后果。
三、静脉输液外渗高危药物有哪些静脉滴注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各种缘由所致某些药物外渗,轻者可导致局部组织痛苦、红、肿,重者可引起局部组织溃疡、坏死,甚至导致神经肌肉关节的损害,形成功能妨碍。
为减轻患者苦痛,提高护理质量,我们有必要就静脉滴注药物外渗性损伤提出相应的医治和处理措施。
1静脉输液外渗一般状况1.I 静脉外渗易发坏死的高危药物,多为危重患者医治用药。
次要有:①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如:高渗葡萄糖、高渗盐水、甘露醇、葡萄酸钙等。
兽医临床上静脉给药所致渗漏性损伤的综合防治
有 些 患 畜 在 第 1次 发 生 渗 漏 后 ,
局 部并 无损 伤表 现 或仅 有轻 度肿 胀 , 但 在 第 2次 输 注 同样 药 物 后 ,原 部 位 的 损 伤才 显 示 m来 。 3 渗 漏 性 损 伤 的 处 理 方 法 及 预 防
措 施
31 损 伤 局 部 外 敷 .
英 钠 、 磺 胺 嘧 啶 等 : 化 疗 药 物 : 主 要
是 各 种 细 胞 毒性 抗 癌 药 物 及 部 分 抗 生
管 选择 不 当 , 穿 刺 针 头 外 移 或 固 定 不 牢 . 同一 静 脉 血 管 反 复 穿刺 , 以及 静
脉 推 注 药 物 用 力 过 大 。操 作 粗 暴 或 推
抗剂或 解毒剂 等方法 ,可取得 较好 的 治 疗 效 果 。 避 免 静 脉 给 药 所 致 渗 漏 性 损 伤 的 最 有 效措 施 是 预 防 。 关 键 词 :静 脉 输 液 :渗 漏性 损 伤 ; 治
疗 方 法 :预 防 措 施
部 位 多 较 深 .用 药 后 局 部 当 时 并 无 明 显 苍 白 及 水 肿 ,可 现 红 斑 或 小 水 疱 ,形 成 硬 结 ,逐 渐 形 成 溃 疡 ,坏 死 。 主 要 见 于 一 些 化 学 性 药 物 造 成 的 渗 漏 性损 伤 。
病 最 常 用 的 给 药 方 法 之 一 ,尤 其 是 对
食 欲 废 绝 , 病 情 严 重 的 病 例 是 行 之 有
效 的 方 法 。 但 由 于 药 物 的 酸 碱 度 、 浓
度 、渗 透 压 , 药 物 本 身 的渗 透 作 用 ;
液 体 输 注 量 、 速 度 、 压 力 、 时 间 ; 血
22 慢 性 损 伤 表 现 .
课题研究论文:门诊输液渗漏的预防策略及护理研究进展
122880 临床医学论文门诊输液渗漏的预防策略及护理研究进展doi:10.14033/ki.cfmr.20xx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医院自身临床经验,对门诊输液渗漏的预防策略及护理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报道,详情如下所示。
1 输液渗漏的现状1.1 什么是输液渗漏输液渗漏又名输液外渗[6],系指在门诊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输入的药液渗漏在静脉以外的软组织,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血,皮肤暗紫、变硬等症状[7]。
1.2 为什么会发生输液渗漏目前,我国门诊输液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头皮针经外周静脉穿刺[8]。
此法简便实用、价格低廉、维护容易,输液完成后拔出即可,故广泛应用于门诊输液。
但其在输液过程极易发生输液渗漏,且一旦发生输液渗漏,均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残疾,从而引起医疗纠纷。
1.3 患者在输液时的安全需求是什么这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我国医疗卫生也不断深入改革,人们对于医疗安全的关注也越发重视。
对此,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满足患者在输液时的安全需求,有学者做过权威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在输液时,主要在意的安全需求依次是:(1)担心液体输完时护士未能及时更换,或拔针;(2)担心空气输入自己的血管;(3)担心液体走空;(4)担心医护人员配错药,或输错药;(5)担心护士更换药,或穿刺拔针时,消毒不严[9]。
保障输液安全是满足患者安全需求的首要前提。
2 输液渗漏的不安全因素2.1 患者因素患者因素主要来自年龄、病情两个方面的因素[10-11]。
(1)年龄因素:老年患者生理功能正处于衰退期,血管脆性大,门诊输液时容易发生针头移位,加之自控能力差,对输液依从性减弱,从而极易发生输液漏诊的情况;小儿,尤其是3岁以内的患儿也是门诊输液渗漏的高发人群[12],这是因为小儿好动,依从性较差,难以长时间保持安静,故容易发生针头滑动的现象,从而增加输液渗漏的机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防治
摘要:药物从静脉注入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与抢救危重病患者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因各种原因致药物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临床上并不少见,轻则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缺血坏死,造成功能障碍,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延长了住院时间,为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减少患者痛苦,现将我院近年来对发生渗漏患者的防治做一回顾分析。
关键词:渗漏性损伤,临床,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89-01
1可引起渗漏性损伤的药物
(1)高渗性阳离子溶液:如50%葡萄糖液、20%甘露醇。
(2)抗休克、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
(3)纠正电解质紊乱药物:如氯化钾、氯化钙、葡萄糖酸钙。
(4)抗生素药物:如红霉素、丝裂霉素。
(5)碱性药物:如国外报道较多的碳酸氢钠、20%磺胺嘧啶钠等。
2渗漏性损伤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某些浅表静脉使用较频繁,所以渗漏性损伤多发生于手背、足背及肘前窝等处。
药物渗漏后,首先症状是输液部位疼痛,为烧灼痛或刺痛,渐加剧,局部可出现肿胀。
由于渗漏药物的种类及损伤机理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别。
高渗性药物多为急性损害,碱性药物渗漏后可能范围不大,但易累及深部。
药物外漏性损伤尚
包括一些较为严重的合并症:①神经损伤,如高渗液致尺桡正中神经损伤、阿霉素对周围神经有直接损害作用。
②骨筋膜室综合征。
③晚期并发症:如关节挛缩、肌腱粘连等。
另外亦有皮肤完整,但肌腱、神经、关节周围已明显疤痕化的报道。
3静脉渗漏的治疗
静脉渗漏一旦发生,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治疗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液体重吸收、灭活外渗的细胞毒性药物、使用拮抗剂拮抗药物效应。
目前对输液外渗的具体治疗方法有:①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如去接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的外渗。
②冷敷:主要用于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长春新碱等对组织有强烈刺激作用的药物,如安定、红霉素等。
另外还可考虑加药冷敷法,如用氢化考的松湿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
③中药湿敷:主要用于长期静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氨苄青霉素、氯化钾、红霉素等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引起的炎症症状。
④拮抗剂处理:主要是对抗药物的损伤效应,灭活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
⑤中西医疗法:如用六神丸、硝酸甘油和陈醋调和治疗静脉炎。
⑥局部封闭:用0.5%-1%普鲁卡因和透明质酸酶或二者合用,效果也较明显。
因普鲁卡因能阻断局部恶性传导,减少局部组织血管收缩,改善局部组织缺氧缺血,而透明质酸酶有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的作用。
⑦西药湿敷:主要用于可逆期治疗,使用0.5% 654-2、酚妥拉明局部冰块湿敷,我院临床观察其效果非常满意,在治疗中全部恢复正
常,未发生后遗症。
方法是在无菌操作下井每毫升含10mg的654-2注射液加0.9%生理盐水1ml,配成0.5% 654-2稀释液,取无菌纱布浸泡在此溶液中,根据需要配成溶液量制成654-2敷料,654-2对乙酰胆碱、组胺、儿茶酚胺药物活性物质阻断受体,进而解除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痉挛,达到改善和疏通循环的目的。
4渗漏性损伤的预防
为了避免输液渗漏给患者造成痛苦,我们认为首先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操作技能,正确选择穿刺静脉,细心选择针头,适当的稀释药物,熟悉注射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毒性作用,加强工作责任感,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