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中国与日本寺庙园林禅宗的建筑美学

合集下载

中日古典园林美学差异

中日古典园林美学差异

中日古典园林美学差异作者:焦海昕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2期(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 )摘要: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由于受到地域和文化差异的影响,各自形成独特的风格,在文化思想、结构布局、造园手法等方面都出现了一定差异性。

本文章对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各自园林的景观营造特点。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对比分析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但因受到固有文化差异的影响,各自有不同的发展境地。

本文对比分析中日园林从审美角度,总结异同之处,解读中日园林的造园思想和造园技巧,进一步加深对中日园林的理解的认识。

1 地域环境1. 1 地理环境决定园林山水性质中国人生活在在大陆,而日本人生活在海岛,这是中日两国在国土环境之上最本质的区别,进而形成了山水文化和海岛文化的差异。

1. 1. 1国土面积决定园林规模。

中国国土幅员辽阔,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人的大尺度观念,在园林规模上也有所体现,其中皇家园林的恢弘气势最能体现出中国博大的特点。

日本园林国土面积较小,由于受到土地面积的限制,造园面积利用率低,园林规模也因此受限而相对较小。

1. 1. 2地形决定园林体量和特征。

基于中日地形条件的不同,中日两地山的高度也出现一定的差异性,日本的真山普遍低于中国真山的高度,因此,在用以模拟真山的假山中,就能明显形成高度及体量上的差别。

此外,中国园林水景营造中以引河水而成,日本园林则是因泉而积池,中国园林水体面积远大于日本园林。

为使园林要素之间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水的形式影响其他景观要素的规模,从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林的体量。

1. 2 气候差异决定园林建筑风格和植物差异中日园林因受各自地理位置的影响,气候存在着较大差异,从而影响建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种类植物的分布。

1. 2. 1建筑。

中国园林根据地理位置来分,园林类型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3大园林类型。

中日园林美学比较

中日园林美学比较

中日园林美学比较1 审美主体与一般主体不同的审美主体,既是作为生物机能的自然人、也是作为具有历史传统积淀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人。

前者表明生理基础,后者表明社会基础。

这也是朱潜光先生的审美观中主客体统一的“四因素”的内容。

“人生产艺术,艺术也生产人”。

美的体验必须有审视形式的眼睛和能欣赏音乐的耳朵。

形式美和艺术取向不同,所生产(塑造)出来的审美主体也不同。

所以,应从生理、心理、自然、社会、历史、空间、民族等各个纬度,去分析审美主体。

否则,就像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国人的“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的爱情美,而中国人也难以理解裴多菲的“命成可贵,爱情价更高”的悲壮美。

作为艺术产品的园林的审美主体——中国人和日本人,也是有异同的。

其共同点是:首先,空间上同在世界东方。

其次,在文化背景上同属于东方文化类群。

第三是生理上同属于一个人类来源。

这是审美主体的生理比较。

洪积世时中日存在陆桥,此时产生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和广西柳江人,与日本港川人相近。

种种迹象表明,中日两国人有共同的祖先。

其不同点,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从形体特征上看,虽有共同的祖先,但是路桥的消失使中国人与日本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生长繁衍,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生理特征。

如中国人比日本人高大,就影响到他们对审美客体的形式美在尺度大小的认定。

中国人手长脚长身高眼高视点高,于是营造园林的规模大,景点的高度高,建筑的高度高。

以较大的单体景点来适应更高的视点需求、来象征更高大的形体特征。

第二,从空间特征上看,中国人在大陆,以山为伴,故园林内容以山景再现为主。

日本人在海岛,以水为伴,故园林内容以海景再现为主。

这也是山型与水型园林的根源。

第三,从心里结构来看,中日两国人分属于山型和水型心理。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中国人偏于仁义,日本人偏于智慧。

水主柔,善变,故日本园林史上类型变化较多,有山水式苑园和枯山水,有寝殿造园林和书院造园林,有石庭和茶亭,而且皇家、私家、寺院园林差异也不大。

中日禅宗美学的差异对比——以苏州狮子林和京都龙安寺为中心

中日禅宗美学的差异对比——以苏州狮子林和京都龙安寺为中心

34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期总第786期No.1,2020Total of 7861 何为禅宗美学禅宗美学是什么?皮朝纲在《禅宗美学史稿》中写道:“禅宗美学就其性质而论,是一种生命美学,也是一种体验美学。

”刘小枫在《诗化哲学》中提到:“禅宗美学不是一般艺术哲学,不是审美关系的科学,而是对人类审美生成的,价值生存的哲学思考。

”铃木大拙说:“这是洞察自己存在的本性的艺术,它指引人们挣脱束缚,走向自由。

”综上所述,禅宗美学是生命的美学,也是生命的哲学。

它关心生命,从审美和哲学的角度来思考生命价值的产生和存在的意义。

2 狮子林中的禅宗美学狮子林是中国元代年间建造的庭园。

狮子林中体现的禅宗美学是强调自然之美,重视山水之美的呈现和观赏价值。

总的来说,狮子林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之园。

2.1 狮子林的“水”和“禅宗美学”狮子林的水再现了江、湖、瀑布的自然原型,除了中心池子以外的空间形成了一条水岸线,在中国有“曲径通幽”这样的词语。

园林艺术,沿着道路和河流来直线延伸的并不多。

狮子林的水在空间上蜿蜒地延伸,体现其迎合自然的特性。

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狮子林的水正是这样。

狮子林中的水与禅宗的“天人合一”理念相合,人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应为一体。

为使古代文人士大夫在狮子林中欣赏更美的水景,在池泉中种植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岸边铺满同样大小的卵石。

由此陶冶性情,拓展情境。

文人士大夫在追求自然之美时,融合了客观的景色和主观的情感,使人和自然环境融合。

2.2 狮子林的“石”和“禅宗美学”狮子林的假山有三层,上层代表“天堂”,中层为“人间”,下层为“地狱”。

院内的狮子石和狮子峰有大约500个,假山有9条路,表示佛教的“九九归一”。

正中央是卧云室。

人们在游玩时,仿佛在真山中,飞升到数千米的高空在云中行走。

在修行人的眼中狮子林的湖和石就是浙江天目山的狮子岩,石狮子就是佛像,是一个富有禅意的庭园。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禅宗美学是一种追求自然、简洁、直接、自由、平等、超越言语等观念的东方美学体系。

它始于中国,后传入日本,影响了日本文化、艺术和建筑等方面。

在日本,禅宗美学对建筑的影响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的简洁、自然、空间感、审美观念和文化氛围。

一、建筑的简洁禅宗美学主张简约和寡欲,要达到物尽其用、不多不少的境界。

在建筑中,禅宗美学注重结构和功能上的简洁,强调用最少的材料达到最大程度的效果。

由于禅宗的传入,日本建筑也开始在设计上追求简约、舒适与谦虚。

例如,在日本寺庙建筑中,它们的外观线条简洁自然,寺院内部则让人感觉宽阔、开放。

二、自然的造型和材料在自然观念上,禅宗美学颇为注重自然现象。

传统的日本建筑也自然地融入了禅宗美学的自然观念。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喜欢仿自然的造型和利用天然材料。

例如,在日常住宅中,常常使用竹子、木头、草等天然材料。

这样的建筑更加符合大自然的美学,又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空间感四、审美观念禅宗美学注重从内心和感官上体验美的感觉和思维方式,强调以身心一体来认识世界。

这种审美观念也体现在日本建筑中。

日本建筑强调人与建筑之间的和谐,而不是力求奢华和浮夸。

在日本建筑中,审美雅俗共赏,体现了“蕴藏”的思想,即深邃之中含有浅显之意。

设计上,建筑师力求通过斧凿声、墨汁味、废墟景…等等形式,使建筑带有一种天圆地方、万物归一的感觉。

五、文化氛围禅宗美学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东方文化的精神。

传入日本后,它便与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禅宗文化。

日本建筑也融入了这种禅宗文化,使得建筑更加富有情趣和特色。

禅宗美学的宁静、沉静、自然、超然等文化氛围,深深地渗透到日本的建筑文化中,使得日本建筑在呈现东方文化的同时,也彰显出自己的独特美。

总结: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上,更加大的体现在建筑的设计上。

它传递了一种新的、更加自然、更加舒适的建筑思维方式,让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出一种人性化、平等、自由的价值观。

浅析禅宗思想影响下的中日园林艺术

浅析禅宗思想影响下的中日园林艺术

浅析禅宗思想影响下的中日园林艺术摘要:中日园林同属东方园林体系,在场地规划、空间营造和艺术风格上有一脉相承之处,它们同样的追求自然、效法天地。

“师承自然”的自然山水进行有计划的植移、加工、改造,但又有所不同。

它们从“形”和“意”上再现自然,故统称为“自然式园林”。

此外中日园林反映出各自对于禅宗文化的不同思考,造园者们往往从禅宗文化中领悟的生命哲学、宇宙观、人生观等,通过筑山、叠石、理水等造园手段巧妙的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之中,营造出一种天然恬静的美好空间。

中国园林在因地制宜,再现出山水的出自然美。

造园者者通过借景、分景、隔景等手段创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深远意境。

日本园林则在咫尺之间运用“以小喻大”、“以动为静”、“以有限见无限”等造景手法将“禅”的观念和美学逐渐融入园林艺术中。

本文将中日园林的文化源流、造园思想及艺术风格来浅析禅宗思想对中日园林艺术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中日园林、自然美、禅宗文化、枯山水一、中日园林的文化源流中式园林鳌立于世界园林艺术的东方,独领风骚。

与欧洲“几何式”园林迥然不同。

中国园林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强调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美及“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称之为“自然式”的园林。

明代造园师计成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八字精妙概括了明人的造园理念和审美旨趣。

以人工效仿自然,自此以后中式园林始终在追求一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天真天趣之美,一定意义上反应出道教“无为而治”的哲学观和文学观。

运用筑山、叠石、理水等手法营造出“人化自然”之景。

日本与中国同属东亚国家,日本佛教文化与中国更是同源同流,两者在园林艺术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同属自然山水园林,在整体的布局和动线上看不出规律性和刻意为之的痕迹,追求一种取景通幽,蜿蜒曲折的美,追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雅趣,这是可以说是同属自然式园林的共同点。

由于二者都收到儒家文化的浸润,日本园林也同样深受佛教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日园林文化对比

中日园林文化对比

浅析中日园林文化对比摘要: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也是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

而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而日本经过长期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

与中国园林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区别。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园林意境;枯山水;差异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之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境。

日本园林虽然受中国影响较深,但也有自己独到之处。

1.中日园林各自的特色1.1中国园林意境特点首先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把“天人合一”思想作为最高标准,“师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之思想的体现。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园林设计的原则。

“天人合一”思想以崇尚自然为宗旨,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表现自然,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形态。

其次体现在“山因水活,水随山转”。

中国园林中,山与水在空间上隔相呼应,形成了迂回曲折时宽时窄的流经形态,贯穿于各个景区之间,只有流动着的水,才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只有活泼泼的水,才能给园林带来流动的气息。

山赋予水以形,水赋予山以活力,山与水的结合给予园林的空间与倒影,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美。

山与水的结合,也体现了阴阳调和的宇宙观。

此外,中国园林之中,每件物品,包括树木、花卉、建筑、文字、匾额、刻石都非常地精致,把他们的安置经过艺术处理,既能发挥自己本身的作用(如匾额,增加文化气氛,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又能与周围环境融合,烘托物镜,幻化出意镜。

空间的布置与分割,非常巧妙,在整个园林的意境中处理得非常得体。

中国园林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

叠石是园林的骨架,理水是园林的脉绪。

石头坚硬,刚强,有着坚硬的外表;水,忧愁含蓄,给人静谧的感觉,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艺术处理之后,两者相得益彰。

同时坚石、怪石作为骨架能寄托主人的感情。

流水荡漾也能代表主人的情趣。

有关禅宗思想在中日园林艺术中的比较研究

有关禅宗思想在中日园林艺术中的比较研究

园林胜地 。到 了宋代 ,寺观与所在地 的 自然环 境 已融为一体 ,这时 的寺观不仅满足人们宗 教信 仰 的需要 ,还满足人们交流及游赏的需要 。 寺 观 建 筑 周 围 自然 环 境 的园 林 化 处 理 ,是 寺
观 园林 化的又一 重要 内容 。禅 者 面对 青 山绿水 , 在 有 形 的物 与 无 形 的 心 之 间 探究 人 体 的 本 源 、宇 宙的奥秘 ,从而确立人在宇宙 中的地位 。正是这 样 的过程才能使人产生一种 “ 超然物外 ” 天人 、“ 合一”( 人与 自 然融为一体 )的人生态度 。 ( 二)禅宗思想与皇家园林
有关禅宗思想在 中 日园林 艺术 中的比较研 究

【 摘

王业 帅 常 慧
160 ) 160
大连 民族学院 ( 大连
要】 本研究从禅宗 思想与文化 的起源人手 ,首先分析 了中国园林 在其影响下 ,寺观园林 、皇家 园
林 与私 家园林的造 园特 点 ;其次 ,分析 了禅 宗思想对于 日本 园林文化及枯 山水庭园形成 的影 响 ;最后 ,从相 同 与相异两个方面对禅宗思想对 中 日两国园林 的影 响作 了综合 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 禅宗思想 中 日园林 表现形式


禅宗 思想 的起 源及 产生背 景
宗的烙印。园林学方面 ,不仅寺观 园林如此 ,皇
禅 宗 的起源是相传佛 陀在灵 山会上 ,登座拈
起一朵花展示大众 ,当时众人都不 明所以 ,只有 摩诃迦 叶会心微笑 ,佛陀当时就说 :“ 吾有正法眼 藏 ,涅盘妙 心 ,实相无相 ,微妙法 门,付 嘱摩诃 界 限 ,为有限 的 自然 山水提供 了审美体验 的无 限
皇家 园林 是 中国古 典 园林 中的另一 朵奇 葩 。 中国古代 的封 建帝 王往 往 由各种 因素 与佛 教 结 缘 ,佛 教和禅学也 因此深深地渗透到 了皇家园林

作业 ——中日园林造园手法对比及美学观念对比-并对现代的影响

作业  ——中日园林造园手法对比及美学观念对比-并对现代的影响

中国园林的有法无式的理论表现在园林是比较少的禁忌约束
日本园林则由于自然灾害、社会战争、宗教盛行而表现为园林中石忌、 山忌、水忌、木忌等。
中日传统园林对现代景观的影响
传统园林对现代景观的影响无处不在。人类的发展一直都是传 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优胜劣汰、推陈出新不断向前进展的。 步入新的生态文明时代,中国现代造园吸取了传统造园思想即 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和效仿自然,将人工的东西融入自然,号 以天然形成。园林建筑小品作为园林中构成要素之一,同样也 遵循了这一思想。现代造园讲究然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古代 园林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吻合。 日本崇尚自然、尊重自然、日本禅宗景观的融合,日式枯山水 的传承,例如枯山水大师枡野俊明的作品。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的平 面布局延续了中 国传统建筑的方 式,以中轴线组 织空间,将主体 建筑分为东,中, 西三路布局。和 东侧的忠王府格 局相互映衬。并 且以中轴线和园 林、庭院空间结 合。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充 分考虑到了周边的环 境关系,虽然采用的 是现代的建筑材料, 但是从形式符号沿袭 苏州民居粉墙黛瓦的 基本元素,由此来统 一与临近建筑空间之 间的组合关系。由于 中国的民居以低层建 筑居多,因此“不高、 不大、不突出”是贝 聿铭在确定苏州不无 关总体规划时提出来 的大体方向。这样使 新馆从色彩、高度、 体量及风格上都能温 和地融入到保存完好 的传统风貌中。
园 林 活 动
茶道方面:中国是有茶无道,故园林中有茶饮而无茶庭。 日本是有茶有道,故园林中有茶道且有茶庭。
在花道上:中国人把它当成艺而日本人把它当成道,故 花道对日本园林的影响不仅是把园林插花和盆景作为园 林的点缀,而且园林中大量使用修剪树。把大树小型化, 是日本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最大的不同。 在歌道上:中国人的歌咏与园林结合的形式是曲水流觞, 这种园林活动形式最后形成了园林的形态模式,先从中 国产生,而后传到日本,故在中日两国都有所表现。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摘要中国是园林乃至世界自然山水园的发源地,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在造园艺术中,产生了自然山水园最成熟的形态—人水园。

中国的文化思想和造园技艺对日本园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催生并开展了日本的园林艺术。

日本又根据本国地理环境,结合外乡文化,结合禅宗文化的美学理念,创造出具有日本特色的“枯山水〞和“茶庭〞两种形式的园林。

本文将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艺术手法进展比较,不仅仅是分析比较两国园林艺术风格异同,更重要的是借鉴日本园林中优秀的因素,加深对中国园林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根植于传统,面向世界,在吸收和继承中,寻求变革与开展。

对中日两国园林艺术比较认识简述如下1.意义与目的:一、同属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为根源,日本园林为支流。

二、中国园林的传统人水园和日本园林的枯山水与茶庭,都是优秀的园林形式,值得研究探讨。

三、通过分析比较,加深对中国园林的认识,了解中日园林当中优秀的造园要素。

方法与手段:大致分析比照两国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再从中日园林开展史分析两国园林历史渊源。

造园艺术具体从造园五要素置石,理水,掇山,建筑,植物入手,进展分析比较。

2.本文的研究容和研究目的通过回忆分析两国园林开展史,我们能够看到两国园林的演变和开展,中国园林艺术对日本园林的影响,以及两国各自的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园林最终形成。

中日园林造园艺术的差异,主要表达在造园艺术上,通过园林五要素—置石,理水,掇山,建筑,植物具体展现。

通过对每个要素的展开分析比较,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日园林造园艺术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秀品质与特色。

园林艺术开展到工业文明的近现代,中国园林开展呈现滞后的状况。

而日本园林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同时,对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进展了认真的总结和研究,以及他们对于生态的保护和资源的珍惜这方面的意识,使日本景观设计具有自身特点的场所性、民族气质以及时代性,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也是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武汉大学中日古典园林审美意境之比较

武汉大学中日古典园林审美意境之比较

文心與禪心——中日古典園林審美意境之比較劉婉華:文心與禪心——中日古典園林審美意境之比較來源:美學研究作者:劉婉華【內容提要】中日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和審美意境既有相似性和繼承性,也具有各自的特點,其審美意境分別體現為書香與禪意、樂感與物哀、中和與枯淡的不同特徵。

【關鍵字】文心/禪心/古典園林/審美意境/比較在古代歷史上,中國一直是日本的主要文化外源地,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密切而頻繁,延續了兩千年。

這使得中日兩國的文化發展沿著極其相似的道路前進。

中日文化的相似性、共通性表現在各個方面,其中兩國的古典園林也體現出相似性和繼承性,日本古典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分支。

但是,日本園林並非中國園林的原型複製或機械再現,而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

因此,雖然中日古典園林在園林歷史、造園環境、園林類型、造園思想、造園手法等各個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和共通性,但同時又具有各自的特點,體現出各自的民族心理和審美意識。

從總體上看,中國古典園林著眼于現世人生,體現了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是“文心”之園;而日本古典園林則更注重出世來生,具有濃重的宗教色彩,是“禪心”之園。

比較兩國古典園林的審美意境,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中日文化發展的軌跡和特點。

一、書香與禪意在討論以前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說的“古典園林”主要著眼於中日兩國的古典私家園林。

一來因為中國歷代皇家園林擁有極為優越的造園環境和條件,其規模宏大、氣勢恢巨集是日本皇家園林難以比擬的。

二來因為在中國,宗教建築開始往往是“舍宅為寺”而成,寺廟與宮室、府邸在形制和形式上沒有根本的差異,寺廟園林與住宅園林也不存在顯著的區別;而在日本,雖然也有“舍宅為寺”的傳統,但佛教傳入後勢力迅速發展並極為壯大,寺廟建築與園林得以自成一系發展,而佛教思想則深入滲透進日本民族的個性和生活之中,成為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得寺廟園林的特徵出現在日本民眾的住宅、園林之中。

由此可見,中日兩國的寺廟園林與私家園林都有融合的趨勢,在此就不再將寺廟園林單列出來比較。

重庆风暴手绘资料分享——中日古典园林审美意境之比较

重庆风暴手绘资料分享——中日古典园林审美意境之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审美意境之比较【内容提要】中日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和审美意境既有相似性和继承性,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其审美意境分别体现为书香与禅意、乐感与物哀、中和与枯淡的不同特征。

【关键词】文心/禅心/古典园林/审美意境/比较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一直是日本的主要文化外源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密切而频繁,延续了两千年。

这使得中日两国的文化发展沿着极其相似的道路前进。

中日文化的相似性、共通性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两国的古典园林也体现出相似性和继承性,日本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支。

但是,日本园林并非中国园林的原型复制或机械再现,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因此,虽然中日古典园林在园林历史、造园环境、园林类型、造园思想、造园手法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和共通性,但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特点,体现出各自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意识。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典园林着眼于现世人生,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是“文心”之园;而日本古典园林则更注重出世来生,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是“禅心”之园。

比较两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日文化发展的轨迹和特点。

一、书香与禅意在讨论以前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说的“古典园林”主要着眼于中日两国的古典私家园林。

一来因为中国历代皇家园林拥有极为优越的造园环境和条件,其规模宏大、气势恢宏是日本皇家园林难以比拟的。

二来因为在中国,宗教建筑开始往往是“舍宅为寺”而成,寺庙与宫室、府邸在形制和形式上没有根本的差异,寺庙园林与住宅园林也不存在显著的区别;而在日本,虽然也有“舍宅为寺”的传统,但佛教传入后势力迅速发展并极为壮大,寺庙建筑与园林得以自成一系发展,而佛教思想则深入渗透进日本民族的个性和生活之中,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寺庙园林的特征出现在日本民众的住宅、园林之中。

由此可见,中日两国的寺庙园林与私家园林都有融合的趋势,在此就不再将寺庙园林单列出来比较。

“书香”与“禅意”可以分别代表中日两国古典园林审美意境的整体特征。

中日庭园の造园理念の比较

中日庭园の造园理念の比较

中日庭園の造园理念の比較要旨:中国与日本两个国家的古典园林之间存在着众多相近之处,日本的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沉淀,并结合日本本土的文化特征发展而来,中日两国的古典园林在许多方面又存在这区别,在本文中将做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枯山水,苏州园林,禅宗思想,儒道思想,天人合一中国的古典园林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同属东方园林体系,日本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日本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影响和熏染之下,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特色的园林文化体系。

第一章枯山水的定义和起源枯山水(かれさんすい、かれせんずい)とは日本庭園や日本画の様式・風のひとつである。

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

只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者苔藓、薇蕨。

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就是京都府龙安寺方丈楠庭(传1450年)和大仙院方丈北庭和东庭(约1509年)。

此外还有退藏庭、灵运院书院等的庭院。

室町时代是枯山水的巅峰时代,出现了枯山水的双璧大德寺和龙安寺。

所谓枯山水,就是没有真的山和水,几块大大小小的石头点缀在一片白沙之中,白沙表面梳耙出圆形和长形的条纹,看上去耐人寻味。

欣赏时,需坐在庭前的过道上,慢慢观望,细细琢磨,才能逐渐心领神会。

简而言之,那石头代表山、岛屿以及船只,白沙代表水,沙上的条纹则代表水的波纹。

整体来说它就是一个有山有水有船的微型景观世界。

第二章中国江南园林的特点和例子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江南园林分为江南古典园林和江南现代园林两种,而古典园林较为著名。

1.例子江南古典园林中,以江南“四大名园”为代表,即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无锡寄畅园。

除此之外,上海豫园,南京玄武湖,扬州瘦西湖、个园、何园,苏州沧浪亭、狮子林等都是江南古典园林的典范。

禅学意境下的中国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设计对比

禅学意境下的中国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设计对比
从 寺 院 的 阁 楼 或是 高 处 观 看 的 ,除非 是 为 了进 行 打 扫 ,否 则 谁 也 不 许 进入 庭 园 。在 枯 山水 特 有 的 环 境
气 氛 中 ,细 细耙 制 的 白砂 石 铺 地 、叠 放 有 致 的 几 尊 石 组 ,能 够 对 人 的 心 境 产 生 出无 穷 的 力 量 。
水 ,以 石 代 山 。 造 园记 中规 定 “ 没 有 池 子 、没 在 有 水 的 地 方 安 置 石 子 、白 沙 造 成 枯 山水 。 ”枯 山 水
象 哲学 ,禅 宗 保 留 了 中 国古 代 美 学 的人 格 主 义 和 自
然 主 义 思 想 ,吸取 中 国 道 家 的 “ 自然 ”观 念 0 诠 来 释 人 的 生 命 自然 状 态 ,禅 宗 主 张 纯 粹 依 靠 内心 省 悟 ,排 除 一 切 言语 、文 字和 行 为 表 达 的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思 想 。用 空 的 观 点去 面 对 一 切 世 俗 的 烦 恼 和 迷
3、理水 手 法 比较 2、历 史 文 化背 景
江 南 园林 中的 理 水 ,是 艺 术 地 再 现 自然 的 原 型 ,如 江 湖 、溪 涧 、港 汉 、水 湾 、泉 瀑 等 。要 在 有 限的 私 家 园 林 中将 自然 风 景浓 缩 其 中 ,就 要 求水 有
园林 巧于 “ 、“ ” 因” 借 ,精 在 “ ” 宜 ” 体 、“ 。表 现 在 道 路 、河 流 上 ,就 是 “ 不妨 偏 径 ,顿 置 婉 转 ,斯 谓 ‘ 而 合 宜 ’者 也 ” 精 。江 南 园林 除 中 心 水 池 以 外 , 都 以 曲 型 的理 水 手 法 为 美 ,讲 究 引 流 ,即 引水 体 在
喻静 水 , z”纹 可 喻 海 中 撒 网 ,同心 圆纹 可 喻 雨水 “ 溅 落 ,涡旋 纹 可 喻 漩 涡 ,叠加 半 圆纹 可喻 浪 涛 或 波

从枯山水庭园看中日古典园林异同

从枯山水庭园看中日古典园林异同

从枯山水庭园看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日本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庭园之一的就是”枯山水”庭园,它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

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也与古代大陆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

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作:京都大德寺大仙院、龙安寺庭院、银阁寺庭院、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离宫庭院等。

京都的龙安寺方丈南庭更是枯山水庭园的经典之作。

“龙安寺”原是德大寺家的别墅,在德宝2年(1450年),让给了细川胜元,细川胜元死后改为寺院。

龙安寺在持续10年的应仁之乱时被烧毁,细川胜元之子细川政元于长享2年(1488年)重建该寺,宽政9年(1797年)因火灾方丈、佛殿、开山堂等被毁,现在的方丈堂是当时将西源院的方丈改建而成的。

龙安寺的寺名也源自细川家族的历史。

龙是细川家的守护神,为了给飞来的神龙寻觅安息之所,细川胜元将自己所见的这座寺院命名为龙安寺。

龙安寺属日本佛教中禅宗的临济宗寺院,是有大云山之称的名刹。

方丈的前院的枯山水式石庭十分著名。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

在日本的廉仓和室町时代,是禅宗在日本最发达的时期,以禅意为原点的枯山水庭院开始深入民心。

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中日传统园林禅宗意境比较分析

中日传统园林禅宗意境比较分析

2023年第22期现代园艺中日传统园林禅宗意境比较分析邓恺元(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6)摘要:宋元时期禅宗思想传入日本,追求清净、摒弃繁琐的造园风格在当时大名武士的推崇下成为主流,演化出独立的造园风格,并流传至今。

枯山水、孤植罗汉松、茶庭是日式禅宗园林的标志性特色,其标榜一切从简,散发着清雅,却又有别于中式禅宗园林的气息。

从中日园林美学与禅宗关联性角度出发,分析了中日传统园林造景哲学及中日禅宗园林植物搭配差异,以期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中日传统园林;禅宗意境;差异;植物景观1背景概述禅宗产生于隋唐,宋元时期传入日本,其强调尊重自我本性、复现本性、尊重自然。

受其影响,造园以“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为美,造园中追求空性无羁鞅的精神境界,达到“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境界。

中日传统园林同属于东方园林体系,却在园林要素使用上有着很大的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之一是禅宗文化在中日两国形成了2种截然不同的美学概念。

研究中日传统园林禅宗意境问题,能深刻意识到文化大背景对风景园林的影响,促使现代人立足于本土文化来传承和发展传统园林。

2中日园林美学与禅宗的关联性禅宗是我国佛教最主要的宗派之一,其以顿悟见性的修行方式,引导与世无争的文人雅士,在闹市之中修建一处寂静、冥想、居住的场所,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无不寄托着主人向往、回归自然的愿望。

禅宗蕴含的哲理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绘画、诗歌等文化艺术,也通过诗词画境融入中国园林美学中。

以苏州狮子林为例,狮子被视为佛国神兽,佛经中称佛为“人中狮子”,佛陀讲经说法称为“狮子吼”,禅宗寺院称为“丛林”,因而取名“狮子林”。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日本文化是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佛教文化、园林文化也不例外,吸收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本土环境。

日本园林经历了中式自然山水园———佛化岛石———池岛、枯山水———茶道、枯山水、池岛并重的演变过程。

浅谈中日古典园林之禅宗美学

浅谈中日古典园林之禅宗美学
敏感、悲观、厌世、彻悟、 往生) • 枯淡之美(反省人生、但 求寂灭 老树白云,一鸟不鸣)
• 乐感(退思、休憩、整顿
心灵)
• 中和之美(丰富多彩、生 机蓬勃,宁静恬淡、清新雅
致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小结
• 禅宗思想对中日两国园林艺术的影响是非 常显著的。 • 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典园林的禅 意更为贴近自然,而日本古典园林则更加 浓缩了自然。 • 两国园林各具特色,其思想与文化的内涵 值得我们去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也需要我 们在进行现代景观设计时去用心地揣摩和 借鉴。
简谈中日古典园林之禅宗美学
• • • • •
禅宗的起源 中日禅宗的区别与联系 禅宗影响下中日古典园林的总体风格 禅宗美学在中日古典园林中的不同体现 小结
拈 花 微 笑
虚静、恬淡、放浪形骸 的养生哲学(适意说)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政治抱负(乐志论)
• 中国禅宗
• 魏晋时期在庄玄思想的影 响下,禅宗形成了生死解 脱之路不在来世,而在现 世的思想 • 神秀为代表的北禅主张渐 悟禅法;南禅以慧能为代 表,倡导顿悟禅法。真正 建立是从六祖慧能开始来自贝聿铭安藤忠雄
Thank you!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禅宗美学
苍松翠竹真佳容, 明月清风是故人。
日本古典园林中的禅宗美学
古典园林中的禅意表现对比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 • 文心(“天人合一”“师
法自然”的意境中可以体悟 到禅宗真谛。) • 形象(可行可望可居可游)
日本(枯山水) • 禅心(“禅意表达”则更刻
意和精致 )
• 抽象(物我两忘,天年为宗) • 物哀(细腻、哀怨、凄清、
• 日本禅宗
• 禅宗佛教在1192年从印度 经中国传到日本镰仓、南 北朝与室町的鼎盛 • 武士的宗教 • 临济将军,曹洞土民

亚洲宗教建筑之美:日本寺庙的风雅与禅意

亚洲宗教建筑之美:日本寺庙的风雅与禅意

日本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其宗教建筑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日本寺庙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禅意而闻名于世,展示了日本人对自然、宇宙和心灵追求的独特理解。

第一部分:日本寺庙的建筑风格日本寺庙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影响,并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日本式建筑风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寺庙中的宝塔、山门、庭院和禅房等。

1.宝塔(Pagoda):宝塔是日本寺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宝塔通常由多层的独特结构组成,每层都具有不同的形态和装饰。

宝塔是寺庙中最高的建筑,代表着灵性和宇宙的连接。

2.山门(Sanmon):山门是寺庙入口处的大门,也是寺庙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山门通常由两个巨大的木柱支撑着,上面雕刻着各种佛教神话和故事,展示了寺庙的庄严和威严。

3.庭院(Garden):日本寺庙的庭院被认为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空间,用于促进冥想、修行和内心的宁静。

庭院通常包括花园、池塘、石径和枯山水等元素,以自然景观来表达对宇宙和自然的尊重。

4.禅房(Zendo):禅房是日本寺庙中供禅修的场所。

禅房通常非常简洁,只有几个座位和一个佛像,以帮助修行者专注于内心的平静和自我觉察。

第二部分:日本寺庙的禅意哲学日本寺庙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禅宗哲学的象征。

禅宗强调静思和内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觉醒。

在寺庙中,人们通过冥想、禅修和参与仪式来寻求身心的平衡和内在的自由。

1.冥想(Meditation):冥想是禅宗的核心实践之一。

在禅房中,修行者坐在指定的姿势中,专注于呼吸和内心状态,以达到超越物质世界的境地。

2.禅茶道(Tea Ceremony):禅茶道是日本独特的文化仪式,强调简朴、自然和当下的体验。

通过准备和品尝抹茶,人们可以培养自我约束和平静内心的能力。

3.禅绘画(Zen Painting):禅绘画是寺庙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绘画强调极简和意境,通过描绘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来表达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第三部分:日本寺庙对文化的影响日本寺庙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日寺庙园林对比浅析

中日寺庙园林对比浅析

中日寺庙园林对比浅析摘要:日本园林在吸纳了中国园林思想后,随历史推移发展出各自特有的形式,以两国宗教园林形式表现为甚。

本文从寺庙形式、宗教对园林影响的差异、以及寺庙园林对于环境生态的积极影响几个方面浅析中日寺庙园林。

关键词:寺庙园林,宗教哲学,环境生态1 引言寺庙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的园林环境,也可泛指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设的园林。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园林体系之一: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它分布广泛,数量远远超过现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其他纪念性园林的总和。

简寻日本园林文化的历史遗迹,可以发现日本园林文化从原始自然崇拜时期起便开始吸取中国园林精华,后内化发展为自成一统的独特风格。

2 中日寺庙园林的基本特色对比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都是热爱自然的名族,园林都以“山水园林”为特点,日本的“筑山林泉式庭园”、“枯山水庭园”、“茶庭”等园林样式,都与中国园林渊源匪浅,但呈现出来的艺术风貌并不完全相同。

2.1 中国的寺庙是园林化,而日本园林却呈现出寺庙化(宗教化)的特色佛教传入中国后,受释迦摩尼舍园为精舍,佛教经文中也宣传舍宅为寺。

于是,以园为寺、舍宅为寺也蔚然成风,寺庙园林兴建之处,由于衙署园林和达官贵人的宅院的舍作寺院,加深了寺庙与园林的特殊关系,奠定了“寺园一体”这个中国寺庙的基本特色。

它即显示出趋向于居住文人儒僧的私家园林,例如列入世界遗产的苏州“沧浪亭”(图1),曾为大云庵,住持是个诗僧,自称沧浪翁。

也不乏皇家贵族式园林发展的寺园,住持或直接代表皇家或官方代理,政治地位特殊,这样的寺观,建筑带有贵族豪华的色彩,有的装饰的金碧辉煌,有帝王的公园并无二致。

如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

(图2)开始,由于宗教文化本身同时具有哲学和神学两方面的内涵。

不管是得道成仙的“真人”还是修炼成佛获得正果的佛门弟子,几乎都是在名山秀林中成就的,所以,即使是城市的寺园也都有郁郁葱葱的树林和亭台。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禅宗美学是中国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而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禅宗美学认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造物都具有属于各
自固有的美感,强调个体的直观感受和生活体验。

在日本,禅宗美学在古代日本的建筑、
园林、茶道等方面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古代日本建筑以木材、竹子和稻草为主要材料,具有轻巧、灵活、风格简朴等特点。

禅宗美学注重极简主义的表现方式,日本建筑受其影响而逐渐形成了以自然、简约、自然
材料及所谓“真情味”的美感。

比如日式榻榻米和障子房间,减少了墙壁和框架结构,利
用自然光和自然风,保持原始而自然的美感。

在朱雀大路寺和天龙寺等山东一带的寺庙,
建筑多采用竹子,如宝厳院的竹林庭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竹子是天然材料,节制得宜时,可构成美感。

此外,日本建筑的园林设计亦是禅宗美学的产物,原本以佛教为主题的
庭院、山庄、念佛堂等群体通常呈现出均衡和谐的氛围,富有意境意象。

禅宗美学对日本茶道的影响亦深远。

茶道追求致敬宾客和精益求精、追求和谐平衡和
自然性、不拘形式和横溢匠心的特点,在禅宗美学的启发下,茶室形式逐渐极简化,用料
简单而不失精致,表现出一种富有禅意的清新简朴的特点。

因此,茶道也成为日本陶艺、
盆景等领域的一个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在日本传统文化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禅宗美学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在日本建筑、园林、茶道以及其他艺术表现方式中的体现,既回应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特征,也展现了其美学追
求和哲学思考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建筑史的课程转眼便已经结束了,这真的是一门很轻松很愉悦的 课程,但也是很让我们感兴趣的一门课程。 从结构到建造,我们接触到了很多很多的专有名词,一边感叹着 那些有趣的建筑,一边惊讶于古人的智慧。 从皇家故都到青秀园林,各朝各代的万千变化一一呈现在我们面 前,但仿佛建筑的主旋律从不曾改变。我们了解到了各色的琉璃瓦, 各样的棱角,各种繁华而精致的装饰。千万次的感慨,到底是耗费怎 样的精力,才在能在看似生活不太便利的古时候,做出时值今日都难 以比肩的壮阔场景。 从南到北,从皇室到百姓,甚至在无数国外的建筑上,看到了昔 日他们从中国建筑上学习的影子,我们开拓眼界,见到了各式各样的 建筑,动人心魄的风情。 每当看到这些都觉得无比自豪,这些无价之宝是任何一个国家都 无法比拟的,这些辉煌的文明,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日本·清水寺
清水寺为公元798年(延历17年)由延镇上人所建造,为平 安时代之代表建筑物
日本·清水寺
从清水坂前往清水寺道路两侧,除了有京都传统木造 住宅林立外,沿途还有古老的神社和寺庙,无不充满 宁谧与静穆气氛。古时候来到清水寺参拜的武士,通 常先把马匹栓在仁王门前面清水坂上的马厩里,因此 这个马厩就成为室町时代遗留至今的建禅,意译为静虑,表示宁静安详地沉思,禅宗 即是从印度佛教的静虑修行发展而来。隋唐时期, 在强大寺院经济的影响下,禅宗兴起并成为中国 佛教最具代表性宗派。 在其后的发展中,以南禅慧能禅师为代表,确立 了禅宗在中国佛教的正统地位。
禅宗文化思想的本质就是禅宗的心性学说,即是 通过自然达到人内在的超越。 禅宗认为,“自然”就是众生本性,即佛性,人 的现实生活是本性的外在体现,认识本性然后成 佛即完成了“超越”。 禅宗反对离开现实生活寻求超越,要求从青山绿 水中感悟禅意,从人的行住坐卧、日常生活中体 验禅意,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
中、日寺庙园林 名家名作赏析
中国·海岛金山寺
金山寺修建于古汾水与鬲津古河两水交汇处的一座孤岛之 上,故得名海岛金山寺。
中国·海岛金山寺
据载,寺内建筑宏伟,气势磅礴,僧宇梵楼,鳞次栉比,其面 积在百亩之上,曾有“骑着毛驴关山门”之说。有关唐僧出生 送往金山寺及去天竺取经的传说流传至今。
中国·灵隐寺
禅意创造在中、日园林中的差异表现
在内容上,中国园林体现在复杂的俗家活动和真山真水, 而日本园林则体现为简洁的佛家活动和枯山水。
禅意创造中、日园林中差异的原因
中日园林对禅意的表达和把握存在差异,其外因是地理 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内因是思想文化的区别。
外因:环境和气候 中国的地理环境表现为大陆气候, 而日本的地理环境表现为海岛气候, 这样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寺庙园林建 筑和植物的不同。 内因:思想文化 中国园林的造园者多为文人墨客 或达官显贵,他们选择在园中修 生养性,享受自然。他们会为一 首诗,一句词而去塑造园景、传 达意境,因此中国园林具有强烈 的人文主义色彩。 日本园林中的造园大师多为禅僧, 他们追求“净、空、无”的禅意 状态,用简洁、凝缩的语言表达 摆脱世间一切纠葛,达到虚空、 幻灭的境界。
丛林寺庙
唐宋之后,儒、释、道三教进一步结合,禅 宗吸收各派理论,对寺庙园林的影响使其在 园林化上达到鼎盛期。这一时期,寺庙园林 多依山而建、借助优美、寂静的自然环境, 达到净化心灵、超越现实、体悟佛性的境界。
日本园林中禅宗的渊源
公元六世纪,中国佛教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到南宋时期,即日本镰 仓时代,禅宗传入日本,日本佛教随之产生巨变,禅宗从此成为日本佛 教诸宗中,最重要的一个宗派。
佛禅结合的产物——寺庙园林
禅宗通过营造佛家的心理环境,创造出独特的 造园手法,成为中国园林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背景” 之一。 禅宗的兴起与发展深刻影响了寺庙园林的形成 和成熟,禅宗是中国佛教的精神核心,寺庙园林就 是修行人参禅悟道的现实环境。
佛禅结合的产物——寺庙园林
市井寺庙
魏晋南北朝至两宋期间,禅宗思想 出现自由发展的势态,寺庙受世俗 审美的影响,追求人世间的景致, 因此市井寺庙一直跟私家园林有相 近的面貌。
· 禅境中的色彩
禅与日本古典园林
日本古典园林的造园主题离不开自然山水,注重再现大自然之美,表达 途径是“写意”。特别是从镰仓时代开始由真山水向枯山水转化,在室 町时代又转向茶庭“神游”的园林形式,其审美情趣与中国古典园林中 真山真水的文人情趣大不相同,体现了空幽寂静的“禅”之意境。
禅与日本古典园林
中、日园林中的禅宗
禅与中国寺庙园林
禅宗在寺庙园林中的体现为空间意境的营造,意境是由景物引发在人们 心中产生的境象。心景交融,是寺庙园林的一大特色。寺庙园林中空灵 的禅宗意境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外在形式——“形”、“色”、“声”、 “味”等物象来创造并且实现。
禅与中国寺庙园林
· 凝固的空间表达禅宗的意境
· 枯山水 枯山水发展于日本的室町时代, 是日本园林的精华,佛教禅宗 和茶道的发展促进了它的成熟。 枯山水的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 以砂代水、以石拟岛、富于哲 理、包罗宇宙的形态。 · 茶庭 日本人为了进行茶道礼仪而创造 了这种园林形式。 在茶庭的园林中,以裸露的步石 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 松叶暗示茂密森林,以蹲距式的 洗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舍的 围墙、石灯笼来模仿古刹神社的 肃穆清静。
寺庙园林的禅意创造
——比较中国与日本寺庙园林禅宗的美学
姓名: 班级:
目录
·禅宗的历史发展 ·禅宗起源及禅宗精神
·佛禅结合的产物——寺庙园林 ·日本园林中禅宗的渊源
·中、日园林中的禅宗 ·禅与中国寺庙园林
·禅与日本寺庙园林 ·禅意创造在中、日园林中的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日园林名家名作赏析 ·禅宗园林美学的启示
禅意创造在中、日园林中的 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禅意创造在中、日园林中的差异表现
审美主体上,中国园林以文人为审美 主体,而日本园林以武人和僧人为审 美主体; 中国人对园林艺术的欣赏偏向乐观的 入世态度,而日本人对园林艺术的欣 赏偏向悲观的出世态度。
禅意创造在中、日园林中的差异表现
美学应用上,中国园林偏向用更加纯 粹、艺术的表现方式,而日本园林偏 向用宗教的表达情趣; 中国园林的审美核心是天人合一,而 日本园林的审美核心是人佛合一。
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 市西湖西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 之一。
中国·灵隐寺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 七百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 刹之一。 今日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灵隐寺布局 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 大雄宝殿、药师殿三大殿。
·现代园林中禅宗美学的应用
·光与影的宁静 ·禅宗“色彩” ·自然的机理
在禅宗思想中,光是人性的显现。在现代园林的禅意营造中,光常起着出 人意料的效果。
禅宗崇尚自然,在禅宗影响下,园林景观的塑造通常表现元素本来的色彩。
传统、自然材质的应用,是塑造禅意空间不可忽视的。设计中多采用砖瓦、 山石、竹木、藤麻等材质,并顺应材料的本性加工制作,这样天然的质感 和肌理更加利于空间的禅意表达。
谢谢观赏
日本·天龙寺庭园
天龙寺位于京都市右京区嵯峨天龙寺芒马场町,是南北朝时代 著名的禅师(被尊为国师),造园家梦窗悚石所创的池泉园。
日本·天龙寺庭园
禅宗园林美学的启示
禅宗园林美学的启示
·日本园林禅宗美学对中国寺庙园林艺术的补足
禅宗美学对日本古典园林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在其佛教禅宗写意 庭园中体现明显。 中国寺庙园林空间的处理大多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古木对植、香 炉并置,围绕佛殿烘托佛界的肃穆庄严,是渲染宗教气氛的载体,而 非参禅冥想的对象,园林中缺乏一处“净土”供僧人或香客参禅悟道, 而日本禅宗写意庭园中就很好地营造出这样的“净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