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复习提要参考答案
八上第二单元复习表答案
名称
时间
背景
领导阶级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口号
指导思想
内容(过程)
学习方面
结果
标志
意义(作用)
性质
教训
探索
特点
学习
精神
启示
洋
务
运
动
19C
60N
到
90N
第二次
鸦片战争
地主阶级
洋务派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师夷长技
一、创办军事工业
二、开办民用工业
三、筹建海军
四、兴办新式学堂
先进技术
失败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作用: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双半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新
文
化
运
动
1915
---
1919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激进民主
主义者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民主、
科学
一、前期内容:
四提倡、四反对
二、后期内容:
作用:
近代化的开端
(具体作用略P30页)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地主阶级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使中国富强
内容上看:从先进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过程上看: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深化。
以天下存亡为己任,舍生取义,勤奋探索,不屈不挠,奋发图强。
1、这些救国斗争推动中国的进步和法则;
计量经济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第二章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内容提要本章介绍了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
首先,本章从总体回归模型与总体回归样本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函数这两组概念开始,在现实中只能先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本章的一个重点是如何获取线性的样本回归函数,主要涉及到普通最小二乘法(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是对样本回归函数能否代表总体回归函数进行统计推断,即进行所统计检验包括两个方面,本章还有三方面的内容不容忽视。
其一,若干基本假设。
样本回归函数参数的估计以参数估计量统计性质的分析,例1、令kids运用样本回归函数进行预测,建立了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
由总体回归模型在若干基本假设下得到,获得样本回归函数,ML)以及矩估计法(一是先检验样本回归函数与样本点的Goss-markov包括被解释变量条件均值与个educ表示该妇女接受过教育的年数。
生总体回但它只是并用它对总OLS)MM)。
“拟合优度”,t检验完成;第二,OLS估计量1函数、归函数是对总体变量间关系的定量表述,建立在理论之上,体回归函数做出统计推断。
的学习与掌握。
同时,也介绍了极大似然估计法(谓的统计检验。
第二是检验样本回归函数与总体回归函数的“接近”程度。
后者又包括两个层次:第一,检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是否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影响关系,通过变量的检验回归函数与总体回归函数的“接近”程度,通过参数估计值的“区间检验”完成。
及对参数估计量的统计性质的分析以及所进行的统计推断都是建立在这些基本假设之上的。
其二,包括小样本性质与大样本性质,尤其是无偏性、有效性与一致性构成了对样本估计量优劣的最主要的衡量准则。
定理表明是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
其三,值的预测,以及预测置信区间的计算及其变化特征。
二、典型例题分析表示一名妇女生育孩子的数目,育率对教育年数的简单回归模型为(1)随机扰动项包含什么样的因素?它们可能与教育水平相关吗?(2)上述简单回归分析能够揭示教育对生育率在其他条件不变下的影响吗?请解释。
第二章复习提要参考答案
第二章复习提要参考答案1. 系统误差来源于哪些因素?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理论误差、仪器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等。
2. 实验测量分哪几类?为什么测量结果都带有误差?按测量方式分,实验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按测量条件分,测量又可分为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对各种物理量的测量,一般均力图得到真值。
但是由于受到测量仪器灵敏度和分辨率的影响,实验原理的近似性,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测量者自身因素的局限,测量总是得不到真值。
所以测量结果都带有误差。
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中,并且贯穿测量过程的始终。
误差的大小反映了人们的认识接近于客观真实的程度。
3. 系统误差如何分类?按系统误差对结果的影响可分为恒定的系统误差、周期变化的系统误差和累积误差。
按掌握的程度可分为可定系统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
4. 随机误差具有哪些性质?随机误差具有单峰性、对称性、有界性和抵偿性。
5. 如何理解测量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测量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都是评价测量结果优劣的。
测量的精密度反映测量时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是描述测量重复性高低的。
即精密度越高,反映仪器越精密,数据越集中;测量的准确度则反映测量时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是描述测量值接近真值的程度的;测量的精确度反映测量时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合成大小的程度,它是指测量结果的重复性高低及接近真值的程度。
6. 仪器的最大误差与标准误差的关系如何?仪器的最大误差仪∆与标准误差仪σ的关系为:C /仪仪∆=σ其中C 称为置信系数,它由仪器误差的概率分布决定。
7. 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常见有哪些方法?结合具体实验举例说明。
8. 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的觉方法有:修正法、交换抵消法、替代消除法、异号测量法、半周期间测法。
对可定系统误差,常用修正法来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如由于仪器零点不准引起的误差,可通过校准零点读数或记录零点读数来修正。
对未定系统误差,通常是用恰当的测量方法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
【新教材】第二章 乡土中国之文字下乡学案(思维导图、内容提要与练习)
第二章文字下乡【本篇导读】如上一章所述,乡土社会是个熟人社会。
在本章作者则进一步指出,它在传情达意上是一个面对面社群,其特征是在空间上无阻隔。
从这一互动的空间特征与象征体系(文字、语言、动作、表情等)的功用之契合关系出发,作者不仅论述了乡土社会的互动不需要文字的观点,还在对文字和语言的比较中论证了乡土社会中的互动就连语言都并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由此,既对当时城里人、乡村工作者视乡下人为“愚”的认识进行了反驳,还就当时的“文字下乡”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即必须要考虑文字和语言的基础。
本篇共19个自然段。
第1—4自然段反驳了城乡工作者、城里人视乡下人是“愚”的观点,作者举例表达了自己不予认可的观点,指出城里人蔑视的其实是知识问题而不是智力问题,从有无学习机会、环境出发指出学习能力与学习到什么之间是不同的,从而得出乡下人智力之于城里人而言是否有高下还是一个没有结论的题目。
第5—12自然段从“需求—满足”的角度说明了以不识字作为“愚”的标准来评价乡下人是根本没有道理的,因从文字的功用角度来说,乡土社会作为面对面的社会是不需要文字的。
第13—18自然段论述了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就连语言都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第19自然段在结构上构成了对开篇的呼应,澄清把乡下人不识字视为愚的误区,基于此发表了对现代化过程中“文字下乡”实践的看法,提出了“文字下乡”实践必须要考虑文字和语言基础的建议。
【内容概括】文字下乡:乡土人际交流的直接性在以城市为主导的语境下,我们会嘲笑乡下人是“愚”的,比如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的喇叭声显得手忙脚乱。
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不明白怎么应付汽车,但这只是知识问题,并不是智力问题。
如果这样的嘲笑成立,那乡下人同样可以嘲笑城市人看见狗吠就变成的像“白痴”一样。
这些都是知识问题,智力是指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乡下人不识字,但是不能说乡下人没有识字的能力。
但更值得探究的问题是:乡下人不识字,是否是因为他们并不像城里人一样有识字的需求?文字的功用在于传情达意,以固定的象征体系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各章提要、习题答案、练习
《宏观经济学》考研复习指南第一部分各章提要、补充说明、习题选答及补充练习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一、本章提要本章是全书的导论部分,因此,它要告诉读者的首先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它力图要给出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大概轮廓。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它需要揭示的最主要问题是宏观经济在短期内为何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在长期又是什么力量决定一国经济的增长。
经济运行中最常见的宏观问题是通货膨胀和失业,因此,宏观经济学必将以相当的篇幅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由于本书是以中国读者为主要对象的教材,因此我们在导论中还特别描述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大概状况。
宏观经济学存在意义,是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对宏观经济现象作出的有效的分析,然后判断和预测宏观经济运行的现状和趋势,从而为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依据。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流派(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之争构成了宏观经济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它们在市场机制能否保证使经济波动回复到均衡状态上面有着截然相反的哲学信念和观点,但是,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毕竟有着各个流派都遵循的规则和方法。
二、补充说明1.宏观经济学导读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从短期看,是要解决实际总产出的决定问题以及为什么实际总产出会围绕潜在总产出发生波动;从长期看,是要探讨潜在总产出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增长,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另外的一些国家经济增长则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因此,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时间概念,因为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当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也各自不同。
在短期里,宏观经济学假定潜在总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固定不变。
在这一假定之下来分析实际总产出的决定与波动问题。
由于潜在总产出水平既定,因而实际总产出的大小就主要取决于总需求。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答案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复习题1.经济学如何像一门科学?答:经济学家努力以科学家的客观态度来探讨经济问题。
用科学的方法提出理论、收集资料,并分析这些资料以努力证明或否定他们提出的理论来研究社会。
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的过程和方法与自然科学的科学家研究自然是一样的。
所以说经济学也是一门科学。
2.为什么经济学家要做出假设?答:假设可以使解释这个世界更为容易。
对不同的问题作出不同的假设,略去对问题的答案没有实质影响的因素,突出实质性的内容,使我们可以集中进行思考。
3.经济模型应该准确地描述现实吗?答:经济模型不需要准确地描述现实。
所有的模型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它们忽略掉了大量不会对研究结果有实质性影响的细节,向我们说明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模型是为了增进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而简化了现实。
4.说出你的家庭参与要素市场的一种方式,以及参与产品市场的一种方式。
答:略。
5.举出一种没有包括在简单的循环流量图中的经济关系。
答:略。
6.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如果一场瘟疫使该经济中的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动?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 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 升。
L1 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 线。
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5图2—1 生产可能性边界7.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描述“效率”的思想。
答:如果经济可以利用它所得到的全部稀缺资源,就可以说这种结果是有效率的。
物理实验(朱基珍)习题答案
第一章复习提要1.什么是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2。
什么是基本量与导出量?(教材P10)物理学中独立定义的单位叫做基本单位,所对应的物理量叫做基本量。
由基本单位导出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对应的物理量叫做导出量。
2.哪些物理量为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基本单位、符号、定义是什么?(教材P10)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等七个物理量为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分别为“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坎德拉”,它们的单位符号分别为“m”、“kg”、“s”、“A”、“K”、“mol”和“cd”,它们的单位定位分别详见教材P10表1-1 。
3.物理实验中有哪些常用的长度测量器具?(教材P11)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有:钢直尺、钢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千分表、测微目镜、读数显微镜、电涡流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光栅传感器、激光干涉仪等。
4.物理实验中有哪些常用的质量测量工具?(教材P11)物理实验中,质量测量最常用的仪器有电子秤、弹簧秤、物理天平、分析天平等。
5.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时间测量工具有哪些?(教材P12)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时间测量仪器有:秒表(停表),指针式机械表、数字显示式电子表、数字毫秒计等。
6.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温度测量工具有哪些?(教材P12)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有水银温度计、热电偶和光测温度计等。
7.物理实验中有哪些常用的电流测量仪表?(教材P12)物理实验中电流测量常用仪器有安培表、检流计、表头、灵敏电流计、万用电表、钳表等。
9.(1)力学、热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2)力学实验的基本功有哪些?(1)略(教材P13)。
(2)仪器的零位校准,水平和铅直调整等调节是力学实验的基本功,务必熟练掌握。
10.(1)电磁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2)电磁学实验的基本功是什么?(1)略(教材P13)。
(2)回路法接线是电磁学实验的基本功,务必熟练掌握。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习题+答案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 平面的画法与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A ∈LB ∈L => L α A ∈αB ∈α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 ∈α、B ∈α、C ∈α.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且P ∈L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a ∥bc ∥b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 注意点: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D C B A α A·α C ·B· A · α P · α Lβ 共面直线=>a ∥c 2⑤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在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 α来表示a α a∩α=A a∥α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其性质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符号表示:a αb β => a∥αa∥b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a βb βa∩b = P β∥αa∥αb∥α2、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1〕用定义;〔2〕判定定理;〔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2.2.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1、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符号表示:a∥αa β a∥bα∩β= b作用:利用该定理可解决直线间的平行问题.2、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符号表示:α∥βα∩γ= a a∥bβ∩γ= b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其性质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如图,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公共点P叫做垂足.Lpα2、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注意点: a>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b>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二面角的概念: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A梭 l βBα2、二面角的记法:二面角α-l-β或α-AB-β3、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2.3.3—2.3.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2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A组一、选择题1.设,为两个不同的平面,l,m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m⊂β,有如下的两个命题:①若∥,则l∥m;②若l⊥m,则⊥.那么< >.A.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B.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C.①②都是真命题D.①②都是假命题2.如图,ABCD-A1B1C1D1为正方体,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BD∥平面CB1D1B.AC1⊥BDC.AC1⊥平面CB1D1D.异面直线AD与CB1角为60°<第2题> 3.关于直线m,n 与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①m ∥,n ∥且∥,则m∥n;②m ⊥,n ⊥且⊥,则m⊥n;③m ⊥,n ∥且∥,则m⊥n;④m ∥,n ⊥且⊥,则m∥n.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③若直线l1,l2与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l1,l2互相平行④若直线l1,l2是异面直线,则与l1,l2都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A.1B.2C.3D.4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直线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内,则l ∥②若直线l 与平面平行,则l 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直线也与这个平面平行④若直线l 与平面平行,则l 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A.0个B.1个C.2个D.3个6.两直线l1与l2异面,过l1作平面与l2平行,这样的平面< >.A.不存在B.有唯一的一个C.有无数个D.只有两个7.把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起,当以A,B,C,D四点为顶点的三棱锥体积最大时,直线BD和平面ABC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90°B.60°C.45°D.30°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B .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C .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D .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9.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一个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②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③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些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 .4B .3C .2D .110.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60°,直线a ⊥c ,则直线b 与c 所成的角的X 围为<>. A .[30°,90°] B.[60°,90°] C.[30°,60°]D.[30°,120°] 二、填空题11.已知三棱锥P -ABC 的三条侧棱PA ,PB ,PC 两两相互垂直,且三个侧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则这个三棱锥的体积为.12.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过P 作PO ⊥平面,垂足是O ,连PA ,PB ,PC .<1>若PA =PB =PC ,则O 为△ABC 的心; <2>PA ⊥PB ,PA ⊥PC ,PC ⊥PB ,则O 是△ABC 的心;<3>若点P 到三边AB ,BC ,CA 的距离相等,则O 是△ABC 的心; <4>若PA =PB =PC ,∠C =90º,则O 是AB 边的点; <5>若PA =PB =PC ,AB =AC ,则点O 在△ABC 的线上. 1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 中,D ,E ,F 分别为各边的中点,G ,H ,I ,J 分别为AF ,AD ,BE ,DE 的中点,将△ABC 沿DE ,EF ,DF 折成三棱锥以后,GH 与IJ 所成角的度数为.14.直线l 与平面所成角为30°,l ∩=A ,直线m∈,则m 与l 所成角的取值X 围是.15.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内有一点P ,由点P 向各面引垂线,垂线段长度分别为d 1,d 2,d 3,d 4,J<第13题>则d 1+d 2+d 3+d 4的值为.16.直二面角-l -的棱上有一点A ,在平面,内各有一条射线AB ,AC与l 成45°,AB ⊂,AC ⊂,则∠BAC =.三、解答题17.在四面体ABCD 中,△ABC 与△DBC 都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 <1>求证:BC ⊥AD ;<2>若点D 到平面ABC 的距离等于3,求二面角A -BC -D 的正弦值;<3>设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为,猜想为何值时,四面体A -BCD 的体积最大.<不要求证明>18. 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BB 1=BC =1,E 为D 1C 1的中点,连结ED ,EC ,EB 和DB .<1>求证:平面EDB ⊥平面EBC ; <2>求二面角E -DB -C 的正切值.19*.如图,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ABCD 中,AD ∥BC ,∠ABC =90°,SA ⊥面ABCD ,SA =AB =BC =1,AD =21.<1>求四棱锥S —ABCD 的体积;<2>求面SCD 与面SBA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 <提示:延长 BA ,CD 相交于点 E ,则直线 SE 是 所求二面角的棱.><第19题>20*.斜三棱柱的一个侧面的面积为10,这个侧面与它所对棱的距离等于6,求这个棱柱的体积.<提示:在 AA 1 上取一点 P ,过 P 作棱柱的截面,使 AA 1 垂直于这个截面.><第20题>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参考答案<第18题><第17题>一、选择题1.D 解析:命题②有反例,如图中平面∩平面=直线n ,l ⊂,m ⊂,且l ∥n ,m ⊥n ,则m ⊥l ,显然平面不垂直平面,<第1题>故②是假命题;命题①显然也是假命题, 2.D 解析:异面直线AD 与CB 1角为45°.3.D 解析:在①、④的条件下,m ,n 的位置关系不确定.4.D 解析:利用特殊图形正方体我们不难发现①②③④均不正确,故选择答案D . 5.B 解析:学会用长方体模型分析问题,A 1A 有无数点在平面ABCD 外,但AA 1与平面ABCD 相交,①不正确;A 1B 1∥平面ABCD ,显然A 1B 1不平行于BD ,②不正确;A 1B 1∥AB ,A 1B 1∥平面ABCD ,但AB ⊂平面ABCD 内,③不正确;l 与平面α平行,则l 与无公共点,l 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没有公共点,④正确,应选B . <第5题>6.B 解析:设平面 过l 1,且 l 2∥,则 l 1上一定点 P 与 l 2 确定一平面,与的交线l 3∥l 2,且 l 3 过点 P . 又过点 P 与 l 2 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即 l 3 有唯一性,所以经过 l 1 和 l 3 的平面是唯一的,即过 l 1 且平行于 l 2 的平面是唯一的.7.C 解析:当三棱锥D -ABC 体积最大时,平面DAC ⊥ABC ,取AC 的中点O ,则△DB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DBO =45°.8.D 解析:A .一组对边平行就决定了共面;B .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互相平行,因而共面;C .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即直线的垂面;D .把书本的书脊垂直放在桌上就明确了.9.B 解析:因为①②④正确,故选B .10.A 解析: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60°,直线c ⊥a ,过空间任一点 P ,作直线 a ’∥a , b ’∥b , c ’∥c . 若a ’,b ’,c ’ 共面则 b ’ 与 c ’ 成 30°角,否则b ’与c ’所成的角的X 围为<30°,90°],所以直线b 与c 所成角的X 围为[30°,90°].二、填空题 11.313212S S S .解析:设三条侧棱长为a ,b ,c .则21ab =S 1,21bc =S 2,21ca =S 3 三式相乘:∴ 81a 2 b 2 c 2=S 1S 2S 3,∴ abc =23212S S S . ∵ 三侧棱两两垂直,∴ V =31abc ·21=313212S S S .12.外,垂,内,中,BC 边的垂直平分.解析:<1>由三角形全等可证得O 为△ABC 的外心;<2>由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O 为△ABC 的垂心; <3>由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O 为△ABC 的内心; <4>由三角形全等可证得,O 为 AB 边的中点;<5>由<1>知,O 在 BC 边的垂直平分线上,或说O 在∠BAC 的平分线上.13.60°.解析:将△ABC 沿DE ,EF ,DF 折成三棱锥以后,GH 与IJ 所成角的度数为60°. 14.[30°,90°].解析:直线l 与平面所成的30°的角为m 与l 所成角的最小值,当m 在内适当旋转就可以得到l ⊥m ,即m 与l 所成角的的最大值为90°. 15.36.解析:作等积变换:4331⨯×<d 1+d 2+d 3+d 4>=4331⨯·h ,而h =36. 16.60°或120°.解析:不妨固定AB ,则AC 有两种可能. 三、解答题17.证明:<1>取BC 中点O ,连结AO ,DO . ∵△ABC ,△BCD 都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 ∴AO ⊥BC ,DO ⊥BC ,且AO ∩DO =O, ∴BC ⊥平面AOD .又AD ⊂平面AOD , ∴BC ⊥AD .<第17题>解:<2>由<1>知∠AOD 为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设∠AOD =,则过点D 作DE ⊥AD ,垂足为E .∵BC ⊥平面ADO ,且BC ⊂平面ABC ,∴平面ADO ⊥平面ABC .又平面ADO ∩平面ABC =AO , ∴DE ⊥平面ABC .∴线段DE 的长为点D 到平面ABC 的距离,即DE =3.又DO =23BD =23, 在Rt △DEO 中,sin =DODE =23,故二面角A -BC -D 的正弦值为23. <3>当=90°时,四面体ABCD 的体积最大.18.证明:<1>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BB 1=BC =1,E 为D 1C 1的中点.∴△DD 1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 1ED =45°.同理∠C 1EC =45°.∴︒=∠90DEC ,即DE ⊥EC .在长方体ABCD -1111D C B A 中,BC ⊥平面11DCC D ,又DE ⊂平面11DCC D ,∴BC ⊥DE .又C BC EC = ,∴DE ⊥平面EBC .∵平面DEB 过DE ,∴平面DEB ⊥平面EBC . <2>解:如图,过E 在平面11DCC D 中作EO ⊥DC 于O .在长方体ABCD -1111D C B A 中,∵面ABCD⊥面11DCC D ,∴EO ⊥面ABCD .过O 在平面DBC 中作OF ⊥DB 于F ,连结EF ,∴EF ⊥BD .∠EFO 为二面角E -DB -C 的平面角.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可得OF =51,<第18题> 又OE =1,所以,tan ∠EFO =5.19*.解:<1>直角梯形ABCD 的面积是M 底面=AB AD BC ⋅)(+21=43=1221+1⨯, ∴四棱锥S —ABCD 的体积是V =31·SA ·M 底面=31×1×43=41.<2>如图,延长BA ,CD 相交于点E ,连结SE ,则SE 是所求二面角的棱. ∵AD ∥BC ,BC =2AD , ∴EA =AB =SA ,∴SE ⊥SB∵SA ⊥面ABCD ,得面SEB ⊥面EBC ,EB 是交线. 又BC ⊥EB ,∴BC ⊥面SEB ,故SB 是SC 在面SEB 上的射影,∴CS ⊥SE ,∠BSC 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SB =22+AB SA =2,BC =1,BC ⊥SB ,∴tan ∠BSC =22=SB BC ,<第19题> 即所求二面角的正切值为22. 20*.解:如图,设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面BB 1C 1C 的面积为10,A 1A 和面BB 1C 1C 的距离为6,在AA 1上取一点P 作截面PQR ,使AA 1⊥截面PQR ,AA 1∥CC 1,∴截面PQR ⊥侧面BB 1C 1C ,过P 作PO ⊥QR 于O ,则PO ⊥侧面BB 1C 1C ,且PO =6.∴V 斜=S △PQR ·AA 1=21·QR ·PO ·AA 1 =21·PO ·QR ·BB 1 =21×10×6 =30.<第20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第二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2)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单项选择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①)A 反映论B 实践论C 先验论D 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②)A 科学兴趣B 社会实践C 求知欲望D 好奇心(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①)A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B 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C 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D 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②)A 发现真理B 改造世界C 创立科学理论D 改造客观规律(7)认识的本质在于(②)A 主体创造B 能动反映C 社会实践D 客观存在(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③)A 概念——判断——推理B 感觉——知觉——表象C 个别——一般——个别D 一般——个别——一般(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④)A 本质认识B 深刻认识C 内在认识D 正确认识(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④)A 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 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 能否付诸实践D 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②)A 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B 一切从实际出发C 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D 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③)A 科学知识B 丰富的经验C 社会实践D 人类的认识能力(1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④)A 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B 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C 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D 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2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④)A 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 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 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D 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③)A 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B 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③)A 认识与实践B 真理与谬误C 真理与价值D 抽象与具体(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③)A 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B 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 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D 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2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②)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③)A 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D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③)A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B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C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D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3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有(④)A 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 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多项选择(36)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①③④)A 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B 要有鲜明的效果w w w .k h d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C 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转化为群众的行动D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7)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①③④)A 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B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前提C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D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提高(3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①③④)A 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B 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向谬误转化(3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①②④)A 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B 在我为间接经验在他人和前人为直接经验C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排斥的D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促进的(4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②③)A 真理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B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C 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D 真理的形式也是客观的(4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①②③④)A 实践具有普遍性品格B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C 由真理的本性决定D 由实践的品格决定(4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说明(①②③④)A 人的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B 人的认识运动是辩证发展的过程C 人的认识运动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D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路线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60)“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说明精神力量(①③④)A 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B 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源泉C 精神力量对社会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D 为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6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基本关系是(②③)A 审美关系B 实践关系C 认识关系D 主从关系(67)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说明(③④)A 真理被推翻,为谬误取代B 谬误本身变成了真理C 真理超出适用范围D 谬误是真理的先导四、判断说明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4.真理是客观的,客观事物就是真理。
第二章复习题答案
第二章复习题答案1. 请简述第二章中提到的主要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概念A、概念B和概念C。
概念A指的是...,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概念B涉及...,例如,...;概念C则是指...,例如,在...情况下。
2. 根据第二章内容,解释为什么说理解概念A对于掌握整个学科至关重要。
答案:理解概念A对于掌握整个学科至关重要,因为...。
它不仅构成了学科的基础,还对后续的学习内容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
3. 描述第二章中提到的实验方法,并分析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第二章中提到的实验方法包括...。
这些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是...,因为它们能够...,从而帮助科学家...。
4. 列举第二章中提到的至少三个关键理论,并讨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第二章中提到的三个关键理论包括理论X、理论Y和理论Z。
理论X主要关注...,而理论Y则侧重于...。
理论Z则将前两者结合起来,探讨...。
这些理论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的理论框架。
5. 根据第二章的讨论,分析概念B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并讨论其可能带来的挑战。
答案:概念B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包括...。
在领域A中,概念B被用来...;在领域B中,它被应用于...。
然而,这些应用也带来了挑战,例如...,需要通过...来克服。
6. 描述第二章中提到的数据分析方法,并解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势。
答案:第二章中提到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
这些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势在于...,因为它们能够...,从而提供了...。
7. 根据第二章的内容,解释为什么说概念C是理解整个学科的关键。
答案:概念C是理解整个学科的关键,因为它涉及到...。
没有对概念C的深入理解,就难以掌握...,进而影响到...。
8. 讨论第二章中提到的案例研究,并分析其对理解相关理论的重要性。
答案:第二章中的案例研究包括...。
这些案例研究对理解相关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因为它们提供了...,使得理论...。
答案复习提要
答案复习提要绪论1、材料分析⽅法有哪些?主要分⼏类?2、显微镜的发展经过了哪⼏代?第⼆章1、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波长和数值孔径2、显微镜的有效放⼤倍数如何确定?有效放⼤倍数,就是⼈眼能够分辨的“⼈眼分辨率” δeye 与物镜的分辨率δ间的⽐值。
⼈眼分辨率δeye ⼀般在0.15~0.30mm 之间,若分别⽤δeye=0.15mm 和δeye=0.30mm ,λ=550nm ,代⼊上式有效放⼤倍数M 满⾜3、试述显微镜物镜数值孔径的重要性。
数值孔径表征物镜的聚光能⼒,是物镜的重要性质之⼀。
通常⽤N.A.表⽰。
显微镜的分辨率δ,显微镜的景深Df ,有效放⼤倍数M 和都与数值孔径有着密切关系。
δ = 0.61λ / N.A.可见,数值孔径⼤,分辨率⾼,景深⼩,有效放⼤倍数⾼。
4、⾦相试样的制备有哪⼏步?第三章1、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与透射电镜有何不同? P 16 ..1000..61.030...500..61.015.0maxmin A N A N o M A N A N M ?≈=?≈=λλAN M A N .1000..500?≤≤?222.).(.).(22.1A N A N n D f -=λ..61.0A N M eyeeyeλδδδ==2、扫描电镜相对于光学显微镜有哪些优点?(作业)3、电⼦束⼊射固体样品表⾯会激发哪些信号? 它们有哪些特点和⽤途? 答:主要有六种:(P18)1)背散射电⼦:能量⾼;来⾃样品表⾯⼏百nm深度范围;其产额随原⼦序数增⼤⽽增多.⽤作形貌分析、成分分析以及结构分析。
2)⼆次电⼦:能量较低;来⾃表层5—10nm深度范围;对样品表⾯化状态⼗分敏感。
不能进⾏成分分析.主要⽤于分析样品表⾯形貌。
3)吸收电⼦:其衬度恰好和SE或BE信号调制图像衬度相反;与背散射电⼦的衬度互补。
吸收电⼦能产⽣原⼦序数衬度,即可⽤来进⾏定性的微区成分分析.4)透射电⼦:透射电⼦信号由微区的厚度、成分和晶体结构决定.可进⾏微区成分分析。
第二单元提纲(答案)2
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四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4.1新文化运动(性质:_思想解放运动_)一、背景:1.辛亥革命后,__君主专制的思想__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2.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文化领域掀起__尊孔复古的逆流__。
3.__民族资产阶级__进一步壮大,要求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
二、过程:1.开始标志时间:___1915年___人物:__陈独秀__地点:___上海___事件:__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___2.指导思想(旗帜):_ _民主和科学__3.代表人物 _陈独秀_、_李大钊_、_胡适_、__鲁迅__4.活动基地:__北京大学__(时任校长:__蔡元培__;办学理念__“思想自由”“兼容并包__,提倡“_学术思想自由_”)5.主要内容(三个提倡,三个反对)(1)提倡_民主_和_科学_,反对_专制_和_愚昧_;(2)提倡__新文学__,倡导用 白话文 代替文言文,反对旧文学;(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影响1.思想领域发生的这场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_思想启蒙_的声音;2._民主科学_、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精神,特别是_青年学生_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2.4.2“五四”运动(性质:_反帝爱国运动_)一、背景 1.一战结束,中国作为_战胜国_提出正当要求却被拒绝。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__失败__。
(导火索)二、过程三、结果1.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3.中国代表团拒绝在《__凡尔赛和约__》上签字。
四、影响(1)此后,中国的_工人阶级__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2)五四运动是中国__新民主主义革命___的开始。
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2.4.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背景:①_俄国十月革命_胜利的消息,使中国正在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_俄国__。
高三人教版语文总复习 第1部分 第2章 专题1 第4节 备考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一部分第二章专题一第四节
小说表达技巧一览表
(续表)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魏晋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诗歌第二章魏晋南北朝诗歌一、复习提要本章应按课文后的“提示”要求,背诵应该背诵的诗篇,且熟记有些诗歌的名句及出处。
熟悉这一章中重要作家的生平经历,尤其是象曹植、左思、陶渊明、庚信等一批作家。
要注意分析一些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同时要从文学史的角度,去把握这一时代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变化。
二、填空题1、“建安文学”中所提到的“三曹”,分别指、、与。
2、“建安七子”中,包括、、刘桢、陈琳、阮藉、徐干和应玚等七人。
其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3、曹丕的《》,是我国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开创了七言的新体制。
4、建安时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被后人称之为“建安之杰”。
5、《咏怀诗》八十二首,是代表品。
6、在正始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与。
7、“白骨露于野,”一句出自于曹操的《》一诗。
8、曹操《蒿里行》诗中,“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前一句指在淮南称帝,后一句指在冀州私刻印玺。
9、建安时期,的诗歌被人称为“汉末实录”,他的这类诗歌以《》诗为代表。
10、“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句出自于曹操的《》一诗之中。
11、“老骥伏枥,;,。
”四句是曹操的名句。
12、《短歌行》主要表现了曹操的急切心情。
13、曹植的诗歌创作,大致以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4、“出门无所见,”一句出自的诗歌之中。
15、《饮马长城窟行》的作者是“建安七子”之一的。
16、《阮步兵集》是的作品集。
17、《咏史》八首是的代表作品。
18、西晋太康时期,有三张、二陆、二潘与一左等一批代表作家,其中三张指、张协与张亢;二陆指与陆云;二潘指与潘尼;一左指。
在当时,最有盛名,而作品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却是。
19、太康之后的永嘉之际,著名的诗人是与郭璞。
20、“,离离山上苗”一语是的名句。
21、《扶风歌》的作者是。
22、“采菊东篱下,”是的名句。
23、在中国诗歌中上,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作家是。
24、“池塘生春草,”一语是的名句。
25、“余霞散成绮,”一语是的名句。
第二章学习重点及讨论题解析
第二章学习重点及讨论题解析一、第二章学习重点解析1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及所属范畴请大家注意2013年修订版教材P35 第 2-3 段或2015年修订版教材 P42第 2-3 段的表述。
在理解时请注意:( 1 )就近代中国国情所决定的革命任务及对象(反帝反封)而言,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应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或民主主义革命)。
无论是资产阶级领导还是无产阶级领导均是如此。
( 2 )以“五四”为界,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新、旧之分。
五四以来中共领导的革命,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它的全称应叫做“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特殊的民族民主主义革命”,而非无产阶级革命(又叫社会主义革命)。
请注意,中共在这一阶段的革命中不仅不反资,反而还提出了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纲领。
( 3 )在十月革命胜利的时代背景下,中共领导的中国革命被(新民主主义革命)划归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阵营。
这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精神上,十月革命为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直接影响了近代中国精英分子对中国发展前途走向的思考;实践上,中共的成立就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而且革命过程中也得到了苏联的军事指导及物质援助。
所以,在身边这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影响下,中国革命的最终走向被确立为“经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而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综上,十月革命以来,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新式的、特殊的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简称新民主主义革命)。
它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1 )帝国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对象。
这是因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正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
( 2 )以官僚资本主义为革命对象,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它是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勾结在一起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完整word版)第二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word版)第二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亲爱的读者: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
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第二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通常应包括()。
A、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B、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D、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2.一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一般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A、CPU、键盘、鼠标和显示器B、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C、主机、显示器、打印机和电源D、主机、显示器和键盘3.CPU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它是由()组成的。
A、运算器和存储器B、控制器和存储器C、运算器和控制器D、加法器和乘法器4.CPU中的控制器的功能是()。
A、进行逻辑运算B、进行算术运算C、控制运算的速度D、分析指令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5.计算机的存储系统通常包括()。
A、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B、软盘和硬盘C、ROM和RAMD、内存和硬盘6.计算机的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它是由()构成的。
A、随机存储器和软盘B、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C、只读存储器和控制器D、软盘和硬盘7.随机存储器简称为()。
A、CMOSB、RAMC、XMSD、ROM8.计算机一旦断电后,()中的信息会丢失。
A、硬盘B、软盘C、RAMD、ROM9.在下列存储器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
A、软盘B、光盘C、硬盘D、内存10.ALU完成算术操作和()。
A、存储数据B、奇偶校验C、逻辑操作D、二进制计算11.计算机硬件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下面()不属于这5个基本组成部分。
A、运算器和控制器B、存储器C、总线D、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12.微型计算机是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存储器和()组成。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唐金制]范文
A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第二章 点 、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练习(P43) 1、D ; 2、(1)不共面的四点可确定4个平面;(2)共点的三条直线可确定1个或3个平面 3、(1)× (2)√ (3)√ (4)√4、(1)A ∈α,B ∉α; (2)M ∉α,M ∈a ; (3)a ⊂α a ⊂β练习(P48) 1、(1)3条。
分别是BB ’,CC ’,DD ’. (2)相等或互补2、(1)∵BC ∥B ’C ’,∴∠B ’C ’A’是异面直线A ’C ’与BC 所成的角。
在RT△A ’B ’C ’中,A ’B ’B ’C ’B ’C ’A ’=45°.因此,异面直线A ’C ’与BC 所成的角为45°(2)∵AA ’∥BB’,∴∠B ’BC ’是异面直线AA ’与BC ’所成的角。
在RT △B ’BC ’中,B ’C ’BB ’=AA=2,∴BC ’=4,∠B ’BC ’=60°.因此,异面直线AA ’与BC ’所成的角为60°练习(P49) B练习(P50)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它们的交线有一条或三条习题2.1 A 组(P51)1、图略 2、图略3、(1)√ (2)× (3)√ (4)× (5)×4、(1)θ, (2)8, (3)2, (4)平行或在这个平面内, (5)b ∥平面α或b 与α相交, (6)可能相交,也可能是异面直线。
5、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第三条直线有两点在此平面内,所以它也在这个平面内。
于是,这三条直线共面。
6、提示:利用平行关系的传递性证明AA ’∥CC ’,又利用相等关系的传递性证明AA ’=CC ’,因此,我们可得平行四边形ACC ’A ’,然后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B=A ’B ’,AC=A ’C ’,BC=B ’C ’,因此,△ABC ≌△A ’B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复习提要参考答案
1. 系统误差来源于哪些因素?
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理论误差、仪器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等。
2. 实验测量分哪几类?为什么测量结果都带有误差?
按测量方式分,实验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按测量条件分,测量又可分为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对各种物理量的测量,一般均力图得到真值。
但是由于受到测量仪器灵敏度和分辨率的影响,实验原理的近似性,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测量者自身因素的局限,测量总是得不到真值。
所以测量结果都带有误差。
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中,并且贯穿测量过程的始终。
误差的大小反映了人们的认识接近于客观真实的程度。
3. 系统误差如何分类?
按系统误差对结果的影响可分为恒定的系统误差、周期变化的系统误差和累积误差。
按掌握的程度可分为可定系统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
4. 随机误差具有哪些性质?
随机误差具有单峰性、对称性、有界性和抵偿性。
5. 如何理解测量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测量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都是评价测量结果优劣的。
测量的精密度反映测量时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是描述测量重复性高低的。
即精密度越高,反映仪器越精密,数据越集中;测量的准确度则反映测量时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是描述测量值接近真值的程度的;测量的精确度反映测量时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合成大小的程度,它是指测量结果的重复性高低及接近真值的程度。
6. 仪器的最大误差与标准误差的关系如何?
仪器的最大误差仪∆与标准误差仪σ的关系为:C /仪仪∆=σ
其中C 称为置信系数,它由仪器误差的概率分布决定。
7. 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常见有哪些方法?结合具体实验举例说明。
8. 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的觉方法有:修正法、交换抵消法、替代消除法、异号测量法、半周期间测法。
对可定系统误差,常用修正法来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如由于仪器零点不准引起的误差,可通过校准零点读数或记录零点读数来修正。
对未定系统误差,通常是用恰当的测量方法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
如交换抵消法(交换被测物与参照物的位置的方法),可用于“不等臂天平”、“电桥比率臂”等;替代消除法(用标准参考物替代被测物的方法),可用于“电桥”、“电位差计”等;异号测量法(改变测量条件使两次测量中系统误差的符号相反从而可在求平均值时被抵消的方法)。
可用于“霍尔效应”、“灵敏电流计测电流”等实验中;半周期间测法(用相隔半个周期的测量结果求平均,可有效地消除周期性变值系统误差等的方法),可用于“分光计实验”、“测角仪器中心轴偏心装置”等。
9. 有效数字的位数由什么因素决定?
有效数字的位数是由测量仪器的精度和被测对象共同决定的。
10. “四舍六入、逢五配偶”原则与“进位法”有何区别?它们各应用于哪种情况? “四舍六入、逢五配偶”原则:对保留数字末位以后的部分:小于5则舍,大于5则入,等于5则把末位凑为偶数,即末位是奇数则加入(五入),末位是偶数则不变(五舍),这称
为“四舍六入,逢五配偶”规则。
它适用于平均值的计算。
所谓“进位法”,即只要舍去1~9的,均要进一位。
它适用于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的计算。
10。
有效数字的运算中,正确数如何处理?
正确数不是由测量得来的,不存在存疑的问题。
它不适用于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运算中只须由其它测量值的有效数字的多少来决定运算结果中的有效数字即可。
11.根据有效数字的加减法运算法则、乘除法运算法则分别得到一条仪器选择原则。
这两条
原则的具体内容各是什么?
根据有效数字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可知:若干个直接测量量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时,选用精度相同的仪器最为合理。
这是仪器选择原则之一。
根据有效数字的乘除法运算法则可知:测量的若干个量,若是进行乘除法运算,应按有效数字位数相同的原则来选择不同精度的仪器。
这是仪器选择原则之二。
12.什么叫不确定度?什么叫置信区间?什么叫置信概率?
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称之为不确定度,它是表征被测量值的真值所处的量值范围的评定,是测量质量的表征。
表示测量值x 的误差范围或叫置信区间。
测量值落在给定误差范围内的概率称为测量数据的置信度或置信概率。
13.用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的三个主要原则是什么?
用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的三个主要原则是:
1)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分成A 、B 两类。
A 类不确定度分量是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B 类不确定度分量是根据经验或其他信息进行估计,用非统计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2) 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是各分量平方和的正平方根。
3) 根据需要可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乘以一个系数因子t ,作为展伸不确定度,使测量结果能以高置信度包含被测真值。
14.用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的书写规范是怎样的?
1)单次直接测量结果的规范表示:
X U X X ±=测
的形式,式中测X 为测量值,X U 常用仪器的最大误差仪∆表示。
(注:遇到下面几种情况,常进行单次测量:一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进行多次测量;二是由于仪器精度较低,随机误差很小,多次测量读数相同,不必进行多次测量;三是被测对象不稳定,多次测量的结果并不能反映随机性,此时多次测量已失去意义;四是对测量的准确程度要求不高,只测一次就够了。
)
2)多次直接测量结果的规范表示:
⎪⎩
⎪⎨⎧⨯=±=%10068.068.0X U U U X X r P=68% 3)间接测量结果的规范表示:
⎪⎩
⎪⎨⎧⨯==±= 100% 68%)(P w U U U w w r w 4)有参考值或理论值时测量结果的规范表示:
⎪⎩
⎪⎨⎧⨯-== 100% 理理测测W W W U W W r 15.测量结果中,有效数字的位数是如何确定的?
(a )不确定度中间运算过程的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且用“进位法”截尾,以保证其置信概率水平不降低。
所谓“进位法”,即只要舍去1~9的,均要进一位。
如21.0=U cm 取3.0=U cm 。
(b )在结果中,总不确定度U 一般只取一位有效数字,当U 的首位有效数字小于4时,也可取两位有效数字,若仪器示值误差为两位有效数字时也可取两位有效数字,按“进位法”截尾。
r U 一律取两位有效数字的百分数表示,并按“进位法”截尾。
(c )结果表示中的平均值其最后一位数字要与不确定度U 的最后一位对齐,按“四舍六入,逢五配偶”的规则进行取舍。
16.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采用列表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物理实验中常用于处理数据的方法有:列表法,图示图解法,逐差法及最小二乘法等。
列表法特点: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列成表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物理量之间的规律性,有利于求解经验公式。
此外,数据列成表格还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减少或避免差错,省去不必要的重复计算,结果简明扼要。
图示图解法特点:形象、直观。
17.应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优点是什么?应用条件是什么?
逐差法具有充分利用测量数据,减小误差的优点。
另外,利用逐差法还可以绕过一些具有定值的未知量,而求出所需的实验结果。
应用逐差法的条件是:自变量等间距变化,且与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线性关系。
一般来说,用逐差法得到的实验结果比作图法精确,而劣于最小二乘法。
18.应用图示图解法处理实验数据优点是什么?
图示图解法优点:①把数据间函数关系形象直观化,能清楚地看出变量的极大值、极小值、转折点、周期性和某些奇异性;②有利于发现个别不服从规律的数据,可剔除之;③通过描点作图具有取平均的效果;④从曲线图很容易得出某些实验结果(如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值等),读出没有进行观测的对应点(内插法),或在一定条件下从图线的延伸部分读测量范围以外的对应点(外推法)。
此外还可以把某些复杂的函数关系通过一定的变换用直线图表示出来。
19.应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数据的优点是什么?
应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数据的优点是:结果比较准确、可靠。
20.设某一测量列的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问测量值的随机误差落在σ±、σ2±、σ3±
内的概率各是多少?
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时,测量值的随机误差落在σ±、σ2±、σ3± 内的概率分别是:
68.3%,95.4%,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