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广夏案例分析55237

合集下载

银广夏事件案例法律分析(3篇)

银广夏事件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银广夏事件是我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的一起重大财务造假案件,该事件于2001年被揭露,震惊了国内外投资者。

银广夏事件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银广夏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相关法律责任,以期对今后类似事件的防范和打击提供借鉴。

二、事件背景银广夏(现更名为“三友化工”)成立于1996年,主要从事纺织、造纸、化工等业务。

2000年,银广夏在深交所上市,股价一度飙升。

然而,2001年8月,银广夏被揭露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包括虚构销售收入、隐瞒亏损等。

事件曝光后,银广夏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三、法律分析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有义务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公司信息。

银广夏在上市过程中,虚构销售收入、隐瞒亏损等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

2. 证券欺诈行为银广夏通过虚构销售收入、隐瞒亏损等手段,误导投资者,使其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错误判断。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证券欺诈行为包括虚假陈述、误导性陈述等。

银广夏的行为构成证券欺诈。

3. 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1)银广夏公司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的规定,上市公司违反信息披露义务,构成虚假陈述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2)公司负责人银广夏公司负责人在事件中负有直接责任。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公司负责人违反公司章程规定,损害公司利益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会计师事务所银广夏在财务造假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发现其虚假陈述行为。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对其出具的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业务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银广夏事件案例法律分析(3篇)

银广夏事件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银广夏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的一起重大财务造假案,发生于1999年至2001年间。

银广夏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等手段,虚报利润,误导投资者,最终导致公司股票价格暴跌,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

银广夏事件不仅揭示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漏洞,也暴露了公司治理的严重缺陷。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银广夏事件进行分析,探讨相关法律责任的承担。

二、银广夏事件的基本情况1. 事件背景银广夏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营业务为酒类生产和销售。

1999年至2001年,银广夏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等手段,虚报利润,误导投资者。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调查组进驻银广夏,发现其财务造假行为,随即公布该事件。

2. 事件过程(1)虚报利润:银广夏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等手段,虚报利润。

在1999年至2001年期间,银广夏公司虚报利润高达10.59亿元。

(2)误导投资者:银广夏公司通过虚假财务报告,误导投资者。

在虚报利润的过程中,银广夏公司股价持续上涨,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买入。

(3)事件曝光: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调查组进驻银广夏,发现其财务造假行为。

随后,银广夏公司股价暴跌,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

三、银广夏事件的法律分析1. 财务造假的法律责任(1)公司责任: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公司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财务会计报告。

银广夏公司虚报利润,违反了该条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责任: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本法规定,致使公司遭受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银广夏事件中,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明知公司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却未予以制止,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证券欺诈的法律责任(1)证券公司责任: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违反本法规定,从事证券欺诈活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30万元的,处以3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

银广夏案例分析

银广夏案例分析

10
银广夏近几年主要财务指标和资产负债
每股收益 (元) 净资产收益 率 (%) —3.77 34.56 13.56 15.35 主营收入 (万元) 主营利润 (万元) 净利润 (万元)
2001中期 2000年度 1999年度 1998年度
一0.039 0.827 0.510 0.405
7 251 90 899 52 604 60 938
15
三、不可能的产品

银广夏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 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据专家介绍,二氧 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有一个重大局限,就是只有脂溶 性物质才能从中提取,而且往往需要与其他技术相结 合才能生产精度较高的产品。此外,银广夏称,2000 年公司对德国出口了50吨以上的卵磷脂,这至少需要 上千吨原料。但知情人透露,蛋黄卵磷脂的原料蛋黄 粉在国内只有两个生产基地,分别在沈阳和西安,可 事实上两地加起来卖给银广夏的蛋黄粉亦不过30吨。
21
1999年的财务造假从购入原材料开始。董
博虚构了北京瑞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 京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东风实用技术 研究所等单位,让这几家单位作为天津广 夏的原材料提供方,虚假购入萃取产品原 材料蛋黄粉。姜、桂皮、产品包装桶等物 ,并到黑市上购买了发票、汇款单、银行 进账单等票据,从而伪造了这几家单位的 销售发票和天津广夏发往这几家单位的银 行汇款单。
23
最后,董博虚构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收
入23 898.60万元。该虚假的年度财务报 表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 入银广夏公司年报,银广夏公司向社会发 布的虚假净利润高达12 778.66万元
24
2000年接着造假

2000年,财务造假行动继续进行,只是此次已不再需要虚构原材料供 货方。依旧是接受了丁功民的指示,董博伪造了虚假出口销售合同、 银行汇款单、销售发票、出口报关单及德国诚信贸易公司支付的货款 进账单,同时同样指使天津广夏职工伪造了虚假财务凭据。结果, 2000年天津广夏共虚造萃取产品出口收入72 400万元,虚假年度财务 报表由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签 署无保留意见后,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41 764.6431万元。

会计银广夏事件

会计银广夏事件

银广夏业绩的奇迹性转折,是从1998年发端的。这一年,银广夏传 出了来自天津的“好消息”。 1999年,银广夏利润的75%来自于天津广夏;到了2000年,这个 比例更大。 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天津保洁制品有限公司, 1996年通过德国进口了一套泵式牙膏生产设备,因此获得惊人的效益。 1999年,银广夏利润总额1.58亿元,其中76%即来自于天津广夏。 随后,银广夏公告,将再从德国进口两条800立升萃取生产线,后又将 计划升级为两条1500立升×3和一条3500立升×3的生产线。计划中的 生产能力是天津广夏现有生产能力的13倍之多!一时间,市场为其展现 的暴利前景而沸腾。 2000年2月14日,陈川在北京因突发性心肌梗塞去逝。 创始人陈川 的去世,并未使银广夏2000年梦幻之旅受到丝毫影响。在2月17日进行 的董事会改选中,张吉生继任董事会主席,时任天津广夏董事长兼总经 理的李有强升任公司总裁。随后银广夏公布了1999年年报,每股盈利 0.51元,并实行公司历史上首次10转赠10的分红方案。 从1999年12月30日至2000年4月19日不到半年间,银广夏从13.97 元涨至35.83元,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 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
这是个灿烂的未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为之目眩。证券行 业内部,相信银广夏神话的人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多。 一位基金经理说:“(银广夏的业绩)好虽好,但不符合 常识。” 一位著名证券公司农业领域的研究员很久以来都不把银广 夏列入观察范围,问其原因,答:“有研究的必要吗?” 各个证券网站上进行着观点泾渭分明的超级大讨论。著名 的证券专业聊天室“和讯大家谈”里,关于银广夏的帖子数以 千计,质疑者和支持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在那里可以找到 各种传言。 但仅凭“感觉”、传言、争论、甚至“常识”,还是缺乏 依据。记者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跟踪采访,渐渐逼近真相,银广 夏的"神话"被逐步还原了本色。一个即使在并不成熟的中国市 场上也相当少见的特大造假骗局,展现在我们面前。

银广夏案例分析与启示

银广夏案例分析与启示

银广夏案例分析与启示银广夏公司背景简介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

1987年4月,陈川创立“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1993年5月26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广夏)经宁夏体改委宁体改发字(1993)67号文批准筹建,1993年6月14日在宁夏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取宁工商企字第003号《筹建许可证》,1993年8月28日和11月20日经宁夏体改委宁体改发(1993)19号、98号文及1993年11月15日经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993)外经贸资二函字第736号文同意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在宁夏银川市登记注册。

1994年6月17日,银广夏的股票(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此后银广夏投资牙膏、水泥、白酒、牛黄、活性炭、葡萄酒、房地产,但收效并不显著。

1996年公司开始治沙种草,创建闻名于世的银广夏麻黄草种植基地,银广夏由此踏上发迹的征程。

1998年10月20日,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了蛋黄卵磷脂和桂皮、生姜精油、含油树脂等萃取产品出口供货协议,供货金额5600万马克。

1999年天津广夏实现对德国诚信公司出口1.1亿马克,使当年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达到1.58亿元,银广夏股价从13.97元飞涨到35.83元;2000年银广夏创始人陈川去世,宁夏科技厅厅长张吉生接过指挥棒,天津广夏再立新功,当年实现出口1.8亿马克,并且与德国诚信公司续签出口合同60亿元人民币,使银广夏的业绩和股价两个车轮飞转,成为深沪两市屈指可数的蓝筹牛股。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银广夏案例分析分析

银广夏案例分析分析

谢谢大家
2、公司背景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 股票代码000557 发展历史: 1992年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1993年5月开始进行股份制改组; 1994年1月28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告 成立; 1994年6月17日,“银广夏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公司开始时的主要业务为软磁盘生产,然后便逐渐进入了 全面多元化投资阶段
三、总结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方面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方面
审计证据方面
深圳中天 勤会计师 事务所的 重大过失
1、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方面
2、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方面
中天勤在审计中严重失职并非偶然。事务所内部管理混 乱,审计态度随意,审计人员对审计目的、目标、范围以及 需重点关注的事项多数表述不清,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 而且执行不力。在对银广夏的审计中,他们未履行基本的三 级审核制度,审阅与签发均有一人包办,审核工作实际上流 于形式。 而且事务所的名称合并后,并没有进行业务管理的实质 性合并。原来两家事务所目前仍是采用独立运作方式,在内 部管理、质量控制程序及财务等方面尚未统一,各自的业务 也不搭界,代表对外业务风险由中天勤统一承担,而内部业 务各自为阵,没有统一的控制机制。为了追求规模的全国第 一,严重忽视了会计师事务所最重要的业务风险管理。
269 227.78 159 721.06 55 440.19 46 191.20 10 471.52 92 363.32 6 671.89 96 596.83 44 517.69 110 295.86 21 469.86 7 595.49 2.180 0 2.020 0 40.967 52.415 0.424 9
弥天大谎一中国安然事件 银广夏审计案例

银广夏事件分析

银广夏事件分析

“神话”破灭的反思
②加强法制建设 ,提高造假成本
广泛宣传会计法律、法规,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使那些以身试法者意识到违规风险和违规成本远 大于违规收益,使之不敢心存侥幸,冒险过关。
③加强新闻传媒的舆论监督
从我国资本市场上看,新闻传媒的作用不可忽视, 银广夏事件是由新闻界首先揭露出来的。从某种 意义上说,新闻传媒的监督作用更具有独立性。
52 604
60 938
20 858
22 769
12 778.66
8 915.45
资产负债表
\\\年度 名称\\\ 总资产(万元) 流动资产(万元) 应收账款(万元) 存货净额(万元) 长期投资(万元) 固定资产(万元) 无形资产(万元) 流动负债(万元) 长期负债(万元) 股东权益(万元) 资本公积金(万元) 盈余公积金(万元) 每股净资产(元) 调整每股净资(元) 股东权益比率(%) 资产负债率(%) 2001年中期 220 960.88 118 023.37 53 510.58 42 183.10 16 485.13 79 866.24 6 586.14 115 132.92 48 990.60 51 846.90 21 469.86 15 948.42 1.030 0 0.940 0 23.464 74.277 2000年末期 315 129.53 204 576.47 89 639.60 39 482.56 13 075.83 89 489.93 7 987.31 146 110.54 33 888.81 120 852.81 21 469.86 15 948.42 2.390 0 2.150 0 38.350 57.119 2000年中期 269 227.78 159 721.06 55 440.19 46 191.20 10 471.52 92 363.32 6 671.89 96 596.83 44 517.69 110 295.86 21 469.86 7 595.49 2.180 0 2.020 0 40.967 52.415 1999年末期 242 989.64 145 286.25 58 079.85 40 311.06 7 582.12 83 679.85 6 441.43 78 285.21 52 229.93 94 246.00 46 732.93 7 595.49 3.730 0 3.420 0 38.786 53.712

法律责任案例分析

法律责任案例分析

h
4
审计法律责任案例分析 (一)银广夏案件
3、事件的结果 事情真相大白之后,银广夏集团崩溃,进入了 “PT”公司的行列。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也受此 案件的影响,信誉全失,签字注册会计师刘加荣、 徐林文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资格;事务所的执业资 格被吊销,其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也被吊 销,同时,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负责人、签字 注册会计师等人被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股款的情况下,安然公司仍将其记录为股本的增加,同
时增加了应收票据,这一操作使安然公司同时虚增资产
和所有者权益1.72亿美元。 h
8
审计法律责任案例分析 (二)安然公司案件
此外,2001年第一季度,安然公司与这四家公司 签定了若干份远期合同,根据这些合同的要求, 安然公司在未来应向他们发行8.28亿美元的普通 股,以此交换这四家公司出具的应付票据。安然 公司按上述方式将这些远期合同记录为股本和应 收票据的增加,又虚增资产和股东权益8.28亿美 元。
此外,公司以不符合“重要性”原则为由,未采纳安达 信的审计调整建议,导致1997至2000年期间高估净利润 0.92亿美元。
二是通过空挂应收票据高估资产和股东权益
安然公司于2000年设立了四家“特别目的实体”,为解
决这四家公司的资本金问题,公司于2000年第一季度向
他们发行了价值为1.72亿美元的普通股。在没有收到认
上述两项合计,安然公司共虚增资产和股东权益 10亿美元。
h
9
审计法律责任案例分析 (二)安然公司案件
三是通过设立众多的有限合伙企业,通过自我交 易等手段操纵利润
安然公司通过在世界各地设立由其控制的有限合 伙企业进行筹资、避税或避险。设立了约3000家 合伙企业和子公司,其中900家设在海外的避税 地区。为了某些特定目的,安然公司与这些公司 进行了不少关联交易,尽管交易价格严重偏离公 允价值,但并未将其列入合并报表进行抵消。这 些交易使安然公司虚增了很多资产和利润。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是指中国上海市银行广商银行和兴业夏商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于2016年因非法经营集资诈骗被中国监管部门立案查处的事件。

该事件涉及的金额庞大,影响深远,对中国金融行业产生了重要的警示和反思作用。

首先,银广夏事件暴露了中国金融监管的不足。

在该事件中,相关银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并进行高风险投资,而监管部门并未及时发现和查处这一问题。

这说明监管部门在监管能力和手段上存在不足,对银行业的监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银广夏事件凸显了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问题。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核心职能是风险管理,然而在该事件中,相关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明显不足,对高风险业务的把控能力较弱。

此外,银行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也有待加强,以提高对非法活动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再次,银广夏事件揭示了部分商业银行存在的道德风险。

有些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放松了对风险的识别和把控,为非法集资提供了便利。

这种道德风险的存在对金融行业的信誉和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引起相关银行的高度重视。

最后,银广夏事件给投资者和公众带来了沉重的损失。

投资者对于银行业作为资金存储和管理机构的信任受到了严重破坏,一些投资者甚至面临着丧失大量资金的风险。

此外,由于事件的规模较大,对金融市场和经济信心产生了不利影响,给整个经济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综上所述,银广夏事件是一起具有重大警示意义的金融犯罪案件。

它揭示了中国金融监管不足、银行风险管理不到位、道德风险存在等问题,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和稳定造成了一定冲击。

相关部门和银行应从中吸取教训,加强监管措施和内部管理,提高金融业务的风险防控能力,为投资者和公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金融环境。

中国的安然事件银广厦事件解读

中国的安然事件银广厦事件解读
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中国的安然事件: 银广厦事件解读
第五讲 中国的安然事件——银广厦事件解读
银广厦事件的回放: 曾经的辉煌: 1993年11月,由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深
圳广夏微型软盘有限公司、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 限公司合并改组并吸收其他六家发起人共同发起 成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1994年6月17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责任 公司以“银广夏A”的名字在深圳交易所上市。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7.902:4 8:0002:48Jul-2 19-Jul- 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02:48:0002:4 8:0002:48Friday , July 09, 2021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按照GAP标准种植中药材麻黄草。该基地截止2000年底 已收获麻黄草5100吨。该基地1999年12月被国家环保总 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第五讲 中国的安然事件——银广厦事件解读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
银广夏事件是中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起金融丑闻案件,该事件的发生对金融
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银广夏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银广夏事件的起因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

据报道,公司
高管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违法行为,包括虚假宣传、财务造假等。

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金融市场的规范和法律法规,导致了公司的经营困境和投资者的巨大损失。

其次,银广夏事件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投资者对金融
市场的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造成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和市场的不稳定。

另一方面,银广夏事件也对整个金融行业的监管和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规范,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再者,银广夏事件也给公司高管和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

公司高管和从业人员
应当严格遵守金融市场的规范和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避免出现类似的违法违规行为,以维护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的利益。

最后,银广夏事件的发生也提醒了投资者要保持理性和谨慎。

投资者在选择投
资标的时,应当进行充分的调研和风险评估,避免盲目跟风和投机行为,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银广夏事件是一起典型的金融丑闻案件,其发生对金融市场、公司
高管、从业人员和投资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当从这起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规范,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对银广夏事件的深入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金融市场的关注,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

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

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

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是中国股市的第一造假案。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银广夏造假案例及真相,一起来看看吧!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

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一)疑点(1)利润率高达46%(2000年),而深沪两市农业类、中草药类和葡萄酿酒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鲜有超过20%的。

(2)如果天津广夏宣称的出口属实,按照我国税法,应办理几千万的出口退税,但年报里根本找不到出口退税的项目。

2000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毛利5.43亿元,按17%税率计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 9231万元,但公司披露 2000年年末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负数,不但不欠,而且还没有抵扣完。

(3)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与应收款项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合计与短期借款也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考虑到公司当年销售及资金回笼并不理想,显然公司希望以巨额货币资金的囤积来显示销售及回款情况。

(4)签下总金额达60亿元合同的德国诚信公司(fedelity trading gmbh)只与银广夏单线联系,据称为一家百年老店,但事实上却是注册资本仅为10万马克的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5)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都是整数吨位,一次购买上千吨桂皮、生姜,整个厂区恐怕都盛不下,而库房、工艺不许外人察看。

(6)萃取技术高温高压高耗电,但水电费1999年仅20万元,2000年仅70万元。

审计案例分析

审计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4—1】 案例 】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
• 案例分析目的
• 通过阅读案例资料和上网查 阅相关资料, 阅相关资料,了解银广夏审 计失败案的种种表现, 计失败案的种种表现,并掌 握如何查证收入舞弊以及如 何科学控制函证等审计程序。 何科学控制函证等审计程序。
案例资料
一、银广夏虚构利润 银广夏,全称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银广夏,全称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 ),于 日获准在深圳上市, 码:0557),于1994年6月17日获准在深圳上市,曾被称为 ), 年 月 日获准在深圳上市 中国第一蓝筹股” 旗下设有天津广夏、芜湖广夏、 “中国第一蓝筹股”。旗下设有天津广夏、芜湖广夏、上海广 天然物产、贺兰山酿酒等子公司。 夏、天然物产、贺兰山酿酒等子公司。 年的年报披露, 据1999年的年报披露,银广夏当年实现利润总额 年的年报披露 银广夏当年实现利润总额1.58亿 亿 其中76%来自天津广夏。每股盈利 来自天津广夏。 元,其中 来自天津广夏 每股盈利0.51元,并实行公司历 元 史上首次10转赠 的分红方案。 转赠10的分红方案 日至2000年4 史上首次 转赠 的分红方案。1999年12月30日至 年 月 日至 年 19日不到半年间 银广夏股价从13.97元涨至 日不到半年间, 元涨至35.83元 月19日不到半年间,银广夏股价从13.97元涨至35.83元,于 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 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 元新高, 年 月 日完全填权并创下 元新高 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 的价格 元 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 。 2001年8月7日,《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以 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 年 月 日 下简称《陷阱》 一文披露,银广夏利润赖以实现, 下简称《陷阱》)一文披露,银广夏利润赖以实现,以及其神 话得以延续的秘密武器在于萃取技术和利用该技术进行的生产 销售活动,而所谓的萃取技术和萃取产品是“不可能的产量、 销售活动,而所谓的萃取技术和萃取产品是“不可能的产量、 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
反有关法律法规,为银广夏公司出具了严重失实 的审计报告。
五、案例反思
• 1、有三类责任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 银广夏事件的当事人,首先是直接当事人和知情 人,都应承担责任,包括法律责任;(2)对银广 夏的财务报告给予审计的中介机构及相关的责任 人员,因为他们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为上市 公司制造发布虚假信息提供了方便,没有把好第 一道关。光靠证监会来维护市场秩序是绝对不够 的;(3)与银广夏相勾结的大投资者、庄家。他 们两三年来一直在操纵这家公司,使其很快成为 上市公司10强企业,造谣惑众。
• 专家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 “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 品”。
• 以天津广夏(银广夏主要控股子公司)萃取设备 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 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 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 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七大疑点
利润率高达 46%(2000年)
年报无出口退税的项目
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 大,库房、工艺 不许外人察看
水电费低
德国诚信公司 原是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2000年销售收人与应收款项 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
1998年及之前的财 务资料全部神秘“消失
1998年
造假与违规情况 (上)
虚增1 776.10万元,由于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 年及之前年度的财务资料丢失,利润真实性无法确定
每股收益 净资产收益率
(元)
(%)
一0.039
—3.77
0.827 0.510 0.405 0.225
34.56 13.56 15.35 10.10
0.323 0.224 0.295 0.270

会计案例分析银广夏

会计案例分析银广夏

银广夏传奇带来的荣誉地位
1. 被中证•亚商评选为“第二届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第38位 2. 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00年中国大陆一百大上市企业排行榜”第8名 3. 《新财富》隆重推出29家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蓝筹股,银广夏排名第6
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银广夏视察,对该公司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
The end, thank you!
事件回顾
银广夏传奇
业绩转折,传奇开始
银广夏在天津的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订购了一套由德国伍德公司生产的500 立升×3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
1998年接到来自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第一张订单; 1999年银广夏利润总额1.58亿元(其中76%即来自于天津广夏),每股盈利 0.51元,并实行首次10转赠10的分红方案。
业绩暴涨,传奇巅峰 鉴于前景向好,银广夏计划从德国进口升级为两条1500立升×3和一条3500
立升×3的生产线,生产能将达到天津广夏现有生产能力的13倍之多; 2000年年报显示,银广夏在股本扩大一倍的情况下,每股收益增长超过
60%,达到每股0.827元; 2001年3月,银广夏公告,德国诚信公司已经和银广夏签下了连续三年、每
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家上市公司 现主营业务:生态农业产业化、天然物 产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等 原主营业务:牙膏、水泥、海洋物产、 白酒、牛黄、活性炭、文化产业、房地 产,葡萄酒和麻黄草等
银广夏夏背景
公司成立
1993年11月,由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广夏微型软盘有限公司、 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合并改组并吸收其他6家发起人共同发起成立广夏 (银川)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涉案人员处罚判决
人民 法院
2003年9月16日,宁夏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银广夏刑事案做出一审判决, 原天津广夏董事长兼财务总监董博因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 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同时,法院以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分别判处原 银川广夏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李有强、原银川广夏董事兼财务总监兼总会计 师丁功名、原天津广夏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阎金岱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并 处罚金3万元至8万元;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深圳中天 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加荣、徐林文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二年零三个 月,并各处罚金3万元。

“银广夏”事件分析

“银广夏”事件分析
1999.12.30股票13.97元 →2000.12.29股票 37.99元
二、疑点
利润率高达 46%(2000年)
出口退税的项目
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 库房、工艺
不许外人察看
水电费低
德国诚信公司 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销售收人与应收款项 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
1998年及之前的财 务资料全部神秘“消失
股票筹资风险
1、从狭义的角度讲,股票筹资风险是指发行股票筹资时 由于发行数量、发行时机、筹资成本等原因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的可能性。
2、从广义上讲,股票筹资风险还包括筹资后资营运金风险和 退市风险。
• 1.股票价格背离其架子而造成的经营风险。
在我国目前状况下,证券市场还不是非常完善, 股票市场实则是一个投机市场,股票的价格往往不 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真实经济状况。这就给银广夏 撒下弥天大谎做了铺垫。
“银广夏”事件分析
一、弥天大谎一中国安然事件
•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 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1994年6 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 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
5、建立投资责任追究机制 谁决策谁负责是投资决策的基本原则,公司内 部要建立投资决策、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将投 资效果与投资决策者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成本,防止 滥发股票,降低投资决策的人为风险,促使决策者 谨慎决策,更好地用好股东的钱。
由于经济改革方兴未艾,具有中国特色的股 份制企业正处于试点过程,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也 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我们应强化风险意识和竞争意 识,对股份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不 断地探索和研究。

银广夏案例

银广夏案例

案例1银广夏A——世纪绩优与世纪骗局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一年股价上涨440%,相关中介机构受罚,中小股东权益如何保护?案例介绍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557)注册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司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1993年5月开始进行股份制改组,以原公司及其他8家发起人的净资产与投资折为4 400万股发起人股,于1993年12月21日至12月26日发行职工股300万股,社会公众股2 700万股,总量3 000万的普通股,发行价3.98元。

1994年1月28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同年6月17日“银广夏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公司经营范围: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动植物的养殖、种植、加工、销售;食品、日用化工产品、酒的开发、生产、销售;房地产的开发、餐饮、客房服务、经济信息以及咨询服务。

因银广夏全资子公司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造假,中国证监会于2000年8月3日,对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立案调查。

一、银广夏与天津广夏表1-1 银广夏控股子公司一览表(截至2000年12月31日) (26个子公司)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控股子公司——天津宝洁制品有限公司,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

由上可见,天津广夏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最大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生物萃取化工产品,截至2000年6月底财务报表显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中,资产总额119 662.18万元,负债总额55 808.95万元,其中银行借款14 307万元,股东权益63 853.23万元。

银广夏近几年主要财务指标和资产负债表如表1—2所示:近几年资产负债表从以上银广夏披露信息我们看到,该公司1999、2000年业绩连续翻番,提升较快,并因而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媒体2001年8月2日率先揭开银广夏造假内幕。

银广夏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分析

银广夏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分析

5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机 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和 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力 度,防止他们进行财务 造假和其他违法违规行 为。同时,应加强对会 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的监督,确保财务报表 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结论与展望
总之,银广夏的案例是一个严重的违反会计职 业道德的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
治理,以维护市场的公正与公平
-
1 2 3
4
PART 1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1
银广夏是中国的一家上市公司,其业务涉及能源、交通、物流等领 域
近年来,银广夏因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而引发了广泛关注
2
3
这起事件始于2019年,当时银广夏公布了一份财务报告,显示公司 利润大幅增长,但随后被曝出该报告存在严重虚假记载
经调查,发现银广夏的会计人员为了迎合公司管理层的需求,故意 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严重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
案例分析
影响分析
银广夏的财务造假事件曝光后,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 降低,导致股价大幅下跌。此外,公司还遭受了监管机构的罚款和处罚 银广夏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行为对整个行业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该事件引起了 公众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真实性的质疑,对整个资本市场的信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银广夏的财务造假事件对会计行业的形象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公众对会计行业的信任 度降低,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质疑。这一事件促使监管机构加强对会计行业 的监管和审查,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正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健康、公正、透 明的市场环境
-
THANK YOU
ENGLISH
可爱/简约/卡通
结论与展望
展望
未来,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进一步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董事会制度,确保董事会能够有 效地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和制衡。同时,应设立独立董事制度,以增强董事会的 独立性和公正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广夏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

1994年,银广夏上市,在市场上各种神话和辉煌。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之后,中国证监会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认定: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忆多元,虚增利润忆多元,而天津广夏在造假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负责银广夏审计业务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为银广夏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最终,参与造假者受到法律惩处。

二、银广夏公司的基本情况1、公司简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557)注册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司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1993年5月开始进行股份制改组,以原公司及其他8家发起人的净资产与投资折为4 400万股发起人股,于1993年12月21日至12月26日发行职工股300万股,社会公众股2 700万股,总量3 000万的普通股,发行价3.98元。

1994年1月28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同年6月17日“银广夏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截止2007年2月28日,公司总股本605,007,626元。

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家上市公司。

2、经营范围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动植物的养殖、种植、加工、销售;食品、日用化工产品、酒的开发、生产、销售;房地产的开发、餐饮、客房服务、经济信息以及咨询服务。

3、银广夏与天津广夏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控股子公司——天津宝洁制品有限公司,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

由上可见,天津广夏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最大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生物萃取化工产品,截至2000年6月底财务报表显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中,资产总额119 万元,负债总额55 万元,其v1.0 可编辑可修改中银行借款14 307万元,股东权益63 万元。

从以上银广夏披露信息我们看到,该公司1999、2000年业绩连续翻番,提升较快,并因而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媒体2001年8月2日率先揭开银广夏造假内幕。

经查发现银广夏利润主要来自天津子公司。

天津子公司则是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1.78亿元,2000年5.67亿元。

同时查明,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注册会计师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为银广夏公司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

银广夏关于天津广夏的情况报告如下:银广夏1998年10月19日发布的公告称,天津广夏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出口供货协议,天津广夏将每年向这家德国公司提供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所生产的蛋黄卵磷脂50吨,及桂皮精油、桂皮含油树脂和生姜精油、生姜含油树脂产品80吨,金额超过5 000万马克。

2000年1月19日《证券时报》第12版公告——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于2000年1月14日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供货合同,卖方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商品为姜精油、姜油树脂、桂皮树脂等,合同金额为1.1亿德国马克,交货期2000年4月至2000年12月。

2001年3月1日《证券时报》董事会公告公司与德国Fidelity Trading GmbH(中文译为诚信贸易公司),于近日签订了后续三年出口供货总协议。

协议金额每年为亿马克,按2001年2月28日人民币兑换德国马克市场基准价1:1,折计人民币每年20亿元。

2001年协议执行期为4月1日至12月31日,付款方式为信用证或电汇。

4、造假过程据庭审记录,1999年11月,董博接到了广夏(银川)实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兼董事局秘书丁功民的电话,要求他将每股的利润做到0.8元。

董某便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得出天津广夏公司需要制造多少利润,进而根据这一利润,计算出天津广夏需要多大的产量、多少的销售量以及购多少原材料等数据。

1999年的财务造假从购入原材料开始。

董博虚构了北京瑞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京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东风实用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让这几家单位作为天津广夏的原材料提供方,虚假购入萃取产品原材料蛋黄粉。

姜、桂皮、产品包装桶等物,并到黑市上购买了发票、汇款单、银行进账单等票据,从而伪造了这几家单位的销售发票和天津广夏发往这几家单位的银行汇款单。

有了原材料的购入,也便有了产品的售出,董博伪造了总价值5 610万马克的货物出口报关单四份、德国捷高公司北京办事处支付的金额5 400万元出口产品货款银行进账单三份。

为完善造假过程,董博又指使时任天津广夏萃取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阎金岱伪造萃取产品生产记录。

于是,阎金岱便指使天津广夏职工伪造了萃取产品虚假原料入库单、班组生产记录、产品出库单等。

最后,董博虚构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收入23 898.60万元。

该虚假的年度财务报表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入银广夏公司年报,银广夏公司向社会发布的虚假净利润高达12 778.66万元。

2000年,财务造假行动继续进行,只是此次已不再需要虚构原材料供货方。

依旧是接受了功民的指示,董博伪造了虚假出口销售合同、银行汇款单、销售发票、出口报关单及德国诚信贸易公司支付的货款进账单,同时同样指使天津广夏职工伪造了虚假财务凭据。

结果,2000年天津广夏共虚造萃取产品出口收入72 400万元,虚假年度财务报表由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签署无保留意见后,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41 764.6431万元。

2001年年初,为进一步完善造假程序,董博虚报销售收入从天津市北辰国税局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500份。

除向正常销售单位开具外,董博指使天津广夏公司职员付树通以天津广夏公司名义向天津禾源公司(系天津广夏公司萃取产品总经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90份,价税合计22 145.6594万元,涉及税款3764.7619万元,后以销售货款没有全部回笼为由,仅向北辰区国税局交纳“税款”500万元。

2001年5月,为中期利润分红,银广夏总裁李有强以购买设备为由,向上海金尔顿投资公司借款1.5亿元打入大津禾源公司,又以销售萃取产品回款的形式打回天津广夏账户,随后其中1.25亿元以天津广夏利润的形式上交广夏公司。

据董博当庭供述,在造假过程中,部分财务单据及所涉及的银行公章,是其在电脑上制作出来的。

这样,依据庭审及起诉书,银广夏造假是一个由李有强同意、丁功民授意、董博实施、阎金岱协助,以及刘加荣、徐林文“明知”有假而不为的过程。

三、背景分析1、国家背景1999-2001年,在世界经济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国家开始重视发展高科技。

中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西部大开发正式开始,全面协调区域发展。

2、萃取产业背景超临界流体技术是高新技术支撑的、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未来15年内当前优先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导》,超临界萃取成套设备被科技部列入200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四、案例发端如果说银广夏的表现是一个神话,那么,“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简单的解释就是:这是一种根据二氧化碳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性质进行天然原料萃取的技术,在专家和同行的眼里,银广夏凭此取得的惊人效益,处处是疑点。

不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第一,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其所宜称的数量。

第二,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缪。

第三,银广夏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萃取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此外,疑点还有很多。

(1)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与应收款项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合计与短期借款也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

(2)利润率高达46%(2000年),而深沪两市农业类、中草药类和葡萄酿酒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鲜有超过20%的。

(3)依据2000年1月19日《证券时报》第12版公告——卖方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于2000年1月14日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供货合同,协议金额每年为亿马克,按2001年2月28日人民币兑换德国马克市场基准价1:1,折计人民币每年20亿元。

(4)银广夏只用3个小时就可以将卵磷脂提取出来,且已掌握了特别技术,能大幅提升产能。

蛋黄卵磷脂的提取中,天津广夏的500立升×3设备可将萃取时间从10个小时缩短到3个小时并进一步缩短到30分钟;通过“在线监测”设备,把萃取时间缩短到十几分钟;天津广夏生产的蛋黄卵磷脂的精度从35%提高到97%(5)天津广夏原料购买环节,购买批次很少,批量很大,都是整数吨位,且一次购买上千吨桂皮、生姜之类。

(6)天津广夏1999年水电费20万元,2000年70万元。

(7)银广夏编制合并报表时,未抵销与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且由于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和广夏(固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暂停营业,未进行会计报表合并。

五、案例调查及处理2001年8月3日,中国证监会对广夏实业有限公司正式立案调查。

8月6日,调查组进驻银广夏,对公司整体情况进行调查,初步认定银广夏存在造假问题,“重灾区”是银广夏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公司。

银广夏被深交所紧急停牌,2001年8月9日起停牌30天。

2002年5月中国证监会对银广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利润77 156.70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1776.10万元,由于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年及之前年度的财务资料丢失,利润真实性无法确定;1999年虚增17 781.86万元,实际亏损 5 003.20万元;2000年虚增56 704.74万元,实际亏损14 940.10万元;2001年1-6月虚增894万元,实际亏损2 557.10万元。

从原料购进到生产、销售、出口等环节,公司伪造了全部单据,包括销售合同和发票、银行票据、海关出口报关单和所得税免税文件。

银广夏的这些问题,财政部、证监会以基本查清,有关方面也已作出严厉处罚。

财政部吊销签字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并会同证监会吊销其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同时,追究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的责任;2012年2月26日,处罚执行完毕。

2002年4月23日,鉴于公司存在“隐瞒重大事实,虚假披露信息行为”,证监会对银广夏处以罚款60万元,并责令其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