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磁共振和弥散张量成像课件
03 DTI在临床诊断中 的应用
脑部疾病的DTI表现
脑部肿瘤
DTI可以检测肿瘤对周围白 质纤维束的浸润和破坏, 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 分级。
脑卒中
DTI可以显示脑卒中后白质 纤维束的损伤程度,有助 于判断预后和制定康复计 划。
癫痫
DTI可以检测癫痫病灶对周 围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有 助于癫痫灶的定位和手术 治疗。
DTI可以检测肌腱损伤后纤维排列和走向的变化, 有助于肌腱损伤的诊断和康复。
关节软骨损伤
DTI可以显示关节软骨损伤后纤维排列和走向的变 化,有助于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肌肉萎缩
DTI可以检测肌肉萎缩后纤维排列和走向的变化, 有助于肌肉萎缩的诊断和治疗。
04 DTI与功能连接研 究
功能连接的概念与测量方法
脊髓疾病的DTI表现
脊髓肿瘤
DTI可以检测肿瘤对脊髓白质纤 维束的浸润和破坏,有助于肿瘤
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
脊髓损伤
DTI可以显示脊髓损伤后白质纤 维束的损伤程度,有助于判断预
后和制定康复计划。
脊髓炎
DTI可以检测炎症对脊髓白质纤 维束的改变,有助于炎症的诊断
和治疗。
肌肉骨骼疾病的DTI表现
肌腱损伤
02 弥散张量成像( DTI)基础
DTI的概念与原理
DTI(弥散张量成像)是一种基 于磁共振的成像技术,用于研究 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运动。
它通过测量多个方向的扩散敏锐 梯度,获取水分子的扩散系数和 方向性,从而反应组织的微观结
构和纤维排列。
DTI原理基于分子扩散的随机性 ,通过测量扩散系数和方向性, 可以反应组织的微观结构和纤维
通过DTI技术,可以研究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方向性以及各向异性扩散系数等参数 ,从而评估大脑功能连接的强度和方向性。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原理及应用课件
肝脏病变诊断
肝硬化
DWI可观察肝脏硬化的程度和范围,为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肝癌
DWI可检测到肝癌病灶,并观察病灶内部水分子扩散情况,辅助肝癌的诊断和治 疗效果评估。
其他应用领域
骨骼系统
DWI可用于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如 骨肿瘤、骨髓炎等。
泌尿系统
DWI可观察肾脏、膀胱等泌尿系统器 官的病变,如肾结石、膀胱癌等。
扩散系数与表观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
描述水分子的真实扩散能力的参数,受组织微观结构的影响 。
表观扩散系数
在弥散加权成像中测量到的扩散系数,受组织微观结构和磁 场不均匀性的影响。
2023
PART 0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应 用
REPORTING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
01
02
03
脑梗塞
通过观察DWI图像上病变 部位的信号强度和范围, 早期发现脑梗塞,为及时 治疗提供依据。
癫痫
DWI可检测到脑部癫痫病 灶,为癫痫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帮助。
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 病等,DWI可观察到脑部 结构变化和神经纤维的损 害。
肿瘤鉴别与分级
肿瘤鉴别
DWI可区分良恶性肿瘤,通过观察肿瘤内部水分子扩散程度,为肿瘤性质的判 断提供依据。
肿瘤分级
根据DWI图像上肿瘤信号强度和扩散系数,可以对肿瘤进行分级,评估病情严 重程度。
202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原理及应用课件
https://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引言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原理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 • 弥散加权成像的优缺点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核磁共振_扩散加权像的原理及临床-PPT精选文档29页
弥散成像的基本知识
• 弥散的基本概念
– 自由水的布朗运动
• 影响因素
– 组织结构 – 生化特性 – 温度 – 外加使局部组织运动的因素
• 测量方法
– 生物、物理方法 – 放射活性或荧光标记 – 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是目前在人体上进行水分子弥散测量与成像的唯一方法
1/23/2020
1
[( r2 –r0) (r1 – ] r0) ● = 6Dt
1/23/2020
12
弥散成像的临床应用
1/23/2020
13
DWI在神经系统的应用
● 急性脑缺血
● 肿瘤
● 癫痫
●
Parkinson病等变性性疾病 指导临床治疗
●
1/23/2020
14
发病35分钟的脑卒中
1/23/2020
20
发病7小时的脑卒中
1/23/2020
21
发病3小时的脑卒中
1/23/2020
质子在沿梯度场进行弥散运动时,其自旋频率会发生
改变。结果是回波时间内相位不能重聚,导致信号下降。
1/23/2020
3
自由水
受限水
1/23/2020
10
0
3DZ30
-10
-1 0 -1 0
0
3DY30
0
10
10
3DX30
10
3DZ30 0
-10
-1 0
-1 0
0
3DY30
0
3DX30
10
10
4
b =γ2Gδ2 (△–δ/3 )
1/23/2020
24
颈 髓 弥 散 成 像
1/23/2020
• 弥散的基本概念
– 自由水的布朗运动
• 影响因素
– 组织结构 – 生化特性 – 温度 – 外加使局部组织运动的因素
• 测量方法
– 生物、物理方法 – 放射活性或荧光标记 – 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是目前在人体上进行水分子弥散测量与成像的唯一方法
1/23/2020
1
[( r2 –r0) (r1 – ] r0) ● = 6Dt
1/23/2020
12
弥散成像的临床应用
1/23/2020
13
DWI在神经系统的应用
● 急性脑缺血
● 肿瘤
● 癫痫
●
Parkinson病等变性性疾病 指导临床治疗
●
1/23/2020
14
发病35分钟的脑卒中
1/23/2020
20
发病7小时的脑卒中
1/23/2020
21
发病3小时的脑卒中
1/23/2020
质子在沿梯度场进行弥散运动时,其自旋频率会发生
改变。结果是回波时间内相位不能重聚,导致信号下降。
1/23/2020
3
自由水
受限水
1/23/2020
10
0
3DZ30
-10
-1 0 -1 0
0
3DY30
0
10
10
3DX30
10
3DZ30 0
-10
-1 0
-1 0
0
3DY30
0
3DX30
10
10
4
b =γ2Gδ2 (△–δ/3 )
1/23/2020
24
颈 髓 弥 散 成 像
1/23/2020
核磁共振_扩散加权像的原理及临床ppt课件
△δ
△δ
G
G
δ
δ
△
9/8/2019
7
b =γ2Gδ2 (△–δ/3 )
b值是反映附加梯度场性质的参数 b值的与信号衰减成正比
9/8/2019
8
● 各项同性:弥散成像在x,y,z三个方
向上加载梯度回波,立体测量三个方向
上总的回波
●
各项异性:从6至55个方向加在梯度测
量水分子的弥散
9/8/2019
10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9/8/2019
30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9/8/2019
31
9/8/2019
32
183-3
9/8/2019
24
9/8/2019
颈 髓 弥 散 成 像
25
eADC
9/8/2019
Metastasis of a colic canceAr DC
28
9/8/2019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29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9/8/2019
12
弥散成像的临床应用
9/8/2019
13
DWI在神经系统的应用
● 急性脑缺血
● 肿瘤● 癫痫●源自Parkinson病等变性性疾病 指导临床治疗
●
9/8/2019
14
发病35分钟的脑卒中
9/8/2019
20
发病7小时的脑卒中
9/8/2019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重型颅脑损伤应用评价ppt课件
侧与对侧比较,p<O.01 • ▽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比较p<O.05 • ▼表示梗塞对侧超急性期与急性期、亚急性期比较p<O.05
图A为测梗塞侧及对侧ADC值 图B测双额部挫伤ADC值
A
B
各个病期梗塞灶ADC 值变化
在超早期,梗塞区脑组织细胞毒性脑水肿, 组织内水含量尚未有明显变化,组织内水 分子弥散强度下降,ADC值降低,在DWI 图像上呈高信号。进一步发展,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细胞通透性增加,细胞间隙水 分聚积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水分子弥散 能力进一步下降,ADC值进一步降低 ,并 维持一定时间至亚急性期升高。
热点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 弥散张量成 像(DTI)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塞以 及判断伤情、损伤部位、范围、病情进展及 预后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念。
颅脑损伤合并梗塞
▪ 外伤合并梗塞是影响脑外伤伤情及预后重 要因素,其病情发展判断、诊断、治疗存 在一个“时间差”,而且临床症状常被原 发脑外伤症状所掩盖,CT、常规MRI发现 异常要在梗塞后6-12小时以上,不能在超早 期得到及时诊断治疗。
ADC值
各期梗塞侧与对侧的 ADC关系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超急性期
急性期
亚急性期
梗塞侧 梗塞对侧
各期梗塞侧与对侧FA值关系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超急性期
急性期
亚急性期
梗塞侧 梗塞对侧
预后不同两组与对照组各感兴趣区
ADC值( x±S)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图A为测梗塞侧及对侧ADC值 图B测双额部挫伤ADC值
A
B
各个病期梗塞灶ADC 值变化
在超早期,梗塞区脑组织细胞毒性脑水肿, 组织内水含量尚未有明显变化,组织内水 分子弥散强度下降,ADC值降低,在DWI 图像上呈高信号。进一步发展,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细胞通透性增加,细胞间隙水 分聚积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水分子弥散 能力进一步下降,ADC值进一步降低 ,并 维持一定时间至亚急性期升高。
热点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 弥散张量成 像(DTI)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塞以 及判断伤情、损伤部位、范围、病情进展及 预后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念。
颅脑损伤合并梗塞
▪ 外伤合并梗塞是影响脑外伤伤情及预后重 要因素,其病情发展判断、诊断、治疗存 在一个“时间差”,而且临床症状常被原 发脑外伤症状所掩盖,CT、常规MRI发现 异常要在梗塞后6-12小时以上,不能在超早 期得到及时诊断治疗。
ADC值
各期梗塞侧与对侧的 ADC关系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超急性期
急性期
亚急性期
梗塞侧 梗塞对侧
各期梗塞侧与对侧FA值关系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超急性期
急性期
亚急性期
梗塞侧 梗塞对侧
预后不同两组与对照组各感兴趣区
ADC值( x±S)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弥散加权成像DWI原理和临床应用PPT
步提升,提高诊断准确率。
多模态成像融合
将DWI与其他成像技术(如 MRI、CT等)进行融合,实现 多模态成像,提供更全面的医 学影像信息。
个性化治疗
结合基因检测等手段,根据个 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普及推广
随着DWI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 用效果的验证,其在临床上的 应用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普
DWI可以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 织,有助于精确测量肿瘤体积,
评估肿瘤缩小或增大的情况。
脑卒中治疗效果评估
在脑卒中治疗过程中,DWI可 以监测脑组织中水分子扩散的 变化,评估缺血或梗塞区的大
小和范围。
通过DWI,可以观察脑卒中 后脑水肿的情况,判断病情
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DWI可以评估溶栓或取栓治疗 的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措施。
弥散加权成像DWI原理和临 床应用
汇报人:WI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DWI在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 DWI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 结论
01
DWI原理介绍
弥散概念
弥散是指水分子的随机热运动,即分子的随机位移。在活体 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受到细胞内外屏障的限制,因此 ,水分子在组织中的弥散程度可以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特点 。
DWI图像解读
DWI图像可以显示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 运动情况,通过观察图像中信号的强度
和分布,可以对组织结构进行评估。
DWI图像的信号强度与组织的弥散系数 成反比关系,即弥散系数越低,DWI图
像的信号强度越高。因此,通过观察 DWI图像的信号强度可以判断组织结构
的特征,如肿瘤、炎症、梗死等。
DWI图像还可以通过扩散张量成像( DTI)技术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评估
及。
感谢您的观看
多模态成像融合
将DWI与其他成像技术(如 MRI、CT等)进行融合,实现 多模态成像,提供更全面的医 学影像信息。
个性化治疗
结合基因检测等手段,根据个 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普及推广
随着DWI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 用效果的验证,其在临床上的 应用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普
DWI可以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 织,有助于精确测量肿瘤体积,
评估肿瘤缩小或增大的情况。
脑卒中治疗效果评估
在脑卒中治疗过程中,DWI可 以监测脑组织中水分子扩散的 变化,评估缺血或梗塞区的大
小和范围。
通过DWI,可以观察脑卒中 后脑水肿的情况,判断病情
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DWI可以评估溶栓或取栓治疗 的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措施。
弥散加权成像DWI原理和临 床应用
汇报人:WI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DWI在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 DWI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 结论
01
DWI原理介绍
弥散概念
弥散是指水分子的随机热运动,即分子的随机位移。在活体 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受到细胞内外屏障的限制,因此 ,水分子在组织中的弥散程度可以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特点 。
DWI图像解读
DWI图像可以显示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 运动情况,通过观察图像中信号的强度
和分布,可以对组织结构进行评估。
DWI图像的信号强度与组织的弥散系数 成反比关系,即弥散系数越低,DWI图
像的信号强度越高。因此,通过观察 DWI图像的信号强度可以判断组织结构
的特征,如肿瘤、炎症、梗死等。
DWI图像还可以通过扩散张量成像( DTI)技术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评估
及。
感谢您的观看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42页PPT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原理及应用 ppt课件
组织 A
组织B
正常脑组织 随机运动的水分子 = 低信号
9/7/2020
细胞毒性水肿的脑组织 运动受限的水分子 = 高信号
4
弥散加权像脉冲序列的确定
• SE弥散加权像:
– 信号的衰减与弥散系数有关
• GRE弥散加权像:
– 信号的衰减与弥散系数、组织的T1、T2时间、翻转角度有关。 因此很难测出弥散系数的精 确值。
spin
ADC
ADC Map
DWI
9/7/2020
eADC Map
8
急性脑梗死弥散图像对比度的统计分析
ADC
ADC
T2 shine through
9/7/2020
Spin density
9
急性脑梗死一周内弥散图像 对比度的决定因素
9/7/2020
10
发病35分钟的脑卒中
9/7/2020
11
发病3小时的脑卒中
9/7/2020
12
发病7小时的脑卒中
9/7/2020
13
脑缺血的演变过程
9/7/2020
14
表观弥散系数变化情况
• 自由水的ADC值大约为2.5x10-3mm2/S • 正常脑组织的ADC值为0.7-0.9x10-3mm2/S • 脑组织急性病变的ADC值多为降低 • 脑组织亚急性或慢性病变的ADC值多为升高 • ADC异常变化的上下限为
弥散成像的基本知识
• 弥散的基本概念
– 自由水的布朗运动
• 影响因素
– 组织结构
• 测量方法
– 生物、物理方法 – 放射活性或荧光标记 – 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是目前在人体上进行水分子弥散测量与成像的唯一方法
磁共振弥散加权临床应用ppt课件
65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 2D TOF或者3D TOF选择原则: • 1、血管走行: • 走行方向比较直如颈部和下肢血管----二维,而走行迂
曲的血管如脑动脉则三维效果好。 • 2、血流速度: • 速度快如大多数动脉特别是头颈部动脉多三维,而血
流速度慢的静脉多二维。 • 3、目标血管长度: • 短、小血管用三维,长度大的血管如下肢血管用二维。
73
关于Willis 环的 MRA : 旋转从正位片。 1, 颈内动脉. 2, 椎动脉. 3, 基底动脉。 4, 大脑中动脉.
74
关于Willis 环的 MRA : 旋转从正位片。 1, 颈内动脉. 2, 大脑中动脉. 3, 大脑前动脉. 4, 大脑后动脉. 5, 椎动脉.
75
磁共振血管造影 颈动脉和椎动脉 1, 头臂干。 2, 锁骨下动脉(右侧)。 3, 椎动脉(右侧)。 4, 颈总动脉 (右侧)。 5, 颈内动 脉(右侧)。 6, 椎动脉 (左侧)。 7, 颈内动脉 (左侧)。 8, 颈外动脉 (左侧)。 9, 颈总 动脉 (左侧)。 10, 锁骨下动脉 (左侧)。 11,大动脉 。
47
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的鉴别
• 常规MR通常不能可靠地鉴别二者,均表现 为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改变
• 表皮样囊肿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 • 蛛网膜囊肿囊液的蛋白含量较多在DWI图像
上类似脑脊液,表现为低信号 • 表皮样囊肿切除后,在DWI图上低信号充满
脑脊液的囊腔与高信号的残留组织很容易区 别
16
弥散图像
ADC图
17
脑缺血的弥散加权成像诊断
ADC值于起病后72-96小时快速下降,以后 逐渐升高至正常,然后达高于正常。 62-88%起病6小时内的DWI高信号灶的 容积短期内增大32-107%。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 2D TOF或者3D TOF选择原则: • 1、血管走行: • 走行方向比较直如颈部和下肢血管----二维,而走行迂
曲的血管如脑动脉则三维效果好。 • 2、血流速度: • 速度快如大多数动脉特别是头颈部动脉多三维,而血
流速度慢的静脉多二维。 • 3、目标血管长度: • 短、小血管用三维,长度大的血管如下肢血管用二维。
73
关于Willis 环的 MRA : 旋转从正位片。 1, 颈内动脉. 2, 椎动脉. 3, 基底动脉。 4, 大脑中动脉.
74
关于Willis 环的 MRA : 旋转从正位片。 1, 颈内动脉. 2, 大脑中动脉. 3, 大脑前动脉. 4, 大脑后动脉. 5, 椎动脉.
75
磁共振血管造影 颈动脉和椎动脉 1, 头臂干。 2, 锁骨下动脉(右侧)。 3, 椎动脉(右侧)。 4, 颈总动脉 (右侧)。 5, 颈内动 脉(右侧)。 6, 椎动脉 (左侧)。 7, 颈内动脉 (左侧)。 8, 颈外动脉 (左侧)。 9, 颈总 动脉 (左侧)。 10, 锁骨下动脉 (左侧)。 11,大动脉 。
47
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的鉴别
• 常规MR通常不能可靠地鉴别二者,均表现 为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改变
• 表皮样囊肿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 • 蛛网膜囊肿囊液的蛋白含量较多在DWI图像
上类似脑脊液,表现为低信号 • 表皮样囊肿切除后,在DWI图上低信号充满
脑脊液的囊腔与高信号的残留组织很容易区 别
16
弥散图像
ADC图
17
脑缺血的弥散加权成像诊断
ADC值于起病后72-96小时快速下降,以后 逐渐升高至正常,然后达高于正常。 62-88%起病6小时内的DWI高信号灶的 容积短期内增大32-107%。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的临床应用24页PPT
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原理 及临床应用
1
弥散的概念
❖ 弥散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理现象,指分子的不规则随机运 动,即布朗运动。通常用于描述分子等颗粒由高浓度向低浓 度区扩散的微观运动。
2
DWI基本原理
❖ 物理基础
人体中大约有70%的水,与DWI有关的弥散主要指体内水 分子(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的随机位移运动。在存在浓度梯 度情况下,分子弥散运动遵循一定规律(Fick’s定律)。即在 无外力作用下,分子总是从浓度高的一方向浓度低的一方位移。
❖ DWI对细菌性脑膜炎并发的硬膜下(外)积脓和炎 性渗出物有鉴别诊断意义,从而有利于指导临床治 疗。
❖ DWI鉴别脑脓肿和肿瘤囊变(坏死),后者囊性部 分于DWI呈低信号,ADC值升高。
24
脑脓肿
25
多形胶质母细胞瘤
26
DWI临床应用
❖ 中枢神经系统
❖ 脑梗塞 ❖ 缺血缺氧性脑病 ❖ 感染 ❖ 脱髓鞘病变 ❖ 肿瘤
7
❖ DWI图:弥散受限组织和长T2组织均表现为高信号。——不是 纯粹的弥散图,包含T2WI成分。(脑脊液是黑的)
❖ ADC图:弥散程度高的组织信号高(亮),弥散受限组织表现 为低信号。(脑脊液是白的)
8
DWI成像原理
❖ 磁共振弥散成像即在已有脉冲序列的基础上加上一对梯度脉冲 ,此梯度脉冲即水分子弥散的标记物。最常用的脉冲序列是SE 序列
6
❖ b值受灌注影响大,小b值主要反映局部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 注,测得的ADC值不稳定。b=0产生无弥散权中的T2像。
❖ 大b值所测得ADC值受血流灌注影响小,较好反映组织内水分 子的弥散运动。
❖ 即b值越大,对水分子运动的检测越敏感,但图像的信噪比相 应的下降。
❖ 通常b值取1000s/mm3,成二组图像:b=0和b=1000。
T2
等
高
高
高
DWI
高
极高
高
等/低
ADC
低
极低
低
高
14
超急性期脑梗死 (3h)
治疗3d后
15
急性期脑梗死(24h)
16
亚急性期脑梗死 (10d)
17
慢性期脑梗死 (3m)
18
脑缺血的演变过程
❖ 早期梗死:ADC起决定作用,DWI为高信号 ❖ 亚急性期:血管源性水肿明显,ADC有所升
高,但 T2对比度对DWI有很大作用
❖ 血管源性水肿期
❖ 组织含水总量较前增加,水分子弥散程度较前增加,DWI呈 稍高信号 ,ADC值“假正常化”
❖ 慢性期
❖ 细胞液化坏死更多,组织含水量更多,ADC值升高, DWI
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13
脑梗死不同时期的DWI表现
超急性期 急性期 亚急性期 慢性期 <6h 6h~3d 3d~3w 3w~3m
❖ 受限弥散
细胞膜或大分子蛋白等生物组织中的天然屏障使得水分子的 弥散受到限制,称为受限弥散(ristricted diffusion)。
3
❖ DWI信号形成机制
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包括细胞外、细胞内和跨 细胞运动以及微循环(灌注),细胞外运动和灌注是组织DWI 信号衰减的主要原因。组织内水分子的随机运动越多,在DWI 中的信号衰减越明显。
❖ 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DWI 上测得的生物组织整体结构特征的弥散系数,反映水分子弥散 和毛细血管微循环(灌注)的人工参数。ADC是水分子移动的 自由度。
5
ADC=[ln(S1/S2)]/(b2-b1)
ln为自然对数。 S为某一弥散敏感系数(b)下的信号强度,S1和S2代表两个 不同b值兴趣区的信号强度。 b值——弥散加权程度(弥散敏感系数)。
❖ 后期:T2对DWI的贡献无变化,但ADC明显升
高,使DWI的信号下降。
19
ADC曲线的变化规律
❖ 发病5小时以内----水分子的ADC值开始下降 几小时内达到最低水平 维持一较低水平 逐渐上升 达峰值
❖ 病灶中心区的ADC值随时间的延长由低至高,于5-10 天出现假性正常化表现
20
DWI临床应用
❖ 能够鉴别新鲜与陈旧性梗塞灶,并能评估预后。 ❖ 存在假阴性(病灶较小、空间分辨率有限)和假阳性(磁
敏感效应所致)。
12
脑梗死不同时期的DWI表现
❖ 超急性、急性期
❖ 细胞毒性水肿期或血管源性水肿早期
❖ 细胞肿胀,细胞外间隙明显缩小,水分子弥散严重障碍, 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
❖ 亚急性期
27
❖ 多发性硬化(MS):分期:急性期DWI呈高信号,慢性病 灶呈等信号,急性期硬化斑ADC值明显低于慢性硬化斑。
❖ 可靠鉴别脱髓鞘和梗死灶。
28
多发性硬化——急性细胞毒性斑块
29
DWI临床应用
❖ 中枢神经系统
❖ 脑梗塞 ❖ 缺血缺氧性脑病 ❖ 感染 ❖ 脱髓鞘病变 ❖ 肿瘤
30
❖ 鉴别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DWI低信号, ADC明显高信号;表皮样囊肿——DWI高信号,ADC类似 脑实质低于CSF信号。
❖ 质子在沿梯度场进行弥散运动时,其自旋频率会发生改变。结 果是回波时间内相位不能重聚,导致信号下降。
9
b=0
b=1000
10
DWI临床应用
❖ 中枢神经系统
❖ 脑梗塞 ❖ 缺血缺氧性脑病 ❖ 感染 ❖ 脱髓鞘病变 ❖ 肿瘤
❖ 乳腺
11
❖ DWI在脑梗塞的应用
❖ DWI对超急性和急性脑梗塞的检出敏感性为88%~100%, 特异性为86%~100%。
❖ 中枢神经系统
❖ 脑梗塞 ❖ 缺血缺氧性脑病 ❖ 感染 ❖ 脱髓鞘病变 ❖ 肿瘤
21
❖ 对新生儿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显示敏感,且能准确预测病灶范 围。
细胞毒性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2d)
22
பைடு நூலகம்
DWI临床应用
❖ 中枢神经系统
❖ 脑梗塞 ❖ 缺血缺氧性脑病 ❖ 感染 ❖ 脱髓鞘病变 ❖ 肿瘤
23
❖ 化脓性感染:脓腔于DWI呈均匀高信号,ADC降 低——弥散受限,与脓液的高粘滞度和脓肿的多细 胞性有关。
自由水比固体组织有极高的弥散系数,导致信号大量丢失, 在DWI上呈明显低信号。
4
❖ DWI定量分析
DWI上水分子随机微观运动的大小用弥散系数来描述,单
位为平方毫米/秒。弥散系数越大,代表分子弥散运动越强。
弥散系数直接反映组织的弥散特性,为衡量生物组织中分 子弥散程度的绝对值。但受限弥散、弥散时间、血流、运动、 RF脉冲等因素均可影响测得的弥散系数。
31
1
弥散的概念
❖ 弥散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理现象,指分子的不规则随机运 动,即布朗运动。通常用于描述分子等颗粒由高浓度向低浓 度区扩散的微观运动。
2
DWI基本原理
❖ 物理基础
人体中大约有70%的水,与DWI有关的弥散主要指体内水 分子(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的随机位移运动。在存在浓度梯 度情况下,分子弥散运动遵循一定规律(Fick’s定律)。即在 无外力作用下,分子总是从浓度高的一方向浓度低的一方位移。
❖ DWI对细菌性脑膜炎并发的硬膜下(外)积脓和炎 性渗出物有鉴别诊断意义,从而有利于指导临床治 疗。
❖ DWI鉴别脑脓肿和肿瘤囊变(坏死),后者囊性部 分于DWI呈低信号,ADC值升高。
24
脑脓肿
25
多形胶质母细胞瘤
26
DWI临床应用
❖ 中枢神经系统
❖ 脑梗塞 ❖ 缺血缺氧性脑病 ❖ 感染 ❖ 脱髓鞘病变 ❖ 肿瘤
7
❖ DWI图:弥散受限组织和长T2组织均表现为高信号。——不是 纯粹的弥散图,包含T2WI成分。(脑脊液是黑的)
❖ ADC图:弥散程度高的组织信号高(亮),弥散受限组织表现 为低信号。(脑脊液是白的)
8
DWI成像原理
❖ 磁共振弥散成像即在已有脉冲序列的基础上加上一对梯度脉冲 ,此梯度脉冲即水分子弥散的标记物。最常用的脉冲序列是SE 序列
6
❖ b值受灌注影响大,小b值主要反映局部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 注,测得的ADC值不稳定。b=0产生无弥散权中的T2像。
❖ 大b值所测得ADC值受血流灌注影响小,较好反映组织内水分 子的弥散运动。
❖ 即b值越大,对水分子运动的检测越敏感,但图像的信噪比相 应的下降。
❖ 通常b值取1000s/mm3,成二组图像:b=0和b=1000。
T2
等
高
高
高
DWI
高
极高
高
等/低
ADC
低
极低
低
高
14
超急性期脑梗死 (3h)
治疗3d后
15
急性期脑梗死(24h)
16
亚急性期脑梗死 (10d)
17
慢性期脑梗死 (3m)
18
脑缺血的演变过程
❖ 早期梗死:ADC起决定作用,DWI为高信号 ❖ 亚急性期:血管源性水肿明显,ADC有所升
高,但 T2对比度对DWI有很大作用
❖ 血管源性水肿期
❖ 组织含水总量较前增加,水分子弥散程度较前增加,DWI呈 稍高信号 ,ADC值“假正常化”
❖ 慢性期
❖ 细胞液化坏死更多,组织含水量更多,ADC值升高, DWI
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13
脑梗死不同时期的DWI表现
超急性期 急性期 亚急性期 慢性期 <6h 6h~3d 3d~3w 3w~3m
❖ 受限弥散
细胞膜或大分子蛋白等生物组织中的天然屏障使得水分子的 弥散受到限制,称为受限弥散(ristricted diffusion)。
3
❖ DWI信号形成机制
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包括细胞外、细胞内和跨 细胞运动以及微循环(灌注),细胞外运动和灌注是组织DWI 信号衰减的主要原因。组织内水分子的随机运动越多,在DWI 中的信号衰减越明显。
❖ 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DWI 上测得的生物组织整体结构特征的弥散系数,反映水分子弥散 和毛细血管微循环(灌注)的人工参数。ADC是水分子移动的 自由度。
5
ADC=[ln(S1/S2)]/(b2-b1)
ln为自然对数。 S为某一弥散敏感系数(b)下的信号强度,S1和S2代表两个 不同b值兴趣区的信号强度。 b值——弥散加权程度(弥散敏感系数)。
❖ 后期:T2对DWI的贡献无变化,但ADC明显升
高,使DWI的信号下降。
19
ADC曲线的变化规律
❖ 发病5小时以内----水分子的ADC值开始下降 几小时内达到最低水平 维持一较低水平 逐渐上升 达峰值
❖ 病灶中心区的ADC值随时间的延长由低至高,于5-10 天出现假性正常化表现
20
DWI临床应用
❖ 能够鉴别新鲜与陈旧性梗塞灶,并能评估预后。 ❖ 存在假阴性(病灶较小、空间分辨率有限)和假阳性(磁
敏感效应所致)。
12
脑梗死不同时期的DWI表现
❖ 超急性、急性期
❖ 细胞毒性水肿期或血管源性水肿早期
❖ 细胞肿胀,细胞外间隙明显缩小,水分子弥散严重障碍, 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
❖ 亚急性期
27
❖ 多发性硬化(MS):分期:急性期DWI呈高信号,慢性病 灶呈等信号,急性期硬化斑ADC值明显低于慢性硬化斑。
❖ 可靠鉴别脱髓鞘和梗死灶。
28
多发性硬化——急性细胞毒性斑块
29
DWI临床应用
❖ 中枢神经系统
❖ 脑梗塞 ❖ 缺血缺氧性脑病 ❖ 感染 ❖ 脱髓鞘病变 ❖ 肿瘤
30
❖ 鉴别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DWI低信号, ADC明显高信号;表皮样囊肿——DWI高信号,ADC类似 脑实质低于CSF信号。
❖ 质子在沿梯度场进行弥散运动时,其自旋频率会发生改变。结 果是回波时间内相位不能重聚,导致信号下降。
9
b=0
b=1000
10
DWI临床应用
❖ 中枢神经系统
❖ 脑梗塞 ❖ 缺血缺氧性脑病 ❖ 感染 ❖ 脱髓鞘病变 ❖ 肿瘤
❖ 乳腺
11
❖ DWI在脑梗塞的应用
❖ DWI对超急性和急性脑梗塞的检出敏感性为88%~100%, 特异性为86%~100%。
❖ 中枢神经系统
❖ 脑梗塞 ❖ 缺血缺氧性脑病 ❖ 感染 ❖ 脱髓鞘病变 ❖ 肿瘤
21
❖ 对新生儿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显示敏感,且能准确预测病灶范 围。
细胞毒性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2d)
22
பைடு நூலகம்
DWI临床应用
❖ 中枢神经系统
❖ 脑梗塞 ❖ 缺血缺氧性脑病 ❖ 感染 ❖ 脱髓鞘病变 ❖ 肿瘤
23
❖ 化脓性感染:脓腔于DWI呈均匀高信号,ADC降 低——弥散受限,与脓液的高粘滞度和脓肿的多细 胞性有关。
自由水比固体组织有极高的弥散系数,导致信号大量丢失, 在DWI上呈明显低信号。
4
❖ DWI定量分析
DWI上水分子随机微观运动的大小用弥散系数来描述,单
位为平方毫米/秒。弥散系数越大,代表分子弥散运动越强。
弥散系数直接反映组织的弥散特性,为衡量生物组织中分 子弥散程度的绝对值。但受限弥散、弥散时间、血流、运动、 RF脉冲等因素均可影响测得的弥散系数。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