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人教新课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
全然缘故依旧无“米”下“锅”。
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因此,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那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存足够的“米”。
【教学目标】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
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 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来源:学.科.网Z.X.X.K]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经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词语、句子的基本意思。
2.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象征意义。
3.能够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审美情感。
4.能够初步表达对春天的美景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桂花雨的象征意义,感受春天美景。
2.难点:表达对春天美景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桂花雨》PPT。
2.讲解人物:桂花、小蝶。
3.知识点整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观看桂花树的图片,引出问题:你们知道桂花有什么特点吗?
2. 学习课文
•朗读课文,分段解释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结合PPT展示桂花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
3. 学习桂花雨的象征意义
•讲解桂花雨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桂花雨代表着什么,为什么作者选择桂花来描写春天。
4. 表达情感
•让学生围绕春天的美景,发挥想象,用诗歌或散文表达对春天的情感。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写一段描述春天美景的文字。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桂花雨的象征意义,感受到了春天美景,培养
了审美情感。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眼中的春天美景,可以参考今天学习的诗歌《桂花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本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认真思考,努力进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第【1】篇〗设计意图《古诗词三首》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内容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范文。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储备,随着年级的增长,古诗词学习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本节课着眼于通过精读引领教学为学生创设语言构建的学习情境,重点进行抓关键词,借助画面,读写结合,读中想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单元要素,教者制定了本课阅读教学主要策略:1.重视学习内容的一课一得。
初步感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课外古诗,拓展能力。
2.构建系统性的学习梯度,渗透“抓关键词,借助画面,读写结合,读中想象”等学习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
3.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说话、写话,初步掌握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实现“认知——实践——迁移”的整合教学。
学习目标1.运用抓关键词,借助画面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古诗中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并尝试背诵《山居秋暝》。
学习重点运用抓关键词,借助画面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古诗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紧扣主题,巧妙导入1.点明主题,复习古诗师:同学们,“四时景物皆成趣”,不同的景物都能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诗,你们学过哪些写景的诗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21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请齐读课题。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发言致辞、自我鉴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self-evaluation,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大意;
2.能够表演出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3.能够通过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寓意。
二、教学重点
1.故事的理解与表达;
2.角色情感的表演;
3.道德寓意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1.课文《3桂花雨》;
2.教学反思表格;
3.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播放录音,让学生听一遍桂花雨的故事;
2.引导学生畅想:如果自己是故事里的小明,会怎样做?
3.学生回答,老师引导讨论。
第二步:学习故事(15分钟)
1.分角色小组阅读故事;
2.小组展示分角色表演;
3.全班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及人物感情变化。
第三步:讨论故事寓意(15分钟)
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
2.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第四步:课堂练习(10分钟)
1.给学生提问,让学生口头简述故事大意;
2.随机提问学生,让他们表达出故事的教育意义。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写读书笔记的作业;
2.提醒学生复习故事内容。
五、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2.学生在表演和讨论中的情感体现如何?
3.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德寓意?
4.教学反思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次关于《3桂花雨》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希望种下了学生心灵的种子,促进学生成长。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 三》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三》优质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语文园地》作为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基础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教育资源。
本教学设计以其中的第三课“语文园地三”为例,旨在通过优质课的设计和展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运用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子的基本意思。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三》课文,教材《语文园地》。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课件、故事书籍。
3.学生准备:学生课时内做好作业,携带好纸笔,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整体理解1.聆听: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语音语调。
2.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第三步:重点讲解通过PPT展示教材中重点词语和句子,讲解解释,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第四步:练习运用1.词语巩固:带领学生进行词语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词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2.句式仿写: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句式仿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五步:课文赏析共同讨论课文中的一些观点和情感,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
第六步:课堂互动设计小组合作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语文的乐趣和运用。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反应等。
2.书面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掌握情况。
3.学期总结:定期进行学期总结,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进步情况。
六、教学反思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深化优质课设计的实践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本课程的优质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学情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写了“我”的童年时代,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1、让学生自由说童年趣事。
2、有位作家叫琦君,她也有难以忘怀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吗?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4、师:桂花你们见过吗?说说你了解的桂花有什么特点?5、读着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让我们深深地吮吸一中桂子诱人的香味,美美地读一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阅读提示:⑴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⑵课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⑶想一想“桂花雨”指什么?2、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写法。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
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二、作者、背景简介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
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1课时
教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词语。
2.理解课文中的内容,感受课文的意境。
3.能朗读课文,表达感情。
4.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课文中难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让学生理解桂花雨对人们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1.课本、黑板、粉笔。
2.ppt课件或图片。
3.雨滴贴纸或其它教具。
4.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开场(5分钟)
•老师引入主题,简单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新词(10分钟)
•老师给学生介绍生词并呈现词义,让学生正确读音并理解意义。
3. 课文朗读(15分钟)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展示情感。
4. 课文学习(20分钟)
•深入讨论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讨论桂花雨对人们的启示。
5. 情感表达(10分钟)
•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他们对桂花雨的感受。
五、课堂总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一个简单总结,帮助学生梳理课堂重点。
六、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复习课文,背诵生词,写一篇感受《桂花雨》的短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桂花雨》这篇美丽的诗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优秀教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优秀教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优秀教案第【1】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别有情趣的语言文字,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并学会感恩父母。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并学会感恩父母。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1.课件出示生词“蚕茧、考试、糖葫芦、暑、煮”等。
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进行朗读,巩固生字词。
2.指名说说上节课文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生互相补充师总结:“我”在梦中,梦到了父亲卖蚕茧给“我”买枇杷、住旅店、给我买豆腐脑、给我做万花筒以及父亲雨雪天背我上学等事情,感受到父亲对“我”无声的爱,我对父亲也有说不尽的感激。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课文6-10小节1. 出示任务:1)默读课文6-10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还有哪些场景,让我泪洒枕边?圈画相关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互学,取长补短。
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心酸的哭了。
1)这段文字,你喜欢哪些词句?简要说说原因。
2)边读边想象画面,“我”为什么心酸?我心底会有什么样的想法?3)这里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心酸的滋味,凑钱很艰难但是全家都愿意把钱花我身上;感受到父亲对我的关爱,也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很沉重)4)为了回馈家庭,我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有怎样的收获?预设二:父亲划船送我上学。
1)为什么选择划船?这里第二次提到借船,你感受到了什么?2)这时候,父亲和姑父轮流为我摇船,却让“我”去睡觉,能睡着吗?你觉得“我”心里是怎么想的?3)为了维护“我”的自尊心,父亲又做了什么?(预设:船不靠靠近学校就停)4)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取了。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3《 桂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桂花雨》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理解文章背后的寓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品读诗歌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桂花雨》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并能够进行情感上的抒发。
三、教学准备1.课文《桂花雨》的教材2.多媒体设备3.教学PPT4.小组讨论题材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桂花雨的歌曲或者展示桂花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桂花,并引起学生对于桂花雨的好奇与兴趣。
2.整体阅读(10分钟)教师为学生朗读《桂花雨》,带领学生阅读,并引导学生尝试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感。
3.诗歌分析(15分钟)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4.理解主题(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桂花雨》的主题是什么,诗歌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意义。
5.讨论与表达(10分钟)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桂花雨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表达方式。
6.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思考桂花雨这首诗歌,并写下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桂花雨》这篇诗歌,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美,提高自身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诗歌之美,感受文字之情,培养对于文学的热爱与理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教案设计
3桂花雨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因此,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旨在培养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并以文本的内涵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会表达方法。
本教案的具体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然后抓住课文重点句段,体会“摇花乐”,并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读,突出“乐”,同时使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和课题有深入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桂花香,体悟思乡情,进而体会并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桂花的资料,并作详细的了解。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了解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搜集作者相关资料,对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等作全面的了解。
2.搜集关于桂花的资料,制作相关资料卡。
3.阅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阅读期待1.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幸福美好。
2.过渡:是啊!童年是五彩缤纷的,那一幕幕往事会永远珍藏在我们心里。
现在,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捕捉童年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间,谈一谈童年趣事,好吗?学生自由表达。
3.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著名女作家琦君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4.板书课题:桂花雨。
设计意图:先用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学生轻松、自然地带入那醉人的童年情境中,接着引导学生畅谈童年趣事,最后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入新课,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引发孩子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提出要求,检测学生自学字词的效果。
(1)会读、会认生字。
(2)理解字义、词义,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画出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问同学或查字典、词典。
202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202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202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第一课时一、理解课题,把握__大意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题目是(生齐说课题),板书精彩极了,问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板书糟糕透了,问本词语的意思。
2、通过预习,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吗?(学生可以从__内容、中心、题目特点等不同角度去谈。
)二、理清__思路1、你们预习得很好,把握了__的大意,那课文是怎样写清楚这个内容的呢?我们速读课文,理清__的思路。
2、生速读课文理思路。
3、集体汇报交流:⑴ __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你觉得每部分划到哪,就读到那个自然段停止,告诉同学们。
⑵指明读文划分层次。
(可分为两部分,也可分为三部分。
)注:在生读文过程中将读错或不好读的字词写在黑板上,理完__层次后,让生再读黑板上的字词,纠正读音。
三、再读质疑1、下面我们逐段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解决不了的在书上标注,一会儿小组合作解决。
2、生读书思考,边想边标注。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写在问题卡上。
4、梳理问题:请各组组长带着问题,到前面读题展示。
在组长读完题后,教师要将题型分类,如__内容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及写法方面的。
5、教师找出两个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让同桌同学相互商讨解决。
6、同桌互学。
7、指名回答。
8、解决其它问题:教师出示各组问题,请同学们解答。
四、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五、课堂练习,积累重点词句完成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最后一节节选。
)六、布置作业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二、品读课文,体会主题1、自读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巴迪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爱他的,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集体交流,练习读文。
三、集合__内容,讨论主题如果巴迪父母在看到他写的第一首诗后,都鼓励,或是都批评,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1、小组交流。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诗歌《桂花雨》的内容和意境。
2.能朗读《桂花雨》。
3.能发表对《桂花雨》的感受和体会。
4.能够通过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2.朗读《桂花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桂花雨》的深层含义。
2.发表对《桂花雨》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录音设备。
2.学生准备:课前要求预习课文,准备听课笔记。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导入《桂花雨》的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学习课文【15分钟】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3.朗读课文【10分钟】
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桂花雨》,重点训练语音语调。
4.理解课文【15分钟】
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深层含义。
可以提问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5.情感表达【10分钟】
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桂花雨》的情感和体会。
6.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布置阅读课外相关诗歌的作业,要求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并写感想。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时还需加强互动和引导。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朼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教案第【1】篇〗《太阳》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别有情趣的语言文字,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能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介绍身边的某一事物,说清楚其特征。
3. 体会太阳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能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介绍身边的某一事物,说清楚其特征。
2.体会太阳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1.课件出示生词“摄氏度、繁衍、蔬菜、煤炭”等。
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进行朗读,巩固生字词。
2.指名说说上节课文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生互相补充师总结:太阳的体积非常大,太阳也非常的热,太阳的距离我们也是相当遥远。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课文5-9小节1. 出示任务:1)默读课文5-9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太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圈画相关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互学,取长补短。
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太阳关系到动植物生长、人类生存。
1)这段文字,你喜欢哪些词句?简要说说原因。
2)边读边想象画面,如果没有阳光,动植物会是什么样子的?3)人类如果缺少太阳,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你觉得,太阳对人类及动植物生长有什么样的作用?5)作为人类,应该做些什么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预设二:云、雨、雪、风与太阳有关。
1)云、雨、雪、风是怎样形成的?太阳起到什么作用?2)出示生态循环小视频,观后说说你的认识。
3)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三:太阳可以杀菌,是万物生长的源头。
1)生活中有利用太阳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例子吗?2)如果单靠药物杀菌,你觉得人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3)想象,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一切又是什么样的?4)你觉得太阳对人类的作用有哪些?三.拓展。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优秀课件
下面这些容易读错的字音,你能读正确吗?
学认字
luó “箩”是指用竹子
箩 编的一种盛粮食等的用 具,所以是竹字头。
学认字
háng
杭
我从地图上见过“杭州”, 所以我认识。
学写字
dǒnɡ lán luó pó ɡāo
懂兰 箩婆糕
bǐnɡ jìn chán chá jiǎn
饼浸 缠茶捡
下面这些容易写错的字,你能 写正确吗?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些描写中 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 姿态。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 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作者先写了桂花样子的“笨”、花朵的 “小”,之后笔锋一转,用了一个“可是”,突出 桂花朴实外表下香气的“迷人”。
第7、8自然段
迁居杭州,给母亲带桂花,忆 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
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给乡亲送 桂花,摇桂花,做桂花茶和糕饼,在 杭州捡桂花给母亲……
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
题目《桂花雨》的意思是什么( A ) A.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桂花被雨吹落。 C.在雨中摇桂花。
第5自然段所写的“摇桂花"是 文章的中心部分,那么围绕摇桂花, 作者还写了什么?再次默读第3-6 自然段,说说你的体会。
第3自然段写摇桂花前母亲 的担心,可见这件事情在母亲 心中的重要地位。
第4自然段写为什么必须 “摇”桂花。
第6自然段写桂花摇落后的 享受。
朗读指导
要读出母亲因怕台风而对桂花收成的担心, 收获桂花后的喜悦以及“我”的急切与兴奋。第 3自然段要关注母亲的动作和语言,读出母亲担心 的语气。第4自然段介绍为什么必须“摇”桂花, 要在平静的语气中透露对家乡这一习惯的熟悉。 第6自然段要读出收获桂花后的喜悦之情。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篇一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 等11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素、宜” 11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白鹭的图片设计意图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出示课件2)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出示课件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统编版小学语文《父爱之舟》教案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父爱之舟》教案设计《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父亲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课文围绕“父爱”这一中心,以小舟为线索,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
文中描写的场景虽小,但情真意切,充满了浓郁的父子深情,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力量,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家庭情感的理解与珍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能概括文中描写的几个场景。
-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文中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朗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 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语句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父亲深沉的爱,感受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激发学生对自己父亲的敬爱之情。
- 引导学生珍惜家庭亲情,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美好品质。
三、重点难点1.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中描写的几个场景,体会场景描写中的细节所蕴含的父子深情。
例如,文中描写父亲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然努力为“我”创造上学的条件,如“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父亲的节俭,而这种节俭与为“我”的付出形成鲜明对比,更深刻地体现出父亲对“我”的爱。
-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如“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通过对父亲背影这一细节的描写,将父亲对“我”的关爱与“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准备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二、释题明意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课题。
(学生预设问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学生预设问题)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
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
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用关键词归纳出来。
(学案合作探究题)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
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六、神奇岛今天,你独自驾舟来到一个神奇的小岛,想领略岛上奇特的风景,必须先要通过岛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宫殿,你准备好了吗?1.书法阁: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
(温馨提示: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
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
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2.留音库: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3.藏书殿: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3、走遍天下书为侣伴侣朋友书是家故地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
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学案合作探究题,也是难点题,着重进行分析)(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1)假设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
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
在假设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与人交流,把自己对书的独特情感以及自己在书中体会到的乐趣表达的淋漓尽致。
(2)设问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
(3)反问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4)比喻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①作者把书比喻为家。
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
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
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②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
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
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
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
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
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作者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③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
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拓展练习: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
④作者将书比作人。
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有情。
作者读书,就如与人在交谈一样。
⑤作者将书比作伴侣。
这正是与题目相呼应,《走遍天下书为侣》。
书,也就是在生命中时刻陪伴,能够共担风雨,分享喜怒哀乐,特别亲密的伴侣。
这个比喻就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书的喜爱。
补充积累: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
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和收集的资料。
(5)列举作者将自己读书的方式方法详尽地叙述下来,给我们以启发指导,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反复读一本书,不断体会新的收获。
以上几种表达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机教学,不必面面俱到。
作者正是通过以上多种表达方式把自己对书独特浓厚的情感贴切地表现给我们的。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阅读链接朗读补充诗歌《神奇的书》。
1.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2.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3.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4.背一背这首诗歌。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充满感情的接读课文。
2.说说自己对书的感受。
1.拿出勇气: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平静心态: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3.补充能量: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
4.奋力向前:继续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读书,注意及时记录。
板书设计3、走遍天下书为侣首先一遍又一遍地读然后最后教学后记: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文章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假设和设问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外,还把重点放在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上。
在指导学生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把书比作家和朋友,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书还可以比作什么,学生通过想象,充分领会了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在理解读一本书的方法时,我补充了许多名人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书的收效会大大提高,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收获不少,懂得了该怎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