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传统训诂学与词汇学的联系 ▪ (1)二者的研究对象、研究重点相同——
语言的内容,特别是词义
▪ (2)研究理论、方法有着渊源关系——宏 观的系联、微观的分解
▪ 2、传统训诂学与词汇学的区别 ▪ (1)研究范围不同 ▪ (2)研究方法不同 ▪ (3)研究任务不同
.
研
究
范
围
研 究 方 法 研究 任务
▪ 2、音韵学: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沿革,注重辨 析字音中的声、韵、调三种因素,并研究其在不同 的历史时期的分合异同。
▪ 3、狭义训诂学:偏重研究古代的词义,特别是 以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为主。因此也称为传 统训诂学。传统训诂学不仅要研究语词的思想内容, 而且要研究其使用条件、感情色彩,研究词义的系 统性、词的产生和发展史。
.
第二章 训诂体式与训诂资料
训诂学
古代书面语言(以 汉魏以前的文献语 言为主)
词汇学
古代与现代、书面 与口头的语言
语言的思想内容 词义和词形
词义、句意、段意、 词汇语义 篇意、修辞手段、 表达方法
缺乏严格的科学系 统和理论指导;借 助字形、字音。
现代语言学理论指 导
汉语历史词汇语义 学、汉语词源学、 词典编纂学 .
词汇语义学
第四节学习和研究训诂学的意义、方法
▪ (2)语境在语言研究中的作用。
▪ (3)语言的约定俗成.性。
3、为语言工具书的编纂提供可资借鉴的材料、 方法。
▪ 《辞海》:“释,淘米。” ▪ 《诗经·大雅·生民》:“释之叟叟”,
毛传:“释,淅米也;叟叟,声也。”
▪ 但需要注意区分词义和释义,不是所有释 义都是词义,还要参考其他材料进行考证。
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布帛的经线,编连 简册的绳是横向交织的,犹如布帛的纬线, 所以叫做“纬编”。韦编三绝就是编连简册 的横线断了很多次。
.
二、学习训诂学的方法
▪ 1、坚定学习的信心。 ▪ 2、注意掌握学习方法。最主要的是两条: ▪ (1)历史的观点。词义的系统性和时代
性。 ▪ (2)辩证的观点。形、音、义的统一。
.
▪ P1训诂学是传统语言文字学里研究语言 思想内容的一个学科,它是从语义的角 度来研究语言(主要是文献语言)的。
▪ ▪ p5训诂学就是以词义研究为核心的我国
传统的语义学。它的任务是研究怎样正 确地理解语言,解释语言。
.
▪ 传统语言文字学: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
▪ 学科分工
▪ 1、文字学: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起 源、发展、性质、体系,文字的形、音、义的联系 等。
训诂学——解释之学
▪ 第一章 训诂与训诂学 ▪ 主要内容: ▪ 1、了解训诂和训诂学的特点 ▪ 2、训诂学在古代语言学与当代语
言学中的学科地位 ▪ 3、学习训诂学的意义
.
▪ 黄侃:“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也; 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训诂者,用 语言解释语言之谓。”
▪ “用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以通 俗的话解释难懂的话”的方法解释古书 中词句的意义。
▪ 一、研究训诂学的意义
▪ 1、阅读与整理古籍 ▪ 天,颠也 。[声训]《说文解字》 ▪ 《山海经》:“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
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 为口,操干戚以舞。”
.
▪ 不速之客(“催请”) ▪ 速——誎 ▪ 速,疾也。从辵束聲。 籒文从欶。 古
文从欶从言。 ▪ 誎,餔旋促也。从言束聲。 ▪ 餔,日加申时食,段玉裁改为:申时食也。
.
▪ 陆宗达《训诂简论》
▪ 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 广义训诂学“是包含在古代注释和训诂专 书中的文献语言学的总称”,“它的研究范 围还不甚明确;在内部,包括后来的文字、 语言、词汇、语法、修辞等,彼此并无分工; 在外部,与文献、校勘等学也未能划清界 限。”
▪ 狭义训诂学是以研究“语言所包含的思想 内容”为核心,“是与文字学、音韵学互相 并列的以研究语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语言文 字学的一个独立的门类”。
也。” ▪ 一说:程度不同;一说:二者是语体的
差别。P12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
2、推动我们当前的语言研究。
▪ (1)词义演变的规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黄季刚《声韵通例》:“古者,名词与动词, 动静相因,所从言之异耳。段君注《说文》, 每加‘所以’字,乃别名词于动、静词,其 实可不必也。即如‘跨’、‘胯’二音,其 初固同,其后乃分为二。自跨之物言之,则 曰‘胯’;自跨之事言之,则曰 ‘跨’。……‘胯’,苦故切,读平声,则 与‘跨’之本音同。”
.
▪ 韦编三绝: ▪ 《辞海》:“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
书写,用熟牛皮把竹简编连起来叫韦 编。” ▪ 《辞源》:“韦编,古时无纸,以竹简 书写,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
.
《汉语大词典》
▪ 1.去毛熟治的兽皮;柔软的皮革。
▪ 《仪礼·聘礼》:“君使卿韦弁。” 郑玄 注: “皮韦同类,取相近耳。” 贾公彦 疏:“有 毛則曰皮,去毛熟治则曰韦。本是一物,有 毛无毛为异,故云取相近耳。”
▪ 2.皮绳。
▪ 《韩非子·观行》:“ 西门豹之性急,故佩 韦以自缓; 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 李善 注《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 “韦, 皮绳,喻缓也;弦,弓弦,喻急也.
.
▪ 王国维在《简牍检署考》中的考证和出土文 物都证明,古代简书都用丝线、丝带、帛带 编连。
▪ “韦编”—— “纬编” ▪ 韦是通假字,本字为纬,即编连简册的横线。
.
▪ 防微杜渐 ▪ 杜:杜绝,堵塞 ▪ 本义:植物,《说文解字·六篇上》:“杜,
甘棠也。” ▪ 解释一:引申。《方言》卷七:“杜,涩
也。”晋郭璞注:“今俗语通言涩如杜。杜 梨子涩,因名之。” ▪ 解释二:假借。《说文解字·三篇下》:“ , 閉也。从攴度聲。讀若杜。”
.
▪ 疾、病 ▪ 《说文》:“疾,病也。”“病,疾加
.
▪ 学科联系
▪ 对语义的探求(训诂)是我们对古代 语言文字研究的落脚点,一切研究都是 以思想内容的通晓理解为目的的;同时, 意义的理解不能脱离文字形体和语音的 线索,因此,文字学和音韵学又是训诂 学的基础。训释的具体手段就有通过形 体、声音、意义为基点的几种训释方法: 形训、声训、义训。
.
▪ 现代语言文字学:词汇语义学、汉字学、 语音学、语法学、语用学
语言的内容,特别是词义
▪ (2)研究理论、方法有着渊源关系——宏 观的系联、微观的分解
▪ 2、传统训诂学与词汇学的区别 ▪ (1)研究范围不同 ▪ (2)研究方法不同 ▪ (3)研究任务不同
.
研
究
范
围
研 究 方 法 研究 任务
▪ 2、音韵学: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沿革,注重辨 析字音中的声、韵、调三种因素,并研究其在不同 的历史时期的分合异同。
▪ 3、狭义训诂学:偏重研究古代的词义,特别是 以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为主。因此也称为传 统训诂学。传统训诂学不仅要研究语词的思想内容, 而且要研究其使用条件、感情色彩,研究词义的系 统性、词的产生和发展史。
.
第二章 训诂体式与训诂资料
训诂学
古代书面语言(以 汉魏以前的文献语 言为主)
词汇学
古代与现代、书面 与口头的语言
语言的思想内容 词义和词形
词义、句意、段意、 词汇语义 篇意、修辞手段、 表达方法
缺乏严格的科学系 统和理论指导;借 助字形、字音。
现代语言学理论指 导
汉语历史词汇语义 学、汉语词源学、 词典编纂学 .
词汇语义学
第四节学习和研究训诂学的意义、方法
▪ (2)语境在语言研究中的作用。
▪ (3)语言的约定俗成.性。
3、为语言工具书的编纂提供可资借鉴的材料、 方法。
▪ 《辞海》:“释,淘米。” ▪ 《诗经·大雅·生民》:“释之叟叟”,
毛传:“释,淅米也;叟叟,声也。”
▪ 但需要注意区分词义和释义,不是所有释 义都是词义,还要参考其他材料进行考证。
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布帛的经线,编连 简册的绳是横向交织的,犹如布帛的纬线, 所以叫做“纬编”。韦编三绝就是编连简册 的横线断了很多次。
.
二、学习训诂学的方法
▪ 1、坚定学习的信心。 ▪ 2、注意掌握学习方法。最主要的是两条: ▪ (1)历史的观点。词义的系统性和时代
性。 ▪ (2)辩证的观点。形、音、义的统一。
.
▪ P1训诂学是传统语言文字学里研究语言 思想内容的一个学科,它是从语义的角 度来研究语言(主要是文献语言)的。
▪ ▪ p5训诂学就是以词义研究为核心的我国
传统的语义学。它的任务是研究怎样正 确地理解语言,解释语言。
.
▪ 传统语言文字学: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
▪ 学科分工
▪ 1、文字学: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起 源、发展、性质、体系,文字的形、音、义的联系 等。
训诂学——解释之学
▪ 第一章 训诂与训诂学 ▪ 主要内容: ▪ 1、了解训诂和训诂学的特点 ▪ 2、训诂学在古代语言学与当代语
言学中的学科地位 ▪ 3、学习训诂学的意义
.
▪ 黄侃:“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也; 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训诂者,用 语言解释语言之谓。”
▪ “用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以通 俗的话解释难懂的话”的方法解释古书 中词句的意义。
▪ 一、研究训诂学的意义
▪ 1、阅读与整理古籍 ▪ 天,颠也 。[声训]《说文解字》 ▪ 《山海经》:“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
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 为口,操干戚以舞。”
.
▪ 不速之客(“催请”) ▪ 速——誎 ▪ 速,疾也。从辵束聲。 籒文从欶。 古
文从欶从言。 ▪ 誎,餔旋促也。从言束聲。 ▪ 餔,日加申时食,段玉裁改为:申时食也。
.
▪ 陆宗达《训诂简论》
▪ 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 广义训诂学“是包含在古代注释和训诂专 书中的文献语言学的总称”,“它的研究范 围还不甚明确;在内部,包括后来的文字、 语言、词汇、语法、修辞等,彼此并无分工; 在外部,与文献、校勘等学也未能划清界 限。”
▪ 狭义训诂学是以研究“语言所包含的思想 内容”为核心,“是与文字学、音韵学互相 并列的以研究语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语言文 字学的一个独立的门类”。
也。” ▪ 一说:程度不同;一说:二者是语体的
差别。P12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
2、推动我们当前的语言研究。
▪ (1)词义演变的规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黄季刚《声韵通例》:“古者,名词与动词, 动静相因,所从言之异耳。段君注《说文》, 每加‘所以’字,乃别名词于动、静词,其 实可不必也。即如‘跨’、‘胯’二音,其 初固同,其后乃分为二。自跨之物言之,则 曰‘胯’;自跨之事言之,则曰 ‘跨’。……‘胯’,苦故切,读平声,则 与‘跨’之本音同。”
.
▪ 韦编三绝: ▪ 《辞海》:“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
书写,用熟牛皮把竹简编连起来叫韦 编。” ▪ 《辞源》:“韦编,古时无纸,以竹简 书写,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
.
《汉语大词典》
▪ 1.去毛熟治的兽皮;柔软的皮革。
▪ 《仪礼·聘礼》:“君使卿韦弁。” 郑玄 注: “皮韦同类,取相近耳。” 贾公彦 疏:“有 毛則曰皮,去毛熟治则曰韦。本是一物,有 毛无毛为异,故云取相近耳。”
▪ 2.皮绳。
▪ 《韩非子·观行》:“ 西门豹之性急,故佩 韦以自缓; 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 李善 注《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 “韦, 皮绳,喻缓也;弦,弓弦,喻急也.
.
▪ 王国维在《简牍检署考》中的考证和出土文 物都证明,古代简书都用丝线、丝带、帛带 编连。
▪ “韦编”—— “纬编” ▪ 韦是通假字,本字为纬,即编连简册的横线。
.
▪ 防微杜渐 ▪ 杜:杜绝,堵塞 ▪ 本义:植物,《说文解字·六篇上》:“杜,
甘棠也。” ▪ 解释一:引申。《方言》卷七:“杜,涩
也。”晋郭璞注:“今俗语通言涩如杜。杜 梨子涩,因名之。” ▪ 解释二:假借。《说文解字·三篇下》:“ , 閉也。从攴度聲。讀若杜。”
.
▪ 疾、病 ▪ 《说文》:“疾,病也。”“病,疾加
.
▪ 学科联系
▪ 对语义的探求(训诂)是我们对古代 语言文字研究的落脚点,一切研究都是 以思想内容的通晓理解为目的的;同时, 意义的理解不能脱离文字形体和语音的 线索,因此,文字学和音韵学又是训诂 学的基础。训释的具体手段就有通过形 体、声音、意义为基点的几种训释方法: 形训、声训、义训。
.
▪ 现代语言文字学:词汇语义学、汉字学、 语音学、语法学、语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