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影子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影子银行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影子银行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体系也在不断壮大,但与此同时,影子银行系统也愈演愈烈,成为当前中国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影子银行是指行为类似银行但实际上未经过金融监管的机构,其行为和操作与传统银行相似,但常常存在风险隐患。
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和防范影子银行风险。
一、风险类型和成因1.资金链断裂风险。
由于影子银行并未通过正规金融监管渠道,其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皆要比传统银行更大。
影子银行较多使用资金“短借长贷”模式,如“雪球融资”、“甩锅融资”等,而留存的资金通常只有约10%,其余均通过财务工程转移,以此实现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
但如果其中某个短期融资失败,则整个资金链可能因此而瓦解。
另外,影子银行常常牵涉到多个权益方,例如中介机构、债权人和投资人等,这样会造成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2.流动性风险。
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通常表现在有人赎回投资或有人不愿再投入资金时,资金周转能力不足,导致资不抵债,出现资金断裂的风险。
当然,某些影子银行通过规避监管、假造财务信息等手段,将资金绕道于挂靠的通道交易中,使其更难以被监管。
3.信用风险。
由于影子银行不纳入正规监管,故其造假、虚假宣传、不良信誉等行为往往难以被发现和查处,会对投资风险和市场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如遇到市场剧烈波动和恶劣情况,容易引发投资风险。
1.加强监管。
强化影子银行机构的监管措施,确保其实行标准化模式进行运营,并推行信息披露制度,方便监管部门对其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监察。
影子银行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建设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
同时,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以确保资金流动性的稳定和资产的安全性。
3.加大宣传力度。
政策制定方和监管部门应当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向市场和公众宣传影子银行的风险特征和遏制其发展的措施,以提高公众对影子银行风险的认知,并引导市场进行风险规避。
4.多维度支持及误导识别。
影子银行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影子银行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影子银行是指那些非正规金融机构,他们向投资者提供类似于银行业务的服务,但并不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管。
由于其操作灵活、利润高等特点,使得影子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影子银行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杠杆风险:影子银行通常采用大量借款和融资,以获取更高的回报率。
但一旦市场风险加大,资产价值下降,影子银行可能出现负债高于资产的情况,导致资金链断裂。
2. 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模式注重短期融资和资产的快速流动性,一旦市场出现流动性紧张,可能导致影子银行无法及时兑付债务,引发系统性风险。
3. 雪崩式风险传染:影子银行与正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在较大的联动风险。
一旦市场产生风险,如资产价格下跌、违约等,可能引发雪崩效应,导致金融体系整体风险加大。
为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 健全监管制度: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建立适合的监管体系和评估指标,建立影子银行信息报告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2. 强化公司治理:加强对影子银行的公司治理,规范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加强独立董事和审计机构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
3.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影子银行应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模型,提高对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识别和预警能力。
4. 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建立金融系统内部和跨系统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和审查,提高对影子银行的监测和评估能力。
影子银行风险对金融体系稳定构成一定的威胁,但通过健全监管制度、强化公司治理、加强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防范和应对影子银行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影子银行的定义、类型及风险监管研究
影子银行的定义、类型及风险监管研究【摘要】影子银行是指在传统银行业以外、不受传统监管体系约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的类型分类、风险来源分析,以及监管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探讨了影子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未来,建议加强监管政策,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覆盖面,以应对影子银行所带来的金融体系稳定和风险治理的挑战。
影子银行监管改进的必要性和深化风险监管的重要性是本文结论的重点。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影子银行的发展趋势和监管政策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影子银行,定义,类型,风险监管研究,监管政策,风险来源,挑战,发展趋势,监管改进,重要性,研究展望1. 引言1.1 影子银行的概念介绍影子银行是指那些不受传统银行监管和规范约束的金融机构或行为。
这些机构或行为在进行金融活动时,往往采用非传统的融资方式和风险管理手段,以获取高额回报。
影子银行的活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债权融资、资产证券化、信贷保证、货币市场基金等。
由于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和高风险性质,影子银行一直备受监管部门和学术界的关注。
影子银行的概念始于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当时大量的金融机构利用影子银行体系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活动,最终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崩溃。
自此之后,监管部门开始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试图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和传导。
由于影子银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监管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监管边界不清、监管工具不足等。
深入研究影子银行的定义和运作机制,分析其风险来源和监管挑战,探讨监管政策的发展趋势和建议,对于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影子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金融稳定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影子银行的定义、类型及风险监管的研究,探讨影子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其存在的风险和挑战,提出监管政策建议,以推动影子银行风险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
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影子银行是指在金融体系内部,以银行业务为主导,但规模较小、管理较弱,且缺乏传统银行监管的金融机构。
在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庞大,对金融系统的稳定和金融风险的传递具有一定的影响。
了解中国影子银行风险及监管措施对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1.信用风险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资金链条过长、资产质量不佳、违约风险增加等方面。
由于影子银行的缺乏监管,导致资金链条过长,当一家机构违约时,往往涉及多家机构。
部分影子银行运作模式不规范,风险管理不到位,导致资产质量不佳,存在大量不良资产。
这些信用风险可能对金融体系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2.流动性风险中国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资金链条脆弱、难以及时偿还债务等方面。
影子银行通常依赖短期资金来支持长期资产,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可能导致债务无法及时偿还,从而引发流动性危机。
3.市场风险中国影子银行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投资者恐慌情绪高涨、市场波动大、资产价格波动等方面。
由于影子银行通常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资产,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可能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导致资产价格大幅波动,进而对市场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4.监管套利风险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套利风险主要表现在规避监管、违规操作等方面。
受到传统银行监管的限制,一些机构利用影子银行的灰色地带进行监管套利,规避监管、从事违规操作,增加了金融系统的风险。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1. 宏观审慎监管中国影子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主要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监测、监管框架完善、跨市场协调等方面。
中国监管部门通过建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系统,监测影子银行的运作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预防金融风险的扩散。
监管部门加强与其他市场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形成跨市场监管的合力,有效应对影子银行的跨市场经营行为。
2. 创新监管工具中国监管部门还创新监管工具,对影子银行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
包括加强对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要求,规范影子银行的投资行为,提升金融科技监管水平等。
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与监管对策研究
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特殊 目的实体公司( S P V  ̄。
二 、影子银行 的分类
按照F S B 建议 , 采用定量和定性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勾勒 中国宏观 ( 系统视野) 和微观( 基于实体和业务活动) 维度的影子银行体系面貌。 为更好地对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 、风险等问题做出评估 , 考虑到这一 体系的复杂 性, 在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 的 基础上, 可以 将 中国影子银 行体系分为三部分: 是商业银行内部创新的影子银行产品。商业银行为适应市场 和监管、博弈宏观调控 , 在融资需求驱动下的机制和产品创新业务 , 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委托贷款等表外业务, 借助信托公司、 证券公司等机构提供资产和风险 “ 出表”的 “ 通道”。该类业务与 其传统业务关联紧密并相互转化和影响, 受到的监管与传统银行监管 有较大不同, 成为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信合作是最 普遍 、最重要的运作模式: 商业银行通过与信托投资公司合作, 设立 信托投资计划 或购买资金信托} 十 蛇 0 份额 , 将募集的理财资金投放于信 托贷款、票据、债市、股市、商品市场, 甚至是艺术品投资等领域。 二是开展信用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产品。信托公司、典当 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货币市场基金等机构围绕银 行信贷业务 , 展开产品和合作创新 , 跨领域机构和产品发展迅速, 其经 营主体和投资、融资活动都在传统监管视线之外, 风险产生和传染机 制更为复杂和隐蔽, 其投融资行为极易与传统银行信贷发生直接、隐 蔽的联系。近年来 , 对这些机构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强, 但主要内容往 往限于市场准人, 监管空 白、监管重叠等现象依然存在。 三是依托网络等新技术提供支付、结算、投资、融资等金融服 务 的新型信用 中介 , 如非金融机构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平台
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 风险隐患较大
影子银行主要以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理财产品为主,这种产品具有高杠杆、高流动性和高信用风险特点,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管。
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2. 缺乏足够的监管
影子银行的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往往比较复杂,监管部门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监管。
同时,影子银行中的机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监管难度更大。
这也导致了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如违规担保、资金池套利等问题。
3. 透明度不足
影子银行中的产品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导致广大投资者难以全面了解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特点,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误导和欺骗。
二、应对措施
1. 加强监管
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从产品设计、营销、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管。
加强对影子银行中机构之间关系的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
2.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
影子银行的产品信息披露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其公开财务报表、担保方信息、投资组合等信息,让投资者清楚地知道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特点。
3. 加强投资者教育
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其风险意识和投资理财知识,让其能够专业地评估影子银行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特点,避免盲目投资。
4. 建立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产品准入门槛、风险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投资者保护制度等,从制度上预防影子银行的风险。
综上所述,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风险隐患。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建立制度体系,才能实现健康、稳健的发展。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中国的影子银行系统在过去几十年里迅速发展,成为了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子银行是指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不受正规监管、未经批准设立、不接受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
尽管影子银行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却也给金融系统带来了众多风险与挑战。
为了有效管理和防范这些风险,中国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
一、建立监管框架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潜在威胁,并开始加强监管监控。
首先,中国监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了影子银行的定义和监管范围,并要求影子银行机构遵守相应的规定。
此外,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影子银行的数据监控和信息披露,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风险。
二、加强资本充足度监管中国影子银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债务融资。
这种融资方式通常依赖于一定的杠杆比例,借款人往往承担较高的风险。
为了防范影子银行带来的风险,中国监管部门已经要求影子银行机构加强资本充足度管理,确保其有足够的资本抵御风险。
此外,监管部门还规定影子银行机构必须进行风险压力测试,并将结果及时报告监管部门。
三、完善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为了有效管理和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中国提出了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
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影子银行机构的风险评估,监管部门能够更好地了解其风险状况,并制定相应的监管要求。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建立了风险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影子银行的交易数据和资金流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警风险。
四、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是有效管理和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的关键。
中国监管部门要求影子银行机构按照规定向监管部门和市场披露相关信息,包括财务报告、风险状况、经营策略等。
同时,中国监管部门还鼓励影子银行机构积极参与金融市场,接受市场监督,增加其经营透明度,降低风险。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中国意识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对于影子银行风险管理和防范至关重要。
中国监管部门积极参与国际影子银行监管合作机制,借鉴和分享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了解国际市场上的最佳实践。
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研究
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研究【摘要】影子银行是指那些在正规监管制度之外从事金融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监管的不足会导致影子银行活动的不规范和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当前,影子银行监管举措不够完善,虽然一些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但仍需要加强监管措施来规范行业发展。
在加强监管的过程中,应注意平衡规范和创新,避免对实体经济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影子银行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加强监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为重塑金融监管体系,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影子银行,风险,监管问题,研究意义,定义,特点,监管不足,监管现状,监管措施建议,风险重视,加强监管。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全球范围内,影子银行的规模不断增长,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开始对影子银行展开监管。
由于影子银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监管存在困难,监管措施也面临挑战。
对影子银行的风险和监管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影子银行的定义、特点、风险以及监管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影子银行的本质,提出有效的监管措施,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影子银行的风险和监管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影子银行的本质和特点,揭示其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
分析影子银行的定义和特点可为监管部门提供更准确的监管标准,帮助监管机构及时识别和应对影子银行风险。
关注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及监管不足导致的问题,有助于引起社会各界对金融稳定性的重视,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影子银行监管的现状和监管措施建议则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供参考,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避免金融风险的进一步积累。
研究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障金融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影子银行的认识,为相关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监管政策提供参考,促进金融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影子银行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影子银行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影子银行是指没有受到监管的金融机构,它们通过非正规的金融手段进行放贷和融资,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影子银行行业的潜在风险是财富损失、社会不安和金融稳定的威胁。
因此,分析影子银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提供影子银行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的研究。
1. 信贷风险影子银行通常会向不具备信用背景的个人和小企业提供高风险的贷款。
这些借款人数量非常庞大,很难进行风险管理。
此外,这些贷款往往没有担保或抵押品,因此银行在贷款无法收回时可能面临巨大的损失。
2. 操作风险影子银行通过吸收大量资金来提供贷款和融资,然而,它们也经常使用脆弱的短期资产,这会将操作风险提升到极高的水平。
如果金融机构错失了最佳的交易时机或错计算利率,可能会遭受财务损失。
3. 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通常依靠短期负债和流动资产来获得资产管理利润,但是它们很容易出现流动性困难,因为这些资产的流动性通常很低。
当大量投资者想要提取资产时,影子银行很可能无法立即偿还这些资产,这可能导致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
4. 监管风险影子银行机构没有受到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这导致影子银行风险不易被监测和纠正。
由于这些机构的资本规模、负债规模和信用风险等方面的缺乏监管,可能会导致金融体系的瓦解。
1. 加强监管有效共享信息和协调监管是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的关键。
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影子银行业务中涉及的所有机构、产品和业务增长的监测,并制定合适的审查和许可流程,确保银行等机构设立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时不会免于监管。
2. 规范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应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遏制其对影子银行业务的依赖。
这包括限制按年度计算的融资收益、完善股权结构并规范各种面对多层次发展的基金产品,并在发生财务形势恶化情况时立即向资本市场公开信息。
3. 强化自有风险管理影子银行机构应加强在投资决策、风险评估、产品设计和其他自有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
部门负责人应摒弃过于相信市场价格波动和投资动态,而是要应对不利事件和市场忧虑的准备,加强内部风险管理。
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
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中国的影子银行指的是一种非传统金融机构,它们通常不受传统银行监管,并从事与传统银行相似的业务。
影子银行的存在主要是因为传统银行的监管限制以及高利润的诱惑。
影子银行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需要加强监管来防范潜在的风险。
影子银行的风险在于其缺乏监管。
传统银行受到央行等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它们要遵守一系列的规定和指导意见,包括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账户透明度等方面的规定。
而影子银行往往不受这些监管的约束,其经营和风险控制能力可能相对较弱。
这可能会导致资金过度杠杆化、风险集中等问题,从而增加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
影子银行在运营过程中也会带来系统性风险。
由于影子银行不受传统银行监管的限制,它们的业务往往存在较高的杠杆率和较大的业务规模。
一旦发生连锁反应的风险事件,可能会导致市场的恐慌和流动性危机,进而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严重冲击。
这种系统性风险可能会波及到实体经济,影响就业和经济增长。
影子银行的监管也存在困境和挑战。
由于影子银行的业务形式多样化,监管机构很难追溯和监控所有的影子银行,从而导致监管漏洞。
由于影子银行涉及的风险和机制较传统银行复杂,监管机构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而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监管能力有待提升。
为了有效应对影子银行的风险,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
央行出台了《影子银行组织及业务活动规范》等政策文件,规范影子银行的组织结构和业务行为。
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通过开展监管合作、数据共享等方式,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控和风险防范。
还加大了对影子银行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金融稳定。
虽然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但是影子银行的风险仍然存在。
为了更好地监管影子银行的风险,中国政府可以进一步完善监管法规,提高监管能力。
还需加强对影子银行风险的预警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还需要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风险意识。
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其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影子银行作为银行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对策来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1. 风险隐患较大我国影子银行系统与传统银行体系相比,其风险管理、监管程度较低,资产负债表信息披露不充分,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一方面,影子银行通常以非银行的形式进行业务操作,包括信托、理财、资产管理等,这些业务往往涉及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或者投资失败,可能引发严重的财务风险。
影子银行的监管制度相对薄弱,监管部门往往无法及时获得相关信息,难以有效监管,导致风险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和化解。
2. 金融乱象频现影子银行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金融乱象频现。
由于监管制度不健全,影子银行市场容易出现乱象,一些非法机构或者非法集资行为经常发生,给广大投资者和市场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一些影子银行机构为了谋取非法利益,可能存在违法违规行为,造成金融秩序混乱,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3. 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影子银行业务的过度发展可能导致金融资源过度向金融行业集中,而忽视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将导致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甚至引发金融泡沫,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对策研究1. 健全监管制度为了解决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健全监管制度,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应该加强对影子银行各项业务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双重备案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监管的全面性和时效性,增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能力。
还需要建立健全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影子银行风险,减少金融乱象的发生。
2. 加强行业自律除了政府的监管,还需要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影子银行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引导影子银行业务规范经营。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我国影子银行指的是金融机构之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通常通过非传统的方式来进行金融业务,如信贷、投资和融资等,并且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是影子银行也伴随着一些风险和监管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整个金融体系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一、影子银行的风险1. 信用风险影子银行通常采用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投放大量资金给高风险的借款人或者项目,导致信用风险增加。
一旦出现借款人违约或者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给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系统带来风险。
2. 流动性风险由于影子银行通常采用短期资金融通进行长期投资,一旦出现市场流动性紧张或者信贷资金供给紧缩的情况,影子银行可能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进而引发金融系统的不稳定。
3. 利率风险影子银行通常从市场上获取较高的利率作为投资收益,但一旦市场利率上升,可能导致投资回报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甚至导致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等问题。
4. 法律法规风险影子银行的业务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一旦出现法律法规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受到处罚,甚至被迫停业整顿。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1. 监管责任不清由于影子银行通常从事的是非传统业务,监管责任常常不清晰,导致监管漏洞和监管盲区的出现。
大量的资金在监管漏洞和监管盲区中动辄数百万甚至数亿的流量也往往成为了洗钱和非法交易的温床。
2. 监管手段不足目前我国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手段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有效地监管影子银行的业务。
这就使得影子银行的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可能隐患又得不到及时处理。
3. 监管信息不透明由于影子银行可能涉及到很多的非传统业务,相关的监管信息通常是不透明的,这就导致监管机构难以对影子银行的业务进行全面的监管和控制。
4. 监管执法不严在一些地方,监管执法不严,导致一些影子银行在违规操作之后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罚和整顿,这就助长了影子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不健康发展。
中国农村观察. 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及监管研究
中国农村观察. 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及监管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影子银行风险分析及监管研究,探讨了影子银行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风险问题。
首先对影子银行的概念进行解析,然后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进而探讨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体制建设和监管政策提出建议。
最后对影子银行风险分析与监管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影子银行监管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我国农村地区影子银行监管提供参考,促进影子银行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关键词】影子银行、风险分析、监管研究、农村观察、中国、形成与发展、存在的问题、监管体制、监管政策、总结、展望未来、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环境的不断改善,影子银行的风险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一些非法集资、虚假交易和金融欺诈等现象屡见不鲜,给金融市场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对影子银行的风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监管是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对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影子银行的监管机制和政策建议,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也为中国农村观察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对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体制建设和政策建议,寻找有效的监管工具和措施,规范和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降低系统性风险,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通过对影子银行风险分析与监管研究的总结,对未来影子银行监管工作做出展望和建议,为预防和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制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1.3 研究意义研究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及监管在当前中国农村观察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影子银行的规模不断扩大,其所带来的风险也日益突出。
2024年影子银行的发展与风险控制
2024年影子银行的发展与风险控制一、影子银行的定义影子银行,顾名思义,是一种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相对独立但又紧密相连的金融实体。
它们不直接受到中央银行或政府金融监管机构的全面监管,但仍从事着与银行类似的金融业务,如信贷、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的交易等。
影子银行通过非传统渠道进行资金筹集和投资,其运作方式相对隐蔽,透明度较低,因此被称为“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主要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结构性投资机构、私募股权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一些非传统的信贷机构,如汽车贷款公司、学生贷款公司等。
这些机构通过创新的金融工具和复杂的金融网络,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生态。
二、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金融市场开始逐步放开,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为了规避金融监管和追求更高的利润,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涉足传统银行业务领域,逐渐形成了影子银行体系。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加速,影子银行得到了飞速发展。
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影子银行体系通过资产证券化、衍生品交易等手段,极大地扩张了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深度,同时也积累了巨大的风险。
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体系遭受了沉重打击,许多机构破产倒闭,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此后,各国政府开始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影子银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影子银行的风险类型影子银行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通常通过短期融资支持长期投资,一旦市场出现资金紧张或投资者信心下降,影子银行可能面临流动性枯竭的风险。
信用风险:影子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往往采取高风险高收益的策略,容易导致信用风险累积。
一旦借款人违约,影子银行可能面临巨额损失。
操作风险:由于影子银行的业务复杂、透明度低,加上监管不足,容易出现内部操作失误或欺诈行为,给机构带来损失。
市场风险:影子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资往往涉及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导致投资损失。
影子银行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影子银行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影子银行是指为满足金融机构以外的非银行机构或个人的融资需求而设立的、与正规银行没有直接法律关系的金融中介机构。
影子银行具有不透明、高杠杆、风险扩大化等特点,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对影子银行风险的分析和防范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子银行的风险特征(一)不透明性风险。
影子银行系统信息披露和监管不足,无法及时了解其业务、风险和状况。
(二)高杠杆风险。
影子银行系统普遍采用高杠杆模式运营,以少量代价获取更多的利益,但同时也增加了财务杠杆,使得一旦出现风险,可能会形成金融风险传递,波及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
(三)财务稳定性风险。
影子银行系统在当前银行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可能难以迅速承担自己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导致出现链式反应甚至系统性风险。
(四)信息不对称风险。
由于影子银行对普通投资者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容易出现对市场的不利影响,影响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市场的效率。
(五)动态兑付风险。
影子银行系统的主要筹资方式是通过短期资产回购和贷款等方式,实现短期的资金投资运作,一旦遇到市场资金利率的波动或出现资金像集中流动等情况,可能引起资金短缺和资产和负债的不匹配,导致动态兑付风险的出现。
二、影子银行的防范措施(一)增强监管力度。
加强对影子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监管,针对影子银行和正规银行之间的业务关系,加强对主要银行与影子银行系统的"关键联系"的监控。
(二)完善风险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健全支持公众对影子银行风险进行自我保护的信息披露制度,例如通过加强全面、及时和精准的金融信用信息透明度,为投资者进一步了解影子银行产品、风险和状况提供更多的信息。
(三)规范影子银行业务。
通过减少低流动性和高杠杆业务,进一步规范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降低影子银行对金融系统的风险,防止系统性风险的扩散。
(四)加强风险抵御能力。
银行应优化风险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提升自我抗风险能力,避免因外部风险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影子银行的定义、类型及风险监管研究论文
影子银行的定义、类型及风险监管研究论文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是指一类由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中介服务的机构和活动。
这些机构和活动虽然不属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体系,但是提供了与银行相似的金融服务,包括贷款、投资和融资。
影子银行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规模,对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篇论文将讨论影子银行的定义、类型以及风险监管的研究。
首先,影子银行的定义和范围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因为它包括了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和活动。
一般来说,影子银行是指那些在金融中介过程中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和活动,但是他们并不受传统银行监管和监督的约束。
这些机构和活动可能包括信托公司、货币市场基金、债务证券化、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等。
影子银行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和技术,提供更灵活和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影子银行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首先是信托公司,它们主要通过吸收储户存款,然后将这些资金投资于各种项目和资产。
其次是货币市场基金,这些基金主要通过购买短期债务工具来获得回报,例如商业票据和国库券。
再次是债务证券化,这是一种将大量贷款打包成证券,然后出售给投资者的过程。
最后是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这些机构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来筹集资金,然后再将这些资金投资于其他项目。
影子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风险,这也是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影子银行在提供更多金融中介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系统的杠杆效应。
由于它们不受传统银行监管的约束,可能会出现过度放松的信贷条件和风险管理不足的情况。
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的运作也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
当市场信心受到冲击时,影子银行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和连锁反应的风险。
为了监管和管理影子银行的风险,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强化监管框架,以确保影子银行的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这可能包括加强对影子银行机构的注册和审查制度,以及监管机构的合作和信息交流。
其次,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测。
影子银行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影子银行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摘要】影子银行在金融领域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其存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本文从影子银行的概念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对影子银行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影子银行风险的类型。
随后讨论了影子银行风险防范措施以及监管政策建议,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了对风险防范的理解。
在提出了应对影子银行风险的策略,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综合分析认为,应加强监管政策,加强风险防范力度,建立更加健全的金融体系,以应对影子银行带来的潜在风险,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影子银行、风险分析、风险类型、风险防范措施、监管政策、案例分析、应对策略、研究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影子银行概念介绍影子银行是指那些不受传统监管机构监管、不受传统监管规定约束但仍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类似银行角色的机构和活动。
影子银行的本质是借助各种金融工具和创新金融产品,通过不同的方式筹集资金,然后再进行各种投资活动,从中获取利润。
这些机构和活动虽然与传统银行有所不同,但却同样具有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会对金融体系和市场稳定造成潜在风险。
影子银行的兴起得益于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传统银行监管的不足和漏洞。
影子银行在为满足市场对更广泛金融服务需求的也带来了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对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影子银行的风险类型、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结合监管政策建议和案例分析,以期为有效防范影子银行风险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背景影子银行是指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技术,绕过传统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不透明化、高风险的金融活动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影子银行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中国,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和金融创新的推动,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和挑战,对金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壮大,影子银行作为一种非传统金融机构在我国逐渐兴起。
影子银行是指那些不受监管、不受公众透明度所限制的金融实体,其运作方式常常不受传统银行监管、金融规范的影响。
在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涉足,风险逐渐积聚。
随着影子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首先,监管漏洞造成了影子银行风险无法有效控制,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其次,影子银行的风险传导渠道不畅,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再者,影子银行的存在增加了金融不透明度,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足以看出,研究影子银行问题及对策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1.2 研究意义研究影子银行问题及对策的意义在于加深对我国金融市场问题的认识,帮助监管部门更好地了解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和风险传导途径,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措施,提升整体金融市场风险防范能力。
研究影子银行问题还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指导,帮助它们更好地规范自身业务,降低潜在风险。
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影子银行问题可以帮助他们避免不必要的风险,选择更具可靠性和透明度的投资渠道。
研究影子银行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提升金融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监管漏洞、风险传导渠道不畅以及金融不透明度提高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探讨对策和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旨在为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监管机制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影子银行的规范发展,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提供支撑。
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问题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为相关行业部门和监管机构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隐患:影子银行的风险自由度较高,监管较为松散,容易引发金融风险,对金融体系稳定性构成威胁。
2. 资金来源不透明:影子银行的资金来源不够透明,存在着大量的非正规渠道资金进入,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3. 信用风险:由于影子银行业务的特殊性,往往面临信用风险,难以实现充分的信用背书和监管。
4. 利益输送:一些影子银行机构在业务中存在利益输送问题,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和金融的健康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规范和管理影子银行,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强化监管:政府和监管部门需要加大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规范影子银行业务的开展,防范金融风险。
2. 完善制度:要加强对影子银行业务的法律制度建设,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影子银行机构的合法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规范其业务活动。
3. 增强透明度:鼓励影子银行机构加强信息披露,增强业务透明度,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4. 强调风险管理:影子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防止出现风险事件。
5. 加强合作与监督:影子银行需要加强与正规金融机构的合作与监督,提高合作机构的风险意识和合规能力。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规范和管理我国的影子银行,降低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虽然我国的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风险。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提出可行的对策,并加以实施,才能有效规范和管理影子银行,保障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希望我国的影子银行在未来能够发展的更加合理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影子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摘要:影子银行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它又被称作为影子银行系统或平行银行系统。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在迅速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影子银行系统。
它在推动我国经济金融进步的同时,自身的脆弱性也可能成为日后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本文从国内外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出发,基于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角度,旨在探讨我国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并提出合理的监督管理意见。
关键词:影子银行;风险管理;监管模式一、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2011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影子银行作了严格界定。
影子银行是游离于银行的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信用中介体系。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尚处于初期不成熟的阶段,主要以银行理财产品、民间借贷机构、银信理财合作机构等作为载体。
衍生产品种类少、资金量小、运作体系相对简单以及相对较低的杠杆率是我国影子银行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
2011年,美国拥有资产达23万亿美元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影子银行系统,欧元区也拥有22万亿美元资产的影子银行规模。
数据显示,中国影子银行融资规模总计约为人民币20万亿元,相当于目前中资银行放贷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
与国外影子银行“以小博大”的经营方式不同,我国影子银行的投资经营活动在银监会的严格管理监督之下,其经营杠杆率相对国外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但是由于我国金融环境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影子银行面临风险种类多样,来源也比较广泛。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影子银行将与商业银行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值得管理机构的重视与关注。
二、我国影子银行风险的主要来源我国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二者不仅在利益上互惠互利,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和潜在利润,同时也在风险上相互传导,存在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隐患。
目前我国影子银行风险的来源主要有:1.投资者与筹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作为一名投资者,最关心的是自己资金投入的未来价值,也就是可以获得的受益。
我国投资者普遍缺乏金融风险意识,往往因为某种理财产品或者某项投资路径表面诱人的利润而忽视了其潜在的风险。
在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很多投资者受到了西方国家投资观念的影响,开始盲目跟风投资甚至不计风险代价的投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投机热潮与各种泡沫。
我国影子银行更是在这种风气下蓬勃发展,各类业务普遍具有高风险高收入的特点,从而迎合了很大一部分投资者的偏好。
在投资者、筹资者和影子银行体系之间,由于信息披露的不公开,三者的信息存在严重程度的不对称。
投资者将目光重点放在未来的收益上,对影子银行系统对资金的运作方式毫不知情。
影子银行系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将所筹集到的资金重新整合,采用续短为长和高杠杆操作进行资金再分配,从中赚取手续费及佣金。
此外,影子银行采用的是批发的经营业务模式,难以像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模式一样能够对个体风险进行甄别控制,信息获取的难度也比商业银行要大。
2.场外交易的操作方式我国影子银行相关业务主要依靠场外交易市场来完成,无政府担保和法律保障,交易合同难以发挥法律效应。
与传统商业银行规范的场内交易相比,影子银行业务交易具有手续简单、流程单一、法律约束少的特点。
我国股票市场的交易实行指定交易制度和托管券商制度,股票在交割之前有严格的委托、申报、成交和清算等流程。
然而影子银行在缺乏专门监管的前提下,既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又存在场外黑幕与欺诈现象。
3.与其他金融体系的风险共担影子银行共担的风险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一方面,影子银行系统与商业银行资金融通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甚至相互传导;另一方面,我国影子银行系统虽然很少有涉及国际影子银行业务,但是国外通过各类业务往来却可以将风险分担与我国影子银行系统上,这使得影子银行系统承担的风险压力陡然增加。
例如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爆发后,能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递开来,使全球金融系统遭受重创。
4.监管与法律的缺失在国内,影子银行尚且没有严格一致的定义。
一方面,针对影子银行特别是基础性金融衍生品的法律很不完善,对影子银行业务的标准没有统一。
基础性的金融衍生品在没有规范约束的情况下,容易过度的创新甚至滥用,从而使交易双方遭受风险损失。
另一方面,对评级机构的管理也不完善,我国影子银行尚且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监管正在逐步发展完善。
5.信用扩张中的期限错配影子银行主要通过续断为长的方式来进行融资贷款,即通过短期资本市场或者发行资产支持票据以获取融资资金,并用这部分资金来获取长期资产。
因此,期限错配是影子银行发挥信用创造功能时产生的系统缺陷。
一旦有类似商业银行“挤兑”现象的产生,而影子银行缺乏将长期资产变现的能力,很容易产生危机。
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正是来源于期限错配的固有缺陷。
三、建立完善我国影子银行风险监管模式的建议以欧盟为例,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欧盟在对影子银行的风险监管模式的制定上充分考虑了欧盟各国的不同情况,避开了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成立了跨境的影子银行金融机构,强化了对信用评级公司的管理力度。
我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一直处于缺失的状态,既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也不存在相关的法律机制进行规范。
应该从实际出发,放眼于我国金融业的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出属于我国自身的监管模式。
1.确立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相协同的监管模式在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主要发挥了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等五大作用。
影子银行系统几乎涵盖了传统商业银行所有的业务,并发挥着与之相似的作用,其中信用创造作用尤为突出。
合理控制信用额度,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防范影子银行信用创造的过度膨胀无疑是控制我国影子银行风险的关键所在。
货币政策可以有效调控传统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和创造货币的职能,从而达到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但是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影响不大。
是故中央银行应与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协同一致,一方面通过货币政策调节货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使之达到适度水平,另一方面严格监督各类创新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并限制影子银行对信用的过度创造。
确立一个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相协同的监督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抑制金融泡沫的产生,还能规范化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的市场运作,不失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监管策略。
2.实施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相分割的监管策略我国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存在越来越明显的相互依存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险的传导性,给政府的监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应该将对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监管一分为二,实行分割管理的策略。
影子银行的监管不能完全参照商业银行来做,可以先从私募基金和民间融资借贷机构等影子银行业务载体出发,从内部上提高经理人敬业精神和业务人员素质,提高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
再从外部上继续严格控制银信理财合作,制定严格规范的市场操作机制并提高其市场准入门槛。
针对商业银行应该将监管的眼光重点放在表外业务上,严禁商业银行通过表外业务将资金与影子银行融通并从中牟利。
鼓励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合理创新,但不提倡高杠杆产品的推出。
商业银行应该严格遵守巴塞尔协议中对杠杆率的约束,以规定的12.5倍杠杆率作为限度,杜绝高杠杆操作。
3.进一步推动与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资产证券化为投资人提供了品种多样的投资产品,扩大了其投资规模,并促进了更多了合规投资。
从发起人的角度看,政策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在优化财务状况的同时,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尚且处于发展初期,影子银行迎合了资产证券化的优势与特点,在这个大环境下实现了蓬勃的扩张与发展。
在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中,要求规范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流程,对资金转换的流程实施严格的管理控制,特别是对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增级机构的管理。
确保能够满足投资者对证券信用质量、偿付时间和风险上的要求,保障财务会计目标的需求。
4.实施动态的风险测控机制,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影子银行的风险瞬息万变,应该依照其动态性的特点对应实施动态监控。
可以参考商业银行对风险评估的办法,采用合理的风险尺度对风险进行度量,估计承担风险的大小程度。
逐步展开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之最终实现信息网络化,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第一手信息,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风险。
5.建立投资者保障机制,填补金融法律空缺由于影子银行采取了场外交易的形式,所以风险披露的程度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投资者利益。
应该制定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将需要披露的内容用严格的规章条文表述出来,方便投资者获取有用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一个成熟的社会系统必然需要健全的法律来保障,金融系统同样如此,金融法律是维持金融体系秩序稳定的前提。
为了保障投资者利益,降低金融机构运作风险,需要建立投资者保障机制。
可以通过保险业务实现分散风险,并利用法律的强制性来维护投资者利益,通过立法的手段抑制影子银行业务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欺诈、黑幕和暗箱操作。
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维持影子银行金融机构的健康持久运营。
参考文献:[1]袁增霆.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11)[2]龚明华等.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2)[3]何德旭等.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j].经济管理,2009(11)[4]李东卫.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几点思考[j].金融会计,2011(4)[5]周莉萍.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j].国际金融研究,2012(1)作者简介:张阳希,男,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科技金融;万幼清,男,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