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2010版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第10课考点二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Word版含答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第10课考点二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Word版含答案

考点二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知识精讲1.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1)道德冲突的原因: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告别传统的生活方式;城镇化进程加快,使大批农民成为城镇居民;新型产业的崛起与传统产业的衰落,使众多劳动者不得不面对新的择业问题;网络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社会交往的新天地。

(2)解决道德冲突的途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特别提醒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几个误区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易错点一:混淆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提醒接受科学文化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的过程属于科学文化修养,而以自省、自律的方式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过程属于思想道德修养。

[矫正训练1]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

表彰劳模能够(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A.①③B.②③C.②④ D.①④答案 B解析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②③正确说明了表彰劳模的积极意义。

这一举措是思想道德范畴,提高的是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①不符合题意;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产生原因具有复杂性,④“杜绝”说法绝对化、片面。

因此答案为B。

易错点二:不能准确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提醒把握两者关系,需注意以下几点:(1)只有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才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不能认为二者谁更重要一些或谁决定谁。

(3)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并不是同步的,也不能相互替代。

[矫正训练2]夸美纽斯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这说明( )A.知识比道德更重要B.加强知识与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C.知识与道德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D.知识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答案 C解析引文型试题重在审读引文,弄清其含义。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夏玉洋2015年11月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摘要:“奥本海默事件”是20世纪美国的重大冤案之一,奥本海默的浮沉是20世界中期美国科技与政治发生严重冲突的直接体现,这里面既涉及了政治斗争,也与个人恩怨、利益关系、麦卡锡主义、美苏争霸格局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文简要分析了“奥本海默事件”的前因后果,也揭示了美苏争霸时代科学家的良知与政治家的利益之间的斗争,以奥本海默浮沉的悲剧命运为线索,浅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也让“奥本海默事件”之后的我们能够重新审视这种微妙的关系,吸取历史教训,让这类悲剧不再上演。

关键字:奥本海默原子弹安全听证会悲剧命运科学与政治1 引言二十世纪,可以说是科学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百年,诞生了成千上万的优秀的科学家,他们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许多多令人叹服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政治作为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也因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矛盾的产生,正是由于矛盾的存在,科学和政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奥本海默这样的悲剧也在所难免。

矛盾和联系从来都是同时存在,一方以另一方的发展而发展,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科学和政治就是基于这种特定关系,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关系也变得日益紧密和复杂。

2 “奥本海默的浮沉”2.1 奥本海默生平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1904一1967)是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由于他在美国试验核武器的计划——曼哈顿工程中的杰出作用,被誉为“原子弹之父”。

【1】1904 年 4 月 22 日, 奥本海默出生于一个非常富裕的从德国移居美国纽约的犹太家庭。

奥本海默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智商和学习的天赋,小学时,有一次回乡探亲,祖父送给他矿物标本作为“礼物”,没想到这份小小的“礼物”居然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大概11 岁的时候,他就被选为纽约矿物学会会员。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提交版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提交版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雷锋8888888880000年00月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摘要众所周知,伯特·奥本海默为美国犹太人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

“奥本海默事件”是20世纪美国的最大冤案之一。

这里面既涉及到政治斗争,也与个人恩怨有关,更与冷战、麦卡锡主义脱不了干系。

在现代生活中,科学技术与政治变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方便。

相对的政治则是这个社会的管理员,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科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就是政治需要服务于科学,不服从科学的政治,就是统治。

因此我们就以奥本海默事件为案列,共同来探讨政治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关系,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正气的发展。

关键词:奥本海默科学政治发展社会1、引言罗伯特·奥本海默(1904 —1967 )是20 世纪美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先驱,是美国原子弹之父[1]。

年轻时,他就为早期量子力学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显示出非凡的才能,他领导着“史无前例的最庞大的科学家组织”,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由此获得了“原子弹之父”的美誉。

二次大战后,他积极倡导原子弹的国际控制,竭力阻止美国研制氢弹,从而导致了著名的“奥本海默案件”。

同时,他还是一位极具性格魅力的演讲者,喜欢用独特的表达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

他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之职达19 年之久,为保持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世界瞩目的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科学家的良知与政治家的“利益”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科学家的性格与命运之间关系复杂;奥本海默事件是一出不该出现的悲剧。

人类应该从中吸取更多的教训。

第一章奥本海默的简介1.1奥本海默的早年经历奥本海默1904年4月22日生于纽约一个富有的德裔犹太人家庭,自幼就有着优裕的生长环境。

父亲是德籍犹太人,从小就移民到美国,后来在纺织界致富。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摘要:科学,是关于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利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科学和政治,看似毫无关系,实则息息相关。

如果没有政治,就无法将人组织起来,就不可能有效地实现超越。

反之,如果没有科学,人就不可能理解自然,更不可能超越自然,改造自然,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所以,科学和政治之间具有唇齿相依的关系。

关键词:科学;政治;奥本海默;哈曼顿计划1 引言科学,实际上就是人类了解世界的一种手段,它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科学本身又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也只能在社会政治历史中得到解释[1]。

科学和政治,不论定义如何的不相同,二者的实质都是为了人类更好的存活于世界上,不管从哪个出发点考虑,其目的都是为了人类创造利益。

科学和政治,互相依赖,但是依然会有矛盾。

虽然其本质都是为了人类的利益,但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致使其维护的主要人群也不同。

一旦需要二者取其一时,如若处理不好,或者极端主义从中作梗时,便会不可避免的引起冲突。

1954年美国发生的奥本海默事件便是这一冲突的典型案例。

2奥本海默的沉浮2.1奥本海默生平奥本海默(1904-1967)出生于美国的一个犹太家庭,他的父亲是德裔犹太人,母亲也是一位犹太移民。

1911年奥本海默进入菲利克斯·阿德勒博士创办的纽约道德文化学校学习,在1921年中学毕业之前,他的化学和物理老师奥古斯塔斯·克罗克发现了他在科学方面的巨大潜力,并培养了他对物理和化学最初的兴趣。

1922年,奥本海默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化学专业,他花了三年时间完成本应四年时间完成的专业学习。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他选修了著名实验物理学家波西·布里奇曼开设的高等热力学。

至此,奥本海默才发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领域,并在布里奇曼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2]。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张紫微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张紫微

广西大学《自然辩证法》课程作业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养殖姓名张紫微学号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张紫微摘要: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最革命、最积极的变革因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推动力量和永不停息的发展动力,而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与政治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学技术需要政治的稳定和支持,而科学技术对政治文明进步的推动是全面而深刻的。

科学技术不断渗透进人们的政治生活中,改变了政治的运行机制等因素。

二者之间在不断融合的同时,其价值取向的背离也日渐明显和扩大,两者的分与离是对立的统一,是构造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科学、政治、背离、统一随着近代几次科技革命的出现,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对生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令人刮目相看,使得科技日益成为强大生产力的事实令人信服不已。

对此,马克思指出:“生产中也包括科学,应当把科学称为生产的另一个可变因素。

”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范畴。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是永恒存在的。

它根源于经济,实质是阶级关系,核心是国家政权,目的是维护阶级统治,保持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

因此,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有阶级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列宁指出:“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

”[ 1 ]所以政治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属上层建筑。

1 “奥本海默案例”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美国犹太人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1945年主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完成了杜鲁门所盛赞的“一项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有组织的科学奇迹”,从而不仅验证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为尽早结束战争作出了贡献,也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声誉,成了举国上下人所共知的英雄,被誉为“原子弹之父”。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摘要:奥本海默作为曼哈顿工程的领导者,因其科学领袖身份而被冠与政治家角色的命运注定要与美国政治决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本文就其或辉煌或坎坷的浮沉一生,来解析一个科学领导人的政治科学观对整个国家命运及政治走向的深刻影响,借此进一步剖析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利害关系。

最后引出,作为史上一个典型的冲突案例,我们国家应该怎样以此为鉴,找清自己方向,少走弯路以实现和谐发展。

关键字:奥本海默政治科学关系一、学者生涯1904年4月22日,奥本海默出生于纽约一个富裕家庭。

父亲居里奥斯14岁时远渡重洋从德国来美国定居,是一位具有犹太血统的精明强干的商人。

母亲埃拉(EllaFreedman)是位出色的美术教师,她的画接近专业水平。

这个爱好音乐和绘画的家庭,使奥本海默从小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童年的奥本海默就表现出广泛的好奇心和极强的学习能力。

在纽约,他进入一所有较高水平、培养通才的文化学校学习。

他考入哈佛大学,虽然他选择了非常广泛的课程,如古典语言、化学、物理等等,可他只花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大学四年课程。

1925年夏天毕业后他去了欧洲,四年的旅行生活,他把自己培养成一名理论物理学家。

首先他来到剑桥大学深造,随后应邀去哥廷根大学工作,1927年春获得该校哲学博士学位。

1928年他回到美国,在哈佛和加州理工学院任研究员。

次年去荷兰莱顿大学和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任职,同年回国。

这时许多学院竞相聘请他,他选择在加州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执教,1946年开始任教授,他与哈里森结婚。

1941年他在加州大学试验室参与原子弹研究计划,尽管1942年政府安全机关由于他过去的左翼活动怀疑他是否有资格参与原子武器的研制计划,1943年他还是担任了曼哈顿工程实验室主任[1]。

1946年他被授予梅里特国会勋章。

1947年他出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所长,一直至终。

期间因为自身的影响力太大且又与决策人物立场相反而受到诋毁和迫害,从而被逐出政界。

word2010版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word2010版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严建新老师2015年4月23日星期四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摘要:本文通过奥本海默一生的浮沉,阐述了科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科学制约着政治的前进脚步,政治又主导着科学的发展方向。

科学与政治都是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利益和需求,两者对人类利益的僭越都会出现与人类社会利益的分歧和冲突。

因此,科学与政治的中间体是人类利益。

关键词:奥本海默、科学、政治、人类利益在科学时代,科学技术是社会政治的产物,其发生和发展只能在社会政治背景中才能得到说明。

科学本身又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也影响着政治的发展脚步。

科技与政治互动最根本的层面在于科技与政治之间的价值张力。

这种价值张力以科技与政治的共同价值取向为基础和纽带,表现出科技与政治的价值取向的背离和冲突。

科技与政治共同价值取向的实质是以人类的利益为基础的,它们分别充当人类利益的创造者和代理者。

[1]1 奥本海默的浮沉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美国犹太人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被美国誉为“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的涉猎极其广泛,在哈佛大学他攻读化学专业,并且广泛学习了哲学、语言、诗词等知识[2]。

在当时理论物理学中心并拥有海森堡、迪拉克、泡利等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哥根廷大学,奥本海默跟随创造“量子力学”的物理系主任博恩学习和研究关于量子力学[3],并发表了16篇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论文,其才华和智慧得到很多物理学家的赞许。

由于家道中落,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到他成为伯克莱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政治观念左倾激进的人了[4]。

1942年,奥本海默由著名物理学家阿塞·康普顿和欧内斯特·劳伦斯向格罗夫斯推荐担任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主任,在得到格罗夫斯将军的赏识和支持下主持原子弹的研发工作。

继续教育《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网上考试答案

继续教育《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网上考试答案

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2.(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3.(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4.(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5.(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7.(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8.(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9.(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10.(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12.(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13.(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14.(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15.(标准答案:16.(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17.(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18.(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19.(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20.(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22.(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23.(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24.(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25.(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标准答案:本题打分教师批语2.(标准答案:本题打分教师批语3.(标准答案:本题打分教师批语4.(标准答案:本题打分教师批语5.(标准答案:本题打分标准答案:本题打分教师批语7.(标准答案:本题打分教师批语8.(标准答案:本题打分教师批语9.(标准答案:本题打分教师批语10.(标准答案:本题打分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2.(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3.(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4.(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5.(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7.(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8.(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9.(标准答案:本题得分教师批语10.(标准答案:。

高中政治 第十课 第二框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高中政治 第十课 第二框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1.识记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2.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明确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对我们的要求。

3.自觉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自觉加入到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中。

[读教材·填要点]知识点一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1.遭遇思想道德冲突的原因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

2.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途径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知识点二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1.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1)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

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科学文化修养。

(2)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2.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知识点三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1)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具体要求。

①必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②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议话题·强认知]“要多少钱,两万还是五万?”相声演员刘某曾驾车与一辆公交车追尾,当公交车司机王师傅与他说一些事故责任时,刘某冲着王师傅就骂:“你们不就是些臭公交吗?要多少钱,两万还是五万?”交警对事故双方进行了酒精测试,王师傅酒精含量测试值为零,而刘某的测试值为207(根据规定,80以上为醉酒)。

科技和政治的分裂与交融_从李森科事件和奥本海默案件看科技与政治的关系

科技和政治的分裂与交融_从李森科事件和奥本海默案件看科技与政治的关系

第25卷 第3期2009年6月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J OURNAL O F X I N Z HOU TEA C HER S U N I V ERSITYV o.l25 N o.3Jun.2009科技和政治的分裂与交融从李森科事件和奥本海默案件看科技与政治的关系罗骞政(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34000)摘 要:文章主要采用个案法、历史分析法、语境分析法,从具体的科学史案例对科技与政治交互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运用语境分析方法,提出科技与政治关系的新观点 互为语境论,即从科技的政治语境和政治的科技语境下认识科技与政治互动的规律,寻求科技与政治冲突的根源,探索科技与政治良性互动的途径;其中着重论述了科技的政治语境及政治语境作用于科学技术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科学技术;政治;互为语境;分裂;交融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91(2009)03-0098-05在当前学术界对科学技术与政治关系的四种理解中[1],只有有机互动论比较科学地阐释了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避免了科技中立论、科技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的片面性,但这并不能说科技与政治的互动仅仅是它们之间的简单综合和妥协,相反,它应有更为深刻的理论陈述和解释。

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是社会政治的产物,其发生和发展只能在社会政治背景中才能得到说明[2]。

科学本身又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也只能在社会政治历史中得到解释。

从科学技术史和语境方法研究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是对深入研究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一个新思路。

前苏联李森科伪科学肆虐的历史和美国历史上的奥本海默案件就折射了独特政治语境下科技与政治的关系。

1 李森科事件所折射的政治语境李森科(T.D.Lysenko,1898 1976),前苏联农业科学家!,1929年提出了一种称为春化处理!的育种法,即在种植前使种子湿润和冷冻,以加速其生长。

李森科出于政治与自身地位和虚荣方面的考虑,在推广这种技术时,不是依靠严格的科学实验,却是借助于浮夸和弄虚作假,这样,李森科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正直科学家的批评。

论中国式的科学与权力

论中国式的科学与权力

论中国式的科学与权力俞可平原创 | 2013-12-05 09:54一、科学与政治科学和政治或者说知识和政治的关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

我一直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体系。

我们可以用很多标准来区分不同的文明,比如说到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区别,我们通常讲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等。

其实如何看待知识与政治的关系,也应当是区分一种文明的重要特征。

知识与政治的核心问题就是科学和权力,二者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

科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权力,权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肯定离不开科学,肯定影响科学。

在中国有一句话非常流行,是欧洲来的,叫做“知识就是力量”,是培根讲的。

我们也可以翻译成知识就是权力,“power”既可以翻译成权力,也可以翻译成力量。

因此一点都不奇怪,有些政治的东西科学在影响它,政治离不开科学。

反过来讲,更多的科学问题是政治在影响。

我们就说这些天,中国网上争论最热烈的转基因话题。

转基因是一个科学问题,科学家最初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

人口增长这么快,粮食不够了怎么办呢?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粮食产量成倍增加,不受自然病虫害的影响。

他们的出发点很好,对人类是一个福音。

但是转基因技术有很多不确定性,人吃了以后,今天没有影响,明年没有影响,五年以后呢,十年以后呢?老鼠试验了没有影响,对人呢,没有影响吗?因为有些是科学不能回答的问题,政治的影响就来了,所以转基因现在在中国已经变成为一个政治问题,不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了。

像这样重大的科学议程,政治要参与进去,要以民主和法治的方式来解决科学问题,光靠科学解决不了转基因这样的问题。

还有一个本来也是科学问题,而在中国又变成了非常严重的政治问题,这就是垃圾场的处理。

城市化是中国最明显的发展进程,我们现在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成为市民,大家都在城市生活。

城市产生垃圾,这么多垃圾要处理。

通过科学技术,我们可以把这些垃圾转化为动力,比如垃圾电站、垃圾处理厂或垃圾池,挺好的。

从战争与和平浅谈政治与科技

从战争与和平浅谈政治与科技

论重要思想体系与科技的关系——从战争与和平浅谈政治与科技化学与材料学院13级14系PB13206247 张思远引言几千年前,关中秦国以势如破竹之势统一关东六国,有的是商鞅变法的思想,有的是悍不畏死的士卒,更有的是天下最锋的青铜武器;几百年前,欧洲英国以红日不落之势殖民近半世界,有的是资本主义的思想,有的是乐于挑战的国民,更有的是领先天下的工业革命;几十年前,新兴美国以山崩地裂之势击败轴心同盟,有的是三权分立的思想,有的是勇于开拓的牛仔,更有的是威震一时的新核武器。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泯然众人的国家走向强大,究竟是什么让一个民族真正崛起,究竟是什么让一片天地焕然一新?战争篇在已经远离了硝烟许多年,世界基本风平浪静了无数岁月的今天,谈及战争,总是让人感觉非常遥远。

有的人醉心于表面政治,为的就是钻一个个法律的漏洞;有的人沉溺于表观科技,为的就是在知名期刊上发一篇文章。

在愈来愈富于表面的今天,回想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理论等并付诸实践一步步去实现规划的一代代伟人,回想为了研制“两弹一星”终日奋斗在大戈壁的科研前辈,似乎总觉得现在的我们缺少了一份积淀。

纵观近代历史发展,发现每一次战争总是尾随着一次大的科技革新,而每一次战争必然带来世界格局大的变化,而这些,又催生着一个个新的思想理念,治国理论体系的诞生,又反过来去繁荣了市场,促进了下一次大的科技变革。

不得不说,重要思想体系与治国理论体系本就是与科技发展相依相辅的,只不过战争是联系两者的强有力的纽带之一。

先从一战谈起,在一战期间,政治上诞生了社会主义,科技上诞生了工业革命,此时正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的时代,本质上来说,是一次新旧资本主义势力的交锋,但这次战争却意外地崛起了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

为什么会这样,只能说此时的社会主义道路适应了时代的需求。

工业革命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的是日益增大的贫富差距,此时的苏联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直接将矛头指向贫富差距问题,因此使得计划经济下国家飞速强盛,这是一个典型的思想体系解决科技革命矛盾的案例。

人类、科学和政治的关系

人类、科学和政治的关系

人类、科学和政治的关系【粗略】
首先,科学创造了人类,但科学一时间无法引导人类充分的利用自己发展文明,于是人类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而产生了政治。

在政治制度的保障下,人类慢慢地利用科学来发展文明,当人类发现政治制度不符合科学发展时,便会推翻它,产生新的政治体系,按照这个程序发展下去,人类最终会推翻所有政治,而产生最终的人类文明。

所以只要人类文明在发展,政治制度便会一个接着一个瓦解,此过程难免会出现矛盾冲突,但最终会得到科学的解决。

并不是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什么不好,它们必须出现,也必须发展。

人类必须带着政治的思维来瓦解政治,也就是人类必须全力发展这两个政治制度,只不过结局都被科学瓦解罢了、、、。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提交版详解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提交版详解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雷锋8888888880000年00月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摘要众所周知,伯特·奥本海默为美国犹太人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

“奥本海默事件”是20世纪美国的最大冤案之一。

这里面既涉及到政治斗争,也与个人恩怨有关,更与冷战、麦卡锡主义脱不了干系。

在现代生活中,科学技术与政治变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方便。

相对的政治则是这个社会的管理员,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科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就是政治需要服务于科学,不服从科学的政治,就是统治。

因此我们就以奥本海默事件为案列,共同来探讨政治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关系,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正气的发展。

关键词:奥本海默科学政治发展社会1、引言罗伯特·奥本海默(1904 —1967 )是20 世纪美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先驱,是美国原子弹之父[1]。

年轻时,他就为早期量子力学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显示出非凡的才能,他领导着“史无前例的最庞大的科学家组织”,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由此获得了“原子弹之父”的美誉。

二次大战后,他积极倡导原子弹的国际控制,竭力阻止美国研制氢弹,从而导致了著名的“奥本海默案件”。

同时,他还是一位极具性格魅力的演讲者,喜欢用独特的表达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

他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之职达19 年之久,为保持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世界瞩目的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科学家的良知与政治家的“利益”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科学家的性格与命运之间关系复杂;奥本海默事件是一出不该出现的悲剧。

人类应该从中吸取更多的教训。

第一章奥本海默的简介1.1奥本海默的早年经历奥本海默1904年4月22日生于纽约一个富有的德裔犹太人家庭,自幼就有着优裕的生长环境。

父亲是德籍犹太人,从小就移民到美国,后来在纺织界致富。

word格式政治哲人施特劳斯作者...

word格式政治哲人施特劳斯作者...

政治哲人施特劳斯作者:甘阳为什么“前苏格拉底哲学”竟能不涉政治哲学,而苏格拉底本人则从哲人转变为政治哲人,这是所谓“苏格拉底问题“的题中之义。

苏格拉底从蒂欧提玛那里得知爱欲的秘密时似乎还太年轻,…苏格拉底本人日后的一个深刻转变是从少年式地鄙视政治和道德事务、鄙视人事和人,转向成熟地关心政治和道德事务、关心人事和人。

列奥.施特劳斯一、引言二、现代性与“历史观念”的问题三、施特劳斯在美国四、施特劳斯、自由主义、后现代五、政治、哲学、政治哲学六、结语:政治哲学作为教育一、引言无论从思想学术的意义上讲,还是从社会政治的影响上看,列奥·施特劳斯(LeoStrauss,1899-1973)及其创立的政治哲学学派都是当代西方最奇特的一个现象。

这种奇特性突出地表现在其学术影响和政治影响的不对称上,亦即施特劳斯学派对当代西方学术界的影响历来甚小,而对美国政界的影响却似乎甚大。

不太夸张地说,所谓施特劳斯学派在西方学术界内历来是最孤立、最边缘、最不受承认甚至最受排斥的学派。

例如尽管人们公认施特劳斯创立了一个政治哲学学派并与其弟子们编有西方大学用书《政治哲学史》,但我们可以注意到,迄今为止的绝大多数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专著或政治哲学教科书和参考书都从不提及他的名字。

在当代西方主流政治哲学的场域中,无论是自由主义的内部辩论,还是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或后现代哲学等的辩论中,施特劳斯的名字几乎完全缺席。

这首先是因为施特劳斯学派的治学方式大异于一般西方学术界,他们长期来相当自觉地抱持一种孤芳自赏、独往独来的态势,而与几乎所有当代西方学术都格格不入。

施特劳斯本人几乎从不引用任何当代西方学术成果,事实上在他眼里几乎所有当代西方学术都早已误入歧途而积重难返。

从施特劳斯的视野看,无论是各种各样的当代自由主义,还是各种各样的当代左翼学术,说到底都归属同一阵营,即他们都是坚信现代必然胜于古代、而未来必然胜于现在的“现代人”或“进步人”,都属于施特劳斯所谓“现代民主的官方高级祭司”(theofficialhighpriestsofdemocracy),从而不可能真正切入他认为最重大的时代问题即“现代性的危机”和“西方文明的危机”。

1.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新版)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1.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新版)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黑格尔
+
费尔巴哈
唯心主义
+ 辩证法
唯物主义
自然观
历史观
+
形而上学
辩证唯物主义 +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作用上看)
科学性──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在于他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
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表现一: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表现二: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反复检验。
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 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⑵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 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
科 学
马克思主义 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 哲学的产生 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
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④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阅读与思考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 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 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 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 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与以往旧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科学能摆脱政治吗?

科学能摆脱政治吗?

科学能摆脱政治吗?《奥本海默》剧照电影《奥本海默》上映后,网上常能看到这样一种说法:“科学在哪都没法摆脱政治,美国也一样。

”科学确实很难摆脱政治,但怎样才叫“一样”,这判断就因人而异了。

奥本海默所遭受的羞辱固然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好友伊西多·拉比事后说“他的敌人们如愿以偿,他被击垮了”),但考虑到原子弹制造事关最高机密,跟我们国内那些年的状况一对比,他的经历也就是“红红脸,出出汗”罢了。

虽然他未能获得安全许可,但他仍能和家人出国,也还是可以在公开场合露面,倒是因其受难而获得了普遍的同情与尊重。

政敌斯特劳斯暗中做手脚,试图免去他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一职,但出乎意料的是,院内所有获得终身教职的教授都在支持奥本海默的公开信上签了名,虽然他多年来曾得罪过其中不少脾气古怪的学者。

最终董事会投票决定,继续由奥本海默担任院长。

陷害他的人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将他“赶下神坛”的斯特劳斯后来以3票之差,未能被任命为美国商务部长,主要原因就是几位关键的议员怀疑他在奥本海默一案中表现出来的人品。

“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作为唯一对他做出不利证词的科学家,在学术圈遭到普遍的反感和抵制,不乏有人当面斥责乃至绝交。

那个年代的中国科学家,又是怎样一番人生?《中国植物志编纂史(1950-2004)》胡宗刚 / 夏振岱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9我是读了《中国植物志编纂史(1950-2004)》一书才知道,就连植物学这样原本以为和政治不沾边的领域,在那个特殊年代也无法免于风暴。

虽然植物本身无国界,科学也无国界,但在我们社会牢不可破的信念是:科学家有国界。

由西方人代为编写本国植物志固然被视为国耻,国人提供植物采集或研究成果,当然也被视为形同叛国通敌,连赠送植物标本也是“为帝国主义国家服务”。

国际惯例,植物学分类使用林奈的拉丁文命名体系,植物志编写体例难免要遵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但在那个年代,也被看作是“是为洋人树碑立传,为洋人续家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广西大学《自然辩证法》作业
参考文献
[1] 徐治立,李芬. 科技与政治的价值背离和冲突[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04). [2] 牟杰. 奥本海默的科研管理及科学政治观研究[D]. 山东大学, 2007. [3] Kai Bird M J S. American Prometheus[M]. 南京: 南京译林出版社. [4] 吴生. 奥本海默的胜利和悲剧[J]. 书屋. 2005(10). [5] 叶继红.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奥本海默悲剧的启示[J]. 道德与文明. 2002(05): 66-68. [6] 罗伯特·容克. 《比一千个太阳还亮》[M]. 1991: 86. [7] 新浪博客 奥本海默的悲剧 科技与政治的冲突 Oppi,Html Http Blog. Sina. Com. 奥本海默 的悲剧:科技与政治的冲突 [Z]. 2011: 2015, 奥本海默 曼哈顿计划 原子弹 科技 政治. [8] 张冬梅. 奥本海默:美国的普罗米修斯——评《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奥本海默的成功与悲剧》 [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2(07). [9] 王曙跃. 奥本海默安全听证会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10] 娟子. 奥本海默事件[Z]. 2005. [11] 罗骞政. 科技和政治的分裂与交融——从李森科事件和奥本海默案件看科技与政治的关系 [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12] 韩来平. 贝尔纳科学政治学思想研究[D]. 山西大学, 2007. [13] 著 英 J·d·贝尔纳 J·d· Birnal,译陈体芳. 科学的社会功能[J]. 商务印书馆. 1982.
[6]
在原子弹于广岛和长崎爆炸后,罗伯特·奥本海默感到科学 与政治结合所带给人类的威胁是灭绝性的,正如他面对杜鲁门总 统的赞扬时说道: “总统先生,我感觉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 ”[7] 深感自责的奥本海默辞去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主任回到伯克利 大学继续教学。 但是, 此时的奥本海默作为美国政府的资深顾问, 并被任命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由于经常参加华盛顿相关 会议与处理政治相关的工作,奥本海默不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 学研究当中。 1949 年苏联研制原子弹的成功使得美国十分焦躁, 曾被搁置 的“氢弹”计划马上进入美国政府提议中,以爱德华·特勒为主 的科学家更积极提倡投入与研制原子弹时的人力和物力研制更 具杀伤力的氢弹。身为国家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主席,他 警告美国不要陷入针对苏联的武器发展竞争,并且反对进行威力 更强大的氢弹试验。他的敌人乘机发难控告他对美国不忠[4]。在 “麦卡锡风暴”席卷美国政治界、科学界的 19 世纪五十年代, 原子能委员会举行的一次听证会之后,奥本海默被宣布政治不安 全人物,被判“对国家不忠”的罪名,也成为麦卡锡风暴最具代 表的牺牲品[8]。政治迫害使这位极富盛名与创造力的科学家声望 一落千丈,最终奥本海默因患咽喉癌病逝于普林斯顿。 2 “奥本海默”案例的分析 1954 年 4 月 12 日,奥本海默的个人听证会正式开始,前后共持 续了 3 个星期。奥本海默首先对尼科耳斯的指控逐一进行了反驳,然 后,共有 40 名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到庭作证[9]。奥本海默听证是美国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广西大学《自然辩证法》作业
[11]
传工程学遭到了不可救药的落伍,苏联失去了两代现代生物学家 。 李森科事件是政治主导科学导致的悲剧, 它反映出当科学与政治发生 分歧和冲突时候显示出的被动,政治直接导向科学走向错误的道路。 科学被政治当作一种与他人抗衡的武器和威胁软实力, 在政治斗 争当中,科学的成果常常被用来攻击和抵抗来自敌方的大炮。当科学 成为政治斗争和战争的武器时,科学便不在具有其应该有的本质,其 本质而是被政治理念及目的所导向。 所以,通过奥本海默案例我们可以得出,政治对于科学具有很强 的主导性和干扰作用。 3.2 科学对政治有制约性和辅助作用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广西大学《自然辩证法》作业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 化学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严建新老师
2015 年 4 月 23 日星期四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广西大学《自然辩证法》作业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摘 要:本文通过奥本海默一生的浮沉,阐述了科学与政治之间的 关系。科学制约着政治的前进脚步,政治又主导着科学的发展方向。 科学与政治都是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利益和需求, 两者对人类利益的僭 越都会出现与人类社会利益的分歧和冲突。因此,科学与政治的中间 体是人类利益。 关键词:奥本海默、科学、政治、人类利益 在科学时代,科学技术是社会政治的产物,其发生和发展只能在 社会政治背景中才能得到说明。科学本身又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也 影响着政治的发展脚步。 科技与政治互动最根本的层面在于科技与政 治之间的价值张力。 这种价值张力以科技与政治的共同价值取向为基 础和纽带,表现出科技与政治的价值取向的背离和冲突。科技与政治 共同价值取向的实质是以人类的利益为基础的, 它们分别充当人类利 [1] 益的创造者和代理者。 1 奥本海默的浮沉 罗伯特 · 奥本海默( J. Robert Oppenheimer , 1904 年 4 月 22 日—1967 年 2 月 18 日) ,美国犹太人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主 要领导者之一,被美国誉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涉猎极其 广泛, 在哈佛大学他攻读化学专业, 并且广泛学习了哲学、 语言、 诗词等知识[2]。在当时理论物理学中心并拥有海森堡、迪拉克、 泡利等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哥根廷大学,奥本海默跟随创造“量 子力学”的物理系主任博恩学习和研究关于量子力学[3], 并发表了 16 篇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论文, 其才华和智慧得到很多物理学家的 赞许。由于家道中落,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到他成为伯克莱加州 大学物理学教授的时候, 已经是一个政治观念左倾激进的人了[4]。 1942 年,奥本海默由著名物理学家阿塞 · 康普顿和欧内斯 特 · 劳伦斯向格罗夫斯推荐担任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主任,在得到格罗夫斯将军的赏识 和支持下主持原子弹的研发工作。面对数以万计的科学家、技术 人员、工程人员和军人组成庞大的“曼哈顿计划”团体的管理, 奥本海默展现了他惊人的管理和协调能力。他还把尼尔斯·玻尔
科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求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也在于致善、 [11] 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并增进人类福祉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 科技的飞跃都给世界带来一次次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然 而,当人类把科学带来的成果和发现运用到战争当中,就不能实现科 学的本质。二战时期,法西斯的侵略给世界带来的硝烟和炮火是空前 的。为了赶在德国法西斯之前研究出原子弹,奥本海默、爱因斯坦等 科学家提议罗斯福政府迅速开展“超级弹”的研究。最终,核武器的 使用造成广岛、长崎近 30 万民众的伤亡,科学家们意识到核武器的 发展所带来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担忧。 科学与政治属于不同的范畴,科学是人类发展的生产力,是一种 社会生活, 而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 定行为。但是,在社会发展中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 影响。“曼哈顿计划“的产生和“奥本海默案件”的发生正是政治对 科学的影响,或者说是政治与科学的结合。科学家产生的科学观念通 过科学家本身向政治决策者建议, 政治决策者再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运用与政治当中。随后,政治决策者又通过政治手段对科学行为的执 行体——科学家进行审判。期间,政治所占的主导地位使科学行为参 与到政治活动中, 而且政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科学行为的停止 或者向错误方向发展。前苏联“李森科事件”折射出,李森科主义没 有实现苏联人“面包会有的”的理想,反而使他们的分子生物学和遗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广西大学《自然辩证法》作业
3.3 科学与政治的中间体是人类利益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手段,政治活动 是对于人类社会活动具有指导和干扰作用。 科学制约着政治的前进脚 步,政治又决定着科学的发展方向。科学与政治的实质都是为了促使 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全人类的利益服务,实现人类价值。因此, 它们在本质上是内在矛盾有相互统一的。 其评判标准是科学与政治 的相互结合是否能够实现和提升人类利益。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将 氯气用于战争事件是科学与政治、军事的结合。但是,其对人类造成 的伤害是十分残酷的,完全背离了人类价值。二战使用原子弹造成广 岛、 长崎民众的伤亡、 柳溪(Willow brook)肝炎研究(对弱智者实验)、 卡地阿唑试验(美国医生做的实验), 2000—2002 年哈佛-安徽事件 (安徽百姓不知情时受试)等多个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科 学与政治之间的中间体是人类的利益和价值。 科技与政治对于社会的根本价值 ,在于它们分别承担人类利益 的创造者和代理者的作用 。然而,作为创造者的科技系统的活动 , 有时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直接危害人类利益;作为代理者的 政治主体也常常不能忠实地代表民众的利益, 而只从维护当权者的利 [1] 益出发 ,直至公然进行违背公众利益的活动 。 3 科学与政治的将来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 科学与政治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密切起来。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衡量各国政治的最强大软实力, 这种观念逐渐被人 们所认同,发展科技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首要目标。在将来的人类社 会发展中,政治将会更深层次的主导科学的发展方向,科学也将仍然 会是政治的制约因素, 它们将相互矛盾又统一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河 之中。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广西大学《自然辩证法》作业
政治斗争的一个产物,也是坚持学术自由的科学界和政界、军界的一 次大冲突,其影响是深远的。它在政府、军队和科学家之间造成的分 裂是难以弥合的,同时也在科学家内部造成了裂痕[10]。 奥本海默安全听证会并不是一个突发的偶然事件, 实际上听证会 [9] 是一个多方因素角力的产物 。它的产生包括了联邦调查局对与奥本 海默的怀疑、伯登的指控、施特劳斯个人对奥本海默的敌意等多方面 的原因, 特别是当时冷战氛围浓厚以及麦卡锡主义盛行大背景更是让 奥本海默的听证会成为必然[9]。 奥本海默的浮沉结合当时世界格局的变化, 我们更应该反思科学 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3 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3.1 政治对科学有干扰性和主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