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中看到的自由
西游记中的主题与价值观
西游记中的主题与价值观《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广为人知。
这部文学巨著中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和价值观,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西游记》中的主题与价值观。
一、主题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西游记》中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例如,在取经路上,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都与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通过相互守护和帮助共同克服了许多困难。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2. 求真与追求自由《西游记》揭示了人类对于真理和自由的永恒追求。
取经的旅程不仅是对真理的寻求,也是对自我解脱和追求自由的过程。
孙悟空在旅途中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并通过经历各种磨难和修行,最终实现了升仙和得道的目标。
这个主题表达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真理、自由和解脱的追求。
3. 个人成长与人性的复杂性《西游记》中展示了个人成长和人性复杂性的主题。
主人公孙悟空和其他角色在旅途中不断成长和变化,他们经历了各种挫折和磨难,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展示出复杂的人性。
这个主题揭示了个体在成长中的痛苦和挣扎,以及人性中既有善良又有邪恶的复杂性。
二、价值观1. 正义与善良《西游记》强调了正义和善良的价值观。
主人公孙悟空代表了信仰正义和保护善良的力量,他与妖魔鬼怪进行斗争,保护人间安宁。
其他角色如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也展现了善良和正义的品质。
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小说传达了重视正义和善良的重要性。
2. 忍耐与宽容《西游记》强调了忍耐和宽容的价值观。
在取经路上,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面对各种困境和挫折,都表现出了忍耐的品质。
他们对待妖魔鬼怪也表现出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尽力帮助他们改过自新。
这种价值观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忍耐和宽容的思想。
3. 智慧与勇气《西游记》强调了智慧和勇气的价值观。
主人公孙悟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各种困难和妖魔鬼怪的阻拦,最终取回了真经。
阅读伴我同行——《西游记》作文(8篇)
阅读伴我同行——《西游记》作文(8篇)篇1:中国,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国家,其中最优秀的文学作品莫过于中国的四大名著了,部部皆是精彩绝伦,但最吸引我的作品却是非《西游记》莫属了。
从小到大,《西游记》我读过多回,对其中的内容更是耳熟能详,但每一次读出的感受都截然不同。
第一次读时,仅仅是因为它的情节曲折有趣才坚持看完,但读过的内容仅局限于有趣的部分;而后来再读,则是细细品味,对书中各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塑造就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看法。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孙悟空,他的调皮、率真、机灵、直率、执着和对兄弟、师长、后代长辈的深厚情谊。
在唐僧师徒四人中,孙悟空用他的火眼金睛看出妖怪,可他的师傅唐僧和师弟猪八戒却总是轻易地被妖怪欺骗,面对打死妖怪的悟空不仅不嘉奖,还对他施展了严厉的惩罚:念紧箍咒,并不顾他的解释把他赶走。
但当八戒来找他帮忙时,他一听到师傅有难,不记前嫌,义无返顾地跑去救师傅,没有半句怨言。
他虽然天性冲动,性格火爆,有时会因为一时冲动而杀生,但是在我看来,那些人都是罪有应得,可唐僧却并不信,他不管怎么样都不让悟空杀“人”。
唐僧在他们师徒四人中是让我比较难以理解的人,他总是被妖怪抓走。
在师徒四人之中,他总是带来麻烦,没有什么本事,只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时还会添乱,要是没有悟空,我想,他一定早就去“西天”遛弯儿了。
唐僧虽善良、乐于助人,却分不清是人是妖,见到妖怪害人时,要叫悟空三人去抓妖怪。
可当悟空他们打死那些祸害苍生的“人”时,他却大惊失色,不仅念紧箍咒,还要赶走孙悟空。
他为何就不会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家伙给杀了,他们又会去祸害别人,这样,岂不是为了一条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吗?但是,唐僧却也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为了真正到达西天取得真经造福苍生,他不仅不要悟空帮忙使出神通,甚至要求每一步都得是脚踏实地,真是固执不已啊!书中的四个主人公各有各的特点,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唐僧诚心向佛,心地善良,顽固执著,同时又因心肠太软而显得有点懦弱和迂腐;孙悟空正义大胆,勇往直前,聪明机灵,对师傅忠诚,全心全意,法力无边,让所有的妖魔鬼怪闻风丧胆;猪八戒虽贪财好色,又懒又馋,但从不缺乏善心,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沙僧忠心耿耿,憨厚严谨,乐安天命。
从孙悟空头上的紧箍谈约束与自由
从孙悟空头上的紧箍谈约束与自由自由是每个人都想获得的,而约束也必不可少。
《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描写就恰好体现了这个道理。
读完西游记,我对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特别佩服,而他并不是无拘无束的:他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手心,躲不过唐三藏的紧箍咒,还需受一些人的管制。
孙悟空作为贯穿《西游记》全书的中心人物,从他“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到他修成正果,成为斗战胜佛的过程,体现的是人生的发展历程,是人的精神的演进过程,无不体现了自由。
而孙悟空的自由也不是绝对的,也曾达到极致,万夫不当;也曾一丝也无,寂寞不堪。
孙悟空在出海学艺,诛魔王,龙宫取宝,冥府销册后,他对自由的追求也渐渐变大。
当他被官封弼马温之后,他的野心彻底被激起了——大闹天宫。
此时他心性的放纵至此也可谓上天下地,莫能禁制。
而他终逃不出如来佛手心,被压在五行山下近千年。
自由并不是不好,并不是只要自由了就会有飞来横祸。
孙悟空起初并没有闹天宫的念头,他只是想逃出“阎王老子的管辖,带着他那帮猴子永远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的逍遥生活。
而当他出海学艺回到花果山后,因为水脏洞混世魔王对他的猴儿的欺负,又因为种种原因才导致他大闹天宫。
当他第二次从石头中蹦出来时,他还是有些桀骜不驯,受不得人气。
这时紧箍便“从天而降”,把孙悟空的心性大大地拘管了起来。
他的自由得以控制,有了“服从”。
自由不能无拘无束地放纵。
真正能管理好“自由”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西游记不只是一部神话小说,它还反映了一些现实状况,离我们的生活是非常贴近的。
吴承恩当时也是根据一些社会现状来写作的。
当一个人无法管理自己时,社会就会严厉地制裁,强制将其约束起来,结束过分的自由。
约束固然失去了逍遥自在,但却必不可少;自由随人人向往,但乐极必然生悲。
约束如抗生素,必不可少,但是滥用必然有害。
清朝晚期闭门锁国,规矩条理又多又没用。
英法德意日凭借着枪炮打进了中国,但是清朝却想不出应对的办法——思想已被嵌制,李鸿章等人肤浅的改革根本不起作用。
孙悟空的人生哲学:《西游记》中智慧的生命观
孙悟空的人生哲学:《西游记》中智慧的生命观《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作品,它以妙趣横生的情节、丰富多彩的神仙世界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这部小说中,孙悟空作为主要角色,展现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与智慧的生命观。
本文将探讨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人生哲学,以及他对于生命的深刻见解。
一、勇往直前的信念孙悟空从小被封在花果山下的石头中,千年后被唐僧释放出来,成为保护唐僧的护法。
孙悟空具有激情、勇敢和不屈不挠的信念,他坚信自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他善于利用变化云行雨施的本领,战胜了一次次危险。
在西天取经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少妖魔鬼怪的阻挠,他都坚定地向前,不畏艰险。
这种勇往直前的信念不仅是孙悟空战胜困难的动力,也让我们深思如何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信念。
二、悟道求真的智慧孙悟空自小受道家仙人的教育,对修行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深明在人生的追求中,要不断地悟道、求真。
在《西游记》中,他多次遇到善用智慧解决问题的情节,例如他喝光蟠桃园的寿酒以备万一;他用智慧绕过黄风怪,以拯救师父;他借火眼金睛找到了火焰山的真正原因。
孙悟空的智慧不仅表现在这些具体的事情上,更体现在他对生命本质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上。
三、修身养性的人生追求孙悟空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曾在东海龙宫学艺三年,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心。
在学艺的过程中,他学到了很多技术,但并不舍弃自己的修身养性的追求。
他懂得修炼自己,在逐渐强大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善良和宽容。
他救了百姓,消除了妖怪,在修炼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着不让自己变得冷酷和残忍的原则。
这种修身养性的人生追求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四、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操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无私地帮助唐僧,克服重重困难。
他十分勇敢并且细心,时刻保护唐僧的安全。
他敢于与强大的妖怪战斗,并在关键时刻为大家化解危机。
他无私地为别人做出贡献,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但他从不计较自己的付出。
这种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操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帮助他人。
《西游记》读后感(15篇)
《西游记》读后感(15篇)《西游记》读后感1中国的名著千千万万,而令我印象最深刻只有一本书,那就是——――《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
吴承恩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在他的.笔下,唐僧三徒被描绘的淋漓尽致,各有其特点: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他有着无穷的本领和智慧。
他敢作敢当,见义勇为,冒死也要守护唐僧。
悟空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和退缩,一直都忠心耿耿,就算唐僧让他上刀山,下火海,他也一定说一不二。
唐僧的二徒弟猪八戒,他是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八戒老实憨厚,性情温和,力大无穷。
同时,他有好吃懒做,贪图小便宜,是非不分,迷恋女色,还经常因为女色而迷失自我。
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
师父被困,他忍辱求援,可见其忠;义激猴王,可见其智。
这也是八戒的可爱之处。
三徒弟沙僧他没有悟空法力那么高超也没有八戒智商那样高。
但他有一种美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奉献。
他是能调和师徒之间的矛盾。
是《西游记》里必不可缺的人物。
唐僧,心地善良,信仰佛教,在他打坐时,一只小虫从他身上爬过,他都不忍伤害。
然而,由于太过善良,他经常诬陷悟空,在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变成女子,老婆婆,老公公都被悟空识破,杀死了他们。
唐僧怪悟空错杀好人,念紧箍咒,疼得悟空哭爹喊娘,直喊求饶。
《西游记》告诉了我:锲而不舍,这才是我们的人生。
取经之路好似人生之路,一路上坎坷不平,跌倒了再爬起来。
妖魔鬼怪就是困难,克服了,就会过去,失败了再站起来,经历过风雨后,我们才会看到久违的彩虹。
《西游记》读后感2《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这个名词对大家来说众所周知,这部影视作品更是万千老少的“宠儿”,故事情节更是引人入胜。
每当我看到邻居韩爷爷讲《西游记》来诱惑他那贪玩的孙子时,那如数家珍的模样,一直困扰着我,《西游记》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让韩爷爷的脸上浮现出如此迷人的微笑。
初读《西游记》是在上小学时,老师叫我们利用暑假来阅读名著。
《西游记》中的白龙马:悲壮与自由的追求
西游记中的白龙马:悲壮与自由的追求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
其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角色都备受关注,但往往被忽视的是他们的坐骑之一——白龙马。
白龙马在故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代表着自由与追求,并通过自己的悲壮经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白龙马的背景介绍白龙马原本是神仙化身成马,在《西游记》中被天庭派遣来监视唐僧师徒。
他原本生活在高山流水之间,拥有自由和不羁的生活。
然而,因为有债务要偿还,他被迫成为唐僧的坐骑。
2. 白龙马的悲壮经历虽然白龙马愿意帮助唐僧去西天取经以还债,但他也渴望自己能够重获自由。
他在整个旅程中始终忠实地执行任务,但也不时传达出对自己悲壮命运的无奈和期望。
在面对妖怪的袭击、恶劣天气和艰苦路途时,白龙马始终坚持追求自由,为唐僧取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3. 白龙马代表自由与追求虽然白龙马在酷热的西域贡献了很多,在唐僧取经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本身一直渴望能重新回到自己本来的生活状态。
他代表着人们对自由和追求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遭受压制而渴望解放的愿望。
4. 白龙马对唐僧师徒的影响尽管白龙马有着自己想要追寻的目标,但他依然全力支持唐僧师徒完成西天取经使命。
在旅途中,白龙马时刻提醒并保护唐僧等人免受危险侵害,并且通过自己坚定不移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他们。
白龙马的忠诚和勇敢无私,对唐僧师徒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5. 白龙马的结局在《西游记》故事的最后,白龙马最终获得了自由。
他通过一系列经历和付出,取到了学习人事之道、修正心性的法宝金箍棒,并回归了自己原本的形态。
这不仅是对白龙马个人追求自由的圆满结局,也象征着唐僧等众人成功完成取经任务。
结论白龙马在《西游记》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他代表着自由与追求,在追寻自由的过程中为其他角色提供了支持和鼓舞。
虽然他被牵制于唐僧取经使命之中,但始终保持着坚定而乐观的态度,并最终实现了属于他自己的梦想。
喜欢《西游记》的理由
喜欢西游记的理由一、书中宣扬了不畏强权、追求自由平等、敢于冒险勇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而集中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正是大家最喜欢的孙悟空了。
在天地佛三界中,孙悟空不畏惧任何万物,只要影响了他的自由,只要不平等,他都会挺身而出,斗争到底。
二、书中宣扬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诚实守信这一美德。
孙悟空是顽皮的,他能力超凡,天不怕地不怕,但他决不是妄自尊大,恃强凌弱的人,也决不是自私自利,背信弃义的人。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弱势群体,无论受到师傅多大的误解,他对师傅从来都是不离不弃。
三、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形象丰满。
《西游记》中无论是孙悟空,还是猪八戒,也无论是沙和尚还是牛魔王,每一个人物都刻划得十分生动,极富人情味。
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猪八戒了。
四、《西游记》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小说,书中师徒四人虽性格不同,但他们最终团结一心、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团结一心,不畏艰难、不怕险苦,坚强地与困难作斗争,这正是《西游记》的经典之处。
五、《西游记》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这本书在艺术方面最值得称道的是孙悟空、猪八戒等几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他们既有动物的自然属性,又有人类的思维感情,两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六、《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主要内容:《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社会现实。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相关详解《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论《西游记》对自由精神体认的差异性
论《西游记》对自由精神体认的差异性作者:李大博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2期摘要:本文着眼于师徒四人对自由精神的不同体认方式,力图从人物意蕴的角度阐发《西游记》对自由精神的转喻与差异性体认。
关键词:西游记自由精神差异性西天取经以往对《西游记》自由精神的阐释,研究者往往将研究视域定位在孙悟空这个形象之上,而对取经集团中的其他人物关注较少。
或许孙悟空对自由精神的强烈追求掩盖了其他形象身上所彰显的自由意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师徒几人同样怀揣着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师徒四人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对作品意义的形成,对自由主旨的揭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孙悟空:绝对自由的诉求与回归孙悟空的人生因五行山而表现出迥然的两种状态。
五行山之前是美猴王,是自诩的齐天大圣,代表着对自由的绝对向往。
他受日月精华,天生地长,破石而出,刚刚出世就目射金光,就惊动了天庭。
这使孙悟空的降生宿命地沾染了极端膨胀追求绝对自由的本性。
紧接着,他经历了对四种绝对自由状态的追求:远渡西牛贺洲,拜师访道,习得七十二般变化和腾云驾雾,实现了生命形式多样化的自由;深入东海龙宫,获得定海神针,实现了支配工具的自由;勾销生死簿,摆脱生命的有限,实现了超越时间的自由;大闹天宫,要拆毁视野的界限,觊觎着实现突破空间的自由。
四大自由蕴含着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沟通,交流互化。
但这种“道”的伸张不允许忤逆“天”的约束。
因而孙悟空与自然大化而一的绝对追求对秩序世界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为了息事宁人恢复秩序,天宫不得不对孙悟空进行“齐天大圣”的命名,企图用命名笼络招安,把孙悟空纳入已有的秩序世界。
任何一个强者都难以满足臣服于高层秩序而丧失部分自由,相反无不积极努力构筑起以自身强力为巅峰的新秩序,孙悟空也不例外。
所以他不认同被命名的命运,奋起反抗。
五行山之后的他则成为了孙行者,未来的斗战胜佛。
告别了激情澎湃的青春冲动,步入了稳健的人生中年,表现为他出于种种原因而对外在秩序世界表达某种认同,并且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其中,在追求被命名中实现有限的局部自由。
《西游记》第三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讲述了孙悟空大闹龙宫和地府的故事。
这个故事展示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和桀骜不驯的性格,也表现了他敢于挑战权威、追求自由的精神。
读完这一回,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孙悟空的勇气和智慧,也对他的行为产生了一些思考。
孙悟空作为一个猴子,却有着非凡的天赋和勇气。
他独自一人漂洋过海,花费十数年的时间,才最终寻到了菩提祖师。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寻找着自己的目标。
这种毅力和决心值得我们学习。
在学艺有成后,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却发现自己的猴子猴孙正在遭受混世魔王的欺压。
他大怒之下,与混世魔王展开了一场激战,最终战胜了他,解救了自己的猴子猴孙。
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表现出了他的勇敢和担当,他不仅有能力保护自己,还有能力保护他所爱的人。
然而,孙悟空的行为也有一些不妥之处。
他在龙宫和地府中的表现过于嚣张跋扈,甚至有些残暴。
他强取豪夺,拿走了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和其他宝物,还在地府中涂改生死簿,让自己和猴子猴孙们都能够长生不老。
这些行为虽然表现出了他的神通广大,但也让人感到他的自私和不负责任。
总的来说,《西游记》第三回让我看到了孙悟空的优点和缺点。
他的勇气和智慧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行为也需要我们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像孙悟空一样,有勇气追求自己的目标,有能力保护
自己和所爱的人,但同时也要有责任感,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
我们应该在追求自由和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西游记悟空的自由精神与探索欲望
西游记悟空的自由精神与探索欲望西游记:悟空的自由精神与探索欲望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
其中,孙悟空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展现了他强烈的自由精神和探索欲望。
本文将从悟空的奇思妙想、反叛精神以及对自由的追求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揭示西游记中悟空的个性特点。
一、奇思妙想:变化之术悟空作为猴子精出生,他拥有变化之术,可以将自己变成各种形态,甚至可以化作千千万万个身影。
这种奇思妙想使他在旅途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他可以及时应对危机,化解敌人的威胁,并帮助唐僧度过重重难关。
通过这种变化之术,悟空展现了他无限创造力的一面,展示了他独特的思维方式。
二、反叛精神:拒绝束缚悟空作为一个有智慧的猴子,他并不甘心受到任何人的束缚。
在花果山上,悟空带领其他猴子反抗了天庭的压迫,获得了自由。
他不愿意被人驱使,更不愿意受到道德规范的限制。
这种反叛精神反映了他对权威的不屈服,对个人尊严的坚持。
然而,悟空的反叛并非盲目,他对正义和道义有着自己的理解,这使他不仅是一个反抗者,更是一个有衡量和判断力的存在。
三、追求自由: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悟空虽然反叛,但他对追求自由的渴望从未改变。
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实质上也是悟空追求自己自由的过程。
他摆脱了盘丝洞、火焰山等困扰,抵抗了妖魔鬼怪的迷惑,最终帮助唐僧取得真经,使得自己也得以重获自由。
而悟空不仅追求自身的自由,也希望能帮助其他众生获得自由,正因如此,他才成为了取经之路上的核心人物。
四、探索欲望:开拓未知世界悟空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渴望开拓未知的世界。
他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不仅是为了自己的自由,更是为了探索未知的世界,开拓心灵的领域。
他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勇往直前,对他来说取经之路既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探索,是他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五、自由与责任的平衡悟空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也体现出对责任的担当。
尽管他有着与众不同的能力,但他始终心系唐僧的安全和使命完成。
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
文学评论一、追求自由的“搅局者”孙悟空是从石头缝中蹦出的神猴,是大自然创造的神物,这就意味着从一出生他就不受任何社会关系的束缚,自由本就存在于他的血液之中。
他的生活环境是桃花源般的花果山,在这里自由平等的到了最大的发挥。
本性的自由加上生活环境的自由,使他不允许任何东西破换阻挡他自由自在的生活模式。
这也注定了他必定成为那个等级森严的皇权社会的“搅局者”。
所以当“勾魂鬼”来勾魂夺他生命,剥夺他自由生存的权利的时候,他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怒,大闹地府并销毁生死簿,使其肉体得到了自由不灭。
这是他追求自由的第一步同时也拉开了统治者对他追求自由进扼杀的序幕。
统治者是绝对不允许这样一个搅局者动摇其固有的统治秩序的,因此大规模的围剿开始了。
天兵天将、托塔天王、二郎神、太白金星、如来等对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孙悟空也不屈不挠的进行了一次有一次的回击。
虽然结局以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而告终,但是在追求自由中展现的斗争精神令人既感动有敬佩。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渴望自由、追求自由的,孙悟空就像我们的梦,做了我们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
二、恪守职责的守护者《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追求自由,神通广大,武艺超群,视皇权为污物,蔑视等级制度他多次见到玉帝不跪,与各路神仙皆以兄弟相称。
即使后来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孙悟空对玉帝、如来等统治者仍不是很恭敬。
第三十三回中他为了骗取两个小妖的宝贝,竟然要玉皇大帝把天借给他装半个时辰,还威胁说:“若道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在狮陀岭,悟空请如来帮忙对付妖怪万里鹏时,如来说出那妖怪与自己有些亲处,悟空便直言不讳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观音菩萨是取经的实际组织者,但孙悟空竟敢嘲笑她“惫懒”,活该“一世无夫”。
对四海龙王、山神土地、天兵天将等神仙他也总是呼来喝去的。
但是唯独对凡夫俗子的唐僧却毕恭毕敬。
究其原因唐僧之于悟空不仅使其师父,更是他的恩人。
是唐僧揭下五行山上如来贴的条幅救他出山还他自由的。
《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探析
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探析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创作于明朝,通过讲述孙悟空等众多独特形象和精彩故事,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
本文将通过分析《西游记》中几个重要人物的形象以及描绘背后的社会背景来进行探讨。
一、孙悟空:反叛与自由精神的象征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他是一个机智聪明、勇敢无畏、有着超凡本领的猴子。
他不甘受制于天庭,反抗出生地位,并追求自由。
在明朝时期,封建礼教束缚着人们,孙悟空所表达的反叛精神引起了读者共鸣。
他代表了普通人对权威压制和不公平制度抵抗的渴望。
二、三藏法师:修行与信仰的化身三藏法师作为《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是表达了修行与信仰的重要性。
他代表了中国古代僧侣队伍中的明星人物,脱离了世俗纷扰,并以佛法引领其他众生。
在明朝时期,社会道德沦丧,人们渴望精神寄托和内心平静。
三藏法师凭借其高尚的品质、崇高的目标和对真理追求的坚持,成为人们心灵引路人。
三、猪八戒:懒散与欲望的象征猪八戒是《西游记》中描写最为丰满、最具幽默感的角色之一。
他是一个贪吃懒做、爱占小便宜、欲望无止境的存在。
在明朝时期,封建社会里艰难生活着一大批底层农民。
猪八戒给予这些普通百姓深刻共鸣,他所代表的欲望和放纵能够解放读者内心束缚。
四、沙僧:沉稳与忠诚的象征沙僧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战友之一,他通常具有一个稳重、沉默寡言的形象。
在取经过程中,他始终保持对师兄及任务的忠诚。
明朝时期百姓面临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沙僧所表现出来的稳定与忠诚给予了人们寻求安全和信仰稳定性的幻想。
五、结语通过分析《西游记》中几个主要角色的形象与描绘背后的社会背景,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作品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了独特而深入的揭示。
每个角色都代表着不同方面的情感和价值观,在创造强烈情感共鸣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内外因素对人们心灵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于《西游记》读后感范文(6篇)
关于《西游记》读后感范文(6篇)《西游记》读后感1《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
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品写于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
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通过故事提出批评。
此作品共一百回,六十万余字。
故事叙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作。
《西游记》此巨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
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它好动,调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恶如仇。
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
它一路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打败妖魔,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但唐僧却有些看不清事实,被妖怪伪装成的善良表面所蒙蔽,责怪悟空杀了他们,念紧箍咒,甚至把它赶走,但它还是对唐僧非常忠心,一路保护着,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
孙悟空终于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
猪八戒的本事比孙悟空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却也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之一,它有着一身毛病,好吃懒惰,爱占小便宜,怕困难,总是退缩,它相对来说小脑筋比较多,我很清晰记得有一集,某条河流结了冰,但这样马就不容易前行了,当大家都在困扰之时,猪八戒立即就说可以给马蹄裹上布,增加摩擦力。
但在妖魔面前,担着保护师傅的重任之下,他也会扛起他那把九齿钉钯,勇敢的与妖魔作斗争。
它就是这样,虽好吃懒做,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
《西游记》的道家思想体现
西游记的道家思想体现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道家思想的体现。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真实与解脱,而在《西游记》中,这些思想贯穿于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之中。
大地回春:自然无为道家注重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在《西游记》中,取得圣果的桃园老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他在花果山创建了一个宜人的桃林乐土,太上老君也形容这片土地为“后土纯阴之气、寿阳生育之地”,表达了尊重自然并回归自然的观点。
此外,在蟠桃盛会之时只有那些真心至诚者才能品尝到桃子,这也暗示了修行者要顺应自然、做到无为而治。
悟空求道:真我觉醒孙悟空作为主要角色之一,在修行过程中体现出了道家思想对个体解脱的强调。
他通过与师傅菩提祖师的修炼,最终悟道成仙。
在此过程中,他经历了七十二变的能力、紧箍咒的束缚和佛陀五指山的监禁,但最终通过觉醒自我、回归本心而达到了真正的解脱。
人物塑造:自由自在《西游记》中有许多形象生动的角色取材于道家思想,例如唐僧、猪八戒、沙僧等。
这些角色各具特点,展现出追求自由自在、超越尘世喜怒哀乐的精神。
他们不断面对艰难困苦,在困境中保持着坚定执着与追求理想之心。
弥勒再临:转世轮回在《西游记》中,弥勒菩萨(又称“地藏王菩萨”)作为故事发展的重要角色之一,延续了道家思想中关于轮回转世和众生救度的观念。
弥勒菩萨曾是如来释迦牟尼佛座下弟子,在《金光明经》提及原始佛教中,弥勒菩萨将在未来降临凡间,救度众生。
结论《西游记》作为一部文学巨著,不仅仅是一个冒险故事,在其中也融入了很多道家思想的元素。
通过对自然、自我和轮回的理解与追求,主要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展示,这部小说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道家思想对于个体修行和人生意义的启迪。
《西游记》读书心得体会(15篇)
《西游记》读书心得体会(15篇)《西游记》读书心得体会1初次看《西游记》是在六岁时,那时只觉得很好看,里面的人物活灵活现,情节曲折,使我回味无穷。
后看《西游记》是在十岁时,那时已懂事了,明白这故事里的真道理了也更加欣赏这本书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承恩,他是明朝有名的小说家。
书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师徒经过了重重磨难和各种考验,仍坚持到底,不屈服,顽强的与妖魔鬼怪斗智斗勇,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成佛的神话传说。
《西游记》使我感受到世间的正与恶,和只有敢于拼搏,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书中的四师徒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本领,为这本小说平添了几分魅力。
唐僧是这本小说中最主要的角色,他胆小、唠叨、不分善恶,但他却始终是善良的,一心向佛,在困难面前不放弃,成为了旃檀功德佛;孙悟空是个性急、淘气,但始终忠于师傅,即使是被赶走了,也很关心师傅,每次总是又回来了,他英勇善战,火眼金睛,面对妖精总也不退缩,终成斗战胜佛;猪八戒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后因犯色,而被贬下凡间成猪,也随唐僧取经,途中经常说要各奔东西,还老是贪恋美色,好吃懒做,却始终对师傅不离不弃,武功虽不如孙悟空,但着实也是一个好徒弟,最终成为了净坛使者;沙僧原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为打破了王母的硫璃盏,后将功赎罪,随唐僧取经,他的功夫是三个徒弟中最差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对师傅的话言听计从的徒弟,他水下功夫却是三师徒中最好的一个,也成了金身罗汉。
读完这本书是我真真正正体会到了原来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是多么的不容易,是要付出很多心血,也是需要坚持到底的,只有肯下功夫,肯花时间,认真的做就一定能够事半功倍。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3中国有四本书非常有名,它们是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还有《西游记》。
其中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西游记》。
自明代吴承恩创作以来,《西游记》便作为一部妇孺皆知的文学经典,人类文明的瑰宝,流传至今。
《西游记》里的每个人物刻画都不乏生动性。
初一《西游记》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初一《西游记》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初一《西游记》1000字读后感篇1《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出自明代文学家吴承恩之手,这本小说以奇幻的想象,鲜明的故事主线,突出的人物性格,而被公认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
小说主要叙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作者极尽人物刻画之能事,将神话故事赋予人的感情色彩,使他们既有神妖特质,又有人的性情,所以我们读来才会感到那么亲切而印象深刻。
作者为我们塑造了调皮、勇敢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诚恳、老实的沙和尚;还有善良、佛性的唐三藏……其中孙悟空的形象最令我难忘。
他机智,聪明,又有着猴子的玩皮,让故事时而紧凑时而轻松,他每每在关键时刻都展示自己鲜明的主见。
但他始终保有那一份真,因此又十分的叛逆,比如大闹天宫,就是对固有秩序的挑战,在玉帝和如来面前依然会称自己一个“老孙”,自明为“齐天大圣”这一种肝胆浩气,让*一扫过往之沉闷。
虽然他一下子能走十万八千里,他会七十二变,但有时候猴性难改,所以还是少不了唐僧的一个紧箍咒。
然而正是这一个猴子,却成为了神和人的世界里最惹人爱的那一个。
而师父唐玄奘,也是让故事多了几多人性和佛性的关键人物。
他信心坚定,一心向佛,为求得真经可以肉身行万里山,趟千里河,这一份信念与韧劲直到如今也是值得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心向往之的。
虽然他辨别能力差,易被表象所迷惑,有时分不清谁是妖怪谁是好人,还常常是被欺负的对象,而他的保护者却往往成为他的打压者,让人们经常感到啼笑皆非。
但他为人善良,诚实,能够带领一个团队,凝聚一种精神,最终带领徒弟们取得了真经。
大家嘲笑而喜欢的却是“二师兄”,猪八戒,又名猪悟能,大家对他的印象往往都是好吃,懒做,有时还会帮倒忙,但他有时候也会耍些小聪明。
在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真假”中,孙悟空忽悠猪八戒去井里扛国王的尸体,猪八戒感觉上了当,最终设计让师父惩罚了一下“大师兄”。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15篇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15篇《西游记》读后感1上周,我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吴承恩的《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神奇的小说,它讲述了一行四人——师父唐僧、曾经的天蓬元帅猪八戒、卷帘大将沙僧和齐天大圣孙悟空,经历三打白骨精、智斗青牛怪、三探无底洞等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来到了西方佛国,向如来佛求得真经,回到自己的国家普度众生。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不是敢做敢当的孙悟空,也不是别的什么法力无边的人物,而是比起孙悟空等人平凡的再不能平凡的唐僧。
虽然他有时不辨是非,甚至有些迂腐,但他脚踏实地,可以说,假如没有唐僧此人,任凭孙悟空法力再怎么高强,也取不到真经。
朱自清曾经说过:“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在低头看清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或许唐僧就是这样,在漫长的取经路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
他没有想着要孙悟空带他一个筋斗来到如来面前,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真经。
或许你们认为他傻,为什么有捷径不走非要绕路?可是,在这漫长的路上,他学会了许多平常学不到的,最终正是这些经历使他脱去凡胎转身为佛。
所以,让我们去了解唐僧这个人物,就像书中所说:“要问路在哪里,路就在脚下!”《西游记》读后感2《西游记》这本书是由吴承恩写的。
《西游记》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人物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了。
因为他的本领很大,可以七十二变、翻筋斗云......还能一眼可以看出哪些是人,哪些是妖怪。
但有时候孙悟空也会犯错误,如在“闯龙宫喜得金箍棒”、“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等章节。
所以说,我们不但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更多更大的本领,才能多做好事,多做有益祖国和人民的事。
唐僧非常善良,经常因为热心肠而被妖怪迷惑或者上当。
由于孙悟空有时候不听师傅的话,导致师傅的误解,比如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一些章节中,因为唐僧的误会,孙悟空被赶回了花果山。
所以说不仅要为人善良,更要明辨是非,懂得真善美。
向同学介绍一本书西游记
向同学介绍一本书西游记向同学介绍一本书西游记【篇1】书籍,我认为他如同土壤一般,而我们只是土壤里的一株小苗,我们则会吸取其中的养分,茁壮成长。
我要向你们推荐一本书,那就是举世闻名的《西游记》。
《大闹天宫》中,使我们悟得一点儿道理:我们要有自由。
尽管孙悟空会七十二变、驾驭筋斗云、还会火眼金睛,但是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规矩,孙悟空在天上当管理仙桃的官员时,巧逢王母娘娘要举行蟠桃大会,孙悟空偷吃蟠桃,扰乱蟠桃会,结果却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整整五百年。
《三打白骨精》中,让我们明白一点道理,我们人不仅要善良、明辨是非,还要懂得真善美。
在这段故事中,白骨精曾三次变成人,来迷惑唐僧。
可是却被孙悟空一一识破,而唐僧却以为孙悟空胡乱杀生,野性难驯,将孙悟空赶走了,结果唐僧自己却被妖怪抓走了。
但是听到唐僧被抓走的孙悟空,还是马上赶过来打白骨精,唐僧也就化险为夷了。
在《真假美猴王》中,又让我们收获一点儿道理,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被外表迷惑,勇于做真正的自己。
在孙悟空的面前突然出现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很是奇怪,于是就去找玉皇大帝用照妖镜来分辨真假,可是又发现照妖镜里照出来的人仍然是一样,还好最后有如来佛祖,不然确实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这才停止了一场战争。
取经的主要过程让我们懂得了,要坚持才会有胜利,认定目标,不怕困难,大家团结一起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在故事中,师徒四人不断坚持努力,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得了正果,取到了真经。
对了,这本书的出版社是重庆出版社,作者是吴承恩哦。
向同学介绍一本书西游记【篇2】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回来,被玉皇大帝颁了"最佳师徒奖"整天在云里逍遥自在!孙悟空现在可威风了,率领天兵天将们勇敢抗敌,是玉帝的心腹宝贝。
猪八戒呢,现在他成了弼马温,接替了老孙的职位,还是"好吃委员会"的会长兼董事长呢!那也难怪,他以前一百八十千克的重量,升到了两百八十千克说到沙僧,他现在是东,南,西,北海的终极龙王了,他呀,过的可好了。
西游记中的自由精神
浅论《西游记》中的自由精神摘要:《西游记》一书创作与明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思想受到极大解放的历史背景下。
书中充满了强烈的近代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中最重要精神是书中表现出来的自由主义精神。
这种反抗封建宗教礼法的自由精神体现在不同的人物形象身上又赋予了这种自由精神不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西游记自由精神人物形象《西游记》一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之作,所谓“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普通的市井百姓和小孩无法理解《红楼梦》,很少有小说能够像《西游记》那样超越时代、年龄、文化水平的广泛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力。
《西游记》用一种最为通俗的、妇孺皆知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世界,随进岁月流转,时光变迁,却依然魅力不减,经典长存。
那么,是什么因素使《西游记》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莫过于小说中所蕴含着的强烈的自由精神。
一、关于《西游记》一书是创作背景文学反映的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即便是出自文学幻想的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任然离不开现实生活,它们也以是作者对社会现实所掌握的见闻材料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理解作为创作基础。
【1】即便是像《西游记》这样的神魔小说也脱离不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且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反映出作者对所生活的时代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
一般认为小说《西游记》成书与明嘉靖末至万历初年。
这一时期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并显著发展,商业文化成为当时社会的突出特点。
人们的商品意识明显提高并且不再拘泥于重本轻末的陈腐观念。
人们开始追求金钱、乐于冒险。
商品经济激发了人们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去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随着思想上的解放,理学所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思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
《西游记》小说的作者吴承恩出生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的没落商人家庭,时代的影响和人生经历的坎坷使他成为了一个“嬉笑悲歌气傲然”的自由不羁之人。
由此创作而成的《西游记》自然而然地被披上了一层浓重的自由主义色彩。
《西游记》中的自由探索精神
妖魔鬼怪的自由精 神也反映了当时社 会对于个性和自由 的追求与探索
孙悟空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原因: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摆脱生死轮回 孙悟空寻找长生不老药的经过:历经千辛万苦,遍访名山大川,请教神仙妖怪师,学得了长生不老之法
孙悟空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意义: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自由的探索精神
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尊重个人选择: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不要因为追求所谓的成功而限制他们的自由探索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追 求自己的梦想。 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人们自由地分享和交流思想,同时保护他们的创新成果不受侵犯。
寻找佛经的背景: 唐僧为了取得真经, 前往西天取经
寻找佛经的过程: 历经千辛万苦, 克服重重困难
寻找佛经的意义: 为了普度众生, 传播佛教文化
寻找佛经的象征: 代表着对真理和 自由的追求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背景和原因 取经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角色作用 最终成功取得真经的意义和价值
唐僧的自由精神:坚定信仰,追求真理 孙悟空的自由精神:勇于反抗,追求自由 猪八戒的自由精神:乐观豁达,追求快乐 沙僧的自由精神:忠诚老实,追求和平
妖魔鬼怪作为反派 角色,在《西游记》 中也有着独特的自 由精神
它们不受任何束缚, 自由自在,追求自 己的欲望和目标
妖魔鬼怪的自由精神与 孙悟空等主人公的自由 精神相互呼应,展现了 《西游记》中自由探索 精神的多样性
增强社会活力:自由探索精神鼓励人们 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打破思维定 势,从而增强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促进文化交流:自由探索精神鼓励人们 跨越文化、地域和语言的界限,进行交 流和合作,从而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和 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西游记》中看到的自由
听着老师在课堂上讲《西游记》,我们不由得热血沸腾起来,不时地为猴王拍手叫好,闹龙宫,闯地府,闹天宫,何等潇洒快意?何等逍遥自由?然而老师轻轻地丢下一句话,却让我陷入了思考:什么是自由?这样的自由,真的好吗?
不由得想起前不久参加的围棋比赛来。
赛场布置得很清雅,正中放了一台古筝,周围有字画,茶器,棋桌等,我不禁赞叹主办方的用心,细节方面都想得如此周到。
然而意外总有发生。
三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围着那台古筝,不时拨动几下,清越的琴声响起来,更激发了他们的好奇,更用力地拉扯着琴弦。
在负责人开口劝阻之前,一根琴弦断了。
负责人拦住他们,让他们找自己的家长过去。
几个孩子把各自的家长找去了,却出现了让人讶异的一幕:一位母亲气愤不已地跟负责人争吵起来,说负责人不应该用那样的语气吓到孩子,这么小的事情,更不应该小题大作斤斤计较,让她们赔钱。
爱动爱摸是孩子
的天性,是孩子的自由。
自由!我竟是在那种情况下第一次接触这个词。
回过头问妈妈,什么是自由。
妈妈却没回答我,只是对着那位家长摇了摇头。
课后,我开始翻书寻找答案。
我看到,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说,没有规矩的教育,影响孩子的成长。
对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孩子需要原则,这是我们成长的土壤。
但在我们的周围,很多家长做得并不好,一味纵容,说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成长,其实只是为他们的没有原则找的借口,更让犯错的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在反方向上越走越远。
前面提到的那位家长就是其中的一例。
哲学书上说,没有绝对自由,只有相对自由。
这个自由,是不能给旁人带来困扰的。
可以追求自由,却不可以损害到别人的利益,否则会和大多数人站到了对立的一面。
现在不是有很多“熊孩子”么?他们的背后,更多的是“熊家长”,他们打着自由的幌子,践踏规则,打扰旁人而不自知。
真的是很没道理。
不记得在哪里见过这样一句话:即使全世界都反对你,也要坚持
做自己。
当时觉得很有道理,现在想想没戴金箍的孙大圣,从天上到地上,没有不嫌弃他的。
反而是有束缚的自由让他“终成正果”,这句话就显出问题来了:没有是非对错的观念,这样的坚持,不是自由,而是毁灭。
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够立好规矩,让我们的每一步,都能走得稳当,不会因为片面的自由,失去飞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