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卡夫卡《变形记》中荒诞与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荒诞与真实
摘要:《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品,它用荒诞的艺术手法为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谱写了一曲真实的哀歌。作为表现主义的典范之作,《变形记》在故事结构、心理描写以及“陌生化”处理等方面特色鲜明,并创造出荒诞与真实的双重意象。
关键词:《变形记》表现主义;荒诞与真实
中图分类号:i524.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09-0129-01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卡夫卡用一种身临其境的独白方式,平淡、拙朴、凝重而又冷漠地开始了这个极尽荒诞的故事——《变形记》。
《变形记》作为表现主义的典范之作,《变形记》在故事结构、心理描写以及“陌生化”处理等方面特色鲜明,并创造出荒诞与真实的双重意象。主人公格里高尔由“人”变“虫”,预示着小人物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他“变形”乃是身不由己,是一切倒霉人物孤独和悲哀的象征,也是荒诞艺术的表现。表现主义的创作主张是遵循“表现论”的美学原则,而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模仿论”原则是相对立的。它主张凭认真“观察”和重新思考,去发现或洞察被习俗观念掩盖着的而为一般人所不注意的真实。这就需要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把描写的客观对象加以“陌生化”处理——主要是通
过心理描写来完成的。《变形记》所讲述的故事在我们看来是极其荒诞的,但卡夫卡的文字,不会只有荒诞,还有真实,让人感觉恐慌的真实。
小说中运用了荒诞、变形、写实的艺术手法。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作者不是让人们去接受人变成虫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去体察和领悟其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心理—情感,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因此,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
卡夫卡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而作品创造的艺术世界,涵盖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受存在主义学说的影响,作品深刻反映了世纪末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荒诞的世界和异化的主题,
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式”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特别是卡夫卡对表现主义手法的运用自如,达到登峰造极之境界,其作品往往寓荒诞与真实之中,融幻想与怪诞为一体,或描写人与“非人”的人有机碰撞。米兰昆德拉曾说,他的小说是梦与真实的绝妙结合。卡夫卡,是一场巨大的美学革命,也是一个艺术的奇迹。
卡夫卡描写的格里高尔,在生活重担的压迫下从“人”变成一只大甲虫,表面上看,似乎是荒诞无稽的。但是,通过变形这样的象征手法,揭示一个普遍真理,即人创造了物,而物反过来操纵着人,把人变成奴隶。人成了不能支配自己的奴隶,也就是“非人”了。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异化”现象。
从生理上看,人变成甲虫是反常的、虚妄的、荒诞的,但从社会现象来看,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一旦失去了谋生的能力、手段、资本和机会,就无异于一只甲虫。
这篇小说也是写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一篇杰作。人的变形,也是自我“异化”的一种写照。尤其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以后,人的习性渐渐消失,而“虫性”日益增加。仿佛格里高尔异化出人的世界以后,倒是在动物的世界里找到“虫”的自我了。在人与人之间还没有取得和谐关系的世界里,人的变形也是一种象征,是一切倒霉人的象征:人一旦遭遇不幸,他就不再被社会承认,从而失去作为人的价值的“自我”,成为无异于低等动物的“非人”。卡夫卡还通过受压抑的小职员变成甲虫后的思想活动和所遭受
的冷遇,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灾难感和人的孤独感。格里高尔的遭遇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广大受害者的缩影,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也被暴露无遗了。以前,他是主要养家之人。但自从他变为甲虫后,他的亲人为之着急的不是骨肉之情,而是因为他不再能为家里挣钱,甚至成了他们的“家丑”和“家庭负担”了。谁也不同情、怜悯他,甚至要把他“弄出去”。他被遗弃在黑暗中,杂乱的家具堆中,没人清扫的房子里,最后,在孤独中悄然死去。他的死亡,反倒使家里人如释重负,得以开始“新的生活”。格里高尔形变而心未变,他的亲人们未变形却变了心,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冷酷的金钱关系。
小说中虚幻的梦境,难以置信的幻象跟日常生活场面,街头即景等没有根本的对立,没有明显的过渡,甚至泯灭了界限,完全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这里,虚幻中有现实,现实里可见到虚幻,幻象变成了“现实的”、“物质的”,看得见、摸得着,与现实难解难分了。这样的话,虚幻的离奇荒诞现象和现实的本质真实就结合起来了。在我看来,化奇异为平凡,把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安置在最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让虚幻与现实这两类对立的因素结合成一个整体,展现出一幅神秘的、魔幻的、梦魇般的不为一般人所重视的又是客观存在的画图,这就是《变形记》的根本艺术特色所在。变形记的荒诞是一种美丽,是一种悲情到极致的美,好像卡夫卡微笑地站在众人面前,一言不发,却有泪水从眼角悄悄滑落。人
被现实生活异化了,卡夫卡再睿智也只能用荒诞的手法画出这苍凉的手势,但面对现实,伟大的作家,也只能用这种方式去表达心中的愤懑与不满。
参考文献:
[1]刘华.荒诞与真实——卡夫卡的《变形记》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04)
[2]谈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艺术[j].文学教育,2010(01)
[3]王学华.变形:荒诞与现实的双重意象——卡夫卡《变形记》艺术魅力浅探[j].学语文,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