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卡夫卡《变形记》中荒诞与真实
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1.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答:首先,《变形记》具有十分鲜明的荒诞色彩。
作品写格里高尔由活生生的人变成了大甲虫,这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事情使作品显得十分荒诞。
其次,该作在荒诞的情节中描写人的生存状态,又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环境及其本人的精神状态都是真实的。
他的痛苦感受和遭遇更深刻地反映出人在社会重压下的悲剧命运。
第三,卡夫卡在此描述的不仅仅是一个荒诞的故事,更以此暗喻一个荒诞地社会、荒诞的人生。
物质的高度发达导致人本位的丧失,他们或被视为金钱、权力,或被视为及其、可怜虫。
从这个意义上看,卡夫卡式从哲理的高度对人类生存状态加以审视,已认识到现代西方人所面临的精神危机。
《变形记》最鲜明的艺术特征就表现在上述荒诞而真实、真实而荒诞的佯谬手法的运用上。
正是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卡夫卡的小说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风格”:以神话象征模式表现世界的荒诞、人的孤独和悲观。
作品呈现出充满恐惧、色调晦暗、悲哀绝望的精神氛围。
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变形
论《变形记》中的变形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09级B0933班王聪 20906100311摘要:变形,英语单词为deformation,指物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的是由人变虫的人的异化的故事,这种荒谬的变形在家庭、社会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却不单单是一种物化的变形,更深层次上,我们看到了扭曲的人的变化,亲情的沦丧以及时代的焦虑。
关键词:变形;物化变形;精神变形;人的异化;焦虑;荒谬。
变形,变形,英语单词为deformation,指物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叙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在一天早上意外的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的荒诞故事。
一般认为,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所谓的“变形”,是指格里高尔由人变成甲壳虫的故事,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这样说:“这部小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写人变成甲虫。
”[1],无独有偶,《世界文学名著选读》为我们这样解读:“《变形记》⋯⋯细腻描写了人物变形前后的全过程。
”[ 2 ]为我们作出解释的还有《世界文学史纲》,它如是说:“卡夫卡的《变形记》描写的是人变成虫的荒诞离奇故事。
”[ 3 ]《新编外国文学》则这样说:“小说写旅行员格里高尔一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遭到了家人的厌弃, 最后孤独寂寞地死去。
”[4]无论如何解读,我们从中把握到的,都是这样的字眼:人到虫的荒诞。
但是卡夫卡笔下的变形,是否只有这一种简单的形态呢?显然不是,除去外在物化的变形,最震撼人心灵的也最体现卡夫卡艺术永恒性的却是精神层面的异化和变形,因为它让我们从荒诞中见到了我们人类自己,目睹了自己的人性的异化,见证了亲情的沦丧,也窥到了整个时代的焦虑。
一.由人到虫的荒诞变形在小说的开头,小说的开头这样写道:“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大甲虫。
谈卡夫卡小说_变形记_的荒谬之合理性
2008.12□赵伟谈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荒谬之合理性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了一个繁忙的推销员格里高·萨姆撒一天早晨噩梦醒来后变成了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故事。
借以揭示人与人之间———包括伦常之间———表面上亲亲热热,内心里却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
它刻画了一个冰冷的现实世界,以及人们是怎样在这样一个令人沮丧的冷漠世界中生活的。
〔1〕通过这部小说,卡夫卡成功地表现了充斥于主人公格里高生活中的焦虑和内心的恐慌。
卡夫卡运用这些情感作为表现主义的一部分,表达了格里高对生活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的态度。
这些表现主义的实例还被运用在小说中格里高对待工作态度的描写,格里高的失业对家庭的影响的表述以及他的家人对他的冷漠的表述中。
本文将从探讨格里高·萨姆撒一家与现代社会的相似之处,卡夫卡的独特写作特点、变化和死亡的主题及这部作品中的几个数字的原型意义等几方面论述这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荒谬之合理性。
一卡夫卡的目标是揭示家庭和社会的道义上的冷漠。
那么作者是怎样通过萨姆撒家庭来反映整个社会的呢?本文是从哲学、社会学和自然法则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关系。
众所周知,社会中总是有权力和领导存在,如古语所说“国不可一日无主”,所以在封建社会先皇驾崩后,新君会马上即位。
萨姆撒一家也是如此。
破产前,格里高的父亲是一家之主。
后来,格里高代替其位,承担起供养家人———病怏怏的母亲,年级尚轻的妹妹(虽然女仆比她还小一岁),以及自暴自弃的父亲。
但自从他变成大甲虫这一悲剧发生之后,其他三个人争相占据一家之主之位,这就意味着首先要承担照顾格里高的责任。
发生在三个成员间的关于清理格里高房间的争吵就是一例。
三个房客入主了这个家庭争相夺得这一权力。
最终,大胆、争强好胜又精力旺盛的小妹妹夺取了权力,置其无能的父亲于不顾,而使得其父亲用拒绝上床睡觉来向其他两人表示抗议。
由此一切基于经济基础,甚至是道德关系这一哲学真理得以证实。
其次是一社会学法则,即社会总是有一种趋同的趋势。
《变形记》解读:荒诞异化象征
《变形记》解读:荒诞异化象征一、本文概述《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一部荒诞主义短篇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寓言,描绘了人在异化和荒诞世界中的困境与挣扎。
作品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经历,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绝望和无力感。
本文将对《变形记》进行深入的解读,探讨其荒诞异化象征的深层含义,以期更好地理解卡夫卡的作品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
本文将概述《变形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揭示格里高尔变形的荒诞性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接着,本文将从荒诞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和风格,探讨卡夫卡如何通过变形这一荒诞情节,表达对现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批判。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小说中异化的象征意义,以及这种异化如何影响个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通过对《变形记》的深入解读,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卡夫卡对现代社会异化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及他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刻洞察。
二、《变形记》的荒诞性荒诞,作为《变形记》的显著特征,不仅体现在故事的情节设定上,更贯穿于整部作品的深层结构和思想内涵。
弗兰兹·卡夫卡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通过荒诞的情节和象征手法,对“人变成甲虫”这一超现实事件进行了艺术化的再现,使得作品在荒诞的外衣下,呈现出深刻的社会寓言和人性反思。
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人变为甲虫,这一荒诞的情节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人性和社会观念的颠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往往被异化为一种工具或机器,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和尊严。
萨姆沙的变形,可以说是这种异化现象的极端化呈现。
他从一个为家庭谋生的旅行推销员,变成了无法被社会接受的甲虫,这一转变既是他个人命运的突变,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下普遍个体命运的隐喻。
荒诞性还体现在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上。
萨姆沙变成甲虫后,他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原本依赖他微薄薪资生活的家人,在他变形后变得冷酷无情。
父亲用苹果砸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
这种亲情的丧失和人际关系的异化,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荒诞氛围。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一、本文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卡夫卡的《变形记》这部作品所蕴含的荒诞与真实。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社会寓意和强烈的荒诞感,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变形记》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天早晨醒来后,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随后他的生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对这一荒诞情节的描绘,卡夫卡展现了一个充满压迫、异化和孤独的世界,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扭曲。
文章将首先概述《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以便读者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分析作品中的荒诞元素,包括人物形象的荒诞、情节的荒诞以及社会背景的荒诞,从而揭示出卡夫卡如何通过荒诞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实,包括对人性的揭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我们将总结《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如何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并指出其对我们理解和思考现实世界的启示意义。
二、荒诞的外壳:变形与异化卡夫卡的《变形记》以其独特的故事设定,呈现出一个荒诞而又令人震撼的世界。
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竟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一设定本身便是荒诞至极,与日常生活经验背道而驰,然而,正是这种荒诞的外壳,让卡夫卡得以探讨更为深刻和真实的主题——变形与异化。
变形,在卡夫卡的笔下,不仅仅是指格里高尔身体上的转变,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逐渐失去自我、被异化的命运。
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旅行推销员,他努力工作,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然而,当他变成甲虫后,他的存在变得多余,甚至成为了家庭的负担。
这种转变,正是卡夫卡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境遇的隐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异化为劳动的工具,他们的价值往往被衡量为经济利益,而非作为个体的存在。
异化,则是这种变形的必然结果。
荒诞与真实
荒诞与真实作者:安琪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0期摘要:二十世纪表现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以一种独特的“卡夫卡式”的寫作方式创作了一系列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
《变形记》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以惊人的荒诞框架和同样惊人的真实细节再现了人的异化主题。
作品中,荒诞与真实巧妙结合,达到了“整体荒诞、细节真实”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卡夫卡式”;荒诞;真实一荒诞是现代社会非理性制度的产物,人活在世界上,却对社会、他人、甚至自身充满恐惧感和虚无感。
在现代作家中,卡夫卡将“荒诞”诠释的最为独到和全面。
二十世纪英国诗人奥登曾说:“如果要举出一个作家,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那么,卡夫卡是首先令人想到的名字。
”卡夫卡堪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精神代表,他最先表现了“现代人的困境”。
卡夫卡以揭示人的异化为中心主题的作品《变形记》一直被人们看作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
《变形记》以荒诞的情节讲述了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在生活的重压下变为甲虫、被家人抛弃、凄凉死去的悲剧。
《变形记》的荒诞情节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打破了我们习以为常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
作品中,荒诞与真实巧妙结合,达到了“整体荒诞、细节真实”的艺术效果。
匈牙利批评家卢卡契说:“卡夫卡作品整体上的悖谬和荒诞是以细节描写的现实主义基础为前提的。
”格里高尔的父母和妹妹对他由最初的关切到最终厌弃的过程极其细致真实;一个为家庭生计奔波而变成甲虫的人最后却被全家人厌恶,这一过程及结果冷酷无情,又似乎合情合理。
结尾处格里高尔自我消灭的愉快和家人轻松的状态都真实可信。
人的异化导致人的自我价值的失落。
在卡夫卡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现代人困境的哲学思考。
二卡夫卡以一种独特的“卡夫卡式”的写作方式创作了一系列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
这位二十世纪表现主义大师创造的艺术世界,以存在主义学说为基础,反映的是世纪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荒诞世界和异化主题;艺术特色则表现为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整体的怪诞性、象征及自传色彩。
卡夫卡的《变形记》读后感
卡夫卡的《变形记》读后感在繁忙生活的间隙,我翻开了卡夫卡的,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书,没想到却被它深深吸引,仿佛进入了一个荒诞却又无比真实的世界。
书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太不可思议了,对吧?但卡夫卡就是这样,用这种超乎想象的设定,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
想象一下,格里高尔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每天辛苦工作,为了家人默默付出。
可突然之间,他变成了一只甲虫,不但失去了工作的能力,甚至连基本的行动都变得困难重重。
他被困在了自己的房间里,那小小的空间成了他的整个世界。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努力想要去适应这个新的身体。
他试图翻身,却发现自己的甲壳沉重无比,每动一下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
他的六条细腿在空中胡乱蹬着,却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
那场面,既滑稽又让人心酸。
他望着天花板,眼中充满了无助和迷茫,心里想着:“我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格里高尔的家人一开始还对他抱有希望,觉得他会恢复正常。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耐心渐渐消失。
特别是他的父亲,原本对格里高尔寄予厚望,现在却对他充满了厌恶和愤怒。
有一次,格里高尔不小心从房间里爬了出来,父亲看到后,竟然拿起苹果砸他,把他赶回房间。
那些苹果就像一颗颗仇恨的子弹,砸在格里高尔的身上,也砸在了他的心上。
而格里高尔呢,尽管他变成了甲虫,心里却依然牵挂着家人。
他躲在房间里,听着外面家人的谈话,为他们的烦恼而烦恼,为他们的忧愁而忧愁。
他多么想告诉他们,自己还是爱他们的,还是愿意为他们付出一切。
可是,他已经无法用人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了。
还有格里高尔的妹妹,一开始对哥哥还挺关心的。
会给他送食物,会打扫他的房间。
但后来,也渐渐对他失去了耐心。
她觉得格里高尔是个累赘,是个怪物。
当格里高尔最后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的时候,家人竟然没有一丝悲伤,反而觉得是一种解脱。
读完这本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卡夫卡用这样一个荒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冷漠和残酷。
卡夫卡_变形计_人性真实的写照
卡夫卡《变形计》———人性真实的写照黄雪莹摘要:卡夫卡是上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其文学作品众多,通过文学作品本身所反映出的人生真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影响着人类对人生以及人性的思考。
在卡夫卡的作品中,我们无法对其表现主义文学的创作形式找到真实的求证,了解卡夫卡,就需要从他的作品中搜寻他的人生轨迹。
代表作《变形记》从一个多维的角度对人和人性进行了多方位的解释,本文笔者则主要对其中的人性异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人性异化荒诞笔者认为,在《变形记》中,卡夫卡把他对人性的理解采用了异化的表现形式,而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再去阅读《变形记》,则能够更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思想表达方式。
在严酷的现实生活背景下,不断的讲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并不愿意做的事情,想通过这些来支撑自己的生存。
而在这时,你的人性已经在慢慢发生着扭曲。
当终于有一天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已经不是自己,这种异化现象体现的是人在现实面前的无力和无奈,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人与人之间无法进行真诚的沟通,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灾难感,在这种情况下,人性发生异化,开始逃离和躲避,寻找荒诞的拯救人性的方式。
一、《变形记》中人性的异化在《变形记》中,人性的异化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人自身的异化,另一种则是人际关系的异化。
人自身的异化,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异化。
当个人利益占据了人的思想时,他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会和家庭中,会逐渐产生隔膜,不断产生疏远和孤独的感觉,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坦诚和信任,社会和家庭中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被这种异化包围着。
卡夫卡正是通过格里高尔将现代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充分的体现出来。
(一)人自身的异化人自身产生的异化,指的是在各种异己力量的压制下,人的人情被压制,人的个性被异化。
如《变形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在这里,活动就是受动:力量就是虚弱;生殖就是去势;工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就是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它自身的活动。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谬体现在他对人类命运的揭示。
在他的作品中,主人公往往面临着无法解释和无法改变的命运,他们被困在一个荒谬的世界中,无法找到出路。
比如在《变形》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被突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昆虫,他无法适应这个变化,也无法跟周围的人沟通。
他所受到的压力和孤立感使得他最终无法逃脱命运的困扰,最终死在了自己的床上。
另外在《审判》中,主人公约瑟夫·凯被控告却无法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无法与控告者取得联系,最终陷入了绝境。
这些情节都表现了卡夫卡对人类处境的深刻思考,他认为人类往往是被无法解释的力量所操纵,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动地接受种种荒谬的安排。
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谬还体现在对官僚制度和社会规则的揭露上。
在他的作品中,人们往往受到官僚制度和社会规则的束缚,无法得到自由和尊严。
比如在《变形》中,格里高尔的家庭为了维持生活的正常,不得不接受格里高尔的变异形式,并且通过关在房间里来隐瞒他的存在,这种对人的强迫性处理和对官僚制度的妥协无疑体现了卡夫卡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审视。
他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关于官僚制度和社会规则的讽刺和批判,他指出这些官僚制度和社会规则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剥夺了他们的自主权和人格尊严,使得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荒谬的世界之中。
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谬特征体现在对人类命运、官僚制度和社会规则、个体心理的揭示上。
他的作品充满了无法解释和无法言说的荒谬,他用细腻而又深刻的笔触勾画出了一个充满荒谬的世界,使人们深深地反思了人类的存在和现实。
对于当代读者来说,卡夫卡的作品依然是具有时代价值的,他的对人类条件的观照依然具有启发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性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性《变形记》的荒诞性体现在哪里?1.故事的本身就是荒诞的。
主人公格里高变形为甲虫的这件事本身就是荒诞的。
卡夫卡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中,人们唯利是图,人性淡漠,竞争激烈,而甲虫这一怪诞,丑陋的形象,正是对当时的人们精神扭曲,压力过大,空虚无助的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
大众被他人所谓的成功标准而同化与影响,甚至胁迫的不能自主,成为只对名利金钱追逐的奴隶,从而人纯洁善良的一面彻底被抹灭,人成为非人。
《变形记》中格里高的故事正是人异化为非人这一生存现状。
2.格里高对于自身变形为甲虫这件事,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处理父亲的债务问题,如何送妹妹上音乐学院,还害怕自身的形象会使母亲受惊。
也就是说,格里高对自身的担心和忧虑似乎和正常人相比有点过少了。
从社会层面上考虑,格里高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性过于凸显了,个体性处于一种被"遮蔽"的状态。
格里高与他的家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格里高即便成为了甲虫,可他对家庭现状依然充满了担忧与关心,而他的家人对格里高的态度却是残酷,厌恶,嫌弃。
正常的家人对于自己的家庭成员突然变异的事,一开始肯定会感到震惊,不可思议,但是过后肯定会想方设法照料他,寻找解决方法,这才是正常的亲情。
《变形记》却不是这个样子。
乍一看,格里高似乎是有亲情的,和他的家人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但从本质上看,他们其实是一样的。
格里高因为自己成为甲虫,不能为家庭分忧,所以他消极,自弃,自卑,家里人则因为格里高不再能为家庭做奉献了,所以才开始厌恶他,嫌弃他。
总之,格里高和他的家人都是从人的功能性和社会性上考虑的,亲情在其中几乎没有比重。
3.格里高的自由,居然是通过变形为甲虫而实现的。
在还是个人类时,格里高拼命地工作,使家庭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俨然一架工作机器。
而在变形为甲虫后,格里高才稍微地偶尔从自身考虑。
当然,这并不是说变形为甲虫是件好事。
一个人在丧失了社会能力后才感到个体的存在才是荒诞的。
在故事中,格里高变形为甲虫后,饮食问题有妹妹送饭过来解决,想吃就吃;格里高可以在房间里自由地爬动,他还喜欢挂在天花板上,似乎在变为甲虫后,格里高才有了一定的娱乐方式,不用日复一日地做讨厌的差事。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卡夫卡(Kafka)是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而闻名。
卡夫卡的小说常被形容为具有“荒诞”特征,这是他作品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卡夫卡的小说常常呈现出一种荒谬和不可理解的世界。
这个世界充满了梦幻般的事物和情节,对于读者来说很难理解和解释。
在《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雷戈尔·锡姆卡从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昆虫,这个情节本身就是荒谬的和不可思议的。
同样,在《审判》中,主人公约瑟夫·凯坦被控犯有一系列不知名的罪行,但没有人告诉他具体的罪名。
这些情节的荒谬性使得读者对卡夫卡小说的世界感到困惑和无助。
卡夫卡的小说中充满了一种无尽的绝望和虚无感。
主人公通常是被压迫和迫害的个体,他们在一个无法理解或改变的世界中挣扎。
在《城堡》中,主人公K试图进入城堡并寻找公正,但他遭到了官员的拒绝和阻挠。
在《流亡者》中,主人公卡克尔试图逃离一个不断变换的迷宫,但他最终陷入了无尽的循环中。
这种对于无法逃脱的困境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存在的荒诞性和无望感。
卡夫卡的小说中常常涉及官僚主义和权力的主题。
他的主人公经常受到机构和势力的操纵和摧残,他们对于这些机构的规则和制度感到困惑和无助。
在《审判》中,官员们的规则和程序变得荒谬和无稽,但他们仍然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种对于权力和官僚主义的揭示使得卡夫卡的小说中充满了对社会和政治体制的批判和讽刺。
卡夫卡的语言和叙事风格也是他小说荒诞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经常使用非凡的描绘方法和不寻常的叙事结构来展现他的故事。
他的句子常常长而复杂,充满了象征和隐喻,使得读者更加困惑和迷惑。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采用了冷静和客观的语气来描述主人公昆虫的转变,这种叙述方式增加了故事的荒谬和不可理解性。
卡夫卡的小说中充满了荒诞的特征,这些特征体现在他不可理解和荒谬的世界观、绝望和虚无感、对权力和官僚主义的批判以及语言和叙事风格的特殊性上。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1. 引言1.1 卡夫卡小说中荒诞特征的定义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指的是作品中所展现出的荒谬、荒诞、荒诞不经的情节、人物和言行。
这种荒诞特征常常表现为无法理解的逻辑、荒谬的环境和荒诞性格的人物,让读者感到困惑和迷茫。
卡夫卡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无法解释的事件、怪异的人物和荒谬的发展,体现了荒诞特征的鲜明特点。
在卡夫卡的小说中,荒诞特征常常体现为人类在现实世界中的渺小和无助,以及命运的无常和不可测性。
这种荒诞特征是卡夫卡小说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他作品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通过荒诞特征的运用,卡夫卡创造了一个充满谜团和挑战的文学世界,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文学体验。
在卡夫卡的小说中,荒诞特征不仅是一种文学手法,更是一种思想表达的方式,通过荒谬、荒诞的情节和人物,卡夫卡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命运的无常和现实世界的荒谬之处,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1.2 荒诞主义在文学中的影响荒诞主义在文学中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文学的发展。
荒诞主义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学的规范,挑战了读者对现实的认知,引发了对存在意义和人类命运的探讨。
荒诞主义作品常常通过夸张、矛盾和荒诞的情节,揭示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荒谬。
卡夫卡作为荒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小说中充满了荒诞的元素,如变形虫、官僚主义等,引发了关于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荒诞的描绘,卡夫卡探讨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困惑和无力感,引发了读者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荒诞主义在卡夫卡小说中的运用,不仅为文学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也激发了读者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思考。
在当代文学中,荒诞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许多作家受到荒诞主义的启发,创作出具有深刻寓意的作品,通过荒诞的手法揭示人类内心的复杂和抉择。
荒诞主义在文学中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它为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与进步。
2. 正文2.1 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场景卡夫卡的小说中经常出现各种荒诞场景,这些场景常常让读者感到不可思议和荒谬。
探究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现象
韩社侠探究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现象内容摘要: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已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也容纳不了人。
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
变异是荒诞的,但荒诞却不荒谬,荒诞之下真实地映射着社会对人的挤压和扭曲,深刻而尖锐地表现了社会与人之间一种可怕的“异化”关系。
关键词:变形荒诞真实异化本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其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作者借助于异己这个话题,来反映社会现实。
如:在蒲松龄之作《促织》中,成名之子作为人的时候没有价值,魂化为蟋蟀却让这个山穷水尽的倒霉人家否极泰来。
蟋蟀原是玩物,却主宰了人的命运。
蒲松龄是在无意间隐约触及到了“人被异化”的问题。
而几百年后,对艺术表现形式积极创新的文学流派———西方现代派文学,自十九世纪末一出现,就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精神,它全面否定了传统的文学审美价值,希求构建全新的文学审美体系,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通过“变形”的手法,他的作品企图规避现实表面,表现十九世纪西方现代文明掩盖的种种弊端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心灵创痛,表现众多的个体的异化状态。
《变形记》是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一夜之间突兀地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最后被“心爱的”家人摒弃。
在黑屋子里自生自灭。
与蒲松龄不同的是,卡夫卡是有意识地使用“变形”的手法,集中深刻地揭示现代社会中人被全面地扭曲和严重的异化现象,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
一.奇异的哀歌探究《变形记》的“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人际关系的异化《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之间突兀地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探究人变虫的深度原因,就是社会环境的恶劣和劳动本身的机械、繁重。
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荒诞背后的现实
摘要: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卡夫卡用象征、隐喻等手法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荒诞与现实并存的艺术世界。
以《变形记》为代表的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卡夫卡的小说荒诞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现实,透过小说“人变甲虫”的荒诞情节表面,我们可以发现比“人的异化”等一般结论更为深刻和本质的东西。
我们在作者创造的“假定的现实”之中,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冷漠的、纯粹利益的关系,以及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和痛苦的精神境遇。
卡夫卡的小说在荒诞的象征性图像里,真正地反映了广泛的人间的普遍现实。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荒诞;现实一、“假定之中的现实”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卡夫卡不同于传统文学,他对现实的关照不是客观地摹写、再现现实,而是借助象征、譬喻、变形等手段为我们创造出一个荒诞不经的情节故事和变形扭曲的人物,在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里,卡夫卡用写实的手法来描述违反客观规律的事件,在荒诞的情节构架里,遵循已经设定的那种逻辑前提,用写实的手法来描绘细节和环境,最终创造出一种“假定之中的现实”。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用写实的手法描写格里高尔变为甲虫这一违反客观规律的事件,全篇小说,除了人变甲虫这一情节具有荒诞性以外,作者几乎是用近似于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来描写主人公变形之后的各种遭遇和内心活动,这使得小说的细节呈现出一种真实可信的状态。
这就是余匡复曾指出的卡夫卡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即“总体情节构建上的荒诞和象征,具体细节上的极为现实主义的真实细腻”,正是运用这样的方法,作者在《变形记》中为我们创造了一种假定的现实。
首先,小说一开始就将主人公置于“人变甲虫”这样的无妄之灾的困境之中,相对整个故事而言,这一荒诞的情节只是一个逻辑前提和背景。
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了甲虫,除了形体变异,他还是格里高尔,他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还是从前那样。
遵循这样的逻辑前提,作者完全用写实的手法来描绘细节,这些真实的细节渗透到小说的始终。
从一开始,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作者便用极其精确的细节描绘了他的外形和状态:“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卡夫卡 的《变形记》读后感三篇
卡夫卡的《变形记》读后感三篇卡夫卡的《变形记》读后感三篇篇一: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由于沉重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压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
这种变形,看似荒诞,违背客观事物的表面真实,却并不违背客观事物的内在逻辑。
主人公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辛勤工作赚钱养家,受尽劳苦毫无怨言。
然而一夜之间变成一只无法再养家的大甲虫,于是成为了这个困窘家庭的累赘。
本来平平淡淡,温情脉脉的一家人,也在日日夜夜间发生了质的变化。
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的意识即是小说的主体: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同时所反映出的,并与之相对的是格里高尔家人们对于他的情感心理发生的变化——从惊慌、同情,到因他的存在增加的负担和引来的无限麻烦而逐渐憎恨,再到忍无可忍,对他的死无动于衷,更决定去郊游。
这种残酷的人情反差,是因为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压迫造成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失去自我,人性扭曲。
命运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而人们开始彷徨。
一旦遭遇不幸,就不再被社会承认,失去作为人的价值,便被外部世界认为“非人”。
于是,社会地位,人情,乃至尊严,都被剥夺殆尽。
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所揭示的:“维系家庭的纽带并不是家庭的爱,而是隐藏在财产共有关系之后的私人利益。
”一旦切断共同的利害关系的维系,则那种亲热的外观马上就消失,而暴露出冷酷和冷漠。
人总是那样孤独的动物,彼此之间,很多时候,实质是陌生与隔膜。
这一点,哪怕是今天看似平静和谐的社会,恐怕也仍然存在着,并会一直在人性中存在着。
卡夫卡在一封信中说:“我在自己的家里比陌生人还要陌生。
”他似乎通过《变形记》暗示我们,一旦自己作为哥哥得了一种致命的绝症,久而久之,他最爱的妹妹也会像小说中的那位女孩那样厌弃他的。
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征
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征
用象征和寓言的手法表现而真实、真实而荒谬的世界。
1、“真实”在于作品描写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前平常、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真实的心理状态,这就让人感到他始终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中。
2、“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借助一个象征和寓言模式构建起来的。
“人变成虫”的故事框架显然是荒诞的、具有非理性,也是生活根本不可能有的事。
从这个角度看,故事是极富荒诞间歇喷泉的。
但它原本不是对外部现实生活的真实模仿,而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存在状态,作者无意要读者把人变甲虫作为事实来接受,而是要他们从超现实的意义上去人的存在状态和精神危机。
即作者的目的是要人们去寻求荒诞中的真实和荒诞中的美。
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故事寓荒诞于真实之中。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
123一、小说中的荒诞性荒诞这个词在文学上的运用,最初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产物。
荒诞体现的是一种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受,具有以下特点:荒诞是一种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的状态体悟,并且具有审美意象的象征性;同时具有怪诞的表现形式;还用来形容人们毫无意义的言语和行为。
可见荒诞在文学中更偏向于描写现实生活中不常出现的、社会或是人本身的特殊现象,通过运用一些特别的文学手法来表现社会或人生的某种独特现象,这种手法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颇多,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就在多个方面都表现了这种荒诞性。
1.情节、人物的荒诞性首先,从事件上看,《变形记》篇幅虽短小,但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小说从三个部分讲述了三个重要的事件,通过对这三部分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小说在事件情节上的荒诞性。
第一部分叙述了主人公一夜间由人变成甲虫,以及变成甲虫后惊吓到家人、上司,以至被公司辞退的事件。
这一事件统领全篇,推动后续各情节的发展,也初露端倪地展现了各个人物的性格形象。
首先,萨姆沙由人异化成甲虫,这一变化本身是不符合常理的,现实中的人绝不可能一夜间退化成虫,这也是全篇最具荒诞性的一处;同时,作者本人在叙述这一事件时也并未用太多笔墨渲染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而是平铺直叙一笔带过,冷静而过于沉默。
第二部分写主人公变成甲虫后,萨姆沙的母亲和妹妹自作主张为其挪动家具,导致主人公内心恐慌不满,而父亲失手把苹果砸入萨姆沙背部。
在这个事件里,父亲的作用是最大的,正是因为有着父亲打伤甲虫儿子的行为,才导致萨姆沙最后身体衰弱而死。
一个父亲竟然会因为恐惧就打伤自己的骨肉,这种人性与亲情的异变让人惊诧,这种变了味道的情感在现实社会中亦难以让人理解。
最后一部分,即受伤后的主人公被妹妹琴声吸引误闯客厅吓走房客,最终却被家人遗弃,内心绝望而死。
小说结尾,家人在萨姆沙死后毅然决定出走新家,当他们失去家人后,不仅没有表现出悲伤,却很释然,父母更是把新希望寄托在刚成年的女儿身上,在这个荒诞不堪的社会里,亲情淡如水,更无幸福可言。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卡夫卡(Franz Kafka)是20世纪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荒诞特征而闻名于世。
卡夫卡的小说常常探索人类存在的无奈和莫名其妙的困境,揭示了人类与权力、社会和自身内心的复杂关系。
荒诞是卡夫卡小说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卡夫卡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常常无法理解和解释。
在《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雷戈尔·桑姆萨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形,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昆虫。
他的家人也无法接受这个变化,他们对格雷戈尔的态度一会儿是愧疚和同情,一会儿又是冷漠和残忍。
这种人物行为的荒诞,使读者深陷于卡夫卡小说的氛围中,无法摆脱。
卡夫卡通过这种方式,揭示了人类面对无法理解的现实时的无力感和困惑。
卡夫卡小说中的社会和权力机构常常表现出一种荒谬的面貌。
在《审判》中,主人公约瑟夫·凯打受到了一个无法理解的控告,他被无端地卷入了法庭的审判之中,但审判的理由和结论却是荒诞不经的。
整个法庭都充满了不可理喻的氛围,没有人能够解释这场审判的目的和意义。
卡夫卡通过这种荒诞的审判,暴露了社会和权力机构的强大而不可理喻的一面,揭示了人类在面对这样的社会机构时的无力感和绝望。
卡夫卡小说中的情节和事件常常无法预料和解释。
在《城堡》中,主人公卡尔·巴恩拒绝离开一座他未曾被邀请的城堡,然后便陷入了一系列离奇荒诞的事件之中。
这些事件既是令人困惑的,也是无法预料的。
卡夫卡通过这些荒诞的事件,展现了人类在面对未知和不可预料的事物时的无助和困惑。
卡夫卡小说中的语言和风格也充满了荒诞气息。
卡夫卡的写作风格极其冷静客观,但在他的小说中却充满了超现实的意象和离奇的事件。
这种对现实的扭曲和颠覆,使得卡夫卡的小说充满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荒诞气息。
卡夫卡的语言充满了隐喻和象征,读者往往需要仔细品味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表现在多个层面,包括人物的行为、社会和权力机构、情节和事件以及语言和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荒诞与真实
摘要:《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品,它用荒诞的艺术手法为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谱写了一曲真实的哀歌。
作为表现主义的典范之作,《变形记》在故事结构、心理描写以及“陌生化”处理等方面特色鲜明,并创造出荒诞与真实的双重意象。
关键词:《变形记》表现主义;荒诞与真实
中图分类号:i524.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09-0129-01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卡夫卡用一种身临其境的独白方式,平淡、拙朴、凝重而又冷漠地开始了这个极尽荒诞的故事——《变形记》。
《变形记》作为表现主义的典范之作,《变形记》在故事结构、心理描写以及“陌生化”处理等方面特色鲜明,并创造出荒诞与真实的双重意象。
主人公格里高尔由“人”变“虫”,预示着小人物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他“变形”乃是身不由己,是一切倒霉人物孤独和悲哀的象征,也是荒诞艺术的表现。
表现主义的创作主张是遵循“表现论”的美学原则,而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模仿论”原则是相对立的。
它主张凭认真“观察”和重新思考,去发现或洞察被习俗观念掩盖着的而为一般人所不注意的真实。
这就需要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把描写的客观对象加以“陌生化”处理——主要是通
过心理描写来完成的。
《变形记》所讲述的故事在我们看来是极其荒诞的,但卡夫卡的文字,不会只有荒诞,还有真实,让人感觉恐慌的真实。
小说中运用了荒诞、变形、写实的艺术手法。
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
“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作者不是让人们去接受人变成虫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去体察和领悟其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心理—情感,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
因此,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
卡夫卡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
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
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而作品创造的艺术世界,涵盖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受存在主义学说的影响,作品深刻反映了世纪末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荒诞的世界和异化的主题,
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式”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
特别是卡夫卡对表现主义手法的运用自如,达到登峰造极之境界,其作品往往寓荒诞与真实之中,融幻想与怪诞为一体,或描写人与“非人”的人有机碰撞。
米兰昆德拉曾说,他的小说是梦与真实的绝妙结合。
卡夫卡,是一场巨大的美学革命,也是一个艺术的奇迹。
卡夫卡描写的格里高尔,在生活重担的压迫下从“人”变成一只大甲虫,表面上看,似乎是荒诞无稽的。
但是,通过变形这样的象征手法,揭示一个普遍真理,即人创造了物,而物反过来操纵着人,把人变成奴隶。
人成了不能支配自己的奴隶,也就是“非人”了。
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异化”现象。
从生理上看,人变成甲虫是反常的、虚妄的、荒诞的,但从社会现象来看,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
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一旦失去了谋生的能力、手段、资本和机会,就无异于一只甲虫。
这篇小说也是写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一篇杰作。
人的变形,也是自我“异化”的一种写照。
尤其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以后,人的习性渐渐消失,而“虫性”日益增加。
仿佛格里高尔异化出人的世界以后,倒是在动物的世界里找到“虫”的自我了。
在人与人之间还没有取得和谐关系的世界里,人的变形也是一种象征,是一切倒霉人的象征:人一旦遭遇不幸,他就不再被社会承认,从而失去作为人的价值的“自我”,成为无异于低等动物的“非人”。
卡夫卡还通过受压抑的小职员变成甲虫后的思想活动和所遭受
的冷遇,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灾难感和人的孤独感。
格里高尔的遭遇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广大受害者的缩影,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也被暴露无遗了。
以前,他是主要养家之人。
但自从他变为甲虫后,他的亲人为之着急的不是骨肉之情,而是因为他不再能为家里挣钱,甚至成了他们的“家丑”和“家庭负担”了。
谁也不同情、怜悯他,甚至要把他“弄出去”。
他被遗弃在黑暗中,杂乱的家具堆中,没人清扫的房子里,最后,在孤独中悄然死去。
他的死亡,反倒使家里人如释重负,得以开始“新的生活”。
格里高尔形变而心未变,他的亲人们未变形却变了心,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冷酷的金钱关系。
小说中虚幻的梦境,难以置信的幻象跟日常生活场面,街头即景等没有根本的对立,没有明显的过渡,甚至泯灭了界限,完全结合成一个整体。
在这里,虚幻中有现实,现实里可见到虚幻,幻象变成了“现实的”、“物质的”,看得见、摸得着,与现实难解难分了。
这样的话,虚幻的离奇荒诞现象和现实的本质真实就结合起来了。
在我看来,化奇异为平凡,把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安置在最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让虚幻与现实这两类对立的因素结合成一个整体,展现出一幅神秘的、魔幻的、梦魇般的不为一般人所重视的又是客观存在的画图,这就是《变形记》的根本艺术特色所在。
变形记的荒诞是一种美丽,是一种悲情到极致的美,好像卡夫卡微笑地站在众人面前,一言不发,却有泪水从眼角悄悄滑落。
人
被现实生活异化了,卡夫卡再睿智也只能用荒诞的手法画出这苍凉的手势,但面对现实,伟大的作家,也只能用这种方式去表达心中的愤懑与不满。
参考文献:
[1]刘华.荒诞与真实——卡夫卡的《变形记》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04)
[2]谈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艺术[j].文学教育,2010(01)
[3]王学华.变形:荒诞与现实的双重意象——卡夫卡《变形记》艺术魅力浅探[j].学语文,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