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圆》听课记录
六年级上册听课记录
六年级上册听课记录一、课程导入授课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圆形的物体,如轮胎、杯口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从而自然地引入圆的概念。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圆的形状和特性。
二、课程内容1、圆的定义与特性教师详细讲解了圆的基本定义,即圆是平面内所有到定点(圆心)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点的集合。
同时,教师还讲解了圆的一些基本特性,如圆上任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所有直径都经过圆心等。
2、圆的绘制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两种绘制圆的方法:一种是使用圆规,另一种是使用圆形物体(如瓶盖)在纸上描绘。
教师强调了圆规使用的要点,包括固定圆心、调整半径、匀速转动等,并邀请学生上台尝试绘制圆。
3、圆的性质应用教师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如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向学生展示了圆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还引导学生探索了圆与正方形等其他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如圆内接正方形、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等。
三、课程互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教师还设计了多个课堂练习,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巩固。
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四、课程小结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圆的定义、特性、绘制方法和性质应用等重点知识。
同时,教师还布置了一些课后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听课感想本次课授课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互动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
授课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流畅,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我认为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值得我好好学习借鉴。
圆的认识观课记录
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给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课件,培养学生的能力。
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建立了知识的纵横联系,紧紧联系了生活实际。
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与本质。
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学生活动较多教师也参与其中作业时间只有5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学生在小组中发现问题会及时记录并解决掉
学校
南阳中心小学
任教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六年级
观察者
宋克光
课题
人教版《圆的认识》
观察视角
教什么
观察视点
观察记录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
教学目标明确,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教学重点突出。
完成任务。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达成自己预定目标。
7.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
有
补充视点:
无
教学改进建议:
关注小组成长。充分相信学生。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观察记录
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
是
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
是
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
是 小组分工明确,汇报记录都有秩序进行。小组问题很有价值,教师点拨精彩。
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然后灵活积极地回应?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
学校
南阳中心小学
任教学科
小学数学
《圆的认识》听课记录
圆的认识1. 引言圆是几何学中的一种基本形状,它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本次听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圆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圆的定义圆是由平面内一定距离内所有点的集合,这个距离叫做半径,用符号 r 表示。
圆的中心是距离这些点相等的点,表示为 O。
圆可以通过中心和半径来唯一确定。
3. 圆的性质圆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3.1. 圆的直径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点都在圆上的线段。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二倍,即 d = 2r。
3.2. 圆的周长圆的周长等于圆的直径乘以圆周率π,即C = 2πr。
周长可以理解为围绕圆周一周所需要的长度。
3.3. 圆的面积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圆周率π,即A = πr^2。
面积可以理解为圆所能够覆盖的平面区域。
3.4. 圆的切线在圆上,通过圆的一点可以画出唯一一条切线,切线的斜率等于半径所在直线的斜率的负倒数。
3.5. 弧和弦弧是圆上的一段弯曲部分,弦是通过圆内两个点的线段。
弧与弦有着丰富的几何关系,例如弧长和弦长之间存在一定的角度关系。
4. 相关公式的推导和应用4.1. 周长公式的推导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来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设圆半径为 r,圆心角为θ,则圆心角的弧度表示为 rad =θ/180 * π。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有 sin(rad/2) = r/直径 = r/(2r) = 1/2,由此可以推出圆心角的弧度rad = 2 * arcsin(1/2) = π/3。
因为圆的周长等于圆心角对应的弧长,所以周长可以表示为 C =2πr * (θ/360) = 2πr * (π/3/π) = 2rπ/3。
4.2. 面积公式的推导利用微积分的思想,我们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在极坐标下,圆的方程可以表示为r = f(θ),其中 r 为圆心到点的距离,θ 为圆心到点的连线与极轴之间的夹角,f(θ) 是极坐标方程。
设圆的半径是 r0,我们可以将圆表示为 r = r0。
《圆的认识》听课评课记录
《圆的认识》听课评课记录一、从图片引入,领略圆的美。
开始的引入执教者分为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圆,唤醒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
接着展现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有关圆的画面(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等)。
北师大周玉任教授曾说过,我们教师要善于“往平静的水面投进石子”。
这节课的新知引入,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美的同时,从中发现有关数学的成分——几何图形。
这样设计就为学生从已有的对圆的认识经验到认识生活中的物体到认识数学上的几何图形,架起了一座桥梁,即突出了几何建模的过程,又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在自主学习中展开探究新知,掌握圆的知识特征,感受到了圆的“完美”。
执教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以剪的圆为素材,用圆规和尺子为研究工具,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合作探究圆心、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了圆的“完美”。
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分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
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
教师作为指导者与参与者,自然的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来认识。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统整在综合性和探究性的研究活动中,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过程就是一种研究与发现的过程,是一种对话与共享的过程。
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课堂实录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一:故事引人:有两只小猴进行骑车比赛(课件出示),你认为哪只小猴的车轮更平稳?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如果车轮是正方形或三角形会怎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
(教师出示一个.信封)这信封里就装有一个圆,想看看吗生(齐):想!师(从中摸出一个圆):是圆吗生:是。
师:现在,老师把它重新放回信封里,有信心把它从信封里摸出来吗生:有!师:那当然,如果信封里只有这一个图形,谁都能摸出来。
(生笑。
)但问题是,信封里除了这个圆以外,还有其他平面图形。
想看看吗生:想!教师先后从信封中取出一些图形(如图1),让学生一一辨认。
师:现在,要从这一堆平面图形中把圆摸出来,有难度吗生(齐):没有!师:为什么生:很简单呀,圆是弯弯的,而其他图形的边都是直直的。
生:圆没有角,而其他图形都有角。
师:奇怪,为什么这些图形都有角,而圆却没有呢生:因为这些图形都是由直线围成的……师:不够专业。
生:哦,是由线段围咸的。
师:这就对了!我们把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做直线图形。
直线图形都有角。
圆是直线图形吗生:不是,它是由曲线围成的。
师:所以,圆看起来特别一生:光滑。
生:圆润。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二、认识圆的特征1.认识圆心师:圆和其他图形一样也有它自己的各部分名称和特点,请大家拿出你们准备的圆片,把你的圆片对折(师拿圆片演示)问:什么是对折?(圆的两端完全重合)对折之后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观察这些折痕,你发现了什么?生折后汇报: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
师:这一点叫做圆心,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师在圆片上标出圆心o)师:什么是圆心呢?课件出示: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请大家在你自己的圆片上点出圆心,并用字母o表示。
2.认识直径和半径(1)直径师:现在请你用笔和尺描出圆片上的一条折痕,观察这条折痕,这条折痕就是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认识》听、评课记录打印版.doc
听、评课记录主持人:我们根据自己的分工进行了观课活动,下面就按照自己的观课报告,从自己的观课维度对《圆的认识》这节课进行点评!1.观课人:(1)本节课在导入和学生汇报预习情况时候,教师用ppt提出问题,使学生能更直观,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2)在学生进行汇报讨论结果和展示自己练习题答案的时候,利用视频展台能使其他学生更清楚解答的过程和思路,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2.观课人:2.观课人:从观课量表中可以看出,本节课学生积极性较高,能积极投入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
从做练习情况来看,简单的练习10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并且准确率较高。
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主动质疑现象普遍较少,有几个同学都习惯性一直认同其他同学的观点,没有自己的主见。
在以后教学中教师应思考是否应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以便达到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
3.观课人:董培海、别焕洪基于提问的课堂观察记录表,学生的课堂气氛活跃,参与度高,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很强,对于突发的生成性问题能够及时的灵活解决,但是有极个别的学生坐不住,应想办法引导。
4.观课人:李金龙、梁树霞、祝连芳在观课活动中,是以“观察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使用情况”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主要从在何处使用、使用的效果如何,通过这两个维度的观察与诊断,是想检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否恰当、使用效果。
观察结果分析:(一)总体评价:学生在完成了课前预习作业,在课前已经思考了相关的问题,但思维仍就停留于表面,所以在课堂上,对于教学重难点经过小组的探讨、教师稍稍点拨,大部分学生就较轻松的突破难点。
所以这节课中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使用还是有效果的。
(二)主要优点:1、潘老师课前先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完成进行了批阅,对于学生们的优缺点进行了统计,这样李老师就能较清楚的知道学生在哪些地方掌握起来较轻松,哪些地方接受较困难,这样可以有效的调整教案。
2、潘月华老师在刚开始上课时就说了他们的优缺点,使得他们对自己预习的结果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知道了自己的优点缺点,可以很清楚的带着问题进入到新课学习中。
六年级数学听课笔记《圆的认识》听课评课记录
六年级数学听课笔记《圆的认识》听课评课记录一、导入:,、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对于圆我们有没有深入学习的必要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一下。
,、看见过方形的车轮吗,为什么笑呀,?、摸一摸手中的圆片~在桌上滚一滚~感觉怎么样,我们说方形能给人以阳刚之美~那么圆形给人以曲线美~圆形是平面内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
,、唐老鸭骑车时它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模拟平稳着走路。
1 / 5,、车轮安装时该把车轴安装在什么地方,猜想为什么安在中心走起来就能平稳了,板书:圆中心的一点到圆边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一样长。
,、指名指出课题中圆的圆边上、圆内、圆外。
二、新课:下面我们来证实圆中心到圆上的线段都一样长。
,、可以怎么证明~师述方法~学生找手中圆的中心~找到后小组交流。
,、指名说是怎样找的,谁用的是对折的方法,能找到圆中心到圆上的线段吗,能找到几条,画出来。
圆里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
2 / 5?、证明这无数条线段一样长~你有什么方法,小组讨论。
指名说方法。
,、边展示边指出定义:圆心、半径能解释车轴为什么安装在圆心上了吗,,、看圆形的折痕有没有比半径更长的线段的呢,有什么特性,自己来解决~完成“工作报告单”。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全班对照报告单交流。
,、回顾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是怎么得到的,观察——猜想——实践——获得提倡这种学习方法。
3 / 5三、会画圆吗,自己画一画。
指名板演画圆~师问生答:每一步要做什么,学生再画一个圆。
比较大小两个圆~为什么大小不一样,四、练习拓展:,、体育课上要在操场上画圆~你打算怎么办,,、生活中随处可见圆~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感~欣赏课件:有关圆板书设计:圆的认识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4 / 5圆心, 圆中心的一点半径 r 圆中心的一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一样长。
直径 d 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都一样长。
直径,,,半径半径,,,,直径5 / 5。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评课记录doc精编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评课记录doc精编版2020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评课记录d o c 精编版《圆的认识》评课记录《圆的认识》这节课是小学校老师的课堂实录,可以说王老师的这节课做到了优化设计,实现了课堂高效。
1、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既突出本节课核心知识,又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抓住细节,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2、教学结构:教学思路清晰、设计合理,做到了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
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套圈游戏”引入激发学习热情,到用身边的工具画圆,并发现圆源于生活到会用圆规画圆,再到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特点,条理清晰,结构安排合理。
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3、教学内容:王老师把六年级的教学内容给五年级的学生上,能恰当地处理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并适当的拓展教材。
王老师利用板书中的圆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圆内、圆外、圆上三个名称。
进而理解圆内、圆外、圆上有无数个点”,这部分内容教材里没有安排,但通过补充这一内容后,对圆的概念的认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特别是对半径、直径特点的理解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拓展部分把知识提高了一个层次,并应用到了生活中。
4、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王老师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当堂的现实反映,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并加以灵活地运用,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王教师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并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5、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王老师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自主探究。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6、教学模式:本节课的教学符合听、看、讲、想、做、动静转换的有效课堂教学要素组合模式。
人教版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57-58页第五单元“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1、会画圆,并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关系,在活动中理解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2、以活动为依托,通过操作、对比、感知、理解圆的本质特征,渗透极限思想;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及文化传承。
感悟“一中同长、圆出于方”学情分析:关于圆,学生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对于圆的各部分名称不少同学都知道,甚至圆的一些特征同学们也是意会的,会简单的应用,只是关于圆的相关知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对于其中的一些关系或概念只是能模模糊糊的感觉到,还不能清晰的表述和上升到结论的层面。
针对学生的这种实际情况我们采取利用活动调取学生的已知经验,并在活动中随着经验的积累、思考的深入,激活学生的潜在经验,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对圆的认识逐步清晰化、系统化,达到悄无声息自主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效果。
同时,使学生感觉到玩中有数学、玩中有思考、玩中有智慧,从而喜欢数学学习。
课前准备:1、提前把目标桶放好(并用粉笔标清底座的位置)2、盐桶备好;3、软尺用皮筋扎好4、正方形纸、圆规教学实录:(1)活动引入,引发冲突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丢沙包吗?生:玩过师:下面就请5位同学上台,一字排开,面向目标桶,投掷沙包,看谁投的准。
(给5位同学排位置,每人给2个为下一轮做准备)师:对于这样的站位,你们有话要说吗?生1(最远):不公平,我离的太远。
师:他认为不公平,那怎么站才能公平?(2)通过活动操作,明确圆上到圆心的距离处处相等生重新站位师:这样公平了吗?生:恩师:为什么要这样站?生:这样站,每位同学到目标桶的距离就相等了师:这样随便一站,同学到目标桶的距离就一定相等了?生:可能有的近,有的远。
师:要想是游戏公平,我们必须保证每个同学跟目标桶的距离都相等。
师:怎么办?需要借助工具吗?生:尺子师:对!我们还要用尺子来量一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听课评课记录
《圆的认识》评课稿根据这次研修设计的《圆的认识》教案,我们让一位老师根据这次教案进行了一次示范研究课。
听了这节课之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主要有以下两点:一、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所以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我们知道,学生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是零起点,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史老师从孟子的“一周通常也”引出圆形到中心点都一样长,这就是学生对半径的特征的直观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教师没有再绑住孩子的手脚从而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尝试、验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
再比如,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
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
二、直观教学相得益彰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时时注意让学生通过直观去体验,去感悟。
我觉得史老师这节课这一点做得比较成功。
比如,教学“直径、半径有无数条”这样的特征,学生想象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就采用多媒体课件加以直观的演示,从而非常直观地凸显了这一知识点。
再比如,教师在教学“同圆内每条直径都相等”时,屏幕上的直径依次旋转至同一条直径重合,相信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也不再一一列举。
整节课,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效果非常好。
另外,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等等方面教师都比较注重,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圆的认识评课记录
圆的认识评课记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圆的认识评课《圆的认识》评课稿今天听了耿老师上的《圆的认识》让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耿老师《圆的认识》这节课在这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听了这节课之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主要有以下两点:一、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所以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我们知道,学生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是零起点,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耿老师从孟子的“一周同长也”引出圆形到中心点都一样长,这就是学生对半径的特征的直观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教师没有再绑住孩子的手脚从而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尝试、验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
再比如,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
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
二、直观教学相得益彰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时时注意让学生通过直观去体验,去感悟。
我觉得耿老师这节课这一点做得比较成功。
比如,教学“直径、半径有无数条”这样的特征,学生想象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就采用多媒体课件加以直观的演示,从而非常直观地凸显了这一知识点。
再比如,教师在教学“同圆内每条直径都相等”时,屏幕上的直径依次旋转至同一条直径重合,相信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也不再一一列举。
整节课,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效果非常好。
另外,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等等方面教师都比较注重,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评课记录
《圆的认识》评课稿《圆的认识》是小学六年级教材中相对较难的一堂课,教学中既需要学生理解很多概念性的内容,同时还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去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以及相关的知识。
在一堂课的40分的教学中,要完成这么多内容,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这次,我非常有幸欣赏到了王琪老师这一堂课,王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朴实无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
不仅如此,教学中,王老师还用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宽松、愉快。
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数学味浓,充满着智慧,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1、动画导入----激发兴趣采用播放动画----小动物骑自行车比赛,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和竞争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于圆的好奇,加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2、动觉智能----促进教学这个理念在王老师的这堂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剪下所画的圆;圆的对折;测量直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画圆等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学习和了解圆的相关知识,学习兴趣盎然,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的积极和主动。
3、直观教学----化难为易借助课件使抽象变成了形象和直观,在教学“同一圆内的每条直径都相等”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时,结合学生的测量,非常直观的表述了这些知识点。
4、预设轻巧----朴实无华这堂课看似平淡,但整堂课无不显示出王老师预设的轻巧,充满着智慧。
如:(1)、教学生理解“一个圆内直径有无数条”时,通过“在10秒内画直径”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圆内画直径,巧问,‘画了几条?再给你10秒还能画几条?再给10秒呢?’顺利的使学生理解了这个知识点。
(2)、教学生理解“2r=d或d=r/2”时,通过让学生画两条半径,且只测量一条直径的长度和两条半径的长度,轻而易举的得出结论,掌握了该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5—57页。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教材。
首先讲圆的认识,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通过对圆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圆柱、圆锥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圆的各部分名称学生容易明白,可是圆的特征比较抽象,通过引导、归纳、概括才能得出,画圆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同时理解圆的特征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合作、探究、游戏等活动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发现圆的特征。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通过体验圆与人类生活的不解之缘,感受圆的美、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画圆。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圆形纸片、直尺等。
学具准备:圆形物体、圆形纸片、圆规、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生:想师:请看屏幕,播放:”四个小动物骑单车比赛的动画”的动画。
师:这四只小动物正在参加自行车比赛,比赛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
师: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猜一猜,谁能得第一?生1:小狗能得第一师:为什么呢?生1: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
生2:小白兔也可能得第一,因为也是圆形车轮、、、、、、(同学们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师: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方的?生:圆形车轮没棱没角容易转动师:刚才看到的椭圆车轮没棱没角,做成的车轮也便于滚动吗?(学生愕然)师:你们现在无法解答,我们研究了圆的知识,同学们会对这个问题就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圆》听课记录
《认识圆》听课评课记录本课属于概念教学,在这一课中,老师让每名学生都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从而成为知识的创造者,以下浅谈我的观点:1、从生活中感受圆入手。
学生对生活中的圆的认识是感性的、粗浅的,但者不乏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这不仅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圆对我们的作用,更能感受圆的美。
2、实施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在本节课中,从圆的揭示,半径的探究到直径的发现,通过学生动手折一折,自然而然的引出固定的一点即圆心,那么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学生从观察和画圆的体验中有了各自的看法,在交流中生成讨论半径的需要,对半径的探究中,相信学生,合理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促进有效互动。
3、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几点感悟1、感受: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借鉴的,只有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使学生不光学到知识,其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合作技能、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2、质疑:动手就体验了吗?数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强调体验过程,历经过程才能更深刻的领会。
动手操作是体验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动手都能得到体验。
怎样的动手才能有所体验,需要我们去努力,去探索。
《认识圆》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小学六年级的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线段图形的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
作为曲线围成的平面几何图形,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圆周长、面积、扇形、圆柱、圆锥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的功能充分得到发挥,展现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一、从生活实际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课的开始,我课件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圆》听
课记录
《认识圆》听课评课记录
本课属于概念教学,在这一课中,老师让每名学生都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从而成为知识的创造者,以下浅谈我的观点:
1、从生活中感受圆入手。
学生对生活中的圆的认识是感性的、粗浅的,但者不乏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这不仅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圆对我们的作用,更能感受圆的美。
2、实施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在本节课中,从圆的揭示,半径的探究到直径的发现,通过学生动手折一折,自然而然的引出固定的一点即圆心,那么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学生从观察和画圆的体验中有了各自的看法,在交流中生成讨论半径的需要,对半径的探究中,相信学生,合理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促进有效互动。
3、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几点感悟
1、感受: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借鉴的,只有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使学生不光学到知识,其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合作技能、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2、质疑:动手就体验了吗?数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强调体验过程,历经过程才能更深刻的领会。
动手操作是体验的手段,但不是
所有的动手都能得到体验。
怎样的动手才能有所体验,需要我们去努力,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