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行为矫正个案研究
幼儿园特别关爱:特殊儿童个案分析
幼儿园特别关爱:特殊儿童个案分析在幼儿园教育中,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这些特殊儿童可能是因为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导致身体或智力上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特别的关爱和指导。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幼儿园特别关爱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分析几个特殊儿童的个案,来探究幼儿园如何提供更好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一、特殊儿童的个案分析1.小明:小明是幼儿园中一个患有自闭症的特殊儿童。
他不善言辞,难以与其他儿童建立有效的沟通,也缺乏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特殊的教育方法,例如倾听式教学和个别指导,帮助小明逐渐融入到幼儿园的大家庭中。
2.小红:小红是一个患有多动症的特殊儿童。
她无法保持安静的状态,往往在课堂上难以集中精力。
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教师需要结合家长的配合,采取有效的行为矫正方法,同时引导小红参与一些适合她特点的活动,减少过度活跃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特别关爱对特殊儿童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个案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每个特殊儿童的需求,以便制定有效的教育计划。
二、幼儿园特别关爱的重要性1.个性化教育:针对每个特殊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幼儿园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和社交环境。
2.心理疏导:特殊儿童往往面临更多的心理困扰和社交问题,幼儿园需要配备专业的心理疏导师,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
3.家校合作:幼儿园应该和特殊儿童的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更加全面的教育计划,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获得更好的关爱和指导。
三、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教育中,特别关爱特殊儿童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只有通过个案分析,了解每个特殊儿童的具体情况,才能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案。
需要重视家校合作,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让特殊儿童在幼儿园得到更好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总结回顾:幼儿园特别关爱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非常重要。
通过个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特殊儿童的需求,为他们制定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教育方案。
唐氏综合症儿童情感原因导致的行为问题个案研究
唐氏综合症儿童情感原因导致的行为问题个案研究[摘要]唐氏综合症儿童由于身心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障碍,他们的内心想法和情感,不能很好用语言表达,甚至表达不出来,从而出现一些情感方面导致的行为问题。
这时,就需要我们对孩子出现的情感问题加以重视,并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寻找干预的策略,从而让干预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唐氏综合症儿童;情感;行为问题;个案研究一、研究对象洋洋:男,2007年10月出生,七年级学生,唐氏综合症,智力叁级,该生自理能力较强,可以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吃饭、叠被、打扫教室卫生、清洗自己的内裤、袜子、轻薄的衣物;可以独立坐公共汽车上学放学,在家能帮助父母做家务,粗大动作、精细动作都发展较好;语言能力一般,仅有一些简单的表达;认知理解能力较好,完全能听懂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和指令。
父母文化不高,很早便从农村出来到城市务工,家中还有一个年龄相差20岁的哥哥,因母亲高龄产子,两兄弟年龄相差大,一家人对洋洋较为宠爱。
该生性格温和,平时也遵守学校和班级的纪律,懂文明有礼貌,深受老师和同学喜欢,小学阶段属于大家公认的“乖巧可爱型”学生。
但随着升入初中,洋洋凸现了一些行为问题。
二、个案行为具体表现本学期,一家爱心企业向学校捐赠了新校服,发回家第二天,洋洋将校服穿到学校,这时我发现校服裤子的裤腿被剪破了,询问情况,洋洋说是妈妈生气剪坏了的,打电话向妈妈求证,妈妈说不是,而且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剪的。
下午,放学回家,妈妈了解了情况打来电话,据洋洋说是因为他早上起床时,妈妈还没有起来给他做早饭,他生气就拿剪刀把裤子剪坏了。
我觉得此事非小,和家长进行了沟通,洋洋剪裤子并不是故意为之,剪裤子只是一个引子,或许有其他的原因,因为表达不来,只能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表达。
第二天,我将洋洋叫到办公室,心平气和和他沟通,希望能找到剪裤子背后的原因,随着谈话的深入,洋洋支支吾吾说:“爸爸妈妈不喜欢我,不送我读书,不接我,妈妈带侄女。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报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报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t|t|t更多摘要:每个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都会遇到一两个特殊的儿童,他们的行为古怪、性情暴躁,发展水平低、能力较差.每个幼儿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和同伴的接纳.而这些特殊儿童往往会牵扯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就从一个特殊儿童的案例入手,通过创设宽松、合作、互助的学习情境,让她在交往中学习,在学习中交往,逐步发展她的语言、认知及各种感情和技能,对她进行行为矫正,最终达到综合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关键词:特殊儿童理解障碍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注意力分散每个老师都会遇到一两名特殊的幼儿吧,他们的行为古怪、性情暴躁,发展水平低、能力较差.每个幼儿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和同伴的接纳.而这些特殊幼儿往往会牵扯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班就有一个特殊的小女孩,名字叫佳佳.她在家与在外面的表现简直就是判若两人,在家能说会道,与家人相处得很好;而面对陌生的环境,特别是陌生人时,就会心理紧张,并表现出沉默、异常、拒绝等消极的情绪,在幼儿园与老师和小朋友相处也有很大的障碍.一、个案基本情况佳佳的妈妈在她1岁的时候,就到外省读博士后去了.虽然每年都会回来住一个多月,但母爱还是有一定的缺失,再加上佳佳的爸爸又由于工作繁忙,所以把她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照顾.佳佳从小就很少与爸爸妈妈有亲密接触的机会.然而早期亲子依恋的状况恰恰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的性格和情感发育.亲子依恋不足的孩子往往表现得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内向、自我封闭等等,佳佳就属于这个类型.佳佳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总是对她百般呵护,对佳佳自己能做的事情也都包办代替,而且也很少带佳佳参加户外活动,很少见陌生人,这样过度的保护必然使得佳佳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和能力,同时也遏制了她独立自理能力与社会性的发展.自入园以来,佳佳给我们三个老师最大的印象就是比较安静,胆小怕事,整天缄默不语,除了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接她时表现出很高兴,急急忙忙的和老师说再见,除此之外她对其他人都不会作出反应.集体游戏时,她会一个人跑到其他地方,表现出与正常孩子很大的不同,如大叫、以及因对交往恐惧导致退缩的行为.上课时注意力不能追随老师,有时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我也尝试过关注她,主动和她说话,并让同伴去提醒她、帮助她,但她总是神情比较茫然,有重复语言,即会重复别人的语言,主动性语言缺乏,说话时你我不分,且非语言表达能力差,不关心别人说的话,即便听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继续做自己的事.二、案例实录实录一:绘画课上,我在教小朋友画画,大家都拿起笔开始画了,佳佳却坐在那里不动手,嘴里发出一些古怪的声音.我立刻制止了她,一会儿,她又发出了声音.我走到她身边,手把手地教她画起来,一会儿画好了一个个小圆糖,于是我让她再画几个.可等我在重新来到她身边时,她却把画纸揉成了一团捏在手心,桌边有几张撕碎的画纸,旁边的孩子“告状”说“黄老师,她乱画,还把画纸给撕了!”我便又拿了一张白纸给她,让她重新画,她一边拿油画棒一边说“红颜色、黄颜色……”我在旁边指导她,手把手地又教她画一遍,让她自己再继续画.又当我在巡视其他小朋友时,佳佳那组上的孩子叫起来“黄老师,她又把纸给撕了”听到同伴的喊声,佳佳坐在那里一点都没有感觉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嘴里念着在家里学的唐诗,接着佳佳“啪”的一声把椅子弄倒了,然后转了一圈把椅子扶起来“哈哈”地笑着.实录二:游戏活动开始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去选择游戏内容.只有佳佳在座位上没有动,眼睛无神的看着周围的小朋友们走来走去,嘴里轻轻地念着什么.看到这里,我走过去对佳佳说:“你怎么没去玩游戏?快去玩呀!”说着,我让佳佳站起身并催促她快去!听了我的话,佳佳边说“玩游戏”几个字,便开始站起身来,拖着椅子往小朋友玩的地方走去.走到积木区,佳佳抓起一块积木,眼睛楞楞地看着小朋友搭得积木.这时一位小朋友瞪着眼叫道“不许来这儿,我们这儿人满了!”听到这声音,佳佳满脸的疑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来,佳佳,我们去玩插塑.”说着,我就领着佳佳走到另一边让他坐下.佳佳拿起插塑摆弄了几下,眼睛没有定神地看着其它地方.我走过去对她说:“佳佳,老师来和你一起插,好吗?”佳佳身体摇动着说“好”.我插好一样作品后,让她也来学习插,然后就到其它区域去了,等我再回来一看,发现她还坐在那里没动一下,桌上还是放着我刚才插好的东西,眼睛看着教室里的小朋友.实录三:午睡时,小朋友都在脱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汐汐喊起来“黄老师,佳佳不脱衣服就上床睡觉了”.我走过去一看,果然,她没有脱一件衣服就团缩在床上,也没有把被子盖在身上.我让他起来把衣服脱了再睡,可她看看自己穿的衣服,站在那里直甩膀子.旁边的汐汐对她说“来,我帮你脱.”很快,汐汐帮佳佳脱好了衣服,我对佳佳说“你快谢谢别人呀”.“谢谢别人!”佳佳眼睛谁也不看的说着.这样的回话让汐汐忍不住立即纠正她道:“你应该谢谢我呀!”佳佳又说道“谢谢我!”旁边的果果对她说“你要谢谢汐汐.”“谢谢汐汐”.经过三番五次的纠正,佳佳终于谢对了人.周围的小朋友都笑个不停,而她睁着大眼睛毫无表情的看着.三、个案分析(一)形成佳佳特殊个性的原因1、理解障碍.佳佳理解别人的语言十分困难.当大人或老师向对她提出要求时,她只会做简单的回应,却很少能做出正确的应答.她无法用正常的语言同我们进行沟通,当她想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感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当别人不理解她所说的话时,她便会歇斯底里地尖叫、发脾气或“哈哈”大笑,以此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2、交往障碍.佳佳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有时表现为对个别事物的执著.她对许多人的态度是冷漠的,见到老师也是面无表情.因为她没有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当她和别人接触时,时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意愿.也许只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才不会感到紧张和压抑.3、语言沟通障碍.佳佳的语言障碍表现为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只能通过触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及真实感受,她经常通过靠近别人来体现亲近别人.4、注意力分散.由于平时家里从不邀请小朋友来玩,没有和同龄孩子在一起玩耍交流的机会,爸爸妈妈又因为工作忙,很少关注她,她只有和爷爷在一起,于是爷爷就经常教她学念儿歌、学念唐诗,机械地背诵让佳佳的脑子里充满了儿歌与唐诗,兴趣和注意力都在背诵上,对周围的其他事物就没有关心,也很难提起对外界的关注,以至于在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力不能追随老师.(二)解决策略1、创造友爱互助的集体氛围.幼儿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之一,孩子在这里会对秩序、规则、道德等建立起初步的认识,老师的态度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老师可引导孩子们都来关心、帮助佳佳,主动和她一起玩,如:我在班上选择了几个能力强的或是人缘好的孩子,让他们有意识地与佳佳建立起玩伴关系,利用同伴带动的方法帮助她提高交往能力.2、利用宽容的心理,适时引导.特殊儿童的行为差失,常是他们在困惑、迷失或震惊的人生体验中寻求生存的结果,他们大多不会解读别人的反应,因而在集体中会感到不适应.如在老师讲课或说话时常常会下位,这时因为她不能理解为什么非要坐在这儿听讲;有时她的尖叫声则可能是为了引起他人对自己的注意,或是自己对内心产生压力做出的一种宣泄等等.对于这些行为,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其宽容一些,不要立即采取严厉批评,因为这样的孩子往往没有耻辱感,所以她对老师的批评可能会无动于衷,也就谈不上明显的收效.但宽容并不意味着不作为,任其差失行为发展下去,而是指不要用严厉的态度来对待,应该想办法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帮助她纠正.在一日生活中尽量关注她,特别是在和她目光对视时就给她一个甜甜的微笑.走过她身边时就摸摸她的头和小脸,同时和家长取得一致的意见、统一教育行为.多用赞赏的、表扬的语言,强化他好的行为.3、抓住契机进行教育.根据观察发现,在她的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个智力活跃期,表现出对某种事物和活动的特殊兴趣和爱好,这是对其进行语言训练的最佳时期.例如:佳佳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搭积木.拿到积木他总喜欢翻来覆去的观察,爱不释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抓住时机,利用积木与她沟通交流,促进她的语言发展.我教她边指边说出积木的颜色,并按颜色分类,她很乐意学而且轻松地学会了.又如:佳佳小朋友喜欢唱歌,每当听完她的演唱,我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趁她高兴时请她说出歌曲的名字,她都能对答如流.可见,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下,她也有交流的兴趣,善于发现并抓住这样的时机随机地选择语言内容对其进行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她的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效果通过上述方法,经过三年的个别指导,佳佳的各方面都得到了基本的稳定.她和班上的几位同伴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她能够主动地在大人的提示下同别人打招呼,跟大家进行简单地交流,学会了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前那种歇斯底里的尖叫声和“哈哈”的笑声日渐减少.看到佳佳这三年里所取得的进步,作为老师,我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应该多一双慧眼,多一份关爱,多一点求知的态度,为孩子的教育寻找正确的方向.。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
研究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张晓燕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本研究力图构建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教育互动协作模式,教师采用融合教育,不断提升特殊儿童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特殊儿童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儿童;教育策略;个案研究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一)理论意义融合教育作为国际教育发展的方向,其已成为各国教育努力的目标,作为人口大国、教育大国,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比较落后,虽然一些特殊教育工作者对融合教育理论体系有所探讨,但比较肤浅,还只处于初步认识阶段,没有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构建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教育互动协作模式,丰富其理论,从而进一步明确学校、家长在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过程中的作用和规律,构筑适合我国特殊教育的融合教育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价值积极进行融合教育实践探索,是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教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提高教师从事融合教育实践的具体操作技术能力,促进教师科研素质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还可以在实践中积累融合教育经验,为我国今后更为广泛地开展融合教育研究提供借鉴,填补我国在融合教育实践研究方面的空白。
本研究力图构建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教育互动协作模式,建立随班就读生态化支持服务体系,不断帮助教师提高特殊儿童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二、核心概念的内涵(一)特殊儿童本研究中所言的学前特殊儿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上主要指0-6岁有各种发展障碍的儿童,如听障儿童、自闭症儿童等;广义上则包括了0-6岁有问题行为、适应困难和性格特别退缩的被动型儿童。
(二)融合教育融合教育,也称全纳教育,是指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安置在正常的教育环境中,并力图消除障碍,最大限度发挥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潜能的教育。
在本研究中,学前融合教育指让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和正常儿童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并消除教育环境中的障碍,最大限度地融入集体生活,发挥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潜能。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的对象和类别1特殊儿童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
3.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的特点
(1)研究对象单一 (5)研究结果具有描述性、归纳性和启发性 (6)应用领域广泛 (7)研究关系互动
(二)特殊儿童个案研究的对象和类别 1.特殊儿童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 (1)单个特殊儿童 (2)某类特殊教育团体 (3)某个特殊教育机构 (4)某项特殊教育教学活动(事件)
③ 评价性个案研究
(三)特殊儿童个案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1.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的优点
(1)研究更加人性化
(2)研究更加具体化
(3)研究更加动态化 (4)研究更加综合化 (5)研究更加经济化
2.特殊儿童个案研究的局限性
(1)研究对象数量少,缺乏代表性 (2)研究时间过长,干扰因素多,影响效度 (3)研究资料分析复杂,分析方法难以标准化
4、教育训练(矫正或治疗)过程
确定教育训练(矫正或治疗)的目 标和内容; 制定教育训练的计划,选择合适 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5、效果
对教育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价,与教育训练 之前进行比较,尽可能用量化的资料进行分析。
6、评析
对本案例报告中的某一个重点问题、训 练方法和成功(或失败)之处进行总结,起到 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读者可以从中学习一些经
培智教育中的个案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张福娟
一、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概述
(一)个案研究的基本概念
1.个案研究的简史
医学 心理学
法学
社会学
教育学
2.个案研究的定义
特殊教育中的个案研究是指在综合运用 访谈、观察等资料收集方法,对特殊教育对象 中的个人或群体广泛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全面 的评估、分析和诊断,找出问题的原因,继而 采取有效的策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指导 或教育训练,使其问题获得某种程度(全部) 解决的过程。
幼儿园特殊儿童个别辅导案例分析与实践
幼儿园特殊儿童个别辅导案例分析与实践幼儿园特殊儿童个别辅导是指针对特殊儿童的个别需求进行专门设计和实施的辅导活动。
在幼儿园中,特殊儿童包括有学习障碍、行为异常、智力发育迟缓、自闭症等不同特殊需求的儿童。
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个别化的支持,以获得与正常儿童相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针对这些特殊儿童的个别辅导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能力,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环境。
一、案例分析小明是一名5岁男孩,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他在幼儿园中表现出社交交流困难、言语发展慢、注意力集中不易的特点。
幼儿园教师通过观察他的行为和与他的家庭沟通,开始了个别辅导活动。
首先,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小明对音乐类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小组活动中鼓励小明参与音乐表演,例如一起唱歌、跳舞、敲乐器等。
这样可以激发小明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他的社交交流能力。
其次,教师发现小明的言语表达能力较差,往往用手指指代事物,而不是使用言语进行表达。
因此,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制定了个别辅导计划,包括鼓励小明用言语进行表达,采用图片卡片帮助他理解和记忆事物,并进行多次重复强化训练。
最后,教师观察到小明的注意力集中不易,容易分散。
为了帮助他集中注意力,教师采取了一系列策略,例如减少课堂噪音、降低课堂刺激、设置短时间任务等。
同时,教师还与小明进行个别辅导,开展注意力训练活动,如观察和记忆游戏,以增强他的集中注意力能力。
通过以上的个别辅导活动,小明在幼儿园中逐渐融入集体,与其他儿童进行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
他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个别辅导活动对特殊儿童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二、实践经验1.了解儿童的需求:在进行个别辅导之前,教师需与儿童的家庭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困难点,以确定个别辅导的重点和方法。
2.家校合作:个别辅导不能仅仅停留在幼儿园内部,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同样重要。
教师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个别辅导计划,并在家庭中进行延续性的辅导,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报告摘要:在从事特殊教育的儿年时间里,经常遇到这些特殊的儿童。
他们的智力水平低下、性情乖僻、行为偏激、语言模糊、能力较差。
但每个儿童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时机,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和社会的接纳、认可。
而这些特殊儿童就需要教师付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教育他们。
我就从一个特殊儿童的案例入手,通过创设宽松、友爱、互助的集体气氛,让他在集体中学习,在学习中交往,逐步控制他的不良情绪,开展他的认知及各种感情和技能,对他进行行为矫正,最终到达综合能力逐步提高的U的。
关键词:特殊儿童悄绪行为障碍活动过度注意力分散1个案根本情况1.1根本资料:姓名:郭强〔化名〕性别:男年龄:10岁年级:培智小学三年级1.2家庭生活背景资料:家庭经济条件差,父亲是个农民,为了全家的生活,早出晚归,很少过问他的生活学习。
父亲放心让智力落后的孩子去做一些体力劳动和学习一些比拟切合实际的生存技能。
希望孩子不仅会系鞋带、穿衣服等简单生活自理,而且想让孩子在学校学会修鞋、修自行车等技术,为自己习得了一套适于在农村社会中谋生的生存技能, 易于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正常的职业身份。
母亲智力低下,只能生活自理。
奶奶非常溺爱他,仅照顾他的生活,但对学习无计可施。
郭强轻度智力障碍,在普校经常受欺负歧视,成绩差。
因此,2021年转入我校就读。
1.3问题行为描述:1.3. 1情绪行为障碍郭强因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及同伴的排斥而出现焦虑和抑郁,所以在很多时候会选择对抗。
据在生活老师处了解,郭强在平时中如果被老师批评了,就会冲回宿舍爬上床开始睡觉,不与人交流。
在上课时,对待老师的批评置之不理,但不久便在座位上哭或者出现歇斯底里的状态。
有时惜绪好起来会帮助别人,爱发脾气。
有缺点或错误能成认,但很难改正。
1.3.2注意集中时间短暂,注意力易分散。
郭强注意集中时间短暂,注意力易分散。
上课时不专心听老师讲课,经常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注意力常常难以保持持久。
幼儿园特殊儿童适应性教育方案与个案分析
文章标题:幼儿园特殊儿童适应性教育方案与个案分析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更是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幼儿园作为孩子教育的起点,特殊儿童在这个阶段的适应性教育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幼儿园特殊儿童适应性教育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并通过个案分析来深入探讨该主题。
1. 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特殊儿童是指在身体、智力、感知、情感、社会交往和适应等方面存在障碍或异常的儿童。
在幼儿园阶段,他们可能面临着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需要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适应园所生活。
2. 幼儿园特殊儿童适应性教育方案幼儿园特殊儿童适应性教育方案包括多个方面。
首先是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根据每个特殊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活动安排等。
其次是专业的教育人员支持,需要有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的教师和辅导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
再者是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需要家庭和社会多方合作,共同为特殊儿童的教育提供保障和支持。
3. 个案分析通过对个案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特殊儿童适应性教育的实际情况。
以小明为例,他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特殊儿童,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他很难适应园所生活。
针对他的情况,幼儿园制定了一系列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包括由园所专门配备的辅导员进行一对一的陪伴和交流,让小明能够逐渐适应园所生活。
园所也积极邀请小明的家人参与到教育中来,共同帮助小明适应园所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学会了和其他孩子进行交流和合作,生活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幼儿园特殊儿童的适应性教育方案非常重要。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他们本身就面临着很多困难,如果园所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周到的支持,将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合作,共同为特殊儿童的教育保驾护航。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全面评估了幼儿园特殊儿童适应性教育方案,并通过个案分析进行了深入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随着社会进步、融合教育的发展,特殊儿童被社会接纳的程度有所提高。
如何培养能适应社会并有良好品德习惯的学生,这就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有了更高的要求。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提到: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适应能力及良好的品德,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公民。
然而特殊儿童在品德修养、情感表达、行为规范上的养成和塑造要慢于正常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个体的发展,采用合理的教育策略,对学生进行有效及时的个别化教育,使学生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个案基本信息小元,12岁,男,唐氏综合征,长期生活在福利院,生活自理能力强,喜欢唱歌跳舞画画。
但小元性格孤僻,刚入学时拒绝陌生环境,经常躲在学校楼梯下、滑滑梯内以及偏僻的角落里,不与同学沟通,躲避老师的目光。
每次都不愿主动进教室,不愿意参与课堂,对老师的指令充耳不闻。
在行为习惯上,他经常将教室门反锁,随便拿同学的东西。
三、个案行为分析1、沟通方面:不愿意与人沟通,不会分享自己的感受,由于口齿不够清晰,在成长经历中多次被不理解,渐渐对表达沟通失去的兴趣2、纪律方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对陌生环境不适应、抗拒,经常躲在角落是寻求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3、行为方面:福利院生活的孩子在精神和物质上有一定的缺失,看到别人的好东西就想据为己有,再加上年龄和自身智力发展落后,在你的我的物品归属上没有概念,自控能力差。
四、教育策略与实施根据个案的情况拟定时间计划,每个阶段1-6个月,结合学生的行为改变调整阶段进度、教学策略。
(一)阶段一:走进学生内心,用关怀打开沟通的心扉1、等他说不如猜他想小元刚进入学校,对老师同学都比较陌生,他也非常抗拒主动沟通。
例如他有一天肚子疼,眉头都皱在一起,他却不会主动和老师讲,就躲在教室不去上体育课。
当老师问他哪里不舒服时,他也不予以回答,直到被问到是不是肚子疼,他才会点一下头。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4篇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4篇篇一: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分析报告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分析报告摘要:来访者因孩子的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伴的学习和生活,前来咨询,诊断为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儿童多动症。
采用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消除孩子与母亲及同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集体活动中不断提高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经过治疗,较好的实现了治疗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并致力于促使孩子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多动症行为疗法家庭疗法一、一般资料小罗,男,11岁,小学四年级,身体发育正常。
他平时不太喜欢讲话,和同学及邻居小友接触较少,在学校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静坐,总习惯性的摆弄东西,如老师批评,可以安静几分钟,之后又摆弄起来。
他还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只要教师外面有动静,他总是立刻就转向声音的方向。
课间常揪女孩辫子,搞“恶作剧”,做作业时边做边玩,学习成绩中下,并经常扰乱别的同学听课学习。
家长反映,他常常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有始无终.还时常情绪不稳,心神不定,不按他人指示做事情,冲动任性,做事不顾后果,不听劝告,难以管教。
二、个人成长史小罗3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他一直和母亲一起生活。
母亲在生活方面对他非常溺爱,但在小罗的学习成绩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上,要求极为严格。
小罗从小性格有些内向,在母亲高压政策下,逐渐出现“反抗”行为,并将这样的行为延伸至学校的同学,出现冲动好斗。
他的父亲一般不参与对他的教育,只在经济方面有些支持。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小罗,在同龄孩子中智力正常,但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
在学校生活中,难以与同学相处,老师对他的行为也较为苦恼。
成为家长和老师心中的“问题孩子”。
个人陈述:在班级里,我是调皮、好动,总爱惹事,但本来我不是故意的。
特殊儿童个案追踪
3.提供给幼儿更多锻炼的机会,给于她与社会交往的权利。
4.教师进行更加积极的引导,引导其与周围伙伴建立起良性的关系。
特殊儿童个案追踪小结
辅
导
结
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矫正,舒涵小朋友基本上改变了孤僻的性格。现在这个孩子情绪稳定,乐观积极,能主动来幼儿园,上课积极,乐于和同伴交往,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家长反映,现在我的孩子活泼可爱多了,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为此他们多次感谢老师的关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特殊儿童个案追踪记录(一)【1】
个案
基本
资料
姓名
贾舒涵
性别
女
辅导教师
范雪艳
班级
海豚班
年龄
3
辅导时间
.10
个案
来源
贾舒涵小朋友入园时间相对晚一些,可经过入园后一直情绪很难控制,不爱与周围小伙伴交流,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问题
行为
资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贾舒涵:女,3岁半,幼儿园小班幼儿,该幼儿自出生后大部分时间由其奶奶抚养,一直到入园前不久才由其父母领回家中,该幼儿文静、内向、胆小、性情孤僻、不合群。
时间
幼儿行为实录
分析
教师指导策略
辅
导
经
过
.11
在绘画活动中,只见她一会功夫就换了好几张纸,然后开始四处张望,见没人理会她,开始把椅子弄得“吱吱”响,我走了过去,,她赶紧捂住画纸,我摸了摸她的头说:“你为什么不画?”她从嗓眼里发出了蚊子大的声音:“我不会。”说着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虽然该幼儿对能力较强的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信,但她碰困难的时候对自己还是缺乏自信,没有足够的信心克服困难
基于行为矫正原理智障儿童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
基于行为矫正原理智障儿童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一、个案简介乐乐,2002年出生,母亲在怀孕期间药物中毒,导致重度智力障碍。
使得他言语表达能力不足,讲话口齿不清,但语言理解能力较好,能够正常理解别人的言语。
父母离异,母亲再婚。
父母均为自由职业,由于平时工作较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很重视,有问题时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寒暑假期间把孩子寄养在姥姥家。
二、主要问题行为描述(一)精力旺盛,调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行为不受控制。
好奇心强,上课时东张西望,课余时有意无意间好碰人家的东西。
(二)喜欢集体生活,经常爱到人多的地方凑热闹,无意识的推推搡搡,好与人发生冲突。
(三)与同学发生摩擦时,乐乐总会进行习惯性的防卫,明明是自己的不是,却在老师面前表现出一幅委屈的样子,问啥都不是自己干的。
(四)喜欢让人注意他,话很多,但说话的时候却词不达意,言不由衷,回答问题时答非所问。
老师走到他跟前,他会找话说:“老师,董健骂你了。
”我说:“是吗,啥时候骂的,”他回答:“浩浩摔东西了。
”(五)喜欢告状,只要老师多看他一眼,他肯定会说:老师,强强打我了,浩浩骂人了。
但脸上还是一幅无所谓笑嘻嘻的样子。
情绪变化快,刚才还是眼泪汪汪,现在又雨过天晴,破涕为笑。
三、确定终点行为通过多次观察,我发现乐乐的异常行为,在上课期间和课间活动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会经常、反复的表现出来,并且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人际交往。
因此,被看成是严重的行为问题,需要介入一定的干预措施。
终点行为定为:通过矫正转化,使乐乐逐渐减少异常行为的次数,回归到一般特殊儿童的行为水平。
四、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一)生理因素乐乐因药物中毒,导致智力受到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差并且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不能很好的表达需求。
(二)家庭因素放任自流是孩子产生异常行为的源头,由于孩子可塑性强,易模仿他人,其父母由于工作时间的关系,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放任其不良行为。
另外乐乐喜欢看动画1片打斗的场景,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模仿。
特殊儿童例案分析报告
特殊儿童例案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案例背景:本次分析报告针对的是一位特殊儿童,以下简称小明。
小明是一个7岁的男孩,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他在接受过多年的特殊教育和治疗后,由于家庭的搬迁需要转入新的学校就读。
情境描述:小明就读于一所普通小学,该学校并没有特殊教育资源班级。
小明的主要特点是社交和沟通困难,他倾向于进行刻板重复的行为,并且在将自己的需求传达给他人时会使用非适宜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教育目标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需要为小明制定教育目标,以帮助他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提高沟通和社交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小明的社交技巧:通过培养小明与他人正常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能力,使他能够更好地融入班级和同学们之中。
2. 提高小明的沟通能力:帮助小明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并了解何时以及如何传递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3. 降低小明的刻板重复行为:通过提供适当的替代行为和关注力训练,帮助小明减少刻板重复行为,并增加他在学习和社交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实施策略:为了达到以上教育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1. 社交技巧培训:为小明提供专门的社交技巧培训,包括眼神接触、身体语言、对话技巧等方面的训练。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和小组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培训,并与其他同学一起参与,以提供实际的社交练习机会。
2. 沟通技巧培养:通过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片辅助,帮助小明理解如何以适当的方式传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可以使用社交故事、情境模拟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进行培养。
3. 替代行为训练:针对小明刻板重复行为的特点,我们可以与他一起制定具体的替代行为,例如进行一些体能活动或使用工作板来分散注意力。
同时,建立明确的日常行为规则和奖罚机制,以加强替代行为的形成和保持。
4. 家庭和学校合作:家庭和学校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小明的教育进展和需求。
教师需要了解小明的特殊需求,提供个别化的学习和支持,而家庭则可以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延伸和巩固。
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退缩行为及矫正(有案例)
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课堂退缩行为及矫正(有案例)
退缩行为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一种特殊行为,也是特殊儿童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
就读特殊儿童课堂的孩子,由于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行为或学习问题,容易出现退缩行为。
这里介绍一个案例:小明(化名)是一名五岁的自闭症儿童,就读特殊儿童课堂。
他的退缩行为表现在课堂上,一遇到与他不熟悉的人或事情,他就会蜷缩成一团,甚至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脸,表现出害羞、紧张和不安的情绪。
老师采用以下方法矫正小明的退缩行为:
1. 温暖鼓励:老师以柔和温暖的语气,用鼓励的话语提高小明的自信心,让他逐渐适应新环境。
2. 情感交流:老师与小明进行情感交流,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增加他对环境的信任感。
3. 渐进式逼近法:老师根据小明的情况,采用渐进式逼近法来帮助他逐渐适应新环境。
一开始,老师只要让小明跟自己对视,慢慢地增加他接触外界的时间和范围,直到让他能够自主地融入新环境中。
4. 预期法:老师在引导小明进入新环境之前,会先跟他告知目的和规则,让小明有心理准备,并预期到即将进入的环境。
通过以上方法的矫正,小明的退缩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
他能够更自信、积极地与外界接触,面对陌生的事物,也能够勇敢地迎接挑战。
智障学生行为矫正案例分析
一例弱智学生行为矫正案例分析当阳特殊教育学校陈丽琴一、个案分析(一)、自然情况李某,12岁,培智三年级学生,出生在普通家庭。
(二)、初步评估1、生理情况:该生智商55,体质弱,常生病,其他生理方面无缺陷。
2、言语情况:但能够进行日常交流。
3、学习方面:观察能力较强,模仿能力强,记忆能力一般,理解能力一般,思维能力较差。
没有自信心,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语、数主科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下等生水平。
4、生活自理:动手能力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在老师监督下能参加一般学校劳动。
5、情感方面:好动,情绪易发怒,上课时注意力分散,上课好动,经常下位乱跑,内心不快时,常常摔桌子、砸东西、乱叫,以发泄内心不快。
该生又表现得很积极,喜欢别人表扬他。
6、社交人际:喜欢和同学一起玩,较愿意和老师接近,错误发生后,对教师的教育表面上能够听从。
害怕父亲,对父亲的管教较服从,不听从母亲的教育。
综上,由于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把学校当作托儿所,把教师当作保姆,在学习上未作要求,父亲对他的教育期望较高,认为他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母亲性情急躁,在教育是缺乏耐心,动不动就用武力来教训;孩子从小多有奶奶、爷爷喂养,奶奶爷爷又非常溺爱,所以在早期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由于智力原因,加上行为偏差,无法进行正常学习,2009年9月入我校就读。
二、问题陈述李某学习习惯较差,不知道上课和下课,学习上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但对于自己感兴趣又有能力学的内容,积极性较高,读书的声音也很响亮,特别喜欢做小老师。
常常一个人独坐,重复刻板的动作,嘴里自言自语,活动要有老师领着,到哪手里都会拿样东西。
由此可见,李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注意力不集中,无意义语言;做操、排队、跳舞时手脚不协调;惰性重,自制力差。
三、主要干预措施1、正强化策略。
我考虑到李某对物质奖励感兴趣,在实施矫正李某的惰性行为的过程中,就用了正强化。
例:语文课上,江某上课很认真,读书声音很响亮,但一听到写字,李某就会不正眼看老师,假装没听见,实际是想逃避。
培养好习惯,育新时代少年——培智学校特殊儿童不良心理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培养好习惯,育新时代少年——培智学校特殊儿童不良心理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朱某,男,十岁,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但少与人交流。
在一次体育课上,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做游戏,学生们的兴致都很高。
当游戏结束时,其他学生虽也余兴未了,但也能按老师的要求做,只有这名学生突然用手掌使劲击打旁边的同学,并且表现出愤怒的情绪。
老师问其为什么要打同学时,朱某只是反复说:“我没打,我玩!”类似事情在该生身上时常发生,几乎每次他都否认自己打人。
董某,女,十八岁,曾在普通中学上过学,中途转到我校。
董某有比较好的计算能力和书写能力,表达能力强,有参加学校各种活动的能力。
然而,在校园里却常有异常行为,如顶撞、辱骂教师,欺辱同学等。
在和其他同学的交往中,只要一发生矛盾,董某就必须占上风,甚至用打人的方式来解决,她自己会感到很威风。
经老师多次教育,有时虽口头上答应,但自我约束能力很差,遇事儿就犯,而且脾气非常倔强,老师对其采取说服教育,她就采用拽老师的衣服、掐老师、辱骂威胁老师进行反抗,情绪极为不稳定。
二、现象分析案例一:有的教师觉得这名学生不但有攻击行为,而且还说谎。
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有些偏颇的,因为说谎是指故意编造谎言,虽然该生的行为客观上具有攻击性,但该生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是没有意识的,因此他认为自己没有打人。
这也与其不想与其他学生沟通有关,他有语言却不去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没玩够”的情感,所以用打人来发泄。
此种攻击性行为还可以表现为尖叫、怒斥、摔东西、自伤等情况。
案例二:针对第二个事例中的董某,我则认为原因有:(1)家庭环境的影响。
(2)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
(3)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当。
以上这些情况,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都应该考虑到:这是一些具有攻击性异常心理的智力障碍儿童,必须经过辅导帮助他们早日纠正,以达到正常。
上述事例中,董某属于情绪性攻击行为,朱某则属于品德不良的攻击行为。
对于品德不良的攻击性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及时改变。
而对于情绪性攻击行为,如不能及时得到矫正,就可能积累和发展,形成暴躁、易怒、任性等不良性格。
特殊儿童个案追踪
特殊儿童个案追踪记录(一)
个案
基本
资料
姓名
贾舒涵
性别
女
辅导教师
范雪艳
班级
海豚班
年龄
3
辅导时间
个案
来源
贾舒涵小朋友入园时间相对晚一些,可经过入园后一直情绪很难控制,不爱与周围小伙伴交流,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问题
行为
资料
贾舒涵:女,3岁半,幼儿园小班幼儿,该幼儿自出生后大部分时间由其奶奶抚养,一直到入园前不久才由其父母领回家中,该幼儿文静、内向、胆小、性情孤僻、不合群。
个案
背景
资料
家庭生活:长期与爷爷奶奶居住,特别依赖自己的奶奶,不愿与老师与周围小伙伴交流。
个人状况:性格较为孤僻,很少主动与别人交流。
分析
和
诊断
幼儿长期由爷爷奶奶抚养,隔代抚养的老人对幼儿较为娇惯,且多数时间都在家里玩耍,很少有社会交往,从而导致幼儿较为孤僻。
辅导
计划
和
策略
1.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给予幼儿自己经历与尝试的机会。
2.父母应多陪陪孩子,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更多的亲密感。
3.提供给幼儿更多锻炼的机会,给于她与社会交往的权利。
4.教师进行更加积极的引导,引导其与周围伙伴建立起良性的关系。
特殊儿童个案追踪小结
辅
导
结
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矫正,舒涵小朋友基本上改变了孤僻的性格。现在这个孩子情绪稳定,乐观积极,能主动来幼儿园,上课积极,乐于和同伴交往,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家长反映,现在我的孩子活泼可爱多了,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为此他们多次感谢老师的关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加强爱心教育通过谈心和故事,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勇敢、主动地和小朋友一起玩,在此基础上,教师时刻和她保持亲密的关系,并让其他幼儿感觉到,从而使其他幼儿自内心发出想和该幼儿交朋友的愿望,私下里,教师发动几位能力强的幼儿和该幼儿做好朋友,带好做游戏,经过三周的努力,该幼儿变得活泼多了,也开口说话了,能和别人一起做游戏。
特殊儿童行为矫正教案中班
特殊儿童行为矫正教案中班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幼儿初步理解什么是孤独。
2、能够正确认识独孤,并学习如何远离独狐,走向合作。
3、通过连体人、背靠背、两人三足这三个相关合作的游戏,幼儿感受与人合作的快乐。
4、通过此次课程学会分享与合作。
活动准备:一组讲述孤独兔子故事的幻灯片,几张挖了两个洞的报纸以及废旧的纸盒皮等等。
活动过程:1、活动引入: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关于小兔子的故事,小朋友们以前一定是没有听过的,因为这个故事是最近才刚刚发生的哦。
所以接下来小朋友们就要认真听清楚啦,因为小兔子最后需要小朋友们的热心帮助。
教师边播放幻灯片边从其中的图片讲述小兔子的性格遭遇。
故事概况:从前有一个小兔子,由于平时自己一个人在家,所以都很少出去和别的小伙伴们做朋友。
可是有一次森林里面突然起了大火,大家都在互相帮助思考逃生的办法,可是小兔子却是孤独的一个人在大火中挣扎着,如果当时小朋友正好在小兔子的身边,会怎样帮助小兔子顺利逃离火灾现场呢?2、针对故事中的问题,让幼儿自由进行回答,然后教师再归纳出几个有意义的回答让幼儿参与讨论。
并从讨论中得出幼儿的回答是否可行,以后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会不会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合作。
3、设计游戏让幼儿体会合作的快乐。
游戏一:连体人。
游戏规则:幼儿自选同伴,两人一组。
将挖好两个洞的报纸分别套在两个人的脖子上,将两人连在一起。
两人一组沿着教师指定的路线走、跑、过障碍物等。
如果报纸中途破碎则停止游戏,以报纸不破碎者为优胜。
说明:障碍物可以是某个特定的纸盒铺成的小路,或者是教师自行画的圈圈之类的.游戏二、背靠背。
游戏规则:幼儿自选同伴,两人一组。
让幼儿两两背对背坐下,两腿伸直,双手臂向后互相钩住。
然后试着起。
说明:这个游戏教师可以划定一些范围,首先把全班幼儿分成几个大组,然后每个大组派出两个小朋友进行游戏,剩下的小朋友为自己的组员加油。
轮流着进行。
4、通过上面的游戏,小朋友们在玩完之后分小组分享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不 良道德行为的主要 内容
华 X在学校里 , 上语 文 、 数学课 时会随 意说 话 , 走动 , 做 小动 挥, 独 自一人想干什么就 干什么 。平时爱欺 负小 同学 , 与 同学相处
1 . 在对华 X不 良行 为矫正 的过程 中 , 家校合作起 到了至关重
作, 注意力很 不集中。上体育 、 律动、 美术课时更是 不听老师的指 要的作用
选 择适合学生需要的训练及教育方法 , 使学 生的不 良行为得 法, 让华 X 针对某一件事件发表 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 并且 和其 他同 调 整 , 学进行讨论 , 这 既能反映 出评议者 的道德认识水平 , 同时又能体现 到有效矫正 。 出一种教育 的氛围。
的意志力 , 培养 他与不 良诱因作斗争的能力 , 使他在强化 的过程 中
不断形成 良好 的行为习惯 。
三、 训 练 结 果
、
个 案 研 究
1 . 学生基本情况 华X ,男 , 1 9 9 5年出生 , 2 0 0 3年 9月进入本校就读一年级 , 家
通 过认 知训练 、 实践训练 、 巩固训练 , 华 X的不 良行 为得到 了
关键词 : 特殊儿童; 社会 ; 不 良道德行为 道德行 为是 个人在 一定 的道 德认识指 引下 和道 德情感激励 同学的关 系不好 , 老师就组织 了“ 今天我当家” 的活动 , 让每个 同学 下, 表现 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 的行为。 心理健康 找一个小 岗位 , 每天为同学服务。刚开始 , 华X 没有找到合适 的岗
应采取措施防止不 良行 为再次发生 。 任和纵容。 在班级里他经常会支配学生帮 自己干事情 , 同学们有好 能 出现行为上的反复 , 2 . 目前训 练 的不 足 之 处 吃 的好玩 的都会先给华 x “ 享用” 。华 X主要用眼睛去观察他所生
活 的这个社会环境 ,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 中种种消极诱 因的影响 , 也 导致 了其不 良行 为习惯 的形成。
二、 不 良行 为 矫 正 过 程
道德教育不 等于道德灌输 , 道德素质不是教出来 的, 不应该把
“ 灌 输” “ 禁止” “ 防堵” 作 为工作 的立足点 , 而应是学生在参 与实际 生活 的过程 中, 在与他人的合作 和交往 中, 道德教育通过 变 及 其 思 考
德育园地
新课 程 学 习 N E W C O U R S E S ’ S T U D Y
特殊儿童行 为矫正个案研究
杨 玉 红
( 重庆市铜 梁区特殊教育学校 ) 摘 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 , 由于生理障碍的原因, 他们在 与人交往 中, 其心理健康 问题就会逐渐暴露 出来 。心理上的
教师教育学生 的同时 , 也应 向家长传递一定 的教育方法 , 告知
训练内容 , 并及时交流训 练成果 。 另外 , 在教育活动中 , 要重视情感
时常常会发生矛盾 , 会随手拿别人 的东西。
3 . 不 良道德行为形成的原因分析
的激发 , 使学生动心 、 动情 , 使学生 的心灵 和行 为沿着我们 的德育 在看 ̄ J t J . , 1 l l 练成果 的同时 , 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学 生可 由于听力残疾 , 华 X的父母对他非 常溺爱 、 袒护 、 一味迁 就 、 放 指 向顺 畅发展 。
上课时随意说话 、 做小动作 、 擅 自离 开座 位的情况有 了 住城区。 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 独子, 家庭 经济条件 比较好。 听力损失 有效矫正 , 程度属 中重度 , 沟通理解 能力 较好 , 主要依靠 手语 交流 , 周一 至周 明显改善 , 平时也不再随意拿别人 的东西 , 课间休息 时能和 同学一 五住校。智力水平较高 , 劳动能力较强 , 但 比较懒。 起做游戏、 活动 , 同伴关系变得融洽 了。
1 . 认知训 练 利用直观教育的方法 , 以形象生动 的图片 、 幻灯 、 录像 、 行 为演 示等方式 , 把活生生的动态形象展示给华 X , 让他领会 到其 中的含
在开展各类生动活泼 、 丰富多彩活动 的同时 , 让学生有更多参
义。 运用 比较的方法 , 让华 X 把 自己的行为与其他学生的行 为进行 与活动 的机会 ,真正把道德行为习惯教育内容分解渗透到每一个 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对训练过程要进行及 时的反馈和 比较 , 有利 于让他分清什么是 正确 的, 什么是错误 的。用评议 的方 活动中,
是道德健康在心理层面的具体表现 , 是 身心健康的基础。 对特殊儿 位 , 于是 老 师 利 用 他 年 龄 、 力 气 比较 大 的优 势 , 让 他 每天 负 责 为 班 童进行 良好道德行为 习惯的心理教育训练 , 一般来讲 , 都会从“ 知、 级同学领牛奶 , 渐渐地 , 他 开始变得有责任心 、 友善 、 会关心人 了。 情、 意、 行” 四方面入手。 晓之以理 、 动之 以情 、 导之以行 、 持之 以恒 ,
用灌输 、 管理 、 训练等方法 , 有 目的 、 有计划 、 有组织地对有关行 为 形成一种规 范化 、 自动化 、 习惯化 的行为。
一
3 . 巩 固训 练
华 X犯 了错误 , 经教育后用心改正 , 却 因为缺乏意志力而又 出
举止进行专I ' q i . 1 i l 练, 通过不断地模仿 、 重复 、 纠正错误行 为 , 使学生 现不 良行为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为他创设新环境 , 锻炼 、 强化他
偏差也将影响道德行为 习惯的形成 , 部分特殊儿童形成 了不 良道德行为 习惯 , 但这一切不利 因素和不 良 行 为习惯都是可以通过道德教育进
行弥补和 改变的。 在对特殊儿童华 X同学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通过认知训练、 实践训练 、 巩固训练三个 阶段来进行教育训练, 目的 就是为了 达
到知、 情、 意、 行的统一, 使华 X同学通过学习形成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