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经典ppt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生理学经典ppt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发汗反射
温热刺激→温觉感受器↑→传入冲动↑ 产热
温热性发汗:参与体温调节(全身) 精神性发汗:见于手掌、前额、足底等处,与体温调节 关系不大。
(二)体温调节(Regulation of body temperature) 1.行为调节(Behavioral thermoregulation) 机体通过一定的行为来保持体温的恒定的方式。
4)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 RQ):
一定时间内,糖、脂氧化的CO2产量与耗O2
量的比值。
不同非蛋白呼吸商时的氧热价(见198页)
例如:一人24h耗氧量400L,CO2产量340L,尿氮12g,则:
蛋白质氧化量:12g÷0.16=75g,产热量:18kj×75g=1350kj
耗氧量:0.95×75=71.25,CO2产量:0.76×75=57L 氧化非蛋白物质:耗氧量 400-71.25=328.75,CO2:340=57=283
>或<20%可能为异常
单位:KJ/m2.h BMR=(实测值-平均值)/平均值×100% 正常值: 10%~15%
体温升高一度,基础代谢率增加13%
18
19
第二节 体温(Body temperature)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体温: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直肠温度 36.9~37.9℃ 正常值: 口腔温度 36.7~37.7℃ 腋窝温度 36.0~37.4℃ 生理变动:有昼夜节律(晨低午高,波动≯1℃)
寒战和肌紧张度↑
>30 ℃,代谢率↑。
化学反应速度↑,发汗、呼吸、循环↑
(四)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基础
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空腹、清醒、安静、不受肌肉活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精品PPT教学课件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精品PPT教学课件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四)调定点学说
调定点:指PO/AH的温度敏感神经元,对温度
的感受有一定的兴奋阈值,正常人一般为37.00 C左右。这个温度就是体温稳定的调定点。即调 节体温于恒定水平的规定数值。
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水平时,机体通过产热和
散热活动的改变而促使体温恢复到调定点水平。
若调定点改变时,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活动在
章目录
下一页
(二)机体能量的去路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肌肉活动 精神因素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环境因素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三、基础代谢
[概念] 指人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是最稳定的代谢而不是最低的代谢 )
1 .室温在18~25o C 2. 清醒 3. 安静 4. 清晨空腹
新的调定点水平达到动态平衡。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2. 行为性体温调节 机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产生一定的姿势和
行为,影响散热和产热活动体温感受器
1. 外周温度感受器 皮肤、粘膜、内脏、 肌肉的温度感受器 2.中枢温度感受器 脊髓、脑干网状结构、视前区-下丘脑前(PO/AH )
(三) 体温调节调节中枢
基本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第7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学习目标
1.描述能量的来源、贮存、转移及利用 2.说出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记住基础代谢率 3.说出体温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动 4.说出产热的主要器官和散热的主要方式 5.解释名词: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特殊 动力作用、体温、蒸发散热、调定点

《能量代谢与体温》PPT课件

《能量代谢与体温》PPT课件
第7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王丽英
学习目标
1.描述能量的来源、贮存、转移及利用 2.说出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记住基础代谢率 3.说出体温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动 4.说出产热的主要器官和散热的主要方式 5.解释名词: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特殊 动力作用、体温、蒸发散热、调定点
下一页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三、基础代谢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四)调定点学说
调定点:指PO/AH的温度敏感神经元,对温度
的感受有一定的兴奋阈值,正常人一般为37.00 C左右。这个温度就是体温稳定的调定点。即调 节体温于恒定水平的规定数值。
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水平时,机体通过产热和
散热活动的改变而促使体温恢复到调定点水平。
若调定点改变时,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活动在
(相对值)
正常平均值
实测值同正常平均值比较, 相差在±10% - ± 15%之内都属正常。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体表面积测算图 使用时将受试者的身高和体重两点连成直线,直线与体表 面积尺度交点的数值,即为受试者的体表面积值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 体温
一、体温及生理变动
(一)正常体温
概念: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
新的调定点水平达到动态平衡。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体温调节 自动控制示意图
章目录
上一页
药使体温降低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女性一个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一)产热的器官 安静时 内脏
运动时 骨骼肌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医学课件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医学课件

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排卵当日 最低,排卵后升高0.2-0.50C。与血中孕激素浓度的 周期性变化有关
➢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正常体温维持
产热
动态平衡
散热
• 产热 ✓ 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时--内脏(尤其是肝脏)为主 运动或劳动时—骨骼肌为主
➢ 产热形式 ✓ 寒战产热
骨骼肌在肌紧张增强的基础上,伸肌和屈肌同时发 生的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特点:不做外功 中枢:下丘脑后部 传出神经:躯体运动神经
注:通常情况下,体内能量主要来自糖和脂肪的氧化,蛋白 质用于氧化供能的量很少,且氧化不彻底,在计算能量代 谢时可忽略不计。
• 能量代谢率的测算方法 方法一: ① 测定单位时间内O2耗量和CO2产生量,计算RQ ② 以算出的RQ作为非蛋白呼吸商,从表中查得相应的混合氧热价, ③ 利用公式:产热量=混合氧热价× O2耗量,求出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 体温
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 也叫体核温度,37 ℃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 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 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导致 生理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 正常体温 血液温度最理想,但不易测量,通常体温的测量 部位为:腋窝、口腔和直肠。 肛温:36.9~37.9℃,最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 口温:36.7~37.7℃ 腋温:36.0~37.4℃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储存 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 机体能量的来源 主要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
ATP(三磷酸腺苷):贮能物质和直接供能物质 CP(磷酸肌酸):ATP的贮存库,但不能直接供能
➢糖 正常情况下糖是主要供能物质。脑组织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 有氧氧化,故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可导致意识障碍、 昏迷及抽搐 机体糖的储备较少,成年人糖的储备量仅为150g左右。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课件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课件

第二节 体温
(二)行为性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指机体(包括变温动物)在环境温度变化时,通过有意识的行为和 姿势的改变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如动物避开过冷或过热的环境向适宜的温度环境靠近, 或改变姿态如:蜷缩身体而保暖,伸展肢体而散热,以及人类在寒冷时拱肩缩背、踏步跺 脚、增减衣着、创造人工气候环境等来祛暑或御寒。行为性体温调节是以自主性体温调节 为基础的,也是通过对产热和散热的影响而发挥作用,因此两者不可截然分开。对人类来 讲,行为性体温调节是大脑皮层参与下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对自主性调节的补充。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二)能量的去路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三)能量的平衡
人体能量的平衡是指机体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之间的平衡。人体每 天所消耗的能量主要包括基础代谢、身体运动和其他生理活动的能量消耗。 如果一段时间内体重不变,则这段时间内机体摄人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基本 相等,能量达到“收支”平衡;如果摄人能量少于消耗能量,机体会动用储 存的能源物质,使体重减轻,称为能量的负平衡;如果摄入能量多于消耗能 量,那么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变为脂肪,导致体重增加,称为能量的正平衡。
(4)蒸发散热:是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热的 一种方式。
(1) (4)
(2) (3)
第二节 体温
3.散热活动的调节

机体主要通过皮肤血流量的调节和发汗来调控散热。

当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散热量大小
主要取决于皮肤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在寒冷环境中,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皮肤
第二节 体温
3.体温调定点学说
对于正常人的体温为什么能够 保持在37℃左右,有人提出了调定 点(set point)学说。该学说认为,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内存在控制体 温恒定的平衡点,即调定点,其功 能类似于恒温调节器,调定点的高 低决定着体温的水平。认为感受的 阑值为37℃,并以此为标准来调节 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生理学课件_7 能量代谢与体温ppt课件

生理学课件_7 能量代谢与体温ppt课件

RQ=1.0 →氧化糖; RQ=0.70 → 氧化脂肪 RQ=0.82→一般饮食;RQ=0.80或<1.0→长期饥饿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的几种数据
───────────────────────────
物质
耗氧量 (L/g)
产(CLO/2g量)
物理热价 (KJ/g)
生理热价 氧热价 (KJ/g) (KJ/g)
6.25=每产生1g尿氮(NP)需氧化蛋白6.25g 0.76(L)=每氧化1g蛋白的产生CO2量 0.94(L)=每氧化1g蛋白的耗O2量
非蛋白呼吸商(NPRQ)及氧热价见:下表
非蛋白呼吸商
0.707 0.71 0.72 0.73 0.74 0.75 0.76 0.77 0.78 0.79 0.80 0.81 0.82 0.83 0.84
19.61 19.62 19.67 19.72 19.78 19.83 19.88 19.93 19.98 20.03 20.09 20.14 20.19 20.24 20.29
非蛋白呼吸商
表2续 0.85 0.86 0.87 0.88 0.89 0.90 0.91 0.92 0.93 0.94 0.95 0.96 0.97 0.98 0.99 1.00
熟悉:
1.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2.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的概念
了解:
1.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测定方法 2.体温的生理变异和测定方法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 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一、食物的能量转化
(一)能量来源
1.糖:主要(70%以上) 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
1.直接测热法:直接测量从机体体表、呼出气、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课件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课件
氧债: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氧耗量猛增,但由于循环等功能活动只能逐渐
加强,不能迅速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骨骼肌因此而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这种 现象称为氧债。此情况下,只能通过动用储备的高能磷酸键和进行无氧酵解供能
能量代谢的测定
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直接测热法 间接测热法
定比定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产物的量之间呈一定比例关系 间接测热法:利用“定比定律” ,测算出一定时间内氧化的糖、
能量代谢的测定
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 测定机体单位时间内产热量或消耗的食物量
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
食物的热价:1g某种食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称为这种食物的热价
单位:焦耳(J) 分为:生理性热价----体内氧化;物理热价----体外燃烧 糖和脂肪的生理热价与物理热价相等,蛋白质生理热价小于物理热价 三大营养物质热价:脂肪>蛋白质>糖
体温调节
中枢温度感受器(温度敏感神经元)
分布: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 分类:分为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血液温度↑,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血液温度↓,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脑温变动时:
PO/AH温度升高0.1℃→PO/AH的热敏N元+→散热反应↑产热反应↓ PO/AH温度降低0.1℃→PO/AH的冷敏N元+→散热反应↓产热反应↑
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
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O2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这种食物
的氧热价
呼吸商(RQ):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量与吸入的O2量的 比值
RQ=CO2产生量(mol)/O2消耗量(mol) = CO2产生量(ml)/O2消耗量(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在长期饥饿,能源缺乏时才 不得已用于供能 。
(三)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1.直接测热法:直接测量从机体体表、呼出气
、尿液和粪便排出的总热量。如果不做外功,该热 量就是机体代谢的全部热量。这种方法测定准确, 但设备复杂,操作繁琐,现已极少应用。
2.间接测热法:
⑴间接测热法原理:是利用“定比定律”,测算出
BMR相对值= BMR实BM测R值平-B均M值R平均×1值00%
2、BMR的正常水平及其异常变化
BMR正常值:=±10%~±15%
临床常用简便法:BMR(%)=脉率+脉压(mmHg)-111 BMR测定的临床意义 :
有助于诊断某些疾病 > +20% 提示甲亢或见于糖尿病、白血 病、发热 < -20% 提示甲减或见于肾病综合征、 病理性饥饿、垂体性肥胖
(二)BMR的测定和正常值 1.BMR的测定:(通常采用简易法)
①把基础状态下的氧热价定为20.195KJ。
②测出1h内(测6min的耗氧量×10)的耗氧量。 ③测出体表面积。 ④按下面公式计算出BMR实测值:
BMR实测值=20.195×耗氧量÷体表面积 ⑤对照表7-1的BMR平均值,按下面公式计算出 BMR相对值:
三、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
(一) 基础代谢
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的条件如下:
• ①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前一天应清淡、不 要太饱的饮食,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
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 ③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④室温18-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生理热价 氧热价 (KJ/g) (KJ/g)
呼吸商 (R Q)
───────────────────────────

0.83 0.83 17.0
17.0 21.0 1.00
脂 肪 1.98 1.43 39.8
39.8 19.7 0.71
蛋白质 0.95 0.76 23.5
18.0 18.8 0.85
表7-3 机体不同状态时
的能量代谢率
────────────
状态 产热量(KJ/m2.min)
────────────
躺卧
2.73
开会
3.40
擦窗子
8.30
洗衣
9.89
扫地
11.37
打排球
17.05
打篮球
24.22
踢足球
24.98
持重机枪跃进 42.39
────────────
(二) 精神活动
•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 的活性,导致生理功能的障碍, 甚至造成死亡。如:
T < 22℃→心跳停止; T > 43℃→酶变性而死亡; T = 27℃→低温麻醉。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一)体温的测定
通常体温的测量部位为腋窝、口腔和直肠温。 直肠温度 正常值:36.9 - 37.9℃;测量时应将肛表 插入直肠6cm以上。
第二节 体温
1.体温的概念: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1)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数值低 ,不稳定,各部差异大 (2)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 ):数值高 ,稳定,各部差异小
概念: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 度,即体核温度。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
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 行的必需条件。
②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每消耗1L
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由于各种食物在体内氧化时的耗O2量、CO2 产生量的不同,故各种食物的氧热价不同。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的几种数据
───────────────────────────
物质
耗氧量 (L/g)
产(CLO/2g量)
物理热价 (KJ/g)
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同: 蛋白质:30% 糖:4% 脂肪:6% 混合食物:10%
其产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肝脏 处理蛋白分解产物时的额外能量消耗有关。
(四)环境温度
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 境中较为稳定。
2.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
3.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随着温度的不断下 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增加以御寒,同时 增加能量代谢率。 4.舰艇舱内温度可高达60℃,•故舰员的能量代 谢率很高。
1. 糖
方式:有氧氧化与无氧酵解。
●脑组织所需能量完全来源于 糖的有氧氧化。
●当机体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 时,均可导致脑功能障碍, 甚至出现低血糖性休克。
2. 脂肪
为机体主要的贮能物质。
●是机体短期饥饿时的主要供能物质 ●供能方式:有氧氧化 ●特点:释放能量多,为同等重量糖
的二倍。
3. 蛋白质
●一般用作构成细胞成分,及合 成酶和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 不做为供能物质。
一定时间内氧化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各有多少,再计 算出它们所释放出的热量。
①食物的热价:1g食物在氧化时所释放出来
的热量,称为食物的热价。 物理热价:指食物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生理热价:指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糖与脂肪:物理热价=生理热价 蛋 白 质:物理热价>生理热价(∵蛋白质 在体内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有一部分以尿 素的形式由尿中排泄)。
能量代谢
机理:
①激动时 骨骼肌的紧张性 能量代谢
②交感神经兴奋 儿茶酚胺释放 能量 代谢率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7 ~8h),•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量却比 进食前有所增加,这些 “额外” 热量是由进食 引起的。
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 热量的现象称为食 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 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 (物质代谢)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耗能 放能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的概念: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着的能 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称为能量 代谢。
一 、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来源
糖 :70% 脂肪:40~50% 蛋白质:数量很少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能量代谢率=6min耗氧量×10×氧热 价
÷体表面积
体表面积计算
体表面积(m2) =0.0061×身高(cm) +0.0128 × 体重(kg) -0.1529 ,简化法计 算,如图: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 谢的影响最大。全身 剧烈活动时,短时间 内其总产热量比安静 时高出数十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