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习题:课时达标检测(十二)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通史反馈: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信息文明的探索-解析版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通史反馈: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信息文明的探索-解析版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信息文明的探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从下图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A. 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远高于英国B. 直到19世纪20年代,中国仍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世界经济中心C. 自明清以来,中国是一个穷国,是贫穷、落后、停滞、悲惨的代称D. 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所占份额超过中印,且美国超越了英国C本题主要考查1750——1900年间英美中印四国产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1830年为界限,可知中印产品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远高于英国,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在1830年前,中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远高其它各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368年,明朝建立,从图表可以得知,中国逐渐由盛转衰,在1860年前,中国产品所占份额处于领先,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思想,史学研究不再照搬苏联,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各种新见解问世,故C项正确。
历史分期都是有相关依据的,并非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故D项错误。
故选C。
2.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
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
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 19世纪中期B. 19世纪末期C. 20世纪初期D. 20世纪中期C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通讯技术的进步,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中“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可知这种通信方式是无线电报。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最早的无线电报创设于1906年,即20世纪初。
排除ABD。
故选C。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同步练习
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9·陕西宝鸡一模]1917年9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能保持政权吗?》中写到:“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劳动义务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统计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这表明当时在列宁看来( )A.粮食国家垄断是巩固政权的手段B.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是最有效的C.暴力革命是巩固政权的必然选择D.普遍义务劳动是社会主义的标志2.[2019·四川南充二模]苏俄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1921年7月又决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私人经营。
在流通方面,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
材料说明苏俄( )A.已放弃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B.利用资本主义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C.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D.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产品生产分配3.[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五]1929~1941年,苏联共建成大型国营企业9 000多个,新增大型国营农场2 752个,拖拉机站7 064个,新建铁路13 412公里,新增邮电企业3.6万个。
苏联成就的取得( )A.得益于计划体制的实施 B.深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C.借助了二战的有利时机 D.受到罗斯福新政的推动4.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
由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 ) A.经济政策需要调整 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C.宗教观念受到冲击 D.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5.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某刊物登载的一幅漫画《罗斯福的花园》。
此漫画反映了( )A.《工业复兴法》的通过 B.国家直接救济群体扩大C.“以工代赈”计划实施 D.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6.[2019·山东淄博一模]如下图为1928~1937年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示意图(单位:%)。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练: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2)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仿高考全能专练(小考如高考,高考如小考,练出考试好心态)(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
”这次会议是指(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 D.八大二次会议2在2012年6月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
而今根据我们保守的估计,金门每4个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
”这表明( )A.台湾当局放弃对两岸经济交流的限制B.海峡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C.两岸同胞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D.台商投资促进厦门房地产繁荣3.学术界普遍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
”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 )A.引进外资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C.引进固定的粮食税减轻农民负担D.废除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4.1949年2月,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访问苏联。
经过谈判,中苏双方于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当时,毛泽东访苏的主要意图是( )A.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B.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C.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D.借助苏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5.下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 )A.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B.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C.“一五”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D.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6.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习题:课时达标检测(十二) 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达标检测(十二)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列宁在回顾俄国十月革命时说:“不仅同1789年和1793年相比,而且同1871年相比,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革命中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
”“达到了极高的高度”是指俄国十月革命( )A.采取了暴力斗争的形式B.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C.缔造了新型的社会制度D.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解析:选C 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其他的都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C项正确。
2.英国工党秘书布克斯顿曾于1920年6月访问俄国,他在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中写道:“他们在土地问题上很感激苏维埃政府,但是他们十分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抱怨强制性捐献。
他们抱怨它,咒骂它,但是,当有机会推翻它时,他们又说‘不’。
”布克斯顿的描写( )A.贬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为“新经济政策”实施找依据C.为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找借口D.反映了苏俄农民较复杂的心态解析:选D 材料说的是苏俄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态度,可以得出布克斯顿的描写反映了苏俄农民较复杂的心态,故D项正确。
3.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认为,通过战争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来“培植”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他来说已经格格不入……后来的列宁只是政治领域的独裁者,在经济领域则是多元论者。
此处列宁的转变指的是当时苏俄要( )A.继续加快脚步进入社会主义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继续实行国家垄断贸易D.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析:选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此处列宁的转变指的是当时苏俄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4.苏联“二五”计划规定:“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
“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3.12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信息文明的探索
通史综合测评(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洛阳市高三模拟)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这一做法() A.加剧了成员国间的贸易摩擦B.旨在维护英国的经济地位C.反映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D.放松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解析:根据材料“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可知保护了成员国的利益,减少了成员国间的贸易摩擦,故A 项错误;根据材料“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旨在维护英国的经济地位,故B项正确;英联邦成员国经济会议不是区域集团化的表现,故C项错误;“英联邦国家”不同于殖民地,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7·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世界经济遭受到了重创,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碍了国际关系的程度。
“经济民族主义”体现在()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C.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D.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解析:“经济民族主义”是指经济上以本民族利益为重,而忽略或损害其它民族利益。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不会影响到其它民族利益,与“经济民族主义”不符,故A项错误;“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是国家政府推行的社会保障措施,不会影响到其它民族利益,与“经济民族主义”不符,故B项错误;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保护了国内市场,但压缩了国际市场,因而会损害其它国家利益,故C项正确;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的后果,与“经济民族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7·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面对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胡佛和罗斯福总统都采取了反危机的措施,但是切入点不一样,导致结果大相径庭。
(山东新高考)2020年高三最新信息卷+历史(十二)+Word版含答案
绝密 ★ 启用前 (新高考)2020年高三最新信息卷历 史(十二)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
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
”由此可见,良渚遗址( ) A .是学会农业走向定居的开始 B .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 C .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的开始 D .是中国首个王朝建立的标志2.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
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选派“清名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
这一措施( )A .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 .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C .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 .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 3.中国古代有诗文证史的传统。
下列优美诗文按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③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①② D.②①③④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 )A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1858年美国代表向直隶总督谭廷襄建议“中国应派领事赴美,以便照料中国侨民”,谭以“向不遣使国外”为由拒绝。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上篇 模块三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课时强化练(十) 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江西五市八校联考)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先后经历了十月党、立宪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领导下的民主改革,但他们根本没有改变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无法满足人民的迫切要求。
这表明( )A.二月革命未完成革命任务B.俄国当时的民主宪政比较活跃C.俄国的资产阶级软弱无能D.布尔什维克是人民的必然选择解析:民主改革没有满足人民的迫切要求,人民必然选择布尔什维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其迫切愿望,故D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D2.(2018·邢台质检)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
”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 A.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B.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C.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解析:根据“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十月革命的前夜,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国家局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A3.(2018·汕头二模)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
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
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
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解析:经济大危机期间,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西方国家不惜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只要能赢得订单,英美等国再也管不了什么意识形态的差异了,即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D项正确。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篇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12讲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
专题微练12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广东汕头高三模拟)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
”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 ) A.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B.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由“1949年4月”“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分析可知是解放战争之后,团结各民主党派,准备召开新政协,筹备新中国成立的各项工作,故选择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恢复民主党派的组织,只是提到要团结民主党派,故A项不正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1956年才提出来,与材料1949年时间不符,故C项不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是在1953年,与材料1949年时间不符,故D项不正确。
答案 B2.(2016·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规定的设市标准。
由此,当地少数民族的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在宪法中增加“民族自治市”的条文。
这一要求( )A.成为中国新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B.对民族自治制度的完善有启迪作用C.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至臻完善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要求是否成为宪法内容,故A项错误;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要求有助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故B项正确;新中国民主政治还未至臻完善,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6·湖南长沙高三统考)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到:“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复习讲义:《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考点考向及典型例题
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动荡、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两种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是该时期典型的特征。
[整体感知]1.政治上: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时代。
2.经济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3.科技文化上: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展背景下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影视艺术获得迅速发展,电影进入有声电影阶段,电视发明。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1.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国内外敌人的严重威胁。
②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③特点: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
(2)新经济政策①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内容:向农民征收粮食税;运用商品交换,促进市场的繁荣;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废除实物分配制。
③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2.“斯大林模式”(1)背景: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
苏联仍是一个落后农业国,并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2)内容: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3)评价①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信息文明的拓展——二战后当今世界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信息文明的拓展——二战后当今世界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郴州一模)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明确指出:“美国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个国家获得最基本的发展,而不是只帮助与美国结盟的国家。
……所以现在该是转向印度这样的不结盟国家的时候了”“如果我们只是将与欠发达国家的友谊建立在军事联盟和‘投西方一票’上,那只会使那些国家更加靠近极权主义,并会增加地区战争的可能性”。
材料表明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出于美苏“冷战”对抗的需要B.帮助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经济C.帮助发展中国家打击基地组织D.拉拢印度与中国展开对抗解析:选A 从“印度这样的不结盟国家”、“军事联盟”、“使那些国家更加靠近极权主义”、“增加地区战争的可能性”这些关键信息可见,当时处于冷战时期,故A项正确。
2.(2016·淮南一模)1954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等国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表示要“联合起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
该举措( )A.使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B.是北约在亚洲的复制品C.遏制了局部热战的爆发D.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结束解析:选B 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的标志是朝鲜战争的爆发(1950年),故A项错误;1949年成立的北约规定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与“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相似,这是北约在东南亚地区的表现,故B项正确;“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名,故只会加剧亚洲冷战的形势,越南战争并没有为此受到遏制,故C项错误;朝鲜战争于1953年结束,故D 项错误。
3.1947年5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制订的《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指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
这说明美国( )A.旨在稳定西欧的民主制度B.在欧洲大陆与苏联争霸C.力图提高西欧的经济水平D.谨防西欧倒向社会主义解析:选A 根据材料“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马歇尔计划意在防止欧洲蜕变成社会主义,即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故A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三维训练:课时检测(十二) 信息文明的拓展——二战后当今世界(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信息文明的拓展——二战后当今世界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47年9月,苏联和东欧国家召开华沙会议,苏联领导人要求“加强斗争,反对新的战争威胁,号召团结一切民主力量和反法西斯力量,对抗美帝国主义从政治和经济上奴役欧洲的计划”,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这一事件()A.导致了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加速了冷战对抗的进程C.打破了美国对东欧的经济封锁D.促成了华约组织的建立解析:选B根据题干中1947年9月,杜鲁门主义在此前已出台,故A项错误;题干所述事件的做法加深了美国及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B项正确;打破美国对东欧的经济封锁与经互会相关,C项错误;题干所述事件并没有“促成”华约组织的成立,D项错误。
2.(2018届高三·南京模拟)如图是一幅联邦德国的宣传海报。
海报上画了一段弱不禁风的细长树干,在夹板的护持下已经茁壮成长,并开满了满树繁花。
该海报意在说明()A.复兴援助效果显著B.德国逐渐走向统一C.德国经济畸形发展D.冷战对抗有所缓和解析:选A海报反映了联邦德国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经济凋敝(弱不禁风的细长树干),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夹板的护持),经济得到了极大地恢复和发展(开满了满树繁花),故A项正确。
3.“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声明: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
”该材料表明日本() A.国民经济获得持续增长B.要求获得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日本民众与国际社会对立情绪增长解析:选C材料没有体现出日本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故A项错误;日本要求获得的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故B项错误;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故C项正确;“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但没有反映出与国际社会对立,故D项错误。
4.1999年,有美国学者提出:“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课时达标检测13_信息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当今世界_含答案
课时达标检测(十三)信息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当今世界(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6年2月22日21时,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了一份长达数千字的电报。
在这份“长电报”中,凯南凭借自己多年在欧洲、苏联外交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
这封电报( )A.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B.推动了“冷战”政策的出台C.顺应了全球化时代的趋势D.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解析:选B 按照材料的逻辑是这封电报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是不符合史实的,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是多种因素的产物:如共同使命的结束,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从而刺激“冷战”的相处方式的产生,故B项正确;“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不利于经济的正常交流,故C项错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D 项错误。
2.1947年7月1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经过激烈争论,终于通过决定:“由于一系列国家都拒绝参加(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其中包括斯拉夫各国和东南欧各国,这样,同这些国家保持紧密经济政治联系并依据条约义务的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能参加巴黎会议”。
决定表明捷政府拒绝巴黎会议的原因是( )A.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控制欧洲B.冷战局面导致欧洲呈现分裂状态C.周边国家已拒绝参与马歇尔计划D.捷克斯洛伐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析:选B 材料考查的重点是捷克斯洛伐克拒绝参加巴黎会议的原因,不是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控制欧洲,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其中包括斯拉夫各国和东南欧各国,这样,同这些国家保持紧密经济政治联系并依据条约义务的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能参加巴黎会议”得出是因为美苏冷战局面导致欧洲呈现分裂状态,故B项正确;C、D两项在材料中未涉及。
3.1957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
历史二轮专题总复习综合测:第十一讲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世纪初-)
集训综合测评 1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烟台市高三3月高考诊断性考试·34)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
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
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 )A.经济发展出现衰退迹象B.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C.经济政策推行遇到阻力D.国家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解析】据材料“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
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可知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恢复了资本主义,有些人不能理解,说明新经济政策推行时遇到阻力,故C项正确。
【答案】C2.(2017·濮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34)瞿秋白在《俄乡纪行》中写道:“不得志的小商人、小资产阶级的农民,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
"这实际上反映了()A.十月革命成功但并未解决土地问题B.俄国苏维埃体制是次不成功的尝试C.苏维埃俄国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政权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解析】十月革命成功后即颁布《土地法令》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故A项错误;俄国苏维埃体制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成功实践,故B项错误;苏维埃俄国是工农联盟政权,故C项错误;据材料“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7·潍坊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34)1921年5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第八条决议规定:“通过粮食税和商品交换,至少取得四亿普特粮食作为恢复大工业和实现电气化计划的基础。
”这一规定()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新模式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A项在材料无体现,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仍以公有制为主导,故A项错误;工业化战略实施是从斯大林模式才起步,新经济政策目的是为工业化打下基础,故B项错误;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新模式是在斯大林时期才开创,故C 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国民经济,故D项正确。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能力升级练 专题突破练11 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后期的世界
专题突破练11 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后期的世界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河北沧州质检)有学者指出,“可以说,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
照此推断,美苏冷战对峙的原因是( )A.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B.美国与苏联国家利益的冲突C.美国与苏联实力相当D.美国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冲突,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这强调的是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对立,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2.《一九四八年对外援助法》规定:经济合作署署长利用援助款项在美国采购的方式应尽可能不消耗美国资源,不因采购而冲击国内经济;不损害美国人民对生活必需品的满足。
该规定( )A.是马歇尔计划中的核心内容B.说明美国对外援助是双赢的C.保证了对外援助的顺利实施D.反映马歇尔计划具有侵略性,降低了国内关于对外援助的反对声音,保证了对外援助进展的顺利,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并不是马歇尔计划中的核心内容,故A 项错误;“说明美国对外援助是双赢的”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在实施马歇尔计划时不应对美国经济和民众产生负面影响,故“马歇尔计划具有侵略性”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3.(2018山东济南一模)1958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后,提倡东西方“缓和与合作”,推动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1964年,戴高乐将军与毛泽东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
这表明( )A.法国在外交领域逐步摆脱美国控制B.法国抵制美国在西欧的冷战政策C.欧共体成立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D.法国拉拢社会主义国家对抗美国,说明法国在外交领域逐步摆脱美国的控制,故A项正确;法国追求外交独立,但仍属于资本主义阵营,不可能抵制美国的冷战政策或对抗美国,故B、D两项错误;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11 现代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
课时作业11现代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2·3月山西省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1917年12月9日,全俄农民苏维埃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布尔什维克党和左派社会革命党的共同努力下,战胜了社会革命党的反对,决定同工兵苏维埃合并。
22日,布尔什维克党又同左派社会革命党达成联合组阁的协议,7名左派社会革命党人进入人民委员会。
布尔什维克党的这些作为( )A.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B.得到了资产阶级大力支持C.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解决了不同派别间的矛盾2.[2022·安徽省A10联盟高三段考]从1919年年中开始,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一系列法令和规定,国家机关之间的一切劳务和经济往来,一律取消货币结算,改用统一的划拨清算办法。
这些法令和规定( )A.照顾了农民的利益 B.激化了阶级矛盾C.脱离了苏俄的国情 D.适应了战时需要3.[2022·成都市高三三模]1920年12月,列宁领导的全俄电气化计划开始实施。
列宁把该计划称为“第二党纲”,认为这是一个为期不下十年,把俄国转到共产主义所必需的真正经济基础上去的伟大经济计划。
据此可知,全俄电气化计划的实施( ) A.得益于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B.完善了特殊时期的经济体制C.有利于探索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D.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4.[2022·甘肃省二模]苏俄政权在1917年采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将土地、银行、贸易和重工业收归国有;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局部恢复资本主义,私人可经营小工厂,并能雇佣劳动力。
这一变化表明( )A.政策调整为了更好地发展B.困难时期采取的非常措施C.苏俄政权的性质发生变化D.以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为主5.[2022·晋城市二模]在当时的条件下,苏联没有集体农庄,就不可能实现工业化,而没有工业化,苏联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击垮了。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试卷 现代信息技术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现代信息技术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问世以来广泛普及,互联网的优势是( )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②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之打电话要昂贵多了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学术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有( )①学科越来越多②学科分工越来越不明显③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深入④科学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某历史学家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
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内燃机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B.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D.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4、某大学著名历史教授为学生作报告,其报告的纲要如下所列,这个报告的主题是()一、最强大的竞选宣传媒体——电视1.电视辩论:1960年,美国首次举行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
法国、德国、英国的大选也先后举行电视辩论。
2.电视广告。
二、强势的竞选宣传媒体——互联网1.官方(个人)网站/电子邮件2.在线视频。
A.互联网与政治选举B.大众传媒在政治选举中的运用C.影视艺术的发展D.电视与互联网5、以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人们工作方式的变化②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③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④.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20世纪五十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
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
……收音机改变了一切。
……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21年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
”该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客观上是因为俄国当时( )A.地主富农反抗强烈 B.计划体制脱离了国情C.小农经济尚占优势 D.撇开市场搞集体农庄解析:选C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的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与地主和富农无关,故A 项错误;计划体制开始于1925年,故B项错误;由于苏联小农经济占优势,实行余粮收集损害了农民利益,故C项正确;集体农庄开始于1927年,故D项错误。
2.(2016·宜昌一模)苏联领导人指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
”这一思想(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B.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C.主张建立推广市场经济体制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解析:选D 材料强调发挥商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属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探索,此时计划经济体制还未建立,故A项错误;大工业的基础地位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但材料中思想突破体现在,通过商业建立农业与大工业的经济联系,故B项错误;此时的苏俄(联)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部分发展商品经济,奠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基础,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故D项正确。
3.从1928年起,苏联政府广泛推行农产品的预购合同制,向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采购粮食。
下表是1928年至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和国家采购粮食数量的统计。
这表明( )B.农业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C.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D.政府大量采购粮食提高农民收入解析:选B 由材料可以看出国家收购的粮食数量越来越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国家采购的粮食主要目的是为了出口,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故B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达标检测(十二)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列宁在回顾俄国十月革命时说:“不仅同1789年和1793年相比,而且同1871年相比,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革命中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
”“达到了极高的高度”是指俄国十月革命()A. 采取了暴力斗争的形式B.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C.缔造了新型的社会制度D.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解析:选C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其他的都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C项正确。
2 •英国工党秘书布克斯顿曾于1920年6月访问俄国,他在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中写道:“他们在土地问题上很感激苏维埃政府,但是他们十分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抱怨强制性捐献。
他们抱怨它,咒骂它,但是,当有机会推翻它时,他们又说’不’。
”布克斯顿的描写()A. 贬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为“新经济政策”实施找依据C. 为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找借口D. 反映了苏俄农民较复杂的心态解析:选D材料说的是苏俄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态度,可以得出布克斯顿的描写反映了苏俄农民较复杂的心态,故D项正确。
3 •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认为,通过战争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来“培植”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他来说已经格格不入……后来的列宁只是政治领域的独裁者,在经济领域则是多元论者。
此处列宁的转变指的是当时苏俄要()A. 继续加快脚步进入社会主义B.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 继续实行国家垄断贸易D. 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此处列宁的转变指的是当时苏俄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4 •苏联“二五”计划规定:“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
“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材料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A. 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B. 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 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D. 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解析:选D “轻工业……由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可见其主要目的是实现轻重工业的平衡,故D项正确。
5. (2 017 •濮阳三模)1927〜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1928〜1933年,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倍多。
苏联工业生产状况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A. 扩大了工业企业生产的自主权B. 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妥协C. 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D. 保留了新经济政策的部分措施解析:选C此时苏联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自主权缩小,故A项错误;苏联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生产大幅增长是因为此时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故C项正确;1924年以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故D项错误。
6. (2018届高三•河南六市联考)以下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A. 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及家庭稳定B. 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C. 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D. 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解析:选D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A项错误;美国1927〜1930年一直推行自由主义思潮,故B项错误;1927年到1929年是美国经济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离婚率比1930年后资本主义大危机之后的离婚率要高,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离婚率反而下降,说明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故D项正确。
7. 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至U 1932年,约占50%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A. 尝试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B. 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C. 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D. 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解析:选B根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苏联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契机大量进口其先进的机器和设备,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飞,故B项正确。
8. 1933〜1939年美国联邦资金在全美各地区的分配中,美国西部17个州获得的资金在各州中名列前茅。
有人认为“在促进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经济发展中,公共资金正在取代私人资本,使一些西部人关注点从华尔街转向了华盛顿”。
这说明了罗斯福政府()A. 扩大了在西部的影响力B. 把西部开发作为新政的核心C. 推动了西部的经济转型D. 打击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扩张解析:选A根据材料“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经济发展中,公共资金正在取代私人资本”可知,罗斯福新政利用国家干预来扩大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主要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西部经济转型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突出政府弥补私人资本的缺位,故D项错误。
9. 1933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
对于此举,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每日邮报》上写文章盛赞:“罗斯福总统做得极其正确。
”凯恩斯如此盛赞是因为该项政策有助于()A.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B.恢复银行经营信誉C.刺激外贸,复苏经济D.扩展市场消费能力解析:选C “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不能体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故A 项错误;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对外贸易,与银行信誉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这一政策的本质目的是刺激经济复苏,故C项正确;这项政策的对象是对外,而不是内需,故D项错误。
10. 到1942年前,美国先后有200多万青年在民间资源保护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效果明显。
这些青年平均每人每期劳动9个月,月工资中绝大部分成为赡家费。
罗斯福政府的这一举措主要效果在于()A.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合格兵源B. 成为解决失业民众就业的核心途径C. 是美国环境明显好于他国的根本原因D. 提高了政府的救济面和社会购买力解析:选D通过以工代赈,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工人的就业问题,扩大了政府救济;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工人获得一定的收入,可以用来购买商品,提高了社会购买力,故D项正确。
11. 下面是高德步、王珏编的《世界经济史》第五篇章节目录摘录。
本篇论述的历史主题是()第十七章垄断第一节垄断的产生第二节并购与垄断第三节垄断的影响第十八章大危机和新政第一节大危机第二节危机的传导和扩散第三节危机的原因和后果第四节罗斯福新政第十九章国际商战第一节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第二节国际商战第二十章世界大战与战时经济第一节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第二节苏联的战时经济第三节法西斯军事经济第四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时的实验A.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B.市场经济国家的改革C.计划管理体制的确立D.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解析:选D材料中西方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故A项错误;苏俄(联)的战时经济否定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而非单指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经济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凯恩斯主义,建立垄断资本主义,加之社会主义国家否定市场经济,体现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故D项正确。
12. (2017 •荆州调研)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
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这说明()A. 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B. 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C. 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D. 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知,爵士乐并没有提高黑人的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 “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等内容可知,爵士乐的通俗性和大众性是其流行的原因,故B项正确;美国长期以来有种族歧视,故C项错误;爵士乐没有体现反种族歧视的内容,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 (2018届高三•江西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元帝初元元年,关东遭灾,朝廷下旨:“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廩,开府库赈救,赈寒者衣。
”——《西汉会要》“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给钱米救济” “京师旧置东、西福田院,以廩老疾孤穷丐者,其后给钱粟者才二十四人,英宗命增置南、北福田院,并东西各广官舍,日廩三百人。
岁出内藏钱五百万给其费,后易以泗州施利钱,增为八百万”“八月,置安济坊养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安济坊钱米依居养法,医药如旧制”。
——《宋史•食货志》材料二我们补救的措施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其目的在于救济,减少和预防未来的失业;第二类是为了在当前紧急情况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来救援失业者。
我们社会保险立法就是解决第一种的尝试,我们的工赈计划则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尝试。
――王营宝《浅析罗斯福时期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12分)(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社会保障主要有哪些方面以及评价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
(13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从救济对象、救济内容、救济方式、救济措施等方面概括其内容;从政府的社会行为、保障制度的范围以及保障的执行等方面归纳其特点。
第(2)问,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材料二所述归纳罗斯福新政的美国的社会保障措施;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上去评价该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1)内容:老弱保障、贫病救治、灾害救助、军人抚恤、弃婴养育。
(写出四点即可)(4分)特点:政府主导性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范围广;强调对弱者的特殊保护;通过法令鼓励民间自助。
(8分)(2)内容:就业保险、社会保险、以工代赈等。
(3分)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刺激了社会的有效需求,成为美国经济的稳定因素;奠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基础,开创了美国特色的福利国家制度的新时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解决了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