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选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节目选题报告
(1)电视节目选题报告
1、选题(片名):书香满屋
2、选题背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电子网络也顺应时代的发展,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广泛的传播,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信息。人们的生活开始离不开网络,而对于我们精神的食粮——书本,却慢慢的失去了应有的需求。
3、选题意义:读书,是平常的事。然而就这平常中,古今中外,却赐予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东西,显示着读书的不同意义。
历史上实行科举制度的时期,人们把读书视为步入仕途的途径。所以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们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来读书,于是读书成了他们的一种做官敛财的阶梯,他们也便成了书的奴隶。
当然,另一类人物,读着另一类的书,他们在书中寻找着救国救民的真理。书在这些人手中是圣洁的,书对他们的意义也是重大的,一本书是千军万马,一本书是宏伟蓝图。
读书同样可以不带任何功利性,纯纯粹粹地为了增长知识。那些科学家、学者无不具有孜孜以求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最好体现,恐怕就是读书,埋头于书堆,做自己的学问。因为他们深信“书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
现在的社会,读书又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休闲的时尚。看看书店里那些或站或坐,或倚或靠,随心所欲的读者;看看图书馆里座无虚席,老幼不分,慢慢咀嚼的气氛,连你自己都会觉得那是一种享受,一种轻松的享受。
人们是离不开书的,书是我们的朋友,知心的朋友。读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也无论你做着什么工作,读书,都会令你受益匪浅。
4、内容阐述:《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5、估计时间长度:约10分钟
(2)具体设计一个5-10分钟左右的文字稿本,200字/分钟。
身感乏累之时,独坐一室,休憩片刻,疲惫之身便会得以放松;心感焦虑之时,手捧一本好书,读上几页,浮躁之心便会得以安宁。
在好书中行走,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这里有温馨的宁静,也有激情的舞动……回首读书的日子,仍忍不住怦然心动。一路走来,山高水远,我对好书始终保持着一种绵绵不尽的情感。每至夜阑人静,握一书在手顿感思绪万千。拜读过古今中外灿烂的长卷,翻阅过人世千般气象的纸页。触摸书中故事的经脉,展读书中人物的笑颜,品悟书中文章的内涵,那行云如水的语句,花雨缤纷的意境,真挚动人的情感,顷刻间唤醒了我的心灵。有好书陪伴的日子,我充实,快乐,振奋!被荡涤过的心灵在书香的浸润中闪光,炫彩,歌唱!
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明朝那些事儿》,网络上连载的中国明朝(1344年-1644年)历史故事,掀起了明朝热。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是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2009年
3月21日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从朱元璋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明朝那些事儿》一书最早是悄悄走红于天涯网的一个小众论坛“煮酒论史”。2006年3月,当年明月的写作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到5月份,他的帖子已经超过了100万的点击,这对于“煮酒论史”这样一个小论坛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以前的帖子最高的也才十几万。这样的点击率甚至引起了该论坛一些资深网友的质疑,“明矾”们甚至因为版主对《明朝那些事儿》的不作为,发起了持续三个月的大规模“倒版运动”,导致三名版主被免职。
轻松读历史,历史离我们太远。历史书籍太多。有一句话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就多少表现了人们面对久远的历史和浩瀚史籍时往往会出现的迷茫。
其实,“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这句话,提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说史或写史的人如何说或写;二是听史或读史的人如何听或读。自司马迁的《史记》以来有所谓“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它们是“正史”,一般说是代表官方意志的,写法有一定的体例;还有各种各样的私人修史,野史、稗乘、笔记,它们思想的表达相对自由,写法也多种多样;至于家传、族谱、碑铭、方志,也莫不可归于历史。而如此众多的史书,大都是与一般读者和民众无缘的。至于那些经过苦心研究产生的学术著作,本来就不是给老百姓看的。百姓也将其视为畏途,根本不看。
那么,老百姓就不读历史了吗?显然不是。老百姓,不论识字不识字,几乎每天都在读历史,有他们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说的,有评书里讲的,有戏里唱的,有连环画里画的,有小说里写的,当然,现在还有电视里演的。一般人从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他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懂得了忠奸善恶,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匹夫的责任。
历史学家想要承担褒贬春秋,以史为鉴的责任,但是他们使用的语言,他们的叙述方式使他们与百姓渐行渐远。历史是如此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为什么到了史学家手里就变得枯燥无味了呢?历史学家就不能把生动活泼的历史呈现给大众吗?是受制于能力、才力,还是受制于观念?让我们以更为轻松的状态走进历史吧。
如果说易中天的历史研究是学者草根化的话,那么《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一部纯粹草根的作品,它的走红使得对历史的评说回到草根自己的手中。《明朝那些事儿》注定会成为一个里程碑事件。这不在于作者的文学功底有多好,而在于这套书以足够有趣的笔法还原了历史原貌,吸引了读者。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解读历史的权利。《明朝那些事儿》的确是别开生面的,是一种创造。我热情地支持这种探索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