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相生律的产生和基本概念
转音律常识
转音律常识律制详解(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纯律)音律是指音高的决定方式。
现代乐器的音律主要有三种:(1) 纯律:纯律中任何两个音的频率都成整数比,这种音律源于号角,因为它可以吹出大调音阶中的三和弦(简谱中的1 3 5),它们的频率之比为4:5:6。
大调音阶中的其它三和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得到,例如简谱中的4 6 1和5 7 2。
这种音律在演奏和声时很有优势,因为频率的整数比可以产生最好的结合。
铜管乐器指法不变时遵循纯律,所以在演奏和声时,要尽可能地使用同样的指法。
由于小调以小三和弦为主(简谱中的6 1 3),所以频率之比正好与大调相反,为1/6:1/5:1/4,即10:12:15,然而没有一种乐器是按照这种音律定音的。
(2) 五度相生律:事实上它是纯律的一部分,它规定五度音的频率之比为2:3,其他音程都由若干个五度产生,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简谱中的1 2 3 5 6)按照五度相生律定音,顺序是:宫→徵→商→羽→角。
实践表明,按照五度相生律的音高演奏的旋律是最优美的,弦乐器就是典型的按照五度相生律定音的乐器。
五度相生律根据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即由某一音开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年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例如五度相生律所订出的七个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和十二平均律中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是不同的。
虽然EF、BC之间亦为半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半音要小。
其余相邻两音级之间虽然亦为全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要大。
这种音高的差异就是由于定律方法的不同而产生的。
(3) 十二平均律:简称平均律,它是根据对数关系确定音的频率的,然而在八度上,频率的比值却是严格的1:2,所以更完整的说法应该是“八度的十二平均律”。
乐理基础知识
乐理基础知识乐理基础知识乐理的掌握,对于作曲、编曲、指挥、演奏来说,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我们平常所说的乐理,一般是指音乐理论中的基础部分,也就是“基础乐理”。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乐理基础知识,一起来看一下吧。
音及音高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
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
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
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而不同。
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
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乐音体系音列音级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
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
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基本音级的名称是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的。
字母体系:C D E F G A B唱名体系:1 2 3 4 5 6 7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
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
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
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用“升”或“#”来标明。
降低半音用“降”或“b”来标明。
升高全音用“重升”或“×”来标明。
降低全音用“重降”或“bb”来标明。
如:升C或#C 降C或bC音的分组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
在音列中央的一组叫做小字一组。
它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
比小字一组高的组顺次定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十二平均律纯律五度相生律的区别
十二平均律纯律五度相生律的区别1、音程。
就是两个音之间的距离,以度为单位,以C-1(do)、D-2(re)、E-3(me)、F-4(fa)、G-5(so)、A-6(la)、B-7(si)一个基本音级为例,1-1是一度,1-2是二度。
1-7是七度,1-高音1是八度。
以八度音为一个基本音级是遵从人的听觉的,这与物理学上的发声原理也是契合的,假如将一个频率200Hz的音高称为1的话,那么高音1的频率为400Hz,高高音1为800Hz,是一个等比关系,听觉上感觉像是一个音,但高低不同。
2、五度相生律。
是人们试图将一个等比区间的两个音(即今天的八度)进行切割分成几个音,建一个标准而得出的,即定律。
以一根弦为例,空弦发音如果定为基音F的话,将其二等分,1/2弦发音音高为2F,三等分,1/3长度发出的音对应3F,2/3长度发出的音对应3/2F,四等分,1/4对应4F,3/4对应4/3F,这些音与基音F都是和谐的,但3/2F、4/3F与基音和谐度上是逐步递减的,到五等分、六等分已经不是很和谐,因此不继续等分,而取三等分剩下的2/3长度再进行三等分,取其2/3的音,即3/2的平方,大于2的除以2,大于4的除以4,以此类推,直到3/2的五次方约等于7.59,与2的三次方8较为接近,于是把3/2的五次方定为一个F 至2F的最后一个拆分音,因此得出了F、9/8F、81/64F、4/3 F、3/2 F、27/16 F、243/128 F七个音,即上表中的蓝色字体,CDEFGAB,也就是1234567七个音的由来(中国古代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对应的音是12356),因为定律的方法是取弦的2/3循环拆分,2/3弦的音高为3/2F,即G(5),与C(1)的距离是纯五度,因此叫五度相生律。
但是,由于E-F的距离是上表的1.500-1.424=0.076,而C-D是0.125,D-E是0.141等,比0.076高出一倍左右,因此把E-F的距离定为一个半音,也就是最小的音高距离,而C-D、D-E叫一个全音,一个全音等于两个半音,各音之间的距离差距较大且不平均,因此把距离为全音的两个音之间各加一个音,把距离都变成半音,就出现了上表的12个音,各音间的距离都是半音,距离差减小,但依然不平均,可以一直分下去,但太过复杂。
五度相生律
五度相生律五度相生律是根据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即由某一音开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年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例如五度相生律所订出的七个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和十二平均律中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是不同的。
目录在西方,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就提出了“五度相生律”,因此,五五度相生律谱度相生律又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律”。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音乐与宇宙天体存在类似。
认为弦长比分别为2:1、3:2、4:3时发出相隔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的音程定为完美的协和音程。
他们将纯五度作为生律要素,由此产生“五度相生律”。
基本内容五度相生律以一音为基音,然后将频率比为3:2的纯五度音程作为生律要素,分别向基音两侧同时生音。
下面以C为例,来阐述五度相生律的生律原理。
假如C为基音,按照五度相生原理向上可生出G、D、A、E、B,向下可生出F、降B、降E、降A、降D、降G,将连同基音在内的十二个音写在一个八度之内,更多阐释在论述五度相生律的同时,不禁将其与曾侯乙编钟联系在一起,曾钟横列各音的排列体现了五度相生律的生律结构。
以曾钟基列为例来说明此问题。
首先从曾钟基列C 音下方的F、降B两音入手,根据测国外五度相生律音得知F、降B两音距C音分别为498音分、996音分,这绝非由三分损益法而来,因为按照三分损益法无法得到此音(详见本文第二部分),此两音只能通过C音连续向下纯五度生律才能得到,通过上面对五度相生律的介绍,得知五度相生律获得此两音的方法亦是如此;而曾钟基列C右边的音(如G、E、A、E)与五度相生律以一音为中心向右侧生律的原理基本相同。
因此根据两者的时间先后,大胆推测曾钟所体现的生律原理早已孕育有五度相生律的雏形。
在此,就五度相生律的生律要素纯五度(隔八律),讨论一下有关中国古代将三分损益法称为“隔八相生”这个问题。
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答案》第二章 音律
第二章音律(1)什么叫音律?答: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
(2)什么叫做十二平均律?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来制订十ニ平均律的是谁?答:将八度分为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
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来制订十ニ平均律的是我国明朝大音乐家朱载堉。
(3)什么叫做全音?什么叫做半音?答: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
两音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叫做全音。
(4)什么叫做五度相生律?答:根据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即由某音开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5)什么叫做纯律?答:纯律是于五度相生律用以构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入第五分音来作为生律要素,构成和弦形式。
如:(6)根据三种音律所定出的基本音级的音高差別是怎样的?答:根据五度相生律所订出的七个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和十二平均律中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是不同的。
虽然EF、BC之间亦为半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半音要小。
其余相邻两音级之间虽然亦为全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要大。
根据纯律所订出的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又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
它的EF、BC之间的半音比其他两种律制的半音要大。
全音的情况有两种:CD、FG、AB为大全音,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全音相等,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大。
DE、GA为小全音,比其他两种律制的全音都小。
(7)什么叫做自然半音?什么叫做自然全音?答:由两个相邻的音级构成的半音叫做自然半音。
由相邻的两个音级构成的全音叫做自然全音。
(8)什么叫做变化半音?什么叫做变化全音?答: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所构成的半音,叫做变化半音。
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或隔开一个音级所构成的全音,叫做变化全音。
(9)什么叫等音?等音是根据什么而来的?答:音高相同而意义和记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
管仲五度相生律
管仲五度相生律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在齐国的政治和军事上都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被誉为“管仲治齐,三十年不用兵”。
在他的治理下,齐国经济繁荣,军队强大,国家富强,成为当时中国的一个重要国家。
除此之外,管仲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成就,那就是他提出了“管仲五度相生律”。
管仲五度相生律,是指“德、才、功、业、名”这五个层次的相互关系。
管仲认为,一个人的德行是最基础的,如果没有德行,再有才能,也不会有真正的功业和名声。
在德行的基础上,才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功业。
而有了真正的功业,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真正的名声。
因此,管仲认为,德、才、功、业、名这五个层次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促进的。
首先,管仲强调的是德行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最基础的,没有德行,再有才能也是徒劳。
德行是一个人的根本,是一个人的灵魂。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够做到心怀正义,不为个人私利而行事。
同时,德行也是一个人的基础素质,是一个人的修养。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德行,才能够做到真正的自我修炼,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其次,管仲认为,才能是在德行基础上的展现。
一个人如果没有德行,再有才能也是徒劳。
因为没有德行的人,很容易被私欲所驱使,往往会做出一些违反伦理道德的事情。
而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良好的德行,才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能。
因为有了德行,一个人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心怀正义,不为个人私利而行事。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第三,管仲认为,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创造真正的功业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正的功业,再有才能也是徒劳。
因为没有真正的功业,一个人的才能无法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发挥。
而有了真正的功业,一个人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真正的名声。
因此,创造真正的功业是一个人发挥才能的重要途径。
第四,管仲认为,一个人的名声是在创造真正的功业的基础上得到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正的功业,名声也是虚假的。
律制详解(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纯律)
律制详解(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纯律)音律是指音高的决定方式。
现代乐器的音律主要有三种:(1) 纯律:纯律中任何两个音的频率都成整数比,这种音律源于号角,因为它可以吹出大调音阶中的三和弦(简谱中的1 3 5),它们的频率之比为4:5:6。
大调音阶中的其它三和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得到,例如简谱中的4 6 1和5 7 2。
这种音律在演奏和声时很有优势,因为频率的整数比可以产生最好的结合。
铜管乐器指法不变时遵循纯律,所以在演奏和声时,要尽可能地使用同样的指法。
由于小调以小三和弦为主(简谱中的 6 1 3),所以频率之比正好与大调相反,为1/6:1/5:1/4,即10:12:15,然而没有一种乐器是按照这种音律定音的。
(2) 五度相生律:事实上它是纯律的一部分,它规定五度音的频率之比为2:3,其他音程都由若干个五度产生,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简谱中的 1 2 3 5 6)按照五度相生律定音,顺序是:宫→徵→商→羽→角。
实践表明,按照五度相生律的音高演奏的旋律是最优美的,弦乐器就是典型的按照五度相生律定音的乐器。
五度相生律根据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即由某一音开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年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例如五度相生律所订出的七个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和十二平均律中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是不同的。
虽然EF、BC之间亦为半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半音要小。
其余相邻两音级之间虽然亦为全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要大。
这种音高的差异就是由于定律方法的不同而产生的。
(3) 十二平均律:简称平均律,它是根据对数关系确定音的频率的,然而在八度上,频率的比值却是严格的1:2,所以更完整的说法应该是“八度的十二平均律”。
计算频率时,只要对2开12次方根,就可以确定两个半音频率的比值了。
十二平均律是由巴赫首先倡导在钢琴上使用的,钢琴上每个半音具有同等地位,因此这种音律在转调频繁的作品中很有优势。
转音律常识
转音律常识律制详解(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纯律)音律是指音高的决定方式。
现代乐器的音律主要有三种:(1) 纯律:纯律中任何两个音的频率都成整数比,这种音律源于号角,因为它可以吹出大调音阶中的三和弦(简谱中的1 3 5),它们的频率之比为4:5:6。
大调音阶中的其它三和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得到,例如简谱中的4 6 1和5 7 2。
这种音律在演奏和声时很有优势,因为频率的整数比可以产生最好的结合。
铜管乐器指法不变时遵循纯律,所以在演奏和声时,要尽可能地使用同样的指法。
由于小调以小三和弦为主(简谱中的6 1 3),所以频率之比正好与大调相反,为1/6:1/5:1/4,即10:12:15,然而没有一种乐器是按照这种音律定音的。
(2) 五度相生律:事实上它是纯律的一部分,它规定五度音的频率之比为2:3,其他音程都由若干个五度产生,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简谱中的1 2 3 5 6)按照五度相生律定音,顺序是:宫→徵→商→羽→角。
实践表明,按照五度相生律的音高演奏的旋律是最优美的,弦乐器就是典型的按照五度相生律定音的乐器。
五度相生律根据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即由某一音开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年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例如五度相生律所订出的七个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和十二平均律中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是不同的。
虽然EF、BC之间亦为半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半音要小。
其余相邻两音级之间虽然亦为全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要大。
这种音高的差异就是由于定律方法的不同而产生的。
(3) 十二平均律:简称平均律,它是根据对数关系确定音的频率的,然而在八度上,频率的比值却是严格的1:2,所以更完整的说法应该是“八度的十二平均律”。
基本乐理基础知识
基本乐理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基本乐理的基础知识是作曲家创作乐曲,也象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
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
【旋律】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
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节奏】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
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须包括节奏这一要素。
【节拍】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
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quot;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速度】快慢的程度。
为使音乐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必须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
【力度】强弱的程度。
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音区】音的高低范围。
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音色】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
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和声】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
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
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
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复调】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
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
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调式】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
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
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
小提琴基础的音准原则
小提琴基础的音准原则1、五度相生律:许多小提琴演奏者将五度相生律误认为是纯律,其实这两者之间是不同的两种律,为什么会误称呢,大概是由于纯律这三个纯五度关系F-C-G-D与五度相生律相同所致,五度相生律的振动数列如下:(以a音440.44为标准)律名: c d e f g a b c振动数: 261.00 293.63 330.33 348.00 391.50 440.44 495.47 522.00 五度相生律的特点:凡是五度,都是纯五度,大二度之间比较宽,小二度之间(即半音之间)最窄,一般弦乐(提琴)调弦即是纯五度关系,演奏旋律也是用这个关系,既半音靠的很进,如像#C比bD高,#C靠进D,bD靠进C。
2、纯律:在五度相生律的前三个纯五度之间加入协和的大三度而成,这应该是和声学的来源,是非常协和的大三和弦。
纯律的振动数列如下:律名: c d e f g a b c振动数: 261.00 293.63 326.25 348.00 391.50 435.00 489.38 522.00 请注意以上两种律在a,e,b上的差异,在半音的问题上,纯律正与五度相生律相反,如五度相生律变化半音C-#C,大于自然半音C-bD,在纯律上则变化半音C-#C小于自然半音C-bD。
纯律的特点:和声非常协和、纯正,音阶中半音最宽(比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都宽)。
在管弦乐队中,铜管乐经常是吹奏基础音上的泛音,所以吹奏和弦时是非常协和的,弦乐也同样可以奏吹奏,得到同样程度的协和和弦。
3、十二平均律:在一个八度内将它等分为十二个半音。
由于十二平均律和纯律半音大小不一,音程关系也不相同,转调更加麻烦,故产生十二平均律,不管变化半音、自然半音一概相等,所以可以等音变换。
十二平均律的特点:半音比纯律宽,但比五度相生律窄,奏和弦不纯,奏旋律时倾向性不够(导音倾向主音),是折中的,但转调极为方便。
在小提琴上,D大调是既适合五度相生律,也适合于纯律,它的主音、属音、下属音、上主音是纯五度关系,都是空弦,由此可以看到许多作曲家写小提琴独奏曲时都喜欢D大调。
五度相生律概念
五度相生律概念五度相生律是一种音乐理论,它基于五度音程的关系来生成音阶和音高。
五度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频率比为2:3的关系,是音乐中最基本的音程之一。
以下是关于五度相生律的四个方面:1.五度音程关系五度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频率比为2:3的关系,是音乐中最基本的音程之一。
在五度相生律中,以一个音为基音,上方纯五度的音和下方纯五度的音分别作为第一泛音和第二泛音。
根据五度相生律,基音和第一泛音之间的频率比为3:2,基音和第二泛音之间的频率比也为3:2。
这样,通过五度相生律可以生成一个完整的音阶。
2.音阶排列在五度相生律中,音阶的排列顺序是按照五度相生关系得出的。
以一个音为基音,上方纯五度的音和下方纯五度的音分别作为第一泛音和第二泛音,以此类推,可以得到完整的七声音阶。
在五度相生律中,每个音的音高和频率都有明确的规定,按照这个规律排列的音阶具有很高的和谐性和美感。
3.音高计算在五度相生律中,音高的计算是基于五度音程关系的。
具体来说,如果知道一个音的频率,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其他音的频率。
例如,如果基音的频率为f1,第一泛音的频率为f2=1.5f1,第二泛音的频率为f3=0.75f1。
通过这些公式,可以计算出整个音阶中每个音的频率。
4.音乐实践在音乐实践中,五度相生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音乐风格中。
它不仅被用于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中,也被用于流行音乐和爵士乐中。
通过使用五度相生律,音乐家可以创造出和谐、动听的旋律和和声,让听众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魅力。
总之,五度相生律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理论,它以五度音程关系为基础,通过计算和排列生成完整的音阶和音高。
在音乐实践中,五度相生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音乐风格中,为音乐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管仲五度相生律
管仲五度相生律管仲五度相生律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一种规律,也是一种音乐组合方式,其基本原理是五个不同的音高之间相互搭配,形成和谐的音乐效果。
这种音乐组合方式在古代音乐中被广泛应用,不仅在宫廷音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民间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管仲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音乐家,他在音乐理论方面有着深刻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关音乐的理论和方法。
其中,管仲五度相生律是他的一项重要贡献,也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管仲五度相生律的基本原理是,以一个音高为基准,再往上或往下五度的音高组成的音符,可以形成和谐的音乐效果。
在音乐中,五度是一个重要的音程,因为它具有和谐的特性,可以产生稳定而舒适的音乐效果。
因此,管仲将五度的音程作为音乐组合的基本单位,创造出了五度相生的音乐组合方式。
在管仲五度相生律中,五度的音程是基础,但同时也包括其他音程的使用。
比如说,管仲在五度相生律中也使用了四度、六度等其他音程,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和变化性。
此外,管仲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音乐组合方式,如“上下相应”、“分调相应”等,这些组合方式都是基于五度相生的原理而来,可以产生出非常美妙的音乐效果。
管仲五度相生律不仅在古代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五度相生律被应用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多个领域。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五度相生律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京剧、昆曲、评剧等中都可以看到五度相生的音乐组合方式。
此外,管仲五度相生律也对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在16世纪,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就曾使用过五度相生律来构建音乐,他的作品《四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现代音乐中,五度相生律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爵士乐、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领域中都可以看到五度相生的音乐组合方式。
总的来说,管仲五度相生律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一项重要贡献,它不仅在古代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度相生律不是纯律
五度相生律不是纯律时间:2011-09-28 08:22来源:未知作者:okdadab 点击: 372次刘德镛教授个人认为:弦乐必须具备三种律的演奏能力,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律,才是全面的,即五度相生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
1、五度相生律:许多小提琴演奏者将五度相生律误认为是纯律,其实这两者之间是不同的两种律,为什么会误称呢,大概是由于纯律刘德镛教授个人认为:弦乐必须具备三种律的演奏能力,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律,才是全面的,即五度相生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
1、五度相生律:许多小提琴演奏者将五度相生律误认为是纯律,其实这两者之间是不同的两种律,为什么会误称呢,大概是由于纯律这三个纯五度关系F-C-G-D与五度相生律相同所致,五度相生律的振动数列如下:(以a音440.44为标准)律名: c d e f g a b c振动数: 261.00 293.63 330.33 348.00 391.50 440.44 495.47 522.00五度相生律的特点:凡是五度,都是纯五度,大二度之间比较宽,小二度之间(即半音之间)最窄,一般弦乐(提琴)调弦即是纯五度关系,演奏旋律也是用这个关系,既半音靠的很进,如像#C比bD高,#C靠进D,bD靠进C。
2、纯律:在五度相生律的前三个纯五度之间加入协和的大三度而成(图表略),这应该是和声学的来源,是非常协和的大三和弦。
(详细分析略),纯律的振动数列如下:律名: c d e f g a b c振动数: 261.00 293.63 326.25 348.00 391.50 435.00 489.38 522.00请注意以上两种律在a,e,b上的差异,在半音的问题上,纯律正与五度相生律相反,如五度相生律变化半音C-#C,大于自然半音C-bD,在纯律上则变化半音C-#C小于自然半音C-bD。
纯律的特点:和声非常协和、纯正,音阶中半音最宽(比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都宽)。
在管弦乐队中,铜管乐经常是吹奏基础音上的泛音,所以吹奏和弦时是非常协和的,弦乐也同样可以奏吹奏,得到同样程度的协和和弦。
五度相生律 纯律 十二平均律适用于
五度相生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是音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和体系。
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音乐调音方法和音乐系统,对音乐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解释这三种调音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并共享我对这些概念的个人理解。
一、五度相生律五度相生律是一种古老的音乐调音方法,它是建立在音程“纯五度”的基础上的。
在五度相生律中,音程的关系是按照五度的倍数来确定的,每个音程都与前一个音程呈现出固定的倍数关系。
这种关系的建立使得音阶和调式具有了严格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性,使得音乐表现力和美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五度相生律是古代音乐中常用的调音方法,它对于管弦乐队、室内乐队和合唱团等音乐表演团体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表现力。
二、纯律纯律是一种基于简谐比例的音乐调音方法,它是建立在数字关系的基础上的。
在纯律中,音程的关系是按照简谐比例来确定的,每个音程都与音比之间的数学关系相关联。
这种数学关系的建立使得音乐的旋律和和声具有了更加严格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性,使得音乐的表现力和美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纯律是古代和现代音乐中常用的调音方法,它对于室内乐、合唱团和宗教音乐等音乐表演团体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表现力。
三、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一种基于对数关系的音乐调音方法,它是建立在音高对数之间的相对关系上的。
在十二平均律中,音程的关系是按照对数比例来确定的,每个音程都与前一个音程之间的对数关系相关联。
这种对数关系的建立使得音乐的旋律和和声具有了更加严格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性,使得音乐的表现力和美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十二平均律是现代音乐中最常用的调音方法,它对于交响乐、流行音乐和电子音乐等音乐表演团体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表现力。
五度相生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是音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和体系,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音乐调音方法和音乐系统,对音乐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不同的音乐表演团体和音乐风格中,这三种调音方法都有其自身的适用性和表现力,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之定律
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国际标准A音(小字一组c1)频率规定为440HZ,据此,推导出如下结果:注:上表是以a1=440定律的。
十二平均律:各音阶频率比均匀增长。
一个八度的频率比是2,全音程共有12个半音,故全音的增量是2的2/12次方,半音的增量是2的1/12次方,计算如下:已知:A1= 440HzC1=440/power (2, 9/12)D1=440/power (2, 7/12)E1=440/power (2, 5/12)F1=440/power (2, 4/12)G1=440/power (2, 2/12)A1=440B1=440*power (2, 2/12)C2=440*power (2, 1/12)D2=440*power (2, 2/12)五度相生律:So音的频率是Do音的3/2倍,音程差是7个半音,音阶差是五度。
其他音阶由 So音上升五度,然后降低八度产生,计算如下:注:一般来讲,定律是按a1= 261.63Hz来定,以下计算是以a1= 440来定的,注意一下(larry_evants)已知:A1= 440HzC1= G1/power(3/2, 1)----G1降低1个五度。
D1= G1*power(3/2, 1)/power(2, 1)----G1上升1个五度,降低1个八度。
E1= G1*power(3/2, 3)/power(2, 2)----G1上升3个五度,降低2个八度。
F1=G1*power(3/2, 10)/power(2, 6)----G1上升10个五度,降低6个八度。
G1=440*2/ power (3/2, 2)----由A1返求。
A1=G1*power (3/2, 2)/power(2,1)----G1上升2个五度,降低1个八度。
已知A1,返求G1。
B1= G1*power(3/2, 4)/power(2, 2)----G1上升4个五度,降低2个八度。
C2=C1*2----C1上升八度。
五度相生律 计算公式
五度相生律计算公式
五度相生律是音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计算音乐中的音高关系。
它是
指在西方音乐中将音程分为五度逐渐递增的一种规律。
计算五度相生律的公式如下:
n = 7n + 4
其中 n 表示音程的个数,公式右侧的数字 7 和 4 分别代表五度音程上的音高差。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音程之间的音高关系。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计算从C 音到G 音的音程,可以使用五度相生律的公式。
首先,我们将 C 视为第一个音程,则 n = 1。
将 n 带入公式,可以得出:n = 7 * 1 + 4
n = 11
这意味着从 C 音到 G 音的音程需要经过 11 个音程。
同样的方法可以用于计算其他音程之间的关系。
只需要将起始音程视为第一个
音程,然后使用五度相生律的公式计算出音程个数。
需要注意的是,五度相生律是一种近似的计算方法,用于简化音高关系的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使用更精确的方法,例如半音制或十二平均律。
但五度相生律在音乐理论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用于解释和分析音乐作品中的音高关系。
总结而言,五度相生律是一种用于计算音程关系的公式,通过将起始音程视为
第一个音程,可以使用公式 n = 7n + 4 来计算不同音程之间的音高关系。
这种方法
在音乐理论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需要注意它是一种近似的计算方法。
五度相生律 计算公式(一)
五度相生律计算公式(一)
五度相生律计算公式
1. 五度相生律概述
五度相生律是一种用来计算音乐中音高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它是基于音乐的五度关系的原理,将音程的关系用数字表示,以便更方便地计算音高。
2. 计算公式
根据五度相生律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计算公式:
1.上升五度:计算公式为n * 3/2,其中n为基准音高。
–例如,基准音高为C,上升五度则为C * 3/2 = G。
2.下降五度:计算公式为n * 2/3,其中n为基准音高。
–例如,基准音高为F,下降五度则为F * 2/3 = C。
3. 示例解释
下面通过一些示例来解释这些计算公式的用法:
•示例1:
–基准音高为A,上升五度则为A * 3/2 = E。
–基准音高为E,下降五度则为E * 2/3 = A。
•示例2:
–基准音高为C,上升五度则为C * 3/2 = G。
–基准音高为G,下降五度则为G * 2/3 = C。
•示例3:
–基准音高为D,上升五度则为D * 3/2 = A。
–基准音高为A,下降五度则为A * 2/3 = D。
4. 总结
通过以上计算公式和示例,我们可以看出,五度相生律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音高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音乐创作者来说,非常有用,可以在作曲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音乐的组织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度相生律的产生和基本概念五度相生律又叫“三分损益律”,它是按纯五度的关系向上或向下推算的办法,来找出整个各个音级的精确高度。
在国外,五度相生律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是由毕达哥拉斯所发现的,所以在国外一直称五度相生律为“毕达哥拉斯律”。
按西洋七声音阶五度法生律,各律音名与唱名如下:降C-降G-降D—降A-降E-降B-F-C—G-D-A-E-B-#F-#C降1-降5-降2-降6-降3-降7-4-1-5-2-6-3-7-#4-#1从降C起五度相生至#C止。
无升降号的音从C起每隔一个音即组成音阶“CDEFGAB”五度相生与简谱的对应关系(1964年初学和声学时为记住纯五度关系所编口诀)纯律,是用泛音原理定律的一种律制,其生律的要素是用泛音列表中的第二谐音(八度)、第三谐音(五度)和第五谐音(大三度),将大三度插入五度之中,构成三和弦形式。
将和弦音依次排列,构成纯律音节。
产生在西方,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就提出了“五度相生律”,因此,五度相生律又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律”。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音乐与宇宙天体存在类似。
认为弦长比分别为2:1、3:2、4:3时发出相隔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的音程定为完美的协和音程。
他们将纯五度作为生律要素,由此产生“五度相生律”。
基本内容五度相生律以一音为基音,然后将频率比为3:2的纯五度音程作为生律要素,分别向基音两侧同时生音。
下面以C为例,来阐述五度相生律的生律原理。
假如C为基音,按照五度相生原理向上可生出G、D、A、E、B,向下可生出F、降B、降E、降A、降D、降G,将连同基音在内的十二个音写在一个八度之内。
更多阐释在论述五度相生律的同时,不禁将其与曾侯乙编钟联系在一起,曾钟横列各音的排列体现了五度相生律的生律结构。
以曾钟基列为例来说明此问题。
首先从曾钟基列C音下方的F、降B两音入手,根据测音得知F、降B两音距C音分别为498音分、996音分,这绝非由三分损益法而来,因为按照三分损益法无法得到此音,此两音只能通过C音连续向下纯五度生律才能得到,通过上面对五度相生律的介绍,得知五度相生律获得此两音的方法亦是如此;而曾钟基列C右边的音(如G、D、A、E)与五度相生律以一音为中心向右侧生律的原理基本相同。
因此根据两者的时间先后,大胆推测曾钟所体现的生律原理早已孕育有五度相生律的雏形。
在此,就五度相生律的生律要素纯五度(隔八律),讨论一下有关中国古代将三分损益法称为“隔八相生”这个问题。
将三分损益法称为“隔八相生”欠妥,尽管三分损益法由母音向上生五度音时,两律之间确实隔开八律,但向下生四度音时,却只隔开了六律,将三分损益法称为“隔八相生”,有以偏概全之过。
而王光祈先生在其著作《王光祈文集?音乐卷》中将此生律法称为“进八退六制”,符合三分损益律生律原理。
相对于五度相生律来说,无论是从基音向上生律,还是向下生律,都以纯五度作为生律要素,倒符合“隔八相生”之称,因此更同意将五度相生律称为“隔八相生”。
当然,在中国历史上将三分损益法称为“隔八相生”的传统由来已久,但面对其糟粕不能盲目守旧。
结构特征(一)生卒时间进行对比前辈们往往是根据两者发明人物的生卒时间进行对比:毕达哥拉斯的生卒时间大约为公元前580至公元前501年,管仲卒于公元前645年,进而推断出三分损益法比五度相生律早了将近140年。
这固然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亦可以换一个角度,从三分损益法在音乐实践中的应用——曾侯乙墓编钟出发,也可得出两者大概的产生时间。
(二)升号与降号三分损益法生出的变化音都带有升号,而五度相生律的变化音则带有降号,十二律之中只有六律相同。
其中,由三分损益法产生的带有降号的音要比由五度相生律产生的带有升号的同名音高出24音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大音差。
此外,通过对比由两种律制产生的七声音阶发现,两种音阶的四级音不同,这种差别源于生律法的不同:五度相生律的四级音F 由基音向下纯五度所生,并将其提高一个纯八度所得,此律距始发律为498音分;而三分损益法中的仲吕律(F,更准确的表示应是升E)则由十一律无射律向下生律求得,此律距始发律为522音分。
但是由于当时审美趋向和音乐实践的限制,中国七声音阶的第四级音不取仲吕律,而选择了则由第六律应钟律所生的蕤宾律(升F),此律距始发律为612音分。
这种不同的七声音阶正好反映了中西两方在音乐审美方面的不同:三分损益法与中国的正声音阶相联系,而五度相生律则与西洋大音阶有着不解之缘。
(三)不是以“三分”为基础在五度相生律中,基音左侧的音是由基音C向下连续纯五度所生,这说明其发音体长度不是以“三分”为基础的,因为三分法不能生出下方五度音,要想生出下方音,必须将其弦长乘以二分之三(二分益一),因此,在生律要素上,由基音往下纯五度所生的音属于二分法;由基音向上纯五度所生的则属于三分法。
而三分损益法中,各音均按照上五下四或下四上五的方法产生。
因此在生律结构方面,五度相生律属于双向生律:既包含三分法——顺生(上五下四),又包含二分法——逆生(下五上四);而在三分损益法,则只有顺生——三分法(即上五下四或下四上五),在生律结构上属于单方向生律。
五度相生律的顺生原理与三分损益法的生律原理基本相同,其区别只在于五度相生律的顺生原理是连续纯五度生律,而三分损益则是上五下四(下四上五)迂回生律。
此外,三分损益法将十二律控制在一个八度之内,而五度相生律由于同时向两侧生律的原因,其十二律不可能产生在一个八度范围之内。
(四)一个八度包含十二个半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一个八度包含十二个半音的国家。
中国古代的十二律名最早见载于战国时期成书的《国语?周语》,公元前522年,伶州鸠在回答周景王的问话时曾提到十二律名及“律所以立均出度也”、“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等有关律与数的关系。
公元前239年成书的《吕氏春秋?音律篇》则详细的记载了三分损益十二律的产生方法。
可以说,自《吕氏春秋?音律篇》起,拥有了获得十二律的方法。
而五度相生律在当时并未生全十二律,五度相生律在当时只产生了七律,其音名即CDEFGAB七音。
此后,随着音乐实践的发展,发现音乐中并非只此七音,于是又发明了升降记号,将其记在音名前来表示音的升高与降低,而此时约公元十一世纪。
就是在今天也是如此,在中国十二律有其各自独立的名称,而西方的十二音中却只有七个音具有独立名称。
(五)应用在中国,三分损益法多应用于管乐器。
而古希腊时期,五度相生律较多的应用于弦乐器。
因为在西方弦乐器较之管乐器有着更悠久的历史,代表了希腊本土的乐器,被视为正统乐器。
三分损益法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管乐器独需的“管口校正”问题——演奏管乐器时,实际参与振动的空气柱要比管乐器本身要长,因此,三分损益法得到的音要偏低一些,而应用于弦乐器的五度相生律,则会得到预定的音高。
在生律要素方面,三分损益法以管长比例2:3、4:3作为生律要素,通过改变管的长短来取得高低不同的音;五度相生律则将倍音列中三倍音与二倍音间的纯五度(振动频率为3:2)作为生律要素,两者生律原理基本相同(管、弦长与振动频率成反比)。
影响意义五度相生律与三分损益法在中国律学发展史中的影响相比,五度相生律在西方律学发展史中的影响则显得相形见绌。
尽管三分损益法与五度相生律在各自的国度都可称为“乐律之祖”,并最终促成了十二平均律的发明。
但是,由于东西方音乐实践的差异和审美趋向的不同,最终促使了中西双方律学发展的不同道路。
在西方,律学发展并没有将纯五度作为唯一的生律要素延续下去,因为五度相生律之纯五度“惟我独尊”的地位随着纯律律制带来的新的生律要素——大三度而不复存在。
在西方,自公元9世纪末起,复调音乐开始崭露头角,其形式从最初的奥尔加农到华丽奥尔加农发展到13世纪的经文歌,至巴洛克时期发展到顶峰。
随着复调音乐实践中三度、六度音程的大量应用,旧的律制(五度相生律)结构和生律要素已经不能适应音乐实践的新发展。
因此,大三度音程顺应时代发展,在纯五度的基础上,立马上任为新的生律要素,纯律作为一种新的律制于14世纪应运而生。
自此,纯五度在西方作为唯一生律要素的历史便一去不复返了,五度相生律在西方音乐史、律学发展史中的影响随着复调音乐实践和纯律理论的出现便大打折扣了。
律、调、谱、器四方面相结合构成了音乐的本体特征之一。
其中,律制的选择又起着本质性的作用。
本文写作意在通过比较中西方由于律制选择的相近及由此所引起的音乐形态的相似性这一角度,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西方音乐文化更容易被吸收、接受、消化的原因。
20世纪以来,中国人迅速地吸收融合西方音乐文化,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影响。
这种影响在教育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中国此时期的音乐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华化的西方音乐教育。
近年来,针对中国音乐教育深受西方音乐文化影响的情况,中国一些音乐课程的设置及有关教学目标的制定在音乐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如有关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方向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世界经济趋向一体化、世界各个民族音乐文化快速吸收融合的今天,是按照人为的十二平均律培养西方音乐的耳朵还是培养符合中华民族审美标准的耳朵?正如《音乐形态学》一书的作者所言:“音阶的选择是慎而又慎之举,它融汇了一个民族的精神。
”这句话说明了音阶选择的重要性,说明人们一旦从乐音材料的约定俗成中找出数理规律,规定律制,制造乐器,相应养成的听觉习性就会世世代代地积淀下来并长期稳定的延续下去,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审美习惯。
一句话,律制的选择对于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理解了律制在形成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上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当然,中国的音乐文化受到西方音乐的重要原因与西方音乐文化依靠强势经济为依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的原因在于,中西双方在律制的选择方面,从律制选择的伊始(中国的三分损益、西方的五度相生律)到十二平均律的发明都存在有许多相似之处。
正是这种律制选择的相似性,使得中西不同文化人群间产生了听觉感受习惯的共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