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

合集下载

修辞格辨析

修辞格辨析

掌门——掌窗 ②义仿 换用反义或类义语素仿造新词语。 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 不出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 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
通感(移觉)
视觉→听觉
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把某种感官上的感觉转移
到另一感官,使各种感官功能互相转化、彼此 沟通,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 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她宽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 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 那样嫩。 视觉→触觉
临时仿造新词语。
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名言
暂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 他爸爸是个外交家,而他呢,则是个小小的 ‚内交家‛。 这可不是一个渺小的工作,而是一项‚渺大‛ 的工程。 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 说要读经。
仿词的类型
以貌取人——以帽取人
①音仿 使用音同或音近的词素仿造新词语。 11月,我国还是秋高气爽,俄罗斯早已‚草 木皆冰‛了。
思考:以下句子是否比喻句?



他的眼睛也像他的父亲一样红肿。 那女孩像她来时一样,悄悄地走了。 这故事如同真人真事。 那远处跑着的好像是匹马。 总理遗言犹在耳。
比喻构成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性质的事物。
本体和喻体具有相似性。
她的纤纤玉手就像月亮一样。
无相似性
比拟
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 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这 种修辞格叫比拟 。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比拟的分类
拟人
真理总是悄悄地走进勇敢者的心间,向他昭示智慧的魔 方。 真与伪,诚与诈,都要在它的面前露出本相。 假如是孤行者,就可以听到各类小虫的绵绵情话。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格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格
(3)超前夸张 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同时出 现的。
例如:①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 来了。
例①“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香味”,这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先出现 的事。
4 反复 • FAN FU
1.反复的含义和作用
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 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
1.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比喻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人容易 理解;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使人接受;三是使 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2.比喻的基本类型
根据构成要素(本体、喻体、喻词)不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 借喻三大类。
(1)明喻
明喻的典型是形式是:甲像乙。明喻中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 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连接。
设问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辞格。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作为标题, 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使读者更好的领会文章的中心 思想;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 启下的过渡作用。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 性内容上,设问说理,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起来说,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 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
先用比拟中的拟人,把“湖水”描写得具有人的神态,“愈发温柔”“愈发安 详”是动词性短语;后用比喻,把湖水的“神态”比作“母亲怀中含乳酣睡 的婴儿”,“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是名词性短语。
3 夸张 • KUA ZHANG
1.夸张的含义和作用
反复。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 《纪念刘和珍君》)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对偶 、排比 、反问 、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对偶 、排比 、反问 、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是一种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用于增强文本的表现力、说服力和吸引力。

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反复等等。

修辞格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元素,可以帮助作者产生更生动、更深刻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除了文学作品,修辞格也可以在其他领域中使用,例如政治演讲、商业营销、广告、新闻报道等等。

在这些领域中,修辞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信息的表达力和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不同的修辞格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比喻通常用于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信息。

拟人通常用于将非人类事物拟人化,以增强它们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夸张则通常用于夸大事物的特点和程度,以便更好地表达强调和感染力。

对比和排比通常用于强调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除了特点和用途,不同的修辞格也有不同的名称。

例如,比喻通常被称为修辞格、修辞手法或比喻术。

拟人通常被称为修辞手法或人格化。

夸张通常被称为夸张、夸大或夸张性表达。

对比和排比通常被称为对比、排比或并列修辞格。

拓展:
修辞格是文学和艺术中常见的元素,可以帮助作者产生更生动、更深刻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在文学中,修辞格通常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等等。

在非文学领域中,修辞格也可以被用于政治演讲、商业营销、广告、新闻报道等等。

这些修辞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信
息的表达力和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近年来的《考试说明》仍然规定常见修辞格为八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 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修辞格

修辞格

三、常用的修辞格简介:
(一)比喻: 1、含义: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问题时用 同他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 比方。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 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两者 的词叫喻词 2、比喻的三要素:本体(甲)、喻体 (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
3、种类 (1)明喻: 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 如: 共产党像太阳。 注意: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 喻词。 如: 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 就会萎缩。 (2)暗喻 :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 体的方法。 如: 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 兵团的脑门心。
(十)反复 1、含义: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 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如加深读者印象 的目的。 2、种类: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 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如 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 灭亡。(鲁迅《纪念刘合珍君》) (2)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 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如 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 东西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 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纪念刘和珍君》)
(三)借喻与借代 两者都是用一个与本体有关系的代体来描写本 体。不同处是: 第一,构成基础不同:借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 是相似关系,两者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借代的 两个部分则是相关关系,不是两个事物,代体多为 本体的一个部分,或是本体的某个属性、特征。 第二,作用不同:借喻的价值在引导接受者去 联想,使表达形象性增强;借代则旨在突出事物的 特征,没有联想价值。 第三,转换结果不同:借喻能转换成明喻,借 代则无法转换。

修辞格简表

修辞格简表

光彩夺目的春天。
(拟人)
3.
。 (对偶)
4.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
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
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
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排比)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 6.我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
4.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使同一个词语、句子或某种 结构一再出现的修辞手法。 包括两类: (1)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 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 间隔在中间。 如:别人打球时,他在看书;别人逛街时,他在看书;别人睡觉了,他 在看书。 5.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 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手法。 如: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 在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区分比喻和拟人,要记住两点:比喻是以甲
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拟人是
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比
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可以出现也
可以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拟人的本体
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却不
一定会出现。
例1: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
洋淀的哨兵吧!
(比喻)
例3
例2: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C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
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

修辞格

修辞格

常见修辞格修辞格又称辞格、修辞方式,是为了提高修辞行为的效果而运用的组织语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映衬、拈连、仿拟等修辞格侧重语义变化,是追求语言形象上的创造的策略;对偶、排比、回环、顶真、反复等修辞格侧重语形的呼应变化,是追求语句组织上的创造的策略。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况不同类的另一事物或情境。

比喻是扩大话语的意义空间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运用比喻,可以用浅显的、具体的比喻深奥的、抽象的,也可以用抽象的、深奥的比喻具体的、浅显的。

被比的事物与作比的事物应该是不同类的,两者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相似点。

两者的距离越远,越能获得意外的效果。

比喻的基本类型是明喻,由此有衍化出暗喻、借喻、博喻、撇喻等。

(一)明喻明喻是最典型的比喻。

在结构方式上最为完整: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比喻词(“像”、“如”、“若”、“似的”、“好像”、“如同”、“仿佛”、“一样”等)都出现,有时还可以顺势写出两者的相似点;在语义关系上也最为显豁,一般不容易与其他修辞格混淆。

如果用A表示本体,用B表示喻体,那么明喻的基本格式是:A像B。

有时也有B像A。

例:①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朱自清《梅雨潭》)②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

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

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

(钱钟书《围城》)(二)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不出现的比喻。

常见的有利用判断关系构成“A是B”,利用修辞关系构成“A的B”,利用并列关系构成“A,B”等。

(1)“A是B”型。

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回答》)②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25种修辞手法大全

25种修辞手法大全

25种修辞手法大全一、比喻:比喻是一种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地描述出来的修辞手法,它把不易理解的内容或概念通过与另一个可以很容易理解的对象相比较,来表达出来的。

如:“生活就像一把沉重的军队,每个人都要勇敢地上前去参加战斗".二、对比:对比是把一件事物与另外一件事物相比较而提出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把不同的事物和思想互相比较,使其两者的特点更加清楚表现出来。

如:“安静是比喧嚣更可贵的精神财富,有时候闭上眼睛,能够摆脱世俗的纠缠,也能看到我们褪去了喧嚣后正在凝思的自己。

”三、设问:这是一种把一个疑问放在句首,然后再进行解释说明,来引发读者兴趣的修辞手法,如:“你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吗?学会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克服困难,这是实现优秀的第一步。

”四、夸张:夸张是在表达过程中,用超越常理的概念来艺术性地表达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主要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有强烈的感受。

如:“像是一股凌厉的风,它一头扎进了我的心,有如青年时代的激情薰衣草般地弥漫了整个空气。

”五、排比:排比是在一句话中把相同的结构重复几次,但是每次表达的意思都不同,来加强对某一话题的表达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自由使我们的思想拥抱挑战,自由使我们的斗志永恒,自由使我们的心灵思索,自由使我们的作品有情怀。

”六、拟人:这是把处于抽象状态的事物、道理和情感,用具体的事物、人物或动物去比拟,再以人的形象来表示的一种修辞方式,如:“失去希望的人,就像被囚禁了心灵的囚徒,他天真无邪的双眼憔悴地望着前方,心底充满着无限的迷茫和惆怅。

”七、反问:反问就是在句子中以反问的口气把问题提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人生何处不相逢?看到你的时候,我的心便抑制不住怦然跳动。

”八、排拟:排拟是在一条句子中,依次列出几个概念,以此来增强说话者说话的力度和引起读者的注意力的一种修辞方式,如:“追求真理,发现美好,发现生活的乐趣,竭力改变命运,共同分享大自然的宝藏,这是要去做的事情。

常见的修辞格

常见的修辞格

常见的修辞格一、比喻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比喻。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连接二者的词语叫“喻词”。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

比喻的作用: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一是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帮助我们深入理解。

有些说明道理的比喻也有使语言形象化的作用。

比喻主要有明喻、暗喻、借喻。

此外还有博喻和倒喻。

1、明喻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等喻词来连接。

例如: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喻词“一样、似的、一般、般”等有时单独放在喻体后面,有时与前面的“象、如”等结合成“象……似的”“如……一般”等格式。

例如:正是花一样的年龄。

2、暗喻暗喻又叫“隐喻”。

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连接。

例如:(1)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2)这里成了花的海洋。

3、借喻借喻根本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来,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例如:(1)乱石穿空,惊涛怕按,卷起千堆雪。

(2)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

但是,这其实是老实人自己讨苦吃。

例(1)用喻体“雪”来比喻浪花。

例(2)用喻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来比喻不彻底消灭敌人,反被敌人伤害了。

这两个例子都是只出现喻体,本体没有出现,也没有喻词。

这种比喻以喻体代替本体,有突出本体的某些特性的作用。

3、博喻,也叫复喻,即运用多个不同的喻体来说明或描写同一个本体。

博喻能充分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内涵,增强文章的气势。

例1: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现代汉语修辞】修辞格

【现代汉语修辞】修辞格

【现代汉语修辞】修辞格1、陈望道概括的"四类三十八格"分类标准:大体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甲类)材料上的辞格:譬喻、借代、映衬、摹状、双关、引用、仿拟、拈连、移就(乙类)意境上的辞格:比拟、讽喻、示现、呼告、夸张、倒反、婉转、避讳、设问、感叹(丙类)词语上的辞格:析字、藏词、飞白、镶嵌、复叠、节缩、省略、警策、折绕、转类、回文(丁类)章句上的辞格: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真、倒装、跳脱映衬反映:相反情况或观点集于同一事物。

例:无事忙、雅的这样俗、好聪明的糊涂法子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对衬:不同事物情况或观点相同。

例:一言为重百金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拈连: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语词依托上文顺势移用)移就:怒发上冲冠;醉鞍谁与共联翩(甲物性状移于乙物)倒反倒辞: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魔星(冤家、讨厌死了、恨)反语:英雄多故谋夫病相同:都是"口是心非",不同:后者有嘲弄讽刺的情感态度婉转: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

(排除法)最好还是去、不是顶好的。

(隐约法)避讳:填沟壑、山陵崩、那件东西、那玩艺飞白:明知其说错或写错,故意将错就错如实记录或援用。

有方音、口头禅、口吃、错音、错别字、语义错、语法错、逻辑错等。

作用一是存真,一是增趣。

小孩小孩你白(别)哭,前边有个小车屋。

清末李鸿章的一位亲戚,在科举应试是写道:"我是李中堂大人的亲妻",乞求照顾。

主考官将错就错,以毒攻毒批曰:"所以我不敢娶"。

"最近一段时间,谣言四起…"他照文件念过一句,便解释说:"最近一段时间,谣言四起,已经抓到三起了,同志们,要提高警惕!…"台下哄然大笑。

镶嵌镶字:虚字、数字嵌字:几个特定字嵌入词语或诗文中这个其容且易、冤哉枉也、既雅且静、一不做二不休、唠三叨四、千溪百川、接二连三吴歌《采莲》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

修辞格

修辞格
“这么多安全设备干吗”源顺修车厂林源顺说。
“它害得我很惨”福美加油站欧福美说。
“它令我很不舒服”敌对车行薛达盛说。 “太快了,我不喜欢”87岁的叶小倩说。
“邦迪创可贴”《朝韩峰会篇》,不仅给予人们情感 和视觉的震撼,而且更能引起受众的联想和满足。对于这 则获奖广告,权威媒介是这样评述的: 这确实是一幅经典之作。人物事件取材于真实的历 史。2000年夏季,朝韩峰会这个震惊世界的话题引起全球 关注,半个世纪的对峙终于握手言和。邦迪广告《朝韩峰 会篇》敏感地抓住这一真实的历史,把人们对和平的期盼, 通过“邦迪坚信没有愈合不了的伤口”的概念,倾注给品 牌。邦迪创可贴将“愈合伤口”这个简单的产品功能扩展 为“再深、再久的创伤也终会愈合”的产品理念,在消费 者心中引起共鸣。当然,广告也因为这个历史性事件与产 品的个性、功能、品牌理念的契合而打动了评委,获得了 国际大奖。
比喻的使用: (1)明代“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为新开张的商号写的对 联: “生意如春草,财源似水泉” “门前生意,如似夏天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好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2)台湾一家牛仔裤广告语: 犹如第二层皮肤 (3)你的第二个家。(纽约林肯饭店) (4)每一位新娘的秘密武器。(某化妆品)
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 当作乙事物来写,这种修辞格叫比拟。 人们长期传诵的一些古典诗词名句,就是运用了比 拟手法。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焕《凉州词二首》之一)诗人把《折杨柳》 曲调的羌笛之声人格化,巧妙地说它也在“怨杨柳”, 从而深刻地表现了玉门关外的荒寒,和边远征夫的离恨。 根据拟体的不同属性,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1 拟人是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它们人的思 想感情,声情笑貌,使它们人格化。表现形式: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例3: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 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
拟人的作用 (1)色彩鲜明; (2)描绘形象; (3)表意丰富。
运用原则
比拟的表达效果 主要是赋予感情,因 此使用比拟特别要注 意感情真切自然,用 语和谐,既要符合事 物本身的特点,又要 与人或事物的情况相 协调。
判断下列比拟是否恰当 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了,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子 宏儿。
八、反复
1、概念: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 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 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
2、反复的种类: (1) 例1: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
我的心。 例2: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 亡。
(2)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
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 禁官吏,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连年内战,空 前水灾,买儿救穷,砍头示众,密密杀戮, 严刑逼供, 他们不惊诧。在学生情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七、反问 (反诘)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 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1: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 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 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 例2: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2、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 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有的人 有的人
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作用: 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
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 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分类
1、反面对比
把一个事物相反两个方面加以对比。例: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欤?(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 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鲁迅《忽然想到》

八种常见的修辞格

八种常见的修辞格

(一)八种常见的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二)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

对比的基
本特点是相互“对立”。

对偶的基本特点是相互“对称”。

对偶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而对比
要求是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

(三)常用的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讽喻等。

(四)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二)首先要把写作手法与修辞手法区分开来!!!
描写、叙述、抒情、议论、说明等都是属于写作手法!
排比、比喻、拟人、通感、反问、设问、夸张、对偶、借代等都是属于修辞手法!
以上所举的例子都是常用的!
千万不要把写作手法与修辞手法混淆了哟~~~!!!!!(忠告!)
(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常见的修辞格

常见的修辞格

常见的修辞格修辞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方法或过程。

而修辞格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在形式上或意义上具有一定规律性的言语美学现象(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也就是说,汉语修辞格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手段或形式,来追求特定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结构形式。

为了让学生熟悉和区别各种常用修辞格,提高运用汉语言文字的综合素质水平,本短文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把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九年制教育)中所出现的常用修辞格作一简要介绍,供各位学生学习参考。

但要注意的是,在每个辞格中,所举例子多数没有作具体分析,希望各位同学在学习中注重理解,不要忽视这一分析认识过程。

在写作中,本文参阅了博友的相关文章,在此感谢!!一、比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相似点,便用彼事物去描述所要表现的此事物,这种修辞手法叫‘比喻’,俗称‘打比方’。

”(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在文章中,恰当运用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或道理形象化,通俗化。

最基本的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一)明喻明喻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一种比喻。

常见比喻词有“象”、“如”、“似”、“犹”、“若”等,且比喻词往往出现在本体和喻体中间,表明两者之间的比喻关系,其表现形式为“A象B”。

在并列的句式中,有时省略比喻词。

①“渐”的本质是时间。

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

(明喻)(丰子恺《渐》)②风声涛声之于寂静,正如风之于空气,涛之于海水,是一是二。

(明喻)(钱钟书《一个偏见》)③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明喻)(达•芬奇)(二)暗喻暗喻也称“隐喻”,是喻体和本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一般不出现的一种比喻,常见的表现形式有“A是B”、“A的B”、“AB”、“A-B”等。

①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

(暗喻A是B)(贾平凹《秦腔》)②散文虽“散”而不乱,全靠思想把那一切材料统一起来,用一根思想的线串起生活的珍珠,珍珠才不会乱滚,这才成其为整齐的珠串。

最常见的几种修辞格

最常见的几种修辞格

最常见的几种修辞格1. 明喻(Simile)明喻是一种最简单、最常见的修辞方法,是以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其基本格式是“A像B”,常用的比喻词有as, like, as if, as though等。

例如:●He jumped back as if he had been stung, and the blood rushed into his wrinkled face.(他往后一跳,好像被什么东西叮了一下似的,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顿时涨得通红。

) 在《品尝家》一文中老人对“我”的慷慨施舍的反应如同被蜜蜂叮过一样,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处境凄凉内心却极度敏感的可怜老人的形象。

●The cheque fluttered to the floor like a bird with a broken wing.(支票跌落到地上,像一只断了翅膀的小鸟。

)《礼物》一文中,老太太喜迎八十大寿,大女儿不来庆祝,只寄来一张支票。

作者把这张支票比作断了翅膀的小鸟,形象地表达出此刻老太太希望破灭,极度伤心的心情。

2. 暗喻(Metaphor)暗喻也是一种比喻,但不用比喻词,因此被称作缩减了的明喻(a compressed simile)。

它直接把一种事物名称用在另一事物上,从而更生动、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例如:●What will parents do without the electronic baby-sitter?(如果没有这位电子保姆,父母该怎么办呢?)形象地说明了电视机的保姆功用。

●... while most of us are only too ready to apply to others the cold wind of criticism, we are somehow reluctant to give our fellows the warm sunshine of praise.(……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太容易给别人批评的冷风,而不愿意给自己的同伴赞扬的阳光。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语言文字运用:常见的九种修辞格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语言文字运用:常见的九种修辞格

一、说出下面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格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⑵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⑶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⑷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⑸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⑻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⑼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二、必备知识梳理1.比喻⑴即打比方,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⑵一般分类:明喻、暗喻、借喻。

⑶两种特殊的比喻:博喻:连续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描述。

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通感: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将听觉、嗅觉、味觉等不同感觉相互沟通、交错起来写。

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⑷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

②化深为浅,通俗易懂。

③表达感情。

2.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拟人是把物当人写。

拟物是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运用比拟修辞,往往带有比较鲜明的情感色彩。

如:校园真美,花儿笑,草儿闹,柳条在拥抱。

眼前是瀑布嘶鸣,身后是张牙舞爪的敌人,他已经陷入绝地。

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

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

如:7T88这几天请假,语文课请董老师代上。

4.夸张⑴大或小:①他的心比天大,比海宽。

②他的心只有针眼那么大。

⑵快或慢: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④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⑶前或后:⑤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⑥和他喝什么酒?他酒杯没碰到嘴唇,脸就红了!5.对偶⑴概念: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常用的修辞格【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各种修辞格式的特点和长处,明白在何种场合该选用何种修辞格式,了解修辞格的连用和兼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双关、反语、仿词、婉曲等常用修辞格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借喻和借代的区分;排比喻层递的区分;对比与陪衬的区分。

【教学时数】8课时。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

修辞格在修辞学中最为引人注目,但是以为修辞格就是修辞学,那只是一种误解。

其实修辞格不过是修辞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已,它只是语言修饰描摹的一些特殊方法,这些方法是人们长期以来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产生的,今后,还将继续为增强汉语的表达效果而发挥作用。

从它与其他修辞手段的联系来看,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修辞方法,而且新的修辞格还在不断产生,值得进一步去发掘、整理。

修辞格既是修辞的一种特殊方法,这种方法又有着结构上的特点,因此,修辞格往往被人理解为一种程式,以为只要掌握这些不同的程式,就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程式总是比较固定的,而程式的运用却是千变万化的。

比喻的程式很容易掌握,但要寻找一个好的比喻却像寻找一颗红宝石那么难。

修辞格在修辞学中的意义,并非只在于它对增强表达效果提供了一些程式,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程式为基础,可以不断地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中国修辞学著作所列修辞格往往多寡不一,修辞格的名目,也有名同实异或名异实同的;修辞格如何划分大类,至今多有分歧。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所列举的修辞格及其分类,较有代表性,一般修辞学的论著大多在这个基础上增减变异。

《修辞学发凡》列举了38种辞格, 即(甲类)材料上的辞格:比喻、借代、映衬、摹状、双关、引用、仿拟、拈连、移就,共9 种;(乙类)意境上的辞格:比拟、讽喻、示现、呼告、铺张、倒反、婉曲、讳饰、设问、感叹,共10种;(丙类)词语上的辞格:析字、藏词、飞白、镶嵌、复叠、节缩、省略、警策、折绕、转品、回文,共11种;(丁类)章句上的辞格: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针、倒装、跳脱,共8种。

每一种修辞格有它自己的特点,如借代不同于比喻,排比不同于对偶,但修辞格之间又有共同之处,因此可以归成大类。

另外,张弓先生有描绘类、布置类、表达类的三分法,王希杰先生有均衡、变化、侧重、联系的四分法,也有将辞格分为形象类、强调类、气势类、含蓄类的。

划分大类的方法虽有好多种,但主要的依据不外乎语言结构和修辞作用(表达功能)两种。

修辞格既是根据表达效果建立的,表达功能自然更值得重视。

本节试将常用的修辞格依据其主要表达功能和突出的修辞效果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修辞效果生动形象的辞格四种,它们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第二类,修辞效果鲜明突出的辞格八种,它们是对偶、对比、衬托、排比、层递、反复、设问、反问;第三类,修辞效果含蓄幽默的辞格十种,它们是双关、反语、拈连、仿词、移就、通感、顶针、回环、婉曲、引用。

这样分类是就其最突出的修辞效果而言的,毋庸讳言,三大类之间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错综联系:有些形象生动的辞格也不乏幽默(如借代、夸张),而含蓄幽默的辞格中也不乏形象生动者(如双关、通感),同时,形象生动、含蓄幽默,自然也就会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

但就总体而言,三大类的修辞效果确实是各有侧重的。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二十二种常用的辞格中,有一部分是世界上各种语言都有的修辞手段,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辞格是汉语所独具的,如:对偶、拈连、仿词、顶针、回环等,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汉语修辞格的某些特点同汉民族的语言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修辞效果生动形象的几种辞格(一)比喻比喻,俗称打比方。

它是在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时,根据联想,用跟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比喻中,被描绘或说明的对象叫本体,用来描绘或说明的事物或道理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

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必须具备这样两个条件:第一,它们必须是有着质的差别的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第二,它们之间有某种相似点。

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试比较下列各例: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③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④成绩都不错,特别是那几门基础课还得了高分,像现代汉语和文学理论等。

例①本体是出水很高的叶子,喻体是亭亭的舞女的裙,它们属于性质不同的事物,它们在形态上有着相似点,叶子出水很高跟舞女盘旋起舞时那婆娑的裙子相似。

这是比喻。

例②虽有相似点,即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但相比的都是眼睛,一是指“他”的眼睛,一是指的“他的父亲”的眼睛,没有质的差别,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一个条件,不能构成比喻,仅仅是比较。

例③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例④中的“基础课”包括现代汉语和文学理论等,既不是不同事物,也不存在相似点,不能构成比喻关系,其目的不在于打比方,而在于举例。

比喻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一般的事物形象化,从而获得较好的表达效果。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1.明喻 明喻是明确地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是十分明显的比喻。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常用的比喻词有:用在喻体之前的“像”“好像”“好比”“如”“如同”“犹如”“有如”等一类动词和用在喻体之后的“似的”“一样”“般”“一般”等一类比况助词,有时这两类比喻词也可以搭配使用构成“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格式。

这些词语表示比况关系时,人们一见就知道是比喻。

例如:⑤大家注视着陈伊玲: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

⑥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⑦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像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

例⑤把“陈伊玲”比作“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例⑥把天山“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比作“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例⑦把“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比作“等待检阅的队伍”,这三例都使用了表示明喻的比喻词。

2.暗喻 暗喻又叫隐喻,是直接把本体说成是喻体的比喻。

本体要出现,喻体也要出现,它们之间的比喻关系暗藏在对本体的判断中,或本体的变化中,或其他关系中。

本体和喻体之间可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于”“算作”等动词作为比喻词,也可不用。

例如:⑧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⑨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海洋。

⑩祖国,我的母亲!(11)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12)战士们守卫着南海的明珠西沙群岛。

例⑧把“黄河”比作“我们民族的摇篮”,例⑨把“东西长安街”比作“喧腾的海洋” ,例⑩把“祖国”比作“母亲”,(11)把“思想感情”比作“潮水”,(12)把“西沙群岛” 比作“明珠”,这些比喻关系不像明喻那样一目了然,是暗藏在句中的。

其中,前两例用了比喻词“是”、“成了”,后三例不用比喻词。

不用比喻词时,喻体可以在后(如例⑩(11)),也可以在前(如例12);本体和喻体之间可以有停顿(如例⑩),也可以无停顿(如例 11、12)。

3.借喻 借喻是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

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如: (13)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的人爱他,有的人恨他。

(14)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个大疙瘩。

(15)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例(13)用“马蜂窝”比喻不好招惹的人和事,例(14)用“大疙瘩”比喻怨气,例(15)用“三座大山”比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明喻、暗喻、借喻,是比喻的三种基本类型,由于使用形式的变换,人们又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一步分类,就有了各具特色的下属类型(“缩喻”“回喻”请参见《现代汉语习题解答和教学说明》第673页)。

如:(16)雨是最常见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17)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18)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这一类比喻,一个本体连用几个喻体去作比,叫博喻。

例(16)用了比喻词“像”,格式为“甲像乙,像丙,像丁……”应当属于明喻。

例(17)和例(18)用了比喻词“是”,格式为“甲是乙,是丙,是丁……”的格式,则应当属于暗喻。

(19)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一类比喻的格式是“本体喻体”或“喻体本体”,本体与喻体的结构关系是复指关系,叫等喻。

(20)灿烂的阳光下盛开的百花就是您的笑容,巨大的汽锤起落的铿锵就是您的声音,解放军前进的队列就是您的步伐,葱郁耸立的名山就是您的身影。

(21)正如用12音律可以做出无数回肠荡气的交响乐,26个拉丁字母可以构成无数单词,组成丰富的语言,蛋白质是由20个“氨基酸”通过不同种类的排列组成的。

这一类比喻的格式是“喻体像(是)本体”或“正如喻体一样,本体也是这样”,把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叫倒喻。

(22)对,宋寨主轻轻咳嗽一声,比我马二栓打个炸雷还响。

(23)我们四川人还有的用牛粪作燃料,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这类比喻的格式是“本体胜过(或不如)喻体”,把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加似比较,强化本体的特征,叫强喻。

(24)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是园中的腊梅,小兴安岭就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蕊。

这类比喻的喻体后一个由前一个引出,一层套一层,叫套喻。

(25)“得啦,我决不要把你们变成红焖牛肉。

你们不必变成红焖牛肉。

”上面那个长官带笑说。

这类比喻的格式是“本体不是(不变成、不成为)喻体”,强调本体和喻体的相异点,叫反喻。

比喻的构成条件之一是相似点,这里强调相异点,为什么还是比喻呢?因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是它们相异点的前提,也是反喻赖以存在的依据。

比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得恰当可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上述各例都比直接描述、说明更便于为人们接受。

又如:说“骄阳似火”、“好风如水”,虽已有“骄”修饰“阳”,有“好”修饰“风”,却待有了“似火”“如水”,才把“骄阳”、“好风” 给人的感觉具体而形象地描摹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