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自强不息之文化

合集下载

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陈来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对于我们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今天,我们重新研究学习这些精神,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崇德尚义儒家文化重视人的德性品格,重视德性的培养和人格的提升。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把对真理和道德的追求看得比生死还重要。

孔子说“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而取义”,都是认为对道德信念的坚持不受物质条件影响。

儒家的这种思想在社会上造成了崇德尚义的气氛。

这种精神追求,通过古代的文明规范体系“礼”,形成了中华“礼义之邦”的社会风尚。

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鼓舞人们追求坚定独立的人格尊严,不被任何财富所腐化,不受任何外力所威胁,为那些捍卫正义和美好生活的人们提供了精神激励和支持。

在这样的精神影响下,儒家一贯强调明辨义利,主张明理节欲,在价值评价上对坚持道德理想追求的人进行褒扬,对追求个人私欲的人加以贬斥,人的“美德”和修养始终受到重视。

在中华文化的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以重视礼义廉耻、奉行仁孝忠公诚信为核心的传统美德体系。

在这种道德取向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德性品格,重视自觉修养和意志锻炼,同时在政治上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注重用道德礼俗实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反对以刑罚暴力管理社会;对外则强调“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

这些都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道德文明的特色。

群体优先在中国传统的人文文化中,重视人但不是强调个人,而是重视人伦。

中国传统文化总是把人作为一定的伦理关系中的人、在一定的伦理关系中负有伦理责任的人,从而使个人的德性和价值实现紧密地与他和他人的关系相联结。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所代表的政治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和忠孝仁爱信义的德性品格相互配合与对应。

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伦关系的美满。

小学生儒家教育心得体会(3篇)

小学生儒家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我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了儒家教育的魅力。

儒家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瑰宝。

在学习儒家教育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儒家教育注重品德教育儒家教育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在学习儒家教育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守信、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这些品德修养,使我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1.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人际交往的基石。

在学习儒家教育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要言行一致,做到言行合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做到诚实守信,不欺骗他人,不抄袭作业,不偷窃。

2. 孝顺父母: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儒家教育告诉我们,要尊敬父母,关心父母的生活,尽孝道。

在我心中,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要尽我所能去孝顺他们。

3. 尊敬师长:尊敬师长是儒家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尊重老师的教诲,听从老师的指导,做到尊师重道。

在课堂上,我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努力学习,以报答老师的辛勤付出。

4. 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儒家教育的核心理念。

我们要关心身边的人,帮助他人,让世界充满温暖。

在日常生活中,我关心同学,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他人送去关爱。

二、儒家教育强调勤奋好学儒家教育认为,学习是人生的第一要务。

在学习儒家教育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勤奋好学的体会:1.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

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提前了解课堂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课堂听讲:课堂上,我们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思考。

这样,我们才能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3. 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及时复习,查漏补缺,使知识更加牢固。

4. 勤奋刻苦: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有毅力,不怕困难,勇于面对挑战。

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儒家教育强调礼仪之道儒家教育认为,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准则,是做人的基本素养。

论儒家的自强人格及其培养

论儒家的自强人格及其培养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15 2 230~233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论儒家的自强人格及其培养*
郑剑虹 1 2 黄希庭 2
1 湛江师范学院心理系 湛江 524048
2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重庆 400715
摘 要 从心理学角度看 儒学主要体现了一种自强的人格心理学思想 仁爱人格 弘毅人格和革新人格 是儒家自强人格的主要内容 其终极目标则是养成健全人格 儒家的自强人格既具有个人取向 也具有社 会取向 它以个人取向为基础和出发点 以社会取向为最终目标 从个人取向逐渐扩展至社会取向 实践 学习 克服偏私 正确处理理情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培养儒家自强人格的 4 个主要途径 关键词 儒家 自强人格 心理学思想 个人取向 社会取向 分类号 B848
修身问题 认为修身的目标是达到 勤励不息自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的人生追求 铸 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自强人格 2.1 格物致知 一种实践学习
大学 中对 格物致知 的解释原本是没有 的 后朱熹访照二程的意思进行了补文 格物致 知 在南宋以后成了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朱熹认为 格物 就是 穷尽事物之理 致知 是指 推极吾之知识 亦即通过对事物的认识 研究而获得知识 格物致知 的过程是一个由近 而远 由浅入深 由粗到精的逐渐积累而达贯通的 过程[9] 它主要是一种实践学习的过程 而非从书 本到书本的间接学习过程 朱熹认为这种实践学习 是要持之以恒 付出极大努力的 即要 至于用 力之久 的 此外 他在解释 明德 时 提到要
不息的奋斗过程 这也是孟子所谓的 天将降大任
于斯人 所要经历的 明代大儒吕坤认为 懒生疏
谨自勤 因此圣贤都是 勤励不息自强 呻吟
语 修身 这些都体现了仁者所应具备的意志坚

浅析儒家文化中的民族文化教育理念

浅析儒家文化中的民族文化教育理念

浅析儒家文化中的民族文化教育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其中儒家文化的发展及演变是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主线。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一般道德观念形成的历史依据。

高扬生命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从关注客观世界到越来越多地关注人自身,是人类发展的规律和必然。

当代民族文化教育也应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这种实践活动的终极目标。

儒家文化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和终极关怀,在生与死的问题上,以强烈的生命意识来通透死亡意识。

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在孔子看来,生命的历史绵延,并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延续。

生命同时又是一种广义的文化生命。

在谈到孝的内涵时,孔子指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在此,“道”便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理想,无改于父道,则是继承前代的文化理想,孔子以此规定孝,即意味着将生命之河的历史延伸,同时理解为文化生命的前后相承。

同时,儒家追求生命的不朽,主张必要时把生命奉献给仁义和群体利益,以生界定死,探讨了死亡的意义与价值。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春秋左传》);“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欧阳修全集?居士集》);“死有重于泰山,生以理全者也;生有轻于鸿毛,死与义合者也”(《隋书?诚节列传》)。

今天我们倡导儒家的人生观,有助于人们高扬生命意识,拓宽精神空间,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强调社会整体利益至上,倡导见利思义,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

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告诉我们:不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形态里,要维系社会的安定、繁荣和进步,都必须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这就需要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

如何评价传统文化对现代中国人的影响

如何评价传统文化对现代中国人的影响

1.中国传统文化之自强不息的精神要知道中国文化的主流精神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它的优越性首先表现在对其它文化的开放性上,即包容性。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生作用的一个基本的前提。

然而这种开放性是强调个人对社会国家具有参与感。

这种参与感的特点是重在参与的实践过程本身,而不是过分看重当下的功利性的结果。

据说孔子是个极力提倡有为并身体力行的西想家。

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们能够暂时忍受艰难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这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还是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文化动力。

2.中国传统文化之人本主义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围绕着人的,人是世间上一切事物的根本,天地之间人为先。

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人本主义精神是一种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的精神。

说到以民为本,我们不难联想到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这是不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现代化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呢?至于重人伦远鬼神则体现在人与神之间,坚持以人为本位,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

同时儒家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更是将其目光投注到现世的人的生活与生命,而反对以鬼神为本。

这样才有利于现代中国人科学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还有如何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呢?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不在于个人物质欲望的满足,也不着眼于个人精神的愉悦,而是从个人与对象(家族、宗教、国家)的关系上来肯定个体心性的完善。

也就是希望生活因为有道德心性的良好自制而井然有序,社会也因这些具有良好心性的楷模而变得纯朴和谐,彬彬有礼。

我想这些对于现代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帮助。

3.中国传统文化之天人合一精神天人合一缘起于人与自然的原始亲和关系,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自然无为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认识人与自然的差别并进行合理的调节,考虑和尊重人的价值,并使人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自强不息”德目要义讲解

“自强不息”德目要义讲解

“自强不息”德目要义讲解王为民内蒙古翁牛特旗中华美德教育课题组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沧桑而不衰,倍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就是因为我们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复兴中华民族的宏伟大业,我们仍然面临许多艰难险阻,面对许多严峻的挑战,因此,青少年必须继承、弘扬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奋斗不息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

一、理解“自强不息”德目的内涵自强不息,就是自我奋发、积极进取,改革图新、勇往直前,永不停息。

这一德目语出《易经·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天上的日月星辰不分昼夜地运转,永无休止,任何外力都不能阻挡和改变它的运行。

人应该效法天地运行表现出来的刚健性格,奋发图强,不畏艰难,奋斗不息。

这句话从天体运行规律推及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之道,精辟地概括了《易经》“天人合一”的精神实质,准确地揭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是一种综合性多维度的人格特征。

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文化典籍对自强人格的构成有很深很多的研究和表述,用现代话语归纳起来,自强不息人格要素大致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志存高远,内修外治。

“四书”中《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人生追求的“三纲八目”——“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前者“三纲”是说,人的一生应该充分展现自己的善性,积极为民众做好事,使人生价值达到极致。

后者“八目”是说,人要在人与事的关系上,不断地学习,认识事物丰富知识;在情与理的关系上,要端正心思,用理智调控情感和欲望;在人际交往上,要加强修身,克服个人偏私偏见,与人和谐相处;这样,就可以治理好家庭,进而治理好国家,最后做到能平治天下。

“八纲”前五项为“内修”——个人的德、能修养目标,后三项为“外治”——个人的社会作为志向。

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冯友余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读的时间相对较短,内容要点八个字——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有人说是儒家学说,核心内容为“仁义礼智信”,有人说是道家学说,核心内容是道法自然,在谦退中追求逍遥人生,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法家、墨家、纵横家或者把诸子百家融汇而成的杂家,甚至还有人说是琴棋书画!我们不能说各家学说和观点,琴棋书画等不是中华传统文化,这些都属于中华文化,但不能说中华文化就是这些学说、观点,比如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人,但不能说人是某某。

所以,这些说法就好比达摩祖师传道完毕,只履西归前,考察弟子们得法情况的情形一样,每一种答法都最多是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皮、肉、骨,却没有抓住根本,理解中华文化的真髓。

当年达摩祖师像佛祖释迦牟尼一样放弃王位,出家修学佛道,道成后看中国有大乘气象,于是来到中国弘扬佛法。

传道完毕后,他故意吃下别人放了毒药的食物,示现肉体生命的化灭死亡。

但在埋葬达摩祖师后,有出使异域他邦的使臣看到达摩祖师在沙漠中用禅杖挂着一只鞋往西方行去,并告诉使臣国内发生的一些大事。

使臣回国后发现国内情形正如达摩祖师所说。

但说起看到达摩祖师并与之交谈的事,大家都十分惊奇,后来皇帝下诏开启下葬达摩祖师之塔,棺内果然没有遗体,只有一只僧鞋!这就是达摩祖师只履西归的故事。

据说,达摩祖师传法完毕,西归之前,曾专门考察门下弟子在他教导下领悟佛法的情况,几个弟子分别陈说自己对达摩祖师所传佛法的理解,达摩祖师分别评价他们说——“你得到我的皮毛了”“你得到我的肉了”“你得到我的骨了”,只有神光(也就是禅宗二祖慧可)报告时,只是作礼叩拜,然后依然站回原位,并未说话。

但达摩祖师却说:“你得到我的真髓了”。

那么中华传统文化的真髓是什么呢?就是刚才开头我们说的八个字——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用现代语言来表述,非常简单,厚德载物,即包容;自强不息,即进取,就是包容、进取。

因为包容,所以什么文化进入中国,都无损于中华文化而最后融入中华文化成为其一部分。

论语《自强不息-论语》原文及解读

论语《自强不息-论语》原文及解读

论语《自强不息-论语》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自强不息-论语》原文及解读【导语】:[四十四]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自强不息的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自强不息的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文化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形成了自立、自尊、自强、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坚韧不拔、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大学生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绚烂多彩的文化。

孔子、老子等先哲们对人们的道德追求、道德价值、道德行为标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精辟的论述,其中许多思想对我们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当然其中也有封建思想的糟粕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努力向上、朝气蓬勃的顽强生命力,反应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开拓与进取精神。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多元文化、网络文化等,使一些青年大学生的行为与道德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荡,怎样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值得我们思考。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1.1 自我意识强烈、人际关系淡漠首先现代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人数增多,缺乏和同龄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生活和相处经验。

很多同学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过集体生活,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自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人生追求,如果不懂相互理解和谦让很可能会在同学间产生人际关系的各种问题,导致人际关系的淡漠甚至是冲突。

其次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会凭借其经济发展优势,利用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使我国青年大学生在文化选择、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发生变化。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都是正确的,但仍不排除少数大学生有以个人为中心,崇尚自我,集体观念淡薄等现象。

有少数学生价值取向上的功利性日益明显,物质的需求日趋强烈,甚至会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勾心斗角。

1.2 良好心理素质的丢失、缺乏对挫折的承受力大学生是未来社会起脊梁作用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未来。

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活动示例
自强不息人物故事。 1.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 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 为了消弭兄嫂旳矛盾,面对屡次羞辱,隐忍不发,伴随大嫂 旳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 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本地传为美谈。终有 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讲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 就了一番霸业。
•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少不为不成。 • ——荀子
• 2.有关自强不息旳古诗词句 • • 慷慨丈夫志,能够耀锋芒。
• ——〔唐〕孟郊 •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
• ——〔元〕万松老人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龟虽寿》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郑板桥《竹石》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下面旳活动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老式美德展开。小 组合作,完毕背面旳活动和任务。
பைடு நூலகம்
活动一: 认识“自强不息”旳内涵
活动指导
1.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和名言、格 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对于自强不息精神旳论述,结合搜 集旳材料和教材上旳材料,讨论交流:怎样了解自强不息旳 精神?怎样才干做到自强不息。
君子自强不息
活动目的
1.认识“自强不息”旳内涵。 2.培养演讲旳能力和团队协作旳能力。 3.了解古今自强不息旳人物事例,学习人物自强不息旳精神 品质。
活动任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 运营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事,也应该像天道那样, 刚毅坚卓,努力奋进。这是儒家所提倡旳一种理想人格,是 我国老式文化旳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旳精神源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09-14 08:07:00 ] 作者:程嘉宏编辑:studa090420论文关键词: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

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

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

是人道的启蒙者。

他的思想博大精深。

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

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

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

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

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

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

2l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

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

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

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

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自强不息斗争精神的儒家传统

自强不息斗争精神的儒家传统

自强不息斗争精神的儒家传统
自强不息在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儒家思想认为,人类天生就带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但也存在消极的情绪和行为。

因此,自强不息成为了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价值观,它提倡人们要不断努力、奋发向前,克服困难,追求自我完善和成长。

在儒家思想中,自强不息表现为一个人不断努力、积极进取的精神,它强调个人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

自强不息意味着个人要不断自我超越和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更高的目标。

自强不息在儒家思想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被用于教育、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在教育方面,自强不息被用于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更高的目标。

在政治方面,自强不息被用于激励政府官员为人民谋利益,不断自我超越和进步。

在军事方面,自强不息被用于激励士兵勇往直前,不断战斗,争取胜利。

在文化方面,自强不息被用于鼓励文化人士创作优秀的作品,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自强不息在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提倡人们不断努力、奋发向前,克服困难,追求自我完善和成长。

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君子自强不息》

《君子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迈向成功
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的运行刚健 不辍,君子应当像天那样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自觉努 力向上,为选定的目标去奋斗,永不松懈。现在,我们有了共 同的愿景,就是“志存高远、修身储能、自强不息、追求卓 越”,这告诉我们,人首先要有志向,可是,我们一旦确定人 生志向后,将怎么办呢?就要排除一切障碍,毫不气馁、毫不 退缩的为立下的志向而努力。只有自强不息者,才能到达成功 的顶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作为一个士人,一个 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 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 重大,道路遥远。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论语·宪问》
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 恨别人,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 理,获得人生的真谛。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第一部作 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 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国作家杰克。伦 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 不得不去干苦力。 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 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丹麦著 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 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 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整的路途,只有 不畏劳苦沿着峻峭山路攀爬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这形象地告知了我们,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就必需努力 奋斗,自强不息。
当我们仰慕他人的时候,请永远牢记,我们不能只看见 他人的成功,而要学习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只要有了自强 不息的精神,相信我们也会傲立于世,做顶天立地的人。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 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精选最新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精选最新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文化的影响1.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

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2.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3.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对东亚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

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

在韩国,信奉各种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伦理道德上却以儒家为主。

在西方文明侵入韩国社会后,各种社会问题有所增加,但是韩国政府以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作为维护社会的稳定的制约力量,在教育中深化儒家思想。

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儒家经典不仅是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在东亚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

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朝鲜,早在公元1世纪初,就有一些人能背诵《诗经》和《春秋》等儒家典籍,这说明儒学早已传入朝鲜。

三国时期,统治阶级非常重视儒学,把它视为维护秩序、加强王权的思想武器,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引进和推广。

高句丽于372年设立太学,传授儒家学说。

百济于4世纪建立儒学教育制度。

儒学在新罗传播,大约在6世纪。

新罗统一后,进一步发展儒学教育,在中央设立国学,置博士、助教,招收贵族子弟传授儒家经典。

为了推动学习儒学的热潮,国王甚至亲"幸国学听讲"。

与此同时,还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其中一些人考中状元,出现了一些著名儒学者,如强首、薛聪、金大向、金云卿、金可纪、崔致远等。

高丽王朝建立后,在首都开城设立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在地方十二州设立乡校,广泛推行儒学教育。

958年,高丽开始举行科举,把儒家经典列为主要考试科目,从而推动了儒学迅速发展,并且出现了私学(私塾)。

探寻中国文化中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

探寻中国文化中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

探寻中国文化中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自古以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精神之一。

这一精神内涵丰富,既包含对坚毅刚强、积极进取的品质的赞美,也蕴含着对个体不断奋发向上、自我完善的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被视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人民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所展现的勇敢和坚韧。

这一精神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紧密相连,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心志和气质,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探寻“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理解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深刻体现了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念。

首先,它强调坚定的意志和勇敢的行动,提倡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品质。

这与中国传统的“君子养心安而勇,养气安而危”的思想相契合,强调内心的稳定与外在的果敢并重,体现了一种平衡的处世态度。

另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也体现了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被视为至高目标,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不断自我奋斗,提升个人素养与能力,从而为家庭、社会及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古代文人和武侠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塑造成“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典范。

文人如屈原、李白等通过他们的诗词表达了对理想和真理的追求,展现了不畏艰险、敢于直面挑战的精神风貌。

而武侠形象如岳飞、关羽等则在江湖中展现出义薄云天、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保家卫国、仗义执言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是一种人格修养的追求,也是一种社会道德的标杆。

它激励着每个个体积极向上地奋斗,同时也为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动力和活力。

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对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进步的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资料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资料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资料
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观念,它表明了自强不息才能达到真正的成就,并且能为社会作出贡献,成为一个更为优秀的社会成员。

自强自立、不断地进取与发展是人生奋斗的重要行动指南,犹如一幅壮美的画卷,展现出人生的多彩和光辉。

自强不息的内涵
自强不息是一种自我努力和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

它不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是一种坚韧不拔的品质,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自强不息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切实的实践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才能进步,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自强不息的意义
自强不息意味着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素质,拓宽知识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自强不息是建立在自我修炼和自我完善的基础上的,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品格和人生态度,才能走向成功和幸福。

自强不息的方法
1.切实增强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充满自信,才能有把握认真面对人生的挑战和机遇。

2.加强学习。

学习是不断进步和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建立自信和实现人生目标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提高工作能力。

工作是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只有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有更大的发挥。

4.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时,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把它们视为自我完善的机会,不断地提高自我修炼和思维能力。

结语
自强不息应该成为每个人的人生使命,它是我们不断前进、不断进取的基石,也是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必经之路。

我们要以自强不息为口号,持之以恒地努力,使自己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君子自强不息

君子自强不息
学校将组织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 讲比赛,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确定演讲主题 请你从下列演讲主题中选择一 个作为你将参加演讲比赛的主题,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不可知难而退
不可见利忘义
凡事当做则做
须坚韧强毅
须不屈不挠
任务二:组建演讲团队
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分别组建话题组。小组内成 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交流分享,完成演讲稿的撰写。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 ——曹操《龟虽寿》
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1.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搜集 和讲述他们的故事,可以让大家获得教益。到 图书馆查阅书报或借助网络,搜集相关故事, 举办一场故事会。还可以将故事打印或抄写下 来,张贴在教室里,大家交流讨论。
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 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 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 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
任务三:开展演讲活动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组进行演讲;另推荐一 些老师、同学作为评委,组成评委会。语文课代表负责组 织活动,比如确定演讲顺序,邀请主持人等。最后,根据 各组表现,分别评出“最佳演讲稿”“最佳演讲者”等奖 项。
自强不息”从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就能找到烙印, “奋斗抗争”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积 极进取”成为儒家经典文化的内涵阐释,“坚韧刚毅” 体现中国文人的精神风骨。“自强不息”在神话传说、 经典著作、古典诗文中随处可见,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 中华儿女,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根基。
以提纲为主进行采访,内容紧扣“自强不息”这 一主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补充新问题,灵活提问。
(3)撰写采访稿 整理采访素材和笔记,根据要求撰写采访稿。 采访稿要紧扣主题,内容充实,形式上尽量做到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儒家自强不息之文化
摘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直是儒家思想中能激励人的核心思想,我们要传承儒家自强不息的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之学、兼容之学、经世致用之学。

而其中的儒家自强思想不仅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只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它必定对促进中国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成功,需要无尽的艰辛和等待,所以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唯有自强不息,才能用毅力和睿智去实现奋斗一生的梦想。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在古代儒家的思想中,这里所表现出的“天”,不是荀子那种绝对外在自然的“天”,也不是孟子内在主宰的“天”。

它是外在的,却又具有道德品格和感情色彩的。

它似乎接近孟子,但是又并不是孟子那样从个体内在的心性先验道德论出发,而是以荀子那种广阔的人类外在活动与自然发展过程出发。

《易传》在设计整个人类历史、宇宙事物起源、演变和发展的观点上更接近荀子,而不是孟子。

整体的精神表现仍然是荀子荀学的。

在儒家思想中,人们认为生命是有限的,生命也是宝贵的,但与此同时生命又是充满坎坷和艰辛的。

儒家学派的人认为,君子应该要有一往无前的气概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人生路漫漫,路途是坎坷还是
平坦,这些对于我们凡夫俗子来说都是未知数,不同的人选择用不同的方法来面对未知的事物:有的人选择全力以赴的挑战,不管前面是机遇、危机还是压力,一一化解,自强不息,用生命描绘奋斗的轨迹,永远满来为人生画上成功的句号;有的认为外界事物所逼,半推半就中应付挑战,结果事倍功半,苦不堪言;有的人选择了逃避,想法设法逃避一切未知事物,殊不知人生路上必有挑战,即使你逃避了这次,也会有另一个挑战再次与你相遇,总有一次你会没有逃避的机会,所以为什么我们不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去面对人生的每一次挑战呢?
儒家强调“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倡导“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个人健康人格,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人生最高道德标准,从而打造了全民族的强健精神支柱和充满浩然正气的民族性格,完整地构建了全民族的道德体系,加上儒家“德治爱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仍渗透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一直是中华民族在人文理想方面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政治上,儒家学派的学者,一直提倡“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道理,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干预这个社会,介入国家政治生活,并借助君主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曾子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成为整个儒家学派的共识,所以儒家学派的人都有“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的想法,他们都有共同的出世思想,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修身养性,扩大自己的影响,进而促使自己所处的社会成为真正具有“仁义礼智信”的理想之国。

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

”坚强之毅力是实现“仁”所不可缺少的品质。

在孔子看来,人容易被外在的各种诱惑和自身的欲望所左右而做不到坚持自己的志向。

因此,无欲则刚。

儒家讲的“自强”,就是“反求诸己”,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兢兢业业,持之以恒。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儒家理想人格所提倡的自强精神的深刻写照;除此之外孔子的弟子曾子曾说过“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周易大传》提出“刚健”、“自强不息”的生活准则。

《大有·椽传》云“大有,柔则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

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系辞下砖》又论健云“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横溢易知险。

”这就是说,天下之至健在于能知险而克服之以达到恒易。

所谓自强,含有克服艰险而不断前进之意。

儒家重视“不息”,《中庸》云“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

“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儒家强调不懈的努力,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古代哲学中,与刚健自强有密切联系的是关于独立意志,独立人格和为坚持原则可以牺牲个人生命的思想。

孔子肯定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意志,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又赞扬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即赞扬了他们独立的人格。

孔子更认为,为了使行仁德可以牺牲个人的生命,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孟子进而提出“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这里的“所欲有甚于生者”即义,其中包括人格的尊严。

他举例说:“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导致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不受嗟来之食,即为了保持人格的尊严。

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这也是自强不息的要求。

中国儒学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其独特的人文优势,因为它不是完全封闭,绝对排他的思想文化体系。

对于异质文化的传入,儒学在保持其学统传承的同时,总是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的会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他在跨文化的沟通和理解中表现了特有的“尊德性而道学问”的理性态度。

因此,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这也是它能够流传至今的最大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中的“自强不息”一样具有深刻的现代意义。

人生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换难测。

如果你有天才,勤奋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命运掌握在那些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人手中。

推动世界进步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所以不管我们如何平庸,只要我们自强不息,就一定能改变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就能开拓出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

只要我们用最
专注的心去持之以恒,去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就一定能看到属于自己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理想之境界。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表现了他对“美政”思想的不懈追求;罗曼罗兰说:“生活这把犁,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挖掘出新的源泉,面对挫折失败和不幸,我们要坚忍……”,这表现了他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看法;泰戈尔说过:“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他也一样坚信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终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参考文献
[1]杨春梅主编.《儒家文化思想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3.1
[2]余敦康主编.儒家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中国与世界》.第3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12月
[3]中国文化书院讲演录委会编委会编.论中国传统文化.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
[4]贺麟主编.儒家思想新论.正中书局(重庆),1948年
[5]蔡仁厚主编.新儒家的精神方向.台北学生书局,1982年
[6]黄俊杰主编.儒家传统与文化创新.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
[7]郑力为主编.儒学方向与人的尊严.文津出版社,1987年
[8]刘述先主编.儒家宗教哲学的现代意义.台北学生书局,1986年
[9]杨向奎主编.大一统与儒家思想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
[10][美]杜维明主编.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三联书店,199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