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21位高僧大德

合集下载

到峨眉山拜佛 不得不去的12个地方

到峨眉山拜佛 不得不去的12个地方

到峨眉山拜佛不得不去的12个地方峨眉山伏虎寺华严宝塔(图片来源:凤凰佛教)洪椿坪千佛莲灯(图片来源:凤凰佛教)万年寺普贤菩萨(图片来源:凤凰佛教)峨眉山是佛教文化圣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魏晋时佛教传入,改观为寺,成为普贤菩萨道场。

唐宋以后,佛教兴旺、寺庙增多、规模逐渐扩大,明清鼎盛时期,全山上下先后有大小寺庙170余座,峰峰有寺、岗岗有庵。

人们到峨眉山一是观风景,二是朝佛拜佛,许多人专门前往峨眉山朝佛。

今天小编就介绍其中12个景点是你到峨眉山拜佛不得不去的地方。

圣积晚钟圣积晚钟原存圣积寺,几经波折,今吊凤凰堡大钟亭内。

此钟为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别传禅师铸造,高2.3米,口径2米,净重12.5吨,有巴蜀钟王之誉,上刻《铭文》,《洪钟疏》,《阿含经》(部分)佛偈及部分捐款购铜的信士名录;还有从晋代起至嘉靖时止的部分文武将相,大德高僧和帝王之名,约6.1万余字,是研究峨眉山佛教的宝贵资料。

此钟晚上才敲,计108响,谓消人世108种烦恼。

僧人边叩边念祝词。

钟声宏亮,周围十里之内都能听到,形成一种人为的有趣景象,被列为峨眉山十大胜景之一。

华严铜塔华严铜塔原存圣积寺,1959年时被人运走,以后运回放报国寺,今移存伏虎寺塔亭内。

此塔铸造年代因史料无存,一说元时居士万华轩铸造,一说明时皇家赐物。

塔高6米,4层,上刻小佛4700尊,《华严经》一部。

铸造工艺水平很高,如今字迹清楚可读,佛像眉目宛然,确是难得珍品。

以其高大,被列为全国之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莲灯千佛莲灯置洪椿坪寺内,纯木质,高1.1米,直径70厘米,七方型,枋上刻金龙(七条),昂头翘尾,形象生动。

全灯刻佛像500尊,形态各一,刻工精妙,令人赞叹。

叫人称奇的是上刻有佛道之像,体现佛道共存,这种现象极为罕见。

僧人说,此灯为民国初年重庆一匠人刻制,年代虽近,堪称珍稀文物。

卧云庵玉佛玉佛供卧云庵观音堂内,高1.2米,刀法细腻,整个形体,极富质感。

峨眉山

峨眉山

LOGO
• •
峨眉山美的文化内涵 峨眉佛教 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峨眉山,汉末佛家便在此建立寺庙。他们 把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主要崇奉普贤大士,相信峨眉是普贤菩萨显灵和讲经 说法之所。据佛经载,普贤与文殊同为释迦牟尼佛的两大胁侍,文殊表“智”,普贤 表“德”。普贤菩萨广修十种行愿,又称“十大愿王”,因此赢得“大行普贤”的尊 号。普贤菩萨形像总是身骑六牙白象,作为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普贤菩萨名 声远播,广有信众,菩萨因山而兴盛,山因菩萨而扬名。 相传东汉时,山上已有 道教宫观。峨眉山被尊为普贤菩萨道场后,全山由道改佛。东晋时期,高僧慧持、明 果禅师等先后到峨眉山住锡修持。唐、宋时期,两教并存,寺庙宫观得到很大发展。 明代之际,道教衰微,佛教日盛,僧侣一度曾达1700余人,全山有大小寺院近百座。 至清末寺庙达到150余座。近两千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 遗产,成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的佛教圣地。 峨眉山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僧徒多是曹洞宗门人。峨眉山佛教音乐丰富多彩,独树一 帜。
• •
LOGO
• •
今日景象 【幽谷灵猴】 峨眉山灵猴是峨眉山的精灵,嬉闹顽皮、滑稽可掬又极通人性, 见人不惊、跟人嬉戏、与人同乐,给游人带来许多乐趣,成为峨眉山的一道活景观。 与群猴玩耍,给猴子喂食,观赏其千姿百态,了解其生活习性,跟它们亲密接触,成 为游客到峨眉山旅游不可缺少的项目。峨眉山生态猴区位于峨眉山清音阁、一线天至 洪椿坪之间,为一段狭长的幽谷,占地25公顷,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自然生态猴保护区。 生态猴区内现有三支家族式野生猴,共300多只。

【万佛朝宗】 万佛顶为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99米,表示“普贤住处,万佛围 绕”之意。是峨眉山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有万佛阁、高山杜鹃林、黑熊沟、仙人回 头等景点。万佛阁高21米,雄伟庄严,悬于楼顶的“祝愿古钟”古朴庄重。万佛阁撞 钟颇有讲究,常撞击108次: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次,慢敲18次,不紧不慢再敲 18次,如此反复两次,共108次,其含义是应全年12个月、24节气、72气候(5天为一 候),合为108次,象征一年轮回,地久天长,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佛家也解释 为:击钟108次,可消除108种烦恼与杂念。

峨眉山佛教文化

峨眉山佛教文化

峨眉山佛教文化峨眉山佛教历史悠久。

公元一世纪,印度佛教随南方丝绸之路传入峨眉山;西晋和南北朝时期,为峨眉山佛教奠基阶段;唐朝,峨眉山佛教初具规模,为佛教名山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两宋时期,是峨眉山佛教的发展阶段;延至明清达到鼎盛,此时的峨眉山不仅以“秀甲天下”的自然优势条件,更以佛教的兴盛盖过了五台、普陀,位居神州第一山。

公元6世纪中叶,唐代高僧玄法师去印度等处考察回国之后,世界佛教发展的重心,从印度逐渐转向中国。

唐人末年,最能代表中国佛教的禅宗成为了佛教发展的主流。

四川一度成为禅宗发展的主要区域。

峨眉山一时高僧云集,著名的有成都的克勤、灵龛,眉州的继达、昌福;资州的智铣;绵州的处寂;汉州的马祖;喜州的白水;峨眉的怀一等。

山中呈现着道教衰微,佛教兴盛的景象。

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被佛学界誉为“华严集大成者”、佛门弟子奠为华严四祖的澄观(738-839),不远数千里从山西五台山来成都访慧量大师精研“三论”,飞锡峨眉,常住普贤寺、中峰寺,长达4年之久。

撰有《普贤行愿品疏》10卷,以“入法界缘起普行愿”为宗,并阐明“法界缘起”是《华严经》的宇宙观,只有实践普贤十大行愿,才能最终证得佛果,为普贤行愿从理论到实践作了深化和普及,对普贤信仰的建立发展影响很大。

公元9世纪中,唐武宗的“会昌灭佛”持续近10年之久,山中佛教曾一度中落。

大约5年之后,元安大师的门徒慧通奉召来山,重建“三云、二水”。

三云,即归云寺(华业寺)、集云寺(中峰寺)、卧云寺(牛心寺);二水,即白水寺(万年寺)、黑水寺。

一时山中佛教隆盛,建寺如林。

峨眉山佛教史上称为“慧通中兴”。

公元10世纪,宋朝政权刚一建立,便下诏保护佛寺,颁印佛经,在山下的眉州、成都开刻《大藏经》五千余卷,刻成于开宝年间,故名《开宝藏》,极大地促进了峨眉山佛教的发展。

公元964年,朝迁还特遗东京(今河南开封市)天寿院僧继业等三百余人去印度求舍利、贝叶,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回国,行程万里,历时十二年。

释永寿会长简介

释永寿会长简介

释永寿会长简介释永寿属兔,出生在四川省富顺县。

1982年高中毕业后,在峨眉山的万年寺依上满下明老法师剃度出家,法号华福。

1985年4月在宝光寺受具足戒后,依止遍能法师学修。

在修持中,释永寿大和尚勤奋好学,尊师明道,爱国爱教,信仰纯正,受到了原乐山市佛教协会会长遍能法师的高度推崇,以及全山僧众的信任和拥戴。

曾先后担任万年寺监院,报国寺监院、峨眉山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等教职。

在任职期间客己奉公,工作勤勉,成绩突出。

1999年被公选为峨眉山佛教协会会长,连任至今。

现出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四川峨眉山佛学院院长、乐山市佛教协会会长,以及四川省人大常委、乐山市政协民族宗教祖国统一联谊会副主任、峨眉山市政协副主席,2005年由唯贤法师代我国著名佛教教育家遍能法师传法永寿法师,并成为峨眉山曹洞宗凿井堂门下报国寺近几十年来的首任方丈。

任职时间经中国佛教协会批准,峨眉山凿井堂第十七代方丈、曹洞正宗第三十九世衣钵传人释永寿大和尚升座法会及庆典,于2005年5月25日(农历四月十八日)在峨眉山的报国寺隆重举行。

海内外高僧大德、诸山长老与名人信士五千余人云集峨眉山,按佛教传统仪轨举行了庄重的法会和庆典。

这次活动得到了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四川省宗教事务局,以及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

这次释永寿大和尚升座法会及庆典,倍受国内外佛教界的关注,高僧大德云集,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亲临送座,惟贤大和尚和海山大和尚分别为其挂珠、送位。

历史背景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的普贤菩萨道场。

佛教传入峨眉山一千九百多年以来,禅风大盛,高僧辈出,佳话连篇。

全山鼎盛时期,寺院众多,僧众数千余人,均供奉有普贤菩萨像。

全山现存寺院28座,古刹宏伟,殿宇辉煌,佛像庄严,每年慕名而来朝山礼佛的信众和游人达数百万人。

1996年,峨眉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佛教文化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佛教同世界文化交流的窗口。

峨眉山金顶简介和历史

峨眉山金顶简介和历史

峨眉山金顶简介和历史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的乐山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

金顶是峨眉山上的主峰,也是峨眉山寺的所在地。

峨眉山金顶海拔3099米,属于悬崖峭壁地貌,山势险峻壮观。

金顶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由唐代僧人建立。

寺内奉有弥勒菩萨塑像,吸引了大量佛教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

据史书记载,峨眉山自古以来就有居民居住,但直到汉代才开始兴起佛教文化。

东晋时期,僧人法明在山上建立了第一座佛教寺院,开创了峨眉山佛教的历史。

唐代时,峨眉山的佛教文化达到鼎盛,世人纷纷前来参拜,成为繁荣的佛教圣地。

金顶寺建筑群保存完好,其中最著名的是金顶大殿。

大殿是以木材结构而建造的7层楼阁,高达48.56米。

殿内供奉有三尊观世音菩萨塑像,分别是千手观音、白衣观音和普贤菩萨。

每年夏季和秋季,金顶寺还会举办庙会,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光和品味当地特色美食。

除了佛教文化,峨眉山还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奇特的岩石和清澈的溪流。

登上金顶可以俯瞰整个峨眉山景区,感受令人惊叹的雄伟壮观之美。

总的来说,峨眉山金顶作为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它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朝拜和探索,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峨眉山-报国寺(弥勒佛的四个精神)

峨眉山-报国寺(弥勒佛的四个精神)

峨眉山-报国寺评委老师好,我抽到的是峨眉山旅游区,我自选的景点是报国寺,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峨眉山,峨眉山景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距成都 154 公里。

我们今天的游览线路是:按照先低后高的顺序,依次游览报国寺、万年寺和金顶。

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紧跟团队。

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

相传,佛教于公元 1 世纪传入峨眉山,经过 2000 多年的发展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为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很深的佛教圣地。

现全山共有寺庙 28 座,被誉为“佛国天堂”,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峨眉山自然遗产极其丰富,素有天然“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之美誉,拥有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绝”,是观光,休闲,度假,养身圣地。

无论你是想体验一次宗教文化之旅,还是体验一次自然观光之旅,或者体验一次休闲娱乐之旅,在峨眉山,都能满足您的旅行需求。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报国寺的第一殿弥勒殿。

请大家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弥勒塑像,他笑容满面,憨态十足。

为什么把弥勒佛设计成笑容满面的形象,您知道吗?其实这里蕴含了四种精神。

第一,忍辱精神。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首先应当具有一种忍辱精神,这是一个学佛者应当具有的品格。

作为菩萨中忍辱的代表,弥勒菩萨的忍辱更有其典型意义。

弥勒菩萨转世的布袋和尚曾到处化缘,在他化缘的过程中,曾遇到很多人的白眼,布袋和尚不但不生气、不计较,还以幽默的方式一笑置之,他这种忍辱的方式,不仅不给人难堪,还使自己也保持了平和的心态,弥勒佛不仅具有超人的忍辱精神,而且还经常劝人要学会忍辱。

弥勒佛的忍辱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生活中不过分计较个人恩怨,而且在平时生活中,对于别人的白眼或误解,要学会能忍则忍,不可怒发冲冠。

峨眉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峨眉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峨眉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对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

人们在社会发展中,更加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而大力扶持发展以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迎接以人为本的“绿色GDP时代”的到来,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而旅游业作为21世纪最受注目、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因其绿色无污染、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经两千多年的传播、发展,已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以体验和传播佛教文化为主旨的佛教文化旅游事业近年来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佛教文化旅游事业兴起的积极意义首先,传播了佛教文化。

佛教在中国流传数千年,对中国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然而,在一般社会公众眼里,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具有一定的神圣性,也带有一定神秘性,因为对其不甚了了,以致敬而远之,甚至横加指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佛教的传播发展。

佛教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状况。

佛教寺庙一般都在名山大川,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人们前往风景名胜区旅游时,自然被独特、古朴的寺庙建筑吸引,走进寺庙,其实就是走进中国佛教文化的课堂,寺庙的殿堂、楼阁、佛塔、佛像、匾额等等,无不浸润着传承千年的佛教文化内涵,游客通过对佛教物质景观的参观,乃至对佛教生活的观摹,对佛教建筑与塑像的独特含义和佛教的教义、仪轨等有所了解,逐步对佛教文化产生兴趣,进而学习和研究佛教深邃的哲理、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受佛教慈悲和谐的道德规范和清新、安详、净化的修持意境。

因此说,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能使佛教文化得以更好地保护和彰显。

[1]其次,提高了地方知名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放松休闲、提高生活品位的重要选择。

佛教文化及其场所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越来越成为一些地方城市开发旅游的热点、重点,甚至成为旅游景点之核心,而随着旅游观光人数的逐渐增多,也极大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促进了城市发展。

峨眉山介绍

峨眉山介绍

峨眉山介绍峨眉山介绍(通用10篇)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峨眉山介绍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峨眉山介绍篇1峨眉山,耸立在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是大峨、二峨、三峨山的总称。

北魏时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见两山相对如峨眉,故称峨眉焉”。

由于峨眉山的高度及地理位置的原因,从山脚到山顶十里不一样天,一山有四季。

峨眉山抚弄星辰,积蓄云雨,神秘无比。

峨眉山位于神秘的北纬30°附近,雄踞在四川省西南部。

自古就有“普贤者,佛之长子,峨眉者,山之领袖”之称。

峨眉山自然遗产极其丰富,素有天然“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之美誉。

文化遗产极其深厚,是中国佛教圣地,被誉为“佛国天堂”,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以其“雄、秀、神、奇、灵”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峨眉山的神秘来自它所经历的漫长时间和似乎难以穷尽的空间。

今日,一些惊人的数据能够让人解读其中的种种细节。

多达1600种的药用植物,令人想到神话中的仙草;超过3000种的高等植物,2300余种动物,构成这个灵性的世界;从温婉的谷地中突兀而起的山峰,海拔高度达3000多米。

与这些绝对数字相应的,是这片秘境中种种令人难分真幻的自然奇观。

峨眉山是人类文化的宝库,文化遗产极其深厚,是中国佛教圣地,被誉为“佛国天堂”,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是盆地升起的天庭,是当之无愧的山之领袖。

《杂花经佛授记》中说到:“震旦国中,峨眉者,山之领袖”。

唐代大诗人李白则有“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的千古绝唱。

更有“一山独秀众山羞”“高凌五岳”的美称。

峨眉山介绍篇2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金顶高出云表,站在山头,顿感万象排空,视野无垠,胸襟开阔,惊叹天下竟有如此磅礴之景:若是晴日,头上悠悠蓝天,身下霭霭白云,俯视是千里田园,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似带萦绕;远望则众山拱伏,西岭雪山、瓦屋山矗立其间,更有贡嘎山横亘天际,似乎西方极乐世界就在那里。

若遇阴雨天气,则雾气蒸腾,茫茫空阔,远山近树时隐时现,佛堂屋宇叵有若无,恍若身临太虚仙境,体会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意境。

金顶的“四大奇观”就是日出、云海、佛光、对灯四景。

许多游人都没能将四种奇观一次尽览。

在此,我将四种奇观为大家简介一个。

日出呢,大家都不陌生了,但峨眉山日出自有其独特的魅力。

在峨眉山金顶,每当朝阳跳出黄澄澄的天河,千山万岭金色一片。

那时,满天的彩霞,殷红的朝阳,西边白玉般的贡嘎雪山,珊瑚般金顶,构成一幅极为壮丽的画卷。

云海。

站在金顶,绵绵的白云从山下冉冉升腾,瞬息间茫茫一片,云朵汇聚成浩瀚的海洋,一直延展到无穷无尽的天边,时隐时现的峰峦飘浮在云的海洋之上。

最奇妙和还是“佛光”了,佛教界称之为“随缘应化”。

每不雨雪初霁,红日西照,云朵平铺成毯。

太阳的余辉斜射在射身岩下的云毯之上,你会看到一个红色在外,紫色在内,中心部分像一面发亮的乳色玻璃的彩色光环。

你的人影映入光环之中,身影分明,人动影随。

而最有趣的是两人交臂而立也互不相见。

佛光的成因是透过较厚的云层时,会受到云层深部水滴或冰晶的反射,反射光再穿出云雾表面时,在微小的水滴边缘就会产生衍射现象。

有一部分光将会偏离原方向,其偏离的角度与水滴直径成反比,而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于是不同波长的单色扩散开来,人们眼前就会出现一个彩色光环。

为什么只能看见自己的身影呢?因为只有位于某个“光锥”面的单色光,才能为人们所见,此“光锥”的视夹角只有9度左右,所以人们各自看到的光环,只是以各自的眼睛为顶点的那“光锥”面上的水滴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各自有一面镜子,自然照见的只是自影了。

峨眉山佛光普照

峨眉山佛光普照

峨眉山佛光普照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其山势险峻,云雾缭绕,素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

自古以来,峨眉山就是佛教文化的发祥地,千百年来,这里一直被尊奉为佛光普照的圣地。

峨眉山得名自山形,由于山峰高低错落,犹如巍峨的眉毛,因此得名峨眉。

这座山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佛光普照之地,被诗人赞颂为“灵山秀颊上,神洲一绝伦”。

每当夕阳下山的时候,峨眉山上的佛光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一派祥和、圣洁的景象,令人陶醉其中。

峨眉山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这里山峦叠嶂,溪流潺潺,森林茂密,奇峰怪石、飞瀑流泉景色各异,给人以无尽的美好感受。

同时,峨眉山还拥有众多的佛教文化遗址,如峨眉寺、金顶、千佛顶等等。

这些佛教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和寻求心灵的抚慰。

曾有一位游客到峨眉山游玩,正值一场大雨,此时山上云雾弥漫,景色模糊不清。

他心存疑惑,不解为何峨眉山还能吸引这么多的人前来朝拜。

然而,正当他迷茫之际,突然天空放晴,远处的云雾渐渐散去,只见一道灿烂的佛光从山顶射下,照亮整个山谷,令人心生敬仰之情。

这一刻,他仿佛明白了峨眉山佛光普照的真正含义,那不仅是一道光,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信仰的力量。

峨眉山佛光普照的背后,是这座山承载了千百年来的佛教文化,以及信仰者们对佛法的虔诚和崇尚。

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和信徒涌入峨眉山,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心怀不同的愿望和求助。

他们或许来此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净化,或者希望获得佛祖的加持和庇佑,亦或是为了向佛祖祈福和还愿。

无论他们携带着何种心愿,峨眉山始终以它独特的魅力和超凡的力量,给予每位来访者满满的能量和希望。

峨眉山的佛教文化也不仅仅是停留在山的表面景观,更体现在了这里的寺庙和学院的文化传承上。

最著名的莫过于峨眉寺,该寺建于公元建元年间,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刹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女尼宗的发源地。

峨眉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峨眉山金顶的描写作文600字

峨眉山金顶的描写作文600字

峨眉山金顶的描写作文600字峨眉金顶类型:如歌行板作者:风雨如磐2021-8-29发表于红袖添香这个梦已经穿梭了多久这方田园耕种在一个什么样的节候在你面前,我的寻望终于可以不再那样朦胧这片苍翠簇拥着的辉煌终于让我的梦凝固成一片金色的驻留歌无声,曲无音一切声响凝滞在这样一个沉寂的午后刺破青天的那一抹明亮在这光辉中倏然而回去只有那同样刺穿青天的辉煌刺穿我的双眸我在这静宁的世界里凝神妙音听这山中传递远方佛国的经声如缕钟声满楼我的魂灵随着氤氲的香火飘然而回去远方的佛国,你的召唤已让我在尘世的脚步停止行走游等峨眉山金顶美育研究会议终,畅游金顶步仙峰。

彩云霭霭深山那哥,峭壁巍巍旷宇迎接。

时现佛光招旅客,常燃香火绕群僧。

老夫亲眼目睹峨眉秀,方悟修持实乃健生。

登峨眉山金顶轻车索道直登天,俯望千峰浮紫烟,日月齐肩孟livrande,僧禅遍岭岂从前.心言五岳低吾手,庆幸三生有此缘.辨得峨嵋天下秀。

去年冬天,我与峨眉金顶邂逅,一览峨眉冬景之神奇。

黑的雪,低的山,除了那山顶上金碧辉煌的普贤菩萨像。

这里优雅奇妙,巍峨媚丽,山顶的金顶更显出优雅大气。

驻足仰望时,顿时觉得内心澎湃而激越,寒天雪地里,没有孤寂,没有寒冷,没有痛苦,没有忧伤,只有一览众山小的自豪情和乐在其中的陶醉情。

也是去年,我看到了自己的金顶!记得老师第一次布置造句作业时,有人欢喜有人愁。

那时正学散文诗,晚想要写下点东西,于是筹钱造句的机会,顺利完成了篇篇大佳作。

或许心有灵犀吧,班上很多同学都将造句译成文章,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了作业。

老师很高兴,我们也不甚疲惫,那时作业不多,有的是时间构思作文。

几去几从,作文水平上升了不少。

转头盼时,总赞叹当时写出的词句。

我很钦佩老师的教学方法,把课文里的词语精妙地使我们采用入文章中,这不但并使文章增色不少,还使我们更好地认知每个词语。

那段日子,思绪纵横,如春秋的百家争鸣一般,人人都写下充满自己的思想的文字,叙写出带有自己影子的文章,我想,这恐怕叫财富,一生中永不磨灭永不朽的财富。

峨眉派

峨眉派

峨眉派目录起源历史溯源相关武术特点功夫宗教渊源“动功十二桩”传人传人简介峨眉派的分支,据清初《峨眉拳谱》上说:“八叶”是从技击风格角度所分的八派:峨眉派茶道总引历史记载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峨眉派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峨眉派茶道渊源茶道的历史沿革峨眉派茶道精神小说中的峨嵋派《蜀山剑侠传》《倚天屠龙记》《峨眉》《无限江湖》中的峨眉门派背景关键词:轻松美丽生活滋味门派特色《天龙八部3》中的峨眉起源战斗特色技能特色门派特色九阴真经中的峨眉派门派起源代表人物峨眉绝学门派武学起源历史溯源相关武术特点功夫宗教渊源“动功十二桩”传人传人简介峨眉派的分支,据清初《峨眉拳谱》上说:“八叶”是从技击风格角度所分的八派:峨眉派茶道总引历史记载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峨眉派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峨眉派茶道渊源茶道的历史沿革峨眉派茶道精神小说中的峨嵋派《蜀山剑侠传》《倚天屠龙记》《峨眉》《无限江湖》中的峨眉门派背景关键词:轻松美丽生活滋味门派特色《天龙八部3》中的峨眉起源战斗特色技能特色门派特色九阴真经中的峨眉派门派起源代表人物峨眉绝学门派武学展开峨嵋派编辑本段起源天下武术出峨眉(后因少林有名了,才叫“天下武术出少林”的)峨眉派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可说是独占鳌头。

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而起的,它与洪门天地会之“峨眉山”不同,洪门的“峨眉山”是山堂而出于虚构,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实指。

历史上真实的峨眉派并非像武侠小说所写的的女派,从明代开始有峨眉派的记载,明代中叶人唐顺之(1507一1560即正德二年到嘉靖三十九年在世)的《荆川先生文集》里,有一首《峨眉道人拳歌》:忽然竖发一顿足,崖石进裂惊沙走。

峨嵋山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矢魔翻翠袖。

自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透。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余奇未竟己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

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蒲团如木偶。

真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倏忽神奇,变化万方,难怪要引起诗人的极大兴奋了。

世界文化遗产峨嵋山风景名胜区(包括乐山大佛)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峨嵋山风景名胜区(包括乐山大佛)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峨嵋山风景名胜区(包括乐山大佛)的资料峨眉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四川省峨嵋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

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现已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峨嵋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

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

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嵋天下秀”之美誉。

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嵋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嵋山为“天下名山”。

古往今来,峨嵋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

峨嵋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峨嵋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绚丽的自然风光峨嵋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

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嵋山佳景概为十景:“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种”。

现在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无不引人入胜。

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

峰回路转,云断桥连。

涧深谷幽,天光一线。

万壑飞流,水声潺潺。

仙雀鸣唱,彩蝶翩翩;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

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登临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

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你心旷神怡;西眺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铺锦绣,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

峨眉派武术健康科学发展之我见

峨眉派武术健康科学发展之我见


猿猴 动作 , 在狩猎术基础上创 编了一套攻守灵活的“ 峨眉通臂拳” 猿 和“ 公剑 法” 。因为司徒玄空好着 白衣 , 徒众们称之为“ 白猿祖师 ”峨眉派武 , 术 可以说是发源于此 。“ 自猿祖师” 术 , 创 并不意味着峨眉派的创立 , 一 时 间 俩 五 一 伙 , 五 成 群 , 用 农 作 闲 暇之 余 , 老 师 的指 引 下游 艺 于 三 利 在 田间山林之 中, 这可 以称的上是峨眉武术 的萌发期。想必“ 白猿祖师” 也 没有 料想 到会 有 峨 眉 派 这 般景 象 。 个 武 术 门 派 的形 成 还必 须 经受 住 时 间 和 历 史 的考 验 , 武术 门 派 的发展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经受住历史检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的。 百炼 “ 钢成绕指柔 ”唯有经过千锤百炼 , , 才能形成一个异于一般 , 自成风格体 系 的 个体 。 眉 武 术 自先 秦 开始 , 经 千 年 , 代 先 师不 断 总结 创 新 , 峨 历 历 得 以延续和发展 , 朝 以后 , 宋 峨眉 山更是 成为普贤菩萨 的道场 , 是我国四 大 佛 教 名 山之 一 , 人 甚 多 , 中有 相 当 一 部 分 僧 人 日常 习武 , 大 丰 僧 其 大 富了峨眉武术的内涵 , 至南宋建炎年间 , 峨眉山 白云禅师将阴 阳虚实和 人体盛衰之机理 , 与武术中的动静功法相糅杂 , 相融合 , 创编出“ 峨眉气 桩功” 因其类共有 十二节 , , 后人称之为“ 峨眉十二桩功” 峨眉十二桩 。“ 功” 一直传承至今 。 从明代开始有峨眉派的记载 , 明代 中叶人 唐顺 之( 57-50即正 10 . 6 - 1 德二年到嘉靖 三十九年在世 ) 荆川先 生文集》 , 的《 里 有一 首《 峨眉道人 拳 歌 》 : 浮 屠 善 幻 多技 能 , 林 拳 法 世 罕有 。 少 道 人更 自出新 奇 , 是 深 山 白猿 授 。 乃 是 日茅 堂秋 气 高 , 薄 风 微静 枯 柳 。 霜 忽然竖发一顿足 , 崖石进裂惊砂走 。 去来星女掷灵梭 , 天矫天魔翻翠袖 。 醋 歃含 沙 鬼 戏 人 , 鬈 磨 牙赞 捕 兽 。 鬈

峨嵋密宗缘起及发展历史

峨嵋密宗缘起及发展历史

第一节缘起峨嵋三乘密法简称《峨密》,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由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大士所传之密法,经高僧大颠在峨嵋山西颜寺修真顿悟后,于唐贞元12年(公元796年)农历二月十八日在广东潮阳灵山寺开光。

经历了十代法师(代序为:大道光照世,密印本无文)共480多年的修持,功理、功法日趋成熟,功力、功能愈来愈强,在太空中已形成强大的能量场。

至宋端宗景炎2年(公元1277年),三空法师正式开宗。

因为大颠菩萨得到密法真传后,是在峨嵋山修真顿悟的,所以开宗后称峨嵋密宗,尊大颠(已修成“金身”,现仍在灵山寺)为开光第一代祖师(“大”字辈),而尊开宗法师“三空”为第一代传人(“三”字辈)。

开宗后的代序为:三乘镜智戒定宗,普贤慧性寂映空。

心圆妙常顿证果,了觉本源往大同。

峨嵋密宗第六代授法印弟子定远法师西行乌蒙,入滇弘扬峨嵋密法。

嘉靖35年(1557年)昆明昙华寺开光。

本世纪,十三代传人映空大和尚(“映”字辈),十四代传人空空护法大师(“空”字辈),名扬滇城,昙华寺盛极一时。

映空大和尚修成霓法身后,于1922年虹化。

第十四代传人空空大师于1978年92岁在广东潮阳入定虹化。

峨嵋密宗第十五代传人、真如金刚印证者洪学忠大师,出生于广东连城洪门武术医学世家,自幼受家族习武、练功的熏陶,七岁时由瑞华师姑开顶成就童子金身。

1956年到昆明求学,被昆明昙华寺空空护法大师收为关门弟子,随师入室十年修持,在1962年通过21天“大定悟真”的高层次修持,正式获得“心悟”大师的法号。

为弘扬东方文化瑰宝,促进密法弘扬,十四代法师真实,在武定狮子山创建大悲阁。

十五代大师真如金刚印登者心悟先生于1995年10月2日将密传1200年之峨嵋密法公诸于世,并授印第十六代弟子八人八人出山弘扬峨嵋密法。

第二节开元三大士密宗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毗卢遮那)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为“真实”言教,行者于“一切身业、一切语业、一切意业、一切处、一切时,于有情界宣说真言道句法”,佛言“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峨眉山的佛教文化导览

峨眉山的佛教文化导览

峨眉山的佛教文化导览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峨眉山素有“锦绣峨眉”之称,以其壮丽的山势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峨眉山的佛教文化和建筑魅力吸引了无数朝圣者和游客的驻足观赏。

峨眉山自古以来就有着浓厚的佛教氛围,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左右。

传说中,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曾在这里讲经说法,为这里注入了神圣的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在峨眉山的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形成了峨眉山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景点。

峨眉山的佛教文化主要表现在其众多的佛教寺庙。

其中最有名的是金顶寺,又称为峨眉山寺,是全山最高的寺庙。

金顶寺始建于公元一千一百多年前,是峨眉山佛教文化的象征之一。

寺庙的主要建筑群坐落在金顶,登临其中,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景。

寺内保存着大量的佛教文化遗迹,包括佛像、经藏、皇家讲经席等,彰显着佛教文化的雄伟和丰富。

金顶寺是峨眉山的中心,附近还有其他重要的寺庙,如伏虎寺、慈云寺等。

伏虎寺是峨眉山的第一个佛教寺庙,建于公元一千多年前,是一个重要的佛教活动中心。

寺庙内有很多古代文物和佛教雕塑,展示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慈云寺则是峨眉山的禅宗寺庙,建于公元六百多年前,作为佛教文化教育和研究的中心,是佛教文化的咨源地之一。

峨眉山的佛教文化导览还可以包括佛教文化艺术的欣赏和体验。

在峨眉山的寺庙和道观中,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出色的佛教艺术品,如佛像、佛画、佛经等。

其中最有名的是峨眉山的雕刻艺术,尤其是木雕艺术。

峨眉山的木雕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木雕艺术的瑰宝之一。

游客可以参观木雕艺术展览和工艺品销售点,了解佛教文化艺术的创作过程。

此外,在峨眉山还可以参与佛教文化的体验活动。

峨眉山有着丰富多样的佛教文化活动,如佛教法会、讲经说法、念经等。

游客可以参与其中,亲身感受佛教文化的庄严和虔诚。

此外,峨眉山还有许多禅定和修行的场所,适合希望进行冥想和心灵净化的人士。

【问禅】圣钦法师与峨眉山

【问禅】圣钦法师与峨眉山

【问禅】圣钦法师与峨眉山观心解脱叹无方,蹴踏层霄礼象王。

撒手定知能接引,到头应供得清凉。

睹光欲溅三生石,渡海初求一苇航。

莫倚阎浮思故土,人间弹指有沧桑。

这一首诗,是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1939年)上峨眉山时,赠予圣钦法师的七律。

从诗中可以感受到张大千先生对峨眉山佛教的理解,以及对接引殿方丈圣钦法师的敬佩。

尤其是诗文“撒手定知能接引,到头应供得清凉。

”借“接引”两字,既是寺庙名称,又喻义圣钦法师。

放下一切尘念方可知道阿弥陀佛的引导,摄受弥陀之光,最终感到快乐欢喜、智德圆满,通往清凉世界,即极乐世界。

圣钦法师(1869---1964年),俗家姓贺,名永茂,四川省三台县人。

十六岁上峨眉山接引殿,礼智德和尚为师剃度出家。

取法名“圣钦”,法号“嵘崇”。

同年冬,在重庆华严寺受比丘戒。

1905年,顺江东下,游方参学,参拜众善知识。

1926年,担任四川佛教会会长及四川佛学院院长。

并先后任峨眉山接引殿、乐山大佛寺、成都大慈寺方丈,是现代四川禅宗的代表人物。

一圣钦法师,年少听《金刚经》而结缘,至峨眉山接引殿剃度出家。

其后顺江东下,游方参学,有所证悟,挂“破参牌”,“破初关见本性”。

最后,闭关三年,“达空有不二,自在无碍之境。

”1869年,圣钦法师出生于三台县一农民家庭。

幼年天资聪颖,七岁入私塾启蒙,自启蒙书读到四书五经。

十馀岁时,一日游寺院,闻僧侣诵《金刚经》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到成都,得昭觉寺无相法师开示,深悟人生若梦,幻质非坚,遂萌出家之念。

清光绪十一年(1885)乙酉岁正月初九,年方十六岁的圣钦告别离家人,长途跋涉,投入峨眉山接引殿,师从智德和尚。

智德师为他剃度,取法名“圣钦”,法号“嵘崇”。

同年冬,圣钦法师在重庆华严寺受比丘戒。

圆戒后仍回到接引殿,依师学习佛门经典及仪轨,日诵《金刚经》、《般若心经》、《药师经》等大乘经典,修习禅定。

藏族历代著名学者暨高僧大德简介(一)

藏族历代著名学者暨高僧大德简介(一)

藏族历代著名学者暨高僧大德简介(一)
谢伟;尼玛太
【期刊名称】《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84(000)004
【摘要】为了给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资料,我院民族研究所谢伟、尼玛太二同志编译了《藏族历代著名学者暨高僧大德简介》,本刊自本期起将陆续予以发表。

【总页数】5页(P44-48)
【作者】谢伟;尼玛太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
【相关文献】
1.峨眉山历代高僧大德 [J], 王一
2.写大德高僧风骨——《法乳传灯:范曾所绘法乳堂十八高僧》侧记 [J], 薛晓源
3.当代青海藏族著名学者桑热嘉措先生生平简介 [J], 洛珠加措;
4.藏族历代著名学者暨高僧大德简介(二) [J], 谢伟;尼玛太;
5.历代著名学者治学论文述略——《历代治学论文书信选》前言 [J], 羊春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慧持大师像慧持大师是晋代高僧(公元337—412年),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出身于世族家庭。

自幼聪颖,有文才。

18岁时与兄慧远听高僧道安讲经说法,豁然而悟,遂同拜道安为师。

时逢战乱,随道安僧团辗转迁徙,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在这样的艰难岁月,道安师徒依然坚持修学,不废佛业。

兴宁二年(364年)取道南下,到东晋治下的襄阳后,师随兄远公东下,初憩荆州上明寺,后到庐山修住。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欲观瞻峨眉,振锡岷岫,辞远入蜀,远苦留不住,感叹说:“人生爱聚,汝独乐离,如何”,师亦悲戚,但以为“若滞情爱聚者,本不应出家,今既剖欲求道,正以西方为期耳”。

于是兄弟洒泪而别。

到蜀后,受到剌史毛璩的热情接待,住龙渊精舍,讲经布道,蜀中人士,望风推服,能入其堂受到接待的,竟被称为“登龙门”。

师为酬宿愿,不久上峨眉山创建普贤寺(今万年寺)。

慧持是来峨眉山传播佛教的第一位高僧,后回龙渊精舍修持。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谯纵之乱,杀死毛璩,师去郫县中寺避难。

谯纵侄道福率兵追击毛璩部属至郫,进入寺中,众僧惊走,持师在房前盥洗,镇定自若。

道福知为高僧,不敢加害。

境内平静以后,还住龙渊精舍,讲说斋忏,老而愈笃。

义熙八年(412年)圆寂,世寿76岁。

持临终遗命:“经言,戒如平地,众善由生,汝等行住坐卧,宜其谨哉”。

慧持在蜀12年,为弘扬佛教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晋朝的明果大师是四川资州人,幼年剃发龙游山。

回蜀后到峨眉山结茅住锡。

此时,当地百姓传说道观乾明观中有妖孽蟒患,骚扰四邻。

于是,明果大师遂约山民来到乾明观,弄清妖孽是蟒患。

经过他勇射妖蟒,清除妖孽鬼怪,保其四方安宁。

此事对乾明观的道士和山民影响甚大,也令观中道士欣佩,愿归依佛门。

后来,明果大师被道士礼请主持观中之事,师主事后便重新修建殿宇,改道观为寺院,因寺后白岩峰居中,故取名中峰寺。

由此,中峰寺乃峨眉山中道观改佛寺之初始,为峨眉山最早的六大古寺之一。

南北朝•阿罗婆多尊者阿罗婆多尊者是尼泊尔高僧,南北朝时期来中国。

不久,阿罗婆多尊者到峨眉山礼佛,看到山环水绕,与西域化城寺地形相似,便在山上辟地建寺。

因山高无瓦,运输不便,且冰雪严寒容易冻裂,便以木皮盖顶,名木皮殿(一名化城寺)。

此后该寺累毁累建,到清嘉庆年间,法堂上人重建,改名大乘寺。

阿罗婆多尊者是古时候到峨眉山修行的外国僧人中较早的一位。

南北朝•宝掌和尚宝掌和尚是印度人,相传出生时左掌握拳,七岁祝发,掌乃展,因名宝掌。

宝掌和尚于南北朝时来到中国,受到梁武帝尊崇,延供内庭。

不久,入蜀到峨眉山朝拜普贤菩萨,又留成都大圣慈寺,注译佛经。

宝掌和尚曾在峨眉山洪椿坪后结茅修住,是到峨眉山的修行第一个外国僧人,峨眉山上的“宝掌峰”由此而得名。

后来,宝掌和尚游五台,历衡岳、匡庐,入建业(今南京市),遍访两浙名山,住浦江之宝严寺,圆寂后塔建秦望山。

南北朝•淡然大师淡然大师,俗姓林,名时茂,原为东魏孝静帝时渤海王高欢部将,封镇南将军,因与高欢之子高澄不睦,避祸到泽州析成山问月庵出家,法名太空,号淡然。

后到南朝,梁武帝封为妙相寺副主持,普真卫法禅师,因与住持钟守净不和,晚年辗转到峨眉山中峰寺修住,并扩建中峰寺。

据明清溪道人撰《禅真逸史》:淡然大师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卒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世寿127岁。

圆寂前作有“辞世颂子”云:杀人如麻,立身以砥。

宠辱不惊,恬淡是非。

酒吸百川,肉吞千豕。

醉卧中峰,羲皇自拟。

皓月清风,高山流水。

长啸狂歌,何分角徵。

心证菩提,法舟相舣。

生彼莲花,逍遥无已。

唐•慧通禅师慧通禅师是湖北江陵人,青原下六世澧州洛浦山元安禅师法嗣。

慧通禅师于唐僖宗年间(874 —888年)来峨眉山,为弘扬佛法,四处募化,先后整修扩建了华严寺、普贤寺、华藏寺、中峰寺。

并以峨眉山象火,改普贤寺为白水寺,改华藏寺为黑水寺(此说的华藏寺在今黄湾乡黑水村,与金顶的华藏寺是两个不同的寺院),改中峰寺为集云寺,改牛心寺为卧云寺,改华严寺为归云阁,意以“三云二水”压抑火星。

禅师广招门人,慧灯传续,前后七代,宗风大振,被称为峨眉禅宗第一祖。

他住锡的黑水寺称为祖堂。

慧通禅师在峨眉山的弘化和建树,对峨眉山佛教的发展,佛教名山之形成,功德无量。

宋•纯白禅师纯白禅师系南岳下十三世黄檗惟胜真觉禅师法嗣,临济宗门人,梓州(今四川梓潼)人,俗姓支,其父谦,素来信佛。

师年幼时常听父亲教诲,独自沉思。

一天,忽然有所省悟,便往峨眉山华严寺出家,受具足戒。

两父子在成都讲经论。

后师往南方云游,首谒澧州太平俊禅师。

俊视为真法子,付以十三条说法大衣。

师谦辞不肯受。

后到黄檗山,礼真觉胜禅师。

元丰(1078—1085年)末,随侍胜师至京都,不久因事株连,放归蜀,众人皆散去,他仍负巾钵相从。

到成都,胜师推荐纯白禅师住持昭觉寺。

遵南方规范,改变律仪。

于是蜀之僧侣风靡一时,朝散郎冯敢,奉议郎段玘,天台山隐者宋放、唐安,文士祖思昱,皆执弟子礼。

元祐末年,丞相蔡京镇守成都,命师住锡白水寺,他不愿意,并以年事日高,连昭觉寺住持也辞去。

请归旧刹,建立纲宗。

师临圆寂时颂曰:“风高月冷,水远天长,出门无影,四面八方”。

怡然而寂,世寿五十九岁,夏腊三十四年。

宋•密印安民禅师密印安民禅师系南岳下十五世,成都昭觉圆悟克勤佛果禅师法嗣,临济宗杨歧禅系。

密印安民禅师是嘉定州(今乐山市)人,俗姓朱。

起初,讲《楞严经》于成都,闻圆悟住昭觉寺,前往拜访。

悟问“座主讲何经?”师答“楞严。

”圆悟说:“楞严有七处徵心,八还辩见,毕竟心在甚处?”师多呈艺解,悟均不认可。

师请教益而有省悟。

圆悟出蜀,居夹山,师随行。

不久悟令分座,师开法于宝宁,迁华藏。

绍兴年间(113l一1162年),密印安民禅师归峨眉山,住持中峰寺,上堂说偈曰:“众卖花兮独卖松,青青颜色不如红,算来终不与时合,归去来兮翠霭中”。

“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

师示寂于本山,荼毗后舍利颇多,光明莹洁,心舌不坏。

宋•怀古大师怀古大师是峨眉人,俗姓张,字德成。

怀古大师少年出家,勤奋好学,工诗词,善书画,与当时希昼、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风、宇昭、惠崇等诗僧齐名,时人誉为九诗僧,受到文学家欧阳修、司马光的推崇,可惜他的诗作流传很少。

怀古大师有《送田锡下弟归宁》一首:“念彼孤亲去,无成万里归。

算程芳草尽,去国故人稀。

栈阁浮云险,刀州入望微。

前期有公荐,莫负老莱衣”。

并有“雾开杂草回,风逆到花迟”之句传世。

宋•茂真大师茂真禅师像茂真大师系白水寺僧,德高望重,声闻朝廷。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奉诏入朝,太宗赐诗嘉誉,住锡景德寺。

归峨眉后,重兴六寺。

帝遣大夫张仁赞赐金3000两,于成都购铜铸造普贤菩萨坐六牙白象像,佛像庄严,工艺精湛,高7.35米,重62吨,供奉于白水普贤寺(即今万年寺)内,至今完好。

1961年国务院公布峨眉山圣寿万年寺铜铁佛像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峨眉文史》记载,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峨眉山区天花流行,人们称这种病为“痘瘟病”,许多患儿因无有效的药物治疗而死亡、致残。

茂真大师根据自己的医疗经验和医学知识,潜心研究医治方法。

最后,他用痘痂皮作疫苗,吹入患者的鼻孔种痘,结果达到了免疫作用。

茂真大师称这种免疫方法为“人痘接种法”。

文章作者通过考证还发现,我国著名医学书籍《医宗金鉴》也有相关记载:“宋真宗时,峨眉山有神人出,为丞相王旦之子种痘而愈,遂传于世”。

经考证,《医宗金鉴》所说的“神人”就是茂真大师。

据峨眉山市有关人员考证,茂真大师的“人痘接种法”于十六世纪传到俄国、日本和阿拉伯地区的国家,十七世纪传到欧洲各国,比英国医生琴纳?泽詹纳1796年第一次给人接种牛痘的时间早了近800年。

为了纪念茂真大师为人类医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峨眉山佛教协会根据峨眉山市政协提案的建议,在万年寺的巍峨宝殿内为茂真大师塑立花岗石雕像,以供人们瞻仰。

这座雕像高达两米多,是用一整块重达3吨多的花岗石雕刻而成后,从福建省运到峨眉山万年寺的。

宋•继业三藏大师继业三藏大师,俗姓王,耀州(今陕西耀县)人,剃发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市)天寿院。

乾德二年(964年),被宋太祖赵匡胤派往天竺求取舍利及贝多叶经,至开宝九年(976年)始归。

太祖任其选择名山修习。

大师来到峨眉山,北望牛心,群峰环绕,便作庵以居,募化重修庙宇,改名牛心寺,虔诚修持,译注佛经,寿84示寂。

明•遍融真圆禅师遍融真圆禅师系南岳下三十一世,临济宗佛岩不二真际禅师法嗣,四川营山人,俗姓钱,生于世代书香之家。

师幼聪敏,喜读书,过目不忘。

至32岁,忽天机顿发,百念俱灰,要上峨眉山游,亲人挽留不住。

师到峨眉山九老洞,遇异僧,遂剃发出家。

法师开示他不要坐守一隅,可遍游法席。

遍融真圆禅师即下山到京师,遇通秀师讲《华严经》。

听至“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心如虚空”,忽然顿悟。

翌日,上匡山,居马祖洞。

跟随他去的人很多,山中缺少食物,便打柴去九江换取粮食,暑往寒来,经历七载,不辞辛苦,于是道振江南。

复往京师,住柏林禅院,潜心读经,声望日隆,公卿毕集,疑为弥勒再世。

延请住德胜门北大千佛寺,宗伯五台陆公访师,问“如何是文殊智?”曰:“不随心外境。

”又问:“如何是普贤行?”曰:“调理一切心。

”又问:“如何是毗卢法界?”曰:“事事无碍”。

寿83示寂。

明•无穷禅师无穷禅师,讳真法,号无穷,系南岳下三十世,峨眉圆觉通天明彻禅师法嗣,临济宗门人。

重庆铜梁人,俗姓田。

万历元年癸酉(1573年),觉人世无常,毅然抛妻别子,到峨眉山出家,拜通天和尚为师,剃发受戒。

继礼五台,燃三指以表至诚。

回峨眉后作侍者数年,长跪于和尚前请开示。

通天大师开示说:“若问修行事,也奇特,也平常,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师即到厨房工作,担柴运米,不畏辛劳,是一位典型的苦行僧。

后住九老洞年余,又到荆南住一禅寺。

师坚持每天颂《华严经》,从不懈怠。

不善长文墨,但发心出血,请其他僧人代书《华严经》二部,见者无不肃然起敬。

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年),无穷禅师云游楚、蜀,募千手千眼大悲观音铜像一尊,高三丈六尺,迎回峨眉,县令李应霖在城东择地搭房暂供。

辛卯春,禅师又偕徒孙性宽赴京奏闻,慈圣太后赐金敕建大佛寺,修正殿供奉大悲观音铜像,前有毗卢、孔雀二殿,后有经楼,庄严宏大,蔚为壮观。

师又于万年寺侧创建慈圣庵,供奉慈圣太后塑像及所赐经书法物。

钦赐有五大典十二部,万吉幡二幢,宫锦装成的《华严经》一部、《法华经》一部。

并赐金购置庄田百亩,作为两常住饭僧费。

禅师于癸卯(1603年)进京谢恩,示寂于京师延寿寺,世寿67岁。

通天大师,法名明彻,号通天,南岳下二十九世,铁山禅师法嗣,临济宗门人。

陕西同州人,父名潘申,母郑氏。

师少时信佛,家贫,但好布施。

14岁请求出家,父母同意,送至五台山九龙冈,礼翠峰和尚为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